任务型语法教学任务中阶段的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杨春妹
(余姚市舜水中学,浙江余姚 315400)
一、引言
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然而在新课程实施已有相当时间的今天,有些教师依然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方法,片面地认为学生学会了语法就等于学好了英语,许多课堂仍然热衷于语法条目的罗列讲解,割裂语言点,采用刻板、孤立、教条的句型操练及单句翻译方法,迫使学生机械地模仿、记忆。而有些教师走到了教学的另一个极端,在课堂上完全抛开语法教学,或者一带而过,以学生不断的错误作为代价,尽管部分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有所提高,但由于语言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不能用准确、丰富的语言进行交流和运用。长此以往,不利于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和促进学习上的进一步发展。
语法是语言的产物,是对语言现象的总结和描述。我们发现,即使学生能熟练地背诵语法规则,他们也不一定能正确运用这些语法规则。学习语法是为了运用,而不是为了解释语法现象。语法的教学不能游离于语言的运用之外,必须遵循语言学习的认知规律。研究表明,孩子具有“go for meaning”的天性,即在学习语言时,学生的注意力通常首先放在语言的意义上,然后他们才会注意语言形式和语言规则。
在任务活动过程中学习语法能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使学生自然、主动、探究地接触、了解和习得语法,运用所学的语法表达有意义的思想。与以往不同的是,在进行交际活动的同时,学生需要适度地关注含有相关语法规则的语言表达,并在任务的结果评价中彰显语法的规则和功能。“语法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语言的形式和意义,更要使学生清楚形式的运用,赋予语法以交际意义。”
二、任务型语法教学的基本步骤
1.任务前
围绕任务的主题展示语法项目,学生初步感知。这一过程主要包含三个内容:
(1)介绍新的语言。这是任务前阶段的一个主要内容。
(2)激活语言。任务前的活动不仅可以给学习者输入新的语言和语法知识,使之能重构语言系统,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更多的是激活和调动已有的语言资源。这样有助于减轻学生认知上的困难。
(3)促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任务。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话题,理解任务的要求,增加其对于任务思考的深度和广度,认识使用语言的复杂度。
2.任务中
确定内容合理、难度合适的任务,学生运用与所学语法相关的语言完成任务,巩固运用。 3.任务后
根据学生任务完成过程中和结果展示中存在的语法问题有针对性地安排训练活动,学生内化提高。任务后的活动并不是让学生简单、重复地表演,而是让学生独立、完整地完成任务,提高语言的准确度和流利度。通过再次完成任务,学生可以反思自己的不足和错误之处,也会更加清晰地建立语言形式与语言功能之间的关系。
概括说来,左岸语法,右岸学生,任务便是从中传递的桥梁。而任务型语法教学的基本步骤中,任务中阶段又是任务这一桥梁的重中之重。语法教学贵在习得过程,学生能否在自然的学习状态下习得语法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了语法教学的效果。在任务中阶段,学生有明确的任务目标,有清晰的任务过程,有合作的任务平台,并有预期的任务结果。学生借助语言的形式、语法的建构,完成任务活动,促使语法教学更真实、更深刻,从而达到形式和内容兼具,知识和能力俱得。
三、任务型语法教学任务中阶段的实践
1.搭建支架,建构语法
在语法学习的过程中,模仿与演练是常见的两种方式,包括学生在观察了任务之后,一开始也是有意无意地模仿完成一个简单的任务,然后在同伴面前演练。但模仿绝不是语法学习的归宿或是机械的重复,无论语法教学的内容是什么,我们的关注点不仅仅是任务的形式和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确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实现任务的目标。教师需要提供必要的语言资源,如可能用到的句型结构、词汇、固定的表达方法等,在以语法教学为目的的任务实施过程中,不但要有语言形式的支撑,还要提供任务建构的支架,这样才能保证语法教学的顺利开展。所谓搭建支架,简单说来就是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通过这种分步建构的方式,教师一步步撤去给学生的学习支撑(所搭建的理解支架),把任务逐步交给学生,完全由学生自己来完成,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学习和运用语法。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英语(新目标)》八年级上册Unit 11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中“Could I…?""Could you please…?”时是这样设计的。
(2)与学生分享以下chant。
Could I have your names?
Yes, you can. Yes, you can.
Sorry, you can´t.Sorry, you can´t.
(3)展示该教师儿子Nemo的照片,并告诉学生“He is a polite boy. He can ask for agreement po-litely. He can do lots ofchores around home”。
(5)按以下要求完成书面表达。把全班学生分成四组,各组学生分别拿到客厅、卧室、书房和厨房四张照片中的一张,然后在组内用“Could you please…?”提问组内同学能做哪些家务。小组合作后再把自己与组内成员的对话写下来。
在这样的任务完成过程中,教师所作的语用呈现就是为学生的语法输出而搭建的脚手架,其关键是帮助学生在学习新语言之后掌握完成任务所需语言的语用内涵,并根据任务的需要组织语用要素,保证语法输出的正确性与得体性。
2.创设情境,激活语法
在语法教学方面,外国专家提出了两种方法:explicit grammar teaching(显性语法教学)和implicit grammar teaching(隐性语法教学)。前者侧重在教学中直接谈论语法规则,语法教学目的直接明显;后者则在教学中避免直接谈论所学的语法规则,主要通过情境让学生体验语言,通过对语言的交际性运用归纳出语法规则。很多学生对语法课不感兴趣,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教师采用了过多机械的练习方法,也就是过多地运用了显性语法教学。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需求,教师应尽可能通过丰富的情境创设来活化语法,让语法练习生动有趣起来,从而帮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新学的语法项目转化为准确运用语言的能力。
如一位教师在执教《英语(新目标)》七年级下册Unit 6 It´s raining的Section B时,设计了“让学生观看一段录像后回答问题”的环节。要回答的问题是:
(2) What are the people doing?
学生在思考这两个问题的时候,自然而然地要用到本节课的重点语法——现在进行时。教师紧紧围绕本节课的语言目标,引用了一个来自于学校当地的某个场景片段。在这样一个真实的情境中,学生自然、亲切地融人情景的交流和反馈,活化了语法的操练。然后,教师设计了一个就校园内正在发生的事情接受电视记者采访的小组合作任务。学生之间围绕现在进行时组织语言进行小组活动。
被采访的学生能够非常自然流畅地表达,因为这个创设的情境无须想象,它就在身边。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的时候,语法不再是标签,他们更加注意的是活动的内容和趣味,但他们训练和运用的恰恰又是语法知识。也就是说学生不知不觉地把所学的语法知识直接运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