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考研真题
2021体育硕士体育综合田麦久《运动训练学》考研真题
![2021体育硕士体育综合田麦久《运动训练学》考研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7b72067d9ec3d5bbfc0a7436.png)
2021体育硕士体育综合田麦久《运动训练学》考研真题第1章运动训练学导言一、选择题1现代竞技体育职业化与()日益明显。
[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研] A.社会化B.大众化C.商业化D.全球化【答案】C~~~~【解析】市场经济和社会分工属于社会发展的一个规律,社会诸多行业都是按照这一规律来形成自我独特的专业化道路模式,以便使各自专业能够达到最佳水平,竞技运动商业化与职业化的产生就是按照市场经济和社会分工规律来实现的。
从竞技运动发展的历程来看,竞技运动在市场经济和社会分工规律的运作下,其商业化与职业化呈现出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2竞技体育能促进社会大众的()。
[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研]A.身体健康B.机能水平C.观赏能力D.体育参与【答案】D~~~~【解析】优秀运动员在竞技赛场上表现出力与美的结合,勇与智的对抗,高超的技艺以及顽强的意志,都会被作为学习的榜样和成功的范例,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
围绕奥运会和一些世界级的重大竞技体育比赛,以及全运会的召开,都会出现群众体育活动的高潮。
我国自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以来,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发展已形成了一种良性的协调机制,竞技体育的发展推动了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反过来群众活动的发展也为竞技体育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从而大大地促进了现代体育的发展。
3体育是()的基本组成部分。
[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研]A.社会实践B.社会活动C.社会组织【答案】B~~~~【解析】体育,又称体育运动,是指人们遵循人体的生长发育规律和身体的活动规律,通过身体锻炼、训练、竞技比赛等方式达到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丰富文化生活等目的的社会活动,所以体育是一种社会活动。
4人们是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而逐步形成了竞技体育。
[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研]A.机能水平B.技能能力C.活动能力【答案】C~~~~【解析】竞技体育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动因是多元的:①生物学因素,即人们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活动能力而创立和发展了竞技体育活动;②心理学因素,人的“取胜和对抗的本能”及“追求胜过对手”的动机推进了竞技运动的形成;③社会学因素,人们全面地认识到竞技体育对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参与和观赏竞技体育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竞技体育的发展。
考研体育试卷真题及答案
![考研体育试卷真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af4496e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09.png)
考研体育试卷真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体育中的“运动负荷”指的是:A. 运动时的心率B. 运动时的呼吸频率C. 运动时身体承受的总能量消耗D. 运动时的肌肉紧张度2. 以下哪项不是体育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A. 演示法B. 讲解法C. 讨论法D. 观察法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2. 运动训练中的周期性原则是指训练计划应根据_______、_______和_______进行安排。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运动训练中“超量恢复”的概念及其在训练中的应用。
2. 描述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体育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 论述现代体育教学中技术手段的应用及其对提高教学效果的影响。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C2. D二、填空题1. 身体素质、运动技能、体育精神2. 运动项目特点、运动员个人特点、训练周期三、简答题1. “超量恢复”是指在运动训练中,通过超过正常训练负荷的高强度训练,使运动员的体能和技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显著提高。
在训练中,教练员应合理控制训练强度和恢复时间,以保证运动员在超量恢复期间达到最佳训练效果。
2.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首先,设计团队合作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其次,鼓励学生在活动中相互支持和帮助,培养他们的互助精神;最后,通过团队竞赛和评价机制,强化团队合作的意识。
四、论述题1. 在体育教学中,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教练员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充分的了解,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鼓励他们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深入探索。
此外,教练员还应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2. 现代体育教学中技术手段的应用,如多媒体教学、在线课程、运动数据分析等,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
北体大考研运动训练学历年真题答案整理
![北体大考研运动训练学历年真题答案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cf2afa74b9d528ea80c77954.png)
历年北体考研运动训练学大题整理目录1998年运动训练学试题一.名词解释:二.简答与论述题:1.简述运动训练过程的根本结构?2.举例说明运动素质的同类转移和非同类转移?3.论述训练过程中为什么要划分大周期?4.论述完整的运动训练理论对训练实践的指导意义?5.论述身体训练的根本要求?6.论述现代运动训练的主要特征?1999年运动训练学试题一.名词解释:二.简答题:1.运动训练的特点?2.举例说明什么是间歇训练法以及特点?3.大周期训练方案中各时期,各阶段的运动负荷是什么概念?4.力量素质有哪些种类?谈谈实际训练中开展某一种力量素质的根本做法?5.运动负荷和恢复与训练适应的关系?三.论述题:1.根据训练的任务内容不同把小周期分为哪几种类型?试指定某一种小周期训练方案?2.结合某运动工程,谈谈如何对运发动进行现实状态的诊断?2000年运动训练学试题一.名词解释:二.方法运用题:1.请说明100米跑与10000米跑两个运动工程专项耐力的表现特点,并说明上述两个运动工程采用重复训练法训练时,在距离,强度,负荷量等方面应注意的问题?2。
.请设计一个能够提高运发动有氧代谢系统工作能力的循环训练法。
三.综合分析题:2001年运动训练学试题一.名词解释:二.简答题:三.方法运用题:1.请选择跳水,射击,柔道,排球中任意两个运动工程,分析两个运动工程的优秀运发动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特征2.论述持续训练法,间歇训练法,重复训练法的主要负荷特征,并为每种训练方法举出两个不同工程运发动运用该方法的训练手段。
四.综合分析题:2002年运动训练学试题一.名词解释:二.简答题:2.周期性安排原那么的训练学要点113〔每年都会考一个原那么或方法〕P380三.论述题:03年运动训练学真题一、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1. 运动成绩2. 区别对待原那么3. 持续训练法4. 快速力量5. 运动技术二、方法运用题(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1. 与对手直接对抗的工程〔如拳击、乒乓球、足球等〕和不与对手直接对抗的工程〔如跳高、体操、射击等〕在比赛战术运用上有什么不同。
体育考研专业试题及答案
![体育考研专业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b46163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5c.png)
体育考研专业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体育运动中,下列哪项不是运动技能形成的生理基础?A. 神经系统的可塑性B. 骨骼肌的收缩性C. 内分泌系统的调节D. 关节的灵活性答案:C2. 运动训练中,间歇训练法主要用于提高哪种能力?A. 耐力B. 速度C. 力量D. 灵敏性答案:B3. 在体育比赛中,运动员的心理调节能力对比赛结果的影响有多大?A. 影响很小B. 有一定影响C. 影响很大D. 没有影响答案:C4. 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体育科学研究的内容?A. 运动生理学B. 运动心理学C. 运动营养学D. 运动工程学答案:D5. 运动处方的制定需要考虑以下哪个因素?A. 运动员的年龄B. 运动员的性别C. 运动员的运动技能水平D. 所有选项答案:D6. 体育教学中,哪种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中心的?A. 讲授法B. 讨论法C. 演示法D. 练习法答案:B7. 运动生理学研究表明,人体在进行有氧运动时,能量主要来源于?A. 脂肪B. 碳水化合物C. 蛋白质D. 酒精答案:B8. 以下哪个不是运动损伤的常见原因?A. 准备活动不充分B. 技术动作不正确C. 过度训练D. 良好的身体素质答案:D9. 运动心理学中,运动员的“心理弹性”指的是什么?A. 应对压力的能力B. 恢复体力的速度C. 适应环境的能力D. 心理调节技巧答案:A10.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评价学生的运动技能掌握情况?A. 通过观察B. 通过测试C. 通过比赛D. 所有选项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运动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
答案:运动技能形成通常分为三个阶段:- 认知阶段:学习者开始理解运动技能的基本要求和原理,通过观察和思考来建立运动概念。
- 联系阶段:学习者开始实际练习,通过重复练习来逐渐改进和完善技术动作,形成运动习惯。
- 自动化阶段:运动技能变得熟练,能够在不需要太多意识控制的情况下自动执行,此时技能更加稳定和高效。
考研《运动训练学》历年真题的选择,名词解释汇总
![考研《运动训练学》历年真题的选择,名词解释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de7fa812d5bbfd0a7856738f.png)
运动训练学复习题选择题: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 )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A、运动训练B、竞技比赛C、身体活动D、体育教育2、以下哪个不是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 )?A、生物学因素B、个性心理因素C、社会学因素D、生产力因素3、竞技运动区别于其他体育运动的本质的特点是( )。
A、规范性B、公平性C、竞争性D、观赏性4、从不同实践过程来看,竞技体育包含着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和( )A、心理训练B、身体训练C、技术训练D、竞技体育管理5、按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对竞技体育项目进行分类,以下哪个 ( ) 项目属于体能主导速度性项群?A.跳水B.跳远C.举重D.400米跑6、一个完整的起始状态诊断,应该包含运动成绩诊断、竞技能力诊断和( )诊断。
A、机体机能B、心理素质C、运动技术D、训练负荷7、以下哪个不属于对运动员起始状态诊断的内容?( )A.竞技能力B.运动成绩C.训练负荷D.训练年限8、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称为:( )A.竞技状态B.训练水平C.竞技能力D.竞技水平9、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激发运动员主动从事艰苦训练的动机和行为的训练原则是:()A.竞技需要原则B.动机激励原则C.有效控制原则D.系统训练原则10.下哪个不是训练控制应具备以基本环节和条件?( )A.施控主体B.控制信息C.测试系统D.反馈信息11、系统训练原则是指持续地、( )地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A.突出重点B.合理控制C.系统统一D.循序渐进12、周期安排原则是指( )地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A. 严格要求B. 不间断C. 认真严肃D.周期性13、相对于竞技状态形成过程的保持阶段,在划分训练大周期时对应时期是:( )A、基础训练期B、竞赛期C、准备期D、恢复期14、以下哪一个增加运动负荷的方式只适宜在优秀运动员增加运动负荷时采用?A. 波浪式B. 跳跃式C. 阶梯式D. 直线式15、模式训练法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 )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运动训练学考研试题及答案
![运动训练学考研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efa490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26.png)
运动训练学考研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运动训练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A. 运动技能B. 运动训练过程C. 运动训练方法D. 运动训练效果2. 以下哪项不是运动训练的基本组成部分?()A. 身体训练B. 技术训练C. 心理训练D. 营养训练3. 运动训练中的“超量恢复”是指()A. 训练后的短暂疲劳B. 训练后身体机能的暂时下降C. 训练负荷超过身体适应能力D. 训练后身体机能的提高超过原有水平4. 运动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A. 反复练习B. 观察学习C. 理论知识学习D. 生理适应5. 运动训练中,周期化训练的目的是()A. 避免过度训练B. 提高运动技能C. 增加训练负荷D. 减少运动损伤6. 以下哪项不属于运动训练中的负荷控制?()A. 训练强度B. 训练量C. 训练频率D. 训练环境7. 运动训练中的心理技能训练不包括()A. 目标设定B. 放松训练C. 动作技术分析D. 自我谈话8. FITT原则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是指()A. 频率、强度、时间、类型B. 灵活性、强度、时间、类型C. 频率、个体差异、时间、类型D. 灵活性、个体差异、时间、类型9. 运动训练中,耐力训练的主要目的是提高()A. 肌肉力量B. 肌肉耐力C. 肌肉速度D. 肌肉协调性10. 运动训练中,力量训练的基本原则不包括()A. 循序渐进B. 个别对待C. 持续时间D. 合理恢复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运动训练中周期化训练的意义及其基本要求。
12. 描述运动训练中如何进行运动技能的诊断和评价。
13. 阐述运动训练中营养补充的重要性及其基本原则。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4. 论述运动训练中如何科学安排训练负荷,以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15. 分析运动训练中心理训练的作用及其在不同训练阶段的应用。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B2. D3. D4. A5. A6. C7. C8. A9. B10. C二、简答题11. 周期化训练的意义在于通过有计划的训练阶段安排,使运动员的体能、技能和心理状态达到最佳状态,以适应比赛的需要。
运动训练考研真题
![运动训练考研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5b294bacc850ad02df80416b.png)
运动训练考研真题(总30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2003年《运动训练学》一、名词解释1、运动训练2、运动训练原则3、训练适应4、间歇训练法5、运动训练过程二、简答1、简述竞技体育的特征?2、简述动作要素包括的内容?3、简述耐力素质的基本要求?4、以分类图的方式说明技能转移的种类?5、简述教练员应具备的条件?三、论述1、论述负荷和恢复与训练适应的关系?2、试述速度素质的训练?2004《运动训练学》一、简答1、运动训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运动员训练水平包括哪些方面?3、简述竞技状态的定义及其表现?4、安排身体训练必须贯彻哪些基本要求?5、青少年运动员技术训练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二、论述1、以单周期为例,谈谈全年训练负荷安排的总趋势。
2、什么训练法叫间歇训练法?3、它有哪些构成因素使用时应注意什么首都体育学院200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训练学》试卷A一、填空题(本大题20个小题,每空2分,共40分)1.竞技体育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具有自身的特点,其基本特点主要包括()、规范性、公平性、集群性、公开性、观赏性。
2.从不同实践过程来看,竞技体育包含着运动员选材、()、运动竞赛和竞技体育管理四个有机组成部分。
3.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4.依据理论研究所涵盖的领域,可将运动训练理论分为()、项群训练理论和专项训练理论三个层次。
5.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以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训练原则称为()。
6.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做出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称为()。
7.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包括反应速度、()和移动速度。
8.运动员体能发展水平是由其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及()的发展状况所决定的。
运动训练学考研试题及答案解析
![运动训练学考研试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490e6ea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45.png)
运动训练学考研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运动训练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A. 运动训练的生理机制B. 运动训练的心理学基础C. 运动训练的方法和原理D. 运动训练的社会学影响2. 以下哪项不属于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A. 系统性原则B. 循序渐进原则C. 周期性原则D. 个性化原则3. 在运动训练中,FITT原则中的“F”代表什么?A. Frequency(频率)B. Flexibility(灵活性)C. Force(力量)D. Form(形式)4. 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通常包括哪几个阶段?A. 认知阶段、联系阶段、自主阶段B. 基础阶段、提高阶段、完善阶段C. 入门阶段、进阶阶段、高级阶段D. 学习阶段、实践阶段、创新阶段5. 运动训练中,哪种类型的训练主要目的是提高肌肉力量?A. 耐力训练B. 速度训练C. 力量训练D. 柔韧性训练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6. 简述运动训练中周期化训练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7. 描述运动训练中如何实现运动负荷的科学安排。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30分)8. 论述运动训练中心理训练的作用及其实施方法。
运动训练学考研试题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C. 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的方法和原理的科学。
2. B. 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包括系统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周期性原则和个性化原则。
心理学基础不属于基本原则。
3. A. FITT原则中的“F”代表Frequency(频率),指的是训练的频率。
4. A. 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通常包括认知阶段、联系阶段、自主阶段。
5. C. 力量训练是运动训练中主要目的是提高肌肉力量的训练类型。
二、简答题6. 周期化训练是指将运动训练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有特定的训练目标和训练负荷,以适应运动员的生理适应和竞技状态的周期性变化。
其重要性在于能够合理安排训练负荷,避免过度训练,同时确保运动员在关键时刻达到最佳状态。
考研《运动训练学》 简答、论述题库
![考研《运动训练学》 简答、论述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4a6e614e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b8.png)
考研《运动训练学》简答、论述题库一、简答题1、简述运动训练的目的与任务运动训练的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在竞赛中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从而为国家和社会争取荣誉。
其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不断挖掘运动员的身体、技术、战术、心理和智能等方面的潜力,提升其竞技能力的整体水平。
其次,培养运动员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具备在竞赛中应对各种挑战和压力的能力。
再者,根据运动员的个人特点和项目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有针对性地提高运动员在专项运动中的技术水平和竞技能力。
最后,通过参加各种比赛和训练,积累比赛经验,提高运动员的比赛适应能力和竞技表现。
2、简述运动训练原则及其应用运动训练原则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竞技需要原则: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和比赛的需求来安排训练内容和方法,使训练与比赛紧密结合。
例如,在篮球训练中,根据比赛中频繁的身体对抗和快速的攻防转换,加强体能和对抗能力的训练。
(2)动机激励原则:通过激发运动员的训练动机,提高其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可以通过设置合理的目标、给予奖励和表扬等方式来激励运动员。
(3)有效控制原则:对训练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和调节,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确保训练按照预定的方向发展。
比如,定期对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和技术水平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调整训练计划。
(4)系统训练原则:将训练视为一个长期、连续、有序的系统过程,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和阶段安排训练内容和负荷。
例如,对于长跑运动员,要遵循基础耐力训练、专项耐力训练、比赛期训练等阶段逐步提高其竞技能力。
(5)周期安排原则:根据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将训练过程划分为不同的周期,每个周期都有特定的任务和目标。
例如,准备期主要进行体能储备和技术改进,比赛期则重点提高竞技状态和比赛能力。
(6)适宜负荷原则:安排的训练负荷要适宜,既能够有效刺激运动员产生适应性变化,又避免过度疲劳和损伤。
北体大考研运动训练学历年真题答案整理
![北体大考研运动训练学历年真题答案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3344c77d31126edb6f1a109e.png)
历年北体考研运动训练学大题整理目录1998年运动训练学试题一.名词解释:1.运动训练2.训练适应3.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原则4.间歇训练法5.一般训练6.循环训练7.协调能力二.简答与论述题:1.简述运动训练过程的基本结构2.举例说明运动素质的同类转移和非同类转移3.论述训练过程中为什么要划分大周期4.论述完整的运动训练理论对训练实践的指导意义5.论述身体训练的基本要求6.论述现代运动训练的主要特征1999年运动训练学试题一.名词解释:1.运动训练2.竞技能力3.运动负荷4.周期性原则5.重复训练法二.简答题:1.运动训练的特点2.举例说明什么是间歇训练法以及特点3.大周期训练计划中各时期,各阶段的运动负荷是什么概念4.力量素质有哪些种类谈谈实际训练中发展某一种力量素质的基本做法5.运动负荷和恢复与训练适应的关系三.论述题:1.根据训练的任务内容不同把小周期分为哪几种类型试指定某一种小周期训练计划2.结合某运动项目,谈谈如何对运动员进行现实状态的诊断2000年运动训练学试题一.名词解释:1.制胜规律2.运动训练手段3.训练性比赛4.移动速度5.训练大周期二.方法运用题:1.请说明100米跑与10000米跑两个运动项目专项耐力的表现特点,并说明上述两个运动项目采用重复训练法训练时,在距离,强度,负荷量等方面应注意的问题2。
.请设计一个能够提高运动员有氧代谢系统工作能力的循环训练法。
三.综合分析题:1.论述贯彻有效控制训练原则的训练学要点2001年运动训练学试题一.名词解释:1.竞技水平2.适宜负荷原则3.变换训练法4.爆发力5.运动智能二.简答题:1.简述运动训练学与各专项训练理论的关系2.简述运动负荷的量与强度之间的关系3.简述极限强度法发展运动员最大力量的要点4.简述周训练计划的类型及适用范围三.方法运用题:1.请选择跳水,射击,柔道,排球中任意两个运动项目,分析两个运动项目的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特征2.论述持续训练法,间歇训练法,重复训练法的主要负荷特征,并为每种训练方法举出两个不同项目运动员运用该方法的训练手段。
体育考研试卷真题
![体育考研试卷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35418518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fd.png)
体育考研试卷真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体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A. 体育现象B. 体育活动C. 体育教育D. 体育训练2. 体育锻炼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是()A. 降低心率B. 增加血压C. 减少心输出量D. 增加心输出量3. 运动训练中,提高运动员专项耐力的常用方法是()A. 间歇训练B. 持续训练C. 循环训练D. 重复训练4. 以下哪项不是体育教学的基本环节?()A. 准备活动B. 教学内容C. 教学评价D. 教学计划5. 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以下哪项是正确的?()A. 认知阶段→联合阶段→自动化阶段B. 联合阶段→认知阶段→自动化阶段C. 自动化阶段→认知阶段→联合阶段D. 认知阶段→自动化阶段→联合阶段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运动训练的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2. 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
()3. 运动损伤的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
()4. 运动技能的掌握是一个自动化的过程,不需要反复练习。
()5. 体育比赛中,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对比赛结果没有影响。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运动训练中周期性训练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2. 简述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四、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体育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2. 论述现代体育科技在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中的应用及其影响。
五、案例分析题(共30分)某高中体育教师在进行篮球教学时,发现部分学生对篮球运动缺乏兴趣。
请分析可能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参考答案:一、1-5:A D A C A二、1-5:√ √ × × ×三、简答题参考答案:1. 周期性训练法是根据运动员的生物节律和训练周期进行训练的方法,它强调训练的系统性和周期性,通过合理安排训练负荷,使运动员在比赛期间达到最佳状态。
2.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内容、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积极的师生互动以及及时的鼓励和评价来实现。
2021年运动训练学考研练习题库
![2021年运动训练学考研练习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34f7452d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1a.png)
2021年运动训练学考研练习题库一、基础概念题1、简述运动训练的概念和任务。
答:运动训练是指在教练员的指导下,运动员为提高运动成绩而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训练活动。
其任务包括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培养运动员良好的竞技状态,在比赛中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并促进运动员的全面发展。
2、解释竞技能力的构成要素。
答:竞技能力由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和运动智能五个要素构成。
体能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技能是运动员掌握和运用运动技术的能力;战术能力是运动员在比赛中运用战术的能力;心理能力包括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运动智能则是运动员运用知识和经验解决训练和比赛问题的能力。
3、什么是运动训练原则?列举并解释几个主要的运动训练原则。
答:运动训练原则是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主要的运动训练原则包括:(1)导向激励与健康保障原则:通过目标激励,激发运动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保障运动员的身心健康。
(2)竞技需要与区别对待原则:根据项目的竞技需要和运动员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安排训练。
(3)系统持续与周期安排原则:训练过程应保持系统性和持续性,并按照周期性特点进行安排。
(4)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原则:合理安排训练负荷,使运动员在承受负荷后能及时恢复。
二、训练方法与手段题1、简述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法和持续训练法的特点和应用。
答:重复训练法的特点是多次重复同一练习,休息时间充分。
主要用于提高运动员的速度、力量等素质,以及巩固和提高技术动作。
间歇训练法的特点是对练习的间歇时间严格控制,在机体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进行下一次练习。
适用于提高运动员的心肺功能、速度耐力等。
持续训练法的特点是练习时间长,强度相对较低,且不间断。
常用于发展运动员的有氧耐力。
2、举例说明变换训练法和循环训练法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
答:变换训练法,如在田径训练中,通过改变训练的场地、器材、运动负荷等,提高运动员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考研《运动训练学》 简答、论述题库
![考研《运动训练学》 简答、论述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0142dece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b8.png)
考研《运动训练学》简答、论述题库1. 运动训练的定义和目的运动训练是通过有目的、系统的身体运动,改善个体身体素质和提高运动表现能力的过程。
其目的在于促进身体健康发展、提高运动能力、预防运动损伤以及提高竞技表现。
2. 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1)个体差异原则:根据不同个体的特点和身体状况制定相应训练计划。
(2)超负荷原则:要求所施加的训练负荷超过个体的适应水平,以刺激机体产生正向适应。
(3)逐渐递进原则:训练负荷应逐渐递增,不宜过快或过慢。
(4)综合性原则:综合考虑各种训练方法,使训练效果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3. 运动训练的基本内容(1)技能训练:培养和提高运动员的技能水平,包括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
(2)体能训练:提高运动员的体能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度等方面的训练。
(3)战术训练:培养和提高运动员的战术意识和应变能力,以应对不同比赛情况。
(4)心理训练:通过心理调节和训练,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4. 运动训练方法的选择与应用选择合适的运动训练方法是提高训练效果的关键。
根据不同的训练目标和训练对象,可以选择以下训练方法:(1)循序渐进法:在难度逐渐增加的基础上进行训练,适用于初学者或基础较差的人群。
(2)周期化训练法:将训练过程划分为不同的周期,并根据不同周期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适用于竞技运动员。
(3)波浪式训练法:以波浪形式交替高强度和低强度训练,适用于中长跑和耐力项目。
(4)间歇性训练法:在运动与休息之间进行交替训练,适用于爆发力和速度要求高的项目。
5. 运动训练中的评价指标针对不同的运动项目和训练目标,可以选择以下评价指标进行训练效果评估:(1)身体成分指标:包括体重、体脂率、肌肉质量等。
(2)力量指标:包括最大力量测试、肌肉耐力测试等。
(3)速度指标:包括短跑成绩、起跑反应时间等。
(4)灵敏度指标:包括敏捷性测试、反应时间测试等。
(5)耐力指标:包括有氧耐力测试、乳酸阈值测试等。
2024年西南医科大学运动训练-运动康复方向专硕346体育综合考研真题
![2024年西南医科大学运动训练-运动康复方向专硕346体育综合考研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126c05a7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ca.png)
2024年西南医科大学运动训练-运动康复方向专硕346体育综合业务课名称:346体育综合
考生须知:1.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其他纸上无效。
2.答题时必须使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做答,用其他答题不给分,不得使用涂改液。
简答题:3题*40分,共120分
1、体育健康课程的性质、特征是什么?如何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2、举例说明静力性拉伸练习。
3、简述延迟性肌肉酸痛产生的机理和防治方法。
论述题:3题*60分,共180分
4、试述备课的基本要求,并以某一运动项目为主题,按体育教学设计的建构与原则,设计一次体育课程的教案。
5、以某一运动项目为例,阐述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
6、结合运动实例阐述在运动中机体的三个能源系统如何供能。
体育教育类考研真题---运动训练学
![体育教育类考研真题---运动训练学](https://img.taocdn.com/s3/m/e55972ba5fbfc77da369b130.png)
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胜利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生物学因素,个性心理因素,社会学因素3.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百年回顾:竞技体育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开展、建立相对完整的管理机制、运动竞赛活动日益活跃、现代奥运百年盛事、运动竞技水平及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竞技体育发展的职业化和商业化趋势4.竞技体育的构成: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竞技体育管理5.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竞争性、规范性、公平性、集群性、公开性、观赏性6.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满足社会生活观赏需要、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排解社会成员的不良情绪7.运动训练:使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是运动训练活动的目的。
其中,运动训练的直接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继而通过参加运动竞赛,将以获得的竞技能力转化为运动成绩。
教练员和运动员是运动训练活动的主体,教练员是运动训练计划的制定者及活动的组织者与指导者。
运动员既要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从事训练实践,也要积极配合教练员设计,组织自己的训练活动,并参与这一过程的有效控制。
同时,训练管理工作者,科学家,医生等也是运动训练的积极参与者。
8.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训练目标的专一性和实现途径的多元性、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9.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运动智能10.项群训练理论的命名和构思:不同竞技项目的异同源于竞技运动发展的历史、比赛的规则等方面。
体育综合考研真题答案
![体育综合考研真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655741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3b.png)
体育综合考研真题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哪项?A. 循序渐进原则B. 个体差异原则C. 周期性原则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2. 运动生理学中,心率与运动强度的关系是?A. 心率与运动强度成正比B. 心率与运动强度成反比C. 心率与运动强度无关D. 心率与运动强度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答案:D3. 以下哪项不是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A. 合理膳食B. 充分热身C. 避免过度训练D. 忽视运动装备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运动训练中周期性原则的意义。
答案:周期性原则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根据运动员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将训练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有特定的训练目标和内容。
这种原则有助于运动员系统地提高运动技能和体能,同时避免过度训练和运动损伤。
2. 描述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答案:运动可以增强心血管系统的耐力和功能。
长期进行有氧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加心脏泵血能力,降低静息心率,改善血液循环,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30分)1. 论述运动训练中如何平衡运动员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答案:在运动训练中,平衡运动员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至关重要。
首先,教练应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确保训练强度和恢复时间的合理安排。
其次,关注运动员的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压力管理技巧。
此外,鼓励运动员参与决策过程,提高其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最后,定期评估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和心理状态,及时调整训练计划。
四、案例分析题(每题30分,共30分)1. 某运动员在训练中出现运动损伤,作为教练,你将如何进行处理?答案:首先,立即停止运动员的训练,对损伤部位进行初步评估。
如果损伤严重,应立即送医。
其次,对运动员进行适当的急救处理,如冰敷、压迫和抬高。
然后,与医疗专业人员合作,制定恢复计划,包括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
同时,分析损伤原因,调整训练计划,预防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考研运动训练学试题及答案
![考研运动训练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2273aae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37.png)
考研运动训练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运动训练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A. 运动技术B. 运动训练过程C. 运动竞赛D. 运动生理学2. 以下哪项不是运动训练的基本要素?()A. 运动负荷B. 运动恢复C. 运动技能D. 运动动机3. 运动训练中,FITT原则中的“F”代表的是()A. Frequency(频率)B. Force(力量)C. Flexibility(柔韧性)D. Fatigue(疲劳)4. 运动技能形成的基本阶段不包括()A. 认知阶段B. 联系阶段C. 自动化阶段D. 退化阶段5. 周期化训练理论中,不属于宏观周期划分的是()A. 基础训练阶段B. 竞赛阶段C. 过度训练阶段D. 过渡阶段6. 运动训练中,超量恢复是指()A. 训练后的短暂疲劳B. 训练后一段时间内身体机能的下降C. 训练负荷超过身体适应能力D. 训练后身体机能的暂时提高7. 运动训练中,力量训练的首要目的是()A. 增加肌肉体积B. 提高肌肉力量C. 提高运动技能D. 增强心肺功能8. 运动训练中,耐力训练的基本原则不包括()A. 个体化原则B. 循序渐进原则C. 持续训练原则D. 多样化原则9. 运动训练中,柔韧性训练的主要目的是()A. 增加关节活动范围B. 提高肌肉力量C. 提高心肺耐力D. 增强肌肉耐力10. 运动训练中,心理训练的目的是()A. 提高运动技能B. 增强肌肉力量C. 提升心理素质D. 改善心肺功能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运动训练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A. 运动训练的理论与方法B. 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基础C. 运动训练的心理学基础D. 运动训练的管理与评价12. 运动训练中,周期化训练的优点包括()A. 提高训练效率B. 避免过度训练C. 提升运动员竞技状态D. 降低运动损伤风险13. 运动训练中,运动负荷的三要素包括()A. 强度B. 量C. 频率D. 时间14. 运动训练中,运动恢复的方法包括()A. 积极性恢复B. 消极性恢复C. 营养补充D. 按摩放松15. 运动训练中,心理训练的方法包括()A. 目标设定B. 自我暗示C. 放松训练D. 情绪调节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运动训练学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运动训练学考研试卷真题
![运动训练学考研试卷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aac6b29c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db.png)
运动训练学考研试卷真题考研试卷:运动训练学一、选择题1. 以下哪项不是运动训练学的研究内容?A. 运动的生理学基础B. 运动的心理学基础C. 运动的技术与战术基础D. 运动的社会学基础2. 运动训练学的目标是什么?A. 提高个体的运动技术水平B. 研究运动的心理过程C. 了解运动对身体的影响D. 探究人与社会的关系3. 运动训练学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个体差异性原则B. 持续性原则C. 适应性原则D. 先进性原则4. 运动训练的评价指标不包括以下哪项?A. 运动技能水平B. 心理素质C. 身体素质D. 社会适应能力5. 运动技能的形成是通过以下哪个阶段实现的?A. 认知阶段B. 实践阶段C. 自我调控阶段D. 反应阶段二、简答题1. 简要介绍运动训练学的研究领域和目的。
运动训练学研究的领域包括运动的生理学基础、运动的心理学基础、运动的技术与战术基础。
其目的是通过研究运动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个体的运动技术水平,促使其在体育运动中达到更好的表现。
2. 列举运动训练学的基本原则并进行简要解释。
运动训练学的基本原则包括个体差异性原则、持续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和先进性原则。
个体差异性原则指出每个个体在运动训练中的起点和潜力不同,需要针对个体特点进行个体化训练。
持续性原则指出运动训练需要持续进行,通过连续不断的练习和训练,才能提高运动技能水平。
适应性原则强调运动训练应与个体的发展水平相适应,遵循适应性训练原则,促进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的发展。
先进性原则指出运动训练应根据运动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技术,不断推动运动训练的发展。
3. 运动训练的评价指标有哪些?简要解释其中一项。
运动训练的评价指标包括运动技能水平、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其中,运动技能水平是指个体在特定运动项目中所表现出的技术水平和能力,通过评估运动技能水平可以了解个体在运动中的表现和潜力。
例如,对于足球运动员,评价其运动技能水平可以考察其传球、射门和防守等方面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3年《运动训练学》一、名词解释1、运动训练2、运动训练原则3、训练适应4、间歇训练法5、运动训练过程二、简答1、简述竞技体育的特征?2、简述动作要素包括的内容?3、简述耐力素质的基本要求?4、以分类图的方式说明技能转移的种类?5、简述教练员应具备的条件?三、论述1、论述负荷和恢复与训练适应的关系?2、试述速度素质的训练?2004《运动训练学》一、简答1、运动训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运动员训练水平包括哪些方面?3、简述竞技状态的定义及其表现?4、安排身体训练必须贯彻哪些基本要求?5、青少年运动员技术训练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二、论述1、以单周期为例,谈谈全年训练负荷安排的总趋势。
2、什么训练法叫间歇训练法?3、它有哪些构成因素?使用时应注意什么?首都体育学院200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训练学》试卷A一、填空题(本大题20个小题,每空2分,共40分)1.竞技体育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具有自身的特点,其基本特点主要包括()、规范性、公平性、集群性、公开性、观赏性。
2.从不同实践过程来看,竞技体育包含着运动员选材、()、运动竞赛和竞技体育管理四个有机组成部分。
3.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4.依据理论研究所涵盖的领域,可将运动训练理论分为()、项群训练理论和专项训练理论三个层次。
5.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以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训练原则称为()。
6.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做出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称为()。
7.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包括反应速度、()和移动速度。
8.运动员体能发展水平是由其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及()的发展状况所决定的。
9.()是指肌肉通过最大随意收缩克服阻力时所表现出来的最高力值。
10.身体姿势是指在动作过程中,身体或身体各部分所处的状态及身体各部位在空间所处的位置关系。
可分为开始姿势、动作进行过程中的姿势和()。
11.实效性评价和( )是运动技术评价的两大基本标准。
12.运动员在比赛中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决定自已战术行为的思维活动过程称为()。
13.运动员的全程性多年训练通常包括()、专项提高阶段、最佳竞技阶段以及竞技保持阶段。
14.与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保持和消失三个阶段相对应、分别组织准备时期、比赛时期和()的训练,并把这一循环称之为一个训练的大周期。
15.按主要目的可将比赛分为竞技性比赛、()、检查性比赛和适应性比赛四种基本类型。
16.运动员起始状态诊断的基本内容包括运动成绩诊断、()诊断和训练负荷诊断。
17.运动员在柔韧性训练时,其被动性练习与()练习的指标差距越大,说明运动员的柔韧素质潜在的能力越大。
18.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19.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水平称为( ),反映着训练中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程度。
20.依据完成不同体育活动所需要力量素质的不同特点,可将力量素质分为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三种类型。
二、简答题(本大题4个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21.简述速度训练的基本要求及儿童少年速度训练的注意事项。
22.简述技术训练的常用方法。
23.简述运动成绩及其决定因素。
24.简述教练员的基本素质。
三、论述题(本大题2个小题,每题25分,共50分)25.论述适时恢复原则的科学基础及贯彻这一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26.试述循环训练法及其类型,举例说明在实践中如何应用循环训练法。
首都体育学院200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训练学》试卷A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填空题(本大题20个小题,每空2分,共40分)1.竞技体育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具有自身的特点,其基本特点主要包括(竞争性)、规范性、公平性、集群性、公开性、观赏性。
2.从不同实践过程来看,竞技体育包含着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和竞技体育管理四个有机组成部分。
3.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4.依理论研究所涵盖的领域,可将运动训练理论分为(一般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和专项训练理论三个层次。
5.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以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训练原则称为(适宜负荷原则)。
6.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做出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称为(间歇训练法)7.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移动速度。
8.运动员体能发展水平是由其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及(运动素质)的发展状况所决定的。
9.(最大力量)是指肌肉通过最大随意收缩克服阻力时所表现出来的最高力值。
10.身体姿势是指在动作过程中,身体或身体各部分所处的状态及身体各部位在空间所处的位置关系。
可分为开始姿势、动作进行过程中的姿势和(结束姿势)。
11.实效性评价和(合理性、经济性评价)是运动技术评价的两大基本标准。
12.运动员在比赛中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决定自已战术行为的思维活动过程称为(战术意识)。
13.运动员的全程性多年训练通常包括(基础训练阶段)、专项提高阶段、最佳竞技阶段以及竞技保持阶段。
14.与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保持和消失三个阶段相对应、分别组织准备时期、比赛时期和(恢复时期)的训练,并把这一循环称之为一个训练的大周期。
15.按主要目的可将比赛分为竞技性比赛、(训练性比赛)、检查性比赛和适应性比赛四种基本类型。
16.运动员起始状态诊断的基本内容包括运动成绩诊断、(竞技能力)诊断和训练负荷诊断。
17.运动员在柔韧性训练时,其被动性练习与(主动性)练习的指标差距越大,说明运动员的柔韧素质潜在的能力越大。
18.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19.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水平称为(训练水平),反映着训练中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程度。
20.依据完成不同体育活动所需要力量素质的不同特点,可将力量素质分为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三种类型。
二、简答题(本大题4个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21.简述速度训练的基本要求及儿童少年速度训练的注意事项。
标准答案要点:速度训练的基本要求:(1)速度素质训练应结合运动员所从事的专项运动进行;3分(2)速度素质训练应在运动员兴奋性高、情绪饱满、运动欲望强的情况下进行,一般应安排在训练课的前半部;3分(3)速度提高到一定程度时,常会产生速度障碍,出现速度障碍时,可采用牵引跑、变速跑、下坡跑、带领跑、顺风跑等手段予以克服。
3分儿童少年速度训练时的注意事项:(1)掌握儿少速度自然发展趋势,以便科学地安排速度训练;3分(2)由于移动速度具有多素质综合利用的特点,移动速度的发展与力量、耐力等其他身体素质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对儿少进行速度训练的同时,要十分重视全面身体素质的训练。
3分22.简述技术训练的常用方法。
标准答案要点:(1)直观法与语言法;3分(2)完整法与分解法;4分(3)想象法与表象法;4分(4)减难法与加难法;4分23.简述运动成绩及其决定因素。
标准答案要点:(1)运动成绩释义;6分(2)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3分对手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3分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
3分24.简述教练员的基本素质。
标准答案要点:(1)强烈的事业心、奉献精神与高尚的道德情操;4分(2)坚实的专业知识与全面的基础理论知识;4分(3)熟练的专项训练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4分(4)适应于运动队生活环境的能力。
3分三、论述题(本大题2个小题,每题25分,共50分)25.论述适时恢复原则的科学基础及贯彻这一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标准答要点:1)适时恢复原则释义; 5分2)科学基础:第一,人体机能能力和能量储备的超量恢复机制; 4分第二,调整时机的把握对训练效果的重要影响; 4分3)贯彻该原则的训练学要点第一,准确判别疲劳程度-----包括自我感觉、外部观察、生理测试和心理测试;5分第二,积极采取加速机体恢复的适宜措施----包括训练学恢复手段、医学生物学恢复手段、营养学恢复手段和心理学恢复手段。
7分26.试述循环训练法及其类型,举例说明在实践中如何应用循环训练法。
标准答案要点:1)循环训练法释义; 5分2)循环法的基本类型 8分循环重复的训练方法及其特点、循环间歇训练方法及其特点和循环的持续训练方法及其特点;3)循环训练法的应用 12分第一,循环重复的训练方法应用:范例、适用范围、应用特点;第二,循环间歇训练方法的应用:范例、适用范围、应用特点;第三,循环的持续训练方法的应用:范例、适用范围、应用特点首都体育学院200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训练学》试卷B(当年考试试题)一、填空题(本大题20个小题,每空2分,共40分)1.竞技体育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具有自身的特点,其基本特点主要包括()、规范性、公平性、集群性、公开性、观赏性。
2.从不同实践过程来看,竞技体育包含着运动员选材、()、运动竞赛和竞技体育管理四个有机组成部分。
3.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4.依据运动项目所需运动能力的主导因素,可将所有的运动项目首先分为体能主导类和技能主导类两大项群,而体能主导类项群又可分为快速力量性、速度性和()三个亚类。
5.对于不同专项、不同的运动员或不同的训练状态,不同的训练任务及不同的训练条件,都应有区别地组织安排各自相应的训练过程,选择相应的训练内容,给予相应的训练负荷的训练原则称为()。
6.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做出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称为()。
7.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包括反应速度、()和移动速度。
8.运动员体能发展水平是由其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及()的发展状况所决定的。
9.()是指肌肉通过最大随意收缩克服阻力时所表现出来的最高力值。
10.身体姿势是指在动作过程中,身体或身体各部分所处的状态及身体各部位在空间所处的位置关系。
可分为开始姿势、动作进行过程中的姿势和()。
11.实效性评价和( )是运动技术评价的两大基本标准。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