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人口均衡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人口国情发生深刻变化:如何实现人口均衡发展

核心提示:我国人口、社会和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人口与社会和经济发展关系正在发生着转变,人口问题的性质正在发生着转变,解决人口问题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基础正在发生着转变。在新形势下,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选择。

2007年,中央颁布全面加强人口工作决定,首提“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核心词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可以说,基本人口国情的变化、人口问题性质的转型,成为形成人口均衡发展理念的社会基础,全面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国策成为人口均衡发展理念的政策先导。

为何要提人口均衡发展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需求不断升级的今天,人口发展的目标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追求人口规模适度方面,而是有了更为全面、更为丰富的内容。在层次上,它要求不但人口自身各个要素之间要相互协调,而且人口与外部各个因素之间也要相互匹配;在内容上,它要求不但要实现人口数量上的理想状态,而且要实现人口质量、人口结构、人口分布等多方面的理想状态。在此背景下,“人口均衡”概念被提出来。人口均衡是指人口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并且人口总量适度、人口素质全面提升、人口结构优化、人口分布合理及人口系统内部各个要素之间协调平衡发展。

“人口均衡”应是描述新时期人口发展目标的最佳选择

人口、资源与环境三者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有机统一体,无法割裂其中之一而谈其他。继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后,应

提出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使原本紧密相联的三者形成一个统一的“三型社会建设”目标。

人口失衡问题出在哪

中国的人口发展一直面临着许多不同形式的问题和挑战,人口理论研究与政策探索都是围绕这些问题而展开的。虽然这些问题表现诸多,包括人口规模过大、人口增长过快、老龄化态势严峻、性别结构严重失衡、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紧张等许多方面,但是这些问题的实质都可以归结为一句话:人口发展的不均衡。

中国人口老龄化提速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遇困境

中国人口发展已进入新阶段,预计“十二五”时期的出生人口数量会多于“十一五”时期,“十二五”期末人口总量将达到13.9亿左右;15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缓慢下降,劳动力将逐步从无限供给转变到有限剩余;城镇人口将突破7亿,人口城镇化率超过50%,城镇人口将首次超过农村人口。非均衡发展模式有其历史根源

这种非均衡的人口发展模式的形成有两个主要原因:其一,在生存与发展都面临着巨大的人口增长压力情况下,解决人口过快增长问题是首要任务,在国策高度的认识上,政府采取了几乎一切可能的行政手段推行计划生育,对人口数量增长实行了严格的控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种非均衡战略是一种合理的、必须的选择;其二,与计划生育政策相关的社会制度安排和公共政策滞后,导致了社会发展与人口发展之间的不平衡,并在微观层面(个人和家庭)使计划生育群

人口均衡发展如何实现

解决失衡之道在何方

必须正确认识和尊重人口发展规律。人口变化和人口发展都有着其内在的客观规律,要实现人口均衡发展的战略目标,就必须正确认识和尊重这些规律,并以其作为决策的客观依据。必须具有科学的战略性思维,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超越人口手段。

——人口均衡需迈三道坎:

新中国成立几十年来,我国人口基数和增长的绝对人口数一直都比较大。目前,我国人口数量已超过13亿,受人口惯性的作用,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人口总量将以年均数百万的速度持续增长。据测算,我国人口峰值可能出现在本世纪30年代中后期,预计会超过14亿。如果控制得不好,还会出现较大的波动,其峰值可能会推迟到本世纪中叶,人口总量将超过15亿。

人口老龄化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按照老龄化社会的衡量标准,我国早在1999年就已步入老年型国家。2009年,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为1.67亿,占人口总量的12.5%,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突破1.13亿,占人口总量的8.5%。目前,我国老年人口数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逐渐提高,老龄化呈现出日益加快的趋势。

2009年我国出生性别比为119.45,继续严重偏离出生性别比的正常值域。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出生性别比出现了偏高且持续上升的趋势。1980年、1983年出生性别比分别为107.4、107.89,基本正常;1985年、1989

年分别上升为111.42、110.9;1995年、2000年、2005年分别高达115.6、116.9、118.58,严重偏离正常值域。

人口均衡发展的实现

人口均衡—人口发展的新理念和新目标

中国人口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翟振武教授认为,人口发展目标不仅局限于追求人口适度规模,而且人口均衡应是描述新时期人口发展目标的最佳选择,实现“人口均衡”作为人口发展的目标,还须致力于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与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统一的“三型社会建设”目标。北京师范大学课题组认为,从我国人口转变的现实和长期发展来看,人口数量、结构、质量、分布以及人口自身系统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均衡发展问题将成为主要人口问题,解决新时期的人口新问题必须继承、发展和创新具有中国特色人口理论,确立新的人口观。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是在吸收传统人口理论、均衡理论、适度人口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上的人口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是新时

期我国人口发展的最新理念。

人口均衡是一个新概念。翟振武教授认为,人口均衡是指

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

适应,人口总量适度、人口素质全面提升、人口结构优化、人

口分布合理及人口系统内部各个要素之间协调平衡发展。人口

均衡至少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人口作为整体,应该与外部各方面因素的力量相平衡,人口发展既不能落后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发展,也不能超出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因素所能承受的范围;二是在人口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力量作用要平衡,人口内部各要素相互作用,而且各要素都有自身的理

想状态。

北京师范大学课题组认为,人口均衡发展是人口数量、质量与结构的全面均衡,是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资源环境因素共同确定的最优人口发展状态,包括人口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两个层次。人口内部均衡主要包括人口数量均衡、人口质量均衡、人口结构均衡;人口外部均衡是指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国际竞争力等人口自身之外的系统相互协调和持续发展达到的一种均衡状态。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研究员

则认为人口均衡发展包括时间均衡、空间均衡、经济均衡、性

别均衡、素质均衡、城乡均衡、年龄均衡、种族均衡等多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