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3版20140604修改)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基本知识,具有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及开发的能力;能够在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的管理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复合型创新性人才。
二、基本业务规格1. 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心理素质和健康体魄;2. 掌握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能根据企业和社会的需求,进行以物流行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信息系统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施技术;3. 具有信息组织、分析研究、传播与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4.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独立的工作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了解本专业领域的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具有计划、管理、实现信息化方案的能力。
6 具有较熟练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达到CET-4 水平;7. 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技术、达到浙江省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三级水平。
三、基准学制四年四、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五、主干学科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六、专业主干课程管理信息系统、C# 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网络数据库、电子商务、。
七、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本专业毕业最低学分为160 学分,其中,普通教育课程32 学分,基础教学课程42 学分,专业教学课程42 学分,公共选修课程10 学分,实践教学环节24 学分,素质拓展环节10 学分。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安排表专业教学课程公共选修课程教学环节有关说明:1.周学时一般不高于23学时;最后一学期一般不安排理论教学课程。
2.专业主干课程以★号表示。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增加每周2课时的实践教学环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增加每周1课时的实践教学环节。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了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我们制定了以下的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信息素养、信息技术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人才培养需要把握三个核心内容: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
培养学生掌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拥有信息技术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够从事信息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利用,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与推广等工作。
三、培养方案1.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等,为学生打下基础。
(2)专业核心课程:包括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设计、数据挖掘与分析、企业资源规划与管理等,重点培养学生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3)拓展课程:包括人机交互技术、网络与信息安全、电子商务、云计算与大数据等,培养学生对新兴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实践课程:包括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实践、实习和毕业设计等,通过实际操作和项目实践,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实践经验。
2.培养模式(1)课堂授课:突出理论学习,全面掌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理论知识。
(2)实践操作:注重动手能力培养,通过实验课程和实践项目,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实践经验。
(3)项目实践:鼓励学生参与真实项目实践,通过与企业合作,了解实际工作中的需求,并提供解决方案。
(4)实习实训:安排学生进行实习,获得实践经验和工作技能,提升职业素养。
四、培养特色1.教师团队建立一支具备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教师团队,包括博士、硕士和行业专家,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度。
2.实践教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开设实验课程和项目实践,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强化创新意识为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平台,鼓励学生参与科技项目、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化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气象系统、科学与教育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复合型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及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管理、数量分析方法、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及信息系统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系统和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方法的基本训练,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理解和把握企业信息系统及解决企业信息系统的实际问题的能力;2.具有从事信息管理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和编程实现能力;3.具有较强的学习掌握和适应新的软件开发工具的能力;4.具有网络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维护等能力;5.具有广泛的自然科学知识及比较扎实的数理基础,具备较强英语实际运用能力;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7.具有较高的思想、文化、心理和身体素质,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隶属学科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相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主干(核心)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信息管理概论、操作系统、管理学原理、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西方经济学指导性教学计划表(一)通识教育课程设置计划表注1:根据每门课程特点和不同专业学生的基本素质情况开展一种教学形式,或者研究性教学,或者实践性教学,由教师指导,学生利用课内外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实践;《形势与政策》课程1学分,80学时,《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1学分,38学时,开课时间一般安排在每周二下午。
注2:《安全教育》课程1.5学分,24学时,开课时间安排在1-6学期。
2013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一)总体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有良好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沟通能力,有扎实专业基础理论与现代IT技术基础技能,知识面较宽的高级信息化复合型应用人才,毕业后能在企事业单位或政府管理部门从事信息系统或信息资源开发、应用、维护和管理工作。
(二)培养规格1.思想政治素质: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的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乐于奉献、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专业技能素质:具有经济管理和信息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现代IT技术技能与信息资源管理方法,具有分析和解决组织信息系统或信息资源的开发、应用、维护和管理相关问题能力,并具有良好沟通能力和实践能力。
3.文化素质:具有比较扎实的数学、外语、经济管理、计算机知识及较强的应用能力;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具有较宽的知识面以及向专业知识深度和广度发展的基本能力。
4.身心素质: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有健康的体魄;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美育修养。
二、培养途径与手段(一)培养途径采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课程设计、专业调查、社会实践、专业模拟实践、创业教育、毕业实习等)相结合的方式,同时积极开拓第二课堂,通过阅读推荐,完成课外学习实践,参加校内外科研活动、学术讲座,发表学术论文等活动,实现培养目标。
(二)教学方法坚持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课堂着重讲授重点和难点内容,在传统的讲授法之外,积极探索网络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科研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掌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领域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科学研究和实践能力;2.具备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能够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领域中独立进行研究与开发工作;3.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使其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适应不同岗位的工作需求。
二、培养内容和课程设置1.信息管理基础课程:包括信息学、信息经济学、信息管理学等,培养学生对信息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有正确的认识,为后期的专业课程打下基础;2.信息系统基础课程:包括数据库原理、数据挖掘与分析、网络技术等,培养学生掌握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3.信息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课程:包括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企业资源规划等,培养学生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信息技术与创新课程:包括信息安全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培养学生对新兴技术的了解和应用能力;5.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课程、课程设计、实习等,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6.毕业设计: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和兴趣,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
三、培养模式和方法1.培养模式:以学科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多元化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实践、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借鉴真实案例、模拟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实践训练: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通过课程设计和实习等方式,将学生引入实际工作环境,提升实践操作能力;4.导师制度:每名学生配备一名导师,定期进行学术指导和生活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5.实验室建设:加大对实验室设备的投入,提供良好的实验和研究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实施与质量保障1.完善课程设置和教材体系,更新教材和课程内容,保持与时俱进;2.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研究水平,不断提升教学质量;4.加强学生评价和监督,建立健全的学生考核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5.加强与同行高校的合作,开展联合培养、共享资源等活动,提升整体教育水平。
信息资源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pdf
信息资源管理概论
Information Resource
3
Management
信息组织 3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
基础医学概论(上)
Introduction to Basic
3
Medicine Ⅰ
基础医学概论(下)
Introduction to Basic
按教学要求完成学业并符合学位条件规定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四、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学时
学制:4 年;毕业总学分:161 学分;课内总学时:2578 学时。 必修课:98 学分,其中
公共必修课:48 学分,占总学分 29.81%; 专业必修课:50 学分,占总学分 31.05%; 选修课:63 学分,其中 专业限选课:37 学分,占总学分 22.98%; 专业任选课:16 学分,占总学分 9.93% 公共选修课:10 学分,占总学分 6.21% 五、专业核心课程、应用课程、创新课程、专业主要发展方向 核心课程:信息资源管理概论、信息资源组织、人体解剖生理学、临床整合课程、 医院信息系统、电子病历与病案管理、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信息计量学。 应用课程:信息检索与利用、办公自动化技术及应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应用、网 站设计与开发、信息安全、医药市场营销。 创新课程:电子病历与病案管理、健康管理、办公室实务与管理、大数据与云计算 导论。 专业主要发展方向:医院信息管理、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 六、实践教学环节 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和实际可能,安排学生实习活动,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 操作水平。安排学生到有关的信息部门进行毕业实习,为期 6 周。军事训练和社会调查, 按照学校的统一安排,组织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和社会调查,力争达到良好的效果。
信管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Z he ji a ngU ni ve r s it y浙江大学Z he ji an g Un iv er si ty浙江大学Z he j i a n g U n i2013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学院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具有全球视野、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综合方法运用能力,理解中国情境与所学专业领域,能够胜任相关领域的学术或研究性实务岗位。
本专业将以学院培养目标为基础,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理基础、管理学和经济学理论知识、信息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
本专业的毕业生以信息系统开发、设计、实施能力,和信息资源分析利用能力为基本业务技能,同时掌握现代企业的经济管理思想和理念。
本专业的毕业生是能够在国家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等组织从事信息系统管理、IT 咨询、业务流程分析设计和决策支持等基本业务,更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进行管理创新和商务模式创新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专业素质和信息化理念,能有效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管理问题,能够在国家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等组织,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工作。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系统地掌握管理科学、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政策、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2.能够熟练运用管理科学、信息技术、系统工程、信息处理等方法与工具,进行信息系统规划、分析设计;3.能够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承担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构的系统开发、信息化管理实施、咨询和监理工作;4.能够熟练运用统计、运筹、数据库、数据挖掘等方法和工具,对信息资源进行规划和分析,帮助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制定决策;5.有很强地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企业管理和商业模式创新的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数据库技术 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商务智能 电子商务概论 数据挖掘教学特色课程双语教学课程:数据挖掘 研究型课程: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讨论型课程:项目管理计划学制 4年 最低毕业学分 160+5+4 授予学位 管理学学士 学科专业类别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所依托的主干学科 管理科学与工程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浙江大学 Z he ji a n g U ni ve r s it y浙江大学Z h e ji an g Un iv er s i ty浙江大学Z h e ji an gUn i 1.通识课程 45+5学分 见社科类培养方案中的通识课程。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方案1(修改后)1.doc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方案1(修改后)1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高尚健全人格、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宽厚的专业基础和综合人文素养,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领导潜质,具备良好的数理基础、管理学和经济学理论知识、信息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信息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实施和管理等方面的方法与技术,具有一定的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实践能力,能在工商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科研院所和国家各级管理部门从事高级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方面工作的具有较强实际工程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信息系统开发、电子商务技术及计算机综合应用知识,接受科学的系统分析、设计方法及信息管理策略的基本训练,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 掌握信息管理及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2. 掌握信息系统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3. 具备对信息的组织、分析、传播和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4. 具有较强的程序设计能力,能从事应用软件的研发工作;5. 了解本专业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6.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独立获取信息的能力;7. 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主要课程、课程平台及学分比例1.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2.主要课程管理学、经济学、运筹学、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原理、Java 程序设计、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存储与检索、信息系统安全原理、电子商务。
3.课程平台及学分比例(四)修业年限、毕业学分要求与授予学位1. 修业年限:3-6年2. 毕业学分要求:总学分200学分3.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五)就业(发展)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以及电子商务系统的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工作,还可在教育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教学及管理工作。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四年制)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四年制)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具有健全的人格、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扎实的专业基础和综合人文素养,具有良好的数理基础、管理学和经济学基本理论知识、信息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实施和管理等方面的方法与技术,具有一定的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实践能力,能够在各级企事业单位等组织从事信息系统建设与信息化管理的外向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与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三大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科学思维、系统分析及技术工具的基本训练,掌握获取知识、应用及创新等基本能力。
(一)知识要求1。
具有良好的人文、数理基础,掌握管理学和必要的经济学理论知识,具有扎实的信息技术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2。
掌握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实施和管理等方面的方法、技术与工具;3.掌握信息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以及计算机网络应用、网站开发技术等方面的知识;4.熟悉经济、管理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的标准,以及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5。
了解本专业的理论和应用前沿,以及信息化发展、创新创业的现状与趋势。
(二)能力要求1。
具有信息处理能力、企事业等单位信息化管理的实际应用能力;2。
具有一定的信息系统设计开发能力,以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实践能力;3。
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4.具有语言表达能力、应用文写作能力和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5.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创业精神与敏锐的观察力;6。
具有初步的应用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素质要求1。
政治素质(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牢固的法制观念和意识;(2)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及邓小平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具有明确的政治态度与理想信念,具有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现代管理学、经济学理论基础和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科学思想、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资源组织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能在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从事信息化管理与规划、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信息系统分析设计与实施、信息系统运行维护与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三、主干学科
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四、相近专业
电子商务、管理科学与工程。
五、专业主干课程
管理学、西方经济学、基础会计学、组织战略与行为学、统计学、管理运筹学、经济预测与决策、SQL网络数据库、计算机网络、管理信息系统、信息资源组织与管理、IT项目管理、信息安全与法规。
六、学制
标准学制4年,弹性学制4-8年,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八、毕业规定
1、至少获得154.5学分(其中必修课121.5学分,选修课33学分)。
选修课中包括人文社科、艺术及自然科学与工程等三类通识课程至少各取得2学分,模块一(或模块二)中至少取得20学分。
2、至少获得6个第二课堂学分。
3、通过体育达标测试。
十、教学进程及计划表
签字(盖章):时间:。
信管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版0604修改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120102 学科门类:管理学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工学学士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计算机应用、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应用、数据分析与挖掘等方面的深度信息化方面的能力,能在各级行政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分析、构建、管理和维护的应用型高级专门的人才。
二、培养规格通过在校学习,学生应受到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文化修养和身心素质的教育。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初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严谨治学、实干创新;热爱劳动、勇于实践;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事业心、职业道德和责任感。
2、掌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技能,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
3、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与收集的基本方法;具有信息组织、分析研究、传播与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
4、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管理类软件开发能力、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应用能力。
5、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了解本专业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实际工作能力。
6、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
7、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方面的知识,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心健康,达到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8、有正确的审美观和一定的文学、艺术欣赏水平。
三、主干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四、专业核心课程管理学原理、会计学原理、经济学概论、运筹学、管理信息系统、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Web开发技术、信息安全技术、信息资源组织与管理、商务智能方法与应用、电子商务概论、移动编程技术等。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设计(1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践(1周)、数据库应用课程设计(1周)、计算机网络应用设计(1周)、生产认识实习(1周)、数据结构课程设计(1周)、Java程序设计课程设计(1周)、Web开发技术课程设计(1周)、企业经营模拟实践、工程训练实习(4周)、毕业实习(4周)、毕业设计(10周)。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方案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培养掌握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所需要的理论和方法,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使学生成为从事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承担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系统开发、维护、管理以及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工作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专业特色:本专业研究信息的构成分布与特征,信息系统开发与设计的理论、原则和方法,解决信息的获取、加工、检索、控制和利用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为科学研究和管理决策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管理、数量分析方法、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与信息系统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得到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方法的基本训练,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学制与修业年限标准学制4年。
修业年限3—6年。
三、毕业要求思想政治合格,在规定的年限内修完本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所有课程,至少获得165学分,其中必修课程109学分,选修课程36学分,见习2学分,实习6学分,毕业论文6学分,独立实践其余学分6学分,且所得学分的结构符合要求。
四、授予学位要求取得毕业资格,并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授予条例》和《重庆师范大学学士学位授予条例》的要求,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五、学分分配表六、课程设置表(一)通识课程( 39学分)1.通识必修课程( 36 学分)2.通识选修课程( 3学分)(二)学科基础课程(必修:27学分,选修3学分)(三)专业主干课程(必修:46 学分)(四)专业方向课程(选修:30 学分)(五)独立实践教学环节(必修:20学分;选修学分)七、关于本培养方案的其他说明1、本专业方案要求限招理科生,具有一定的数理基础和英语水平。
2、选择学习本专业方案的学生原则上应拥有自己的电脑设备,否则影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学习。
3、通识课《计算机文化基础II》本专业不修,以学科基础课《C程序设计》代替,要求学生参加重庆市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二级考试(C语言),其考试成绩作为本课程的成绩。
2013级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3级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590106 )一、设计思路本专业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大力推进“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能力驱动”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实践;以就业为导向,强化职业道德、岗位核心技能的培养,以职业岗位能力和素质为基础,逐步推行“课证融合”;同时,强化实验、实训和实习三个基本的实践环节,充分体现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并通过“工学结合”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在实际岗位的实践,充分实现毕业与上岗零过渡,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专业分析(一)学制与修业年限基准学制为三年,实行学年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修业年限为3 至5 年。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掌握办公软件应用、熟悉办公室事务处理、了解企业行政管理,掌握WEB 前端开发技术、掌握数据库应用及信息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从事数据库日常管理和信息系统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应用性人才。
(三)人才培养规格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应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敬业精神、创新精神、较强实践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全的体魄以及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一线岗位适应能力。
在上述基础上,本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应具有以下知识、技能与态度:1.基础知识● 掌握与职业岗位相适应的高技能人才必需的数学知识;● 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理论知识;● 掌握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维修方法;● 掌握网络管理及维护的基本知识;● 掌握办公软件应用、熟悉办公室事务处理、了解企业管理;● 掌握文书写作;● 掌握使用和维护现代办公设备;● 掌握web 前端开发的相关技术;● 掌握数据库的基本理论及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信息获取、组织、分析、发布、管理、信息资源建设、更新与维护;● 掌握信息系统设计、编码、调试、运行和维护的基本方法;● 了解若干相近领域的一般知识。
2014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模块化专业
2014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并具有扎实现代管理科学、企业管理和信息技术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具体实际问题,能够在各级各类组织机构中从事信息化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信息网络构建、信息系统维护、信息系统运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综合型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本专业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健康的身心素质,并系统掌握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本专业知识体系,了解本专业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与人沟通的较好表达能力、合作能力。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企业管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掌握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3、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4、了解电子商务、ERP、CRM、SCM;5、具有较强的知识获取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学制与学分四年,九学期,其中第五学期为认知实习学期;共240学分。
四、毕业与学位授予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修完规定的学分,颁发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大学本科毕业证书;符合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条件,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五、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主干学科:管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核心模块:思政、大学英语,经济应用数学、管理理论、经济学、管理工具与方法、软件开发技术、算法分析与设计、数据库技术、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系统分析与设计、客户服务与管理、电子商务网站开发与建设、企业模拟经营。
六、专业能力和能力要素(一)信息管理专业职业岗位能力要素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以企业信息体制建设、信息维护与管理培养为目标,通过信息管理理论和专业技术教育,培养具有一定水平,达到胜任特定职业岗位要求的专业人才。
【优质】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版0604修改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120102 学科门类:管理学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工学学士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计算机应用、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应用、数据分析与挖掘等方面的深度信息化方面的能力,能在各级行政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分析、构建、管理和维护的应用型高级专门的人才。
二、培养规格通过在校学习,学生应受到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文化修养和身心素质的教育。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初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严谨治学、实干创新;热爱劳动、勇于实践;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事业心、职业道德和责任感。
2、掌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技能,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
3、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与收集的基本方法;具有信息组织、分析研究、传播与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
4、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管理类软件开发能力、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应用能力。
5、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了解本专业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实际工作能力。
6、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
7、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方面的知识,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心健康,达到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8、有正确的审美观和一定的文学、艺术欣赏水平。
三、主干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四、专业核心课程管理学原理、会计学原理、经济学概论、运筹学、管理信息系统、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 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Web开发技术、信息安全技术、信息资源组织与管理、商务智能方法与应用、电子商务概论、移动编程技术等。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设计(1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践(1周)、数据库应用课程设计(1周)、计算机网络应用设计(1周)、生产认识实习(1周)、数据结构课程设计(1周)、Java程序设计课程设计(1周)、Web开发技术课程设计(1周)、企业经营模拟实践、工程训练实习(4周)、毕业实习(4周)、毕业设计(10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20102 学科门类:管理学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工学学士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计算机应用、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应用、数据分析与挖掘等方面的深度信息化方面的能力,能在各级行政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分析、构建、管理和维护的应用型高级专门的人才。
二、培养规格
通过在校学习,学生应受到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文化修养和身心素质的教育。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初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严谨治学、实干创新;热爱劳动、勇于实践;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事业心、职业道德和责任感。
2、掌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技能,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
3、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与收集的基本方法;具有信息组织、分析研究、传播与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
4、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管理类软件开发能力、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应用能力。
5、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了解本专业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实际工作能力。
6、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
7、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方面的知识,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心健康,达到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8、有正确的审美观和一定的文学、艺术欣赏水平。
三、主干学科
管理科学与工程
四、专业核心课程
管理学原理、会计学原理、经济学概论、运筹学、管理信息系统、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Web开发技术、信息安全技术、信息资源组织与管理、商务智能方法与应用、电子商务概论、移动编程技术等。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设计(1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践(1周)、数据库应用课程设计(1周)、计算机网络应用设计(1周)、生产认识实习(1周)、数据结构课程设计(1周)、Java 程序设计课程设计(1周)、Web开发技术课程设计(1周)、企业经营模拟实践、工程训练实习(4周)、毕业实习(4周)、毕业设计(10周)。
六、主要专业实验
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Java程序设计、Web开发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资源组织与管理、商务智能方法与应用、信息安全技术、操作系统。
七、教学计划安排
1、教学日历:(见附表一)
2、各学年教学活动时间安排:(见附表二)
3、课程设置和安排:(见附表三)
4、综合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见附表四)
八、学制
基本学制4年,学习期限3-8年
九、毕业学分要求
本专业学生毕业最低学分为173学分,其中公共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共106.5学分,占总学分的60.86%;专业课和院级限选课共18.5学分,占总学分的10.57%左右;选修课18学分,占总学分的10.28 %左右;实践环节32学分(其中创新教育4学分),占总学分的18.29%左右。
广东海洋大学人才培养方案
附表一、教学日历 (2013级)
符号:◎入学教育☆军事训练#公益劳动
□理论教学
∶考 试∧&~∞金工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机动时间=假 期
毕业教育技能训练(水上训练)课程论文(设计)课程实习生产实习附表二、各学期教学活动时间安排
备注:
1. 一般每学期共19周;
2. 一般每学年寒假6周,暑假8周(最后一学年不安排暑假);
3.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社会实践安排在假期进行;理工科专业生产实习一般安排在暑
假进行。
4. 公益劳动(1周)安排在第二、三学期,由学生所在学院统筹安排,公益劳动不占课内学
时。
附表三、课程设置
续附表三、专业课程设置
说明:(1)每个教学班每周上课总学时不超过26学时;(2)总学时在60学时以上的课程,周学时不超过6学时;(3)总学时在40学时以下的课程,周学时不超过4学时;(4)公共选修课周学时不超过2学时。
(4)学生修读的专业限选课或专业方向课总学分要求不超过15学分,总学时控制在240学时以内,课程总数量不超过6门;不设专业方向的,可按专业必修课设置。
附表四、综合实践性教学环节
执笔:刘双印教学院长:吴卫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