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地下水的赋存

合集下载

水文地质学-00-第二讲-01-精品文档

水文地质学-00-第二讲-01-精品文档

3.1.3 岩石空隙的分类
>>各类岩石中的空隙千差万别,空隙性质也极不相同,其 本质决定因素是岩石空隙的成因。 >>根据空隙成因,可把岩石中的空隙分为三类: *孔隙(pore)
──主要存在于各种成因的松散沉积物;
*裂隙(fissure) ──主要存在于各种非溶性坚硬岩石;
*溶隙(cavity)
──主要存在于各种可溶性坚硬岩石。
D d D d D
2 3 ∴d 3 1 D
可见,颗粒排 列方式对孔隙 大小有影响。
立方体排列
正四面体排列
图2-附3 排列方式与空隙大小的关系
>>看图2-附4,哪个试样的孔隙最小。显然,砂砾混合样品的 孔隙最小。
aபைடு நூலகம்
b
c
a-砾石(模型),b-砂土样品,c-砂砾混合样品 图2-附4 分选对孔隙大小的影响
d d ∴d a b c
a b c 图2-附2 不同粒度等粒岩石的孔隙大小
∴等粒球体 相同排列时 ,颗粒越大 ,则孔隙越 大。
>>看图2-附3,仍以理想等粒球状颗粒为例,设颗粒直径D,
孔喉直径为d,则作立方体排列时,d=0.414D ;作正四面体排列
时, d=0.155D 。
d 2 3 ∵ DD 2 3 2
列,而且逐渐趋向较稳定的、较紧密的四面体排列, 孔隙变小;胶结作用由于胶结物不断充填孔隙,使得 孔隙进一步变小。因此,沉积早的沉积物往往经受不 同程度的压密、胶结作用,它们的孔隙一般比年轻的 沉积物的孔隙要小一些。
Ⅲ 影响孔隙大小的因素总结
颗粒大小有关: 排列方式有关: 松散岩石孔隙的大小与 分选程度有关: 颗粒形状有关: 压密胶结有关:

水文地质-地下水的运动

水文地质-地下水的运动

第三节 地下水向井的稳定运动
四、裘布依公式的讨论
(2)抽水井流量与井径的关系
但实际情况远非如此,井径 对流量的影响比Dupuit公 式反映的关系要大得多。
第三节 地下水向井的稳定运动
四、裘布依公式的讨论
(3)水跃对裘布依公式计算结果的影响
在潜水的出口处一般都存 在渗出面。当潜水流入井 中时也存在渗出面,也称水 跃,即井壁水位hs高于井 中水位hw(图4一10),而潜 水井的Dupuit公式并没有 考虑渗出面的存在。
H Z p

图4-5 流网示意图
在渗流场中,把水头值相等的点连成线或面就构成了等水 头线或等水头面。
流网是由等水头线和流线所组成的正交网格。流网直观地 描述了渗流场(或流速场)的特征。它可以是正方形、长 方形或曲边方形。
第二节 地下水运动规律
水流类型
一维流任意点的水力坡度均相等(
图4-6a);
s1=1.00 m s2=1.75 m s3=2.50 m 求K?
Q1=4500 m3/d; Q2=7850 m3/d; Q3=11250 m3/d;
第三节 地下水向井的稳定运动
五、地下水流向非完整井和直线边界附近的完整井
1、承压水非完整井 当α=1时,A=0,就变成 完整井公式,当α很小, A值很大,则公式变为:
第三节 地下水向井的稳定运动
五、地下水流向非完整井和直线边界附近的完整井
2、潜水非完整井 潜水非完整井可以看做上段 是潜水完整井,下段是承压 水非完整井。这样可以近似 的看做总流量Q等于两段Q1 和Q2的和。
第三节 地下水向井的稳定运动
裘布衣假设:
天然水力坡度为0,井附近水力坡度<1/4; 含水层是均质各向同性的,含水层的底板

7.1 地下水的来源、赋存和性质

7.1 地下水的来源、赋存和性质

7.1地下水的来源、赋存和性质地下水
(underground
water)存在于
岩石和地下沉
积物空隙中的
水。

一、地下水的来源
渗透水:大气
降水、冰雪融
水、地面水、
海水、湖水
二、地下水的赋存介质和存在形式
1. 地下水的赋存介质
2. 地下水的存在形式
三、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温度:受地温控制
◆颜色:含氧化亚铁为浅黄绿色;含三氧化二铁为浅红褐色;含腐殖质的水呈浅黄褐色
◆透明度:含悬浮物多的透明性差
◆气味&味道:含硫化氢的有臭鸡蛋味,含NaCl ,具咸味;含CaCO 3,清凉爽口;含Ca (OH )2、Mg (OH )2,具甜味;含MgCl 2、MgSO 4,具苦味。

地下水长期在地下运动,可从岩石中获得大量可溶性的物质成分,使之成为成分复杂的溶液。

含大量的离子、分子和化合物:(Cl-,SO42-,HCO32-,Na+,K+,Ca2+,Mg2+等)
常见的气体成分:O2、N2、CO2及H2S
还含有大量的胶体物质:Fe(OH)3、Al(OH)3、SiO2
地下水所含离子、分子和化合物的总量,成为矿化度(g/L)。

可分为五种:淡水(<1g/L)、弱咸水(1-3g/L)(HCO
2-,Ca2+,Mg2+)、咸水(3-10g/L)
3
(SO42-,Na+,Ca2+)、强咸水(10-50g/L)与卤水(>50g/L)(Cl-,Na+)。

硬度:水中所含Ca2+、Mg2+离子的总量。

地下水科学概论[整理版]

地下水科学概论[整理版]

《地下水科学概论》一、名词解释。

第一章地下水分布1. 地下水:分布在地下岩石空隙之中的水。

2.岩石的透水性:岩石允许水透过的能力。

3. 结合水:由于固体颗粒表面的静电作用而吸附在颗粒表面的水。

4. 重力水:重力对它的影响大于固体表面对它的吸引力,因而能在自身重力作影响下运动的那部分水。

5. ★☆毛细水:在毛细力作用,水从地下水面沿着细小空隙上升到一定高度,形成一个毛细水带6. 支持毛细水:由于毛细力的作用,水从地下水面沿孔隙上升形成一个毛细水带,此带中的毛细水下部有地下水面支持。

7.孔角毛细水:在包气带中颗粒接点上由毛细力作用而保持的水。

8. 悬挂毛细水:由于上下弯液面毛细力的作用,在细土层会保留与地下水面不相联接的毛细水。

9. 空隙:地下岩石中没有被固体颗粒或固体骨架占据的那一部分空间。

10. 多孔介质:含有空隙的固体称为多孔介质。

11.孔隙:松散的(或未固结的)固体颗粒之间或颗粒集合体之间的空隙。

12.★孔隙度:某一体积的孔隙介质中孔隙体积与孔隙介质体积之比。

13. ★孔隙比:某一体积孔隙介质内孔隙体积与固体颗粒体积之比14. 有效空隙:相互连通而能使水流通过的孔隙称为有效空隙。

15. 孔隙介质的比表面积:一定体积的孔隙介质中所有颗粒的总面积与孔隙介质体积之比。

16.裂隙:固结的和坚硬的岩石在成岩过程中或成岩以后由于受到一些地质营力的作用而形成的沿一定平面方向展布的空隙。

17.★裂隙率:一定体积的裂隙介质内裂隙的体积与裂隙介质体积之比。

18.溶穴:可溶的沉积岩在地下水溶蚀下产生的空洞。

19.岩溶率:一定体积的岩溶介质内溶穴的体积与岩溶介质体积之比。

20. ☆容水度:一定体积的多孔介质完全被水饱和时所能容纳的水的体积与多孔介质体积之比。

21.★持水度: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中反抗重力而保持于岩石空隙中的水量。

22. ★☆给水度:一定体积的饱水多孔介质在重力作用下释放出的水体积与多孔介质体积之比(重力给水度: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从地下水位延伸到地表面的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在重力作用下释出的水的体积)。

地下水的分类

地下水的分类

4.1地下水的分类原则及方法
4.1地下水的分类原则及方法
4.2按埋藏条件分类的各类地下水特征
按埋藏条件分为: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
一、上层滞水 指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 水。 形成条件 包气带中有局部的隔水层 岩层的倾角不宜太大,分布范围不能太小 特点:直接依靠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补给,受季 节性变化;矿化度低,水质容易受到污染。
4.1地下水的分类原则及方法
• 地下水的赋存特征对其水量、水质时空分布有决 定意义,其中最重要的是埋藏条件与含水介质类 型。 • 所谓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是指含水岩层在地质剖 面中所处的部位及受隔水层(弱透水层)限制的 情况。据此可将地下水分为包气带水、潜水及承 压水。按含水介质(空隙)类型,可将地下水区 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及岩溶水.
• b、含水层发生变相或 尖灭形成的承压斜地
c、含水层被断层所阻形成承压
斜地 d、倾入体阻截承压斜地
隔水顶板是承压含水层上部的隔水层。 隔水底板是承压含水层下部的隔水层。 承压含水层的厚度(为隔水顶板、底板之间的距离。 测压水位是井孔中静止水位的高程。 承压高度是指揭穿承压含水层的钻孔中承压水位到承压含 水层顶面之间的距离,亦为作用于隔水顶板的以水柱高 度表示的附加压强。从静止水位到承压含水层顶面的垂 直距离。 自流区是测压水位高于地表面的范围,又称为承压水的 自溢区。
4.2按埋藏条件分类的各类地下水特征
潜水等水位线图:是由同一时间潜水位相同的各点连线而 成 作用: 1.决定流向 2.水力梯度 潜水面坡度 3.埋深 4.取水位置(取水点在地下水流汇集的地方) 5.推断含水层的岩性或厚度变化(透水性越好,等水位线 越密;含水层厚度越大,等水位线越疏) 6.确定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 7.确定泉水出漏点和沼泽化的范围(出现在潜水位和地形 等高线相等处)

水文地质学基础试题库(新)

水文地质学基础试题库(新)

第一二章绪论与地球中的水及其循环一、名词解释:1.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它研究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业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

2.地下水: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3.矿水:含有某些特殊组分,具有某些特殊性质,因而具有一定医疗与保健作用的地下水。

4.自然界的水循环:自大气圈到地幔的地球各个层圈中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

5.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6.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7.大循环: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

8.小循环: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

9.绝对湿度:某一地区某一时刻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10.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和饱和水汽含量之比。

11.饱和差:某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含量与绝对湿度之差。

12.露点: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气温。

13.蒸发:在常温下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

14.降水: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达饱和状态时,超过饱和限度的水汽便凝结,以液态或固态形式降落到地面。

14.径流: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15.水系:汇注于某一干流的全部河流的总体构成的一个地表径流系统。

16.水系的流域:一个水系的全部集水区域。

17.分水岭:相邻两个流域之间地形最高点的连线。

18.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19.径流总量:某一时间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20.径流模数:单位流域面积上平均产生的流量。

21.径流深度:计算时段内的总径流量均匀分布于测站以上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到的平均水层厚度。

22.径流系数:同一时段内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深度与降水量二、填空1.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它研究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

2.地下水的功能主要包括:资源、生态环境因子、灾害因子、地质营力、或信息载体。

第四章地下水资源评价

第四章地下水资源评价
抽水季节可选在枯水期,抽水时间可灵活掌握,以 达到目的为原则。可能的话时间要尽量长一些。
②确定单井涌水量(Qp)和影响范围(f)
经常遇到的情况有两种:
a.抽水达到稳定状态
当主孔和观测孔的水位达到稳定状态时,表明抽 水流量等于抽水时的补给量。此时的实际抽水量 就是Qp,影响范围可根据观测孔的观测数据用图 解法或外推法求出R后,由下式算出。
一、补给量
包括天然补给量和开采条件下补给增量。
1.天然补给量
降水入渗量:Q降水=αPF 河流补给量:W河=(Q下-Q上)( 1-λ)L/L‘ 侧向径流补给:Q侧入=KIF 灌溉回渗量:Q渠=β渠Q渠灌
Q井=β井Q井灌 β=μΔH/h灌
2.开采条件下补给增量
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①侧向径流补给量增量,由于开采时分水岭外移引起。 ②河流入渗补给增量,由于开采时地下水位下降,水位差增 大引起。 ③越流补给增量,由于开采层水位下降,与相邻含水层水位 差加大引起。 各项补给增量的计算,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好的解决办法。解 析法多用粗略估算的方法,数值解更合理一些。计算的关健 是正确地分析开采时的条件。
一般用于区域性地下水资源计算,尤其是在研究程度较差的 地区。
(1)适用条件
含水层分布较为均匀的地区,如松散含水层分布区,较为均匀 的裂隙水分布区。岩溶水分布区一般不适用。
(2)计算步骤
抽水试验;确定单井涌水量(Qp)和影响范围(f);计算 全区允许开采量。
①抽水试验
可在有代表性的地点施工或选择一眼完整井,并在与 地下水流向成45º的方向上布置3眼观测孔。观测孔 距主孔的距离为:第一个可取2~20m,一般多为10 ~15m;第三个观测孔可结合影响半径的经验值来 确定。
计算均衡要素

水文地质学基础

水文地质学基础

附件2
2012年度省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申报书
(本科)
推荐单位长安大学
课程学校长安大学
课程名称水文地质学基础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水利工程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课程负责人马致远
填报日期2012.11.05
陕西省教育厅制二○一二年九月
填写要求
一、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二、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
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不可作为申
报内容填写。

四、课程团队的每个成员都须在“2.课程团队”表格中
签字。

五、“8.承诺与责任”需要课程负责人本人签字,课程
建设学校盖章。

1.课程负责人情况
2.课程团队
3.课程建设
4.课程内容
8.承诺与责任
9.学校推荐意见
—21 —。

01542 水文地质学基础 考试大纲

01542 水文地质学基础 考试大纲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代码:01542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水文地质学基础》是测绘与地质工程技术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该课程的性质特点是:基础知识性和实践能力性并重的专业课程,课程内容是构建学生专业知识体系的基础框架,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注重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课程目标:建立水文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初步分析方法,为后续专业课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基本要求:本课程要求深入理解地下水赋存空间与特征、地下水的存在形式、与地下水有关的岩土水理性质(参数)、岩层含水性的划分、地下水的埋藏与分类、地下水资源与分类等基本概念(术语)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地下水运动定律、地下水化学成分与形成作用理论、地下水系统概念与方法、地下水补给与排泄基本方式、地下水均衡原理等基本理论(原理);初步学会从微观到全局的水文地质条件分析方法,运用地下水系统理论综合分析地下水运动和水化学特征的方法。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该课程是专业基础课。

该课程以“地质学”等课程为基础,又是后续的“工程检测技术”“工程地质勘查技术”等课程的基础。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绪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水文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掌握地下水的功能,了解水文地质学的发展历史。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水文地质学的概念(重点)识记:水文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理解:地下水的功能(二)水文地质学的发展史(一般)识记:水文地质学的发展历史及当代水文地质学的特点第二章地球中水的分布与循环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地球上的水与量的分布;掌握水循环的概念,重点掌握水文循环的概念;了解我国的水资源概况尤其是地下水概况。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地球中水的分布(一般)识记:地球浅部水的分布;(二)、地球中水的循环(重点)识记:地质循环的概念及研究意义,地质循环与水文循环的比较理解:水文循环的概念、过程、特点及其意义第三章岩土中的空隙与水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岩土中空隙的三种类型孔隙、裂隙和溶穴;掌握空隙的大小、多少和空隙率及其影响因素;理解不同空隙的特征及差异。

地下水的赋存

地下水的赋存
第25页/共31页
确定承压水水头大小、与其它含水层或地表水之间的水头关系等。但是却无法判断承压含水层和其它水体的补给关系。 因为任何一个承压含水层,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才能接受其它水体的补给: ① 其它水体的水位必须高出承压水的测压水位; ② 其它水体与含水层必须有联系通道。 因此,仅仅根据其它水体与承压含水层之间的水头关系并不能判断它们的补给关系。同样,当其它水体的水位低于承压水的测压水头且有联系通道时,则承压水向其它水体排泄。
第13页/共31页
潜水的水力特征(1) 可以判断与地表水的关系:补给还是排泄? 如果潜水流向指向河流,则潜水补给河水;如果潜水流向背向河流,则潜水接受河水补给。
等水位线平面流向图中线条为等水位线,数字为潜水位标高(m),箭头为潜水流向
第14页/共31页
潜水的水力特征(2) 判断地下分水岭的分布位置,与地形是否吻合。
第29页/共31页
上层滞水示意图 第30页/共 Nhomakorabea1页地下分水岭
潜水等水位线图(比例尺1: 10000)0
第15页/共31页
等水位线平面流向图中线条为等水位线,数字为潜水位标高(m),箭头为潜水流向
(3)确定潜水的流向及水力坡度。垂直于等水位线,自高等水位线指向低等水位线的方向即为流向。在流动方向上,取任意两点的水位高差,除以两点间在平面上的实际距离,即为此两点间的平均水力坡度。
第19页/共31页
第5节 承压水
一、承压水( Confined Ground Water ) 定义:充满于两个隔水层(弱透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 特点: 承压性-承压含水层水头高于隔水顶板(辨异:层间水); 有隔水顶板,参与水循环不积极(补给、排泄),超采后不易恢复; 动态随季节不变化明显; 弹性释水; 不易受污染。

水文地质学-教学大纲

水文地质学-教学大纲

《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英文译名】:Hydrogeology【适用专业】:地质工程【学分数】:2【总学时数】:32【实践学数】:0一、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水文地质学》是地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

本课程重点讲授有关的基本概念、地下水赋存、地下水运动的规律、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地下水的物化性质、地下水资源、地下水的生态环境特性。

介绍了地球上水的循环、包气带水的运动、化学成分成因类型、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等。

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水文地质的基本知识,学会分析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问题的基本方法,能阅读和分析常用的水文地质图件和资料,为学生从事该方面的工作打下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所有教学环节,要求学生掌握水文地质的基本知识,熟悉水文地质工作的技术和方法,能阅读和分析常用的水文地质图件和资料。

通过以上学习,学生应具有分析、研究、解决水文地质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学习前必须学习《普通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等课程。

后继课程有《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等课程。

四、课程内容注:“*”为重点部分;“#”为难点部分。

绪论水文地质学概念;研究内容;地下水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水文地质学的分支;水文地质学的发展简史及发展趋势。

第1章地下水概论1.1 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地球上水的分布;*水循环的概念、水文循环、地质循环;*影响水循环的因素;我国水文循环概况。

*1.2 地下水的赋存岩石的空隙性:孔隙、裂隙、溶穴的概念、表征和特征;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岩石骨架中的水、岩石孔隙中的水(重力水*、毛细水*)。

岩石的水理性质:容水性、持水性、给水性和透水性的概念、表征及相互间的关系;有效应力原理与岩土压密:有效应力原理*、地下水位变动引起的岩土压密;包气带与饱水带:概念;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理解掌握概念;地下水的分类:按埋藏条件分为: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按介质条件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地下水管理条例

地下水管理条例

地下水管理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21.10.21•【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48号•【施行日期】2021.12.01•【效力等级】行政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资源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48号《地下水管理条例》已经2021年9月15日国务院第149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1年12月1日起施行。

总理李克强2021年10月21日地下水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地下水管理,防治地下水超采和污染,保障地下水质量和可持续利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地下水调查与规划、节约与保护、超采治理、污染防治、监督管理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地下水,是指赋存于地表以下的水。

第三条地下水管理坚持统筹规划、节水优先、高效利用、系统治理的原则。

第四条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地下水统一监督管理工作。

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工作。

国务院自然资源等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地下水调查、监测等相关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地下水管理负责,应当将地下水管理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采取控制开采量、防治污染等措施,维持地下水合理水位,保护地下水水质。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下水统一监督管理工作。

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下水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自然资源等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本行政区域内地下水调查、监测等相关工作。

第六条利用地下水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加强地下水取水工程管理,节约、保护地下水,防止地下水污染。

第七条国务院对省、自治区、直辖市地下水管理和保护情况实行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

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考核评价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

4第四章 地下水的赋存

4第四章  地下水的赋存

第四章 地下水的赋存地表到地下水面称为––––包气带,或非饱和带(unsaturated zone)。

地下水面以下称为––––饱水带,或饱和带(saturated zone )。

包气带水将在第6章讨论,本章讨论饱水带地下水的赋存。

4.1 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岩层按其传输及给出水的性质分为:含水层––––饱水并能传输与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隔水层––––不能传输与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弱透水层–––本身不能给出水量.但垂直层面方向能够传输水量的岩层,粘土、重亚粘土等。

1.含水层(aquifer )––––饱含水的透水层。

既含水又透水。

2.隔水层(aquifuge 既不含水也不透水;aquiclude 含水不透水)––––不透水层。

构成含水层的条件:a. 岩层发育有储水空隙;b. 有隔水层阻挡;c. 有水的补给来源;d. 适当的地形地貌条件。

研究水的运动规律––––土壤水动力学研究水的运动规律––––地下水动力学含水层饱含水;能够透过水;并能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砂、砂砾石层,石灰岩、白云岩等。

含水层与隔水层是相对的。

含水层与隔水层的定义取决于运用它们的具体条件:1)同一岩层,在有些地方作为含水层,而在另外一些地方作为隔水层(用水量不同);2)同一岩层,当涉及某一问题时作为含水层,而涉及另外一些问题时作为隔水层(涉及问题不同)。

如:大型供水与小型供水:亚砂土;矿山排水与小型供水:相对于O岩溶水,C-P砂页岩作为隔水层;在缺水地区,C-P中的砂岩可作为含水层。

3.弱透水层(aquitard)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人们把隔水层看作是绝对不透水的,20世纪40年代雅可布(C.E. Jacob)提出越流概念后,人们才逐渐认识到性质上介于隔水层与透水层之间的–––弱透水层。

弱透水层往往过水断面较大→交换水量也较大。

自然界中不存在绝对不发生渗透的岩层。

同时还要考虑时间尺度,如在含水层中抽水时,有的岩层短期内透水性不明显,但长时间抽水时,水位下降,透水明显。

《水文地质学》课程笔记 (2)

《水文地质学》课程笔记 (2)

《水文地质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水文地质学的研究对象1. 地下水- 定义:地下水是指在地表以下岩石空隙和土壤孔隙中储存的水。

- 特点:地下水具有隐蔽性、循环性、动态性、可再生性和不可替代性。

- 研究内容:地下水的水位、流量、水质、水温、化学成分、运动规律等。

- 分类:根据埋藏条件,地下水可分为潜水、承压水等类型。

2. 岩土- 定义:岩土是指地球表层及其内部的岩石和土壤。

- 特性:岩土的物理性质(如密度、孔隙度、渗透性)、化学性质(如酸碱度、氧化还原性)和力学性质(如抗压强度、抗剪强度)。

- 研究内容:岩土的结构、组成、分布、成因、水文地质特性等。

3. 水资源- 定义:水资源是指地球表层可供人类利用的水。

- 特点:水资源具有时空分布不均、可再生性和有限性。

- 研究内容:水资源的评价、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

4. 水文地质环境- 定义:水文地质环境是指地球表层地下水、岩土、气候、生态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体。

- 研究内容:水文地质环境的调查、评价、监测、预测和调控。

二、地下水的功能1. 供水- 地下水是重要的饮用水源,尤其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 地下水供水稳定,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小。

2. 农业灌溉- 地下水灌溉可以提高作物产量,保障粮食安全。

- 地下水灌溉系统简单,易于管理。

3. 生态保护- 地下水维持河流、湖泊、湿地等生态系统的稳定。

- 地下水是许多生态系统的重要补给来源。

4. 灾害防治- 地下水可以调节地表水循环,减轻洪水和干旱灾害。

- 地下水开采可以降低地面沉降和海水入侵的风险。

5. 工业生产- 地下水用于冷却、洗涤、制造等多种工业用途。

- 地下水的水质稳定,适合特定工业需求。

6. 科研价值- 地下水研究为地质学、气候学、生态学等领域提供重要信息。

- 地下水是研究地球历史和地质作用的天然实验室。

三、水文地质学发展简史1. 古代阶段- 早期人类对地下水的利用主要限于井、泉等自然出露点。

- 古代文明(如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已有简单的地下水开发利用技术。

地下水的赋存条件

地下水的赋存条件

地下水的赋存条件1. 地质条件地下水的赋存条件与地质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

地质构造、岩石的渗透性和含水层的存在都会影响地下水的赋存情况。

首先是地质构造的影响,地质构造对地下水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一些地质构造较为复杂的地区,地下水能够借助地质构造中的断层、裂缝、褶皱等而得到赋存。

岩石的渗透性也是影响地下水赋存的一个重要因素。

渗透性是指岩石中水分子通过岩石孔隙、裂隙、砂层等介质透过性的程度。

一般而言,砂岩、砾岩和碳酸盐岩的渗透性较好,而片岩、麻粒岩和花岗岩的渗透性较差。

含水层是指在地球表面以上几十米至数百米深度范围内,水分向下渗透过程中,永久储存的含水盒。

对这些含水层进行适当调查并加以控制,对促进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2. 气候条件气候条件也是影响地下水赋存情况的重要因素之一。

降水量是气候条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降水量多的地方可向下渗透至较深的地下水位,形成较为富裕的地下水资源;降水量少的地方则容易形成地下水资源短缺的情况。

气温对地下水的渗透和储存也有较大影响。

气温的高低将影响土壤中水分的蒸发速度,从而影响地下水的储存。

3.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也对地下水的赋存情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化进程中,大量地下水被开采来供应城市居民和工业用水。

同时,由于工业、农业和生活废水排放,地下水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这些人类活动对地下水资源的赋存和分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是一个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综合现象。

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和人类活动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共同影响了地下水资源在地球内部的分布、储量和质量。

因此,为了更好地保护和有效利用地下水资源,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

通过合理的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地下水资源的作用,为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提供安全、稳定的水资源保障。

陕西省地下水条例(2024年修正)

陕西省地下水条例(2024年修正)

陕西省地下水条例(2024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4.03.26•【字号】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14届〕第22号•【施行日期】2024.03.26•【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资源正文陕西省地下水条例(2015年11月19日陕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根据2024年3月26日陕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关于修改<陕西省地下水条例>的决定》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调查与规划第三章利用与管理第四章保护第五章监测与监督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地下水保护和管理,科学合理利用地下水,实现地下水安全和可持续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地下水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地下水的调查与规划、利用与保护、监测和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地下水,是指赋存于地表以下的水体。

第三条地下水保护和利用遵循统筹规划、严格保护、节水优先、采补平衡、防止污染的原则。

第四条本省实行地下水取水总量控制和水位控制制度,坚持地表水与地下水统筹配置,优先使用地表水和其他替代水源。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地下水保护管理负总责,并将地下水保护、节约、监测等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生态保护红线要求,将地下水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污染防治的强制性约束控制指标落实情况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和年度目标责任内容,实行严格考核管理。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协助、配合做好本辖区地下水相关的监督、管理和服务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法定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下水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

县级以上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下水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工作。

地下水的赋存条件

地下水的赋存条件

地下水的赋存条件
1. 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啊,就像是给地球藏了个秘密宝藏!你看,那岩石的缝隙和孔洞,不就是宝藏的隐藏之处吗?就像我们找东西会有特定的地方一样,地下水也有它特定的“家”呀!
2. 哎呀呀,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很关键呢!好比是给地下水准备了一个舒适的小窝。

土壤和岩石就像是小窝的墙壁和屋顶,给它遮风挡雨呢!
3. 地下水的赋存条件,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哟!想想看,要是没有合适的空间,地下水能呆住吗?这就好像我们人得有个安稳的住所一样重要呀!
4. 嘿,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可神奇啦!就如同给地下水打造了一个专属的舞台,让它能尽情地“表演”呢!
5. 地下水的赋存条件,那可是相当讲究的呀!这不就跟我们挑衣服一样,得合尺寸、合风格,地下水也得有合适它的“环境装”呀!
6. 哇塞,地下水的赋存条件真的很特别呢!可以类比成给地下水准备了一个特别的“房间”,有合适的温度、湿度,它才会开心地待着呀!
7. 地下水的赋存条件,这可是关系重大啊!就像我们需要一个好的生活环境一样,地下水也渴望有个完美的“家”呢!
8. 嘿呀,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可不能小瞧!好比是给地下水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让它能安心地存在呀!
9. 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啊,这简直就是地下水的“生命保障”呀!就像我们离不开空气一样,地下水也离不开适合它的赋存条件呢!
10. 地下水的赋存条件,真的是太重要啦!没有好的赋存条件,地下水会很“难过”的呀!这就如同我们没有了温暖的家一样。

我的观点结论:地下水的赋存条件非常重要,我们应该重视和保护这些条件,让地下水能够稳定地存在,为我们的生态和生活发挥重要作用。

地下水的赋存及渗流

地下水的赋存及渗流

地下水
结合水与重力水
毛细水
地下水
4.气态水。以水蒸气形式和空气一起存 在于岩土层空隙中的水,称为气态水。
5.固态水。当 岩土层的温度低 于0ºC时,空隙 中的液态水结冰 就变成固态水。
地下水
四、岩石和土的透水性 透水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岩、土本身能 使水透过的性能。透水性主要取决于空隙的大 小和连通性,其次是孔隙率。透水性好坏,决 定着水的运移速度。 重力水流能透过的土壤或岩层,称透水层。 根据透水性好坏可将透水层分为: 1.强透水层:一昼夜能透过10m以上的距 离,如砂砾层、溶洞发育的灰岩。
地下水
地 下 水 位

下 水 面
地下 水位



包气带 饱水带
地下水




隙 中
包气带



饱水带

地下水










饱水带

地下水


带 又
土壤 含水带
划 分
过渡带 包气带
为 三
地下水位


饱水带
地下水
水 的 存 在 状 态
工程地质
地下水
达 西 线 性 渗 透 定 律 实 验 图
地下水
在单位时间内透过砂样的水量 Q,与通过的 横断面面积 A 和水头差(h=H1-H2)成正比, 而与渗透路程L成反比。
Q=KA(H1-H2)/ L = KA(h / L)=KAI 从水力学可知,通过某一断面的流量等于流 速 V 与过水断面 A 的乘积,即 Q = AV,代入 上式得到

《水文地质学》课程笔记

《水文地质学》课程笔记

《水文地质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1.1 水文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一、水文地质学的定义水文地质学是地球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地下水的性质、分布、运动、质量以及地下水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它涉及地下水文、地质学、水化学、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是解决水资源问题、地质灾害防治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学科。

二、研究对象的具体内容1. 地下水:研究地下水的起源、形成条件、化学成分、物理特性、动态变化等。

- 地下水类型:如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等。

- 地下水运动:研究地下水的流动方向、速度、流量等。

2. 含水层与隔水层:研究含水层的分布、结构、渗透性、储水性能等。

- 含水层特性:包括含水层的岩性、厚度、连续性等。

- 隔水层特性:研究隔水层的分布规律和隔水性能。

3. 地下水循环:研究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等过程。

- 补给:降水、河流、湖泊等对地下水的补给。

- 径流:地下水在含水层中的流动路径和速度。

- 排泄:地下水以泉、井、河流等形式排出地表。

4. 地下水与环境:研究地下水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如地下水与土壤、植被、气候等的关系。

- 地下水与生态:研究地下水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 地下水与污染:研究污染物质在地下水中的迁移和转化。

1.2 地下水的功能一、水资源供给1. 生活用水: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源,其水质和水量对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 饮用水标准:研究地下水的质量标准,确保饮用水安全。

- 供水系统:探讨地下水开采、输送和分配的技术和设施。

2. 工业用水:地下水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如冷却、洗涤、工艺用水等。

- 用水要求:不同工业对水质的不同要求。

- 废水处理:研究工业废水对地下水的影响及其处理技术。

3. 农业灌溉:地下水灌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灌溉需求:研究作物对地下水的需求量。

- 土壤盐碱化:探讨地下水灌溉引起的土壤盐碱化问题。

二、生态环境调节1. 维持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平衡:研究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转化关系。

- 水量平衡:探讨降水、蒸发、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之间的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地下水的赋存§4.1 包气带与饱水带一、包气带、饱水带定义二、包气带与饱水带界面的划分标准:以初见地下水水位为依据。

三、包气带形态、分带以及研究意义1、形态:不同部位、不同时间运动方向、速度都在变化,是x、y、t的函数,受到气象因素影响严重。

2、分带:1)土壤水带2)中间带3)毛细水带3、研究意义:1)降水要经过包气带下渗,地下水蒸发排泄也必然经过包气带。

2)包气带水盐的形成及其运动规律对饱水带水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4、包气带中水的几种形式:结合水、毛细水、气态水、过路重力水四、饱水带的特征1、饱水带中岩石的空隙完全被液态水充满。

2、饱水带中水是连续分布的,可以传递静水压力,在水头差的作用下可以发生连续运动。

这也是打井一定要打到饱水带的重要原因。

饱水带中的重力水是开发利用或排除的主要对象。

§4.2 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一、含水层、隔水层的定义。

1、按照渗透性可以分为透水层和不透水层。

2、含水层: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饱水岩层。

3、隔水层:不能透过与给出水,或者透过与给出的水量微不足道的岩层。

不透水层通常称为隔水层。

4、弱透水层:在越流场很有意义。

二、含水层的构成条件(三个)1、岩土体必须具备饱含重力水的空隙——空间问题。

2、具有有利于地下水聚集和储存的地质构造。

(1)含水层下要有隔水层,使得水不能向下渗漏;(2)在地下水流动方向上要有阻水构造,使得水不能排空。

3、要有充足的补给来源。

三、含水层和隔水层的相对性1、隔水层的相对性1)没有绝对隔水的岩层;2)粘土层也可以含水;3)石英岩在多数地区是富水的,但是在华北震旦系的石英岩又是隔水的。

4)不同岩性组合时,隔水层是对的。

如细砂层。

2、含水层划分的相对性1)释出多少水就是含水层并无定量绝对指标。

要根据供水意义和研究目的来区别。

2)地表的亚粘土覆盖在砂砾石层上,两种情况。

3)供水意义:四、含水层、隔水层、透水层的相互转化五、野外如何判断含水层1、仔细研究岩性,不同岩性的储水空间也不同。

2、研究岩层的组合关系。

3、地质构造条件的分析。

4、地貌条件分析。

六、含水层概念的回顾1、孔隙含水层称为含水层比较符合实际。

2、裂隙称为含水带,因不同部位裂隙的成因不同,裂隙发育情况不同。

3、岩溶称为含水系统较为合适。

因其不均匀性比裂隙带更严重。

§4.3 地下水分类一、地下水定义1、广义地下水:指赋存于地面以下岩土体空隙中的水;包气带及饱水带中所有含于岩土体空隙中的水均属之。

2、狭义地下水:仅指赋存于饱水带岩土体空隙中的水。

二、地下水的赋存特征:埋藏条件与含水介质类型三、按照含水介质分类:1、孔隙水2、裂隙水3、岩溶水四、按照埋藏条件分类。

1、潜水2、承压水3、上层滞水五、综合两种条件分类:表3-1 地下水分类表§4.4 上层滞水一、定义1、狭义: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弱透水层)上面积聚的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2、广义:同包气带水,包括有毛细水,结合水和过路重力水。

二、形成上层滞水的条件1.较厚砂层中夹有粘土或亚粘土透镜体时,降水或下渗的地下水受到透镜体阻挡而滞留于其上。

2.在裂隙发育、透水性好的基岩下有裂隙发育程度较差的相对隔水层.3.在岩溶发育的岩层中夹有局部非岩溶化的岩层.4.在黄土中夹有钙质板层时,其上形成上层滞水。

5.在酷寒地带有永久冻土层时,夏季地表解冻后永冻层起到局部隔水层的作用。

三、上层滞水的特征1、补给: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2、排泄:通过蒸发或向隔水底板(弱透水层底板)的边缘下渗排泄3、基本特征:1)一般水量小,动态不稳定,水量、水位季节性变化明显。

2)一个局部隔水层上的上层滞水与其他含水层之间无水力联系,无统一水位。

3)埋藏浅,径流短,矿化度低,容易污染。

4、包气带中的上层滞水对其下部的潜水的补给与蒸发排泄,起到一定的滞后调节作用。

供水意义:因水量小,动态变化显著,只有在缺水地区才能成为小型供水水源或暂时性供水水源。

§4.5 潜水一、基本定义:1、潜水: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的含水层中的水。

2、潜水面:潜水的第一个自由表面称为潜水面。

3、潜水埋藏深度:潜水面到地面的铅直距离。

D4、潜水含水层的厚度:从潜水面到隔水底板的距离。

M5、潜水位:潜水面上任一点的标高称为该点的潜水位。

将潜水位相等的各点连线即得到潜水等水位线图。

6、潜水湖与潜水流7、潜水的水力梯度:在潜水流的渗透途径上,任意两点的水位差除以该两点的水平渗透距离叫做潜水水力梯度。

8、潜水的分布区:潜水含水层的分布范围。

潜水的补给区:大气降水入渗补给潜水的地区。

潜水的排泄区:潜水出流的地区。

二、特征1、要素:2、补给:在潜水的全部分布范围都可以通过包气带接受大气降水、地表水的补给。

3、排泄:流入其它含水层,径流排泄(泉、泄流),蒸发排泄。

4、径流:在重力作用下由高水头向低水头流动,主要受到地形控制。

5、水质:主要取决于气候、地形及岩性条件,容易受到污染三、潜水面形状潜水面形状的意义:反映外界因素对潜水的影响,和潜水自身的特征如流向、水力梯度、含水层厚度等。

四、潜水面的表示方法1、剖面图表示法2、平面图表示法—潜水等水位线图3、绘制方法:1)在调查区内布置一定数量的水文地质点(包括人工露头和天然露头);布置点有技巧。

2)进行水准测量和水位测量。

如何测水位?(地面标高减去潜水埋藏深度)3)按照内插法绘制等水位线图。

注意:等水位线图上应注明水位测得时间,各个点的水文资料应在相同时间内测得,否则精度不能保证。

五、等水位线的实际用途:1、确定地下水的流向2、确定潜水面的坡度(水力梯度)3、确定潜水的埋藏深度4、确定流量5、推断含水层厚度和岩性变化6、分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相互补排关系。

7、帮助选择取水和排水工程设施的位置。

8、确定泉水出露点和沼泽化的范围§4.6 承压水一、定义:1、承压水:充满于两个隔水层(弱透水层)之间的含水量中的水。

2、承压含水层的厚度:隔水顶底板之间的距离。

3、初见水位:钻孔揭穿顶板后刚见到承压水时的水面高程。

H14、静止水位(稳定水位、测压水位、承压水位):由于承压性,承压水含水层被揭穿后水位不断上升,达到一定高度后稳定下来时的水面高程。

H25、测压水位面:承压含水层各点的测压水位所连成的面即该含水层的测压水位面。

6、承压水位埋藏深度:地面向下距测压水位的铅直距离叫做承压水位埋藏深度。

7、承压水头:由隔水顶板到测压水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h二、特征1、承压性2、要素:上下各一个隔水板。

3、补给:补给区(潜水分布区)获得补给,越流补给。

4、排泄:通过范围有限的排泄区,以泉或其它径流方式向地表或地表水体泄出,越流排泄。

5、径流:主要受构造控制。

三、形成条件1、常形成承压水的岩层组合:不透水层覆盖在透水性好的岩层上,且含水层下部还应有稳定的隔水底板。

2、适宜形成承压水的地质构造:(1)向斜盆地(2)单斜构造(承压斜地)a、透水层和隔水层相间分布的承压斜地b、含水层相变或尖灭形成的承压斜地c、含水层被断层阻隔形成的承压斜地d、含水层被侵入体阻截形成承压斜地四、承压水的测压水位面和等水压线图1、测压水位面(注意事项)2、等水压线图除了封闭构造条件下与外界没有联系的承压含水层外,所有的承压水最终都是由潜水转化而来的,或者由补给区的潜水测向流入,或者通过弱透水层接受潜水的补给。

第四章复习参考题一、关键概念包气带;饱水带;含水层;隔水层;弱透水层;上层滞水;承压水;潜水二、简答题1、构成含水层的条件?2、潜水含水层的构成要素?3、承压含水层的构成要素?4、上层滞水的特点?5、潜水等水位线图的实际用途?6、潜水等水位线是否能正交穿越河流?三、绘图题绘制水平的承压水含水层,含水介质为砂层,顶底板隔水层为粘土层,要求在图上表示出测压水位面,初见水位,承压水位,承压水位埋藏深度,承压水头,并用H1、H2、h等字母表示。

四、论述题1、说明隔水层的相对性和含水层划分上的相对性?2、潜水含水层的主要特征?3、承压含水层的主要特征?4、说明下图地下水与河流的补排关系?第五章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5.1概述、地下水运动的基本形式一、研究对象及其特征1、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结合水液态水(重力水、毛细水)固态、气态水2、地下水与地表水最大区别在于储存和运移;地下水的运动通道非常复杂,地表水(河流)是占满整个过水断面,而地下水水流通过的断面小于地质断面。

注意区别:过水断面与实际过水断面。

一3、假想水流的性质:(1)任一断面上假想水流的流量与实际水流的流量相等。

(2)任一断面上假想水流的水位与实际水流的水位相等。

(3)假想水流和实际水流所克服的阻力相等。

4、渗流:符合以上三条的地下水在岩土体空隙中的运动称为渗流。

渗流场:发生渗流的空间区域叫做渗流场。

二、重力水运动的形式1、地下水流态的类型:(1)层流运动:在岩土体空隙中渗流时,水质点作有秩序的、互相不混杂的运动。

(2)紊流运动:当流速加大,水质点作无秩序的、互相混杂、流线极不规则的运动。

一般空隙狭小重力水受介质的吸引力较大,多作层流运动。

只有当裂隙发育或岩溶发育地带,水的流速大,呈紊流运动。

另外,在抽水井附近小范围内,当井内水位降落很大时,地下水的流速很大,也呈紊流运动。

2、地下水运动的类型(1)稳定流:在渗流场内各个运动要素不随时间改变。

(2)非稳定流:在渗流场中任意点的运动要素都随时间而变化。

运动要素包括:地下水水流方向,运动速度,流量等。

§5.2 重力水运动的基本规律一:1852――1856年四年的实验二、线性渗透定律—达西定律(Darcy’s law)Q=KFI=KFh/L流量Q=VF比较两式V=KI三、公式中各项的物理意义:1、渗透流速V(与实际流速u):u>V。

2、水力梯度hydraulic gradientI=(H 1-H 2)/L 1-2=ΔH/L=h/L(1)沿着渗透途径水头损失与相应渗透途径长度的比值。

(2)单位长度渗透途径上为克服摩擦阻力所耗失的机械能。

(3)驱动力。

3、渗透系数(1)单位与速度相同,但是不等于速度单位。

(2)可以定量说明岩石的透水性能,是表征透水性能的定量指标。

(3)渗透系数与液体的性质有关,与容重和粘滞性有关。

根据渗透系数大小,可将岩石分类:四、透水性1、透水性:岩石允许水透过的能力叫做透水性。

2、定量指标:渗透系数3、影响透水性的因素:1)空隙的大小和联通情况,特别是最小空隙直径的影响,平均孔隙直径。

2)孔隙度:粘土和砂砾石孔隙度的区别。

颗粒的分选性,决定孔隙的变化和曲折性。

四、达西定律的适用范围1、并非任何渗流都适用。

Re 雷诺数介于1~10的层流运动才符合达西定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