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写人记事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完整版)写人记事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完整版)写人记事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写人记事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一)我不能忘掉祖国

1908年,宋庆龄15岁,就进了佐治亚洲梅肯市的威斯里安女子大学,她是个文静而沉思的

女孩子。她想到将来要为穷苦的祖国人民做事,就更加勤奋地学习。

有一次,班里要讨论历史方面的问题,她认真地(搜收)集资料,认真地思索,做了充分

准备。

在讨论会上,一位美国学生站起来发言。他说:“我认为历史的发展是难以估计的。你们看,

那些所谓文明古国,譬如亚洲的中国,已经被历史淘汰了,人类的希望在欧洲,在美洲,在我们

这里……”

这时,坐在前排的宋庆龄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她紧锁双眉,耐心地听着美国同学的发言。

那位同学刚讲完,宋庆龄就站起身来。教室里立刻静下来了。宋庆龄显得有些激动,但她仍

然用(温和柔和)的声调说:“历史确实是在不断变化的,但它永远属于亿万大众。具有五千

年文明历史的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有人说中国像一头沉睡的狮子,但它决不会

永远沉睡下去。总有一天,东亚睡狮的吼声将(震动振动)全世界!因为它有广阔的土地,勤

劳的人民,悠久的历史,富饶的物产,有无数革命志士,为了它的振兴正在进行着(坚艰)苦

卓绝的斗争!”

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交口称赞:“说得好,以理服人。”“这些话多么有力量!”

宋庆龄虽然身在国外,但她时时刻刻关心着国内的情况,她常对同学说:“我不能忘掉祖国,

我对祖国充满了理想和希望!”

1、用“﹨”划去文中括号里错误的字和词。

2、联系上下文解释带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淘汰

..称赞——

..——交口

3、就短文的题目,请你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并自己试着回答。

问题:

回答:

4、仔细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宋庆龄说:“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家为什么对宋庆龄的发言“交口称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最后一句话表达了宋庆龄的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文章之后,你想到了以前学的哪篇爱国课文?此时,你有什么感受和启发?

6、写出一个爱国名言。

参考答案:

1、划去收、柔和、振动、坚。

2、淘汰

..——中国不会被历史埋没,也不可能埋没,总有一天,中国会震动全世界!

交口

..称赞——大家对宋庆龄以理服人,有力量的话赞不绝口。

3、答案不唯一,但一定要有价值。如:宋庆龄为什么不会忘掉祖国?答:因为宋庆龄有一颗爱国心。虽然身在国外,但她时时刻刻关心着国内的情况,她对祖国充满了理想和希望!”所以宋庆龄不会忘掉祖国。

4、

(1)理由是中国有广阔的土地,勤劳的人民,悠久的历史,富饶的物产,有无数革命志士,为了它的振兴正在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

(2)因为宋庆龄说得好,以理服人。而且说的那些话有力量!

(3)文中的最后一句话表达了宋庆龄一心爱国,对祖国充满了理想和希望的思想感情。

5、爱国课文即可,围绕爱国谈感受即可。

6、爱国名言即可。

如: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顾炎武

爱祖国高于一切。——(波兰)肖邦

(二)

现在我已经有了很多作品,出版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我有个慈祥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这个糟糕透了。”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精彩

“糟糕透了”;

“精彩极了”,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

“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极了”,

哪一股风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1、第一自然段中找出两对反义词。

()---()()---()

2、慎”的音序是(),部首是(),“谨慎”的意思是。

3、为什么说“我”是幸运的?

4、读了这篇文章后,我明白了爱有两种形式,是哪两种呢?这两种爱有什么作用?

5、你认为文中哪句话含义最为深刻,找出来画“”。

参考答案:

1、慈祥—严厉精彩—糟糕

2、“谨慎”的意思是:小心

3、因为正是这两个称赞的爱和批评的爱,使我在爱的鼓舞下,努力地向前,成为一名作家。

4、称赞的爱批评的爱作用:这两种爱都是我努力地向前的动力。

5、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三)郑板桥

△郑板桥是清朝的一位书画家。小时候,他聪明好学,但家里很穷,夜里读书没钱买灯油,他经常到附近一个古庙里,借着佛灯读书。后来中了进士,当了县令。

△郑板桥一生最杰出的成就,是在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他的诗大都来自现实,来自生活,言之有物,读起来妙趣横生。

他写的字大大小小,歪歪斜斜,如乱石铺路,但是给人以一种特殊的美感,自成一家,这就是他的“板桥体”。如今还有不少人在模仿他的书法呢!

郑板桥的画也闻名于世。他特别喜欢画兰、竹、石。他认为兰花四时不谢,竹子百年长青,石头万古不移,是值得歌颂的。

△郑板桥在淮县当县令时,因那里闹灾荒,他私自开仓救济老百姓而被罢官。从此,他回到家乡以卖画为生。可他有个怪脾气,一些财主、官吏依仗财势叫他画,他却偏不画。

郑板桥卖字画所得的钱,大多数给了穷人。他身背一个长口袋,卖画的银子放在里面,一路散发给穷苦百姓,走到家银子也散发光了。

△郑板桥活到七十三岁。他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财富,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1、从短文中找出三个成语写下来。

2、联系上下文解词语。

妙趣横生——

闻名于世——

3、根据文章回答问题。

(1)郑板桥一生杰出的成就是。

(2)郑板桥特别喜欢兰、竹、石的原因是什么?

(3) “板桥体”的特点是。

4、简要概括郑板桥同情穷苦百姓的两件事。

第一件:

第二件:

5、文中用()给文章分成了四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参考答案:

1、独树一帜妙趣横生万古不移

2、联系上下文解词语。

妙趣横生——美妙的情趣,充分地表现出来。

闻名于世——全世界都有名。

3、根据文章回答问题。

(1)郑板桥一生杰出的成就是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

(2)郑板桥特别喜欢兰、竹、石的原因是什么?

兰花四时不谢,竹子百年长青,石头万古不移,是值得歌颂的。

(3) “板桥体”的特点是:他写的字大大小小,歪歪斜斜,如乱石铺路,但是给人以一种特殊的美感,自成一家。

4、简要地概括郑板桥同情穷苦百姓的两件事。

<1>郑板桥当县令时,私自开仓济贫被罢官。

<2>郑板桥把卖字画的钱发给老百姓。

5、用()给文章分成四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郑板桥是清朝书画家,从小聪明好学,中了进士,当了县令。

第二段:郑板桥的诗书画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

第三段:郑板桥被罢官后,用卖字画的钱救济穷人。

第四段:郑板桥一生留下了许多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怀念。

(四)生命的掌声

我常常想起一个关于掌声的故事。

那时我上高中一年级的时候,班里有位叫英子的女孩儿,文静漂亮,但是总爱蜷缩在教师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

....离开教室。后来我们才知道,..的就来到了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

她的腿因为得了小儿麻痹症而落下了残疾,她不愿意让别人看到她走路的姿势。

演讲课时,老师让同学们走上讲台讲述一个小故事。轮到英子讲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演讲老师是刚调来的,还不了解英子的情况,她就一直点英子的名字。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的站了起来。我们注意到,英子的眼圈儿红了。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英子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就在她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响起了一阵掌声,那掌声热烈、持久,在掌声中,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

掌声渐渐平息,英子也定了定情绪,开始讲述她童年的一小故事,她的普通话说得很标准,声音也十分动听。当她结束演讲的时候,班里又想起了掌声。英子很礼貌的向老师鞠了一躬,又向同学们深鞠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奇怪的是,自从那次演讲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她不再那么忧郁了,她和同学们一块游戏、说笑,甚至有一次她还走进了学校的小舞厅,让同学们教她跳舞。后来,英子的学习成绩一直都很好。尤其是数学和物理,高二那年,她代表我们学校参加了全国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还得了奖。

三年时光,匆匆而过,三年之后,英子被北京一所大学破格录取。后来,英子给我来信说:“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次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我应该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那次掌声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我这才明白了英子变得开朗活泼的原因。从那以后,我学会了给人鼓掌,尤其是当别人身处困境的时候。其实,人都是需要掌声的。在人生的舞台上,谁不希望自己的演出得到喝彩?掌声,是一种尊重,更是对一个生命的鼓励和肯定。

1.用“/”划去加点字的错误读音。

蜷.缩(quán juǎn )歧.视(qízhī)

骤.然(zòu zhòu )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美丽--()突然--()

3.文中的主人公英子以前是一个性格( )、()的残疾姑娘。

4.第二自然段,说说带点词语“早早”、“最后一个”写出了英子怎样的心理?

5.第四自然段中,作者分别抓住人物的()、()、(),刻画了英子的内心活动。

6.用直线划出表示英子演讲前后不同变化的句子。

7.文中为什么把掌声视之为“生命的掌声”?

8.读了文章后,你受到怎样的启发呢?

参考答案:

1、略

2、美丽--(漂亮)突然--(骤然)

3、内向忧郁

4、写出了英子害怕同学们歧视自己残疾的心理。

5、第四自然段中,作者分别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刻画了英子的内心活动。

6、用直线划出表示英子演讲前后不同变化的句子。

上课前,她早早的就来到了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

她不再那么忧郁了,她和同学们一块游戏、说笑,甚至有一次她还走进了学校的小舞厅,让同学们教她跳舞。

7、因为掌声给了英子第二次生命,正是因为这掌声她知道了同学们并没有歧视她,自己应该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正是因为这掌声她变得开朗活泼,破格考入大学。所以文中那次掌声是“生命的掌声”!

8、从那以后,我学会了给人鼓掌,尤其是当别人身处困境的时候。其实,人都是需要掌声的。在人生的舞台上,谁不希望自己的演出得到喝彩?掌声,是一种尊重,更是对一个生命的鼓励和肯定。

(五)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在一片河坡上,早先有过一个很(象像)样的小村庄。

村里住着几十户人家。家家户户都有一两把很锋(fēn fēng)利的斧头。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木一(棵棵颗颗)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各家各户一间间,一栋栋的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烟消失在天空中……

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8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就)停下来: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向了何处。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qiē qiè),包括那(些把)锋利的斧头。

1、划去文中六个括号里不恰当的字词或注音。

2、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写在括号里。

近义词:家家户户一一( )

反义词:扩大一一( )

3、给词语中加点的字选择合适的解释,在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上画“√”。

(1)应有尽.有:a.达到极端b.完

c.全部d.用力完成

(2)雨水奇.多:a.惊异b.稀罕

c.奇怪d.特别、非常

4、(1)“裸露的土地”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2)“大雨没喘气儿”是说大雨________________。

(3)“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指________________。

(4)小村庄被毁灭的教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是按顺序叙述的。

6、读了这篇文你有什么想法?()。参考答案:

1、略

2、各家各户减少

3、c d

4、根据短文内容作答。

(1)“裸露的土地”指的是:把树木一棵棵砍下来之后的光秃秃土地。

(2)“大雨没喘气儿”是说大雨在不停地下,一连下了五天五夜,雨下得大下得多。

(3)“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指各家各户一间间,一栋栋的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烟消失在天空中……

(4)小村庄被毁灭的教训是:小村庄的人只砍树,不栽树,不计后果,自埋坟墓,自取灭亡。

5、短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的。

6、读了这篇文你有什么想法?

围绕爱护树木、爱护家园谈想法即可。

(六)生日

小时候,总是记不住自己的生日。直到那一天,像往常一样迎着夕阳,一路踢着小石子儿,头上的小辫晃呀晃,远远望见小屋前伫立的母亲那熟悉的身影,飞奔过去,搂住她的脖子。母亲领我到饭厅,桌上已摆好了一碗热腾腾的面条,上面卧着两个太平蛋。(),我明白了,我的生日又到了。

母亲也坐在桌旁,微笑着看我吃。那神情,仿佛过生日的是她,吃面的也是她。

()桌上没有香喷喷的蛋糕,明晃晃的蜡烛,()母亲眼中燃烧着的慈爱不正是那不灭的烛光吗?

我的生日年年都要过,母亲却总记不住自己的生日。偶然母亲也会在撕日历时浅笑着说:“哎,昨天是我的生日!”

一年一年过去了,我在吃生日面和太平蛋中长大了一岁岁,而母亲()在充满肥皂泡的洗衣盆边和撕日历时的惊叹声中度过她的一年年。渐渐地,我发现母亲的两鬓出现了细细的银丝,如那热腾腾的卧着太平蛋的细细的生日面。在我的记忆中,母亲一次也不曾为她自己过过生日。

()见母亲撕下那张记着生日的日历,我()在一旁默默地想,等明年这一天,我一定也要为母亲煮一碗寿面,一碗卧着太平蛋的寿面。一次次,我总像忘记自己生日那样忘掉母亲的生日。

今年,我终于记住了。在焦急中盼来了母亲的下班。

母亲惊讶地望着那碗热气腾腾的寿面,我递上一张贺卡,微笑着说:“妈妈,祝您生日快乐!”

母亲默默地看着贺卡和寿面,抬起头,眼中闪着幸福的光,拉着我的手,看了很久,说:“孩子,你长大了……”

母亲坐在桌前开始吃我为她煮的寿面。我也坐在一边看着母亲。我忽然看见两颗晶莹的泪珠滑落在碗里。

我问:“妈妈,怎么啦?”

妈妈笑着说:“我高兴!”

1.把下面各词确切地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每回……总……总是

虽然……但是……于是

2.从文中摘录一句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中把__________,比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亲吃生日面的时候为什么哭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第一自然段的段意()

5.从你积累的古诗中,选出一首描写母亲的诗,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把下面各词确切地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于是

虽然……但是……

总是

每回……总……

2、从文中摘录一句比喻句。

渐渐地,我发现母亲的两鬓出现了细细的银丝,如那热腾腾的卧着太平蛋的细细的生日面。把两鬓细细的银丝,比作细细的生日面。

3、母亲吃生日面的时候为什么哭了?

高兴的泪,激动的泪,以前都是妈妈为我想着过生日,现在是我想着为妈妈过生日,从妈妈的爱中我懂得了爱妈妈。妈妈为我的懂事,为我的长大高兴地哭了。

4、第一自然段的段意:小时候,我总是记不住自己的生日,可妈妈总是能记住给我过生日。

5、从你积累的古诗中,选出一首描写母亲的诗,写在下面。

如: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七)

传达室徐大伯的(厉历)害在我们学校小有名气。

期末考试前,学校明确了一条(归规)定:任何学生都不准把食物带入学校内,以此杜(决绝)上课时不时发出的“咂吧咂吧”声。这下,徐大伯越发认真了。

大清早,徐大伯便叉(chǎchà)开双腿稳稳地立在院门口,满是青筋的大手垂在背后,显出几分威严。他认真地盯着每一位进出的同学——“喂,把嘴里的口香糖吐(tǔtù)了(再在)进去!”那些正鼓着腮帮子大嚼特嚼的同学只好不(干甘敢)心地吐了口香糖;“咦?你怎么把牛奶带进来了?”这位企图蒙混过关的同学只好在校门口把牛奶喝掉。唉,这徐大爷也太不通人情了!

这么一来,嘴馋的女同学们课余时候便少了享受瓜子、话梅的快乐,于是她们撒着(娇骄)要徐大伯打个“马虎眼”,可徐大伯相当认真:“这是原则问题!”还有那些一向懒散的男同学,因为不能在早晨的校园里吞咽面包或大饼油条,也厚着脸皮要徐大伯“放一码”。可徐大伯(毫豪)不通融,“不行就是不行!”男同学无(计记)可施。

奇怪的是,这么一个不通情理的人,大家却都很喜欢他。

1、划掉()内不正确的音节或汉字。

2、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横线上。

3、假如你是一个被徐大伯“管”的学生,你当时心里会怎么想?写一个心理活动片段。

4、你怎么评价传达室徐大伯这个人?

参考答案:

2、不脱离文内容,不脱离文主旨即可。

3、要点:写清当时的情况

写出心理活动

4、要点:用概括的语言评价人物。

不脱离文内容,不脱离文主旨。

如:传达室徐大伯是一个做事认真,讲原则,对待工作铁面无私的人。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不讲情面的人。大家喜欢厉害的徐大伯。

(八)我能行

“我能行!”这句话常挂在我嘴边,几乎成了我的口头禅。

上星期日,我去参加北京市作文比赛。赛前一个星期,我就当着全家面前声明:“比赛那天我要自己去,用不着谁送。我能行!”这下可急坏了爸爸妈妈。他们一次又一次地提出要送我,都被我一次一又一次拒绝。星期六晚上,爸爸妈妈要做最后一次努力——和我谈判。二位说了两大车话,而最后,我还是用最简练的两个字——“不用”——拒绝了。

星期天早晨,妈妈不厌其烦地叨唠着乘车路线及注意事项。我听得实在不耐烦:“哎呀呀,妈,我能行!”

来到考场,见不少同学正紧皱双眉,听着双亲考前的教导。我不禁暗暗庆幸:哈哈,我可再不用受这份苦了。许多教师、家长见我一人走来,都向我身后张望找“谁”?爸爸妈妈?嘻嘻,我把他们落在家里了!

上次春游爬山,那些可恶的男生故意找一条弯弯曲曲又陡极了的山路。半路上,我们女生有的摔了五个跟斗,有的唱哀乐似的哼唧着。一个男生假作关心地来讽刺我:“小周颖,不行了吧?”“我?”我咬咬嘴唇,瞪了他一眼,“胡说,我当然行。”又走了一段,山更陡了。还是那个男生,伸手要拉我。我才不要他拉,我自己能行。终于,我抢在那个男生前面,第一个到达了山顶。山顶上,又是那个男生:“小周颖,你还真行。”听着这话,我心理还真是高兴!

在改选会上,我说——我能行!

在和班上力气最大的男生扳手腕时,我还是说——我能行!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口头禅——

不厌其烦——

2.在段首用△给短文分成四段。

3.短文重点写了几件事?把每件事各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4.这篇文章写出了小作者的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口头禅——平时最爱说的话。

不厌其烦——说过多少遍也不嫌麻烦。

2.给短文分成四段一(1自然段)二(2、3、4自然段)三(5自然段)四(6、7自然段)3.短文重点写了几件事?把每件事各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2件事

一件事是:星期天,我自己一个人去参加北京市作文比赛。

另一件事是:春游爬山,我不用别人帮,第一个到达了山顶。

4.这篇文章写出了小作者的什么特点?

自信、独立、好强。

小学三年级写人文章阅读练习题三则

(一)明星上的一粒微尘 那是在北京召开数学研究会的时候。 有一天,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收到了一位普通中学青年教师的来信。 信的大意是:我读了您写的《堆叠素数论》,觉得这本书写得很好。可是经过反复核算,发现有一个问题计算错了,这好比在明星上蒙了一粒微尘,希望您能更正。 华罗庚读完信,翻开书来看,果然有错,他赞不绝口:“真是太好了,他的意见完全正确,有着很高的才华。” 华罗庚在数学研究会上读了这封信,还把写信的青年人请来参加会议,这个青年人就是陈景润,后来他也成为一个有名的数学家。 就这样,华罗庚从自己的错误中发现了一个难得的人才。 1、陈景润写信的时候,华罗庚是一位()家,陈景润是一位()的人。 ' 2、陈景润的信写了三层意思,它们分别是: (1) -------------------------------------------------------------------------------------------- (2) -------------------------------------------------------------------------------------------- (3) -------------------------------------------------------------------------------------------- 3、写出短文的主要内容。 - ------------------------------------------------------------------------------------------- 4、短文按()顺序写的。赞扬了华罗庚-----------------------------------------------------------的品质。

小学生写好写人作文的两个技巧(附范文6篇)

小学生写好写人作文的两个技巧 (附范文6篇) 写人作文是小学作文中非常重要的一类,不少学生喜欢在作文里写妈妈、写老师、写朋友……但是,能否在众多作文中脱颖而出,开头是关键。如何写好写人作文的开头呢?下面这两种方法可以试着用一下! 一、烘托 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 因此,常见的烘托方式有环境烘托与人物烘托,巧妙运用这两种方式,会使人物活龙活现,跃然纸上。写人时,我们不妨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 巧借环境烘托,勾勒人物神韵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其中,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和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风民俗等。 环境描写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是很丰富的: 可以作为交代人物的身份、生活时代的要素,或者是交代人物特定的活动场所; 可以成为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条件; 可以在作品中营造气氛,为后文的内容做铺垫或埋伏笔; 还可以通过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理活动等等。 尤其是通过环境烘托的手法来烘托人物的内在心理活动,这是写作时很常用的手法。因为人物的内心活动,是透过外在的具体形式来表现、感知和捕捉的,如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细节都可以反映内心活动,而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细腻、复杂、不可言说的内心活动,是一种更具象、更诗意、更耐人回味的手法。 2. 妙用人物烘托,展现人物风采 写人时,我们会用次要人物来陪衬、烘托主要人物,使主要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这种方式就是人物烘托,也叫“以人烘托人”。 二、对比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写人之时,我们可将人物置身具体事件中,对不同人物之间或同一人物前后的态度、表情、神态、语言、动作等进行细致描绘,成功地运用对比手法,可以凸显人物个性,突出人物形象。运用对比,可分以下两种情况: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 2019-2020学年度阅读专项练习 写人记事阅读(四)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

2019-2020学年度六年级下册阅读专项练习写人记事阅读 (四) 一、现代文阅读 这里,每人每天的用水量严格地限定为三斤,这还得靠解放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日 常的饮用、洗漱、洗菜、洗衣,包括喂牲口,全部依赖这三斤水。 人缺水不行,牲畜也一样,渴啊!一天,一头一直被人们认为憨厚、忠实的老牛 渴极了,挣脱了缰绳,强行闯入沙漠里唯一的也是运水车必经的公路。终于,运水的 军车来了,老牛以不可思议的识别力,迅速的冲上公路,军车一个急刹车戛然而止。 老牛沉默地立在车前,任凭驾驶员呵斥驱赶,不肯挪动半步。五分钟过去了,双方依 然僵持着。运水的战士以前也碰到过牲口拦路索水的情形,但它们都不像着头牛这样 倔(jiàng ) 。人和牛这样耗着,最后造成了堵车,后面的司机开始骂骂咧咧,性 急的甚至试图点火驱赶,可老牛不为所动。 后来牛的主人寻来了,恼羞成怒的主人扬起长鞭狠狠的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让开。鲜血沁了出来,染红了鞭子,老牛 的凄厉叫声,和着沙漠中深秋阴冷的酷风,显得分外的悲壮。一旁的运水战士哭了, 骂骂咧咧的司机也哭了。 最后,运水的战士说:“就让我违反一次规定吧,我愿意接受一次处分。”他从水 车上取出半盆水——正好三斤,放在牛的面前。 出人意料的是,老牛并没有喝以死抗争得来的水,而是对着夕阳,仰天长叫,似 乎在呼唤什么。不远的沙堆背后跑来一头小牛,受伤的老牛慈爱的看着小牛贪婪的喝 完水,伸出舌头舔舔小牛的眼睛。静默中,人们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泪水。没等主人吆喝,在一片静寂无语中,它们掉转头,慢慢往回走。 20世纪末的一个晚上,当我从电视里看到这让人揪心的一幕时,我想起了幼年时家里的贫穷困(jiǒnɡ),想起了劳作的苦难的母亲,我和电视机前的许多观众一样,留下了滚滚热泪。 1.给文中注音处写出恰当的汉字。 倔(_________)困(________) 2.概括文中记述的故事的四要素: 时间地点主人公 事件 3.为什么“一直被人们认为憨厚、忠实的老牛”却“挣脱了缰绳”,“强行闯入沙漠里唯一的也是运水车必经的公路”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4.文中作者说“我和电视机前的许多观众一样,留下了滚滚热泪”,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而流泪?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5.你觉得文中哪个场面最感人?把它写下来,说说你的感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6.给本文拟一个你认为最恰当的题目并把它写在文章题目处的横线上。 我认为最恰当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专项练习 写人记事阅读及答案(部编版)

一、现代文阅读 这里,每人每天的用水量严格地限定为三斤,这还得靠解放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日 常的饮用、洗漱、洗菜、洗衣,包括喂牲口,全部依赖这三斤水。 人缺水不行,牲畜也一样,渴啊!一天,一头一直被人们认为憨厚、忠实的老牛 渴极了,挣脱了缰绳,强行闯入沙漠里唯一的也是运水车必经的公路。终于,运水的 军车来了,老牛以不可思议的识别力,迅速的冲上公路,军车一个急刹车戛然而止。 老牛沉默地立在车前,任凭驾驶员呵斥驱赶,不肯挪动半步。五分钟过去了,双方依 然僵持着。运水的战士以前也碰到过牲口拦路索水的情形,但它们都不像着头牛这样 倔(jiàng )。人和牛这样耗着,最后造成了堵车,后面的司机开始骂骂咧咧,性 急的甚至试图点火驱赶,可老牛不为所动。 后来牛的主人寻来了,恼羞成怒的主人扬起长鞭狠狠的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让开。鲜血沁了出来,染红了鞭子,老牛 的凄厉叫声,和着沙漠中深秋阴冷的酷风,显得分外的悲壮。一旁的运水战士哭了, 骂骂咧咧的司机也哭了。 最后,运水的战士说:“就让我违反一次规定吧,我愿意接受一次处分。”他从水 车上取出半盆水——正好三斤,放在牛的面前。 出人意料的是,老牛并没有喝以死抗争得来的水,而是对着夕阳,仰天长叫,似 乎在呼唤什么。不远的沙堆背后跑来一头小牛,受伤的老牛慈爱的看着小牛贪婪的喝 完水,伸出舌头舔舔小牛的眼睛。静默中,人们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泪水。没等主人吆喝,在一片静寂无语中,它们掉转头,慢慢往回走。 20世纪末的一个晚上,当我从电视里看到这让人揪心的一幕时,我想起了幼年时 家里的贫穷困(jiǒnɡ),想起了劳作的苦难的母亲,我和电视机前的许多观众一样,留下了滚滚热泪。 1.给文中注音处写出恰当的汉字。倔(_________)困(________) 2.概括文中记述的故事的四要素: 时间地点主人公 事件 3.为什么“一直被人们认为憨厚、忠实的老牛”却“挣脱了缰绳”,“强行闯入沙漠里唯一的也是运水车必经的公路”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4.文中作者说“我和电视机前的许多观众一样,留下了滚滚热泪”,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而流泪?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5.你觉得文中哪个场面最感人?把它写下来,说说你的感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6.给本文拟一个你认为最恰当的题目并把它写在文章题目处的横线上。 我认为最恰当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体会爱心 有这样一位特别的母亲。 为了体验没有水的感觉,这位母亲带着上幼儿园的女儿从北京千里迢迢来到甘肃的定西。在汽车上,母亲告诉孩子她们马上就要到一个没有水的地方了。女儿便打算向骆驼学习,赶紧灌下一瓶牛奶。 在定西的老乡家里,母女俩从一口看似干涸的井中打起一桶水,那还是去年积下的雨水。村民告诉她们,因用水紧张,这水得循环着使用:先用来洗脸,然后用来洗

精编小学写人阅读题及答案

修改 关注我 实时更新 最新 点石教育阅读写作教程 写人文章阅读二 2013-3-10 ㈡成全善良李文 勇 那是三月里 的一天,我去医院看望一个生病 的朋友。 因为是双休日,等公交车 的人很多,在我旁边站着一个老人和他 的女儿,听他们 的对话,是陪老人去医院看病 的,正好跟我同路。 那个女儿为了不让人群碰撞到父亲,一手在前面挡着人群,一手搀着父亲 的胳膊上车。车上早就人满为患,这时一个姑娘站了起来,微笑着对 那位老人说:“大爷,您来这里坐吧! ”可那位老人却说: “谢谢了,姑娘,我站站没关系,你坐吧! ”那女儿也说父亲身体硬朗着,站站就到了! 那个姑娘似乎没想到会这样,有些尴尬,再次说: “您坐吧,大爷!”那个女儿似乎还想说什么,只见老人拉了拉她 的手,说: “好好,那就太谢谢你了!”说完,慢慢走到座位前微笑着坐下,那位姑娘流露出笑意。 但我发现那个女儿明显不高兴,好像责怪父亲似 的。让我看得很疑惑。 公交车开始加速,突然一下子急刹车,我注意到,那位老人紧皱着眉头,好像在强忍着身体某处 的不适。我不禁替他暗自庆幸:亏他坐下了,如果一直站着,不知要遭多少罪。 医院很快就到了。那位老人下车时,不忘向那位姑娘表示感谢。我也下了车,拿出手机准备给朋友打电话,问清他在哪个病室。也正因为我这样停了一停,我才听到了下面这段对话: “爸,伤口痛了吧?” “一点点吧!” “你也真是 的,明明知道自己屁股上有伤口,不能坐,还要坐! ” “人家小姑娘一片好意!我硬是拒绝她,也许以后再遇到这样 的事, 她就会有顾虑了??” 我终于明白了,老人和他女儿 的拒绝,原来并非客套。我不禁又想起车上 的老人紧皱眉头 的表情,在那颠簸 的公交车上,老人硬是强忍着原本可以避免 的痛楚,成全那个姑娘 的善良。 成全别人 的善良,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善良! 阅读训练一、 填空。( 3 分) 1、“一片好意”,还可以说是一( )好意。 2、“一个生病 的朋友” ,还可以说是一( )生病 的朋友。 3、“一直站着”还可以说是( )站着。 二、 写出下列词语 的近义词。 (6 分) 看望——( ) 痛楚——( ) 避免——( ) 三、 “车上早就人满为患” 的意思是 ( )( 4 分) A .车上 的人刚好坐满。 B. 车上 的人特别多。 C. 因为上来这些人而使车上人特别多。 四、 “成全别人 的善良,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善良”这句话就这个故事 而言,前一个善良指 的是( ) 的善良,后一个善良指 的是( ) 的 善良。(4 分) A. 让座女孩 B. 老人 C. 女儿 D 作者 五、 文中哪句话可以表现出老人坐在座位上 的痛苦, 用横线画出来。( 2 分) 六、 前文说“让我看得很疑惑。 ”后文 的哪句话解答了这个疑惑,把这句 话写在下面。(3 分) 七、 从女儿 的哪些动作可以看出对父亲 的爱,把这些动作用波浪线勾出来。 (2 分) 八、 因为( 因为( 因为( 习作链接仿照例句写句子。(9 分) 例:善良是生命 的黄金。善良是善良是善良是 填空。( 9 分:前空 2 分一个,后空 1 分一个) )我们可以说小姑娘是一个( ) 的小姑娘。)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个( ) 的女儿。)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个( ) 的老人。

五年级写人阅读

●知识要点提示: 写人的文章,就是以人物描写为主,通过具体的事例反映人物的特点或思想品质。写人与记事是分不开的,它们的区别在于文章的侧重点不同:记事的文章着眼于记一件具体的事,落脚于事情发展的详细过程;写人的文章着眼于描写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动态等,为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服务的。 ●分析典型事例,感受人物形象 写人文章所写的人是具体的人,活生生的人,他的思想性格不是凌空表现的,而是通过具体的事情或者材料来显示的。这样的事情或材料可以是一件 , 也可以是几件。因此 , 在阅读写人文章时,要看一看通过写什么事情来表现人物的,想一想所写事情的侧重点在哪里它对表现人物特点有什么好处等等。写人的文章一般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来表现人物的,有的是一件或几件事来表现人物某个方面的特征,有的则是通过几个不同的事反映人物某几方面的特征。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把段落层次理清理顺。还需抓住文章中的关键内容或情节,认真分析,深入体会。 ●了解选材特点,抓关键字词语句 有些文章能够直接找到反映人物性格特点、内心世界的句子或词语,阅读时只要找到这些关键的句子或词语,就能比较容易地领悟文章的中心。但是大部分文章中心是通过人物和事件的叙述间接地反映出来的,所以还须抓住文章中的关键内容或情节认真分析,深入体会。如果能这样阅读,不仅能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同时还能提高自己对文章的欣赏能力。 二、阅读理解:(60分) (一)守时 1779年,德国哲学家康德计划到一个名叫珀芬的小镇,去拜访老朋友威兼·彼特斯。康德动身前曾写信给彼特斯,说自己将于3月2日上午11点中之前到达。 康德3月1日就赶到了珀芬小镇,第二天早就租了一辆马车前往彼特斯的家。老朋友的家住在离小镇12英里远的一个农场里,小镇和农场中间隔了一条河。当马车来到河边时,细心的车夫说:“先生,实在对不起,不能再往前走了,桥坏了,很危险。” 康德下了马车,看了看桥,中间的确已经断裂了。河面虽然不宽,但水很深,而且结了冰。 “附近还有别的桥吗?”康德焦急地问。 车夫回答说:“有,先生。在上游6英里远的地方还有一座桥,如果从那座桥经过,我们还需要3个小时才能到达农场。” 康德看了一看怀表,已经10点钟了,“如果赶前面这座桥,以最快速度要多久才能到达?”“最快也得用40分钟。” 康德跑到河边的一座很破旧的农舍里,客气地向主人打听道:“请问你这间房子要多少钱才肯出售?” 农夫大吃一惊:“您买如此简陋的破房子,究竟是为什么?”

写人文章的阅读技巧与训练精讲

小学语文阅读答题技巧(修订精华版) 编写:方育龙 第一部分:词语 方育龙的博客 一.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注:有些是可以换的,不要一律写不能换,要先搞清楚再写能不能哦!) 二.动词理解: 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三.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注:有些是可以的,不要一律写不能,要先搞清楚再写能不能哦!) 方育龙的博客 第二部分:句子 一.句子分析: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联系上下文,围绕主题,挖掘出句子深层含义,再整理一下自己的语言就可以了。 修辞的分析: (1)它本身的作用; (2)结合上下文,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 (3)答题格式:修辞+结合上下文,修辞的作用 A、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B、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C、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D、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E、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F、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例题:请问文中划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比喻:用XX比喻XX,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 拟人:把XX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或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更有气势,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借代: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 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 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二.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三.仿写句子。 公式: ①数清例句的字数。 ②弄清例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没有修辞手法的除外)。 ③读懂例句与所要仿写的句子在概念和现象上的联系。 方育龙的博客 第三部分:段落篇章词语 一.标题作用: (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人教版高中语文每日一题写人记事散文阅读一含解析

写人记事散文阅读(一) 一、写人记事散文的特点 散文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必修1第三单元主要学习现代写人记事散文,这类散文有如下特点: 1.写真实片断。就是说所写内容为真人真事,不是虚构或夸饰的;叙事可完整,也可零散,而零散的更多见,不像小说那样有完整的虚构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和具体的环境背景等。 2.抒真情实感。写人记事散文固然重在记叙,但抒情必不可少,作者在表现人物的特点和品质的同时,还表达出自己对人物、对社会的情感判断。作者的个性气质、情感襟怀都在文章中充分显现出来。 如《记念刘和珍君》记述刘和珍的生平事迹及其遇害经过,抒发了作者沉痛的悲悼以及愤怒之情;《小狗包弟》描写了小狗包弟的悲惨命运,对人生及“文革”都进行了反思;《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描绘梁启超先生的一次演讲,表现了他学识渊博、自由洒脱的真性情。 3.章法自由。散文作品的章法起止自如,开合有度,一方面愈散愈精彩,愈散愈痛快淋漓;另一方面散而有法,散中见整,呈现出对立统一的奇妙景象。 4.语言个性化。散文语言因作者感情而生辉,因作者学识而生味,因作者才华而多姿多彩。反过来,读者可以从散文作品的语言中窥见作者的状况,可以通过知人论世发现作家散文语言生成的缘由。 二、知识要点梳理 学习本单元要注意以下语言知识:注意重点字词的正确读音和书写;注意重点词语的理解及运用;注意重要句子的句式特点与病句辨析。 1.《记念刘和珍君》 (1)积累常用字词: A.多音字注音 阿(1)ā 阿姨阿拉伯;(2)ē 阿谀刚直不阿 当(1)dāng 当务之急螳臂当车;(2)dàng 用词不当安步当车

创(1)chuāng 创伤重创敌军;(2)chuàng 创造勇于创新 攒(1)cuán 攒射万头攒动;(2)zǎn 积攒攒钱买书 同(1)tóng 相同同心协力;(2)tòng 胡同 薄(1)bó 单薄刻薄;(2)báo 薄板薄饼 B.形似字注音 编辑(jí)作揖(yī)通缉(jī)修葺(qì) 寥(liáo)落寥(liáo)廓辽(liáo)阔姓廖(L iào)未雨绸缪(móu) 暗(àn)淡黯(àn)淡熟谙(ān)万马齐喑(yīn) 喋(dié)血通牒(dié)碟(dié)片间谍(dié) 绯(fēi)红菲(fěi)薄匪(fěi)夷所思斐(fěi)然成章流言蜚(fēi)语诽(fěi)谤 不惮(dàn)殚(dān)精竭虑 殒(yǔn)身不恤陨(yǔn)落 踌躇(chóu chú)踯躅(zhí zhú) 桀骜(ào)不驯好高骛(wù)远六跪二螯(áo)敖(áo)包鳌(áo)拜 (2)形近字辨析 A.和蔼暮霭 蔼:是草字头,它的意思是“和气,态度好”。和蔼的意思是“态度温和,容易接近”,从结构上看它是个同义并列式的合成词。 霭:是雨字头,它的意思是“云气,云雾”,“暮霭”是“傍晚的云雾”,从结构上看它是个偏正式的合成词。 B.屠戮邮戳 “戮”与“戳”两个字的形体区别在每个字的左下方。“戮”有两个意思,一是“杀”,如“屠戮”;二是“并,合”,如“戮力同心”。“戳”一个意思是“用体的顶端向前触动或穿过另一物体”,如“戳破”;还有“(戳儿)图章”的意思,如“邮戳”。 C.星陨如雨殒身不恤 陨:左耳旁,指物体从高处落下来,如“陨落”“星陨如雨”等。 殒:歹字旁,跟“死亡”有关,如“殒命”“殒身不恤”等。

【阅读专项练习,写人记事记叙文阅读及答案(部编版)】

【阅读专项练习,写人记事记叙文阅读及答 案(部编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阅读专项练习-写人记事记叙文阅读评卷人得分一、现代文阅读那一扇门①少年只有16岁。之前他干过许多糊涂和愚蠢的事情:他偷过郊区的苹果,偷过城市的盆花,偷过同学的铅笔和饼干,偷过邻居的茶杯和腊肉,还偷过大街上的自行车。他一次次被带进派出所又被一次次放出来。某一天,他猛然意识到自己长大了,意识到自己错了,意识到自己应该悬崖勒马痛改前非了。 ②他后悔,他想改,可是他已经挽回不了自己的声誉和尊严,他已经没有了任何的朋友。他一出现总会引来一些异样的目光。少年并不记恨他们,认为这是对他的惩罚。少年望着窗外,天阴沉沉的,没有一丝阳光(a)。 ③整整一个夏天,每天上午,少年都把自己关在家中,透过窗子看外面的树。他忍受不了寂寞,到下午时,他悄悄出去,在小区转一圈,吸两口清新空气,看两眼空中的飞鸟--他还是少年。人们一见着他,或扭过头去,或老远就避开。邻居们防他,就像防一条带着传染病的狗。少年不敢上前,不敢与他们对视--他失去了与任何人交流的勇气。他无奈,他自卑,似乎世界在他面前关起一扇门,又加上无数把锁。 ④他垂着头慢慢地走,脚尖轻踢着一粒石子。没有阳光,少年却感觉到后背灼热。忽然有人喊他,是一位坐在凉亭里的老人。老人朝

他招手:“喂,年轻人!”他抬头,一愣,不敢相信眼睛和耳朵。“您是在喊我吗?”他指指自己。“过来,年轻人!”老人说。他走过去,胆战心惊。他想逃离,可是却说服不了自己的脚步。老人叼一根没有点燃的香烟,摸着口袋,问他:“有火柴吗?”“没有。”“打火机呢?”“也没有。”说完,他急急地低了头,试图离开。“别急着走。”老人再一次喊住他,“去帮我取来打火机吧,我的家,你知道的。”⑤他当然知道。老人与他同住一个单元,他住七楼,老人住一楼。“我的腿脚不中用。”老人笑呵呵地说,“打火机放在茶几上,麻烦你帮我取来。”少年心中划过一道闪电。可是那闪电转瞬即逝。“钥匙呢?”他问。“门没有锁。”老人说,“我从来不锁门的。住咱们这个小区,根本不必锁门。”少年心中又是一道转瞬即逝的闪电。少年飞奔而去,途中流下眼泪。一缕阳光从云缝里钻了出来(b)。 ⑥那扇看起来冷冰冰的防盗门果然没有上锁,他伸手轻轻一推,便开了。茶几上放着果盘,放着零钱,放着钥匙和打火机。少年抓起打火机,反身跑出屋子。 ⑦老人点着了烟,郑重地对少年表示感谢。然后,他对少年说:“如果你有时间,如果你愿意,我们下一盘象棋,好吗?”少年当然愿意。他坐下来,聚精会神地和老人下起了象棋。不久,少年便败下阵来,可他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凉亭外,阳光灿烂……(c)⑧少年后来成为一名警察,老人的身体仍然很好,闲时,他们仍然会凑到一起下象棋。他多次跟老人谈起那件事情,他说那天你故意不锁门,那天,你口袋里,其实装着打火机。

写人叙事散文阅读答题要点

写人叙述散文答题要点 (2) 说明运用该词的好处、作用、效果,突出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理解句子型《哭小弟》第16题(p61) ①解释句子所蕴涵的意思 ②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段落或文章开头:引起下文,为后文铺垫(打伏笔),设置悬念;揭示文章中心,突出强调,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 ?段落或文章中间:自然过渡,承上启下,转换话题,线索连接,推动情感或情节的发展。 ?段落或文章结尾:总结上文,揭示文章中心,照应文章开头,升华主旨等(三)技巧类《哭小弟》第12题(p62) 首先要明确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其次要回答这种表现手法在文句中表现了什么内容, 1 (1)记叙: 顺叙:交代清楚明白。 倒叙:引起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插叙:使叙述完整。 补叙:对前面的叙述加以补充解释。 (2)抒情(直接抒情) ①往往抒发作者的主要情感,是文章的主旨。 ②开头奠定基调。 ③结尾升华主题。 (3)描写(细描、白描): ①细描:精雕细琢,使人物或事物更加具体形象,更好地表达主题; ②白描:抓住特点,简洁传神,表现主题。 ③正(侧)面描写人物描写(肖像、心理等):多角度表现人物或心理。(4)议论: ①开头或结尾往往是揭示主题,点明中心。 ②中间常常是过渡,引出对主旨的作用说明解释,有利于展示人、事、物的表现。 2、常见修辞的作用概述 拟人:使形象更加生动,表意更加丰富,感情更加充沛,爱憎更加鲜明。 比喻: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增强文章的生动性、趣味性。

双关:使语言幽默,表达含蓄曲折,生动活泼,增强文章表现力。 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感情,突出重点,深化主题。 夸张:突出特征,生动形象,给读者冲击强烈。 对偶:语言整齐,有节奏感,形成对称美。 排比:语言整齐,有气势,突出意思的重心;说理可以把道理阐明得严密、透彻; 抒情能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反问:意思更鲜明,感情更强烈,紧凑有气势,表达效果更强烈。 对比:本写A但又写B,目的使二者形成对比(反衬),使要表现的内容、情感更突出。 3、、常见表现手法作用概述: □铺垫:引出后文,意思表现更突出、增加吸引力。 □呼应:使结构完整、严谨、紧凑,升华主题。 □衬托(烘托):突现正面(反面),增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中心。□抑扬:突出强调作者肯定(先抑后扬)或否定(先扬后抑)的观点,在变化的反差中,使意思表达得更突出。 ?夹叙夹议:记叙是议论的基础,议论是记叙的深化、升华,是文章的点睛之笔。?托物言志:简单生动的形象,传达深刻抽象的思想。 ?景物描写: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寄托感情。 ?白描:简洁勾勒,准确、传神,表现特点;渲染萧索气氛。 ?细节描写: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展示人物心理,突出人(事)特征,揭示文章主题,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章情趣和趣味性。 (四)筛选整合型:梁实秋《鸟》第9题(P69) (2)答题方略 筛选整合是一个化繁为简的过程。 回答此类问题, ①要关注重要句子,如:主旨句、中心句、关键句、过渡句、感叹句、议论句等,尤其要关注文中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和段中的过渡句,这些句子往往是文章的关键所在。 ②整合的题型一般不宜机械地摘录原文的句子,而应该紧扣题干要求,将提取的关键语句、中心词进行改造、组合、变换,使之成为全面、凝炼、流畅、符合要求的答案。 首先,可以从作者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入手,了解人物的语言、外貌、行动、心理等。 其次,揣摩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描写中揭示的内涵,即个性特征及形象的意义。再次,体悟作者的创作意图,从作者所揭示的作品主题和情感倾向中去分析人物。

小学作文写人技巧

如何写一个人 仔细观察一个人,说说他(她)的身材,长相,穿什么样的衣服,给你怎样的印象,然后用一段话写下来。容要具体,用词要准确,语句要通顺,书写要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 【指导】 见到一个陌生人时,给你的第一印象就是他的长相,长的是高还是矮,是胖还是瘦,是漂亮还是丑陋,然后是看他穿的衣服有什么特点,什么颜色,什么式样,这些人物的外部特征就叫人物的外貌。要想把人物的外貌写得惟妙惟肖,就要进行细致的观察。写文章跟画画一样,人们常说:“最好画的是鬼,最难画的是人。”这的确不假,因为鬼不存在,你可以任意涂抹,谁也不知道像不像,而人则不同,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特点,不可差错分毫,画画如此,写文章也是这个理,只有认真观察,抓住特点,你写的人物形象才能生动、鲜明地跃然纸上,使读者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感觉 【习作评改】原文:我的叔叔 我的叔叔是一名飞行员,他中等身材,不胖也不瘦。叔叔经常穿一件黑色的皮夹克,一条蓝色的裤子,一双黑皮鞋,显得既朴素又大方。他留着平头,黑眉毛,大眼睛,高鼻梁,小耳朵,大嘴尖下巴,一笑就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有时候飞行回来,叔叔也会穿着一身蓝色的飞行服来我家,可精神了。我经常缠着他,让他给我讲故事,他知道的事情可真多,历史故事,童话故事,笑话……他能讲一大堆,逗得我笑个不停。他还很关心我的学习,每次来我家,总要问我学习成绩怎样,考了几个100分,如果我有不会的问题,他总是耐心地给我讲解,直到我弄懂了为止。有一次,我生病了,他正好休假在家,就买了许多好吃的来看我,并让我好好养病,病好赶紧上学,别耽误课。他还教

育我要努力学习,将来长大也当个飞行员。我非常喜欢他,真为有这样一个好叔叔感到自豪。 评改意见: 这篇习作的选材很好。当飞行员的叔叔,无论是从外貌特征上,还是给人的印象上,都会有很多独特的地方。如果仔细观察,把这些独特的地方具体描写出来,将会是一篇成功的习作,但小作者在写文时没有抓住叔叔的特点,而是泛泛地写。此文可从以下两方面修改: 一、描写顺序不清楚:应先写身材、长相后再写衣着。可是小作者是先写身材,然后写衣着,再写长相,最后又写衣着,这样写给人的感觉乱,层次不清楚。 二、小作者描写叔叔的外貌没有抓住特点,而是从头写到脚,面面俱到。在写文时,一定要先想好突出人物哪一方面的特点,就要围绕这个特点写人物的外貌特征,与一般人区别不大的地方不写。叔叔是一位飞行员,身体一定十分健壮,样子一定很威武,那就要抓住这个特点,描写叔叔身材魁梧,浑身的肌肉充满力量,目光炯炯有神,没有突出特点的部位就不要写了。在衣着方面应重点写叔叔穿上飞行服的精神劲儿,刻画出一个飞行员英姿勃勃的帅气。至于平时穿皮夹克的样子,很一般,就没有必要写了。 【优秀习作】可爱的小东东 我的弟弟东东今年四岁了,还没有写字台高呢!长得十分可爱。圆圆的脑袋,大大的眼睛,红红的小嘴。知道的,说他是个男孩儿,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个女孩子呢?东东最爱穿他那套“警服”,爱戴他那个大壳帽了。他经常把小胸脯一挺说:“我是个‘警察’!”他把“察”字说成(t1),真逗。他这个“警察”管得可宽了。有一回,我无意中吐了一口痰,谁知让他瞧见了,揪住定要罚款,我急中生智,从兜里拿出一废纸

部编人教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语文试题-现代文阅读(含答案)(1)

现代文阅读 一、写人叙事类。(35分) 一记耳光 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记耳光,忘不了那个月色如水的夜晚。 那一年我九岁,一向反对棍棒教育、脾气好且极少发火的父亲,第一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然在我的脸颊上落下了重重的一巴掌。 起因十分简单。我去游泳,回来时饥肠辘辘,便用准备坐车的钱买了两碗小米粥。车仍然坐了,下车时我藏在大人的身后,躲过了售票员的眼睛。到家后,当我眉飞色舞地把逃票的经历讲给父亲听时,我本来期待一两句褒奖,不想却挨了一记耳光,猝不及防,没有任何铺垫。 我很委屈,那一晚我没有吃饭。我甚至在内心发誓,( )我有能力自立,( )离家出走。( )父亲病了,( )不再回来看他,我要让他为这一记耳光付出代价。 父亲似乎看透了我的心事,呆了许久。 就是在那个月色如水的夜晚,我第一次听到一个曾经流传久远、震撼人心的故事。在很久以前,有一对母子相依为命。母亲很疼爱自己的儿子,一直对他百般呵护纵容。有一次,儿子偷了邻居的东西拿回来。母亲不但不责备,还夸奖他聪明能干。于是,儿子一发不可收拾,最后竟然成了一名江洋大盗。后来他被逮捕归案,判了死刑。临刑前,痛不欲生的母亲来看儿子,没想到儿子疯狂地咬伤了母亲,并指责她说:“你生养了我,就应该教育我。如果当初偷了邻居家东西时,你( )夸奖我,( )责备我,让我明辨是非,我怎么会有今天的下场,我好恨你呀!” 讲完这个故事,父亲拿了一块湿毛巾擦去我脸上的泪痕说:“我当后勤财会部主任十几年了,经手的钱财成千上万,但我从没有拿过一分一厘。我虽清贫,却问心无愧。我今天之所以打你,就是因为坐车不买票和偷拿人家的东西在本质上没什么两样,都是一个字——贪!蚁穴虽小可溃千里长堤呀!”说着,父亲站起身,从衣架的西装口袋里取出钱包,掏出钱放在桌子上,严肃地叮嘱我:“你再去游泳,还坐原来的那辆公交车,要多买一张票,向售票员说明情况,能做到吗?” 我点点头,泪水再一次溢出眼眶。我虽然还不能完完全全地懂得父亲话中蕴含的深奥道理,但是凭直觉我感觉到了父亲的舐犊之情。 从那以后,每逢生活中遇到金钱的诱惑,我总会想起那一记耳光,想起那个月色如水的夜晚……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6分) (1)猝不及防:

写人记事阅读练习题附标准答案

写人记事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作者:————————————————————————————————日期: 2

写人记事阅读练习 (一)我不能忘掉祖国 1908年,宋庆龄15岁,就进了佐治亚洲梅肯市的威斯里安女子大学,她是个文静而沉思的 女孩子。她想到将来要为穷苦的祖国人民做事,就更加勤奋地学习。 有一次,班里要讨论历史方面的问题,她认真地(搜收)集资料,认真地思索,做了充分 准备。 在讨论会上,一位美国学生站起来发言。他说:“我认为历史的发展是难以估计的。你们看, 那些所谓文明古国,譬如亚洲的中国,已经被历史淘汰了,人类的希望在欧洲,在美洲,在我们 这里……” 这时,坐在前排的宋庆龄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她紧锁双眉,耐心地听着美国同学的发言。 那位同学刚讲完,宋庆龄就站起身来。教室里立刻静下来了。宋庆龄显得有些激动,但她仍 然用(温和柔和)的声调说:“历史确实是在不断变化的,但它永远属于亿万大众。具有五千 年文明历史的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有人说中国像一头沉睡的狮子,但它决不会 永远沉睡下去。总有一天,东亚睡狮的吼声将(震动振动)全世界!因为它有广阔的土地,勤 劳的人民,悠久的历史,富饶的物产,有无数革命志士,为了它的振兴正在进行着(坚艰)苦 卓绝的斗争!” 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交口称赞:“说得好,以理服人。”“这些话多么有力量!” 宋庆龄虽然身在国外,但她时时刻刻关心着国内的情况,她常对同学说:“我不能忘掉祖国, 我对祖国充满了理想和希望!” 1、用“﹨”划去文中括号里错误的字和词。 2、联系上下文解释带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淘汰 ..称赞—— ..——交口 3、就短文的题目,请你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并自己试着回答。 问题: 回答: 4、仔细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宋庆龄说:“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家为什么对宋庆龄的发言“交口称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最后一句话表达了宋庆龄的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文章之后,你想到了以前学的哪篇爱国课文?此时,你有什么感受和启发?

小学生写人作文写作技巧归纳-作文

小学生写人作文写作技巧归纳 怎样写好写人作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主要是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和典型事例的叙述来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品质、作风等特点。 要写好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写好人物的形象。 人物的形象,一般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 人物的外貌,就是人物的外形特征,包括容貌、衣着、姿态、神情等等。 外貌描写首先必须从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出发,要求抓住人物的本质特征,有选择、有重点地描写。 人物的语言包括人物的独白,对话,交谈以及语气。 言为心声。 人物的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表现。 因此成功的语言描写能恰当地表现人物的身份、年龄、思想、品质、作风和个性特点。 描写人物语言时,要注意符合人物的身份,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相互间的关系。 描写人物的动作时,不仅要写出人物做什么,还要写出怎么做。 心理活动是无声的语言,是直接表现人物精神面貌,思想活动的手段。

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要注意把心理活动产生的原因叙述清楚,还要注意与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结合起来。 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写好了,人物的形象就突出、鲜明了。 、抓住人物的特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这个特点可以从人物的年龄、外貌、语言、动作、兴趣、个性、生活习惯等诸方面去考虑。 一个人的特点是多方面的,作文时,我们应根据中心思想有所选择地写。 、选用典型事例。 人与事是分不开的。 一个人做的事很多,在作文时我们应选择那些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和文章中心思想的典型事件。 、运用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就是对能充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表情等细小环节作具体、细致的描写。 小学阶段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写一个人、写两个人、写几个人。 其中应以写一个人为主。 一、写一个人。 记一个人的写人记叙文,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一)通过写一件事

小学生语文写人阅读题精选

小学语文写人阅读题精选 七、我真后悔 记得那是我7岁读一年级,家里生活十分贫困,穷得叮当响。爸爸、妈妈外出打工,只剩下我和年迈古稀的奶奶一起居住。那时,学校要求购买校服,一套要60元。我回家问奶奶,奶奶噙着眼泪,露出了为难的表情对我说:“芳芳,奶奶慢慢给你想办法。”后来,我去舅舅家里玩,正好舅舅的桌上摆着60元钱,我用颤抖的手把舅舅的60元钱拿去,交给老师买校服了。 过了三天,奶奶拿着自己辛辛苦苦采茶挣来的钱交给我说:“芳芳,你把这60元钱交给老师买校服吧。”这时我心里可着急了,这可怎么办呢?我一下子脸红到脖子上,无巧不成书,正巧我同班的同学小玲手捧着崭新校服来到我家,对我说:“芳芳,老师叫我把校服拿给你,”这时我心里更是忐忑不安。奶奶用疑惑的目光看着我,问:“芳芳,没有交钱,怎么会有校服的。”我低着头,支支吾吾地说:“是我那天在路上捡到60元,然后交给老师”奶奶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我觉得事情再隐瞒不下去了,就哭泣着对奶奶说:“奶奶,这60元是从舅舅家里拿来的。”奶奶听了抚摸我的头,和蔼可亲地对我说:“芳芳啊!我们家虽然穷,但也要穷得有志气。俗话说‘小时偷针,长大偷金’。”我在奶奶的鼓励下,终于把奶奶采茶挣来的钱还给舅舅,并向舅舅道歉,舅舅也夸奖我:“知错就改,是个好孩子。”

虽然这件事过去了很久,但在我脑海里还是记忆犹新。每当我想起这件事就感到很惭愧、很后悔。现在我明白了奶奶对我说的话:“小时偷针,长大偷金”的深刻含义,令我终生难忘。 1.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生活()目光 ()表情()校服 2.根据给出的段意,用“//”把短文分成三段。 (1)我偷拿了舅舅60元钱,交给老师买校服。 (2)在奶奶的教育下,我把奶奶采茶挣的钱还给舅舅,幷道了歉。 (3)我明白了奶奶对我说的话,这件事令我终身难忘。 3.读了短文,你想对文中的小作者说些什么? 我想对他说: (二) 王以昆可真爱劳动。在学校里,他总是带头把教室,走廊打扫得干干净净。在家里,他常常帮妈妈洗菜,洗碗,自己用的手帕,穿的袜子,从不要别人洗。在车上,他见到老人或抱小孩的妇女就主动让座。星期天,街道里大扫除,他又挖阴

写人记事阅读练习题附答案53637

写人记事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一)我不能忘掉祖国 1908年,宋庆龄15岁,就进了佐治亚洲梅肯市的威斯里安女子大学,她是个文静而沉思的女孩子。她想到将来要为穷苦的祖国人民做事,就更加勤奋地学习。 有一次,班里要讨论历史方面的问题,她认真地(搜收)集资料,认真地思索,做了充分准备。 在讨论会上,一位美国学生站起来发言。他说:“我认为历史的发展是难以估计的。你们看,那些所谓文明古国,譬如亚洲的中国,已经被历史淘汰了,人类的希望在欧洲,在美洲,在我们这里……” 这时,坐在前排的宋庆龄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她紧锁双眉,耐心地听着美国同学的发言。那位同学刚讲完,宋庆龄就站起身来。教室里立刻静下来了。宋庆龄显得有些激动,但她仍然用(温和柔和)的声调说:“历史确实是在不断变化的,但它永远属于亿万大众。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有人说中国像一头沉睡的狮子,但它决不会永远沉睡下去。总有一天,东亚睡狮的吼声将(震动振动)全世界!因为它有广阔的土地,勤劳的人民,悠久的历史,富饶的物产,有无数革命志士,为了它的振兴正在进行着(坚艰)苦卓绝的斗争!” 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交口称赞:“说得好,以理服人。”“这些话多么有力量!” 宋庆龄虽然身在国外,但她时时刻刻关心着国内的情况,她常对同学说:“我不能忘掉祖国,我对祖国充满了理想和希望!” 1、用“﹨”划去文中括号里错误的字和词。 2、联系上下文解释带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淘汰——交口称赞—— 3、就短文的题目,请你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并自己试着回答。 问题: 回答: 4、仔细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宋庆龄说:“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家为什么对宋庆龄的发言“交口称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