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物品的供给之道探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寒假社会实践论文

公共物品的供给之道探索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人们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呈现出越来越强烈的渴望。但是公共物品的供给不足成为当今中国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事关社会和人民的共同利益。这为研究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提供了必要性。所谓公共物品是有别于他人物品的另一类产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消费的大多数物品是到市场上购买,买来之后,自己可以独自享其效用,别人无法使用,这种只能个人或家庭独自享用的物品称之为私人物品。而与之相反,在现实经济中大量存在不具备明确的产权特征,形体上难以分割和分离,消费时不具备专有性和排他性的物品称为公共物品,例如国防、道路、无限电视服务等。

公共物品是可以供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严格意义上的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所谓非竞争性,是指某人对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会影响别人同时消费该产品及其从中获得的效用,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为另一个消费者提供这一物品所带来的边际成本为零。所谓非排他性,是指某人在消费一种公共物品时,不能排除其他人消费这一物品(不论他们是否付费),或者排除的成本很高。具体来看,公共物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研究。

一、公共物品的性质与特征

简单地说,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称之为公共物品,它具有如下特征:

1.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公共物品是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具有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的特点。其效用为整个社会的成员所共享。

2.消费的非竞争性。指某一个人对公共物品的享用,不排斥、妨碍其他人对其的同时享用,即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任何一个人对公共物品的消费量。

3.受益的非排他性。是指任何一个人都不能用拒绝付款的办法,将其所不喜欢的公共物品排除在其享用范围之外。

对公共物品不同属性和特征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公共物品供给的分配,它的目的是使各种各样的公共物品的需求与供给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满足人们最大化的要求,从而使各方面的效率达到最优化。

二、公共物品的三种供给方式及其关系

长久以来,有一个被大众普遍接受的观点就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提供。诚然,政府是为全体公民服务的,它反映公民要求,保卫国家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因而供给公共物品是政府份内的事情。但是,政府也不是万能的,不可能提供所有的公共物品,政府失灵也表明了政府在许多公共物品供给中发挥不了作用,需要依靠市场或民间力量等其他供给方式来进行补充和协助。只有不同形式的供给方式的互补和相互作用,才有可能实现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而政府、市场和志愿事业组织就是构成了公共物品供给方式的三大主体。

1. 公共物品的政府供给

政治学家林德布洛姆在其名著《政治与市场:世界的政治-经济制度》一书中,认为市场制度建立在交换关系上,而政府制度建立在权威关系上。在公共物品供给中,政府制度的权威性和强制性的特征表现在为公共物品的供给提供一种制度环境,形成公共物品供给的秩序。同时,对于消费不能排他和非竞争性的公共物品通常由政府来提供。可见,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维持一种社会秩序,以实现其统治和管理,包括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实现公共利益,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需求。

由于公共需要的存在,并且为满足公共需要的公共物品不能完全由私人提供,决定了政府存在是非常必然的,也是有重要意义的。公共物品具有惠及全社会的效应,是国家社会长期稳定发展所必需的。同时政府在生产和供给公共物品方面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和效率。

2. 公共物品的市场供给

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的过程中并不是万能的,政府全面垄断公共产品领域的不可能,其现实性是布坎南公共选择理论中所提出的“政府失败”。所谓“政府失败”, 是指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 由于认为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难以避免“免费搭车”现象的产生, 以及公共产品的生产一般具有规范大、投资高、周期长等软肋而形成的政府无效或低效率的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说,市场(私人)供给公共物品可以恰当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再者,公共物品的市场供给已经成为当今公共物品供给的一个重要方式。随着改革的深入,私人已经开始涉足公共物品的供给领

域,市场化、民营化正逐步渗入公共物品的供给领域。通过市场机制实现公共物品的供给,既能满足部分社会成员的超额需求,又可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一般而言,公共物品市场供给的形式主要有三种:(1)私人的完全供给;(2)私人与政府联合供给;(3)私人与社区联合提供。与政府、社区联合供给公共物品,也体现了公共物品供给多元化的客观要求。

3. 公共物品的志愿事业供给

在现实的公共物品供给的运行过程中,政府机制和市场机制都会存在失灵的问题,即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通过政府机制和市场机制供给公共物品也并不能完全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共需求,两种机制都存在着制度的缺陷,为了弥补这种不足,通过以自愿求公益的志愿事业机制提供公共物品,就能够更好地满足一部分人特别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的公共需求。志愿机制对于公共物品的供给,是在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情况下的一种补充机制,其目的是通过对特殊人群的公共物品供给,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和协调发展。

4. 公共物品三种供给方式的关系

公共物品可由政府、市场和志愿事业组织来供给,但不同的安排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如何针对不同的公共物品选择不同的安排,进而提高供给效率。政府、企业与志愿组织三者是一种互动关系,合理界定政府、市场和志愿事业三者正确发挥各自功能提供公共物品,是保证公共物品充分有效供给的重要前提。如图示:

首先,三种供给方式之间存在分工协作的关系。由于各自的职能,

目的等因素的考虑,政府、市场和志愿事业组织的分工是有区别的。从上图中可以看到,政府主要起一个监督管制、提供公共设施、维护权利的作用;市场和志愿组织则通过活动来影响政府政策,并输送必要的服务。

其次,三种供给方式之间存在相互补充的关系。政府和市场都有失灵的时候,两者可以相互补充以使其更加完善。此外,政府还会将部分的公共物品供应委托给社会上独立的志愿事业组织来完成,因为通过一个独立的组织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进而收费可以降低政府投入的成本,且它自身的成本要低,同时,通过志愿事业组织来帮助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最后,三种供给方式之间存在彼此替代的关系。一般我们会认为政府是公共物品供给的主体,但是政府失灵的原因让志愿事业组织能就近、方便地提供公共物品。另外,许多公共物品也通过市场交换来生产,于是就存在着公共物品的私人供给机制,即由私营部门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提供公共物品。

三、公共物品供给方式的责任研究

公共物品在由三种方式供给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矛盾和问题,由于三种方式存在着分工、互补和替代的关系,现实中难免会出现重复、冲突抑或是不均衡的行为,公共物品供给中的责任归属的问题也会随之产生,公共责任是在公共物品供给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体现的是政府、市场和志愿事业组织各自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三者在公共物品供给的不同的状况下利益分配和责任分担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