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内镜外科发展史

第一章  内镜外科发展史
第一章  内镜外科发展史

第一章内镜外科发展史

近十余年来,随着内镜手术技术的发展,外科学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微小创伤和美观成为当代外科疾病治疗的发展方向。内镜外科技术已经渗透到外科学领域几乎所有盼分支学科。然而,任何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是无数学者长期锲而不舍地努力的结果。守镜外科的发展同样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原始的古代内镜发展到能进行各种手术操作、具有电子摄像装置的现代内镜手术系统。

第一节内镜发展的早期阶段

一、古代原始的内镜

最早用于窥视深部器官的器械是肛门镜。希波克拉底在有关瘘管的论述中提到了最原始的内镜,肛门镜的应用。要想清楚地看到深部器官,必须要有导光系统。德国的Philipp Bozzini最早发明了将烛光导引至深部器官的设备。他将蜡烛放在一个小室中,一端是目镜,另一端连接不同尺寸的镜管。在这套设备中还安装有反光镜,可以用于观察诸如口腔、声带和肛门等管腔。蜡烛燃烧时会产热,同时会产生黑烟。在光源室的上方还要有通气孔。尽管 Bozzini的发明有很大的局限性,但是他毕竟是第一个照亮和观察深部器官的人。Pierre Segalas发明了一系列类似的实验仪器用于观察膀胱。1853年,Desormeaux介绍了检查生殖泌尿系统的内镜系统。其光源是酒精和松节油的混合物。光束由反射镜反射后进人镜管。他是第一个用带有反射镜的透镜来增加光照强度的学者。l860年牙科医师Julius Bruck将炽热的白金丝放在水封套中,从而实现了远距离照明系统,这也是第一只用电流来照明的内镜。这个装置可以被看作爱迪生所发明的白炽灯泡的前驱。其后Kussmul利用反射的日光取出食管异物。Bevan用反射的烛光取出食管异物,并对食管狭窄进行了描述。

二、具有放大作用的内镜

毫无疑问,用照明不良和仅具有钥匙孔样视野的内镜来观察深部器官具有极大的局限性。Max Nitze认识到要想方便、相对安全,并且疼痛较轻的导入内镜,检查者需要把眼放在内镜的目镜上,同时这支内镜需要远距离光源;目标区需要适当放大。当他在清洁显微镜时,用手拿着镜头向窗外看去。这时发现对面的教堂非常清晰地展现在他的视野中。Nitze 立刻找到了仪器制造者和光学专家,制造了第一只膀胱镜。

这种早期的内镜是将白金丝放在玻璃套中,并用水进行冷却。灯丝用电池烧热、点亮用于照明。当然,这种内镜十分笨重、使用不便。爱迪生发明了灯丝灯泡后,这种状况得到了改观。Nitze把爱迪生式的灯泡做得很小,足以放进膀胱镜的头端。Johann von Mikulicz 后来设计了直管胃镜。这支胃镜长650mm,直径13mm,其远端呈角,并有一个灯泡用于照明,中间有一个通道用于注入空气。毫无疑问,接受这种胃镜检查的病人是非常不舒服的。

三、上消化道内镜

由于硬性内窥镜使用起来十分不舒服,病人非常痛苦,限制了其实际应用。 Kellin9于1898年发明了一种新型的胃镜。这种胃镜下三分之一可以弯曲45。,物镜窗可以旋转360。。微型灯泡和棱镜做在一起,顶端可以在一个平面向两侧弯曲l35°Albright根据尸体胃的形态作了大量的模型,终于在19世纪末完成了这件光学和机械学的杰作。Schindler被称之为胃镜之父之一。1936年他介绍了由光学物理学家Wolf设计的可部分弯曲的胃镜。这种胃镜在工作端有一橡胶头,便于插入胃内。其可曲部分的直径为l2mm,用电灯泡进行照明。整个系统由48个透镜组成,并可提供侧面的视野。尽管这种胃镜已经十分精确,技术上已

经非常成熟,但仍有看不到的盲区。

1952年Fourestier介绍了一种具有新的光线传导系统的胃镜。其光导系统是由直径1.5mm的刚性石英丝组成,这种石英丝可以插入一个高度抛光的不锈钢管道内,然后放入硬性内镜中。在镜子的近端,棱镜与一个l5W的灯泡和带有反射镜的透镜系统相连。这种光源的亮度甚至可以和现在的胃镜照明系统的光照强度和色温相媲美。但是这种光源系统十分笨拙、易碎、复杂,且难以维护。然而,由于这种石英柱系统光照强烈,可以得到高质量的内镜照片。

内镜医师都认识到保留有兴趣或少见的内镜照片以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性。20世纪初,Nitze明了一种在其末端有一个照相装置的膀胱镜,拍摄了许多膀胱病理改变的照片。l938年Henning和Keilhack用Schindler胃镜拍摄了第一张胃的彩色照片。之后芝加哥的Hollinger和Brubaker用高亮度光源和16mm摄像机拍摄了第一套高质量的气管树、喉和食管的电影胶片。

(朱江帆) 第二节 20世纪后半叶以来内镜系统的发展

一、内镜系统的突破性进步

1954年英国物理学家Hopkins发明了一种新型内镜光学系统:柱状透镜系统。Hopkin。系统的主要优点是:①光线传导显著增强;检查者可以很容易地辨别被检查器官细微的变化。

②视角明显增宽;在同样视野下检查者可以看到被检查器官更多的部分。③系统包含了几项改进了的光学指标及自然色再现、边缘图像质量增强技术、高解析度等。④Hopkins内镜直径较细;这样仪器可以做得更小,进入体腔更容易、更安全。⑤由于图像明亮、光传导增强,检查者可以用照相机、摄像机以及后来的电视系统捕捉图像和视频。1966年被称为内窥镜之父的Karl Storz与Hopkins合作生产出第一套Hopkin。内镜,从而开创了硬性内镜的新纪元。如果Hopkins没有发明这个系统,腹腔镜外科的发展是不可能的。

现代内镜外科的发展是与一位充满创造热情的巨匠Karl Storz的名字不可分割的。Karl Storz一生中对内镜外科设备的发展做出了许多革命性的贡献。l956年他发明了体外电子闪光装置;l960年发明了冷光源;l966年与Hop kins合作制造出Hopkins杆状透镜系统;1970年发明了泌尿系统的超声碎石机。Storz公司生产的腹腔镜设备和器械,以其精湛的制作工艺和良好的性能,赢得了广大外科医师的信任和好评。为此美国胃肠内镜外科医师学会授予他“内镜检查技术先驱”奖。

Hopkins和荷兰物理学家van Heel都在《自然》杂志发表了可弯曲的光学系统的文章,标志着内镜技术的另一个重要突破。l958年Hirschowitz发明了第一只可弯曲的胃镜,于是在胃肠病学领域产生了完全新型的诊断和治疗手段。内镜医师和制造者们一直在为改善内镜的照明系统而进行着不懈的努力。l930年妇产科医师Lamm发现把几微米直径的纤维丝集合成束并弯曲时,光线照样能够从中传导。直到l950年这个发现才引起人们的重视。而现在人们都知道光纤是每一只可弯曲内镜的标准组成部分。没有很好的排列整齐的光纤只能用于传导光线;只要在其两端都排列整齐,就可以用来传递图像。 Lamm发表这篇报告不久,Hopkins就在荷兰的一次学术会议上展示了第一只可弯曲的胃镜。

1960年Karl Storz发明了远距离冷光源,即通过纤维光缆将光线送到要检查的部位。这项新技术使内镜检查技术得以更新,避免了以往白炽灯泡光源过高的热量对组织的损伤,增强了照明部位的亮度。淘汰了置于内镜末端的易碎而且放热的白炽灯泡。同时Karl Storz 还发明了第一架体外电子闪光仪,通过这种远距离电子闪光设备,内镜医师能够很方便地经内镜进行体腔内摄影,获得前所未有的高质量图像资料。

二、电视监视系统

在过去的50年中,电视技术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对内镜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毫无疑问,从内镜的小小目镜观察病变十分易于疲劳。不同检查者对病变的描述会有很大不同。用电视监视器显示内镜观察的图像,检查者可以用双眼在适宜的距离观察放大了的图像,能够发现细微的解剖异常和病理改变。l司时一组医生可以同时观察电视图像,有利于共同协作进行复杂的操作。电视图像可以录在录像带上留作资料,事后进行分析、交流。因此电视监视器已成为内镜会诊、教学和学术交流的重要工具。 1956年Soulas首先报告了电视支气管镜检查的黑白录像资料。当时的摄像机还非常笨拙,操作十分不便。1960年澳大利亚墨尔本的一家医院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内镜用微型电视摄像机,这架摄像机宽45mm,长l20mm,仅重350g,可以很方便地和内镜的目镜连接。但是因为这种摄像装置仅能显示黑白图像,所以未得到广泛应用。藕电(CCD)图象传感器的引入使内镜图像显示技术发生了重大突破。1985年有人在胆管探查手术中使用了连接有CCD 芯片摄像机的胆道镜。Berci于1986年报告了使用微型摄像机进行电视腹腔镜检查的资料。从此电子图像系统不断改进,已成为内镜操作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三、软镜的发展

随着光纤传导技术和电子图像系统的不断成熟,软镜领域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微型芯片被插入了内镜的工作端,器官内的图像可以清晰地显示在显示屏上,而且图像质量有了明显改善。现已成为直径较大的软镜(8mm~12mm)的标准配置。计算机数据系统的引入使得这一系统更有实用价值。

随着内镜导光系统的不断完善,以及内镜技术与电子显像技术的结合,使其应用范围不断拓宽。电子纤维胃镜、结肠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和纤维胆道子母镜相继问世。利用纤维胃镜和结肠镜,不仅可以诊断胃和结、直肠疾病,还可以切除息肉、取出异物、进行食管静脉曲张的套扎等治疗。纤维胆道镜已经成为现代胆道外科必不可少的工具,已被广泛用于术中肝胆管病变的探查、结石的取出,以及术后胆道残余结石的处理。利用纤维十二指肠镜进行逆行胰胆管造影,可以在术前获得清晰的胰胆管树的图像,可以切取活检诊断乏特壶腹部的肿瘤,也可以进行Oddi括约肌切开,取出胆管内结石,或放置胆道支架,以缓解阻塞性黄疸。应用胆道子母镜可以在括约肌切开后,将较细的子镜插入肝内胆管,进一步明确肝内胆管疾病的诊断。总之,内镜技术已成为普通外科领域疾病诊断和治疗必不可少的手段。

(朱江帆) 第三节腹腔镜外科的历史

19世纪末,德国外科医生Kelling描述了称之为腹腔镜检查的操作。他首先进行了动物实验:建立了气腹,置入了一个穿刺套管,然后在腹腔插入Nitze膀胱镜。在开展腹腔镜检查的初始阶段,建立气腹时所用的气腹针是十分危险的,很容易损伤肠管。而且建立气腹后不容易维持,注入腹腔的气体很容易逸出。1918年德国的0tto Goetze报告了用于诊断性放射学检查的气腹针,并建议在作腹腔镜检查时用这种针建立气腹。1938年匈牙利的Janos Veress发明了带有弹簧的穿刺针,用于引流胸腔的脓肿、积液和气体。Veress针在穿过筋膜等较硬的组织时,弹簧会退回,以利于锋利的针尖穿透组织。当遇到较软的组织时,由于弹簧芯的作用,针尖变钝,不会损伤肠管等软组织。Veress当时并没有推荐在腹腔镜检查时应用这种穿刺针。但后来Veress针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直到现在用这种针建气腹仍然是腹腔镜操作的标准技术。1924年瑞士的 Richard Zollikofer发表文章,推荐使用C02建立气腹,以取代滤过空气或氮气。C02具有易于吸收、不易燃的特点,是最适合现代腹腔

镜手术用的气体。1963年Semm设计了气腹机用于维持气腹。随着技术上的不断改进,现代全自动气腹机成为腹腔镜手术中维持良好视野的必须设备。

1937年美国内科医生Ruddock报告了500例腹腔镜检查的资料。另一位美国内科医生Zoeckler在1958年报告了l 000例腹腔镜检查的病例,死亡率0.03%。德国胃肠病医师Kalk介绍了双套管技术,并用侧视镜进行腹腔镜检查。他采用局麻+镇静剂的方法作肝活检,并进行了创面止血。Palmer、Semm等妇产科医生用腹腔镜技术在妇产科疾病诊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于1972年建立了美国妇产科腹腔镜医师学会。现在40%~50%的妇产科手术都可以用腹腔镜技术来完成。Berce于1986年发表了《实用腹腔镜学》的专著。刚开始这本书并没有引起外科医生的关注。直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出现,才使外科医生对腹腔镜技术产生了兴趣。

1986年德国外科医生Muhe使用一种专门设计、称之为Galloscope的镜子完成了世界上首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这种镜子类似于带有照明和放大装置的直肠镜。他在建立气腹后,在镜子引导下切除了胆囊。Muhe发表了他的手术报告后,学术界舆论哗然,大家对他用腹腔镜技术切除胆囊的尝试不屑一顾,群起而攻之。然而十年后,德国外科医师学会则授予他一枚奖章,以表彰他开腹腔镜手术之先河的杰出贡献。l987年法国里昂的PhilliD Mouret 完成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但没有发表。l989年巴黎的Dubois发表了首例腹腔镜胆囊切除的论文。美国的Reddick和Olsen于1989年发表了腹腔镜激光胆囊切除的报告。英国的Cuschieri是诊断性腹腔镜检查的积极倡导者。l988年他在德国海德堡举行的第一届外科内镜学术会议上报告了腹腔镜胆囊切除的动物实验资料,并于1991年同Berci共同发表了腹腔镜胆囊切除的专著。在短时问内有这么多作者同时完成了腹腔镜手术的初步尝试,也确实难以判定究竟谁是第一。一开始外科学界确实很难推广这一被称之为外科学历史上未经核准的最伟大的手术技术。美国胃肠内镜外科医师学会(SAGES)首先注意到这个问题及其在外科学这个新的领域中的潜在发展趋势。早在1990年SAGES就发布了对外科医师和医院管理委员会实施这项手术的指导大纲。毫无疑问,微刨外科技术使许多外科疾病的治疗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由于其具有住院时间短、术后疼痛轻以及恢复日常生活快等特点,腹腔镜手术很快得到了患者和外科医师的广泛接受。

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开展,很快又出现了腹腔镜胆管探查、抗食管返流手术、结肠切除、脾切除、肾上腺切除、胆道转流、肝切除等手术。近年许多腹腔镜外科医师开始探讨内镜甲状腺、甲状旁腺切除以及内镜下肢静脉曲张的手术。腹腔镜外科的概念已经难以涵盖目前已经开展的内镜外科手术。90年代中期出现了机器人腹腔镜手术系统。该系统可以代替助手进行扶持腹腔镜、拉钩等枯燥的工作,使术者在舒适的体位下进行复杂的精细操作。机器人腹腔镜手术系统的出现,也使远距离手术成为可能。在发达国家,几乎所有普通外科手术都可以用内镜技术或内镜辅助的技术来完成。几乎所有的大医院都建立了微创外科中心,出现了一大批专门从事腹腔镜外科工作的专家。

1990年Berci在香港召开的第12届国际肝胆胰学术年会上作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学术报告。同年10月夏穗生教授在国内的学术会议上向国内的外科医生介绍了这项新技术。l991年1月香港威尔士亲王医院的钟尚志医师在广州医学院附一院作了我国首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表演。同年2月云南曲靖第二人民医院苟祖武医师独立完成了我国大陆首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随之腹腔镜外科在我国迅速发展。目前中国的腹腔镜外科医生已能完成国外同行已经完成的几乎所有腹腔镜手术。腹腔镜手术设备已经普及到许多县级医院。腹腔镜胆囊切除的例数已达世界之最。我国的腹腔镜外科技术已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朱江帆)

生物工程的发展历史

1.2 生物工程的发展历史 与一般所理解的生物工程是一门新学科不同的是,而是认为在现实中可以探寻其发展历史。事实上,在现代生物技术体系中,生物工程的发展经历了四个主要的发展阶段。 食品与饮料的生物技术生产众所周知,像烤面包、啤酒与葡萄酒酿造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当人们从创世纪中认识葡萄酒的时候,公元前6000,苏美尔人与巴比伦人就喝上了啤酒;公元前4000,古埃及人就开始烤发酵面包。直到17世纪,经过列文虎克的系统阐述,人们才认识到,这些生物过程都是由有生命的生物体,酵母所影响的。对这些小生物发酵能力的最确凿的证明来自1857-1876年巴斯得所进行的开创性研究,他被认为是生物工程的始祖。其他基于微生物的过程,像奶制品的发酵生产如干酪和酸乳酪及各种新食品的生产如酱油和豆豉等都同样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就连蘑菇培养在日本也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有300年历史的Agarius蘑菇现在在温带已经有广泛养殖。 所不能确定的是,这些微生物活动是偶然的发现还是通过直观实验所观察到的,但是,它们的后继发展成为了人类利用生物体重要的生命活动来满足自身需求的早期例证。最近,这样的生物过程更加依赖于先进的技术,它们对于世界经济的贡献已远远超出了它们不足为道的起源。 有菌条件下的生物技术 19世纪末,经过生物发酵而生产的很多的重要工业化合物如乙醇、乙酸、有机酸、丁醇和丙酮被释放到环境中;对污染微生物的控制通过谨慎的生态环境操作来进行,而不是通过复杂的工程技术操作。尽管如此,随着石油时代的来临,这些化合物可从石油生产的副产品中以低成本进行生产,因此,进行这类化合物生产的工业就处于岌岌可危的境地。近年来,石油价格的上涨导致了对这些早期发酵工艺的重新审视,与前面所讲的食品发酵技术相比,这类发酵工艺相对简单而且可进行大规模操作生产。其它关于有菌生物技术的典型例子有废水处理和都市固体垃圾堆肥。长期以来,人们利用微生物来分解和去除生活污水中的有毒物质,及像化工业产生的小部分工业毒害垃圾。目前世界上进行的发酵工程中,利用生物工程进行污水处理的规模是最大的。 将无菌消毒技术引入生物工程 20世纪40年代,由于大规模微生物培养这个复杂的生物技术的引入,生物工程的发展开始了新的方向,从而确保那些需要将污染微生物排除的特殊生物过程得以进行。因此,通过对培养基和生物反应器的提前灭菌消毒以及用来消除新进入的污染物的工程供应,生物反应中就只留有所选的生物催化剂。诸如此类,在生物工程中占有极大份额的产品有抗生素、氨基酸、有机酸、酶、多糖和疫苗。大部分这样的过程是复杂的,成本昂贵,仅适于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尽管这类产品的产量较大,但采用食品与酿造生产中较老的生物技术,它们的规模与商业回报都是很小的。生物工程的新领域在最近的十年里,分子生物学和过程控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不见开创了生物工程应用的新领域,同时还大大提高了已有生物工程工业的效率和经济性。正是由于这些发现和发展,才会有对于未来生物工程在世界经济中所扮演角色的良好评价。 (a)基因工程对于重要的工业用生物基因组的有性重组或突变操作一直是工业遗传学家革新目录中的组成部分。重组DNA新技术包括温和的进行活细胞破碎、DNA提取、纯化和利用高度专一性的酶进行随后的有选择性切割;对目的基因片断分类、鉴定、筛选和纯化;用化学方法将目的基因连接到载体分子的DNA上及将重组DNA分子导入选择的受体细胞进行增值和细胞合成。重组DNA技术可较简便的进行基因组操作,而且可避免物种间与属间的不相容性。无限可能性是存在的,人类胰岛素与干扰素基因已导入了微生物细胞并进行了表达。原生质融合、多克隆抗体制备和组织培养技术(包括从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进行植物的再生)的广泛应用对生物工程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b)酶工程酶分离工程一直是许多生物技术过程的组成部分,而且随着允许对生物代谢产物进行重新利用的更适合的固定化技术的发展,它们的代谢产物可被进一步利用。利用固定化细菌的葡萄糖异构酶生产高果

腹腔镜手术发展史

腹腔镜手术的发展历史,腹腔镜手术从1901年就已在俄罗斯被应用,到1991年我国才成功完成第一例腹腔镜外科手术。 1901年,俄罗斯彼得堡的妇科医师Ott在腹前壁作一小切口,插入窥阴器到腹腔内,用头镜将光线反射进入腹腔,对腹腔进行检查。同年德国的外科医师Kelling在狗的腹腔内插入一根膀胱镜进行检查,并称这种检查为腹腔镜的内镜检查。 1910年瑞典斯德歌尔摩的Jacobaeus首次使用腹腔镜检查这一名词,他用一种套管针制造气腹。 1911年美国Johns Hopkins医院的外科医师Bernhein经腹壁的切口把直肠镜插入腹腔,用发射光做光源。 1924年美国堪萨斯的内科医师Stone用鼻咽镜插入狗的腹腔,并推荐用一种橡胶垫圈帮助封闭穿刺套管避免操作中漏气。 1938年匈牙利的外科医师Veress介绍了一种注气针,可以安全地做成气胸;在做气腹时,可以防止针尖损伤针下的内脏。用折中安全穿刺针制作气腹的主张被普遍接受,并沿用至今。真正针对性腹腔检查术的发明者是德国的胃肠病学家Kalk,他发明了一种直前斜视135°的透镜系统。他被认为是德国的诊断肝脏和胆囊疾病的腹腔镜检查术的奠基人。他于1929年首先提倡用双套管穿刺针技术。 1972年美国妇科腹腔镜医师协会计划在以后几年中要完成近50万例的腹腔检查,这种检查法已被妇科医师广泛接受。洛杉矶的Cedars-Sniai医学中心有近1/3的妇科手术使用了诊断或治疗的腹腔镜技术。 1986年Cuschieri开始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动物实验,1988年首届世界外科内镜代表会议上他报告了一例实验动物用腹腔镜施行胆囊切除术获得成功,于1989年2月应用于临床。在人身上首次用腹腔镜作胆囊切除获得成功的法国外科医师Philipe Mouret,1987年他在用腹腔镜治疗妇科疾病的同时给同一个病人做了病变胆囊切除手术获得成功,但未报告。 1988年5月,巴黎的Dubois在开展猪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实验基础上也应用于临床,其结果在法国首先发表并在1989年4月美国消化内镜医师协会的年会上放映了手术录像,一举轰动了世界。它首先震动了美国的外科界,在美国兴起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热潮,使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从动物实验、临床探索阶段进行到临床发展阶段。 1991年2月,荀祖武完成我国第一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这也是我国第一例腹腔镜外科手术。 1993年,第二军医大学刘彦教授进行了国内第1例子宫切除术,并率先进行巨大卵巢肿瘤切除、休克性宫外孕、重度子宫内异症等腹腔镜下手术。

手术室的发展史

手术室的发展历史 (2008-12-14 17:37:01) 转载▼ 分类:净化知识 标签: m2 手术器械 平面流 洁净区 美国 杂谈 外科手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新石器时代。随着时代的进化,外科学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而外科学的发展又带动了无菌法和消毒法的发展。到了19世纪,麻醉学诞生,首例麻醉下的手术诞生于1846年的美国一位齿科医生。 尽管当时的场地设在图书馆的教室内,尽管没有一个人身着白大衣,但是这的确揭开了手术室历史的序幕。 手术室的进化第一代手术室我们称之为创世纪简易型手术室。医学在进步,1886年,细菌学的发达、蒸气灭菌法诞生;1887年,手术时的洗手法成立;1897年,手术时开始使用口罩;1898年,开始使用手术衣,至今均已有100年以上的历史。 20世纪的欧洲,医院分散的各个病房内,开始各自配置相关的手术室,手术室开始进入了第二代,我们称之为分散型手术室(Pavilion Type)。1937年,召开了法国巴黎万国博览会,现代模式的手术室在那个时期正式创立。 20世纪中期,病房开始集中化,手术室也进入了第三个时代:集中型手术室(Central Type OPR)。1955年,日本东京大学集中型中心手术部正式开设,揭开了日本集中型手术室的帷幕;1963年,中央供应型手术室平面布局在美国诞生;1966年,世界上第一间层流洁净手术室在美国的巴顿纪念医院设立;1969年,英国卫生部推荐的手术室平面布局,就是今天被广泛使用的污物回收型的雏形。今天我们跨入了新的世纪,医学的飞跃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医疗环境,第四代手术室开始步入了我们的时代。 21世纪的手术室什么是21世纪的手术室,尽管尚难定论,我们认为应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量:①混合型手术室(Hybrid Type)。②手术室相对集中,但功能完全独立。③既具有普遍性,能对应各种类型的手术,提高手术室的效率,又必须充分考虑各种特殊手术。如:移植手术、放疗手术、当日手术等。④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⑤安全性。包括空调系统安全、电气安全、医疗气体安全、放射线安全等等。⑥经济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永远是我们追求的目标。⑦ E.B.D(Evidence Based Design)进行有科学依据的设计。 手术室设计的目的手术室,作为外科领域反映高度治疗医学水平的工作环境,应该满足下述要求:①满足外科手术需求的所有功能。②要求最大限度地保持接近无菌的环境,减少创伤感染。③要求为医务人员创造最有利于工作的舒适环境。 手术室设计的要点:①手术室在医院中的最佳位置。它与中心供应室、外科病房、集中治疗室、急诊、临床检验室、病理科、放射科等都有密切的联系。②洁净区域的划分。在平面上根据其功能要求,大致可分成高度洁净区域、洁净区、亚洁净区和非洁净区。③维持洁净度。出

外科学的发展史

秉承传统,开拓创新――从中医外科学的发展史看继承与创新来源: [ 07-09-12 17:33:00 ] 作者:唐汉钧编辑:studa20 【关键词】中医外 [摘要]面对医学的挑战,如何中医外科学是一个发人深思的。几千年来前人给我们留下的丰厚中医药遗产,是我们今天发展中医药、拓展中医药的“源头活水”。秉承传统、开拓创新是中医外科学发展的永恒主题。在重视历代发掘整理工作的基础上,先继承好中医外科学的传统学术思想和,然后才能发展创新,使中医外科学在新世纪达到崭新境界。 [关键词]中医外科学; 医学史;医学,传统 Succession and innov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surgery: a perspective on the history ABSTRACT Facing the challenge of modern medicine, how to develop Chinese traditional surgery is a question. tremendous herita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is the springhead of th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TCM. Succession and innovation is an eternal subjec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surgery. In order to improve Chinese traditional surgery, we should explore traditional medical literature, and carry forward the theorie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surgery. KEY WORDS surgery,TCM; medicine, history; medicine, Chinese traditional 在现代西方医学高度发展的今天,中医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医外科学作为传统中医学的重要一支,它的发展将何去何从发人深思,笔者在中医外科学发展史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中医外科学发展的思路,供同道共勉。 1 秉承传统是发展创新的基础 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极为丰富,历代著作浩如烟海,凡痈疽疖疔、瘿瘤瘰疬、诸毒虫伤、疮疥痘疹、疳癣疣痣,以及痔漏诸疾,均有论述。据不全统计历代外科学专著约有447部,其中较大者有:《刘涓子鬼遗方》、《外科真诠》、《外科心法》、《外科正宗》等26部[1]。 据甲骨文记载,夏商已有外科病症名及单列专科,有疾自、疾耳、疾齿、疾身、疾足的区分。《周礼?天官》有疾医、疡医、食医、兽医的划分。《周礼》分科的记载,是我国和世界医学史上医学分科的最早记载。1973年出土的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中载有很多外科病,如感染、创伤、冻伤、诸虫咬伤、痔漏、肿瘤、皮肤疾病等。1975年出土的《云梦秦简》反映了战国晚期至秦代对疬疾(即现代医学的麻风病)的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巨著《内经》奠定了外科学的理论基础,其中有著名的论述如“高粱之变,足生大疔”、“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疽”。《灵枢?痈疽》中载有几乎遍及身体各部位的痈疽疮疖,并最早提出用截趾术脱疽。汉代出现了我国上最著名的外科学家华佗,他以麻沸散麻醉后进行死骨剔

生物技术的发展历程

生物技术的发展历程及重要意义 姓名:××※ 学院:××※ 专业:××※ 学号:××※

生物技术的发展历程及重要意义 生物技术被是一项高新技术,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它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卫生、农林牧渔、轻工、食品、化工和能源等领域,促进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新兴产业的形成,对人类社会生活将产生深远的革命性的影响。生物技术对于提高综合国力,迎接人类所面临的诸如食品短缺、健康问题、环境问题及经济问题的挑战是至关重要的;生物技术是现实生产力,也是具有巨大经济效益的潜在生产力,它将是21 世纪高技术革命的核心内容。生物技术产业是21 世纪的支柱产业,许多国家都将生物技术确定为增长国力和经济实力的关键性技术之一。我国政府同样把生物技术列为高新技术之一并组织力量攻关。 生物技术可分为传统生物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现代生物技术是从传统生物技术发展而来的。传统的生物技术是指旧有的制造酱、醋、酒、面包、奶酪、酸奶及其他食品的传统工艺;现代生物技术则是指20 世纪70 年代末80 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以现代生物学研究成果为基础,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新兴学科。 一、生物技术的发展历程 1、传统生物技术的产生 传统生物技术应该说从史前时代起就一直为人们所开发和利用,以造福人类。在石器时代后期,我国人民就会利用谷物造酒,这是最早的发酵技术。在公兀前221 年,周代后期,我国人民就能制作豆腐、酱和醋,并一直沿用至今。公元10 世纪,我国就有了预防天花

的活疫苗;到了明代,就已经广泛地种植痘苗以预防天花。16 世纪,我国的医生已经知道被疯狗咬伤可传播狂犬病。在西方,苏美尔人和巴比伦人在公元前6000 年就已开始啤酒发酵。埃及人则在公元前4000 年就开始制作面包。1676 年荷兰人Leeuwen Hoek(1632—1723)制成了能放大170~300 倍的显微镜并首先观察到了微生物。19 世纪60 年代法国科学家Pasteur(1822—1895)首先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并首先建立了微生物的纯种培养技术,从而为发酵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使发酵技术纳入了科学的轨道。到了20 世纪20 年代,工业生产中开始采用大规模的纯种培养技术发酵化工原料丙酮、丁醇。20 世纪50 年代,在青霉素大规模发酵生产的带动下发酵工业和酶制剂工业大量涌现。发酵技术和酶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工、制革和农产品加工等部门。20 世纪初,遗传学的建立及其应用,产生了遗传育种学,并于20 世纪60年代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被誉为“第一次绿色革命”。细胞学的理论被应用于生产而产生了细胞工程。在今天看来,上述诸方面的发展,还只能被视为传统的生物技术,因为它们还不具备高技术的诸要素。 2、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 现代生物技术是以20 世纪70 年代DNA 重组技术的建立为标志的。1944 年Avery 等阐明了DNA 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1953 年Watson 和Crick 提出了DNA 的双螺旋结构模型,阐明了DNA 的半保留复制模式,从而开辟了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新纪元。由于一切生命活动都是由包括酶和非酶蛋白质行使其功能的结果,所以遗传信

腹腔镜外科的发展史

腹腔镜外科的发展史 腹腔镜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但长期以来主要作为腹腔疾病的诊断手段。直到1985年德国的MUhe和1987年法国的Mouret分别成功地完成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以后,腹腔镜才真正进入了以干预性治疗为主的诊断和治疗相结合的现代外科腹腔镜时代。LC的成功引发了普通外科在手术技术上的革命,目前几乎所有的普通外科手术都可以在腹腔镜下完成。腹腔镜外科造就的内镜外科技术在普通外科以外的其他领域,如胸心外科、泌尿外科、妇科、骨科、整形外科、耳鼻喉科等也得到了成功的应用和迅速的发展。以腹腔镜外科为主的微创外科,连同器官移植和重症医学已经成为了21世纪临床医学的三大重点课题,必将在新的世纪里得到更加充分的发展。 从事腹腔镜外科专业的同仁们深知自己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之上”的。因此.认真复习腹腔镜的发展历史,对于把握腹腔镜外科的未来是非常重要的。腹腔镜外科的发展经历了诊断性腹腔镜、治疗性腹腔镜以及现代腹腔镜三个时代。从哲学的角度分析,技术发展的直接动力来源于技术目的与技术手段的矛盾,渐进式和跳跃式的交替是腹腔镜外科发展的趋势,科学与技术的统一构成了腹腔镜外科发展的辩证过程。 一、腹腔镜的起源 1804年,德国人Bozzini首先提出了观察人体内脏器官的构想,并于1806年制造了第一台他自己称之为“Lichtleiter”的器械。他

也因此被称为第一个内窥镜的发明者。但由于这一器械使用蜡烛作为光源,因而从未在人体上使用过。当时人们并不了解这一发明的意义,倒是Vienna医学委员会在评估后,认为其有“不适当的求知欲”对他进行了惩罚。 1853年,法国外科医生Desormeaux第一个将Bozzini的“Lichtleiter”改进后用于患者。因此有人称他为“内镜之父”。他使用的仪器是一个由镜面和透镜组成的系统,主要用于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光源为燃油的火焰,烧伤也成为了当然的主要并发症。 1877年Nitze与人合作设计了直接插入膀胱的内镜,并不断改进,尤其是在采用了Idison发明的灯泡后,1879年,膀胱镜正式问世。 1901年9月,在Hamburg的德国生理和医学会会议上,Kelling 报告了他为观察腹腔内注入了过滤空气的反应而将膀胱镜插入密闭的狗的腹腔做的研究结果。他称这一方法为Koelioskopie。这种首先在腹腔内注入气体制造气腹,然后插入膀胱镜进行观察的方法与我们现在的腹腔镜操作非常接近。但是Kelling并没有机会将其用于人体。尽管如此,这一方法,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腹腔镜检查,连同其发明着Kelling(图1-1)的名字,永远载入医学史册。 二、诊断性腹腔镜时代 虽然Kelling是用腹腔镜观察狗的腹腔的第一人,但第一次在人身上使用这种方法的却是瑞典的Jacobaus(图1-2)。在1911

医用内窥镜简介

一内窥镜医疗应用史 内窥镜,经人体的天然孔道,或者是经手术做的小切口进入人体内,是一种常用的医疗器械。图像质量的好坏直接标志着内窥镜技术的发展水平。 世界上第一个内窥镜是1853年法国医生德索米奥创制的。内窥镜是一种常用的医疗器械。由头端、弯曲部、插入部、操作部、导光部组成。使用时先将内窥镜导光部接到配套的冷光源上,然后将插入部导入预检查的器官,控制操作部可直接窥视有关部位的病变。 最早的内窥镜被应用于直肠检查。医生在病人的肛门内插入一根硬管,借助于蜡烛的光亮,观察直肠的病变。这种方法所能获得的诊断资料有限,病人不但很痛苦,而且由于器械很硬,造成穿孔的危险很大。尽管有这些缺点,内窥镜检查一直在继续应用与发展,并逐渐设计出很多不同用途与不同类型的器械。 1855年,西班牙人卡赫萨发明了喉镜。德国人海曼·冯·海莫兹于1861年发明了眼底镜。 1878年,爱迪生发明了灯泡,特别是出现微型灯泡后,使内窥镜有了很大发展,临时安排的手术内窥也可达到非常精确的程度。 1878年德国泌尿科专家姆·尼兹创造了膀胱镜,用它可以检

查膀胱内的某些病变。 1897年,德国人哥·基利安设想支气管镜。 1862年,德国人斯莫尔创造了食道镜。 1903年,美国人凯利创制了直肠镜,但是到1930年后才开始普遍使用。 1913年,瑞典人雅各布斯改革了胸膜镜检查法。 1922年,美国人欣德勒创立了胃镜检查法。 1928年,德国人卡尔克创立了腹镜检查法。 1936年,美国人斯卡夫进行了脑室镜检试验,直到1962年,才由德国人古奥和弗累斯梯尔创立了脑室镜检法。从此形成一整套镜检法系列。 1963年,日本开始生产纤维内窥镜, 1964年研制成功纤维内窥镜的活检装置,这种取活检的特别活检钳能够有合适的病理取材而且危险小。 1965年,纤维结肠镜制成,扩大了对于下消化道疾病的检查范围。 1967年开始研究放大纤维内窥镜以观察微细病变。光纤内窥镜还可以用来做体内化验,如测量体内温度、压力、移位、光谱吸收以及其他数据。 1973年,激光技术应用于内窥镜的治疗上,并逐渐成为经内窥镜治疗有消化道出血的手段之一。 1981年,内窥镜超声波技术研制成功,这种把先进的超声波

生物技术的发展史

生物技术的发展史 生物技术不完全是一门新兴学科,它包括传统生物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两部分。传统生物技术是指旧有的制造酱、醋、酒、面包、奶酪及其他食品的传统工艺。现代生物技术则是指70年代末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以现代生物学研究成果为基础,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新兴学科。当前所称的生物技术基本上都是指现代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是指:应用生物或来自生物体的物质制造或改进一种商品的技术,其还包括改良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植物与动物和利用微生物改良环境的技术。 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竞争。现代生物技术被世界各国视为一种二十一世纪高新技术。我国早在1986年初制定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中就将生物技术列于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新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等高技术的首位。第一次技术革命,工业革命,解放人的双手;第二次技术革命,信息技术,扩展人的大脑;第三次技术革命,生物技术,改造生命本身。现代生物技术之所以会被世界各国如此重视和关注,是因为它是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诸如食品短缺问题、健康问题、环境问题及资源问题的关键性技术;还因为它与理、工、医、农等科技的发展,与伦理、道德法律等社会问题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国计民生将产生重大的影响。现代生物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酶)工程,此外还有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技术、克隆动物技术、生物芯片技术、生物材料技术、生物能源技术、利用生物降解环境中有毒有害化合物、生物冶金、生物信息等技术。直接相关联的学科: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化学工程学、医药学等。对人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影响最大的生物技术领域:农业生物技术、医药生物技术、环境生物技术、海洋生物技术。 现代生物技术使用了大量的现代化高精尖仪器。这些仪器全部都是由微机控制的、全自动化的。这就是现代微电子学和计算机技术与生物技术的结合和渗透。如超速离心机、电子显微镜、高效液相色谱、DNA合成仪、DNA序列分析仪等。没有这些结合和渗透,生物技术的研究就不可能深入到分子水平,也就不会有今天的现代生物技术。 现代生物技术的主要内容:疾病治疗--用于控制人类疾病的医药产品,包括抗生素、生物药品、基因治疗。快速而准确的诊断--临床检测与诊断,食品、环境与农业检测。农业、林业与园艺--新的农作物或动物的基因改造、保存,肥料,杀虫剂:如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等。食品--扩大食品、饮料及营养素的来源:如单细胞蛋白等。环境--废物处理、生物净化及新能源。化学品--酶、DNA/RNA及特殊化学品、金属。设备--由生物技术生产的金属、生物反应器、计算机芯片及生物技术使用的设备等。 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1)提高农作物产量及其品质。培育抗逆的作物优良品系。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生物进行基因转移,使生物体获得新的优良品性,称之为转基因技术。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的生物体称为转基因生物。至1994年全世界批准进行田间试验的转基因植物已达1467例,涉及的作物种类包括马铃薯、油菜、烟草、玉米、水稻、番茄、甜菜、棉花、大豆等。转基因性能包括抗除草剂、抗病毒、抗盐碱、抗旱、抗虫、抗病以及作物品质改良等。例如我国首创的两系法水稻杂交优势利用,已先培育出了具实用价值的梗型光敏核不育系N5047S、7001S等新品系,一般增产达10%以上,高产可达40%。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袁隆平教授,1997年试种其培育的“超级杂交稻”3.6亩,平均亩产达884kg。1998年总理特批基金1000万元,用于支持该项研究的深化与推广。我国学者还将苏云金杆菌的Bt杀虫蛋白转入棉花,培育抗虫棉,对棉铃虫杀虫率高达80%以上。(2)植物种苗的工厂化生产;利用细胞工程技术对优良品种进行大量的快速无性繁殖,实现工业化生产。该项技术又称植物的微繁殖技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一个植物细胞有如一株潜在的植物。利用植物的这种特性,可以从植物的根、茎、叶、果、穗、胚珠、胚乳、官或组织取得一定量的细胞,在试管中培养这些细胞,使之生长成为所谓的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可在试管内大量繁殖。(3)提高粮食品质;生物技术除了可培育高产、抗逆、抗病虫害的新品系外,还可以培育品质好、营养价值高的作物新品系。例如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学者将菜豆储藏蛋白基因转移到向日葵中,使用权向日葵种子含有菜豆储藏蛋白。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番茄可延缓其成熟变软,从而避免

微创外科的发展史

微创外科的发展史 王国政包荣广(搜集整理) 微创外科从起步构想以至完整思想体系的形成,从零星仪器、器材的凑合以至成套设备的供应与不断改进,从个别动物实验和临床尝试以至在广大外科领域各个专科内的普遍应用,持续逶迤不下一百余年。1901年德Kelling首用膀胱镜观察狗的腹腔。1910年瑞典Jacobaeus用腹镜检查人的腹腔。1928年俄Ott以额镜为光源,用陷凹镜观察孕妇腹腔。1928年德Kalk用之作肝穿活检。1938年匈Veress发明安全气腹针。二战期间,阻难频频,进展缓慢。50年代,英Hopkin发明柱状透镜,提高了光导效率。60-70年代,德Semm 配套设计了气腹机、冷光源、热凝装置及其他专用器材,施行大量妇科手术。1983年,英Wickham一位对泌尿内镜深有造诣的泌尿外科医生,首次提出了显微外科(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MIS)的概念[1]。使MIS的诞生在理论上和技术上的条件均告具备。至1987年,法Mouret成功施行了世界上首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1988年法Dubois连续完成了LC36例,并在翌年结合录像公布于世,引起哄动。1990年以后,MIS发展迅猛,在普外、胸外、妇产科、泌尿外科、小儿外科等各个专科领域内遍获开花、增华。整个90年代可称是MIS得到全盛发展的时代:初期,MIS已在外科各个领域中有所施展;中期,MIS进入相对成熟期;后期,开始探索肿瘤的微创治疗。一时间,彻底改变了外科界毫不问津内镜诊断治疗的局面,对长期统治外科医师头脑的:"切口越大,暴露越清楚;手术范围扩大,则治疗更彻底"的传统理念提出了质疑。于今,

国内内窥镜行业分析

国内内窥镜微创医疗器械行业分析 1、内窥镜微创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概况 1.1 内窥镜微创医疗器械的发展历程及应用特点 医学内镜迄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受科学技术水平影响,20世纪50年代以前发展缓慢,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导光纤维等相关科技的高速发展,医学内镜才迅速发展起来。1985年英国泌尿外科医生Payne和Wickham首次提出“微创操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微创外科”的概念,1987年法国Mouret开展的首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成功后,进一步促进了微创概念的形成和微创技术的快速发展,微创手术在全球范围内开始推广和普及,推动了微创医疗器械的发展,内窥镜微创医疗器械在其中最具有代表性。 内窥镜微创医疗器械是临床医学与近年来迅速发展的生物工程、光学、精密制造、图像处理、医用材料、光机电信息等高科技学科的有机结合体。在内窥镜微创医疗器械的操作过程中,医务人员利用医用内窥镜经人体自然腔道或细小手术切口进入人体,借助冷光源的高亮度照射,通过成像系统对体内器官进行临床诊断,并利用微创手术器械进行微创治疗。以现代内窥镜系统为核心的微创技术已推广到耳鼻喉科、腹部外科、泌尿外科、肛肠科、骨外科、胸腔心血管外科、神经外科、妇科等多个科室,从简单的腹腔镜下息肉摘除到心脏搭桥均有涉及,几乎所有传统的耳鼻喉、外科及妇科手术都可以借助内窥镜来完成。 与传统手术相比,采用内窥镜微创医疗器械的微创手术具有以下优点:①内窥镜微创手术创口面积小,失血少,避免体内组织过多暴露,减少手术感染的可能性;②患者痛苦小,有些手术可在药物镇痛下进行,患者可以在清醒的状态下完成手术治疗;③借助摄像系统,术野的暴露更为充分,更有利于医生做出准确的判断和操作;④内窥镜微创手术较为精细,手术部位以外的组织和器官不会受到不必要的操作干扰;⑤患者术后恢复快,用药量减少,缩短了住院时间;⑥患者能够承受多次微创手术,而传统手术下,对于结石等易复发病症,若重复手术则会对身体造成极大损伤;⑦切开、止血主要依赖于电切和电凝等手术器械来完成,手术部位的异物明显少于传统手术。正因为如此,内窥镜微创诊疗备受医患双方的青睐,众多传统体表切开手术已被内窥镜微创手术逐步替代。 1.2 内窥镜微创医疗器械产品构成 内窥镜微创医疗器械主要由医用内窥镜、微创手术器械和配套设备构成,其中医用内窥镜主要包括硬管内窥镜、纤维内窥镜和电子内窥镜;微创手术器械可分为耳鼻喉科微创手术器械、外科微创手术器械和妇科微创手术器械等;配套设备主要包括摄像机、监视器、冷光源等。

(完整版)生物工程的发展简史

生物工程的发展简史 1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生物工程的发展简史按照生物工程的定义.人类对生物工程的实践可迫溯到远古原始人类生活期间.为此,可把生物工程的发展分成三个时期:①传统生物技术时期;②近代生物工程的形成和发展时期;③现代生物工程时期。一、传统生物技术时期生物工程不是一门新学科,它是从传统生物技术发展来的。传统生物技术应该说从史前时代起就一直为人们所开发和利用并造福于人类.在西方,苏美尔人和巴比伦人在公元前6000 年就已开始啤酒发酵。古埃及人则在公元前4000 年就开始用经发酵的面团制作面包,在公元前20 世纪时已掌握了用裸麦制作“啤酒”的技巧。公元前25 世纪古巴尔于人开始制作酸奶;公元前20 世纪古亚述人已会用葡萄酿酒(葡萄实际上沾有酵母)。公元前17 世纪古西班牙人曾用类似目前细菌浸取铜矿的方法获取铜。在石器时代后期,我国人民就会利用谷物造酒,这是最早的发酵技术。荷兰人詹生(Z. Janssen)于1590 年制作了世界上最早的显微镜,其后1665 年英国的胡克(R. Hooke)也制作了显微镜,但都因放大倍数有限而无法观察到细菌和酵母。但胡克却观察到了霉菌,还观察到了植物切片中存在胞粒状物质,因而把它称为细胞(cell),此名称一直沿用至今。1676 年,荷兰人列文虎克(Leeuwen Hoe 幻用自磨的镜片制作显微镜,其放大倍数可近300 倍,并观察和描绘了杆菌、球菌、螺旋菌等微生物的图像,为人类进一步了解和研究微生物创造了条件.并为近代生物技术时期的降临做出了重大贡献。1838 年德国的施莱登(M一J. Schlwiden)和施旺(T. Schwan)共同ON 明了细胞是动植物的基本单位,因而成为细胞学的奠基人;1855 年微耳和R. Virchow 发现了新细胞是从原有细胞分离而形成的,即新细胞来自老细胞的事实;1858 年托劳贝(Trauhe)提出了发醉是靠酶的作用进行的概念;1859 年英国的达尔文《C. R. delvan)撰写了《物种起惊》一书,提出了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进化学说,并指出生命的基础是物质。自胡克从显微镜中观察到微生物到微生物学的诞生约经历了近200 年.受到人们思想观念、习惯势力、经济实力、生产方式等因素的制约。产业革命的浪潮当时还没卷入到食品、化工领域来。对发酵还习惯于作坊式生产。1866 年微生物学的莫基人,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的法国人巴斯德(L. Pasteur)以实验结果有力地摧毁了微生物的“自行发生论”。他首先证实了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并建立了微生物的纯种培养技术,从而为发酵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使发酵技术纳人了科学的轨道。他提出了一种防止葡萄酒变酸的消毒法〔被称为巴斯德消毒法(Pasteurization),一般在60℃时维持一段时间以杀死食品、牛奶和饮料中的病原菌」;1857 年他明确地指出酒精是酵母细胞生命活动的产物,并在1863 年进一步指出所有的发酥都是微生物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微生物引起不同的发酵。1874 年丹麦人汉森(Hansan)在牛胃中提取了凝乳酶,1879 年发现了醋酸杆菌;1876 年德国的库尼(W. Kuhne)首创了"enzyme"一字,意即“在酵母中”;1881 年采用微生物生产乳酸; 1885 年开始用人工方法生产蘑菇;1897 年德国的毕希纳(E 一Buchner )发现被磨碎后的酵母细胞仍可进行酒精的发醉,并认为这是酶的作用,并于1907 年因此发现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19 世纪末德国和法国一些城市开始用微生物处理污水. 细菌学的莫基人,德国的科赫(R. Koch)首先用染色法观察了细菌的形态;1881 年他与他的助手们发明了加人琼脂的固体培养基并利用它在平皿中以接种针醚上混合菌液在固体培养基表面上划线培养以获得单抱子菌落的方法,此方法一直被沿用至今,他的另一个杰出贡献是发现了结核菌,并因此获1905 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1914 年开始建立作为食品和饲料的酵母生产线;1915 年德国开发了面包酵母的生产线;1915 年

腹腔镜发展的历史

腹腔镜发展的历史 文章来源:四川省生殖健康研究中心附属生殖专科医院发布时间:2008-3-13 【关闭】 核心提示: 1901年,俄罗斯彼得堡的妇科医师Ott在腹前壁作一小切口,插入窥阴器到腹腔内,用头镜将光线反射进入腹腔,对腹腔进行检查,并称这种检查为腹腔镜检查。 同年德国的外科医师Kelling在狗的腹腔内插入一根膀胱镜进行检查,并称这种检查为腹腔镜的内镜检查。 1910年瑞典斯德歌尔摩的Jacobaeus首次使用腹腔镜检查这一名词,他用一种套管针制造气腹。 1911年美国Johns Hopkins医院的外科医师Bernhein经腹壁的切口把直肠镜插入腹腔,用发射光做光源。 1924年美国堪萨斯的内科医师Stone用鼻咽镜插入狗的腹腔,并推荐用一种橡胶垫圈帮助封闭穿刺套管避免操作中漏气。1938年匈牙利的外科医师Veress介绍了一种注气针,可以安全地做成气胸;在做气腹时,可以防止针尖损伤针下的内脏。用折中安全穿刺针制作气腹的主张被普遍接受,并沿用至今。 真正针对性腹腔检查术的发明者是德国的胃肠病学家Kalk,他发明了一种直前斜视135°的透镜系统。他被认为是德国的诊断肝脏和胆囊疾病的腹腔镜检查术的奠基人。他于1929年首先提倡用双套管穿刺针技术。 1972年美国妇科腹腔镜医师协会计划在以后几年中要完成近50万例的腹腔检查,这种检查法已被妇科医师广泛接受。洛杉矶的Cedars-Sniai医学中心有近1/3的妇科手术使用了诊断或治疗的腹腔镜技术。 1986年Cuschieri开始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动物实验,1988年首届世界外科内镜代表会议上他报告了一例实验动物用腹腔镜施行胆囊切除术获得成功,于1989年2月应用于临床。 在人身上首次用腹腔镜作胆囊切除获得成功的法国外科医师Philipe Mouret,1987年他在用腹腔镜治疗妇科疾病的同时给同一个病人做了病变胆囊切除手术获得成功,但未报告。 1988年5月,巴黎的Dubois在开展猪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实验基础上也应用于临床,其结果在法国首先发表并在1989年4月美国消化内镜医师协会的年会上放映了手术录像,一举轰动了世界。它首先震动了美国的外科界,在美国兴起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热潮,使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从动物实验、临床探索阶段进行到临床发展阶段。 1991年2月,荀祖武完成我国第一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这也是我国第一例腹腔镜外科手术。10年来,我国已开展40多类腹腔镜外科手术,病例已超过100多万。术前吃一些清淡的,提前一天住院,遵医嘱进术前准备。 术后的调养: 一、伤口护理: 通常腹腔镜的伤口在肚脐处是一公分长,在下腹部侧则各为0.5公分的伤口,在手术完后,一公分的伤口通常或做简单的缝合,此时可能使用可吸收线或不可吸收线缝合,若使用不可吸收线缝合,则应于手术后七天予以拆线,若用吸收线缝合则不需拆线;至于0.5公分的伤口,使用透气的胶布贴合就可,但有时为增加伤口愈合的整齐性,也可能用缝针、简单的缝合。对于这些伤口的护理,要注意的是保持伤口清洁、干燥等伤口完全愈合后(约十天),方可淋浴或弄湿。最重要的是,因腹腔镜的患者,住院天数极短,所以患者返家后,每天一定要注意伤口有无红、肿、热、痛的现象,以防感染发炎的发生,不过腹腔镜术后伤口的发炎相当少见。 二、阴道出血:

第一章 内镜外科发展史

第一章内镜外科发展史 近十余年来,随着内镜手术技术的发展,外科学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微小创伤和美观成为当代外科疾病治疗的发展方向。内镜外科技术已经渗透到外科学领域几乎所有盼分支学科。然而,任何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是无数学者长期锲而不舍地努力的结果。守镜外科的发展同样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原始的古代内镜发展到能进行各种手术操作、具有电子摄像装置的现代内镜手术系统。 第一节内镜发展的早期阶段 一、古代原始的内镜 最早用于窥视深部器官的器械是肛门镜。希波克拉底在有关瘘管的论述中提到了最原始的内镜,肛门镜的应用。要想清楚地看到深部器官,必须要有导光系统。德国的Philipp Bozzini最早发明了将烛光导引至深部器官的设备。他将蜡烛放在一个小室中,一端是目镜,另一端连接不同尺寸的镜管。在这套设备中还安装有反光镜,可以用于观察诸如口腔、声带和肛门等管腔。蜡烛燃烧时会产热,同时会产生黑烟。在光源室的上方还要有通气孔。尽管 Bozzini的发明有很大的局限性,但是他毕竟是第一个照亮和观察深部器官的人。Pierre Segalas发明了一系列类似的实验仪器用于观察膀胱。1853年,Desormeaux介绍了检查生殖泌尿系统的内镜系统。其光源是酒精和松节油的混合物。光束由反射镜反射后进人镜管。他是第一个用带有反射镜的透镜来增加光照强度的学者。l860年牙科医师Julius Bruck将炽热的白金丝放在水封套中,从而实现了远距离照明系统,这也是第一只用电流来照明的内镜。这个装置可以被看作爱迪生所发明的白炽灯泡的前驱。其后Kussmul利用反射的日光取出食管异物。Bevan用反射的烛光取出食管异物,并对食管狭窄进行了描述。 二、具有放大作用的内镜 毫无疑问,用照明不良和仅具有钥匙孔样视野的内镜来观察深部器官具有极大的局限性。Max Nitze认识到要想方便、相对安全,并且疼痛较轻的导入内镜,检查者需要把眼放在内镜的目镜上,同时这支内镜需要远距离光源;目标区需要适当放大。当他在清洁显微镜时,用手拿着镜头向窗外看去。这时发现对面的教堂非常清晰地展现在他的视野中。Nitze 立刻找到了仪器制造者和光学专家,制造了第一只膀胱镜。 这种早期的内镜是将白金丝放在玻璃套中,并用水进行冷却。灯丝用电池烧热、点亮用于照明。当然,这种内镜十分笨重、使用不便。爱迪生发明了灯丝灯泡后,这种状况得到了改观。Nitze把爱迪生式的灯泡做得很小,足以放进膀胱镜的头端。Johann von Mikulicz 后来设计了直管胃镜。这支胃镜长650mm,直径13mm,其远端呈角,并有一个灯泡用于照明,中间有一个通道用于注入空气。毫无疑问,接受这种胃镜检查的病人是非常不舒服的。 三、上消化道内镜 由于硬性内窥镜使用起来十分不舒服,病人非常痛苦,限制了其实际应用。 Kellin9于1898年发明了一种新型的胃镜。这种胃镜下三分之一可以弯曲45。,物镜窗可以旋转360。。微型灯泡和棱镜做在一起,顶端可以在一个平面向两侧弯曲l35°Albright根据尸体胃的形态作了大量的模型,终于在19世纪末完成了这件光学和机械学的杰作。Schindler被称之为胃镜之父之一。1936年他介绍了由光学物理学家Wolf设计的可部分弯曲的胃镜。这种胃镜在工作端有一橡胶头,便于插入胃内。其可曲部分的直径为l2mm,用电灯泡进行照明。整个系统由48个透镜组成,并可提供侧面的视野。尽管这种胃镜已经十分精确,技术上已

生物技术历史

BC 1750The Sumerians brew beer. 500 The Chinese use moldy soybean curds as an antibiotic to treat boils. 250 The Greeks practice crop rotation to maximize soil fertility. 100 Powdered chrysanthemum is used in China as an insecticide. AD: Before the 20th Century 1590The microscope is invented by Janssen. 1663 Cells are first described by Hooke. 1675 Leeuwenhoek discovers protozoa and bacteria. 1797 Jenner inoculates a child with a viral vaccine to protect him from smallpox. 1802 The word "biology" first appears. 1824 Dutrochet discovers that tissue is composed of living cells. 1830 Proteins are discovered. 1833 The cell nucleus is discovered. The first enzymes are isolated. 1855The Escherichia coli bacterium is discovered. It later becomes a major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production tool for biotechnology. Pasteur begins working with yeast, eventually proving they are living organisms. 1863 Mendel, in his study of peas, discovers that traits were transmitted from parents to progeny by discrete, independent units, later called genes. His observations lay the groundwork for the field of genetics. 1869 Miescher discovers DNA in the sperm of trout. 1877 A technique for staining and identifying bacteria is developed by Koch. 1878 The first centrifuge is developed by Laval. The term "microbe" is first used. 1879 Flemming discovers chromatin, the rod-like structures inside the cell nucleus that later com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