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改革顶层设计_季明

合集下载

改革需要什么样的“顶层设计”

改革需要什么样的“顶层设计”

改革需要什么样的“顶层设计”
改革是推进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但经历过多次改革的历史告诉我们,改革的实现需要不断的“顶层设计”才能奏效。

因此,讨论改革需要什么样的“顶层设计”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改革需要明确的目标导向。

改革的目的必须是具有实质性的、社会整体水平的、具有长远眼光的,而不是单纯的表面化完工,表象化完工。

同时,目标应该趋向于全局因素,而不是个别单位或个人的利益。

因为如果改革只关注部分利益,往往会产生新的问题,甚至会破坏整个社会的平衡稳定。

其次,改革需要合理的系统设计。

毫无疑问,实施改革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系列复杂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坚持系统观念,设计合理的整体性、协同性系统。

这样能保证改革取得积极的效果,避免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另外,适度的互动交流是改革不可缺少的因素。

改革设计者必须要与生活实践密切联系,了解实际发展情况,及时修正方案,避免过于理论化,不切实际。

与此同时,推进改革也需要有透明、公开、公平的运行机制。

改革不是少数人的事情,而是全社会的事情。

因此政府和社会机构在改革的过程当中必须要实现透明、公开、公平。

这样可以确保运行机制的公正行。

在此基础上,改革可以更加深入和长期化,因此需要密切关注信息公开和实效管理。

同时还要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保证改革的稳定性和正当性。

法律法规对于改革的平稳运行至关重要,必须加大修改法律法规的力度,并严格的实施相关制度。

总之,有效的“顶层设计”应该遵循上述一些基本原则,确
保改革的顺利实施,可以更好地保障国家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辩证看待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

辩证看待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

来源:2013-1-7 北京日报当改革需要有一个整体性的、全局性的规范的时候,只有顶层设计能够承担这样的使命顶层设计一般指的是从最高层次上去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

这里的顶层设计与总体规划是在同一个意义上说的,总体规划当然是由顶层来做的,需要宏观思考。

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改革“要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顶层设计的必要性在于,由于顶层站得高,因此它对全局有一个比较好的把握和了解,这是下层所不及的。

此外,当需要有一个整体性的、全局性的规范的时候,也只有上层能够承担这样的使命。

比如,从我国改革的实践来看,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可以说是顶层设计的结果,当然这并不否认下层在经济体制改革中一系列创新的做法为最终的顶层设计所做出的贡献。

顶层设计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理论、意识形态,二是实践。

改革若有理论指导,那是再好不过的事。

任何一种理论都是某一时空的产物,它会受到这一时空条件的限制。

马克思指出了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但是对于一个社会进入社会主义阶段后究竟如何具体地运行,马克思无法提供现成的答案。

事实上,我们在列宁的《国家与革命》一书中还可以看到列宁对管理未来的苏维埃国家的一些比较浪漫的看法,这是因为列宁没有这方面的实践经验。

在苏维埃国家建立起来以后,列宁才知道管理国家并非易事,以至于他在后来提出了向资产阶级专家学习的口号,提出要悬赏两本行政管理的著作。

由此可见,理论需要创新,需要与时俱进。

顶层设计尤其需要理论的创新。

如果我们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理论进行了创造性的发挥,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并在实践中加以施行,那么中国就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

从某种程度上说,恰恰是这种思想解放和勇于创新的顶层设计带来了值得国人骄傲的成就。

今天,改革的任务依然艰巨,我们的顶层设计也只有保持一种与时俱进的品格,不断进行理论的创新和思想的解放,才能将改革向前推进。

如果我们没有勇气继续去打破一些理论教条,没有勇气去进行新一轮的创新,那么我们不仅不可能再前进一步,而且已有的改革成果也可能丢失。

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研究

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研究

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研究引言在当前全球竞争日益激烈及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加强改革已成为中国发展的迫切需求。

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是指在制定具体改革措施之前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和规划,确保改革具有系统性、协调性和可操作性。

本文将探讨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的重要性,并分析其中的关键要素。

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的重要性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具有以下重要性:1. 统筹规划和协调各项改革措施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可以通过整合各个改革领域的政策,实现各改革措施之间的协调和配合。

通过顶层设计,可以避免各项改革措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确保改革的整体效果最大化。

2. 确保改革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可以在制定改革方案之前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包括政策、法律、经济、社会等,从而确保改革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

通过顶层设计,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减少改革过程中的阻力和风险。

3. 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改革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可以吸引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改革,并形成一种合力。

通过顶层设计,可以明确各方的责任和角色,提供统一的框架和方向,增强改革的执行力度和效果。

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的关键要素为了确保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以下是其关键要素:1. 清晰明确的改革目标和方向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需要明确改革的目标和方向,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措施和时间表。

只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才能吸引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改革,并确定改革的重点和优先事项。

2. 充分的调研和数据分析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需要充分的调研和数据分析,以了解当前的问题和挑战,为改革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只有准确的数据和分析,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

3. 多方参与和广泛征求意见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需要多方参与和广泛征求意见,包括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专家学者、社会组织和公众等。

只有充分考虑各方的意见和建议,才能制定出更加全面和有效的改革方案。

4. 风险评估和防范措施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需要进行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问题和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顶层设计构建科学改革观

顶层设计构建科学改革观

龙源期刊网
顶层设计:构建科学改革观
作者:
来源:《当代党员》2012年第06期
目前,中国社会对改革有一种新的期待与呼唤:“改革需要顶层设计”。

但我以为,顶层设计不能仅理解为闭门造车拿出什么一揽子计划、方案,顶层设计应该构建科学改革观。

改革价值观——为人民改革。

改革本身并不是目的,改革本身也不能成为目的。

改革只有一个指向,就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而改革。

改革主体观——让人民改革。

中国30余年改革的经验与教训都告诉我们,在当代中国,改革的主体是也只能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改革方法论——正确地做事。

改革绝不仅仅意味着只对旧体制的改革,同样意味着对改革进程中一些做法的再改革。

改革辩证法——变与不变。

改革不是全盘否定,改革更不是连根拔起。

在今日中国人人思变的浪潮中,认识到改革中的“不变”比知道“改变”更重要,守住改革中的“不变”比随波逐流的“改变”更不易。

(摘自《中国青年报》辛鸣/文)。

加强顶层设计, 为改革建“序”

加强顶层设计, 为改革建“序”

加强改革顶层设计,需要专门的设计机构。

这个机构不是要拿出详尽无遗的方案,而是把握规律,明确方向,划定边界,为改革建“序”。

加强顶层设计,为改革建“序”作者:王长江来源:南风窗日期:2010-12-30 浏览:4248显示全文中共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在强调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时,提出了要“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的理念。

“顶层设计”这个概念,强烈表达了整体地、全方位地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体制改革的意向,是值得深入研究、也是迫切需要深入研究的一个大课题。

何谓“顶层设计”?就整个国家的改革而言,顶层就是最高层,就是全党全国这一层。

重视“顶层设计”,就是要求加强对改革的统筹力度,就是要求我们把已经进行或将要进行的改革、创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基本方向、基本目标、基本价值进行更具操作性的连接,就是要求我们把改革真正提升到制度、体制、机制建设的层面。

简言之,就是要求全面设计,为有序改革提供可供遵循的“序”。

之所以强调对改革进行全面设计、规划,说到底,还是因为改革进入了深水区。

在深水区,各种深层次的矛盾纷纷显露,盘根错节地联系在一起,已经很难分清纯粹的经济问题、政治问题或是社会问题。

例如人们热议的民生问题,既不能简单看作是一个经济问题,也不能只当作社会问题来解读,更不能仅仅作为执政党落实“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举措来对待。

它是经济问题,因为分配制度的改革是为其首;它也是政治问题,因为民生是对公众利益诉求的回应,而当家作主无疑是人们的更高追求;它更是社会问题,因为解决好这个问题,社会才有稳定,才有向心力。

实践表明,对改革的整体设计不足,已经使当前改革面临越来越大的风险。

综观今天的改革,我们不难看到一种矛盾的现象。

一方面,不少地方和部门都强调改革创新,各种各样的改革尝试似乎从未停止过,令人目不暇接,有的还时不时引起媒体的热捧;另一方面,人们似乎对改革还有诸多不满意。

强化行政体制改革顶层设计

强化行政体制改革顶层设计

强化行政体制改革顶层设计在当今现代化的社会中,政治体制的改革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之一。

行政体制改革尤为重要,因为它关系到国家的整体管理和治理。

强化行政体制改革顶层设计,意味着要进一步完善国家的行政机构和管理体制。

这篇文章将探讨这个话题,并提出必要的解决方案。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行政体制。

行政体制是指国家行政机关的组织结构、职责和权力范围。

行政体制的改革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涉及到国家治理、机构职能调整、规范行政权力、提高政务公开度等多方面内容。

因此,强化行政体制改革顶层设计对于提升国家治理效率和提高政府信任度至关重要。

其次,我们需要切实解决行政体制改革中的问题。

首先,行政机构的职能领域应该调整得更科学。

国家行政机构的职能范围应该更加明确和细化,分工更加明确,职责更加清晰。

其次,行政权力应该得到更加科学的管理。

通过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中央与地方权力划分等措施,保证行政权力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第三,行政机构的管理模式应该得到更加现代化的升级。

所有的行政机构都必须通过理顺管理架构,落实制度管人,注重队伍建设、制定科学的职业化制度等多方面措施来提高工作效率。

第四,行政机构的分权制度应该得到进一步改善。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要合理分工,形成更加合理的管理格局。

最后,我们需要强化对行政体制改革顶层设计的实施力度。

行政体制改革与实践密不可分,依靠顶层设计和制度铺就的大道,要把不断深化改革落到实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是必要的。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全方位措施,包括优化人才机制,培养和引进更多人才,建立健全改革评估制度,及时监察整改措施的执行情况等。

此外,还要充分调动和利用各级政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广泛社会各参与各方面力量,搭建合适平台。

综上所述,强化行政体制改革顶层设计是一项非常复杂和长期的过程,需要集中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

行政机构需要加快政务信息化进程,营造开放式政务环境,提高行政效能,用更加透明、高效的方式与社会各界进行互动,这是必须要实现的目标。

基础教育改革顶层设计的进路与反思1980—2020

基础教育改革顶层设计的进路与反思1980—2020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Jan.2021/No.1本刊特稿基础教育改革顶层设计的进路与反思:1980—2020阮成武[摘要]新时期以来基础教育改革的顶层设计进路,目标模式由提高国民素质与培养人才的二元模式、“应试教育”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转轨模式,走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融合模式;体制机制由权责向地方政府下移、向市场和社会让渡,走向形成系统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体制机制;路径方略由重点领域/破有系统地进行改革、围绕中心目标开展系统综合改革,走向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全面深化改革。

比较而论,基础教育改革顶层设计具有相对滞后性,自上而下的改革路径缺少社会参与和监督机制。

面向2035教育现代化,基础教育改革应增强顶层设计的基础性与先导性,加强社会参与和监督,建立完善的实施机制、评估反馈和问责机制。

[关键词]基础教育改革;顶层设计;逻辑进路改革堪称“中国的第二次革命”①,一直坚持摸石头过河与加强顶层设计的辩证统一。

注重加强顶层设计,既是新时期以来教育改革取得历史性进展的重要保障和成功经验,也是新时代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基本原则②*有学者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将顶层设计定义为“在高层领导下,以基层建议和专业论证为基础,就目标模式、体制机制、重点领域、重大工程和关键项目等,作出战略性、系统性和实践性总体安排与部署”③。

就教育改革而言,重点领域、重大工程和关键项目可以归并为一个层面,构成顶层设计的路径方略*回顾新时期以来基础教育改革顶层设计的进路历程,总结经验及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对形成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顶层设计的主体框架及推动其有效实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实践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教育事业越来越凸显与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深化改革势在必行*198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普及小学教育若干问题的决定》;同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国家劳动总局关于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报告》,开启基础教育改革顶层设计的前奏*此后,基础教育在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改革的总体要求过程中,不断形阮成武,法学博士,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芜湖241000)%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教育学一般项目“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型服务体系构建研究'(BFA160040)的研究成果%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13页)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2017-09-24,http: //wwx xinhuanet.corn/pOi-tics/2017-09/24/j_1121715834.htmi,2020-03-11)③王建民、狄增如:《“顶层设计’的内涵、逻辑与方法》,《改革》2013年第8期)014成具有自身逻辑进路的顶层设计*十八大以来,基础教育迈出崭新的改革步伐。

中央顶层设计透露的改革大趋势优选稿

中央顶层设计透露的改革大趋势优选稿

中央顶层设计透露的改革大趋势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中央顶层设计透露的改革大趋势2015年06月12日来源:凤凰财经顶层设计,一个近年来频频被应用于政治领域的工程学术语。

在中国的改革史中,顶层设计是重要的改革逻辑——由中央从全局的角度,系统地对改革任务进行统筹规划,调配资源,高效实现目标。

从“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的2014,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的2015,这两年,中央一直“蹄疾而步稳”地推进改革。

其中最大的特色就是,无论政治局会议、深改组会议形成的方案,还是以中办、国办名义联合下发的文件,都体现出浓重的“顶层设计意味”。

为何如此这种现象,透露出中国改革的何种趋势和走向顶层设计的三个关键词近两年多来,中国的各种“顶层设计”密集出炉。

这些顶层设计,类别不少,有的叫“决定”,有的则叫“方案”、“意见”、“办法”、“规定”、“条例”、“纲要”等等,可统称“方案”。

这些方案,看似“应接不暇”,实则有规可循,可通过三个词读懂。

首先,“全面”。

理解为何如此众多方案密集出炉,先要理解一个词——“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例,既然要“全面”,涉及领域、地域、范围必然宽泛:文化体制、财税体制等体制要改,户籍制度等制度要改,足球等项目要改,新型智库等要建设,上海自贸区等要试点,京津冀则要推动协同发展,等等,它们无不属于“全面”中“一面”。

梳理十八大以来大量的顶层设计方案,不难,它们正是围绕“四个全面”铺开。

其次,“层次”。

顶层设计之间,层次分明。

有的位于“最高层”,属于“上位法”,如十八大报告、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有的则属于“下位法”,就深化改革、依法治国、从严治党的某个方面展开。

从“摸着石头过河”到“顶层设计”——谈学校改革应进入“顶层设

从“摸着石头过河”到“顶层设计”——谈学校改革应进入“顶层设

从“摸着石头过河”到“顶层设计”——谈学校改革应进入“顶层设计,系统规划”发展阶段作者:罗刚淮来源:《师资建设》 2013年第1期文/南京师大附中江宁分校罗刚淮新课程改革以来,从政府到学校,自上而下进行了大量的教师培训和改革推动,教师在教育理念认知上有着明显的长进,在实践层面也有一定程度的尝试和积累。

但我们也应看到另一种现实:从地区层面来看,改革成果丰硕,各校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但是,如果聚焦到具体的某一学校,或者是具体到某一个教师的日常教育生活,就会发现我们的教育并没有多大的改变,浅陋粗鄙者甚多,参差不齐、滥竽充数者众多。

改革至今,要是谈亮点,全国各地许多学校都能说出一两点,每一所学校都能举出几个,甚至几十个优秀的教师、学生,但是,若论教育改革对学生的普惠,除却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敢于以批量生产般地提高学生成绩,并且以改革的姿态将教育的全程公开,任一部门、任一环节、任一时段都能接受外来人员的参观、检阅和审视,其他诸如百年名校也好,重点学校、实验学校也罢,又有几所能有这样的勇气?公开是一种魄力,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实力,说明他们的教育改革是成功的,其改革的先进性、可行性和操作性经受得起任何人的审视、检阅和评价。

对照这两所学校的成功,其背后的原因有很多,但笔者以为,最值得称道的应该是学校“顶层设计”的思想。

一所学校在濒临倒闭或撤并,无路可走的情况下,掌舵人须静下心来,深刻反思传统教育衰败的缘由,学校要发展必须推翻以往所谓的传统经验,必须打破从教师身上找出路的做法,而是从学生身上寻找到新的路径和动力。

在这样的深刻反思中,他们发展的思路逐渐清晰,从课堂教学的流程到组织形式,再到教室黑板桌椅的摆放,包括教师的作用地位、讲课的时长、方式等方面,都进行了具体明确的规定;从课堂教学到教学评价、教师考核聘用;从教学改革到管理改革,都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

两位掌舵人的改革得到了当地领导的充分肯定与支持,改革才得以深入推进,这实际上是从深层、从根部,从人事管理的角度给改革以强有力的支持。

关于加强改革顶层设计的几点思考——基于指挥法的视角

关于加强改革顶层设计的几点思考——基于指挥法的视角

改革动向摘要:“十二五”规划纲要第一次将“顶层设计”这一工程学概念引入政府文件中,这一理念强烈表达了系统地、全方位地深化改革的意向。

各个学科的相通性使得音乐领域中的指挥法为中央政府的顶层设计提供了一定程度上的借鉴意义。

在中央政府进行顶层设计的过程中,应注意不断健全和完善法律体系,建立严谨的逻辑架构和全局观,保持中央政府对改革进程的整体宏观把控,保证改革的持续性和科学性。

关键词:改革;顶层设计;指挥法一、改革顶层设计的内涵及理论依据1.“顶层设计”一词的内涵“顶层设计”是一个工程学概念,本义是统筹考虑项目各层次和各要素,追根溯源,统揽全局,在最高层次上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

“顶层设计”一词在中共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2011)中首次出现,这一新名词的首次出现预示着中国改革事业已经进入了新征程。

中国改革开放至今已有30多年,毋庸置疑,改革开放使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但是,随着时代潮流的不断发展变化以及人民群众各方面需求的日益增长和改变,过去的发展模式在某些方面已经不适应当今社会和国家发展需要,尤其是政府自身定位和治理方式已经不同于从前,环境问题、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等诸多问题证明过去的发展模式存在不可持续性,继续下去将使我们面临更多各种各样的新问题新挑战。

因此,要想持续健康发展,就要转变发展方式,使经济、社会、政治体制改革稳步协调推进,这就要求政府在宏观上和整体上系统把握,对国家前途和发展进行顶层设计。

对于“改革顶层设计”的理解,学界有着不同的理解与解释。

吴敬琏(2010)指出,改革顶层设计一是对于改革的全局,对于经济体系、政府职能、法制体系、社会改革要有一个总体的顶层设计;二是改革要有决心,要有执行力。

邹东涛(2011)认为改革顶层设计可以从两个维度来理解:一是指设计机构的最高层,即中央政府;二是指设计水平的最高层。

其主要内容涵盖了改革的战略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改革的主攻方向和优先顺序等方面。

正确理解顶层设计的内涵与要求(完整版)

正确理解顶层设计的内涵与要求(完整版)

正确理解顶层设计的内涵与求(完整版)(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改使用,可编辑欢迎下上层正式提出并首肯了顶层设计概念,既是针对社会对改革期望的一种回应,也是对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根本性制度变迁和最终确立方式的一种明确,更是对深化改革作出的一种当担和承诺。

从社会对深层次问题进行改革的呼声来看,顶层设计隐喻了几个方面的关键词需要明朗化。

关键词之一,顶层深化共识。

改革需要顶层设计,那么顶层对改革方面重大问题的认识必须达成一致并不断深化。

改革至今,已经不再能摸着石头过河了,改什么,如何改,重大的改革理念、目标手段、根本的改革方向等方面应当明确。

首先,顶层在经济市场化和政治民主化的改革方向上要达成共识,进而在目标与路径、过程与结果中达成对应关系。

另外,改革还在路上,改革需要再次突破也是需要达成的共识。

在社会管理方式和国家治理模式等重要方面的观念更新上要达成共识,进一步激发社会发展的自动力和潜力。

政府职能围绕维护公平公正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政府控制和利用公共资源的方式收缩到公共财政层面上的认识需要统一。

凝聚改革共识,应当在利益多元化和话语多层次的基础上形成协商对话机制。

在改革重大问题上努力达成思想统一,改革的行动合力就会更大。

关键词之二,顶层直面表白。

改革是一个破旧立新的过程,更是回归之路进退之中的调整。

与前改革时代相比,现代社会结构、科学技术、治理方式和制度环境等社会经济政治形态发生了根本变化,是一个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国改革开放置身于这一社会发展进程之中,自然也是一个不断向前推进并与之相适应的过程,而改革在许多方面应是一个回归之路,需要向民众传达真实的信号,尤其要撇开计划经济时代遗留的虚假观念和虚幻的承诺,否则遗留的虚假观念与改革期望形成的落差一起会阻碍改革的推进。

改革既是观念的更正,更是真实制度的改进,要让社会回归真实、回归本原,让民众回归自我、回归理性,让制度向人权保护和法治建设演进,不断完善保障有效的私有财产制度和民主平等的公共政治制度,实现颠倒之颠倒。

申论范文:改革需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

申论范文:改革需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

申论范文:改革需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回首过往四十余载,中国在改革的道路上一路高歌猛进、砥砺前行。

如今硕果累累,却也到了改革的深水区,对于政府的工作方式方法也提出了更高的期待和要求。

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使更多事项在网上办理,必须到现场办的也要力争做到“只进一扇门”。

为了全方位推进深化改革,需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方能迸发出时代的火花。

顶层设计是改革之需。

顶层设计是改革的必要要素,是“领头羊”。

如今,政府为了深化改革,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优化顶层设计。

简政放权就是政府优化顶层设计的典型。

什么是简政放权?精简机构、流程、人员就是简政放权;换言之就是将权力下放给基层、人民和企业。

简政放权,有助于基层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和便捷;有助于企业抓住发展机遇,进而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有助于提升政府公信力,进而稳固干群关系。

由此可见,简政放权是一项好举措。

在推行简政放权的过程中,政府需要不断优化顶层设计,落实责任主体。

基层探索是改革之要。

基层探索常用的方式为调研,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汲取群众的智慧。

毛泽东说过:“凡是忧愁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去调查研究,一经调查研究,办法就出来了,问题解决了。

”这真切的话语告知我们调研的重要性,也启示我们应该深入基层探索。

因为,深入基层探索能为改革指明方向,是政府改革进程中必要的途径。

“政善治,事善能。

”党员干部只有深入基层,走进百姓的田间地头,杜绝花架子,要俯下身子与群众心贴心地交流,全方位地了解群众需求,才能有针对性解决群众问题,才能制定出接地气的改革举措。

兼顾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是时代之魂。

顶层设计对于改革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犹如带领羊群前进的领头羊一般,指引改革的方向。

基层探索对于改革来说,也同样具有重于泰山的地位,它犹如团队中的智者一般,为给改革带来新鲜的“血液”。

正如,在改革中,我们要始终兼顾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既要注重优化顶层设计,又要注重深入基层探索。

必须正确处理“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的相互关系

必须正确处理“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的相互关系

作者: 无
作者机构: 不详
出版物刊名: 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
页码: 76-77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3期
主题词: 顶层设计 《中国改革》 制度改革 改革创新 地方经济发展 良性竞争 基层社会 多样性发展
摘要:俞可平在《中国改革》2012年第3期撰文指出,中国必须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的相互关系。

重大制度改革和全局性制度改革,只能由中央决策层规划,由中央统一推动。

没有中央的权威性支持,最出色的地方改革措施,也会事倍功半,甚至功败垂成。

但是,“顶层设计”离不开地方和基层的改革创新,中央的许多制度设计和改革举措往往是对地方改革经验的总结和提升。

因此,高层和基层的良性互动,改革和创新的重点突破,仍然是目前改革必须遵循的策略。

不支持和鼓励地方政府的改革创新,不营造一种激励创新和竞争的制度环境,不仅会挫伤和扼杀地方的创造性和积极性、阻碍地方经济发展,还必然会影响国家的整个制度设计,增大改革和发展的代价,降低中央的权威,削弱全社会的活力。

在强调“顶层设计”的同时,必须大力拓展地方改革创新的空间,鼓励地方大胆推进改革创新,鼓励地方大胆推进改革创新的探索,允许地方在科学发展方面展开良性竞争,为地方的多样性发展创造合适的制度环境,进一步增强基层社会的活力。

浅谈改革顶层设计

浅谈改革顶层设计

季 明
( 国防大 学马 克思 主义研 究所 副所 长 、 研究 员)
【 要] 革 顶 层 设 计 , 丰 富 的 内 涵和 鲜 明的 特征 。重视 改 革 顶层 设 计 , 当代 中 国特 别 紧 迫 、 分 重 摘 改 有 在 十
要 、 为 必要 。 改革 顶 层 设 计 必 须 坚持 正 确 的 政 治 方 向 , 须抓 住 关键 环 节 。 尤 必
关系, 确定 目标 , 选择 实现 目标 的具体 路径 , 制定 正确 的战 略和路 径 , 并适 时调 整 、 避可 能导致 的风 规 险 , 高效 益 , 提 降低成本 。改革顶 层设计 , 内在地包 括 了 当前 和今 后 中 国改 革 的总体 规划 、 整体思 路 、 基本 方 向 、 终 目标 、 点领 域 、 后顺序 、 现路 径等 , 最 重 先 实 强烈 地表 达 了整体地 、 方位地 推进 政治 、 全 经
路 、 本 方 向 、 终 目标 等 。这 就 是 意 味 着 党 和 政 府 要 担 当起 各 领 域 改 革 方 案 顶 层 设 计 师 的 责 任 , 基 最 要
为 未来 中 国经 济社会 的这 艘 巨轮 当好 “ 手 ” “ 舵 、总设 计师 ” 。二 是缜 密科 学性 。科学 性 的基本精 神 就 是按 规律 办事 。 律是 事物 之 间和事 物 内部 诸要 素之 间 的固有 的 、 规 本质 的 、 必然 的联 系 。 改革 顶层设 计 的科 学性 就在 于 : 力 于研 究 、 握 、 致 把 遵循 所要 进行 的改革 与外 部 事物 之 间 、 进 行 的改革 内部诸 要 要 素之 间 的固有 的 、 质 的 、 然 的联 系 。这包 括 了两个 要求 : 革 自身要 按 规律 办 事 , 本 必 改 党在 领 导改 革 中要按 规律 办事 , 两者缺 一不 可 。三是 整体 系统性 。顶 层 , 名思 义 , 是指 整体 和全 局 顶 层设 顾 就 计, 是涵 盖党 和 国家建 设 的各个 领域 、 各个 方 面 、 个 要素 的全 方 位 、 各 多角 度 、 立体 式 、 宽领 域 的 整体

什么是“改革顶层设计”

什么是“改革顶层设计”

龙源期刊网
什么是“改革顶层设计”?
作者:
来源:《中国科技术语》2011年第02期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反复提到加强“改革顶层设计”这一全新的概念。

我们知道,顶层设计这一概念来自于“系统工程学”,其字面含义是自高端开始的总体构想。

换句话说,在系统工程学中,顶层设计是指理念与实践之间的“蓝图”,总的特点是具有“整体的明确性”和“具体的可操作性”,在实践过程中能够“按图施工”,避免各自为政造成工程建设过程的混乱无序。

从工程学角度来讲,顶层设计是一项工程“整体理念”的具体化。

例如,要完成某一项大工程,就要实现理念一致、功能协调、结构统一、资源共享、部件标准化等系统论的方法,从全局视觉出发,对项目的各个层次、要素进行统筹考虑。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这一工程学概念被西方国家广泛应用于军事与社会管理领域,是政府统筹内外政策和制定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思维方法。

从我国目前改革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顶层设计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对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和完善,要求我们政府在改革与发展中必须从战略管理的高度统筹改革与发展的全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科学发展的理念,为未来中国社会的发展谋划新的发展蓝图。

浅析中国改革的“顶层设计”

浅析中国改革的“顶层设计”

浅析中国改革的“顶层设计”【摘要】“顶层设计”在十二五计划中首次被提出,在当今中国改革面临进一步深化的时刻这个词被领导人多次反复地强调,中国的改革已经进入了深入发展的阶段。

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和教训要求我们不仅要“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精神,更要有统筹全局,全面规划地宏大眼界。

本文立足十八大反复强调的“顶层设计”详细地阐述其构建、方法和意义。

【关键词】顶层设计;底层设计;改革十二五计划中出现了“顶层设计”这个工程学上的专业词汇,在之后的建设方案中,“顶层设计”迅速地在中国社会中传播。

国家领导人和决策中逐渐地加强了对顶层设计的重视,在改革开放30年中,我们的改革在带来成绩的同时引发出了许多的问题。

这些问题是我们“摸着石头过河”所带来的负面作用,党和国家领导人认为我们应当减小发展带来的副作用,应该统筹全局,全面规划,以高姿态来对待中国今后的改革目标、方向和方法。

一、“顶层设计”的概况及其紧迫性1.概况“顶层设计”原是系统工程学中的一个专业词汇,在十二五规划地报告中被引用指出中国当前的改革应当注重“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是指在改革的过程中要自上而下,一改以往自下而上传统,不仅要“摸着石头过河”,更要站得高看的全,在中央的角度,立足整体做出全面的改革措施。

“顶层设计”要求改革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各方面统筹规划,站在战略高角度统领全局发展。

“中央关于这一概念的基本一致表述是‘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

要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

’‘要全面神话改革开放。

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变化名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 总的来说,推进“顶层设计”就是推进科学发展观的建设,就是推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形势下加强顶层设计的思考

全面深化改革形势下加强顶层设计的思考

关注和研究全球发展趋势,确保顶层 设计与国际规则、标准相衔接,提高 我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 响力。
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和标准制定, 推动顶层设计的成果在国际舞台上发 挥更大作用。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整合资源
它强调跨领域、跨部门的 资源整合和配置,以达到 最优效果。
高屋建瓴
顶层设计是一个高屋建瓴 的过程,旨在为决策者提 供明确、全面、可行的改 革方案。
顶层设计的基本原则
系统性原则
顶层设计应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 性和协同性,避免碎片化、零敲碎打 式的改革。
前瞻性原则
要有前瞻性和预见性,为未来的发展 和挑战留有足够的空间和应对策略。
05
未来加强顶层设计的思 考与建议
不断完善顶层设计的理论体系
01
建立跨学科、跨领域的顶层设 计研究团队,引入多元化的理 论和方法,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
02
加强对改革发展趋势的预测和 研究,不断更新顶层设计的理 念和思路,确保其始终与时俱 进。
03
促进顶层设计与实践的紧密结 合,不断从实践中总结经验, 完善顶层设计的理论体系。
现状
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各领域的改革都在有序推进。经济 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重要突破。
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随着改革的深入,面临的阻力也越来越大。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逐渐暴露,如利益 固化、制度瓶颈等。同时,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也给改革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可操作性原则
设计出的方案应具有可操作性,能够 明确指导实践,为基层探索和创新提 供方向。
包容性原则
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利益和诉求,增 强改革的包容性和可持续性。

深刻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指导思想

深刻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指导思想

作者: 季明
作者机构: 国防大学 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北京,100091
出版物刊名: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年卷期: 2013年 第6期
主题词: 十八届三中全会 决定 改革开放 重大意义 指导思想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学习理解和贯彻执行这一决定是当前的头等大事,要深刻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继续奋勇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改革顶层设计季明(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摘要]改革顶层设计,有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特征。

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在当代中国特别紧迫、十分重要、尤为必要。

改革顶层设计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抓住关键环节。

[关键词]改革;顶层设计;体制[中图分类号]D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462(2011)02-0005-04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在强调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时,明确指出要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的新理念。

当前,结合30多年改革的实际,认真学习研究这一新理念,对于全面推进和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改革顶层设计的内涵和特征“顶层设计”不是一个新名词,它原本是源于自然科学或大型工程技术领域的一种设计理念,它是针对某一具体的设计对象,运用系统论的方式,自高端开始的总体构想和战略设计,注重规划设计与实际需求的紧密结合,不仅从系统和全局的高度,对设计对象的结构、功能、层次、标准进行统筹考虑和明确界定,而且十分强调从理想到现实的技术化、精确化建构,是铺展在意图与实践之间的“蓝图”。

借鉴到社会科学领域,顶层设计尤其强调计划的整体主义战略、缜密的理性思维与执行力。

综合当前学术界对改革顶层设计讨论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建议》借用“顶层设计”这一科学工程设计中的概念,意在表达这样的涵义:“改革顶层设计”,是指运用系统科学中的哲学思想方法,以全局视角对改革的各方面、各层次、各种要素进行统筹考虑,规范主体结构和主要模式,和谐各种关系,确定目标,选择实现目标的具体路径,制定正确的战略和路径,并适时调整、规避可能导致的风险,提高效益,降低成本。

改革顶层设计,内在地包括了当前和今后中国改革的总体规划、整体思路、基本方向、最终目标、重点领域、先后顺序、实现路径等,强烈地表达了整体地、全方位地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体制改革的意向。

“改革顶层设计”这一内涵应该具有以下鲜明特征:一是高端战略性。

就整个国家的改革而言,顶层就是最高层,就是全党全国这一层。

改革顶层设计的整体方案包括当前和今后中国改革的整体思路、基本方向、最终目标等。

这就是意味着党和政府要担当起各领域改革方案顶层设计师的责任,要为未来中国经济社会的这艘巨轮当好“舵手”、“总设计师”。

二是缜密科学性。

科学性的基本精神就是按规律办事。

规律是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改革顶层设计的科学性就在于:致力于研究、把握、遵循所要进行的改革与外部事物之间、要进行的改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这包括了两个要求:改革自身要按规律办事,党在领导改革中要按规律办事,两者缺一不可。

三是整体系统性。

顶层,顾名思义,就是指整体和全局。

顶层设计,是涵盖党和国家建设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要素的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宽领域的整体性概念。

改革顶层设计的视角,需要跳出局部环境的束缚和影响,需要整体设计,系统推进,发挥整体效应。

有了顶层设计,就能纲举目张。

四是统筹协调性。

重视改革顶层设计,要求加强对改革的统5··筹力度,通过由中央统筹规划统筹协调,把已经进行或将要进行的改革创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基本方向、基本目标、基本价值进行更具操作性的连接,把改革真正提升到制度、体制、机制建设的层面。

五是先后顺序性。

顶层设计,既要有整体设计也要有先后顺序,既要有主要目标也要划分阶段,既要有全盘考虑又要有重点领域,通过分阶段、分步骤、分重点的组织实施,在重点领域、主要部位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

二、改革顶层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对当代中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主要表现在:1、这是牢牢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需要。

中国的发展,正处在关键时刻。

从国际看,和平发展合作仍是当今世界的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我国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明显提高,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依然存在,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

从国内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稳步增长,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各方面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社会政治大局稳定,这些都为保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创造了有利条件,提供了广阔空间。

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存在的基本条件和我国发展机遇大于挑战的基本面,并没有因为形势新变化而发生根本性改变,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机遇稍纵即逝。

无论从我国发展历程看,还是从世界其他国家发展历程看,能不能抓住机遇、推进发展,是一个国家能不能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关键所在。

对于处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而言,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正是改革的攻坚时期、发展的关键时期。

今天,中国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

这是两个五年规划的交替点,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关节点,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接续点。

未来一段时间,无论是加强宏观调控,还是调整经济结构;无论是理顺收入分配关系,还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都需要加强改革顶层设计,不断深化改革,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赢得空间、获得动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只有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才能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迎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这是化解深层次矛盾的需要。

国际经验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4000美元向10000美元提升阶段,既是中等收入国家向中等发达国家迈进的重要阶段,又是矛盾增多、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

目前,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将达到4000美元,改革中的各种问题正不断呈现。

各种两难问题和深层次矛盾更加凸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更加急迫,统筹兼顾的任务更加繁重。

我们用30多年走过其他国家上百年走过的路程,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带来了大量新矛盾新问题。

世界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也使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发生新变化,综合国力竞争更加激烈。

世情国情的深刻变化,让我们改革开放面临的复杂局面世所罕见。

日前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这样研判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所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宏观经济平稳运行面临复杂形势,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基础不牢固,经济结构调整压力加大,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改善民生和维护社会稳定任务艰巨。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交织,结构性问题和体制性问题并存,国内问题和国际问题互联……环境约束也好,经济结构压力也好,民生与社会稳定也好,重重矛盾,归结到一个症结,就是诸多重要领域的改革虽呼之欲出多年却始终没有到位。

当代中国的历史舞台上,旧的发展障碍尚未完全破除,新的发展模式还在孕育成型,不少薄弱的环节有待克服。

在这样的国内国际大背景下,眼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效率与公平,诸多关系错综复杂、相互博弈,考验着我们的能力和智慧。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既要解决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也要面对不断出现的新课题。

因此更需要我们倚靠更广阔领域的、全面配套的社会改革来审视问题、化解矛盾、统领发展。

3、这是全方位深入推进改革的需要。

我们过去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这种改革具有明显6··的阶段性,它是渐进式的改革,是从下到上、先易后难的改革。

新时期的改革最大的特点,就是改革的领域多,利益关联性广、风险大。

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继续完善,经济体制改革需要不断深化。

虽然基本经济制度已经建立起来,但各种所有制经济不能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问题还相当突出。

要素市场体系还不健全,宏观调控的科学性还有待提高。

另一方面,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都要全面铺开,进而使上层建筑不断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

这些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相比,牵扯面更广,牵扯的层次更高更多。

如此多层次、全方位的改革,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自下而上地推动,而应该自上而下地进行设计和整体规划;只有这样,才能既避免不同领域改革的相互冲突,又使得改革方案具有权威性,进而使改革推进更顺利。

实践表明,如果没有全局性的顶层设计,改革往往会出现上下不协调的现象,或者是下动上不动,或者是下面动得快、上面动得慢,来自下面的尝试就如同碰到玻璃天花板,这会使改革风险大大增加。

改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已经形成,改革已经从个别突破发展到整体推进的新阶段。

必须树立全局眼光和战略思维,更加重视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改革优先顺序和重点任务,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改革顶层设计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经过多年的改革探索,我们积累了宝贵经验。

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总结和坚持这些来自实践、符合规律的成功经验中最为核心的一条,就是要把握正确政治方向。

今天,我们进行改革顶层设计,就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只有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确保改革顶层设计的正确性和科学性,才能有力地保证改革目标的实现,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提供坚强保障。

1、顶层设计必须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事实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一条既符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又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是我们党和人民在深刻总结长期实践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在中国的历史和现实环境中确立起来的;是我们党和人民尊重国情、尊重历史的正确选择。

改革必须沿着这一正确道路前行;如果离开这条道路,结果会把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毁于一旦,必将损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因此,我们必须在坚持这一正确方向的前提下通过渐进式改革,逐步消除体制中的各种弊端,使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的优势得到充分展示。

当然,也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使我国的改革始终不偏离人类文明的总趋势,但又决不照搬西方的经济政治制度模式。

2、顶层设计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千辛万苦探索出来的,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始终是我国改革稳步推进的可靠保证。

现阶段,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更加决定了需要一个坚强的核心来领导和推进。

中国共产党走过的90年奋斗历程证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共同的理想、严密的组织、自觉的纪律和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为指导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一个善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和把握规律的政党,是一个善于集中群众智慧、能够代表全体人民根本利益和整体意志的政党。

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规划设计者、组织协调者、行动带动者、思想引导者,也必然是我国全面改革最大的推动力量,必然能够更好地承担起领导改革这场攻坚战的责任,以保证改革的正确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