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看上去并不美》
姓名:刘毅男
专业班级:电气本11-1
学号:321108010123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研室
2012.4.10
纪录片鉴赏考试 (论文)
成绩
《看上去并不美》
电气本11-1 刘毅男 321108010123
我还记得以前曾看到过一部电影——《看上去很美》,这使我在看到《幼儿园》这部纪录片后很自然地想到了它。同样是以孩子的视角展现,同样令我感触良多。
电影《看上去很美》一开始,班主任李老师的确看上去很美,方枪枪的爸爸送他来幼儿园,对一切感到陌生的时候,有家长在,李老师对孩子的态度还算温柔可亲。等看完这部电影,给我最大的感触是,看上去很美,其实并不怎么美。
教师的爱与宽容应该是多么重要啊。世上没有永恒的爱,只有在整个教育工作中,老师对孩子的爱是永恒的,是第一位的。不管身处何种年代,教育的原则是要爱孩子,尊重孩子的天性和人格,还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无论你用何种方法教育孩子,都不要伤害了孩子的心灵,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是一块未经开辟的圣地,就看我们如何去耕耘。人生童年有几回,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故事,都需要我们去呵护、理解。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如果我们的教育方法得当,他们都会成为社会的宝贵财富。同时让我认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艰巨性、责任性,教育是一门艺术,我们有责任为每个孩子探索出一条适宜的教育之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有一个金色的童年!
在影片中,也许方枪枪是老师们眼中的顽皮孩子,他的劣行不可救药,可那个园所、哪个班级没有特别的孩子,作为老师应该用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孩子,这就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爱是关键。首先老师要宽容孩子的缺点,哪有不犯错误的孩子,我们要尽量淡化孩子的弱点和缺点,不要去伤害孩子的自尊。当他们犯错时,老师可以先冷处理,然后再找合适的机会帮助他,让他随时能体验到老师给他的温暖和关爱。
影片中的主人公方枪枪,他在刚到幼儿园时,也是一个讨人喜欢的好孩子。他也期望得到小红花,他也曾经努力过,真心希望自己能得到老师的重视,一朵小红花对他的诱惑力太大了,他经常对着小红花评比栏发呆。但是老师就是对他的进步视而不见,时刻对他有偏见,方枪枪唯一的一朵小红花,居然是因为某个领导也是孩子的家长,来幼儿园看自己的孩子时不经意的一句话。那么老师如果及时鼓励,及时强化,把“小红花”用好,这样,方枪枪一定会进步。然而这么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在老师的偏见和歧视中,在孩子们的不理不睬中,最后孤独的远离了大家,这真是老师教育的失败。
影片中的幼儿园,孩子们需要按照规定大小便、吃饭、做操睡觉、穿衣,里面的李老师也不断重复着一个词汇“不许”,“不许这个,不许那个……”,片中,老师一声哨响,小朋友一个个过来擦屁股,虽然看上去像军事化管理,其实孩子们已经是机械麻木的被老师制约着,孩子们天性被扼杀了,远离了童真、快乐、自由、活泼,在幼儿园里生活却倍受压抑,这样泯灭孩子们的个性,难道不是一种悲哀吗。什么看上去很美,你感觉美的东西孩子们不一定觉着很美,我们都知道,人有了个性才会使自己绽放出更美的光彩!孩子们的世界也有和大人世界一样的时候。方枪枪在其他孩子并没有接纳他时他越发孤独。当一个人受人冷落时,会做出一些事来吸引大家的注意,引起别人的关注。所以,方枪枪在接下来实行了一系列的“坏活动”,老师和同学们对于这种行为,简单的认为是孩子的品质有问题。试想,如果老师在孩子有进步的时候,或者即使发现他的亮点的时候,能给他一朵小红花,在他孤独时能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去了解、关注孩子内心的想法,在他惹出一系列的“坏事”的时候加以引导,帮助他,鼓励其他孩子接纳他方枪枪一定会是一个优秀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蕾,我们要给他时间,等他绽放,走进童心世界,倾听花开的声音其实是很美的。
同《看上去很美》强烈的批判色彩相比,《幼儿园》更像是心平气和地向我们讲述——我们都是怎样从童年走过,又在怎样的心灵成长中一步步走向今天的现实世界的。
我无意去评判影片技术层面的东西,那是专家和学院派做的事情。我只想以一个观影者的角度去思考和琢磨。
影片一开始,在舒缓的音乐中,在虚化的镜头里,模糊的群像,一针见血地传达着这样的真理:“不幸的人有着不一样的不幸,幸福的人都是一样的”。影片中始终把关注的视角直指孩子童真世界里那些被剥夺的快乐和并未被放大的不快乐,被扭曲的、成人化的思维和语言。
看第一遍的时候,我还能乐出来,看第二遍,内心不免多了些愤懑和酸楚。第一个镜头是小班入托第一天,一个男孩站在幼儿园门口,号啕大哭,伴随他哭号的是门里老师的背影和门外妈妈俯身安慰孩子的轮廓。孩子天真地喊着:“老师别抢我!”妈妈则在一边欺骗着安慰:“你就把老师当妈妈,看见老师就等于看见妈妈了!”哭号男孩的哭声迅速感染了其它孩子,哭声像瘟疫一样连锁反应,尽管有的孩子看到后冷漠、好奇,但悲伤依旧在幼儿园里弥漫……
这让我想起我当年第一次上幼儿园中班时的情景,当时妈妈要去外地,把我送去长托,似乎预感到妈妈要走,我在这个很陌生的环境里嚎啕大哭,尽管
漂亮的陈阿姨个子高挑,人也漂亮,但当时我回报他们的就是哭!大哭!成人的粗暴强制给孩子的幼小心灵带去了也许一辈子都抹不去的伤痛。
幼儿园里的第一顿饭是间隔着采访的第二个镜头,一个小女孩很显然不适应自己拿勺子吃饭,把饭掘了一地,连大腿上都是。她用怯生生的、状如蚊子般的小声喊着:“老师,泼了!老师,泼了!”这又让我想起我上小学时,胆小得竟不敢举手请假解手,结果愣是没憋住……在《幼儿园》里,老师给排队的孩子们盛饭,盛汤。孩子们在挂满了喝水杯子的架子上取下属于自己的那个不锈钢杯子,这些场景,我想读过幼儿园并且还有些记忆的都熟悉吧!只不过我们那时候的杯子是搪瓷的,以至于很久以来,我用搪瓷缸子喝水、吃蛋花汤泡饭都能够咀嚼出幼儿园的味道。
中班全托的教师里,尽管老师没有让孩子背手,不过还是在以一种孩子世界里集中营似的管教在“残害”人性,“屠戮”幼小的童心。在老师钢琴的伴奏下,孩子们起起落落,当老师弹A串音符时,孩子们齐刷刷地起立,变成B音符时,孩子们齐刷刷坐下,如此反复,老师说:“不行我们就整风,来不好就整风,你们都知道整风吧!”此时后排的一个小男生不知道是让老师吓到了,还是的确这样反复起立坐下很不舒服,在那里偷偷抹眼泪。在这种痛苦折磨中,音乐不再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而是变成了一种刑具。这就不难理解为何在我的记忆中,脚踏琴、钢琴这类东西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狰狞的、象征着权威的一种生硬符号,一种符号化的号令。
调教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进行着,我们的幼儿教师似乎要把我们打造成世界上最乖的最听话的孩子。衡量一个孩子是好孩子还是坏孩子也要看这个孩子是否听话,但这种管教束缚了人性、束缚了童心,磨灭了个性,甚至扭曲了孩子的心灵。
在采访中,教唆的结果更加凸显。老师问:“你为什么长这么高呢?”“我是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帮助下长这么高的!”这些不是成人灌输的吗?典型的所问非所答!因为我营养充足,因为我按时吃饭,因为我父母都不矮,因为我喜欢蹦蹦跳跳,甚至说我们中国人都集体补过钙了!这都比他的那句也许是言不由衷的话要好啊!
蚊子咬了小朋友是因为他长得肥,这就是成人灌输给孩子的,从孩子嘴里出来毫不奇怪,知道这种思维会变种为什么可怕的思想吗?也许就是仇富心理,也许就会演变成美校园枪击案一样的惨剧。不管说人“长得肥”是不是贬义,长得肥胖就一定要被蚊子咬吗?似乎还是理所应当的,孩子的同情心都哪去了?老师不制止,那就是放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