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地下水的赋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地下水的赋存
§4.1 包气带与饱水带
一、包气带、饱水带定义
二、包气带与饱水带界面的划分标准:以初见地下水水位为依据。
三、包气带形态、分带以及研究意义
1、形态:不同部位、不同时间运动方向、速度都在变化,是x、y、t的函数,受到气象因素影响严重。
2、分带:1)土壤水带2)中间带3)毛细水带
3、研究意义:
1)降水要经过包气带下渗,地下水蒸发排泄也必然经过包气带。
2)包气带水盐的形成及其运动规律对饱水带水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4、包气带中水的几种形式:结合水、毛细水、气态水、过路重力水
四、饱水带的特征
1、饱水带中岩石的空隙完全被液态水充满。
2、饱水带中水是连续分布的,可以传递静水压力,在水头差的作用下可以发生连续运动。这也是打井一定要打到饱水带的重要原因。
饱水带中的重力水是开发利用或排除的主要对象。
§4.2 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
一、含水层、隔水层的定义。
1、按照渗透性可以分为透水层和不透水层。
2、含水层: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饱水岩层。
3、隔水层:不能透过与给出水,或者透过与给出的水量微不足道的岩层。不透水层通常称为隔水层。
4、弱透水层:在越流场很有意义。
二、含水层的构成条件(三个)
1、岩土体必须具备饱含重力水的空隙——空间问题。
2、具有有利于地下水聚集和储存的地质构造。
(1)含水层下要有隔水层,使得水不能向下渗漏;(2)在地下水流动方向上要有阻水构造,使得水不能排空。
3、要有充足的补给来源。
三、含水层和隔水层的相对性
1、隔水层的相对性1)没有绝对隔水的岩层;2)粘土层也可以含水;3)石英岩在多数地区是富水的,但是在华北震旦系的石英岩又是隔水的。4)不同岩性组合时,隔水层是对的。如细砂层。
2、含水层划分的相对性
1)释出多少水就是含水层并无定量绝对指标。要根据供水意义和研究目的来区别。
2)地表的亚粘土覆盖在砂砾石层上,两种情况。
3)供水意义:
四、含水层、隔水层、透水层的相互转化
五、野外如何判断含水层
1、仔细研究岩性,不同岩性的储水空间也不同。
2、研究岩层的组合关系。
3、地质构造条件的分析。
4、地貌条件分析。
六、含水层概念的回顾
1、孔隙含水层称为含水层比较符合实际。
2、裂隙称为含水带,因不同部位裂隙的成因不同,裂隙发育情况不同。
3、岩溶称为含水系统较为合适。因其不均匀性比裂隙带更严重。§4.3 地下水分类
一、地下水定义1、广义地下水:指赋存于地面以下岩土体空隙中的水;包气带及饱水带中所有含于岩土体空隙中的水均属之。
2、狭义地下水:仅指赋存于饱水带岩土体空隙中的水。
二、地下水的赋存特征:埋藏条件与含水介质类型
三、按照含水介质分类:
1、孔隙水
2、裂隙水
3、岩溶水
四、按照埋藏条件分类。1、潜水2、承压水3、上层滞水
五、综合两种条件分类:表3-1 地下水分类表
§4.4 上层滞水
一、定义
1、狭义: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弱透水层)上面积聚的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2、广义:同包气带水,包括有毛细水,结合水和过路重力水。
二、形成上层滞水的条件
1.较厚砂层中夹有粘土或亚粘土透镜体时,降水或下渗的地下水受到透镜体阻挡而滞留于其上。
2.在裂隙发育、透水性好的基岩下有裂隙发育程度较差的相对隔水层.
3.在岩溶发育的岩层中夹有局部非岩溶化的岩层.
4.在黄土中夹有钙质板层时,其上形成上层滞水。
5.在酷寒地带有永久冻土层时,夏季地表解冻后永冻层起到局部隔水层的作用。
三、上层滞水的特征
1、补给: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
2、排泄:通过蒸发或向隔水底板(弱透水层底板)的边缘下渗排泄
3、基本特征:
1)一般水量小,动态不稳定,水量、水位季节性变化明显。
2)一个局部隔水层上的上层滞水与其他含水层之间无水力联系,无统一水位。
3)埋藏浅,径流短,矿化度低,容易污染。
4、包气带中的上层滞水对其下部的潜水的补给与蒸发排泄,起到一定的滞后调节作用。
供水意义:因水量小,动态变化显著,只有在缺水地区才能成为小型供水水源或暂时性供水水源。
§4.5 潜水
一、基本定义:
1、潜水: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的含水层中的水。
2、潜水面:潜水的第一个自由表面称为潜水面。
3、潜水埋藏深度:潜水面到地面的铅直距离。D
4、潜水含水层的厚度:从潜水面到隔水底板的距离。M
5、潜水位:潜水面上任一点的标高称为该点的潜水位。将潜水位相等的各点连线即得到潜水等水位线图。
6、潜水湖与潜水流
7、潜水的水力梯度:在潜水流的渗透途径上,任意两点的水位差除以该两点的水平渗透距离叫做潜水水力梯度。
8、潜水的分布区:潜水含水层的分布范围。潜水的补给区:大气降水入渗补给潜水的地区。潜水的排泄区:潜水出流的地区。
二、特征
1、要素:
2、补给:在潜水的全部分布范围都可以通过包气带接受大气降水、地表水的补给。
3、排泄:流入其它含水层,径流排泄(泉、泄流),蒸发排泄。
4、径流:在重力作用下由高水头向低水头流动,主要受到地形控制。
5、水质:主要取决于气候、地形及岩性条件,容易受到污染
三、潜水面形状
潜水面形状的意义:反映外界因素对潜水的影响,和潜水自身的特征如流向、水力梯度、含水层厚度等。
四、潜水面的表示方法
1、剖面图表示法
2、平面图表示法—潜水等水位线图
3、绘制方法:
1)在调查区内布置一定数量的水文地质点(包括人工露头和天然露头);布置点有技巧。2)进行水准测量和水位测量。如何测水位?(地面标高减去潜水埋藏深度)
3)按照内插法绘制等水位线图。
注意:等水位线图上应注明水位测得时间,各个点的水文资料应在相同时间内测得,否则精度不能保证。
五、等水位线的实际用途:
1、确定地下水的流向
2、确定潜水面的坡度(水力梯度)
3、确定潜水的埋藏
深度4、确定流量5、推断含水层厚度和岩性变化6、分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相互补排关系。
7、帮助选择取水和排水工程设施的位置。8、确定泉水出露点和沼泽化的范围
§4.6 承压水
一、定义:
1、承压水:充满于两个隔水层(弱透水层)之间的含水量中的水。
2、承压含水层的厚度:隔水顶底板之间的距离。
3、初见水位:钻孔揭穿顶板后刚见到承压水时的水面高程。H1
4、静止水位(稳定水位、测压水位、承压水位):由于承压性,承压水含水层被揭穿后水位不断上升,达到一定高度后稳定下来时的水面高程。H2
5、测压水位面:承压含水层各点的测压水位所连成的面即该含水层的测压水位面。
6、承压水位埋藏深度:地面向下距测压水位的铅直距离叫做承压水位埋藏深度。
7、承压水头:由隔水顶板到测压水面之间的垂直距离。h
二、特征
1、承压性
2、要素:上下各一个隔水板。
3、补给:补给区(潜水分布区)获得补给,越流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