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定位诊断.ppt
合集下载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PPT课件

能相关 的远隔部位的神经功能短暂缺失 (脑 休克,脊髓休克)
神经系统损害的 定位诊断
一、 感觉系统
感觉系统 概述
• 感觉是作用于各个感觉器官的各种形式的刺激在
人脑中的直接反映。包括:
• 1.浅感觉(来自皮肤和黏膜):痛觉,温度觉和触觉 • 2.深感觉(来自肌腱、肌肉、骨膜和关节):运动觉、
位置觉和振动觉
间脑、脑干、脊髓解剖与功能
王鹏
间脑 概述
• 包括丘脑和下丘脑,松果体属上丘脑
分为五部分:
背侧丘脑 后丘脑
下丘脑 底丘脑
上丘脑
• 间脑病变多无定位体征,主要表现为颅高压
间脑 diencephalon
间脑 丘脑
• 为各感觉(嗅觉除外)进入大脑之前最末级中继
核
• 1.对侧偏身感觉减退:对侧肢体自发性疼痛(丘
C8
第一级N元
脊N节
周围突
脊N
L3
感受器
躯干四肢肌腱、关节 、皮肤感受器
S5
运动-----前根--
皮质脊髓束--脑干椎体交叉--
深感觉--后根-- 脊髓后索(不交叉)--在延髓交叉----
触觉--后根--
精细触觉
粗 触 觉
上升1-2节段后交叉到脊髓前索--脊
痛温觉--后根--
髓丘脑前束
每一脊神
的内分泌腺体,主要症状:
• 1.尿崩症:视上核、室旁核或下丘脑垂体束
受损 → 抗利尿激素(ADH)分泌不足
• 2.体温调节障碍:中枢性发热
间脑
下丘脑
• 3.摄食障碍 • 4.性功能障碍 • 5.睡眠觉醒异常 • 6.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和出血
间脑
上丘脑
• 松果体病变以肿瘤多见,常压迫中脑四叠
神经系统损害的 定位诊断
一、 感觉系统
感觉系统 概述
• 感觉是作用于各个感觉器官的各种形式的刺激在
人脑中的直接反映。包括:
• 1.浅感觉(来自皮肤和黏膜):痛觉,温度觉和触觉 • 2.深感觉(来自肌腱、肌肉、骨膜和关节):运动觉、
位置觉和振动觉
间脑、脑干、脊髓解剖与功能
王鹏
间脑 概述
• 包括丘脑和下丘脑,松果体属上丘脑
分为五部分:
背侧丘脑 后丘脑
下丘脑 底丘脑
上丘脑
• 间脑病变多无定位体征,主要表现为颅高压
间脑 diencephalon
间脑 丘脑
• 为各感觉(嗅觉除外)进入大脑之前最末级中继
核
• 1.对侧偏身感觉减退:对侧肢体自发性疼痛(丘
C8
第一级N元
脊N节
周围突
脊N
L3
感受器
躯干四肢肌腱、关节 、皮肤感受器
S5
运动-----前根--
皮质脊髓束--脑干椎体交叉--
深感觉--后根-- 脊髓后索(不交叉)--在延髓交叉----
触觉--后根--
精细触觉
粗 触 觉
上升1-2节段后交叉到脊髓前索--脊
痛温觉--后根--
髓丘脑前束
每一脊神
的内分泌腺体,主要症状:
• 1.尿崩症:视上核、室旁核或下丘脑垂体束
受损 → 抗利尿激素(ADH)分泌不足
• 2.体温调节障碍:中枢性发热
间脑
下丘脑
• 3.摄食障碍 • 4.性功能障碍 • 5.睡眠觉醒异常 • 6.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和出血
间脑
上丘脑
• 松果体病变以肿瘤多见,常压迫中脑四叠
神经定位诊断学精品PPT课件

第二节 颅神经的检查
• 二、视神经的检查 1. 视力检查 可应用远或近视力表。 小于1.0即为视力减退,视力减退到
0.1以下不能用视力表检查时,可嘱患者在 一定距离辨认检查者的手指(数指、手动), 记录其距离以表示视力。视力减退更严重 时,可用电筒检查患者有无光感,完全失 明时光感也消失。检查时应注意有无影响 视力的眼部病变。
第二节 颅神经的检查
• 七.舌咽神经及迷走神经 这两对脑神经在解剖及功能上关系密切,常同时受损,
故同时检查。 1.运动
发音是否低哑或带鼻音,饮水是否呛咳、吞咽是否困难。 嘱患者张口观察软腭及腭垂位置。一侧麻痹时,该侧软腭 变低,腭垂偏向健侧。嘱患者发“啊”音,正常时两侧软 腭均上提,腭垂居中;一侧麻痹时,该侧软腭上提差,腭 垂更向健侧偏。需要时用间接咽喉镜检查声带运动情况。
第二节 颅神经的检查
• 2.视野检查 视野是指患者正视前方,在眼球不动的情
况下能看到的范围。一般用手试法:让患者背光 与检查者面对面坐,相距约60cm,试左眼时,患 者用右手遮其右眼,注视检查者的右眼。检查者 则用左手遮住左眼,用右眼注视患者左眼,检查 者用示指或白色物体在两人中间分别从上内、下 内、上外、下外的周围向中央移动,至患者能见 到手指或试标为止,检查者 以本人正常的视野与 患者的视野比较,可粗测患者的视野是否正确。 用同法再试患者右眼。精确的测定要用视野计
第二节 颅神经的检查
• 四、三叉神经 1.面部Leabharlann 觉:与检查身体其他部位感觉一样。用针、
棉签以及盛冷,热水的试管分别检查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 皮肤的痛、触和温度觉,两侧对比。
2.咀嚼肌群的运动 先观察咬肌、颞肌有无萎缩,再用双手分别按在两侧 该肌肉上,让患者作咀嚼动作,注意有无肌张力与收缩力 减弱,两侧是否相等。 嘱患者张口,以露齿时上下门齿的中缝线为标准,如 下颌偏向一侧,指示该侧翼肌麻痹,这是因为健侧翼肌收 缩,使下颌推向患侧所致。
颅神经的定位诊断

(三) 传导束性病变 •感觉方面:
• 对侧面部、各种感觉均感觉障碍; • 多合并运动障碍的症状及体征。
•运动方面:
• 单侧皮质脑干束病变不出现明显瘫痪; • 可出现下颌反射活跃或亢进。
第16页/共31页
小结:
(一)三叉神经功能丧失
1. 感觉消失 2. 分泌物减少 3. 角膜反射消失 4. 咀嚼肌功能障碍
感觉核
头面部
(深)浅感觉
传导路
第30页/共31页
中央后回 下1/3
丘脑 内囊后肢 中央辐射
三叉 丘系
内侧丘系 背侧
Hale Waihona Puke 感谢您的观看!第31页/共31页
分支:
1. 耳颞神经 ——— 颞部皮肤,并将舌咽神经的副交感纤维导入腮腺。 2. 舌神经 ———— 舌前 2/3 粘膜、司一般躯体感觉并有面神经的鼓索加入。 3. 下牙槽神经 —— 下颌牙齿,终支为颏神经——口裂以下皮肤。
4. 咀嚼肌神经 —— 运动性,支配 4 块咀嚼肌。
颊 神 经
颏
混合神经
神 经
• (l)前型 颅神经Ⅲ、Ⅳ、Ⅵ及三叉神经第一支受侵。 • (2)中型 颅神经Ⅲ、Ⅳ、Ⅵ及三叉神经第一、二支受
侵。 • (3)后型 颅神经Ⅲ、Ⅳ、Ⅵ及三叉神经三支全受侵。 • 海绵窦内较大的病变也第可21页出/共现31后页 型的症状与体征。
3、破裂孔综合征
• 该综合征与海绵窦后部的综合征相似 • 除了损伤Ⅲ、Ⅳ、Ⅴ、Ⅵ颅神经外,还侵及交感神经出现霍纳氏综合征。 • 如果为占位性病变还可能闭塞颈内动脉而出现脑症状。最常见于鼻咽癌转移。
眼球.眼眶.结膜. 眼睑.鼻背
眼神经
三 叉 神
一 般 躯
经
体
CNS定位教学课件

.
2.感觉纤维
(1)味觉纤维:舌前2/3味觉→经 舌神经进入鼓索支→面神经管内至 膝状神经节(I)→中枢支形成面 神经的中间支进入脑桥,与舌咽神 经的味觉纤维一起终止于孤束核( II)→发出纤维交叉到对侧内侧丘 系内上行至丘脑外侧核(III)→ 中央后回下部
(2)一般感觉纤维:鼓膜、内 耳、外耳和外耳道皮肤感觉→至膝 状神经节(I)
.
【损害表现及定位】
1.三叉神经周围性损害 部位:三叉神经半月节、三叉神经根或三个分支 刺激性病变和破坏性病变,前者表现为疼痛;后
者表现为感觉障碍和麻痹 角膜反射:取决于受损部位 临床意义:颅底肿瘤、鼻咽癌转移以
及颅底脑膜炎等
.
【损害表现及定位】
2.三叉神经核性损害 部位:三叉神经脊束核损害 表现:分离性感觉障碍(痛温觉消失,触觉存在) “剥洋葱”洋分布 临床意义:延髓空洞症
临床意义
脑干血管病 脑干脑炎 脑干肿瘤 脱髓鞘病变等
.
眼肌麻痹-核间性眼肌麻痹
概念:病变损害脑干 的内侧纵束,又称内侧 纵束综合征。它是眼球 水平同向运动的联络纤 维,连接内直肌核、外 展神经核及脑桥侧视中 枢,实现眼球同向水平 运动。根据病损部分分 为前、后核间性眼肌麻 痹和一个半综合征
视野
.
(2)视交叉损害(b,c)
交叉中部损害表现(b):视
神经双鼻侧纤维受损,产生双 颞侧偏盲
视交叉外侧损害表现(c):
视神经颞侧纤维受累,病侧鼻 侧偏盲
临床意义
多见于鞍区肿瘤,特别是垂体 瘤。还有颅咽管瘤和视交叉蛛 网膜炎等
病变累及整个视交叉,可出现 患侧眼全盲
.
视野
(3)视束损害(d) 表现
病灶同侧视神经颞侧纤 维和对侧视神经鼻侧纤维 受损 病侧眼鼻侧偏盲,对侧 眼颞侧偏盲,即对侧视野 同向性偏盲
2.感觉纤维
(1)味觉纤维:舌前2/3味觉→经 舌神经进入鼓索支→面神经管内至 膝状神经节(I)→中枢支形成面 神经的中间支进入脑桥,与舌咽神 经的味觉纤维一起终止于孤束核( II)→发出纤维交叉到对侧内侧丘 系内上行至丘脑外侧核(III)→ 中央后回下部
(2)一般感觉纤维:鼓膜、内 耳、外耳和外耳道皮肤感觉→至膝 状神经节(I)
.
【损害表现及定位】
1.三叉神经周围性损害 部位:三叉神经半月节、三叉神经根或三个分支 刺激性病变和破坏性病变,前者表现为疼痛;后
者表现为感觉障碍和麻痹 角膜反射:取决于受损部位 临床意义:颅底肿瘤、鼻咽癌转移以
及颅底脑膜炎等
.
【损害表现及定位】
2.三叉神经核性损害 部位:三叉神经脊束核损害 表现:分离性感觉障碍(痛温觉消失,触觉存在) “剥洋葱”洋分布 临床意义:延髓空洞症
临床意义
脑干血管病 脑干脑炎 脑干肿瘤 脱髓鞘病变等
.
眼肌麻痹-核间性眼肌麻痹
概念:病变损害脑干 的内侧纵束,又称内侧 纵束综合征。它是眼球 水平同向运动的联络纤 维,连接内直肌核、外 展神经核及脑桥侧视中 枢,实现眼球同向水平 运动。根据病损部分分 为前、后核间性眼肌麻 痹和一个半综合征
视野
.
(2)视交叉损害(b,c)
交叉中部损害表现(b):视
神经双鼻侧纤维受损,产生双 颞侧偏盲
视交叉外侧损害表现(c):
视神经颞侧纤维受累,病侧鼻 侧偏盲
临床意义
多见于鞍区肿瘤,特别是垂体 瘤。还有颅咽管瘤和视交叉蛛 网膜炎等
病变累及整个视交叉,可出现 患侧眼全盲
.
视野
(3)视束损害(d) 表现
病灶同侧视神经颞侧纤 维和对侧视神经鼻侧纤维 受损 病侧眼鼻侧偏盲,对侧 眼颞侧偏盲,即对侧视野 同向性偏盲
神经定位诊断——感觉系统ppt课件

精选课件
41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肌、肌腱、 骨膜、关节
脊神经
皮肤的精细
触觉
(周围突)
第1级神经元
后根 、薄、楔束 (中枢突)经脊髓后索
薄、楔束核 第2级神经元
内侧丘系交叉、 内侧丘系
经延髓、脑桥、中脑
腹后外侧核 第3级神经元
丘脑上辐射 经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 中央前回
2.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
感受器
肌 肌腱 骨膜 关节
精选课件
3
二、感觉的传导束(1)
(一)本体感觉
1.躯干四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 2.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
(二)痛、温觉和粗触觉传导通路
1. 躯干、四肢的痛、温觉和触觉传导路 2. 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
精选课件
4
(一)本体感觉
1.躯干四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
感受器
脊神经节
骶段
12节(T1~12) 尾段
5节(S1~5) 1节(Co1)
腰段
5节(L1~5)
精选课件
14
2.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脊髓与脊柱不等长,大部分脊髓节段的位置 高于同序数椎骨。
颈1~4节(C1~4) 颈5~8节C5~8) 胸1~4节(T1~4) 胸5~8节(T5~8) 胸9~12节(T9~12) 腰1~5节(L1~5) 骶1~5节(S1~5) 尾节(Co1)
表现: 1、有按丛分布的感觉障碍:各种感觉
都减退或消失 2、有按丛分布的运动障碍:肌萎缩 3、有按丛分布的植物神经障碍:感觉
异常
精选课件
十二对脑神经的定位诊断ppt课件

3.展神经麻痹 复视、内斜视,眼球不能向外侧运动
4.合并麻痹
复视、眼球固定中间位置,向各方运动不能 上睑下垂 瞳孔散大、ppt课光件.反射及其调节反射消失 26
核性麻痹: 中脑脑桥病变 (血管炎症肿瘤)
同侧神经麻痹症状 伴有邻近组织损伤 (如:偏瘫、邻近颅神经损伤等)
核间性麻痹: 脑干内侧纵束 两眼球不能水平同向运动
②视束\视辐射完全损伤 鉴别要点: 1.有无光反射 2.有无黄斑回避
ppt课件.
21
Ⅲ. 动眼神经 Oculomotor N. Ⅳ.滑车神经 Trochlear N. Ⅵ.外展神经 Abducent N.
功能:支配眼球运动
临床表现:眼肌麻痹 瞳孔改变 复视
ppt课件.
22
内直肌——内收
外直肌——外展
双侧受损:
——脑神经运动核失去支配
ppt课件.
4
• 颅神经定位诊断思路:
– 核上性病变——即:皮质、皮质延髓束病变 上运动神经元病变
– 核性病变——即:颅神经核病变 – 核下性病变——即:颅神经离开脑干走行径路受损
下运动神经元病变
ppt课件.
5
ppt课件.
6
补充:脑干
脑干包括中脑、脑桥及延髓。上接间脑,下续脊髓,后借小脑上、中、下脚与小脑相连接。 脑干内有许多神经核和传导束,比较重要的有:
1、神经核:脑干内有第3~12脑神经核。其中滑车神经核、展神经核、副神经核和舌下神 经核都是纯运动性的;前庭蜗神经核是纯感觉性的;动眼神经核、三叉神经核、面神经核、舌 咽神经核和迷走神经核都是混合性的。此外,1个脑神经核可与两对或多对脑神经发生联系, 如疑核是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共同的运动核,孤束核是面神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共同的也 是唯一的内脏核。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ppt课件

前根损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鉴别诊断
体征瘫痪 肌张力分布 腱反射 病理反射 肌萎缩
缩 肌束颤动 神经传导 失神经电位
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肌群为主 减低或消失 无 明显
可有 异常
有
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整个肢体为主 增强 有
无或轻度废用性萎
无 正常
无
整理课件
25
眼球运动障碍
整理课件
10
眼肌麻痹的定位诊断
眼肌麻痹( ophthalmopligia) 分型
周围型 ( 核 下型) 核型 核上型 及核间型
整理课件
11
周围型眼肌麻痹
动眼神经麻痹 滑车神经麻痹 展神经麻痹 全眼肌麻痹
整理课件
12
核型眼肌麻痹
(nuclear ophthalmopligia)
弥漫性或系统性 )
3.一元论的原则
4.重视病人的首发症状
整理课件
3
常见症状的定位诊断
脑神经损害的定位 瘫痪的定位 共济运动障碍的定位 不自主运动的定位 感觉障碍的定位 言语障碍的定位
整理课件
4
脑神经损害的定位
视神经病变的定位 眼肌麻痹的定位 面肌瘫痪 的定位 延髓麻痹定位
整理课件
5
视神经病变
两大症状 视力障碍与视野缺损 ( 偏盲等 )
整理课件
6
视力障碍定位
单眼视力障碍 双眼视力障碍
整理课件
7
视野缺损定位
整理课件
8
眼肌麻痹
整理课件
9
眼肌麻痹的临床表现
复视(duplopia)当眼肌麻痹使患侧眼轴偏斜时, 目的物的影像落在两眼视网膜的不同区域,产生 双重影像或复视的错觉。
整理课件
体征瘫痪 肌张力分布 腱反射 病理反射 肌萎缩
缩 肌束颤动 神经传导 失神经电位
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肌群为主 减低或消失 无 明显
可有 异常
有
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整个肢体为主 增强 有
无或轻度废用性萎
无 正常
无
整理课件
25
眼球运动障碍
整理课件
10
眼肌麻痹的定位诊断
眼肌麻痹( ophthalmopligia) 分型
周围型 ( 核 下型) 核型 核上型 及核间型
整理课件
11
周围型眼肌麻痹
动眼神经麻痹 滑车神经麻痹 展神经麻痹 全眼肌麻痹
整理课件
12
核型眼肌麻痹
(nuclear ophthalmopligia)
弥漫性或系统性 )
3.一元论的原则
4.重视病人的首发症状
整理课件
3
常见症状的定位诊断
脑神经损害的定位 瘫痪的定位 共济运动障碍的定位 不自主运动的定位 感觉障碍的定位 言语障碍的定位
整理课件
4
脑神经损害的定位
视神经病变的定位 眼肌麻痹的定位 面肌瘫痪 的定位 延髓麻痹定位
整理课件
5
视神经病变
两大症状 视力障碍与视野缺损 ( 偏盲等 )
整理课件
6
视力障碍定位
单眼视力障碍 双眼视力障碍
整理课件
7
视野缺损定位
整理课件
8
眼肌麻痹
整理课件
9
眼肌麻痹的临床表现
复视(duplopia)当眼肌麻痹使患侧眼轴偏斜时, 目的物的影像落在两眼视网膜的不同区域,产生 双重影像或复视的错觉。
整理课件
《神经定位诊断学》课件

帕金森病
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导致运 动功能障碍和肌肉僵硬。
神经定位诊断学的未来发展和应用前景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神经定位诊断学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1
精确定位
新的影像技术和神经导航系统将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定位神经系统的病变。
2
个性化治疗
基于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疾病特点,开发《神经定位诊断学》PPT 课件
本课程旨在介绍神经定位诊断学的定义、重要性、基本原理、神经系统的解 剖和功能、常用的检查方法、常见疾病和病症,以及未来发展和应用前景。
神经定位诊断学的定义和重要性
神经定位诊断学是一门关于神经系统疾病和病症的诊断方法,对于准确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 用。
神经系统
控制着身体的各种生理和行为 过程,如运动、思考和感觉。
连接大脑和身体各个部分,负责传递
神经信号和控制运动。
3
周围神经
将大脑和脊髓的指令传递给身体各个 部分,使其发挥相应的功能。
在神经定位诊断中使用的检查方法
神经定位诊断学使用多种检查方法来评估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帮助准确定位和诊断患者的疾病。
1 神经影像学
2 神经生理学测试
3 脑电图
包括MRI、CT和PET等, 用于获取神经系统的结 构和代谢信息。
结合神经定位诊断和康复技术,帮助患者恢复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
通过测量神经信号的传 导速度和反应特性,评 估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
记录脑部电活动的变化, 判断神经系统的活跃程 度和异常现象。
常见的神经定位诊断学疾病和病症
神经定位诊断学可以用于诊断和治疗多种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和病症。
中风
阿尔茨海默病
脑血管疾病导致脑部供血不足, 造成神经功能障碍。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4幻灯片(1)

感觉系统病变定位诊断
2、深感觉:末梢感受器→后根神经节(一 级神经元)→后固有束→脊髓后索内薄束、楔 束→延髓薄核、楔核(二级神经元)→延髓下 部弓状纤维交叉到对侧(丘系交叉)→内丘索 →延髓(无头人背向而立)→桥脑(无头人背 向而坐)→中脑下部(无头人相向而卧)→中 脑(无头人倒向而立)→丘脑腹后外侧核(三 级神经元)→内囊后肢后1/3→丘脑辐射→感 觉皮层(中央后回)。此径路亦称内侧丘系, 传递薄束和楔束纤维,即精细触觉、压觉、位 置觉、形状觉及震动觉纤维。
感觉运动系统病变定位诊断
1、感觉系统病变定位诊断 2、运动系统病变定位诊断
感觉系统病变定位诊断
感觉通路解剖:
1、浅感觉:末梢感受器→后根神经节(一级 神经元)→同侧脊髓后角(二级神经元)→外 侧前固有束上行1~2个脊髓节段→白质前联合 交叉到对侧斜向上行→下橄榄核背外侧→桥内 丘索背外侧→中脑稍向外→丘脑腹后外侧核 (三级神经元)→内囊后肢后1/3→丘脑辐射 →感觉皮层(中央后回)。此径路亦称脊髓丘 系,传递脊髓丘脑侧、前束纤维3、皮质脊髓束:运动皮层→内囊后肢 前2/3→大脑脚→穿桥横纤维→延髓锥体 →延髓、脊髓交界区不完全交叉:①交 叉部分→对侧脊髓前角细胞;②不交叉 部分下行分别到同侧支配躯干的前角细 胞和经前联合到对侧前角细胞。
运动系统病变定位诊断
运动通路病变体征: 因不同通路和不同部位产生相应的
运动障碍。注意,在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时,由于躯干肌肉由双侧支配故单侧损 伤不出现躯干瘫痪,双侧损伤时出现双 侧瘫痪或截瘫,部位越高越不完全。
神经系统定位和定性诊断-总论PPT课件全篇

缓慢的迂曲的和蠕动特点的异常动作,当动 作持续时最好把它看成是异常姿势,这时则 采用肌张力障碍一词
.
56
运动系统 锥体外系疾病
异常运动的类型
– 肌阵挛:突然、快速的抽搐样肌肉收缩,根 据其分布、与诱发刺激的关系及病因可将其 分类
– 肌痉挛:突然的反复的快速的协调的异常运 动,通常可不难模仿
.
57
神经科学的目的是研究人类感觉,行为,思 考,记忆的产生过程.
.
3
神经病学介绍
至今,人类的基因组中有80,000对基因已 被排序。除去外伤, 所有影响神经系统的 疾病都有不同程度的遗传性。人类基因 组的信息可以帮我们更好的确定不同疾 病的致病基因, 从而预知某一个体对特定 疾病的易感性.
.
4
神经病学介绍
从这些脊髓前外侧系统发出的纤维通过 丘脑中继核及非特异性丘脑投射核及中 脑网状结构。
由丘系和脊髓前外侧系统发出的纤维在 脑干加入头部的感觉纤维。
.
17
感觉系统
感觉的传导通路
头部的痛温觉由三叉神经 (V) 脊束核支 配; 触觉,压觉,姿势觉主要由三叉神经 感觉主核及中脑核传导。
.
18
感觉系统
.
31
感觉系统 定位诊断
感觉皮层病变
– 可损伤对侧躯体的辨别性感觉功能。因此, 病人不能定位受累侧的刺激或识别躯体不同 部位的位置。也可能不能通过触觉识别物体, 或确定其大小,重量,硬度或质地。
.
32
感觉系统
器质性与精神性感觉障碍的鉴别
– 精神性感觉障碍可伴有精神紊乱,可能有几 种特征性表现。
.
59
反射
腱反射
– 通常,腱反射可被分为以下几级:
.
56
运动系统 锥体外系疾病
异常运动的类型
– 肌阵挛:突然、快速的抽搐样肌肉收缩,根 据其分布、与诱发刺激的关系及病因可将其 分类
– 肌痉挛:突然的反复的快速的协调的异常运 动,通常可不难模仿
.
57
神经科学的目的是研究人类感觉,行为,思 考,记忆的产生过程.
.
3
神经病学介绍
至今,人类的基因组中有80,000对基因已 被排序。除去外伤, 所有影响神经系统的 疾病都有不同程度的遗传性。人类基因 组的信息可以帮我们更好的确定不同疾 病的致病基因, 从而预知某一个体对特定 疾病的易感性.
.
4
神经病学介绍
从这些脊髓前外侧系统发出的纤维通过 丘脑中继核及非特异性丘脑投射核及中 脑网状结构。
由丘系和脊髓前外侧系统发出的纤维在 脑干加入头部的感觉纤维。
.
17
感觉系统
感觉的传导通路
头部的痛温觉由三叉神经 (V) 脊束核支 配; 触觉,压觉,姿势觉主要由三叉神经 感觉主核及中脑核传导。
.
18
感觉系统
.
31
感觉系统 定位诊断
感觉皮层病变
– 可损伤对侧躯体的辨别性感觉功能。因此, 病人不能定位受累侧的刺激或识别躯体不同 部位的位置。也可能不能通过触觉识别物体, 或确定其大小,重量,硬度或质地。
.
32
感觉系统
器质性与精神性感觉障碍的鉴别
– 精神性感觉障碍可伴有精神紊乱,可能有几 种特征性表现。
.
59
反射
腱反射
– 通常,腱反射可被分为以下几级:
神经病定位诊断ppt学习课件

2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的难点和入门方法
难点
1、神经系统解剖生理功能复杂。 2、神经症状和体征表现零碎多样。
入门方法
临诊时可自问自答以下几个问题: 1、有无神经症状和体征?是感觉还是运动方面的? 2、若为感觉障碍,分布形式如何?何种感觉损害?
病灶何在?若为运动障碍,是上运动神经元型? 还是下运动神经元型?病灶何在? 3、感觉运动障碍,二者有无联系? 是单个还是多个病灶?
下运动神经型瘫痪; 周围型感觉障碍;
1、多发末梢神经损害(手套或袜形) 2、神经干损害(块形) 3、神经根损害(环带形) 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16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神经末梢损害的特点:
从远端开始,呈对称性; 感觉障碍往往呈手套、袜套型分布;
早期疼痛或发麻,后期感觉减退或消失; 运动障碍呈现不同程度的弛缓性瘫痪;
神经丛。由神经丛再发出周围神经干或周围神经。
脊神经大都是混合神经,含运动、感觉和植物神经纤维。 14
脊神经的形成
1、前根 2、后根 3、根神经 4、椎间脊神经节 5、脊神经 6、后支 7、前支 8、白交通支 9、灰交通支 10、交感干神经节
15
周围神经损害的特征
周围神经多为混合神经,受损时其支配区可出现以下症状:
(a)伸指功能障碍 (b)拇指伸展功能障碍
21
(Ⅲ)、桡神经损害时的反射、 感觉障碍
(a)高位损害时肱三头肌 反射及肱桡肌反射均消失。
降低或消失 无
下运动神经元功能缺失
上运动神经元型瘫痪
(中枢性或痉挛性瘫痪)
一般较广泛
无或轻度废用性
增高
降低
增强
消失
有
无
下运动神 急性期神经休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的难点和入门方法
难点
1、神经系统解剖生理功能复杂。 2、神经症状和体征表现零碎多样。
入门方法
临诊时可自问自答以下几个问题: 1、有无神经症状和体征?是感觉还是运动方面的? 2、若为感觉障碍,分布形式如何?何种感觉损害?
病灶何在?若为运动障碍,是上运动神经元型? 还是下运动神经元型?病灶何在? 3、感觉运动障碍,二者有无联系? 是单个还是多个病灶?
下运动神经型瘫痪; 周围型感觉障碍;
1、多发末梢神经损害(手套或袜形) 2、神经干损害(块形) 3、神经根损害(环带形) 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16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神经末梢损害的特点:
从远端开始,呈对称性; 感觉障碍往往呈手套、袜套型分布;
早期疼痛或发麻,后期感觉减退或消失; 运动障碍呈现不同程度的弛缓性瘫痪;
神经丛。由神经丛再发出周围神经干或周围神经。
脊神经大都是混合神经,含运动、感觉和植物神经纤维。 14
脊神经的形成
1、前根 2、后根 3、根神经 4、椎间脊神经节 5、脊神经 6、后支 7、前支 8、白交通支 9、灰交通支 10、交感干神经节
15
周围神经损害的特征
周围神经多为混合神经,受损时其支配区可出现以下症状:
(a)伸指功能障碍 (b)拇指伸展功能障碍
21
(Ⅲ)、桡神经损害时的反射、 感觉障碍
(a)高位损害时肱三头肌 反射及肱桡肌反射均消失。
降低或消失 无
下运动神经元功能缺失
上运动神经元型瘫痪
(中枢性或痉挛性瘫痪)
一般较广泛
无或轻度废用性
增高
降低
增强
消失
有
无
下运动神 急性期神经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从神经系统损害后出现的症状和体征, 结合神经解剖、推断其受损的部位。
• 定性诊断:决定病变的性质和病因,即病
因诊断。(炎症性、血管性、变性、遗传 性、占位性、外伤性、脱髓鞘性、发育异 常等)
精选课件
3
分析诊断
• 重点:定位诊断,是神经系统疾病
诊断的核心和基础,是神经系统疾 病诊断中最具有特色之处。
中枢性(外侧膝状体后):视觉障碍+ 瞳孔对光反射正常
精选课件
16
Ⅲ动眼、 Ⅳ滑车、 Ⅵ外展
• 典型的症状:复视 . 体征:眼球运动障碍.
• 动眼神经麻痹:
①上睑下垂;②外斜视和复视;③瞳孔散 大;④对光反射消失;⑤眼球向上、下、向 内运动受限。
• 瞳孔改变:
瞳孔散大:①动眼神经麻痹;②脑钩回疝
瞳孔缩小:Horner 氏征(瞳孔缩小、睑裂
觉、图形觉、重量觉等。
精选课件
24
• 深感觉在脑干内丘
系交叉处交叉
• 浅感觉在脊髓前连
合交叉至对侧
精选课件
25
T2-胸骨角 T4-乳头 T6-剑突 T8-肋弓平面、 T10-平脐 T12-腹股沟韧带中
点平面。
精选课件
26
精选课件
27
感觉系统受损的临床表现
• 破坏性症状:
– 感觉缺失 – 分离性感觉障碍(痛、触觉分离)
• 断联休克症状:指中枢神经系统局部发生急性
严重损害时,引起在功能上与受损部位有密切
联系的远隔部位神经功能短时丧失。如脑休克、
脊髓休克等。
精选课件
6
定位诊断
• 中枢性:
– 脑部:脑实质(皮质、脑干、小脑),脑膜。
– 脊髓:上界或下界,髓内或髓外,硬膜内或 硬膜外。
• 周围性:
– 颅神经:核性、核上性、核间性、核下性。 – 周围神经:根性、丛性、神经干、末梢性。
视神经(2)
• 两侧视网膜鼻侧半的纤维进行交叉,而
来自两颞侧半的纤维不交叉,然后组成 视束。
• 瞳孔对光反射纤维经视神经、视束、上
丘臂、中脑上丘。在外侧膝状体前就分 出至脑干的四迭体上丘。
• 黄斑部视觉受双侧支配(黄斑回避)
精选课件
15
视神经(3)
视觉损害的定位:
周围性(外侧膝状体前):视觉障碍+ 瞳孔对光反射障碍
神经系统疾病的 分析诊断
神经病学的特点
神经病学的特点:
• 疾病的复杂性 • 症状的多样性 • 诊断的依赖性 • 工作的风险性 • 疾病的难治性
神经病学的重要性:社会老年化、诊断手 断的提高、治疗方法的进步
精选课件
2
分析诊断
• 定向诊断:确定是否为神经系统疾病,有
无神经系统的定位体征。
• 定位诊断:病变部位何在,即解剖诊断。
• 神经系统疾病主要临床表现:
感觉障碍,运动障碍。
• 临床诊断多从此二大障碍入手分析
诊断。
精选课件
4
神经系统疾病的分布
(1)局限性病变:指某一局部神经组织结 构的损害,如面神经麻痹。
(2)弥漫性病变:指神经系统散在和多发 的广泛损害,如播散性脑脊髓炎和多发 性硬化。
(3)系统性病变:指神经组织内部某些
3、并非临床上所有的定位体征均有相应
的病灶存在(颅高压时的外展神经麻
痹),头颅MRI有明确的病灶但病人却
无相应的症状和体征(无症状性脑梗
精选课件
10
塞)。
颅神经
概 论 (1)
1、颅神经分类:
感觉神经:Ⅰ、Ⅱ、Ⅷ(128) 运动神经:Ⅲ、Ⅳ、Ⅵ、Ⅺ、Ⅻ(34611,12) 混合神经:Ⅴ、Ⅶ、Ⅸ、Ⅹ(579,10) 含副交感纤维的:Ⅲ、Ⅶ、Ⅸ、Ⅹ(379,10)
精选课件
19
Ⅸ舌咽、Ⅹ迷走神经
球麻痹即延髓麻痹:
• 三大主要症状:言语困难、发音困
难、进食困难。
• 真性球麻痹:是由于Ⅸ、Ⅹ颅神经
受损所致,核下性受损特点
• 假性球麻痹:是双侧皮质脑干束损
害所致,核上性损害的特点
精选课件
20
真假球麻痹的鉴别
真球
病变部位: Ⅸ、Ⅹ
咽反射:Leabharlann 消失病理性脑干反射:
(掌颌反射) 无
– 肌肉:肌肉本身、神经肌肉接头
精选课件
7
常见症状和表现
• 肌肉病变:肌无力、肌萎缩、肌痛、假
性肥大、肌强直等,无感觉障碍。
• 周围神经病变: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
障碍,表现为下运动神经元瘫。
• 脊髓病变:截瘫或四肢瘫,传导束性感
觉障碍,大小便功能障碍。
• 脑干病变:同侧颅神经症状,对侧肢体
障碍(交叉性运动-感觉障碍)。
系统结构选择性地受到损害,如运动神
经元疾病、亚急性联合变性、遗传性共
济失调等。
精选课件
5
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
• 缺损症状:神经受损时正常机能的减弱或丧失。
如感觉丧失、肌肉瘫痪等。
• 释放症状:如锥体束损害后瘫痪时肢体的肌张
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和巴彬斯基征阳性;基底
节病变所产生的手足徐动症等
• 刺激症状:如癫痫、灼性神经痛等。
2、颅神经的支配:除了面神经和舌下神经只 受对侧核上纤维支配外几乎所有颅神经的 运动核,都受双侧核上纤维支配。所以面 神经瘫痪、舌下神经瘫痪有中枢性和周围 性之区别。
精选课件
12
概 论 (2)
• 中脑:Ⅲ、Ⅳ • 桥脑:Ⅴ、Ⅵ、Ⅶ、Ⅷ • 延髓:Ⅸ、Ⅹ、Ⅺ、Ⅻ
精选课件
13
•
视神经(1)
精选课件
14
变小、眼球内陷、面精选部课件汗少)
17
Ⅴ 三叉神经
1. 中枢性和周围性感觉障碍
– 周围性:眼支、上颌支、下颌支
– 中枢性:洋葱皮样,中心部位为脑干 的上端,周边部位为脑干的下端。
2.角膜反射:
三叉神经传入、面神经传出,三叉神经
受损角膜反射减弱或消失.
精选课件
18
Ⅷ 位听神经
• 由耳蜗神经和前庭神经二部分组成, • 耳蜗神经受损:耳聋、耳鸣 • 前庭神经受损:眩晕、眼震、平衡失调
假球
双侧皮质脑干束 存在
有
精选课件
21
Ⅻ 舌下神经
中枢性瘫痪 周围性瘫痪
神经元: 上运动神经元 下运动神经元
病灶: 对侧
同侧
肌萎缩: —
+
肌纤颤: —
+
伴发症状: 偏瘫
不一定
精选课件
22
感觉系统
精选课件
23
感觉的分类
• 特殊感觉:视、听、嗅、味
• 一般感觉:
– 浅感觉;痛、温、触觉 – 深感觉:运动觉、位置觉、和振动觉 – 复合感觉:形体觉、两点辨别觉、定位
精选课件
8
常见症状和表现
• 小脑:共济失调、眼球震颤、构音
障碍和肌张力减低。
• 大脑半球:刺激性病灶可出现癫痫,
破坏性病灶出现瘫痪。
• 基底节区:表现为肌张力的改变
(增高或减低),运动异常(增多 或减少),震颤。
精选课件
9
注意事项
1、遵循一元论的原则,尽量用一个病灶 来解释患者的全部临床表现。
2、首发症状往往指明神经系统病变的始 发部位,对定位诊断有重要意义。
• 定性诊断:决定病变的性质和病因,即病
因诊断。(炎症性、血管性、变性、遗传 性、占位性、外伤性、脱髓鞘性、发育异 常等)
精选课件
3
分析诊断
• 重点:定位诊断,是神经系统疾病
诊断的核心和基础,是神经系统疾 病诊断中最具有特色之处。
中枢性(外侧膝状体后):视觉障碍+ 瞳孔对光反射正常
精选课件
16
Ⅲ动眼、 Ⅳ滑车、 Ⅵ外展
• 典型的症状:复视 . 体征:眼球运动障碍.
• 动眼神经麻痹:
①上睑下垂;②外斜视和复视;③瞳孔散 大;④对光反射消失;⑤眼球向上、下、向 内运动受限。
• 瞳孔改变:
瞳孔散大:①动眼神经麻痹;②脑钩回疝
瞳孔缩小:Horner 氏征(瞳孔缩小、睑裂
觉、图形觉、重量觉等。
精选课件
24
• 深感觉在脑干内丘
系交叉处交叉
• 浅感觉在脊髓前连
合交叉至对侧
精选课件
25
T2-胸骨角 T4-乳头 T6-剑突 T8-肋弓平面、 T10-平脐 T12-腹股沟韧带中
点平面。
精选课件
26
精选课件
27
感觉系统受损的临床表现
• 破坏性症状:
– 感觉缺失 – 分离性感觉障碍(痛、触觉分离)
• 断联休克症状:指中枢神经系统局部发生急性
严重损害时,引起在功能上与受损部位有密切
联系的远隔部位神经功能短时丧失。如脑休克、
脊髓休克等。
精选课件
6
定位诊断
• 中枢性:
– 脑部:脑实质(皮质、脑干、小脑),脑膜。
– 脊髓:上界或下界,髓内或髓外,硬膜内或 硬膜外。
• 周围性:
– 颅神经:核性、核上性、核间性、核下性。 – 周围神经:根性、丛性、神经干、末梢性。
视神经(2)
• 两侧视网膜鼻侧半的纤维进行交叉,而
来自两颞侧半的纤维不交叉,然后组成 视束。
• 瞳孔对光反射纤维经视神经、视束、上
丘臂、中脑上丘。在外侧膝状体前就分 出至脑干的四迭体上丘。
• 黄斑部视觉受双侧支配(黄斑回避)
精选课件
15
视神经(3)
视觉损害的定位:
周围性(外侧膝状体前):视觉障碍+ 瞳孔对光反射障碍
神经系统疾病的 分析诊断
神经病学的特点
神经病学的特点:
• 疾病的复杂性 • 症状的多样性 • 诊断的依赖性 • 工作的风险性 • 疾病的难治性
神经病学的重要性:社会老年化、诊断手 断的提高、治疗方法的进步
精选课件
2
分析诊断
• 定向诊断:确定是否为神经系统疾病,有
无神经系统的定位体征。
• 定位诊断:病变部位何在,即解剖诊断。
• 神经系统疾病主要临床表现:
感觉障碍,运动障碍。
• 临床诊断多从此二大障碍入手分析
诊断。
精选课件
4
神经系统疾病的分布
(1)局限性病变:指某一局部神经组织结 构的损害,如面神经麻痹。
(2)弥漫性病变:指神经系统散在和多发 的广泛损害,如播散性脑脊髓炎和多发 性硬化。
(3)系统性病变:指神经组织内部某些
3、并非临床上所有的定位体征均有相应
的病灶存在(颅高压时的外展神经麻
痹),头颅MRI有明确的病灶但病人却
无相应的症状和体征(无症状性脑梗
精选课件
10
塞)。
颅神经
概 论 (1)
1、颅神经分类:
感觉神经:Ⅰ、Ⅱ、Ⅷ(128) 运动神经:Ⅲ、Ⅳ、Ⅵ、Ⅺ、Ⅻ(34611,12) 混合神经:Ⅴ、Ⅶ、Ⅸ、Ⅹ(579,10) 含副交感纤维的:Ⅲ、Ⅶ、Ⅸ、Ⅹ(379,10)
精选课件
19
Ⅸ舌咽、Ⅹ迷走神经
球麻痹即延髓麻痹:
• 三大主要症状:言语困难、发音困
难、进食困难。
• 真性球麻痹:是由于Ⅸ、Ⅹ颅神经
受损所致,核下性受损特点
• 假性球麻痹:是双侧皮质脑干束损
害所致,核上性损害的特点
精选课件
20
真假球麻痹的鉴别
真球
病变部位: Ⅸ、Ⅹ
咽反射:Leabharlann 消失病理性脑干反射:
(掌颌反射) 无
– 肌肉:肌肉本身、神经肌肉接头
精选课件
7
常见症状和表现
• 肌肉病变:肌无力、肌萎缩、肌痛、假
性肥大、肌强直等,无感觉障碍。
• 周围神经病变: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
障碍,表现为下运动神经元瘫。
• 脊髓病变:截瘫或四肢瘫,传导束性感
觉障碍,大小便功能障碍。
• 脑干病变:同侧颅神经症状,对侧肢体
障碍(交叉性运动-感觉障碍)。
系统结构选择性地受到损害,如运动神
经元疾病、亚急性联合变性、遗传性共
济失调等。
精选课件
5
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
• 缺损症状:神经受损时正常机能的减弱或丧失。
如感觉丧失、肌肉瘫痪等。
• 释放症状:如锥体束损害后瘫痪时肢体的肌张
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和巴彬斯基征阳性;基底
节病变所产生的手足徐动症等
• 刺激症状:如癫痫、灼性神经痛等。
2、颅神经的支配:除了面神经和舌下神经只 受对侧核上纤维支配外几乎所有颅神经的 运动核,都受双侧核上纤维支配。所以面 神经瘫痪、舌下神经瘫痪有中枢性和周围 性之区别。
精选课件
12
概 论 (2)
• 中脑:Ⅲ、Ⅳ • 桥脑:Ⅴ、Ⅵ、Ⅶ、Ⅷ • 延髓:Ⅸ、Ⅹ、Ⅺ、Ⅻ
精选课件
13
•
视神经(1)
精选课件
14
变小、眼球内陷、面精选部课件汗少)
17
Ⅴ 三叉神经
1. 中枢性和周围性感觉障碍
– 周围性:眼支、上颌支、下颌支
– 中枢性:洋葱皮样,中心部位为脑干 的上端,周边部位为脑干的下端。
2.角膜反射:
三叉神经传入、面神经传出,三叉神经
受损角膜反射减弱或消失.
精选课件
18
Ⅷ 位听神经
• 由耳蜗神经和前庭神经二部分组成, • 耳蜗神经受损:耳聋、耳鸣 • 前庭神经受损:眩晕、眼震、平衡失调
假球
双侧皮质脑干束 存在
有
精选课件
21
Ⅻ 舌下神经
中枢性瘫痪 周围性瘫痪
神经元: 上运动神经元 下运动神经元
病灶: 对侧
同侧
肌萎缩: —
+
肌纤颤: —
+
伴发症状: 偏瘫
不一定
精选课件
22
感觉系统
精选课件
23
感觉的分类
• 特殊感觉:视、听、嗅、味
• 一般感觉:
– 浅感觉;痛、温、触觉 – 深感觉:运动觉、位置觉、和振动觉 – 复合感觉:形体觉、两点辨别觉、定位
精选课件
8
常见症状和表现
• 小脑:共济失调、眼球震颤、构音
障碍和肌张力减低。
• 大脑半球:刺激性病灶可出现癫痫,
破坏性病灶出现瘫痪。
• 基底节区:表现为肌张力的改变
(增高或减低),运动异常(增多 或减少),震颤。
精选课件
9
注意事项
1、遵循一元论的原则,尽量用一个病灶 来解释患者的全部临床表现。
2、首发症状往往指明神经系统病变的始 发部位,对定位诊断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