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需要顶层设计(下)93分

合集下载

依法治国与依法行政(93分)

依法治国与依法行政(93分)
A、确立规范性文件一并审查制度
B、简化参照规章程序
C、正面强调行政诉讼审理依据
D、确立妨碍诉讼行为的公告制度
自己得分:3.0
3.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经过(),对没有提出新的事实、证据或者理由,合议庭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也可以不开庭审理。
A、调查
B、阅卷
C、收集证据
D、询问当事人
8.宪法是治国的(),在实际治国施政时还需要有具体的明确的规则指引,这就需要法律保驾护航。
A、总纲领
B、总章程
C、总指引
D、总导向
自己得分:3.0
9.法治中国的核心是,法律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准据,而()又是法律的最高表现。
A、民法
B、宪法
C、经济法
D、行政法
自己得分:3.0
10.一个没有()的国家,不是一个自由人组成的国家,也根本不可能是一个由体现自由人共同意志的法律有效治理的国家。
A、刑法
B、司法
C、法律
D、宪法
自己得分:3.0
4.“法无授权不可为”确立了职责法定:行政机关要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渎职。
A、不做事、失职
B、不作为、失职
C、不作为、失误
D、不做事、失误
自己得分:3.0
5.一般法律分为实体法与()。
A、程序法
B、制度法
自己得分:4.0
6.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A、正确
B、错误
自己得分:4.0
7.公务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依法行政的整体水平。
A、正确
B、错误
自己得分:4.0

制定切实可行的行政改革对策,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简答题 (1 分)

制定切实可行的行政改革对策,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简答题 (1 分)

制定切实可行的行政改革对策,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简答题(1 分)摘要:一、引言二、行政改革的重要性三、制定切实可行的行政改革对策需要注意的方面1.充分了解现状和问题2.明确改革目标3.遵循法治原则4.注重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相结合5.保障公众参与6.关注实施过程的监督与评估四、总结正文:一、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行政体制改革已经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制定切实可行的行政改革对策,对于提高政府治理能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制定切实可行的行政改革对策需要注意的问题。

二、行政改革的重要性行政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通过行政改革,可以优化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效能、增强政府公信力,为国家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制定切实可行的行政改革对策需要注意的方面1.充分了解现状和问题在制定行政改革对策时,首先要充分了解我国行政体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只有深入了解现状,才能找准问题所在,有针对性地提出改革措施。

2.明确改革目标行政改革的目标应该明确、具体,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和人民群众需求。

在制定改革对策时,要确保各项措施能够为实现改革目标服务。

3.遵循法治原则行政改革应当遵循法治原则,确保改革措施的合法性、合规性。

在改革过程中,要重视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和完善,确保改革措施的合法性。

4.注重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相结合行政改革既要注重顶层设计,也要鼓励基层创新。

顶层设计要具有前瞻性、全局性,基层创新要注重实际效果。

两者相结合,才能使改革措施更加符合实际需要。

5.保障公众参与公众参与是行政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制定改革对策时,要充分听取公众意见,确保改革措施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6.关注实施过程的监督与评估在行政改革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对改革措施的监督与评估,确保改革措施能够按照预期目标推进。

对于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调整改革策略,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全面深化改革视域下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结合对策研究

全面深化改革视域下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结合对策研究

74INTERPRETA TION 区域治理作者简介:赵旭红,生于1994年,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医学道德教育。

通讯作者:刘 剑,生于1966年,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新疆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为生命伦理学。

基金项目:2020年自治区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XJ2020G182)中华传统孝肃家风传承与创新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全面深化改革视域下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结合对策研究*新疆医科大学 赵旭红,黄刚摘要: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第一个重大战略举措,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43年来,我国经历了从“摸着石头过河”到经济体制改革顶层设计再到全面深化改革的改革历程,新时代赋予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新内涵,要求明确改革目标,树立全局意识,坚定积极作为。

攻坚期新老问题交汇,“老问题”“硬骨头”还尚未解决和触及,“新”问题就已经衍生出来,需要对标政策,纵深推进,针对问题具体分析,深水区突出潜在风险,需要统筹兼顾,部分利益换取整体利益增进。

本文通过在客观认识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结合基础上,通过对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结合的优势进行系统分析,深化办中国的事必须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只有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才能领导人民的大道理,科学统筹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上下互动,左右博弈,直至改到深处就是成功。

关键词:顶层设计;基层创新;全面深化改革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595(2021)02-0074-0002古今中外所有国家走向进步与文明中无一例外选择了改革,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秉持“摸着石头过河”实践先行的改革方法,使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中国治理成为一个奇迹。

新时代预示改革进入新阶段,用“深水区”形容改革的境地,用“硬骨头”表达改革的决心,用“甩开脖子”形容改革的迫切性。

一、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的内涵(一)顶层设计的内涵2010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正式提出:“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这是在官方文件里首次使用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绝非“改革计划书”

顶层设计绝非“改革计划书”

顶层设计绝非“改革计划书”作者:辛鸣来源:《记者观察》2012年第07期“摸着石头过河”,可以说是对中国改革最形象的描述,30余年来,中国社会通过“摸石头”跨过了一条又一条的改革大河;近一段时间,中国社会对改革又有了一种新的期待与呼唤——“顶层设计”。

应该说,提出改革的顶层设计,表明中国社会对改革的认识与实践更加深化,但如果片面理解顶层设计的意蕴,并据此而简单否定“摸着石头过河”的意义,对更进一步推进中国的改革是很不利的。

改革从不忽视理论指导的重要,更不否定统揽全局、统筹兼顾的必要性。

改革需要设计,改革也可以设计,尤其是顶层设计。

但是,顶层设计不是成立一个什么权威部门在办公室、会议室里闭门造车,拿出什么“一揽子计划”“终极方案”,然后发一道“红头文件”要求全国各地照此改革,这样的行为是要出大问题的,这样的思维是要犯大错误的。

尤其是现在一些人提出的一些改革方案不是从教科书上照抄下来就是从外国人那里照搬过来,这样的设计不仅与中国火热鲜活的改革实际相差千万里,还可能把中国的改革引到歧路上。

在进行顶层设计的时候,一定要避免两个误区:第一,不能把顶层设计理解为是“方案设计”。

我们的改革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就是看到在鲜活的实践面前,任何“计划”都是苍白无力的。

市场经济最神奇也最让人敬畏的地方,就是市场中各怀心事的主体通过自发的博弈与磨合而各得其所。

对所谓完美、超然、成熟改革方案的信奉与膜拜实在是典型的计划思维,指望用一套方案通吃改革打遍天下更是南辕北辙,缘木求鱼。

第二,不能把顶层设计理解为是“用好制度代替坏制度”。

有的同志讲,我们现在的改革之所以好像人人都不满意,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找到“好制度”,只要设计出“完美制度”改革便可一劳永逸。

其实不是这样的。

制度研究告诉我们,“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在实践中往往是一句空话,甚至是谎话。

任何制度都有其偏好群体和优势策略,这是由“制度非中性原则”决定的,从来没有不偏不倚、一视同仁的制度存在。

顶层设计,辩证施政,全面稳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下)单选题部分全对

顶层设计,辩证施政,全面稳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下)单选题部分全对
A.十七届五中全会
B.十七届三中全会
C.十七届六中全会
D.十七届四中全会
第16题、《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除引言和结束语外,共几个部分()。(单选题)(分值:3)
A.8
B.10
C.7
D.9
第17题、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深厚的力量源泉是()。(单选题)(分值:3)
C.经济增长
D.思想进步
第14题、在当前世界文化和舆论格局中,西方文化仍处于主导和统治地位,这与西方经济长期在世界经济中占主体和统治地位是相适应的。这说明()。(单选题)(分值:3)
A.文化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B.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
C.一定的文化是由一定的经济决定的
D.文化对经济起促进作用
第15题、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目标是在()。(单选题)(分值:3)
课件名称:顶层设计,辩证施政,全面稳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下)
测试题目共:30,总分值:100 ,测试时间:60分钟
第11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存在“三个不适应”的问题。以下哪项不属于“三个不适应”()。(单选题)(分值:3)
A.文化水平与综合国力不适应
B.文化发展与经济增长不适应
D.徐华翎
第20题、以下属于可以市场化的是()。(单选题)(分值:3)
A.文化理念
B.文化资源配置
C.公益性文化事业
D.公益性文化产品
C.文化发展与国民素质不适应
D.文化水平与社会形态不适应
第12题、积极发展(),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旅游相结合,发挥旅游对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单选题)(分值:3)

基础教育改革顶层设计的进路与反思1980—2020

基础教育改革顶层设计的进路与反思1980—2020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Jan.2021/No.1本刊特稿基础教育改革顶层设计的进路与反思:1980—2020阮成武[摘要]新时期以来基础教育改革的顶层设计进路,目标模式由提高国民素质与培养人才的二元模式、“应试教育”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转轨模式,走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融合模式;体制机制由权责向地方政府下移、向市场和社会让渡,走向形成系统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体制机制;路径方略由重点领域/破有系统地进行改革、围绕中心目标开展系统综合改革,走向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全面深化改革。

比较而论,基础教育改革顶层设计具有相对滞后性,自上而下的改革路径缺少社会参与和监督机制。

面向2035教育现代化,基础教育改革应增强顶层设计的基础性与先导性,加强社会参与和监督,建立完善的实施机制、评估反馈和问责机制。

[关键词]基础教育改革;顶层设计;逻辑进路改革堪称“中国的第二次革命”①,一直坚持摸石头过河与加强顶层设计的辩证统一。

注重加强顶层设计,既是新时期以来教育改革取得历史性进展的重要保障和成功经验,也是新时代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基本原则②*有学者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将顶层设计定义为“在高层领导下,以基层建议和专业论证为基础,就目标模式、体制机制、重点领域、重大工程和关键项目等,作出战略性、系统性和实践性总体安排与部署”③。

就教育改革而言,重点领域、重大工程和关键项目可以归并为一个层面,构成顶层设计的路径方略*回顾新时期以来基础教育改革顶层设计的进路历程,总结经验及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对形成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顶层设计的主体框架及推动其有效实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实践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教育事业越来越凸显与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深化改革势在必行*198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普及小学教育若干问题的决定》;同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国家劳动总局关于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报告》,开启基础教育改革顶层设计的前奏*此后,基础教育在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改革的总体要求过程中,不断形阮成武,法学博士,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芜湖241000)%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教育学一般项目“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型服务体系构建研究'(BFA160040)的研究成果%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13页)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2017-09-24,http: //wwx xinhuanet.corn/pOi-tics/2017-09/24/j_1121715834.htmi,2020-03-11)③王建民、狄增如:《“顶层设计’的内涵、逻辑与方法》,《改革》2013年第8期)014成具有自身逻辑进路的顶层设计*十八大以来,基础教育迈出崭新的改革步伐。

新时期财税体制改革需要顶层设计、统筹兼顾__

新时期财税体制改革需要顶层设计、统筹兼顾__

新时期财税体制改革需要顶层设计、统筹兼顾梁云凤摘要:党的十八大对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做出了深刻论述和全面部署,提出了加快改革财税体制的要求。

财税体制改革进入了攻坚期,环境复杂、任务艰巨。

我国财税体制本身存在一系列问题,改革进展缓慢,表现为滞后于经济社会变化速度、缺乏体制制度创新、关键环节的改革没有实现突破等。

这主要是遇到了思想观念、改革机制、既得利益、配套改革等方面的障碍。

新时期财税体制改革应抓住关键进行顶层设计,统筹兼顾。

一是以财政级别的扁平化路径,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二是抓住改革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关键,推动主体功能区建设。

三是全面实施结构性减税,加快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

关键词:财税体制 顶层设计 统筹兼顾作者简介:梁云凤,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

“十二五”乃至未来更长时期,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失衡问题突出,产业格局面临深度调整,发达国家普遍身陷债务危机,财政风险加大,发展中国家科技革命难有突破,通胀严重。

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不高,结构性问题突出。

党的十八大对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做出了深刻论述和全面部署。

而财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财税体制保障的重任。

深刻剖析财税体制存在的问题和障碍,探究财税体制改革的路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财税制度措施,是“十二五”乃至未来更长时期坚持主题、贯彻主线的关键之举。

一、我国财税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主要障碍我国在30多年的改革发展中基本建立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分税制框架和多层次复合税制。

新世纪以来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步伐没有停止,实施了一系列与科学发展相适037应的制度创新、政策改进。

例如,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制度、积极推进预算公开、预算管理和预算监督;取消农业税、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推进消费型增值税和燃油税、资源税改革,修订个人所得税、试点房产税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健全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推进省直管县和乡财县管改革等。

协同机制创新推动国企体制改革

协同机制创新推动国企体制改革

2016年以来,中央对国企改革的强调明显升温,定位为国有企业改革从顶层设计基本完成向具体措施、试点方案逐步推进的关键之年。

2016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国企改革部分与2015年相比,一是特别强调了央企结构调整,二是提出了更具体的改革措施,三是将国有企业改革置于供给侧改革的总纲之下,表明国企改革是供给侧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

而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5月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和7月的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上,则强调要“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更是表明国企改革将从顶层设计逐步走向落地。

但是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工作范围广、任务重、阻力大、经验少,在工作中常常会遇到管理协同的问题。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理论和案例的研究方法,通过提出一个整体的模型概念系统,阐述哪些因素影响协同效应以及如何提升协同效率,为体制改革工作建立高效协同机制提供实现路径。

理论研究体制改革的工作涉及的理论基础比较多,主要包括协同理论、机制创新理论和变革理论三个方面。

协同理论:由著名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最早提出,在管理学领域可以理解为整体价值大于各部分价值之和,通俗来讲就是1+1>2的理念。

根据协同理论的观点,组织协同的实现关键是识别自组织系统中的序参量。

序参量在自组织系统演化过程中,起着支配作用。

除序参量以外,影响系统演化的还有许多外部变量,即控制参量。

在确定序参量和相关控制变量的基础上,体制改革工作能够实现协同状态的变化,从而使得改革工作的推进更加高效。

机制创新理论:属于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创新理论的一个分支领域。

为了使机制创新能够达到有效的效果,就必须跟踪它作用的全过程。

重点包括:成员认同、组织结构变化、管理模式变化、评估体系、环境变化。

机制创新理论指明了理论框架构建的摘要:我国经济发展逐渐进入新常态,在经济转型与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当前各领域改革不断提速,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态势;国资国企和电力体制改革举措出台数量之多、力度之大、间隔之密集、持续过程之长都前所未有。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读本》临沂市2012年继续教育考题及答案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读本》临沂市2012年继续教育考题及答案

临沂市2012年《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读本》考题及答案本答案得分93分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各项中,不属于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平台的有()。

党委会议听证会制度开放会议网上新闻发布会2.首次把社会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时明确提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格局由原来的“三位一体”扩大为“四位一体”的新格局的会议是()。

十四届四中全会十五届四中全会十六届四中全会十七届四中全会3.基层群众通过社会组织能够更好地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增强社会管理的合力和活力,这种做法对于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群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有着重要意义。

社会协同社区服务社区管理社区自治4.()会议上,我党明确提出当前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十六大十七大十六届四中全会十六届六中全会5.()是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工程。

加强社会管理法律制度建设加强社会管理体制建设加强党员干部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发展社会自治和自我管理6.()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和谐家庭和谐城市和谐社区和谐机关7.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首次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格局由原来的“三位一体”扩大为“四位一体”的新格局,“四位一体”比“三位一体”的建设格局多的一项建设内容是()。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8.以下对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的基本要求的表述,错误的是()。

地方政府负总责中央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作为第一责任人9.社会管理新格局中的社会协同的内容不包括()。

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强化企事业单位社会责任鼓励公众积极参与10.以下各项中,不是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的是()。

精简社会机构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11.以下各项中,不是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性特征的有()。

时代性发展性双重性适应性12.实现政府职能的主要手段不包括()。

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统治手段13.公共行政的最终目标在于()。

2012年军转干考试材料 第9期时政评论:深化改革离不开群众

2012年军转干考试材料 第9期时政评论:深化改革离不开群众

2012年军转干考试材料第9期时政评论:深化改革离不开群众改革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动力,改革的最终目的是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深化改革离不开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改革是在继承和发展基础上的一场深刻革命,理论自觉与实践探索的有机结合和辨证发展,成为改革的鲜明特征。

当代中国一切改革的理论、政策与措施,归根结底来自于人民群众的实践,并需要经过人民群众的实践检验,不断丰富和发展。

同时,改革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着力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使改革攻坚的进程更加顺利、改革发展的成果为民所享。

改革需要“顶层设计”,“顶层设计”对于改革本身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对继续深化改革将发挥基础性作用。

中国国情是“顶层设计”的基本依据,人民群众的实践则是“顶层设计”赖以产生的社会基础和思想认识来源。

科学的“顶层设计”,是需要科学的改革认识论和方法论作为认识前提和理论指导的。

历史发展的经验表明,必须坚持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脱离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改革是不可能成功的。

而照搬和移植别国经验,更是行不通。

代表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当代中国改革最牢固的政治基础;获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当代中国改革最深厚的力量源泉。

这也是“顶层设计”的源泉、灵魂与基石。

群众路线是改革必须坚持的一条根本原则。

从改革的决策来说,需要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汇集经验和智慧,又到群众中去发展完善,以形成正确的改革政策、策略与方法。

从群众中来,是发现、提出问题,吸收群众智慧,并进行改革政策调研的过程;到群众中去,则是实施和检验改革政策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是相互割裂,或一次性就能完成的,而是辩证统一、循环上升的。

改革的思路和办法总是从群众中来。

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到社会体制改革,无不从人民群众的实践特别是基层探索起步。

这种探索往往由群众自发进行,来源于群众在实践中的需求。

继续教育实现伟大中国梦学习读本(选修)93分

继续教育实现伟大中国梦学习读本(选修)93分

1.()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单选 )A胡锦涛B温家宝C习近平D李克强2.()站在历史与现实相统一的高度,将“中国梦”明确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于2013年3月17日在新当选为中国国家主席之后,对“中国梦”的作了全面、深入的阐述。

(单选 )A胡锦涛B温家宝C习近平D李克强3.实现中国梦必须(),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单选 )A走中国道路B弘扬中国精神C凝聚中国力量D坚持社会主义道路4.实现中国梦必须(),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

(单选 )A走中国道路B弘扬中国精神C凝聚中国力量D坚持社会主义道路5.十八大报告讲建党100年的目标,是强调现阶段我们的任务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单选 )A2010年B2018年C2020年D2028年6.从()讲,中国道路有八个方面必须坚持的内容。

(单选 )A形态构成B宏观规定C实践领域D基本要求7.从()讲,中国道路是一个体系,由不同方面、层面的具体道路组成。

(单选 )A形态构成B宏观规定C实践领域D基本要求8.中国道路的(),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单选 )A总依据B总布局C总任务D总战略9.具体道路包括增强文化软实力,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目标的()。

(单选 )A经济建设道路B政治发展道路C文化发展道路D生态文明建设道路10.中国道路有其(),即“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单选 )A阶段性的前进进程B开创性的标志C明确的主题内涵D现实的实践依据11.()是反映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积淀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习俗、民族性格、民族信仰、民族宗教,民族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共同特质。

(单选 )A时代精神B民族精神C爱国主义D改革创新12.()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天道酬勤”、“克勤于邦,克俭于家”、“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仁者必有勇”、“见义勇为”等,是我们民族一直信奉的古训。

《增强忧患意识提高全面深化改革的自觉性(下)》

《增强忧患意识提高全面深化改革的自觉性(下)》

《增强忧患意识提高全面深化改革的自觉性(下)》第一篇:增强忧患意识提高全面深化改革的自觉性(下)增强忧患意识提高全面深化改革的自觉性(下)第1部分:判断题(共10题,共25.0分;默认单题0.0分)1、我们应该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2.5分)得分: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2、只有深化改革,真正打通城乡,才能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

(2.5分)得分: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3、农村的许多群体性事件和不平等的城乡发展机制没有关系。

(2.5分)得分: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4、现在中央和地方的财权与事权的十分匹配。

(2.5分)得分: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5、党的十九大提出了生态文明体制的改革目标:建设美丽中国。

(2.5分)得分: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6、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2.5分)得分: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7、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负债沉重,但并未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

(2.5分)得分: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8、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就是妥善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2.5分)得分: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9、越来越简单的社会建设任务要求提升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

(2.5分)得分: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0、我们只有提升开放层次,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才能解决在发展中的市场的不足。

(2.5分)得分: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第2部分:单选题(共10题,共25.0分;默认单题0.0分)1、全面改革要把改革当做全面改革的火车头。

(2.5分)得分:a经济体制b政治体制c社会体制d文化体制正确答案:a2、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是制约城乡平衡发展的最大的制度障碍。

(2.5分)得分:a城乡二元结构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c宏观调控d政府过分干预正确答案:a3、恶化的城乡差距所带来的是社会。

(2.5分)得分。

a保障b福利c风险d利益正确答案:c4、建立一个社会公平的分配制度既是人民的期待,也是此次改革的重点。

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构建与应用——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

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构建与应用——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

[收稿时间]2021-12-07[作者简介]张晓辉(1977—),男,山东人,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April,2023University Education[摘要]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应用及共享是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有效手段。

文章介绍了北京师范大学发挥教师、学生、院系、职能部门和社会知名MOOC平台五个方面主体的积极性,进行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并以此推进教学理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和应用创新,初步实现“空间融合、软硬件融合、本研融合、线上线下融合”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数字化;教学资源;深度融合;MOOC[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23)07-0001-03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应用,是推动高等教育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我国高校跨越式发展的有效举措[1]。

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了“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的要求[2];教育部2018年发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要“以信息化引领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全新教育生态”[3]。

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引发了教育行业的巨大变革,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应用及共享成为教育现代化实现的重要保障。

在当前的背景下,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发展规模空前[4]。

一、建设目标越来越多的高校正在致力于更好地结合本校数字化教学资源,为师生提供更加直观、全面的教育资源平台[5]。

北京师范大学于2016年8月发布了《推进教学信息化工作方案》,提出了未来5年的工作任务,于2017年1月召开了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工作会议,明确“推进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提升教学质量的突破口”。

在以上目标的引领下,北京师范大学将通过5年的实践探索,致力于解决以下问题。

“三教”改革视域下中职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

“三教”改革视域下中职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

“三教”改革视域下中职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作者:张波李杰来源:《成才之路》2024年第17期摘要:课程思政是中职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内在需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

全面深化“三教”改革,充分激发教师的育人积极性,深度挖掘课程的育人资源,积极探讨恰当的育人方法,有助于中职学校更好地落实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从而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文章从“三教”改革视域出发,充分论证中职教育与课程思政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分析课程思政融入存在的问题,提出中职课程思政建设的方法与路径,以此为中职教育改革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借鉴。

关键词:中职院校;三教改革;课程思政;立德树人;意识;资源;方法;元素中图分类号:G711;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17-0129-04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豫教[2023]02810)研究成果课程思政是一种新型教育理念,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科知识相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在“三教”改革的大背景下,中职学校要积极将课程思政融入各学科教学中,以此提高教育质量,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1]。

针对课程思政,国内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但主要集中在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研究视角包括课程思政的内涵、价值、意义、实施方式、主要策略等。

殷哲浩在《“三教”改革视域下高职院校实施课程思政的探索》一文中,对课程思政的内涵进行了详细论述,并基于“三教”改革视角,探究课程思政的融入途径[2]。

王丹丹在《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研究现状与展望》一文中阐述了课程思政的内涵,分析了职业教育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重要价值,并就职业教育融入课程思政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3]。

本研究结合教学实践,主要探究“三教”改革视域下中职学校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1.设计———传统与革新之间的扬弃教学设计是连接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

顶层设计:深化改革的合理路径

顶层设计:深化改革的合理路径
21 年 1 01 0月
中共 山西省 委党 校学报

Oe . 011 t2
第 3 卷 第5 4 期
A a e c o r a f h n i r vn i o c d mi J u n l a x o ica C mmie at c o l f . . oS P l t eP ryS h o PC t oC
从我国改革事业起步阶段 的历史脉络 ,可以较 为清晰地得 出过去改革路径的一些特点 : 首先 , 在改革的内容上 , 以经济体制改革推动政 治体制改革和其他领域的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始终 是 侧 重点 。 然在 改革 伊始 , 虽 以邓小 平为 核心 的领 导
桥 梁 ,顶层 设 计无 疑兼具 了改革 大业 总体 的明确 性
改变上层建筑 ,改变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和国家 对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 ,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 济 的需要” 1 。【 党的十五大强调 :经济体制改革要 ] “ 有新 的突破 , 政治体制改革要继续深入 , 精神文明建
设要切实加强 , 各个方面相互配合 , 实现经济发展和 社会全面进步。”2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我国改 [ 】 : 革进入“ 整体推进 , 重点突破 , 循序渐进 , 注重制度建 设和创新 ”3 [ 的新阶段。党的十六届六 中全会提 出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 推进经济体制、 政治体 制、 文化 体制 、 社会体制改革 和创新 ” [ 从而第一 ,4 ]
观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 要坚持群众路线 , 坚持给人
民群众 以实 实 在在 利益 的工 作原 则 ,把 工 作重 点 放 在 人 民群众 实 际 问题 的解决 上来 。 勿 庸讳 言 , 国 的改革 在取 得 巨大成 就 的同 时 , 我 也确实存在着单纯追求增长而忽视改革 目的 、片面 重视经济改革而忽视其他方面改革 、人 民群众关心

正确理解顶层设计的内涵与要求(完整版)

正确理解顶层设计的内涵与要求(完整版)

正确理解顶层设计的内涵与求(完整版)(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改使用,可编辑欢迎下上层正式提出并首肯了顶层设计概念,既是针对社会对改革期望的一种回应,也是对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根本性制度变迁和最终确立方式的一种明确,更是对深化改革作出的一种当担和承诺。

从社会对深层次问题进行改革的呼声来看,顶层设计隐喻了几个方面的关键词需要明朗化。

关键词之一,顶层深化共识。

改革需要顶层设计,那么顶层对改革方面重大问题的认识必须达成一致并不断深化。

改革至今,已经不再能摸着石头过河了,改什么,如何改,重大的改革理念、目标手段、根本的改革方向等方面应当明确。

首先,顶层在经济市场化和政治民主化的改革方向上要达成共识,进而在目标与路径、过程与结果中达成对应关系。

另外,改革还在路上,改革需要再次突破也是需要达成的共识。

在社会管理方式和国家治理模式等重要方面的观念更新上要达成共识,进一步激发社会发展的自动力和潜力。

政府职能围绕维护公平公正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政府控制和利用公共资源的方式收缩到公共财政层面上的认识需要统一。

凝聚改革共识,应当在利益多元化和话语多层次的基础上形成协商对话机制。

在改革重大问题上努力达成思想统一,改革的行动合力就会更大。

关键词之二,顶层直面表白。

改革是一个破旧立新的过程,更是回归之路进退之中的调整。

与前改革时代相比,现代社会结构、科学技术、治理方式和制度环境等社会经济政治形态发生了根本变化,是一个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国改革开放置身于这一社会发展进程之中,自然也是一个不断向前推进并与之相适应的过程,而改革在许多方面应是一个回归之路,需要向民众传达真实的信号,尤其要撇开计划经济时代遗留的虚假观念和虚幻的承诺,否则遗留的虚假观念与改革期望形成的落差一起会阻碍改革的推进。

改革既是观念的更正,更是真实制度的改进,要让社会回归真实、回归本原,让民众回归自我、回归理性,让制度向人权保护和法治建设演进,不断完善保障有效的私有财产制度和民主平等的公共政治制度,实现颠倒之颠倒。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类型学与治理机制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类型学与治理机制

试验点地方和学校的学习力度都较强,那么在全 学校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在没有达成课程改革
国范围内就会快速推广开来;若仅有国家的强力 共识的情况下自上而下推进课程改革,必然会带
推动而缺乏非试验点地方政府与学校的配合,或 来自下而上的偏离、扭曲和应付。尽管国家、地
者虽然非试验点地方政府与学校在积极学习却没 方和学校都认为有必要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
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作铺垫;另一方面有利于激发 的课程改革实践样态。我国不同区域的地方政府
国家、地方和学校参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活 与学校课程改革实践,不仅存在不同的模式和类
力,充分发挥三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致力在国 型,而且在特征和绩效方面也存在差异性。类型
家、地方和学校之间寻求适合国情的切实可行的 学理论认为, “人类社会的各种 ‘活动或现象’
构性力量交织繁杂,体现了课程改革治理实践的 程改革过程中国家、地方和学校三个行动主体间
高度复杂性。唯有类型学分析课程改革与发展样 的共识度和协同度两个维度,把本次基础教育课
态,方能避免课程改革进程中某些客观障碍或非 程改革的行动逻辑分为创新扩散、执行落差、孤
理性社会行动所导致的负效应,进行课程改革的 岛效应和构建变通四种类型。
合、适应与完善,从而实现良好的课程改革成 性任务”外,地方和基层政府实际上拥有很大的
效。在国家政策驱动、地方决策、学校实施的合 自主安排权。[8]国家、地方与学校之间存在一条
力之下,调整各级权力结构与行政组织结构,理 复杂的委托—代理链条,国家通过委托具有权威
顺国家、社会与学校的关系,成为我国基础教育 性的组织机构或者学者来研制课程标准、参与知
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第二,有利于破解课 成共识的情况下,既分工又协同推进基础教育课

【文明】2020年继续教育公需课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文明发展多选题答案供参考

【文明】2020年继续教育公需课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文明发展多选题答案供参考

【关键字】文明多选:1、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认为:科学的财税体制(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2、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管理)3、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认为: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4、行政体制改革中行政管理方式的要求包括(加大改进的力度、利用现代化信息化的手段加强管理和服务、通过管理方式的改进和创新,提高政府管理的有效性、管理的权利和责任有机统一,管理的效率和质量的同步提升)5、国家治理体系的几大支柱有(把市场决定价格作为价格形成的常态改革、推进重点领域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严格限定政府定价范围、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注重发挥市场形成价格)作用6、国家治理体系的几大支柱包括(国家权力动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国家的党政关系问题、独立的司法体系、反腐败机制、政府治理、社会治理以及其他重大领域的治理机制)7、社会矛盾的三个基本特点(群体性、普遍性、制度性)8、金融市场体系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9、我国现行市场规则存在的问题有(公平性不够、开放性不够、透明度不够)10、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要从(体制机制改革、形成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机制、农村社区化)几方面入手。

21、健康司法监督机制要()之间相互制约、监督。

A、公安局C、法院D、察院22、法治中国包含()。

A、法治国家B、法治社会C、法治政府23、健康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要()。

A、让权力有效运行B、解决权力之间的冲突C、改变权力无效“空转”的现象D、权力之间相互制约监督24、()永无止境。

A、实践发展B、解放思想C、改革开放25、改革基本经济制度要坚持()。

A、公有制经济主体不动摇B、充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26、有效需求不足,包括()。

B、边际消费将递减C、投资收益递减D、货币的流动性偏好27、生产要素包括()A、资本B、土地C、劳动力D、技术E、管理28、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认为:科学的财税体制是()的制度保障。

行政管理论文范文分享 浅谈深化简政放权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

行政管理论文范文分享 浅谈深化简政放权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

浅谈深化简政放权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目录一、前言 (3)二、简政放权改革的理论概述 (3)三、简政放权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3)(一)简政放权空间有待进一步提升 (3)(二)市场监管转型相对滞后 (4)(三)政务服务工作质量不高 (4)四、优化简政放权改革的对策探讨 (5)(一)协同推进简政放权 (5)(二)着力推进新型监管科学化转型 (5)(三)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 (6)五、结论 (6)参考文献 (7)摘要近年来,我国不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同时也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政策。

在“简政放权”改革的背景下,政府运作流程发生了一次深刻变革、社会治理体系产生了巨大变化,为地方政府绩效管理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新契机、新思路和新要求。

近年来,我国在简政放权改革中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系列的现实问题。

因此本文从分析新时代推进简政放权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一些优化对策。

关键词:简政放权;精准放权;政府服务;对策一、前言“简政放权”改革旨在推动政府职能深刻转变,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一场重塑政府和市场关系、刀刃向内的政府自身革命,也是近年来实现经济稳中向好的关键一招。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紧紧抓住“简政放权”改革这一“牛鼻子”,大力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国各地积极探索,推出了许多创新举措,改革呈现欣欣向荣之景象。

因此,深化“简政放权”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对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顺利实现至关重要[1]。

二、简政放权改革的理论概述“简政放权”意指“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简化流程”。

简政放权就是政府简化行政管理事务,下放手中权力;就是权力下放后要重视抓好监管,做到“放”和“管”的紧密结合;就是政府要搞好政务服务,持续优化和提高政务服务的质量。

简政放权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重塑政府和市场关系、刀刃向内的政府自我革命,事关市场活力的深度激发,事关发展环境的持续优化,事关政府职能的深刻转变。

什么是“改革顶层设计”

什么是“改革顶层设计”

龙源期刊网
什么是“改革顶层设计”?
作者:
来源:《中国科技术语》2011年第02期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反复提到加强“改革顶层设计”这一全新的概念。

我们知道,顶层设计这一概念来自于“系统工程学”,其字面含义是自高端开始的总体构想。

换句话说,在系统工程学中,顶层设计是指理念与实践之间的“蓝图”,总的特点是具有“整体的明确性”和“具体的可操作性”,在实践过程中能够“按图施工”,避免各自为政造成工程建设过程的混乱无序。

从工程学角度来讲,顶层设计是一项工程“整体理念”的具体化。

例如,要完成某一项大工程,就要实现理念一致、功能协调、结构统一、资源共享、部件标准化等系统论的方法,从全局视觉出发,对项目的各个层次、要素进行统筹考虑。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这一工程学概念被西方国家广泛应用于军事与社会管理领域,是政府统筹内外政策和制定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思维方法。

从我国目前改革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顶层设计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对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和完善,要求我们政府在改革与发展中必须从战略管理的高度统筹改革与发展的全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科学发展的理念,为未来中国社会的发展谋划新的发展蓝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