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岁的际遇》课件
合集下载
十三岁的际遇-课件

小结
• 回顾了与北大的渊源,特别是在北大两年 的学习与生活的感受。
• 表达了热爱北大、赞美北大,以及为了北 大而必将离开北大的复杂感情
• 表达了渴望自由飞翔、渴望创造的精神。
当堂训练
1、给加点字注音
摒弃(bìng) 束缚(fù )
2、语段语言优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试举两个例子说明 起作用。
3、“是的,我是一只不系之舟,曾经那样安恬地依偎在未 名湖的臂抱里,但我的心无时无刻不在向往大海的波涛。” 这句话中:(3分)
•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 力,自 胜者强 。2021/2/282021/2/282021/2/282021/2/282/28/2021
•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 像泥块 一样任 意揉捏 。2021年2月28日星期 日2021/2/282021/2/282021/2/28
•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 我。。2021年2月2021/2/282021/2/282021/2/282/28/2021
开始“进行探 寻”,逐渐变 得“沉静、愉 悦、安详”
“真理之光” 为学生打开 神奇之窗, 展示新世界
个人的成长
四个“开 始”,三个 “渴望”
北 大 的肖 人像
品 质
学生
师长
对学校的评价
“专注而入迷” “高声争论”
“绅士风度” “谈笑风生”
“一条生命饱
满的河流……
“敏感”“纯洁”
向那充满希
“犀利”“机智” “平易近人”“严谨 “生机勃勃” 治学”“诚恳做人”
十
三
岁
学科网
田的
晓际
菲遇
• 青春时节,是人生的春天,是孕育理想、确立志向的 最佳时期;
《十三岁的际遇》_课件

北京大学历史
(课下搜集相关资料)
作者及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是她十六岁时,也 就是她读三年级时,为纪念北大 建校90周年写的。
题解
“际遇”即“遭遇”之意,不过多指 好的。“十三岁的际遇”则指作者十三 岁时就被“北大”破格录取一事。这是 一篇抒情性很强的回忆性散文,作者通 过回忆自己从七岁到十六岁的一段生活, 抒发了对“北大”的无限感激和热爱之 情。
未名湖 理科楼 档案馆 体育场
湖光 塔影
图书馆
北京大学历史
北京大学创于1898年, 初名京师大学堂,是第一所 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 中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 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 现名。
田 晓 菲
作者简介
田晓菲,天津人。是个不折不扣 的“小书呆子”。在初中时她的第一 本诗集获得“世界儿童诗歌比赛”的 国内奖。1985年,十三岁时,在天津 十三中读初三的她被北京大学英语系 破格录取,后来,又出国留学。这篇 文章是她十六岁时,也就是她读三年 级时,为纪念北大建校90周年写的。
表明了作者通过两年的学习 后,新世界 ------赞美北大
北大的书
沉静,愉悦,安详 渴望
北大的人
学生:专注而入迷;敏感, 纯洁、犀利、机智、生机勃勃;
师长:绅士风度,和蔼可 亲;怪僻,潇洒;谈笑风生, 古朴凝重……
北 大 的 书
最初的感觉 后来的感悟 个人誓言 开始“进行 “苍白无力”,探寻”,逐 心中感到 渐变得“沉 “近乎绝望” 静、愉悦、 安详”
比喻生活中种种舒适、 安乐的情感。
3、“我是不系之舟”是什么意 思? 不靠岸、不停泊的船,象征永 不停息的追求。只有永不停息 的追求才能实现自己的誓言。
4、说北大是“我的一部分, 一部分的我”如何理解?
初中语文《十三岁的际遇》(共48张)ppt48

七岁时看照片
幼年看北大
第一部分
十岁时不肯看北大
十三岁时进北大
少年到北大
初进北大的浪漫与新奇
两年后的成长与成熟
北大的书
第二部分 北大的人 师长:绅士风度 学生:聪明好学 第三部分 表达了渴望自由飞翔、渴望创造的精神 和热爱北大、赞美北大以及依恋北大的复杂感情。
第一部分:写“我”与“北大”结下不解之缘的历程
• 多音字: • 弹:tán 弹琴 • dàn 子弹 • 咽:yè 呜咽 • yān 咽喉 • yàn 咽下 • 攒:zǎn 积聚,储蓄:积攒 • cuán 聚在一起,拼凑:攒钱 •
• • • • • • • •
形近字: 蓦mò然 暮mù色 wēi微笑 wēi蔷薇 huī校徽
怪僻pì 怪癖pǐ biàn争辩 biàn辫子 bàn 花瓣 biàn分辨
☆
作者介绍
• 田晓菲,天津人,1972年出生。五六岁 时,在家长的引导下读了很多诗歌和其 他文学作品,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书呆 子” 。后来又学习写作,并在初中时出 了第一本诗集,她的诗作获得“世界儿 童诗歌比赛”的国内奖。 • 1985年,正值田晓菲十三岁,命运之神 眷顾了这个聪明勤奋的女孩,她在天津 十三中读初三时被北京大学英语系破格 录取,读英美文学专业, 1989年毕业。
作者两年来思想感情的变化:
刚进入北大:“一脑子浪漫念头”, “对什么都充满了兴趣与好奇” 入校两年后的秋天:“心情不胜凉意”, 看到新生,感到有些茫然若失。
表明了作者通过两年的学习后,感到了自己的成长和成熟。
朗读第二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概括这一部分的意思,看看它可以分几层。
2、 “我不仅为北大感到骄傲,也要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 这一句话怎么理解呢? 3、作者通过读北大的书和北大的人,形成了对北大的评 价,试把这些精彩的语句和语段找出来。
十三岁的际遇ppt

5、北大为作者打开了 一扇怎样的门?
认识世界与人生,让作者看 到闪烁着真理之光的宇宙和人生 的全新世界。
作者两年来思想感情的变化:
刚进入北大:“一脑子浪漫念头”“对什 么都充满了兴趣与好奇”
入校两年后 “心情不胜凉意”,看到 的秋天: 新生,感到有些茫然若
失。
表明了作者通过两年的学习 后,感到了自己的成长和成熟。
同学情 校园情
田晓菲,天津人,五六岁时,在家 长的引导下读了很多诗和其他文学作品, 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书呆子”,后来又 学写作,并在初中时出了她的第一本诗 集,她的诗作还获得“世界儿童诗歌比 赛”的国内奖。1985年十三岁(近十 四岁)时,在天津十三中读初三的她被 北京大学英语系破格录取,后来,她又 出国留学。这篇文章是她十六时,也就 是她读大学三年级时,为纪念北京大学 建校90周年写的。
3、“我为北大感到骄傲” 和“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怎 么理解?
“我为北大感到骄傲”:北大是 中国的最高学府之一,是知识和学问 的象征。 “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 我在母校的培育下,刻苦学习,成为 无愧于母校的优秀人才。
4、上铺的女孩为什么哭?“我” 当时有没有理解她的心情?为什 么?
女孩为自己的无知而难过。没 有理解。因为我当时是班上的佼佼 者,根本无法体会那些成绩较差的 学生的感觉,下面也谈到“我似乎 也理解了那因为自己的无知而抽泣 的女孩”。
北京大学历史
北京大学创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第 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的最高教育行 政机关。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
这所我国最著名的大学位于北京西郊海淀区,北倚圆明 园,西临颐和园,东面与清华圆衔接,南面为“中关村电子 一条街”。占地230公顷,学校内湖光塔影,风景秀丽,为美 丽的燕园增添了无限的神韵,校内还有蔡元培、李大钊等人 的铜像,是读书和做学问的好地方。
《十三岁的际遇》PPT课件 (共17张PPT)

“风景”:北大的社会和时代背景
“河”:北大前进的轨迹
“船客”:莘莘学子
“舵手与船工”:北大的老师
没有什么使我停留/除了目的/纵然岸旁 有玫瑰、有绿阴、有宁静的港湾/我是不系 之舟。
渴望自由飞翔,渴望创造
七岁时看照片
幼年看北大
第一部分
十岁时不肯看北大
十三岁时进北大
少年到北大
初进北大的浪漫与新奇
两年后的成长与成熟
迸溅: 穹隆:
比喻时间极短暂。
向四外溅,这里指传播 指天空中间高四周下垂的样子。
积攒:
一点点地聚积。
骤然: 突然,忽然
呜咽: 低声哭。
• 七岁初识北大
莫名的惊奇、喜悦与感动……
10岁,初见北大
从未怀疑过我能成为北大的学生……
眼前已是我来到北大的第三个秋天
变
化
• 刚入校 • 一脑子的浪漫念头 • “对什么都充满兴趣和好奇” • 入校两年后的秋天 • 见到新生“怅然若失” • 成熟的季节
北大的书
第二部分 北大的人 师长:绅士风度 学生:聪明好学 第三部分 表达了渴望自由飞翔、渴望创造的精神 和热爱北大、赞美北大以及依恋北大的复杂感情。
努力吧,同学们!
•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 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 、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 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知缘斋主人 14.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 ,站不稳的样子。
《十三岁的际遇》ppt课件完美版

2、发一个誓言很容易,但要实现自己的誓言则要付出惊人 的努力,一个誓言和象征知识海洋的图书馆比较起来显得多 么轻微。
3、“我为北大感到骄傲”:北大是中国的最高学府之一, 是知识和学问的象征。
“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我在母校的培育下,刻苦学习, 成为无愧于母校的优秀人才。
4、女孩为自己的无知而难过。没有理解。因为我当时是班上的 佼佼者,根本无法体会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的感觉,下面也谈 到“我似乎也理解了那因为自己的无知而抽泣的女孩”。
比喻生活中种种舒适、安乐的情感。
3、这部分中哪句话与作者的誓言相照应?
4、说北大是“我的一部分,一部分的我”如何理解?
说明我与北大已经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十三岁的际遇
言语
内容
七岁,十岁 十三岁,十六岁
我与北大尘缘
情感
总写对北 大的深情
喜欢读北大的书 更喜欢读北大的人
图书馆 北大人
抒发对北大的 感激之情
5、认识世界与人生,让作者看到闪烁着真理之光的宇宙和人 生的全新世界。
思考:
1、北大的人包括哪些人?他们各自有 什么特点?
2、北大的教风、学风如何?
3、作者对北大是如何评价的?
4、第十二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是 如何理解的?
专注、敏感、纯洁、机智 、犀利
学生
生机勃勃、清新自由
北大人
风格各异
铸就特质
变化
刚入校
一脑子的浪 漫念头
“对什么都 充满兴趣和 好奇”
入校两年后的 秋天
成熟的季节
见到新生“怅 然若失”
影响的因素
北大的书
沉静,愉悦, 安详
渴望
北大的人
学生:专注而入迷,敏感,
3、“我为北大感到骄傲”:北大是中国的最高学府之一, 是知识和学问的象征。
“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我在母校的培育下,刻苦学习, 成为无愧于母校的优秀人才。
4、女孩为自己的无知而难过。没有理解。因为我当时是班上的 佼佼者,根本无法体会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的感觉,下面也谈 到“我似乎也理解了那因为自己的无知而抽泣的女孩”。
比喻生活中种种舒适、安乐的情感。
3、这部分中哪句话与作者的誓言相照应?
4、说北大是“我的一部分,一部分的我”如何理解?
说明我与北大已经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十三岁的际遇
言语
内容
七岁,十岁 十三岁,十六岁
我与北大尘缘
情感
总写对北 大的深情
喜欢读北大的书 更喜欢读北大的人
图书馆 北大人
抒发对北大的 感激之情
5、认识世界与人生,让作者看到闪烁着真理之光的宇宙和人 生的全新世界。
思考:
1、北大的人包括哪些人?他们各自有 什么特点?
2、北大的教风、学风如何?
3、作者对北大是如何评价的?
4、第十二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是 如何理解的?
专注、敏感、纯洁、机智 、犀利
学生
生机勃勃、清新自由
北大人
风格各异
铸就特质
变化
刚入校
一脑子的浪 漫念头
“对什么都 充满兴趣和 好奇”
入校两年后的 秋天
成熟的季节
见到新生“怅 然若失”
影响的因素
北大的书
沉静,愉悦, 安详
渴望
北大的人
学生:专注而入迷,敏感,
十三岁的际遇PPT课件

➢北京大学占地面积2.72平方公米。 图书馆藏书703.21万册。
➢ 鲁迅、朱自清,徐志摩
作者简介
田晓菲,天津人。五六岁时,在家长的引导下读了很 多诗和其他文学作品,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书呆子”。在 初中时出了她的第一本诗集,她的诗作还获得“世界儿童 诗歌比赛“的国内奖。1985年,十三岁(近十四岁)时, 在天津十三中读初三的她被北京大学英语系破格录取, 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语系。后出国留学。1998年6月, 从哈佛毕业,并获得比较文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她应聘 到柯盖德大学东亚系担任客座助理教授。一年后,凭着浓 厚的文化功底,她跳槽到了名气更大的康奈尔大学,任中 国古典文学助理教授。
第二层(10-11):写北大的人:同学与老师。
第三层(12):总结来到北大两年来的感受——难以用 “得失”二字来衡量这一段因浸透了汗水、泪水与欢笑 而格外充实的时光。
“我”看到图书馆时为什么会心头“涌起一种近 乎绝望的感觉”?
北大的图书馆有400多万册的藏书,要全部看完几 乎是不可能的,自己在图书馆面前显得很渺小。
解释下列词语 1 稚气:孩子气。 2 弹指:比喻时间极短暂。 3 穹隆:高起而成拱形。 3犀利:(武器、语言等)锋利,锐利。 4 凝重:庄重。 5 撷取:摘取。 6 徜徉:安闲自在地步行。
文章题为“十三岁的际遇”,这个际遇是什么? 为什么不以“我爱北大”,“我的学校”或者 “北大生活的回忆”为题呢? 这个际遇是指作者十三岁时就被“北大”破格录 取一事这。对作者的一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如以“我爱北大”,“我的学校”或者“北大生 活的回忆”为题,则不能表达出这么丰富的情感。
1、第一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2、找出作者Βιβλιοθήκη 7岁初知北大到16岁回顾北大的感 情变化的语句。
➢ 鲁迅、朱自清,徐志摩
作者简介
田晓菲,天津人。五六岁时,在家长的引导下读了很 多诗和其他文学作品,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书呆子”。在 初中时出了她的第一本诗集,她的诗作还获得“世界儿童 诗歌比赛“的国内奖。1985年,十三岁(近十四岁)时, 在天津十三中读初三的她被北京大学英语系破格录取, 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语系。后出国留学。1998年6月, 从哈佛毕业,并获得比较文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她应聘 到柯盖德大学东亚系担任客座助理教授。一年后,凭着浓 厚的文化功底,她跳槽到了名气更大的康奈尔大学,任中 国古典文学助理教授。
第二层(10-11):写北大的人:同学与老师。
第三层(12):总结来到北大两年来的感受——难以用 “得失”二字来衡量这一段因浸透了汗水、泪水与欢笑 而格外充实的时光。
“我”看到图书馆时为什么会心头“涌起一种近 乎绝望的感觉”?
北大的图书馆有400多万册的藏书,要全部看完几 乎是不可能的,自己在图书馆面前显得很渺小。
解释下列词语 1 稚气:孩子气。 2 弹指:比喻时间极短暂。 3 穹隆:高起而成拱形。 3犀利:(武器、语言等)锋利,锐利。 4 凝重:庄重。 5 撷取:摘取。 6 徜徉:安闲自在地步行。
文章题为“十三岁的际遇”,这个际遇是什么? 为什么不以“我爱北大”,“我的学校”或者 “北大生活的回忆”为题呢? 这个际遇是指作者十三岁时就被“北大”破格录 取一事这。对作者的一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如以“我爱北大”,“我的学校”或者“北大生 活的回忆”为题,则不能表达出这么丰富的情感。
1、第一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2、找出作者Βιβλιοθήκη 7岁初知北大到16岁回顾北大的感 情变化的语句。
《十三岁的际遇》课件

回顾 每一阶段的生活片断都紧紧扣住“我”与“北大”的“尘缘 引出对13岁际遇的叙述。第一部分最后一句“北大,两年里积 攒下来的那么多话,竟全部悄悄沉淀了下来”,就是为了引出 下文对13岁际遇的集中的叙写。
作者两年来思想感情的变化:
刚进入北大:“一脑子浪漫念头”, “对什么都充满了兴趣与好奇” 入校两年后的秋天:“心情不胜凉意”, 看到新生,感到有些茫然若失。
讨论:
1、“我”看到图书馆时为什么会心头“涌起一 种近乎绝望的感觉”? 2、“雄壮的誓言”为什么会在图书馆大楼的映 衬下骤然显得苍白无力?
3、“我为北大感到骄傲”和“让北大为我感 到自豪”怎么理解? 4、上铺的女孩为什么哭?“我”当时有没有 理解她的心情?为什么?
5、北大为作者打开了一扇怎样的门?
1、北大的图书馆有400多万册的藏书,要全部看完几乎是 不可能的,自己在图书馆面前显得很渺小。 2、发一个誓言很容易,但要实现自己的誓言则要付出惊人 的努力,一个誓言和象征知识海洋的图书馆比较起来显得多 么轻微。 3、“我为北大感到骄傲”:北大是中国的最高学府之一, 是知识和学问的象征。 “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我在母校的培育下,刻苦学习, 成为无愧于母校的优秀人才。 4、女孩为自己的无知而难过。没有理解。因为我当时是班上的 佼佼者,根本无法体会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的感觉,下面也谈 到“我似乎也理解了那因为自己的无知而抽泣的女孩”。 5、认识世界与人生,让作者看到闪烁着真理之光的宇宙和人 生的全新世界。
主要成就:蔡元培是20世纪初中国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创者。他明确提出废止 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封建教育宗旨。倡导以军国民教育、实利主 义教育为急务,以道德教育为中心,以世界观教育为终极目的,以美育为桥梁 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初步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新教育体制。蔡元培 的教育实践多在高等教育方面。他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提出大学的性质在于研 究高深学问。他提倡学术自由,科学民主。主张学与术分校,文与理通科。将 “学年制”改为“学分制”,实行“选科制”,积极改进教学方法,精简课程, 力主自学,校内实行学生自治,教授治校。他的这些主张和措施,在北京大学 推行之后,影响全国,以至有人称他为自由主义教育家。
初中语文《十三岁的际遇》(共42张)ppt38

渴望自由飞 翔,渴望创造
你有什么样的梦想?
努力吧,同学们!
1、不要做刺猬,能不与人结仇就不与人结仇,谁也不跟谁一辈子,有些事情没必要记在心上。 2、相遇总是猝不及防,而离别多是蓄谋已久,总有一些人会慢慢淡出你的生活,你要学会接受而不是怀念。 3、其实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并不是谁都有勇气表达出来。渐渐才知道,心口如一,是一种何等的强大! 4、有些路看起来很近,可是走下去却很远的,缺少耐心的人永远走不到头。人生,一半是现实,一半是梦想。 5、你心里最崇拜谁,不必变成那个人,而是用那个人的精神和方法,去变成你自己。 6、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一定要放下。学会狠心,学会独立,学会微笑,学会丢弃不值得的感情。 7、成功不是让周围的人都羡慕你,称赞你,而是让周围的人都需要你,离不开你。 8、生活本来很不易,不必事事渴求别人的理解和认同,静静的过自己的生活。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9、命运要你成长的时候,总会安排一些让你不顺心的人或事刺激你。 10、你迷茫的原因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本该拼命去努力的年纪,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11、有一些人的出现,就是来给我们开眼的。所以,你一定要禁得起假话,受得住敷衍,忍得住欺骗,忘得了承诺,放得下一切。 12、不要像个落难者,告诉别人你的不幸。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13、人生的路,靠的是自己一步步去走,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而真正能伤害你的,也是一样,自己的选择。 14、不要那么敏感,也不要那么心软,太敏感和太心软的人,肯定过得不快乐,别人随便的一句话,你都要胡思乱想一整天。 15、不要轻易去依赖一个人,它会成为你的习惯,当分别来临,你失去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你精神的支柱;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学会独立行走 ,它会让你走得更坦然些。 16、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对别人要宽容,能帮就帮,千万不要把人逼绝了,给人留条后路,懂得从内心欣赏别人,虽然这很多时候很难 。 17、做不了决定的时候,让时间帮你决定。如果还是无法决定,做了再说。宁愿犯错,不留遗憾! 18、不要太高估自己在集体中的力量,因为当你选择离开时,就会发现即使没有你,太阳照常升起。 19、时间不仅让你看透别人,也让你认清自己。很多时候,就是在跌跌拌拌中,我们学会了生活。 20、与其等着别人来爱你,不如自己努力爱自己,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够遇见。 21、你的假装努力,欺骗的只有你自己,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22、成长是一场和自己的比赛,不要担心别人会做得比你好,你只需要每天都做得比前一天好就可以了。 23、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更不庸人自扰。 24、奋斗的路上,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目前的困难和麻烦是很多,但是只要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朝着目标前进,最后的结局交给 时间来定夺。 25、没什么好抱怨的,今天的每一步,都是在为之前的每一次选择买单。每做一件事,都要想一想,日后打脸的时候疼不疼。 26、运气是努力的附属品。没有经过实力的原始积累,给你运气你也抓不住。上天给予每个人的都一样,但每个人的准备却不一样。不要羡
《十三岁的际遇》ppt课件

作者回顾了与北大的渊源,选取了自己在哪几个 年龄时发生的事? 能用几个关键的词说一下吗?
我 七岁时的—— 梦想 与 北 十岁时的—— 自信 大 的 十三岁时的— 际遇 尘 缘 十六岁时的— 回顾
2020/7/26
6
合作 互学
作者从哪两个方面回忆了自己在北大 的学习与收获?
读北大的书 读北大的人
2020/7/26
பைடு நூலகம்
2020/7/26
2
教学目标
1、品味课文,体会作者对北大的深情。 2、通过分组合作探究,培养自己整体感 知、局部探究的能力。
2020/7/26
3
预学检查
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白驹过隙( jū )
积攒( zǎn )
惆怅(chóu chàng ) 安恬(tián )
徜徉( cháng yáng ) 絮语( xù )
7
点拨导学
★读书使作者产生了那些改变?读人使 作者对北大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课文还有哪些语句你很欣赏,要与大 家分享?还有哪些语句你不明白,请提 出来让大家帮你理解?
2020/7/26
8
检测练学
1、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1)我开始思索,开始疑问,开始摒弃,开始相信。 ( 排比 ) (2)我觉得自己就像是童话里的女孩,怀着激动不安的 心情启开了闪闪发光的仙宫大门。(比喻 ) (3)你却永远年轻着,微笑着,拥抱一代又一代青年人 的梦想,激励一届又一届学子的抱负,也抚慰着一年又 一年桃李开落的惆怅。(拟人、排比 )
摒弃(bìng )
迸溅(bèng)
撷取(xié)
犀利( xī )
2020/7/26
4
预学检查
十
第一部分(1—5小节)
我 七岁时的—— 梦想 与 北 十岁时的—— 自信 大 的 十三岁时的— 际遇 尘 缘 十六岁时的— 回顾
2020/7/26
6
合作 互学
作者从哪两个方面回忆了自己在北大 的学习与收获?
读北大的书 读北大的人
2020/7/26
பைடு நூலகம்
2020/7/26
2
教学目标
1、品味课文,体会作者对北大的深情。 2、通过分组合作探究,培养自己整体感 知、局部探究的能力。
2020/7/26
3
预学检查
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白驹过隙( jū )
积攒( zǎn )
惆怅(chóu chàng ) 安恬(tián )
徜徉( cháng yáng ) 絮语( xù )
7
点拨导学
★读书使作者产生了那些改变?读人使 作者对北大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课文还有哪些语句你很欣赏,要与大 家分享?还有哪些语句你不明白,请提 出来让大家帮你理解?
2020/7/26
8
检测练学
1、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1)我开始思索,开始疑问,开始摒弃,开始相信。 ( 排比 ) (2)我觉得自己就像是童话里的女孩,怀着激动不安的 心情启开了闪闪发光的仙宫大门。(比喻 ) (3)你却永远年轻着,微笑着,拥抱一代又一代青年人 的梦想,激励一届又一届学子的抱负,也抚慰着一年又 一年桃李开落的惆怅。(拟人、排比 )
摒弃(bìng )
迸溅(bèng)
撷取(xié)
犀利( xī )
2020/7/26
4
预学检查
十
第一部分(1—5小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犀利(xī):(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古朴: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 凝重(níng):凝固而又沉重。
撷取(xié ):摘下,取下。 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它。 绅士风度:指有教养的美好的举止姿态。。 茫然若失:心中感到空虚、无所知,好像失去了什么。 沉淀(diàn):溶液中难溶解的物质沉到溶液底层,课文 指许多话堆积在心底。
n
品味语言:
n 我常想,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 它……船工。
n 比喻句。文章以水上航行为喻,形象地 描述和评价北大。风景,一定地域内由 山水、花草、树木、建筑物以及某些自 然现象形成的可供人观赏的景物,这里 比喻北大的社会和时代背景;河,比喻 北大前进的轨迹;船客,比喻学生;
n 舵手与船工,比喻杰出的导师和广大的 教师。
林冷,本名胡云裳,台湾著名现代派诗人。 1938年出生于四川省江津县,14岁时开始 写诗,这首小诗是她16岁时的成名作。当 时,她还是基隆中学的一名小女生。在这 首诗中,诗人选取的中心意象就是“不系 之舟”。
诗人正是从小胸怀大志,所以在她二十多 岁时便成了化学博士和世界著名的诗人。
田晓菲,在五六岁时,在家长的引导下 读了很多诗和其它文学作品,是个不折不扣 的“小书呆子”,后来,又学写作,并在初 中时出了她的第一本诗集,她的诗作还获了 “世界儿童诗歌比赛”的国内奖,十三岁时, 她在天津十三中读初中时, 经过北大英语系、 心理学系、中文系老师面试,特招进入北大 英语系。第一学期,她的主课成绩名列全班 第一,后来赴美,获哈佛大学比较文学博士。 现在哈佛大学东亚系任教。《十三岁的际遇》 是为纪念北京大学建校90周年写的一篇文章。
通幽曲径:通向幽深去处的曲折小路。
了解北大,激发学生感情
走进北大,感受氛围
学生交流
通过观看资料,你对北大产生了怎 样的感情?
诵
读
、 感 知
默读全文,概括文章内容
要点,理解文章大致意思
第一分(1—5):写作本文的缘起。
第二部分(6—12):写北大为每个学 子展示了一个动人的世界。
第三部分(13-17):抒发“我”对 北大的热爱之情。
第三部分:找出最能体现作者对 北大情深的句子。
(三)思考:这三个部分综合起来 表达了作者对北大怎样的情意?
学生:结合文章回答
教师提示,学生初步了解:本文 叙写了作者与北大的际遇以及自 己在北大的怀抱中成长的经历, 抒发了作者对北大的向往、热爱、 感激和要为北大做出贡献的情意。
四、拓展探讨
学生讨论:如果现在让你和作者田晓 菲对话,你想说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n
尘缘际遇
n
n 7岁 初知北大 莫名的惊奇、喜悦与感 动 向往
n 10岁 初见北大 固执地扭过头 自信 13岁 进入北大 没想到这么快 自信
n 16岁 感悟北大 不胜凉意 茫然若失
n
影响的因素
北大的书
沉静,愉悦,
近乎绝望
安详
渴望
北大的人
学生:专注而入迷,敏感,
纯洁、犀利、机智、生机勃 勃
师长:绅士风度和蔼可亲、
五、作业
1、仿照语段中的句子,用“愿意……也愿意……更 愿意”的句式写一段话,表达自己的情感追求。
2、作者把北大比成“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恰当 而新颖。请你也结合原文,拟写一个比喻句,说说你 心目中的北大。
3、制作词语卡片或词语笔记。
拓展介绍:
不系之舟
Hale Waihona Puke 林冷没有什么使我停留 ——除了目的 纵然岸旁有玫瑰、有绿阴、有宁静的港湾 我是不系之舟 也许有一天 太空的遨游使我疲倦 在一个五月燃着火焰的黄昏 我醒了 海也醒了 人们与我重新有了关联 我将悄悄地自无涯返回有涯,然后再悄悄离去 啊,也许有一天 意志是我,不系之舟是我 纵然没有智慧 没有绳索和帆桅
平易近人、严谨、诚恳
第二部分:
n 学生讨论:想一想作者为什么把图书馆、老师作为重 点内容来描述?
n 教师引导:因为图书馆是知识的象征,作者上北大, 为的就是要掌握知识,探寻未涉足过的世界。无论是 图书馆还是在图书馆中的人以及北大的老师,都体现 出一种蓬勃的朝气、对知识的探索与追求,洋溢着北 大特有的精神魅力。(知识的魅力;人格的魅力)
n 游颐和园 n 颐和园里风景美, n 荷花荷叶绣成堆。 n 船儿绿绿像柳叶, n 鱼儿有红又有黑。
多音字
n咽
弹
n系
攒
(一)本课重点词语积累(加书下注释):
际遇:遭遇(多指好的)。
穹隆(qió ngló ng):指中间高、四周低拱形。 徜 徉 ( chá ngyá ng ) : 安 闲 自 在 地 步 行 。
十三岁的际遇
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对北大的 感情。 2、把握文章的感情线索,理清感 情变化的轨迹。
第一课时
(疏通字词、理清思路、初步体会作者对 北大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
假设你是一位记者,《十三岁的 际遇》一文在你们的报纸上刊登以后, 引起了广大读者,特别是学生和家长 的兴趣。大家想知道田晓菲的情况。
撷取(xié ):摘下,取下。 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它。 绅士风度:指有教养的美好的举止姿态。。 茫然若失:心中感到空虚、无所知,好像失去了什么。 沉淀(diàn):溶液中难溶解的物质沉到溶液底层,课文 指许多话堆积在心底。
n
品味语言:
n 我常想,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 它……船工。
n 比喻句。文章以水上航行为喻,形象地 描述和评价北大。风景,一定地域内由 山水、花草、树木、建筑物以及某些自 然现象形成的可供人观赏的景物,这里 比喻北大的社会和时代背景;河,比喻 北大前进的轨迹;船客,比喻学生;
n 舵手与船工,比喻杰出的导师和广大的 教师。
林冷,本名胡云裳,台湾著名现代派诗人。 1938年出生于四川省江津县,14岁时开始 写诗,这首小诗是她16岁时的成名作。当 时,她还是基隆中学的一名小女生。在这 首诗中,诗人选取的中心意象就是“不系 之舟”。
诗人正是从小胸怀大志,所以在她二十多 岁时便成了化学博士和世界著名的诗人。
田晓菲,在五六岁时,在家长的引导下 读了很多诗和其它文学作品,是个不折不扣 的“小书呆子”,后来,又学写作,并在初 中时出了她的第一本诗集,她的诗作还获了 “世界儿童诗歌比赛”的国内奖,十三岁时, 她在天津十三中读初中时, 经过北大英语系、 心理学系、中文系老师面试,特招进入北大 英语系。第一学期,她的主课成绩名列全班 第一,后来赴美,获哈佛大学比较文学博士。 现在哈佛大学东亚系任教。《十三岁的际遇》 是为纪念北京大学建校90周年写的一篇文章。
通幽曲径:通向幽深去处的曲折小路。
了解北大,激发学生感情
走进北大,感受氛围
学生交流
通过观看资料,你对北大产生了怎 样的感情?
诵
读
、 感 知
默读全文,概括文章内容
要点,理解文章大致意思
第一分(1—5):写作本文的缘起。
第二部分(6—12):写北大为每个学 子展示了一个动人的世界。
第三部分(13-17):抒发“我”对 北大的热爱之情。
第三部分:找出最能体现作者对 北大情深的句子。
(三)思考:这三个部分综合起来 表达了作者对北大怎样的情意?
学生:结合文章回答
教师提示,学生初步了解:本文 叙写了作者与北大的际遇以及自 己在北大的怀抱中成长的经历, 抒发了作者对北大的向往、热爱、 感激和要为北大做出贡献的情意。
四、拓展探讨
学生讨论:如果现在让你和作者田晓 菲对话,你想说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n
尘缘际遇
n
n 7岁 初知北大 莫名的惊奇、喜悦与感 动 向往
n 10岁 初见北大 固执地扭过头 自信 13岁 进入北大 没想到这么快 自信
n 16岁 感悟北大 不胜凉意 茫然若失
n
影响的因素
北大的书
沉静,愉悦,
近乎绝望
安详
渴望
北大的人
学生:专注而入迷,敏感,
纯洁、犀利、机智、生机勃 勃
师长:绅士风度和蔼可亲、
五、作业
1、仿照语段中的句子,用“愿意……也愿意……更 愿意”的句式写一段话,表达自己的情感追求。
2、作者把北大比成“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恰当 而新颖。请你也结合原文,拟写一个比喻句,说说你 心目中的北大。
3、制作词语卡片或词语笔记。
拓展介绍:
不系之舟
Hale Waihona Puke 林冷没有什么使我停留 ——除了目的 纵然岸旁有玫瑰、有绿阴、有宁静的港湾 我是不系之舟 也许有一天 太空的遨游使我疲倦 在一个五月燃着火焰的黄昏 我醒了 海也醒了 人们与我重新有了关联 我将悄悄地自无涯返回有涯,然后再悄悄离去 啊,也许有一天 意志是我,不系之舟是我 纵然没有智慧 没有绳索和帆桅
平易近人、严谨、诚恳
第二部分:
n 学生讨论:想一想作者为什么把图书馆、老师作为重 点内容来描述?
n 教师引导:因为图书馆是知识的象征,作者上北大, 为的就是要掌握知识,探寻未涉足过的世界。无论是 图书馆还是在图书馆中的人以及北大的老师,都体现 出一种蓬勃的朝气、对知识的探索与追求,洋溢着北 大特有的精神魅力。(知识的魅力;人格的魅力)
n 游颐和园 n 颐和园里风景美, n 荷花荷叶绣成堆。 n 船儿绿绿像柳叶, n 鱼儿有红又有黑。
多音字
n咽
弹
n系
攒
(一)本课重点词语积累(加书下注释):
际遇:遭遇(多指好的)。
穹隆(qió ngló ng):指中间高、四周低拱形。 徜 徉 ( chá ngyá ng ) : 安 闲 自 在 地 步 行 。
十三岁的际遇
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对北大的 感情。 2、把握文章的感情线索,理清感 情变化的轨迹。
第一课时
(疏通字词、理清思路、初步体会作者对 北大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
假设你是一位记者,《十三岁的 际遇》一文在你们的报纸上刊登以后, 引起了广大读者,特别是学生和家长 的兴趣。大家想知道田晓菲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