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教学研讨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重要性(3篇)
第1篇一、引言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研讨模式,在我国教育界逐渐受到关注。
它以同一教学内容为基础,通过不同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展现各自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效果。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重要性。
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1. 丰富教师教学经验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要求教师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
这有助于教师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2. 培养教师创新意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勇于创新,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这有助于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3.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通过参与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教师可以学习其他教师的教学方法,取长补短,实现自身专业成长。
三、优化课堂教学效果1. 提高学生参与度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策略的运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通过比较不同教师的教学效果,可以找出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促进教育教学改革1. 推动课程改革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有助于教师深入理解教材,把握课程改革的方向。
通过比较不同教师的教学设计,可以找出更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2. 促进教学方法创新同课异构教研活动鼓励教师勇于创新,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这有助于推动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加强教育评价改革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有助于教师反思自身教学,关注学生的成长。
这有助于加强教育评价改革,促进教育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五、结论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在我国教育界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问题(3篇)
第1篇一、引言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是一种以同一教学内容为载体,通过不同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差异,来探讨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教研活动。
近年来,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在我国各地广泛开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然而,在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二、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存在的问题1. 教学目标不明确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部分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教学目标设置不明确。
这会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影响教学效果。
2. 教学设计不合理在教学设计方面,部分教师对教材内容理解不透彻,未能充分挖掘教材内涵,导致教学设计缺乏创新性和实效性。
同时,部分教师对教学资源利用不足,未能有效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影响教学效果。
3. 教学方法单一在教学方法上,部分教师过于依赖传统的讲授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同时,部分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不足,未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的作用。
4. 教学评价不科学在评价方面,部分教师对教学评价的认识不足,评价方式单一,未能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同时,部分教师对教学评价结果的反馈不及时,影响教学改进。
5. 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足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部分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与合作,导致教研活动流于形式。
教师们未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三、解决策略1. 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在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前,要充分理解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参加培训等方式,提高对教材的理解能力。
2. 创新教学设计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创新,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挖掘教材内涵。
3. 丰富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教学效果。
同课异构数学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于近日开展了同课异构数学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同课异构,共研共进”为主题,旨在通过教师之间的相互听课、评课、交流,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提高数学教学水平。
二、活动目的1. 通过同课异构活动,展示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
2. 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驾驭能力,激发教师的教学创新意识。
3. 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4. 提升数学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活动内容1. 课前准备(1)确定同课异构主题:本次活动以“同课异构”为主题,选定了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作为研讨内容。
(2)分组:将参加活动的教师分成两组,每组由一名组长负责组织组内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准备。
(3)教学设计:每组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结合自身教学风格,进行教学设计。
2. 课堂教学展示(1)第一节课:由第一组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展示。
(2)第二节课:由第二组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展示。
3. 评课交流(1)听课教师对两节课进行点评,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2)教师之间进行交流,分享教学心得和经验。
4. 总结反思(1)活动主持人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肯定了教师们的努力和成果。
(2)教师们针对本次活动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意见。
四、活动总结1. 本次同课异构数学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
2. 教师们在活动中充分展示了自身的教学风采,为其他教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3. 通过本次活动,教师们对同课异构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4. 活动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5.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贡献力量。
五、活动建议1. 建立长期稳定的同课异构教研机制,定期开展同课异构活动。
生物同课异构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升生物学科教学质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于2021年11月15日开展了生物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同课异构的形式,展示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
二、活动主题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为“同课异构,共享智慧,共促成长”。
三、活动内容1. 教学展示本次活动选取了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中的“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这一节课作为展示内容。
参与活动的教师分别为张老师、李老师和王老师。
张老师以“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为主题,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并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张老师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李老师则从细胞膜的结构入手,通过实验演示和图片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细胞膜的功能。
李老师强调实验操作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王老师以“细胞器与细胞代谢”为主题,通过制作细胞器模型,让学生动手操作,了解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王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2. 教学反思课后,三位教师分别进行了教学反思,分享了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张老师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互动性。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差异化教学。
李老师表示,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王老师认为,动手操作是学生理解生物学知识的重要手段。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教师点评教研组其他教师对三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点评,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李老师认为,张老师的课堂氛围活跃,教学设计合理,但可以适当增加学生的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李老师还建议,在教学中应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同课异构主题_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为了更好地探讨和实施“同课异构”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校于近日开展了以“同课异构”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不同教师对同一课题的不同教学设计和实施,展示教师的教学风格,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二、活动准备1. 课题选择:本次教研活动选取了小学语文《秋天的雨》这一课作为研究课题。
2. 教师分组:根据我校教师的实际情况,将教师分为两个小组,每组选派一位教师进行同课异构教学。
3. 教学设计:两位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独立进行教学设计。
4. 教学实施:两位教师分别进行课堂教学,展示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
三、活动过程1. 第一节课:教师A授课教师A以“引导发现法”为主,通过提问、讨论、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秋天的雨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A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 第二节课:教师B授课教师B以“情境教学法”为主,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秋天的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B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秋天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B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 课后研讨课后,两位教师分别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反思,其他教师也对两位教师的教学进行了点评。
在研讨过程中,大家一致认为:(1)两位教师的教学设计各有特色,教学效果良好。
(2)教师A的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教师B的教学注重情境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
(4)两位教师都能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四、活动总结1. 通过本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教师们对“同课异构”教学模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 教师们在活动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
师徒同课异构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于2021年10月开展了“师徒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师徒之间的教学交流,探讨不同教学风格下的教学策略,为教师提供展示自我、学习他人的平台。
二、活动准备1. 活动主题:师徒同课异构教研活动2. 活动时间:2021年10月15日3. 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厅4. 参与人员:学校全体教师5. 活动流程:(1)徒弟教师授课(2)师傅教师授课(3)教师评课(4)活动总结三、活动过程1. 徒弟教师授课本次活动以“小学语文《草船借箭》”为课题,由我校青年教师张老师担任徒弟,进行公开授课。
张老师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感受草船借箭的智慧和谋略。
在课堂上,张老师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2. 师傅教师授课紧接着,由我校资深教师李老师担任师傅,进行公开授课。
李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引导学生品味文字,感受文章的韵味。
李老师的课堂设计巧妙,教学方法多样,充分展现了师傅的教学功底。
3. 教师评课课后,全体教师进行了评课活动。
首先,徒弟张老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反思,指出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随后,师傅李老师分享了教学经验,对徒弟的教学给予了肯定,同时也提出了改进意见。
其他教师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对两位教师的教学进行了点评。
4. 活动总结最后,教研组长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
他指出,本次活动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学习他人的平台,有助于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他强调,教师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四、活动成效1. 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通过师徒同课异构,徒弟教师学习了师傅的教学经验,师傅教师也在交流中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从而促进了教师共同进步。
2. 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提升。
徒弟教师的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师傅教师的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题目(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已成为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比不同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的处理方式,可以充分挖掘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激发教师的教学智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本教研活动旨在通过同课异构的形式,探讨不同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活动目标1. 通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使教师深入理解教材,把握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设计能力。
2. 促进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借鉴和交流,拓宽教学思路,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3. 培养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4. 探索适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活动内容1. 确定研讨课题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学科和教学内容,如小学语文《狐狸和乌鸦》、数学《分数的意义》等,作为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研讨课题。
2. 教师分组备课将参与活动的教师分为若干小组,每组负责对同一课题进行备课。
要求各组教师结合自身教学风格和经验,设计出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案。
3. 同课异构课堂展示各小组选派一名教师进行课堂展示,其他教师观摩学习。
展示过程中,教师需按照自己设计的教学方案进行教学,充分展示教学特色和教学智慧。
4. 教学反思与交流展示结束后,各小组进行教学反思,总结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随后,各组教师之间进行交流,分享各自的教学心得,共同探讨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 教研总结与成果分享活动结束后,组织者对本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进行总结,梳理活动中的亮点和不足,形成教研成果。
同时,将教研成果分享给全校教师,推广优秀教学经验。
四、活动组织1. 活动前期准备成立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筹备小组,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和总结。
筹备小组要提前确定研讨课题,制定活动方案,明确活动流程和注意事项。
2. 活动实施活动当天,按照既定方案进行。
各小组按照要求完成备课、展示、反思、交流等环节。
幼儿园同课异构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幼儿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们幼儿园决定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同一教学内容,不同教师设计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方法,探讨教学策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活动目的1. 通过同课异构,展示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智慧,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
2. 探讨不同教学策略对幼儿学习效果的影响,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3. 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幼儿园的整体教学质量。
三、活动内容1. 教学内容:以大班语言活动《三只小猪》为例。
2. 参与教师:选取5位教师,分别进行教学展示。
3. 教学时间:每个教师展示时间为30分钟。
4. 教学环节:(1)导入:教师通过歌曲、故事、游戏等形式导入课程,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新授:教师围绕《三只小猪》的故事内容,通过提问、讨论、表演等方式,引导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学习故事中的道德品质。
(3)巩固: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4)总结: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强调故事中的道德品质,引导幼儿在生活中践行。
四、活动过程1. 教师备课:每位教师根据活动内容,结合自身教学风格和幼儿特点,设计教学方案。
2. 教师展示:5位教师分别进行教学展示,其他教师观摩并记录。
3. 教学反思:展示结束后,每位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4. 互动研讨:全体教师针对展示课程进行互动研讨,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5. 教学总结:教研组长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强调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五、活动成果1. 教师们对《三只小猪》这一教学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教学设计能力。
2. 教师们通过观摩、研讨,学会了借鉴他人的教学经验,优化了自己的教学策略。
3. 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得到提高,教学效果明显。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方案范文(通用11篇)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方案范文(通用11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方案篇1一、指导思想为了进一步做好“读懂教材”的实践研究,我们课题研究组精心准备了这次“同课异构”的教学活动,期望通过这种特殊的形式,加强大家对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流程设计、教学媒体使用等方面的感知,在实践中完善“读懂教材”的研究。
二、活动目的“同课异构”力求能体现教师个性和风格。
在同课异构的研究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行为,同时形成对教材、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等独立和创造性的见解。
为小课题的研究提供帮助。
三、活动形式同课异构。
即:内容相同,教法相异;相同的舞台,别样的精彩。
四、活动时间:5月五、参与学科:数学六、参加范围:课题组全部成员及数学组部分老师七、活动程序1.第一周:参与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构思,(注:教学设计含教材简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流程)2.第二周至第三周:参与教师按要求和安排推出“同课异构”课堂教学;听课教师做好相关记录;3.第四周,组织老师们开展“同课异构”研讨活动,做好研讨记录。
4鼓励老师进行教学总结,将自己的认识和收获总结成文,形成教研论文。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方案篇2一、指导思想搭建教师展示自我、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平台,促进教师更新观念、转变思想、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参加对象第一阶段从高一、高二每个备课组中推选两名教师参加,要求其中一名为35岁以上,另一名为35岁以下。
三、领导小组组长:xx副组长:xx组员:xx四、活动保障1、为确保该活动的顺利、有序开展,特成立领导小组。
教务科为具体责任人。
2、建立评价机制。
学校对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各种情况及时通报,对各种教案、课件、反思、总结材料及时收集整理,从中评选出优秀作品。
五、实施步骤1、宣传发动利用备课组长会议进行有关动员、宣传和部署。
分二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备课组推选阶段,第二阶段为实施阶段。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心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于近期开展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此次活动以“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主题,旨在通过对比不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探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活动过程1. 选课与备课活动前期,我们精心挑选了《圆的面积》这一课作为研究对象,组织了三位教师进行同课异构。
三位教师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制定了详细的教学方案。
2. 教学展示在活动中,三位教师分别进行了教学展示。
他们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展示了各自独特的教学风格。
教师A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圆的面积公式。
教师B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圆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师C则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生动形象的视频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互动交流教学展示结束后,三位教师分别进行了说课,分享了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随后,其他教师针对三位教师的教学进行了点评,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4. 总结反思活动最后,教研组长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
他指出,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有助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同时,他还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2)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善于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4)加强教学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三、活动感悟1.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通过本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我深刻认识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 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我与其他教师分享了教学经验,拓宽了自己的教学思路,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
3.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目的(3篇)
第1篇一、引言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研究方式,它通过同一节课在不同教师、不同班级或不同教学环境下进行,以展现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从而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以下是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目的,旨在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二、目的概述1.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2.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3. 丰富教学资源4. 推动教育改革与创新5. 增强教师团队凝聚力三、具体目的及阐述1.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学习他人、反思自我、提升自我的平台。
通过观摩、研讨、反思,教师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借鉴他人的优点,从而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1)提升教师教学素养:通过观摩不同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师可以了解和掌握各种教学方法和技巧,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
(2)拓宽教学思路:不同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各有特色,通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教师可以拓宽教学思路,为自身的教学提供更多可能性。
(3)提高教师反思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反思的平台,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
2.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旨在通过对比不同教师的教学过程,找出课堂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优化教学设计:通过对比不同教师的教学设计,可以发现哪些教学设计更适合学生,从而优化教学设计。
(2)改进教学方法:不同教师的教学方法各有特点,通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教师可以借鉴他人的优点,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3)提高课堂管理能力:课堂管理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通过观摩其他教师的管理方法,教师可以提升自己的课堂管理能力。
3. 丰富教学资源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交流、分享的平台,有助于丰富教学资源。
(1)共享优质教学资源:通过观摩其他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师可以了解到更多优质的教学资源,如教学设计、教学课件等。
社会同课异构教研小班(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成为了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了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开展了社会同课异构教研小班活动。
本文将从活动背景、活动过程、活动反思三个方面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总结。
二、活动背景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是一种以同一教学内容为载体,不同教师根据自身教学风格、教学理念和教学资源,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进行课堂教学展示和研讨的活动。
这种教研活动有助于教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本次社会同课异构教研小班活动,旨在通过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共同探讨社会课程的教学策略,提高社会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三、活动过程1. 确定主题活动前,我们根据社会课程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如何有效开展社会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2. 教师备课活动开始前,参与活动的教师根据主题进行备课,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们积极思考,勇于创新,力求在课堂上呈现出精彩的教学效果。
3. 课堂展示活动当天,教师们按照事先设计的方案进行课堂教学展示。
在课堂上,教师们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课后,其他教师对展示课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4. 互动研讨课堂展示结束后,参与活动的教师围绕主题进行互动研讨。
教师们各抒己见,分享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遇到的困惑,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5. 总结反思活动结束后,教研组长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肯定了教师在活动中的表现,并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提出了建议。
四、活动反思1. 教师专业成长通过本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教师们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得到了提升。
教师们纷纷表示,这种教研活动有助于拓宽教学思路,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 课堂教学效果活动过程中,教师们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案例(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我校决定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通过选取同一课题,不同教师进行教学展示,以此激发教师的创新思维,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教学中的难点和困惑,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活动主题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为“小学语文《草原》一课的同课异构”。
三、活动时间2023年3月15日四、活动地点小学语文教研组活动室五、参与人员小学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六、活动流程1. 课前准备- 教研组提前确定课题《草原》。
- 教师分组,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备课和教学设计。
- 每位教师根据自身教学风格和班级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
2. 教学展示- 每位教师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课堂展示。
- 教师展示结束后,其他教师进行观摩和记录。
3. 课后研讨- 教师们集中进行研讨,针对每位教师的教学展示,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堂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和交流。
- 分组讨论,针对教学中的难点和困惑进行深入探讨,提出改进措施。
4. 总结反思- 教研组长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 教师们撰写个人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七、活动内容1. 教学展示教师A的教学设计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B的教学设计则侧重于朗读教学,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活动,帮助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景色和作者的情感。
教师C的教学设计则以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直观地展示草原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后研讨在课后研讨环节,教师们针对三位教师的教学展示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 教师A的教学设计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认为其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 教师B的朗读教学设计也得到了认可,认为其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 教师C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设计也受到了肯定,认为其能够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幼儿园教研活动同课异构(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幼儿园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日益提高。
为了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园开展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不同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的不同处理,展示教师的教育教学风格,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与成长。
二、活动目的1. 提高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的不同处理方法,拓展教育教学思路。
2.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 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三、活动内容本次活动以大班健康领域《好玩的平衡木》为主题,由两位教师进行同课异构。
1. 教师A:以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幼儿在平衡木上练习走、跑、跳等动作,培养幼儿的平衡能力和协调性。
2. 教师B:以情境化的教学方式,创设一个“森林小动物”的情境,让幼儿在角色扮演中练习平衡木上的动作,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四、活动过程1. 教师A的授课过程(1)热身活动: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热身运动,如:头部运动、腰部运动、腿部运动等。
(2)平衡木练习:教师示范平衡木上的走、跑、跳等动作,引导幼儿跟随示范练习。
(3)分组练习: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平衡木,进行分组练习。
(4)游戏环节:教师设计“穿越森林”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平衡木上的动作。
2. 教师B的授课过程(1)情境创设:教师以“森林小动物”的情境引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角色扮演:教师邀请幼儿扮演森林中的小动物,引导幼儿在角色扮演中练习平衡木上的动作。
(3)分组练习: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平衡木,进行分组练习。
(4)游戏环节:教师设计“森林探险”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平衡木上的动作。
五、活动反思1. 教师A的反思:通过本次同课异构活动,我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动作的规范性和技巧性,而忽略了幼儿的兴趣和需求。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关注幼儿的兴趣,以游戏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同课异构活动教研(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开展了“同课异构”活动。
本次活动以“同课异构”为载体,旨在通过教师之间的相互听课、评课、议课,促进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促进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明确。
2. 培养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丰富课堂教学方法。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4.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活动内容本次“同课异构”活动以小学语文《桂林山水》为例,选取了三位教师进行教学展示。
以下是三位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一)教师A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桂林山水的美丽。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2.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优美的教学氛围。
(2)讨论法: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桂林山水的图片和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课文朗读: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
(4)课文讲解:教师引导学生分段朗读,分析课文内容,体会桂林山水的美丽。
(5)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6)总结拓展:教师总结课文内容,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
(二)教师B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丽。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优美的教学氛围。
(2)游戏法:设计趣味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3. 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桂林山水的图片和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研活动之同课异构(3篇)
第1篇一、引言同课异构,顾名思义,是指同一节课,由不同的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理念和教学资源,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方法,以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
这种教研活动旨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围绕一次成功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展开论述。
二、活动背景某中学语文教研组在学期初,针对七年级《记念刘和珍君》一课,开展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不同教师的授课,展示教学风格的多样性,探讨如何更好地把握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活动过程1. 教师A的授课教师A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教学目标,通过以下环节进行授课:(1)导入:以刘和珍君的生平事迹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阅读指导: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提炼文章中心思想。
(3)分析文章结构:引导学生分析文章层次,把握文章脉络。
(4)讨论交流:分组讨论,交流阅读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5)总结:总结文章主题,强调阅读的重要性。
2. 教师B的授课教师B以“激发学生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教学目标,通过以下环节进行授课:(1)导入:播放刘和珍君的生平事迹视频,让学生感受人物精神。
(2)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的人物情感,激发学生的共鸣。
(3)艺术鉴赏: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4)拓展延伸: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价值。
(5)总结:总结文章主题,强调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3. 教师C的授课教师C以“培养学生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教学目标,通过以下环节进行授课:(1)导入:以刘和珍君的生平事迹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探究文章中的写作手法,分析其写作技巧。
(3)写作指导:结合文章,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4)展示交流:展示学生的写作成果,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5)总结:总结文章主题,强调写作能力的重要性。
四、活动反思1. 教学风格的多样性:三位教师的教学风格各异,但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同课异构活动教研稿(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探索和创新越来越重视。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决定开展“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对比不同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处理,展示不同教学风格,激发教师的教学智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活动目标1. 通过同课异构活动,促进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理解,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2. 通过观摩和交流,激发教师的教学创新意识,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3. 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活动准备1. 确定研讨主题:本次同课异构活动以“小学语文《动物王国开大会》”为研讨主题。
2. 分组备课:由两位教师分别进行备课,确保教学内容和目标的一致性。
3. 确定上课教师:从两位备课教师中选出一位进行公开课展示。
4. 安排观摩教师:邀请全校语文教师参与观摩和研讨。
四、活动过程1. 公开课展示(1)第一节课:由教师A进行公开课展示,以《动物王国开大会》为主题,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角色扮演、游戏互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2)第二节课:由教师B进行公开课展示,以《动物王国开大会》为主题,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趣味性,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2. 观摩与研讨(1)观摩教师对两位教师的公开课进行点评,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堂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2)上课教师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进行反思,分享教学经验。
(3)教师们围绕“同课异构”这一主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分享各自的教学心得,探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五、活动总结1. 教师们对本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同课异构活动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学习他人的平台,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2. 通过观摩和研讨,教师们认识到,教学设计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方法要多样化,课堂效果要注重实效。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计划(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本学期我们将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通过教师们对同一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设计和实施,探讨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质量。
二、活动目的1. 提高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能力,促进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研究和挖掘。
2. 通过同课异构,展示教师不同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激发教师的教学创新意识。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4.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活动时间2022年9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四、活动内容1. 确定研讨主题: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和学科特点,确定本学期“同课异构”研讨主题。
2. 教师分组:将教师按照学科和年级分组,每组确定一位组长负责活动的组织和协调。
3. 教学设计:各组成员共同研究教材,结合教学实际,进行教学设计。
4. 教学展示:各组成员按照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展示,其他成员观摩学习。
5. 评课议课:观摩结束后,各组成员进行评课议课,交流教学心得和体会。
6. 教学反思:教师根据教学展示和评课议课,进行教学反思,撰写教学反思报告。
7. 教学总结:学期末,各学科组进行教学总结,分享教学成果。
五、活动安排1.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9月1日-9月10日)(1)各学科组确定研讨主题,并制定详细的教学设计。
(2)组长组织组员学习相关教学理论,提高教学设计水平。
2.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9月11日-12月15日)(1)各组成员按照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展示。
(2)其他组成员观摩学习,做好记录。
3.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12月16日-12月31日)(1)各学科组进行评课议课,交流教学心得和体会。
(2)教师撰写教学反思报告。
(3)各学科组进行教学总结,分享教学成果。
六、活动要求1. 各学科组要高度重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2. 教师要积极参与活动,认真备课、上课、评课,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同课异构”研讨活动总结
“同课异构”研讨活动总结“同课异构”研讨活动总结1区一中“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总研讨活动于20__年3月25动员会启动,至20__年4月25日结束,历时一个月,期间,参加活动的各备课组积极准备,授课教师精心设计,同科教师真诚交流,最后总结提升。
现在就活动的情况作一个简要总结。
一、指导思想明确,认识起点高,组织协调严谨这次“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从学校领导层到各年级,各位备课组以及每位教师,都能充分认识到活动的重要性,学校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讨论方案,安排工作。
这次活动,旨在让广大教师感受不同的授课风格,在鉴赏中寻找差异,在比较中学习特性。
通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让教师深刻领会课堂教学是个性化的艺术。
促进教师对教材教法的钻研,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有效性,促进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势互补,集思广益,使更多的教育教学思想能够自由地交流与碰撞,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营造更加和谐的教学研究氛围;促进反思和实践的优化,加快教师专业成长。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目的已经基本达到。
二、教学研讨活动特点1、备课组积极参与。
本次活动除规定的七、八年级15个中考科目备课组参加外,非中考科目的七年级美术和八年级音乐备课组主动参加,共计17个备课组参与。
各备课组能在集体商议的基础上将授课教师名单按时上报教科室,保证了活动有序的进行。
2、教师热情高。
本次活动,语、数、外三个学科备课组各推荐3名执教教师,其他学科各推荐2名执教教师,共计40名执教教师。
特别是,青年教师勇于担当教研先锋。
在观课期间,观课教师不仅能认真去听、去看、去想、去感悟,还能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置身于课堂中,倾听着老师们精心准备的课。
据统计,同备课组教师观课达185人次,跨年级、跨学科观课也比较踊跃,反映了大家虚心学习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3、教学研讨效果好。
在时间安排上,充分利用集体备课平台进行课后评议,确保了本备课所有教师都能参与集体议课。
研讨会上,教师能积极根据自己对教材、学生的理解,对执教教师的教学活动谈出自己的感受和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彩案例】
三、不同环境中的动物 (一)观察金鱼和鸽子的身体结构 植物的身体结构与环境有关,那么动物是否也如此呢? PPT出示金鱼和鸽子。 让学生观察比较它们的身体结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思考:它们的这些身体特征是否适合它们的生活环境? (二)找出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身体结构,并猜测它的作用。 学生观察记录,并汇报自己的猜想。 (三)猜想是否正确呢?设计实验来证明。 从研究鱼鳍的作用让学生说实验内容和方法,并完善。 汇报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四、它们与什么环境相互关联 PPT出示各种动物的脚,观察它们的特点,分析判断它们的生活环境及其作用。 PPT出示各种植物的种子,观察分析它们作用及其生活环境。五、课堂总结
【精彩案例】
6、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 动植物具有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一些特殊身体结构。 2. 不同生物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 (二)过程与方法: 1.根据植物的特殊身体结构,分析推断它们可能生活的环境。 2.根据动物的特殊身体结构,模拟实验,分析推断它们可能生活的环境。 3.利用已有经验、资料及观察到的现象作出推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具有用做实验等的方法验证自己推论的意识。 价值观:生物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生物形态结构与它们生活环境间的关系。 难点:设计模拟实验认识动物各部分结构的作用。 教学准备把舞台让给学生,能顺应学生思路,不断追问,如:……使 学生的科学思维不断暴露,不断得到训练。
【观点碰撞】
遗憾一:能让目标锁定的范围再小一些吗? 总觉得这节课上老师要的较多,首先表现在目标的制订上。教师希望通过这节课的教学,
让学生达到的知识目标是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相适应;在过程与方 法上希望学生经历事实到猜想再到验证的过程;在情感目标上希望学生能有实证意识。 但事实上要在一节课内完成那么大容量的任务,感觉有点走过场,是否可考虑少一些 目标,让那些需要达到的目标再强化些。 遗憾二:能让自己的语言介入更有效吗? 由于时间的仓促,对于课堂提问,语言的组织没有细细琢磨,对于孩子们可能出现的反应 预设不到位,导致课堂研讨的有效度降低。如……我们作为孩子们科学学习的引领者, 能否对这些课堂临时生成有效解决或转化,是提升教学智慧的有效途径,是值得我们 静坐下来,仔细推敲的问题之一。 遗憾三:能让自己的施教更有层次性吗? 一堂课下来,似乎想教给孩子的太多,又似乎没有教给孩子什么东西,总感觉浮在水面, 没有好好的潜下去。本课教学中,如何更加有效的去引领孩子们运用“生物的形态结 构与其生活环境相关联的”大概念去诠释不同形态结构的生物的生活环境,并逐步形 成自己运用科学大概念去诠释生活科学的素养,这是咱们与大师们能力上的区别!那 些大师们,看似蜻蜓点水,但是往往就已经把种子深深埋进孩子心里,我们要提升的, 我们所缺乏的就是大师们那种张弛有度,胸有成竹的气魄。看,今天的课堂上,当学 生汇报到根的不同形态的时候,老师就没能及时追问:“水生的植物的根都是这样的 吗?为什么又有细微的差别?”“水生的植物和陆生植物的根有所不同是源于水份的 多少的不同,那同样是陆生的植物沿阶草和玉米是不是一样的,为什么又不一样?” 再如,当学生汇报到叶的时候,也没有追问:“那我们身边有仙人掌吗?和沙漠中的 一样吗?”“那如果把香蕉树种到沙漠能行吗?为什么?”等等,就因为课堂中的我们 没有成竹在胸的底气,我们必须潜下心来学习!
周寒竹: 对于鱼、鸽子的体型是纺锤形的,学生不理解,教师有必要解释并引导他 们分析这样的体型为什么会有助于游行和飞行,课堂中不惜时间让学生开 展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
曹炳达: 目标确定后,指向性非常明确。如一开始出示三种植物时能清楚明确地告 诉学生观察植物的根,而后出示三幅植物叶的图片,就让学生观察三种植 物的叶有什么不同,可能生活在什么环境中,最后观察鱼、鸟整个身体结 构猜测它们的功能。
【精彩案例】
教学设计 一、导入: 课件出示各种生物,学生观看(PPT)。 思考:是什么使得这些生物与众不同呢? 二、不同环境中的植物 (一)出示浮萍、小草、和菠菜等植物的根系,让学生分别观察这些植物的 根系。(PPT) 引导:1、它们的根分别是怎样的? 2、出示环境图,它们的根为什么这样生长?这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 系吗? (二)PPT出示仙人掌、松树、香蕉树等植物的叶 学生观察分析:1、这是什么植物的叶子? 2、为什么也长得不一样?这又是与什么有关? (三)说说还知道哪些植物比较特殊的形态结构? 思考:为什么这些植物有这些不同的形态结构。 (举例植物:榕树、猪笼草等)
小结:各种动植物都有各自不同的身体结构,这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是生物 在千万年的生存中进化而来的。
【观点碰撞】
陈丹儿: 课前谈话,紧扣课文内容,既能了解学生对前概念的掌握情况,又能自然 地导入新课。
蔡玲玲: 教师准备的菠菜、浮萍、小草等实物便于学生形象直观地进行观察、分析, 在比较中学生明白了不同的根是由于不同的环境造成的。借助图片拓展, 这样对于水生植物、陆生植物为什么会长成这样,不同植物、动物为什么 会有不同的形态结构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主题:同课异构教学研讨 主编:蔡玲玲 时间:2013.11.28
【简讯】
前概念——科学教学的生长点 11月28日,文峰小学科学教研组举办了“关注学生前概念”为主题的教学研讨
动。 首先,我校的王炳瑜老师和涂茨学校的冯华凯老师就《原来是相互关联的》一 课进行了同题异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王老师的课渗透了大概念教学的理念,把前 概念作为学习的起点、教学的生长点,提倡课堂中真正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能 力和情感的发展,尤其注重思维能力、证据意识和质疑精神的培养。冯老师的课注 重学生探究能力和探究行为的培养,课堂氛围极佳,这离不开冯老师对学生前概念 的把握,离不开顺应学生前概念精心设计的个个探究活动。两节课从不同的角度引 导学生探究“动植物的不同形态结构是适应不同生活环境的结果”,教学效果斐然, 有异曲同工之妙。 两位位老师的课堂教学目标非常明确,主线明显清晰,很好地将核心知识点进行 合理的串联,关注学生的前概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学生的体验性学习,他 们精彩的展示获得了在场各位听课老师的好评。 剖析和评议过程中,教师们也提出了困惑:“如何立足学生前概念进行教学”, 来自县内不同学校的老师进行了充分交流和谈论,将活动推向了高潮。 最后杨永安老师从“教师、学生、课堂”三方面对这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希望我 们继续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前概念,一切以生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