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山川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盎( )然 汲( )水 晨曦( ) 采石矶( ) 龙湫( ) 吟哦( ) 涟( )漪 瞭( )望
•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 蹒跚: 形容走路摇晃的样子。 • 云蒸霞蔚: 蒸:上升;蔚:弥漫。像云霞升腾弥 漫。形容景物灿烂绚丽。 • 茫若无涯:形容水或其他事物没有边际、看不清楚。 •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 振聋发聩:聩:天生耳聋,引申为不明事理。声音 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 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 ②我时时徜徉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天地里, 捉摸 [ 体会 ]最细微的感情,[ ] 耐人寻味的思想,[ 感受 ]铿锵的节 领略 奏、婉转悠扬的韵律,[ ]言外 不尽的神韵,更[ 陶醉于 ]诗人们对大 自然叹为观止的描画。当我读到得意的时 候,就不觉反复吟哦,悠然神往。
新课探究——第二课时
1.第5小节说到祖国“尽管受了磨难,它还是默默地坚持 着”,这“磨难”可分为哪几类?文中表现出祖国土地 的一种什么精神? 2.第14小节对春景的描写“繁盛的花木掩映着古墓荒冢, 绿色的苍苔披覆着残砖废瓦。人世有变迁,而春天则永 远循环不已,生生不息”蕴涵着怎样的哲理? 3.第26小节中,想起扬子江的发展变化有怎样的象征含义? 4.谈谈本文最后两小节“小溪汇入大海,群山默默相送, 流水化作羽云,回首瞭望望故乡”,有何寓意?
3、速读课文,思考:文章写了祖国的哪些山 川美景?
• 明确:第4小节:珠峰、高原、西双版纳、 平原、黄河…… • 第11—21小节:祖国大自然的春夏秋冬四季 美景。 • 第22—24小节:祖国的晨光落日。 • 第25—35小节:扬子江、高山大海、黄果树 瀑布、家乡小溪。
返回
返回
4.除了写祖国的山川美景,文中还写wenku.baidu.com了什么?为什 么还要写这些内容? 祖国是一个具体的概念,有她的地理位置,这决定 了她的自然特征、山川风物、气候特点。长期生活 在这里的人们根据这些特征选择、创造了适合自己 生存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 文化,从而与别国区别开来。因此,对个体来讲, 祖国不仅是其出生的国度,而且给他提供了生存的 环境与文化的背景,同时赋予他继承、延续并创造 这种文化的使命。所以,文化、语言、人民都成了 山川、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
新课探究——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全文共36个自然段,以“山川”为主线, 试分为三部分,并概括主要内容。 2、黄药眠在本文中是以什么为歌颂的对象呢? 3、速读课文,思考:文章写了祖国的哪些山 川美景? 4、除了写祖国的山川美景,文中还写到了什 么?为什么还要写这些内容?
应用学习
• 1、全文共36个自然段,以“山川”为主线,试分 为三部分,并概括主要内容。
•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总写对祖国山川的热爱 之情,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亮明主旨,在结 构上起总领作用。第2自然段由大至小,更显浓浓 的爱国之情。
• 第二部分(3~34自然段),从不同角度将爱国主题 具体化。 • 第三部分(35~36自然段),以故乡的小溪为依托, 写小溪汇入大河,群山默默相送,流水化作羽云, 回去瞭望故乡,写作者对祖国的依恋之情,升华 主题。 返回
文学常识
(1)作家作品 黄药眠(1903——1987),原 名黄访、黄恍,广东眉县(现 眉州市)人,中国现代作家、 文艺理论家,北京师范大学一 级教授、博导。他是北师大文 艺学学科的奠基人,一位学者 型的北师大教授。作品有《面 向着生活的海洋》《沉思集》 等。
文学常识
(2)文体知识
• ① 关于“颂”: “颂”,是一种文体。最早见于《诗 经》,是一种诗歌形式,主要用于王室、宗庙祭祀的乐歌, 舞歌,以颂扬功业仁德为主。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 “颂者,容也。所以美盛德而述形容也。”强调颂的写作 应“敬慎”“典雅”,描写虽近似赋,但不流于过分华靡 之境。《艺文类聚》中也说道:“颂,诗之美者也。”可 见,颂的文体特征在内容上多为赞美歌颂,写法上多用铺 叙。“颂”作为文体,后世界定更为宽泛,凡是以赞美歌 颂为主题的都可以称为“颂”。
课前检测 字词积累 莽苍(mǎng ) kēng qiāng 铿锵( ) 晨曦( xī ) 斑斓(bān lán ) 湖泊( pō ) 澄澈(chéng )
汲水( jí ) 盎然( àng ) 丘壑( hè ) 鹰隼( sǔn ) 蹒跚( pán shān ) 耸峙( zhì )
语感积累
在下列括号中填入恰当的词: • ①我爱我们祖国的土地!狂风曾来[ 扫荡 ] 过它,冰雹曾来[ 打击 ]过它,霜雪曾 来[ 封锁 ]过它,大火曾来[ 烧灼 ]过它, 冲刷 暴雨曾来[ ]过它,帝国主义的炮 轰击 弹也曾[ ]过它。不过,尽管受了磨 难,它还是默默地坚持着。一到春天,它 又苏醒过来,满怀信心地展现出盎然的生 机和万卉争荣的景象。
• 明确:这里的“春天”,既指自然的春天, 更指社会主义的春天。写春的勃勃生机时, 将人世沧桑、春天永恒的哲理蕴涵其中。
3.第26小节中,想起扬子江的发展变化有怎 样的象征含义? • 明确:这一段用排比、拟人等手法,用准 确的词语,把大江发展的历程,写得形象 生动,并且富有哲理:事物的发展壮大, 大多是经过许多的艰难曲折和起伏的,并 且这样写,也象征了祖国发展壮大的历史。
祖国山川颂
黄药眠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新课导入
在人类的语言中,有一个最神圣最永恒最具有不 朽价值的词,那就是祖国。 在中外文学的长河中,作家们对祖国的歌唱从未 间歇。 俄国诗人普希金说:“要把心灵里的美丽的激情 献给祖国。” 法国大作者雨果说:“人民不能没有面包而生活, 人民也不能没有祖国而生活。” 我国的民族英雄林则徐也以“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豪情倾诉了拳拳报国之情。 鲁迅以“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指 祖国)”来抒发自己的爱国之情。
4.谈谈本文最后两小节“小溪汇入大海,群山默默 相送,流水化作羽云,回首瞭望望故乡”,有何寓意? • 明确:最后两小节的描写,令人想到母与子的关 系,祖国与游子的关系,里面包含的象征意义是 明显的。结尾两段既富有诗意,又含象征意义: 那化作羽云的流水,多么像远离祖国的海外游子。 语出自然,一颗深沉挚热的爱国心呼之欲出,跃 然纸上。 • 这些都带有象征意味,作者用群山目送小溪汇 入大海、流水化作雨云回首故乡的山水情谊,象 征了游子与祖国间的依依深情,是作者内心爱国 情感的真切流露。
1.第5小节说到祖国“尽管受了磨难,它还 是默默地坚持着”,这“磨难”可分为哪几 类?文中表现出祖国土地的一种什么精神?
• 明确:磨难可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两 类。文章表现出祖国大地历尽沧桑苦难, 仍然顽强奋斗,充满对胜利的信念,并最 终迎来光明前程的精神。
2.第14小节对春景的描写“繁盛的花木掩映 着古墓荒冢,绿色的苍苔披覆着残砖废瓦。 人世有变迁,而春天则永远循环不已,生生 不息”蕴涵着怎样的哲理?
返回
应用学习
• 夏日的风像一个淘气的小孩,一会儿神清气 爽,送来凉风习习,轻抚着我们的脸;一会 儿满脸杀气腾腾,掀翻了瓦房的顶,拔起了 大树的根;一会儿又扭着腰肢和杨柳冒跳起 了伦巴。 • 夏日的风耍起了野,见谁不顺眼就与谁作对。 这不,它跟王大叔结仇,寻找时机,狠狠在 年报复了一番,把王大叔辛辛苦苦搭起的大 棚撞翻了身。
• ② 解题义: 题目中的“颂”字,点明了文体,表示这是 一则散文,内容上多是赞美、歌颂,写法上多用铺陈。 “祖国山川”表明了本文颂的内容与对象。
课前预习
• • • • • • • • • 1、注音或写字。 莽( )苍 铿锵( ) bān lán( ) pán shān( ) 汀( )泗桥 丘hè( ) 楸( )树 双颊( )
艺术鉴赏
• 本文的语言特点: • ①诗化的语言; • ②直抒胸臆; • ③修辞手法丰富。
找一找
仿句练习
• • • • • 祖国的大自然经常改变它的装束。 春天,它穿起了万紫千红的艳装; 夏天,它又披着青葱轻俏的夏衣; 秋天,它穿这金黄色的庄严礼服; 冬天,它又换上了洁白而朴素的银装。
示例: 1、祖国的大自然经常改变着它的画卷。春天, 它画出了万紫千红的油画;夏天,它画出了 绿树葱葱的水彩画;秋天,它画出了黄澄澄 的蜡笔画;冬天,它画出了白雪皑皑的水墨 画。 2、祖国的大自然经常改变着它的角色。春天, 它是清新淡妆的少女;夏天,它是丰满浓妆 的少妇;秋天,它是金光灿灿的成功女性; 冬天,它是饱经风霜的老年学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