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政史(自己整理)
中国行政史冲刺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中国古代行政制度概述1. 夏朝: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实行“家天下”的君主制,行政机构设置较为简单,以君主为中心。
2. 商朝:沿袭夏朝制度,行政机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专门的官职,如司徒、司马等。
3. 西周:周朝实行分封制,地方行政机构设置较为完善,出现了诸侯、县、乡等地方行政单位。
4.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纷纷崛起,各自为政,行政制度多样,为后世行政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 秦朝:统一六国后,实行中央集权制度,推行郡县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行政体系。
6. 汉朝:继承秦朝制度,进一步完善中央集权,推行州郡县制,行政机构设置更为严密。
7.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动荡,行政制度多变,地方行政权力较大。
8.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地方行政权力相对削弱。
9. 宋朝:增设路、府、州、县等地方行政单位,行政机构较为复杂。
10. 元朝:实行行省制,地方行政权力较大,为后世行政制度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11. 明朝:废除行省制,推行省、府、州、县制,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巩固。
12. 清朝:沿袭明朝制度,行政机构较为稳定,但在晚期出现腐败现象。
二、中国古代行政机构1. 中央行政机构:包括皇帝、宰相、六部、九卿等。
2. 地方行政机构:包括郡、县、乡等。
3. 特殊行政机构:如都察院、大理寺、太常寺等。
三、中国古代行政思想1. 法家思想:强调法治,主张以法律来规范行政行为。
2. 儒家思想:强调道德修养,主张以德治国。
3. 道家思想:主张无为而治,反对过度干预。
4. 阴阳家思想:强调阴阳五行,主张平衡和谐。
四、中国古代行政改革1. 秦朝: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2. 汉朝:推行州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3.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
4. 宋朝:增设路、府、州、县等地方行政单位,加强中央集权。
5. 元朝:实行行省制,加强中央集权。
6. 明朝:废除行省制,推行省、府、州、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中国行政史
A卷:DDDAA CADAB BBACA CACDB ADDBB ABC AB ABC ABCE ABCDE1.中外朝制:中外相所形成的两套处理政务的官员系统。
2.军机处:清朝自雍正年间设立的中央机构。
它的设立主要为了当时用兵西北的军事需要,以期达到办事密速的效果。
开始设立并非正式的国家机关,在乾隆以后常设下来,嘉庆朝修会典时已将其列入正式机关之列。
军机处初设时,其职能仅限于军事,以后权力渐大,最后成为总揽军政大权的中枢决策机构。
3.《十九信条》:武昌起义后,清政府颁布《十九信条》,在在形式上缩小了皇帝的权力,扩大了国会权力,规定:宪法的修改权属于国会,皇帝不能干预;皇帝的权利以宪法规定者为限;在法律上把皇帝降到虚君地位,而使内阁成为最高行政中枢,体现了真正的责任内阁制的精神。
4.行政三联制:为提高行政效率,国防最高委员会根据蒋介石指示,从1940年开始推行行政三联制,即按照行政运行的顺序,将一切工作过程分为计划、执行、考核三个阶段。
每项工作在实施之前,必须有实施计划以及经费预算;执行中,必须按计划逐步实施;实施结果必须进行严格考核。
中央设计局管设计、党政军原有机关管执行,党政工作考核委员会管考核。
5.精兵简政:1941年12月初中共中央根据党外人士李鼎铭建议,发出精兵简政的指示。
各抗日根据地民主政府本着少而精原则,裁撤不急需的机构,合并性质相近的机构,缩小庞大机构,有计划的参加乡、村基层政权。
经过精兵简政,改变过去机构庞大,人浮于事的局面,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简答:1.答:宋代不仅加强了对各级官吏的监督,而且还加入了对监察人员本身的监察,形成轻重相制,交叉监督的格局。
宋代监察官员权力虽然很大,但同时也处在被监察的地位上。
在地方行政监察上,路之各监司不仅相互监临,而且还要受到下属府、州官的监督。
2.在汉代州所掌的职责,经历了从监察到行政监察,再到行政监察兼军政的演变过程。
在汉武帝时,设置了13个州郡,分派刺史按州进行监察。
中国行政史自考全囊括
(前两章样本,完整版共9页)虞崇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引言第一章夏、商、西周的行政管理第一节原始民主管理体制的演变第二节夏、商、西周的中央行政体制第三节夏、商、西周的地方行政体制第四节政监督第五节夏、商、西周的人事管理第二章春秋战国的行政管理第一节春秋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第二节战国时期中央集权的行政管理第三章秦汉的行政管理第一节秦汉中央政府的行政体制第二节秦汉地方政府的行政体制第三节督第四节秦汉时期行政官员的管理第四章魏晋南北朝的行政管理第一节中央政府的行政体制第二节地方政府的行政体制第三节施政过程与行政监督第四节行政官员的管理第五章隋唐的行政管理第一节中央政府的行政体制第二节地方政府的行政体制第三节施政过程与行政监督第四节行政官员的管理第六章五代、宋的行政管理第一节五代时期的行政管理第二节宋代中央政府的行政体制第三节宋代地方政府的行政体制第四节宋代政府施政过程与行政监督第五节宋代行政官员的管理第七章辽、金、元的行政管理第一节辽的行政管理第二节金的行政管理第三节元的行政管理第八章明的行政管理第一节中央政府的行政体制第二节地方政府的行政体制第三节施政过程与行政监督第四节行政官员的管理第九章清的行政管理第一节中央政府的行政体制第二节地方政府的行政体制第三节施政过程与行政监督第四节行政官员的管理下篇中国近代的行政管理引言第十章晚清政府的行政管理第一节中央行政体制的调整与改革第二节地方行政体制的变革第三节施政过程与行政监督第四节行政官员的管理第十一章南京临时政府的行政管理第一节中央政府的行政体制第二节地方政府的行政体制第三节施政过程与行政监督第四节行政官员的管理第五节南京临时政府行政体制的延续21、其郡县长官由国君直接任免,而非分封世袭贵族;2、郡县以下的行政机构是以乡里为基层行政单位,国君可以通过郡县长官把自己的权力一直伸到社会的最底层。
郡县制出现于春秋,在战国趋于完善,表现在(郡县制:是一种中央集权的地方行政管理体制):1、郡县两级行政管理体制的形成,各国交往的频繁,保全促使原来荒凉的边境地区日趋繁茂,原来面积大地位低的郡的地位陡升,并在郡下设县,因此,郡县两级体制首先在边境地区出现,以后推行到内地。
中国行政史(自己整理)(DOC)
上篇中国古代的行政管理引言一、中国古代行政管理的特色中国古代的国家,经历了奴隶主专政和封建专政两个阶段。
(一)奴隶制时代的行政管理特色(管理体制:行政活动以王权为中心,以王权为最高权威,王与国家两位一体):1、这一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国家制度神权政治色彩最重的时期。
2、等级君主制国家结构是这一时期行政体制的又一特色。
3、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家”为模式组建“家天下”王朝。
4、原始民主遗风的残留。
(表现在:①民主议事;②重视民情与舆论,设采风之官,实行纳谏制度)(二)中国封建中央集权的管理体制有自身的特点:(皇帝总揽全部政治、经济、军事、司法等大权,所有的行政管理都以皇帝为轴心进行,这一原则自秦始皇确立,一直贯彻到清朝末年)1、中国的封建中央集权体制时间长,持续2000多年,而且是惟一的政体形式,西欧封建制度则呈现多样性政体形式。
2、权力集中的程度有所差别(中“乾纲独断”、“中外这财,皆在陛下府库”;西欧-立法、司法受代表会议制约,世袭官职的人,国王无法收回)。
3、思想控制方法的不同(中-两位一体,君权神授;西欧-神职人员,女王无法取得上帝代言人资格)。
4、中国封建社会自其一开始就在逐渐形成一整套对官吏的选拔、任用、俸禄、考评、退休等严密而完善的官僚制度。
西欧直至是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才出现系统的文官制度。
(三)中国封建社会的行政管理同奴隶社会的行政管理相比的特点:1、形成了大统一王朝的中央集权体制。
2、神权政治色彩的淡化。
3、法制的日趋完备。
**《法经》魏国李悝、集春秋后期以来各国立法之大成。
**《唐六典》标志着行政管理趋于制度化、法律化。
**《明会典》是封建行政管理法制化达到一个新高度的重要标志,成为中国封建行政立法的总汇,达到了封建朝代行政法的最完备程度。
二、中国古代行政管理的剖析(一)夏代的行政管理体制是由原始民主管理体制发展而来的,从夏代开始的中国奴隶国家是通过对旧的氏族机构的改造而产生的。
中国行政史
中国行政史上篇引言中国古代的国家,经历了奴隶主专政和封建主专政两个阶段。
奴隶制国家里,行政活动以王权为中心;封建制国家里,皇帝总揽一切大权,所有的行政管理以皇帝为轴心进行。
国家的国体、政体以及其他一些根本制度对行政管理有着决定性的制约作用。
中国的奴隶社会中,夏是初创时期,遗留有较重的原始社会胎痕。
商为发展时期,神权政治盛行,氏族残留的血缘关系依然是商朝进行行政管理的辅助工具。
周是鼎盛时期,奴隶制国家的行政管理推向制度化和法律化。
中国奴隶制时代国家行政管理的特色:1、是我国历史上国家制度神权政治色彩最重的时期。
君权神授观念的形成,帝王即“天子”,祭祀与战争是君主的首要职责。
2、等级君主制国家结构是这一时期行政体制的又一特色。
3、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家”为模式组建“家天下”王朝。
4、原始民主遗风的残留。
夏、商、周实行等级君主制的国家结构,其王朝实际上是一种国家联盟。
采用这种组织形式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在一个地域性大国内有无数个诸侯与方国,这些小国需要一个超于诸侯小国之上的王权来维持小国寡民的秩序。
由于当时的开发程序、交通状况和管理水平很低,只能在原有的部落联盟的基础上,改变其性质,组成君主国的松散国家联盟。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家”为模式组建家天下王朝的表现:一是父家长制为君主专制提供了原型。
二是以父系大家庭为模式组建政府。
三是以“家天下”观念进行统治。
中国奴隶社会的政权系统与宗法系统紧密结合,行政制度带有浓厚的宗族血缘性质。
原始民主遗风残留的表现形式:一是民主议事的遗风在商周会议制度中有所反映。
二是重视民情与舆论,设采风之官,实行纳谏制度。
战国时期通过变法运动,我国中内集权君主专制行政管理体制在各国得以形成,中国进入封建社会。
秦统一后,将这种体制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划一的制度。
两汉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进一步强化,封建行政管理体制得以全面确立,奠定了隋唐时期行政管理制度的发展与兴盛的基础。
中国行政史知识汇总
中国行政史知识汇总中国行政史那可真是一部超级有趣的“大戏”啊。
从古代开始,就像是一场场风格迥异的角色扮演游戏。
先说说秦朝吧,那秦始皇就像个超级霸道总裁,一声令下,建立起了高度集权的行政体制。
三公九卿就像他的得力助手团队,各个都像是精密仪器上的零件,严丝合缝地运转着这个庞大的帝国行政体系。
这三公九卿制啊,就像是一个分工明确的厨房,丞相负责切菜炒菜(掌管行政事务),太尉就像是厨房保安(负责军事),御史大夫呢,就像个挑剔的美食评论家(监察百官)。
汉朝的时候,汉武帝又开始搞新花样了。
刺史这个官职的出现,就像是在帝国这个大蛋糕上插了很多根监管的小蜡烛。
刺史到处溜达,看哪个地方官要是敢偷偷挖帝国蛋糕的墙角,就立马把他揪出来。
到了隋唐,科举制就像一场全国性的超级选秀。
无数的寒门子弟像一群渴望成名的小粉丝,纷纷涌入这个舞台。
一旦被选中,就像从路人甲一夜之间变成大明星,可以在行政体系这个大舞台上闪闪发光。
三省六部制呢,就像一个复杂又高效的魔方,中书省出谋划策(起草诏令)像魔方的第一步构思,门下省审核把关(封驳审议)如同检查魔方步骤有没有错误,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设六部)那就是按照正确的魔方解法把事情搞定。
宋朝啊,那行政体系就有点像个臃肿的胖子。
官职叠床架屋,一堆人在那干差不多的事儿,就像一群蚂蚁在一个小糖块上挤来挤去,都想分一杯羹。
不过宋朝的文官那可是幸福得像掉进蜜罐里的小熊,待遇好得不得了。
元朝的行政体系就像是一个大杂烩,把各种不同的管理模式搅和在一起。
行省制度像是在帝国大地上画了一个个大格子,每个格子里都有不同的故事在发生。
明朝朱元璋那可是个厉害角色,他把丞相这个职位像扔一个破布娃娃一样给扔掉了。
自己直接掌控六部,就像一个孤独的超级玩家,一个人操控着整个游戏的关键环节。
可是后来内阁又慢慢崛起,内阁大学士开始像一群隐藏在幕后的谋士,悄悄影响着行政决策。
清朝呢,军机处的大臣们就像一群时刻待命的小跟班,皇帝一句话,他们就得像小陀螺一样转起来。
中国行政史(整理)重点
中国行政史一.选择题1.中国古代神权政治盛行于2.中国历史上国家制度神权政治色彩最重的时期是3.中国奴隶社会时期,将奴隶制国家的行政管理推向制度化和法律化的是4.中国古代的行政管理,是一种管理体制5.中国奴隶制的三个代表性王朝,其中夏朝是商朝是周朝是6.中国封建社会始于止于7.中国奴隶社会始于止于8.中国奴隶社会,和紧密结合,行政制度带有浓厚的宗族血缘性质9.中国古代,“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思想主导意识形态思想的地位10.(08)中国封建中央集权专制体制中最主要的矛盾是11.(08)中国奴隶制时期国家的组织形式脱胎于原始社会末期的12.母系氏族社会最高权力机关是13.(10)原始社会末期军事民主制时期的最高权力机关是14.军事民主时期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大体由三种权力机关进行15.开创中国历史上“家天下”局面的是16.中国古代的王位继承制从禅让制转变为王位继承,始于17.夏朝建立后设置了辅佐夏王以备咨询的四辅臣是18.(08)最早确立王位嫡长子继承制的朝代是19.盘gen 迁殷后在王位继承上实行的是20.商代中央政府的职官大体可分为21.(10)周天子在全国范围内拥有的权力有22.西周中央政府三公以下最重要的政务官是三司23.(09)盘gen迁殷以后,商王朝为强化王权而实行的一种二元统治体制是24.中国古代的内外服制起始于25.在地方体制上,周朝实行天子向诸侯“搜民授疆土”的26.西周时期在地方基层行政区划上都实行27.(09)西周时,诸侯间直接拜访的沟通方式被称为28.(11、09)纣王在郊外设坛召集各方诸侯对重大问题进行谋议、发布政令的会议形式被称为29.西周王朝上下级的行政联络方式主要有30.西周王朝,用于战时动员的行政文书是31.(08)西周诸侯之间、卿大夫之间联系与决策所采用的礼仪方式主要有32.周天子的决策地点有33.夏商周时期,选拔和任用官员最主要的依据是34.据文献记载,夏商周具有官员年老致仕的制度。
中国行政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中国行政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嘿呀!今天咱们来好好聊聊中国行政史的那些事儿!一、先秦时期哎呀呀,先秦时期的行政制度可是有着重要的奠基作用呢!比如说,夏朝建立了最早的国家政权,那时候的行政管理还比较简单,但是已经有了初步的分工。
哇!到了商朝,出现了“内服”和“外服”制度,这可算是一种独特的管理方式呀!再说说周朝,实行了分封制和宗法制,这在当时可是影响深远呐!诸侯们在自己的封地里有着一定的权力,但也要听从周天子的号令。
二、秦汉时期嘿!秦汉时期那可是个大变革的阶段。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了郡县制,这可是个了不起的举措呢!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制,权力集中在皇帝手中。
哎呀呀,这让国家的管理更加统一和高效啦!汉朝初期,实行郡国并行制,后来汉武帝通过推恩令等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
三、隋唐时期哇哦!隋唐时期的行政制度有了新的发展。
隋朝开创了三省六部制,这分工明确,相互协作,提高了行政效率呢!唐朝进一步完善了这个制度,使得政府的运作更加顺畅。
科举制的出现更是为国家选拔人才提供了新的途径,让更多有才华的人能够进入官场,为国家效力。
四、宋元时期哎呀呀!宋朝加强了中央集权,设立了三司、枢密院等机构,分散了官员的权力。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这可是中国行政区划的一大创新呀!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
五、明清时期嘿哟!明清时期的行政制度又有了新变化。
明朝废除了丞相制度,加强了皇权。
设立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清朝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
总之呢,中国行政史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变和完善的过程,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重要的制度变革。
哇!了解这些知识点,对于我们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和政治制度的演变有着重要的意义呀!哎呀呀,是不是觉得很有意思呢?。
中国行政史总复习整理
2010.12.25号总复习整理目录上篇引言(中国古代的行政管理)第一章:夏、商、西周的行政管理第二章春秋战国的行政管理第三章秦汉的行政管理第四章魏晋南北朝的行政管理(老师说应该不会考,同学们自己看要不要看一下,好吧,呵可)第五章隋唐的行政管理第六章五代、宋的行政管理(老师说他个人认为五代出大题应该不会)第七章辽、金、元的行政管理(老师说出大题的可能性也不大)第八章明的行政管理(老师说他个人觉得这章是重点)第九章清的行政管理下篇引言(中国近代的行政管理)第十章晚清政府的行政管理第十一章南京临时政府的行政管理第十二章北洋军阀政府的行政管理第十三章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的行政管理第十四章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的行政管理(老师认为不会考大题)第十五章战后南京政府的行政管理第十六章工农民主政权的行政管理第十七章抗日民主政权的行政管理第十八章人民民主政权的行政管理上篇引言(中国古代的行政管理)一、中国封建中央集权的管理体制的特点P51.中国的封建集权体制时间长,一种体制持续2000余年;2.权力集中的程度有所差别;3.思想控制方法的不同;4.中国封建社会自其一开始就有一整套对官吏的选拔、任用、俸禄、考评、退休等严密而完善的官僚制度,这一套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国家管理体制上的一大特色,为世界古代所绝无仅有的。
二、中国封建中央集权专制体制的两大矛盾P101.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2.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的矛盾。
皇权和相权的消长及其相互制约,以实现封建权力的自我调节,其变化按二种方式进行1.用更替辅佐机构来消弱相权2.使宰相职权分散化三、中国封建社会监察制度的作用和本质P12监察机构是封建国家的重要国家机器,在中国封建社会里,主要是作为专制君主加强专制统治的工具,监察制度的发展和演变也是随着君主专制的发展而日益严密和强化。
1.秦汉时期,丞相以下各级行政官员分权较多,因此,除划归皇帝系统的以御史中丞为首的监察官外,各个层级都有自己的监察部门;2.魏晋南北朝以后,各行政层级的行政监察权萎缩,主要监察权集中于以御史中丞为核心的御史台,并明确规定御史为皇帝的耳目机关;3.明清时期又改御史台为都察院负责监督京官,设十三道监察御史监察地方,又设六科给事中监察六部三方面监察官三皇权之下又互相彼此监临。
中国行政史必考归纳知识点
中国行政史必考归纳知识点中国行政史作为一门研究中国历代行政管理制度及其演变的学科,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体系。
以下是中国行政史必考的归纳知识点:一、先秦时期的行政制度1. 夏商周的宗法制度:宗法制度是夏、商、周三代的主要行政管理方式,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实行世袭制。
2. 分封制:周代实行的分封制,将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对自己的封地有行政、军事和司法权。
二、秦汉时期的行政制度1. 郡县制:秦朝统一六国后,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2. 三公九卿制:汉朝在中央设立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和九卿,作为中央政府的主要行政机构。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行政制度1. 州郡县制:在郡县制的基础上,增加了州一级行政单位,形成州、郡、县三级行政体系。
2. 士族政治:士族在政治上占据主导地位,形成了门阀士族政治。
四、隋唐时期的行政制度1. 三省六部制:隋唐时期中央政府设立三省(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和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明确了中央政府的行政职能。
2. 科举制度:隋唐时期开始实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员不再完全依赖门第,而是通过考试选拔。
五、宋元明清时期的行政制度1. 路府州县制:宋代在行政区划上实行路、府、州、县四级制。
2. 行省制:元代在地方设立行省,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3. 内阁制:明代设立内阁,作为皇帝的顾问机构,参与国家大政。
4. 八旗制度:清代初期实行八旗制度,作为军事和行政管理的结合体。
六、近现代行政制度的变革1. 晚清变法:晚清时期,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清朝进行了一系列的变法,试图改革行政制度。
2. 民国时期的行政改革:民国成立后,废除了清朝的许多旧制度,建立了新的行政体系。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制度1.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行政体制。
2. 行政区划:设立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等行政单位,实行分级管理。
3. 公务员制度:建立公务员制度,规范公务员的选拔、任用和管理。
中国行政史--(全完)
中国行政史-----多选题1.中国奴隶制时代行政管理的特色有:强烈的神权色彩\等级君主制的国家结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原始民主遗风的残留.2.中国封建中央集权行政管理体制中,调节君主专制弊端的机制主要有:施政程序上有一套尽可能促使皇帝正确决策的制度\大臣利用“尊号”、“庙号”等的尊褒贬抑来促使皇帝刷新政治\通过神权来抑制君权\通过教育提高君主素质\开国皇帝制定的一些制度对后世君主有防微杜渐作用.3.推动中国封建社会行政管理体制演变和发展的动力来自于: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集权与地方割剧的矛盾.4.中国封建社会当相权和皇权产生矛盾时,皇帝抑制相权的方式主要有:用更替辅佐机构来消弱相权\使宰相职权分散化.5.夏商西周时期奴隶制国家行政管理中原始民主制遗风的表现形式有:部落时代民主议事的遗风\设采风之官,实行纳谏制度.6.中国奴隶制社会的国家结构和组织形式是:等级君主专制结构\国家联盟的组织形式.7.军事民主制时期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大体由以下几种权力机关进行管理:军事首长\部落酋长议事会\人民大会.8.商代的职官大体可分为:宗教类\政务类\事务类.9.西周设置的辅弼大臣有:太师\太傅\太保\冢宰10.西周诸侯之间、卿大夫之间联系与决策所采用的礼仪方式主要有:朝会\聘问.11.战国时期各国中央政府的中枢官员主要有:国尉\御史\相.12.战国时期的选官方式有:荐举之法\自荐\因功授官\葆子.13.战国君主进行行政决策常用到的两种会议制度是:朝会上由群臣集议\与个别大臣商议.14.战国时期,各国都建立了一套相应的文书制度,常用的形式有:玺\符\节.15.战国时期对官员进行考核的内容有:仓库存粮\垦田数\赋税数\户口统计\治安情况.16.秦至西汉初年的丞相权力十分广泛,主要包括:草拟法律权\弹劾百官权\处理日常政务之权\参与决策权.17.秦汉专制君主决策信息的获取方式有:官员秦事\监察官员汇报.18.对地方郡国长官的考核通过上计形式,上计考课分为:常课\大课. 19.秦汉时期圣旨的种类和下达方式有:制书\诏书\诰\手迹.20.汉代任用官员采取试用方式当时被称为:守\假.21.秦汉时期会议形成主要有:集议\商议.22.西汉政府补充官僚队伍的形式有:任子\訾选\征辟\察举.23.西汉初年的主要选官途径是:任子\訾选制.24.魏晋时期御史台下属监察官为:诒(持)书侍御史\殿中侍御中\侍御中.25.魏晋南北朝时期对地方行政体制进行的一些调整是:在州上设都督诸州事\强化县级行政管理.26.西晋时期的官员俸禄发放种类有:实物\货币\力役27.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省在行政执行过程中拥有的权力是:享有对诏敕的解释权\享有在行政执行中的组织指挥权.28.唐代和六部在职级上处于平行地位的监有:国子监\军器监\少府监\将作监\都水监.29.唐代职掌和兵部相关的机构有:卫尉寺\太仆寺\军器监.30.唐代决策文书的形式有:册书\制书\敕.31.唐代的行政运行已趋于制度化和法律化,其法律制度形式有:律\令\格\式.32.唐代科举考试中进士科考试的内容有:贴经\诗赋\时务策.33.隋唐时期选官途径除了科举制外还有:门荫\行伍\流外入流\入幕.34.唐代吏部铨选官员的四制是指:身\言\书\判.35.唐代考核中四善是:德义有闻\清盛明著\公平可称\格勤匪懈.36.五代北宋时期中央中枢机构主要有:枢密院\中书门下\三司使.37.五代北宋的中枢机构三司是指:盐铁\转运\度支.38.宋代的二府指的是:中书门下\枢密院.39.在唐代中期以后割据地方的节度使拥有的权力有:掌握地方军权\掌握地方民政权\掌握地方财政\掌握地方人事权\拥有节度使职位的世袭权.40.北宋路级设立的行政管理机构有:经略安抚司\转运使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41.北宋时期州府属官有:录事参军\司户参军\司法参军\司理参军.42.北宋时和州同级直隶中央的地方行政机构有:府\军\监. 43.宋代会议制度按类划分有:例行常朝\便殿议政\临时朝议.44.宋代为了适应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对监察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对其正确地表述有:台谏趋于合一\皇帝直接控制台谏官\轻重相制、交叉监督. 不正确的表述有:增设监察机构\扩大监察范围.45.宋代的选官途径有:科举\荫补\军功\流外补职\纳资入官.46.宋代官员任用中的回避制度也日趋完善,主要表现为:有亲属关系者均不得供职于同一机关\地方官回避本籍\地方官回避自己有地产的州县.47.辽朝的中枢决策机构是:北,南宰相府\北,南枢密院.48.辽朝北、南枢密院的职掌有:中枢决策\最高军事权\兼管行政事务.49.辽朝在行政决策中存在着相当明显的氏族制度残余,表现在:各部落酋长拥有相当大的权力\母权制的遗留.50.辽代的官员选任途径是:世选\科举.51.金朝废除勃极烈制后,中央新的政务中枢和军事中枢是:尚书省\枢密院.52.金代录用女真人为行政官员的途径是:科举\荫补\世选\军功.53.金朝地方州的设置有:节度使\防御州\刺史州.54.金朝的尚书省拥有:决策权\最高行政权\行政监督权55.元朝的行政中枢和军事中枢是:中书省\枢密院.56.元朝官员的入仕途径主要有:怯薛出身\吏员出职\贡授\科举\承荫制度.57.元朝的官员任用回避制度主要内容有:回避原籍\回避宗族.58.明朝宣德以后,内阁设置了官署,其名称为:制敕房\制诏房.59.明代翰林院的地位和作用是:重要的决策咨询机构\高级决策人才的培养机构\文化机构.60.明代宦官所拥有的权力有:提领特务机构\代替皇帝在内阁票拟上批红\执掌印玺\监控内阁议事\收纳通政封进的本章.61.明代吏部所设四司是:文选司\验封司\稽勋司\考功司.62.明代中央机构中独立的事务性机构有: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太仆寺\大理寺.63.明代的三法司组成机构有:大理寺\刑部\都察院.64.明代布政使司的主要职掌是:宣布和执行中央政令\考察官吏\掌握一省田土与户口、赋税.65.明代对乡村的管理采取的统治办法是:里甲制\乡老人制.66.明代的地方监察的三种形式是:督抚对地方的监察\各道监察御史对所属地区的监察\各省提刑按察司对所属区域的监察.67.明代的科举考试程序有:院试\乡试\会试\殿试.68.明代的入仕途径有:荐举\学校\科举\承荫\由吏而官.69.曾经作为清朝中枢决策机构的有:国议\南书房\军机处.70.清代总督领有的权力有:拥有文职道、府以下的人事任免权\拥有武职副将以下的人事任免权\拥有对所属文官的监察权\拥有制定一省行政法规的权力\拥有对县、府、按察司所审案件的司法裁判权.71.清代地方地位平行的省级大员是:总督\巡抚\提学.72.清代巡抚的具体职掌有:考察全省地方官员\主管本省关税、盐务和漕运\监督乡试\主持武科考试\战时督理粮饷.73.清代军机处的工作内容有:参与官员奏折的处理和皇帝谕旨的撰拟\充当皇帝的决策顾问\任免中央和地方高级官员.74.清代官员的入仕途径主要有:科举\举贡\保举\捐纳\荫补.75.清朝官员任用制度中比较强烈的民族歧视色彩表现在:汉人做官入仕大部分只能通过科举\在科举考试中分满,汉榜\一些特殊机构完全不用汉人\在满汉官职机构中,政务决定权多由满官掌握\实行官缺制,以确保满族贵族在政权中的优势地位.76.清代的官员回避制度内容有:亲族回避\职务回避\地区回避.77.清代对官员的考核标准是:守\政\才\年.78.清代京察大计之后列为革职提问的有:贪\酷79.在戊戌变法与“新政”期间,清政府设立或改革的行政机构有:把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巡警部\学部.80.辛亥革命失败后,在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中,中国先后建立的政府有:中华民国(护国)军务院\中华民国(护法)军政府\中华民国(护法)政府\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广州国民政府.81.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共在各根据地建立的政权形式有:工农民主政权\抗日民主政权\人民民主政权.82.清政府为适应对外关系的发展,先后设立的负责对外关系的机构是: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海关总理务司署.83.在变法维新运动中,资产阶级改良派建立的类似政党雏形的组织有: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84.总理衙门的职能有:管理外交\办理洋务\负责边防\专业人才的培养教育.85.总理衙门作为行政管理机构,从性质上讲具有:买办性\近代性.86.晚清政府的行政监督机构有:都察院\资政院\咨议局\弼德院.87.临时大总统的职权包括:军权\和战权\创制权\任免权\复议权.88.辛亥革命后,各省建立的军政府大体上包括两种类型,它们是:福建类型\湖北类型.89.临时政府的最高行政决策机关国务会议的组成者包括:临时大总统\各部总长.90.临时政府参议院对政府的监督方式有:质问\弹劾\查办\建议.91.临时政府时期的文官大体分为:简任官\荐任官\委任官.92.在1913年1月,袁世凯先后颁布的各种《划一令》中,把地方行政体制定为:省\道\县.93.袁世凯统治中国时,省级最高行政长官先后被称为:民政长\巡按使.94.北洋政府时期,正式划定的特别行政区有:京兆\川边\热察绥.95.袁世凯于1912年11月公布的新的《公文程式令》中,把公文分的种类有:令\布告\状\咨\公函.96.北洋军阀政府时的行政诉讼机关有:平政院\肃政厅.97.北洋政府选拔行政官员的方式主要有:文官考试\甄别\甄用.98.1912年10月公布的《中央行政官员等级法》规定行政官员按所任职务与任用方式不同,分的等级有:特任官\简任官\荐任官\委任官.99.国民政府的“五院”指的是: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监察院\考试院.100.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中央政府的层级结构包括:国民政府\五院\五院所属各部.101.南京政府的监察院的行政监督工作有:监察院本部\派遣监察使\审计监督.102为了便于叙职和给俸,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将所有官员按其资历和所司职务分为:特作\简任\荐任\委任.103.南京政府依据官员性质与任用方式不同,把官员分为:政务官\事务官.104南京政府行政官员的经济待遇的主要形式有:俸给\公费\恤金.105.南京政府对犯错的公务员的惩处形式有:解职\降级\记过.106参加第一届国民参政会的派别与党派有:国民党\共产党\中国青年党\国家社会党.107.1939年,国民政府推行的新县制的行政层次结构包括:县\区\乡\保.108.抗战期间,对行政机构监督的机构与方式包括:国防最高委员会\国民党\国民参政会\巡回督导团\监察院.109抗战期间,国民政府所属官吏考试的种类有:公职候选人的考试\任命人员的考试.110.抗战期间,为了提高行政机关的工作效能,国民政府采取的改进措施有:在国防最高委员会中设立执行委员会\推行行政三联制\实行分层负责制\推行幕僚长制.111.1947年改组后的国民政府与抗战前的国民政府不同之处在于:扩大国民政府委员会职权\吸收非国民党人士参加\试行行政院负责制.112.监察院作为最高监察机关,它的权力有:同意\弹劾\纠举\审计.113.1949年1月南京政府为整顿吏治,而颂布的公务员“三法”指的是: 《公务员任用法》\《公务员考绩法》\《公务员俸级法》.114.中共“八七会议”确立的总方针是:土地革命\武装斗争.115.中华苏维埃行政区划中,处于中共中央政府直接领导的省份是:湘赣省\闽浙赣省\湘鄂赣省\粤赣省.116.苏区工农民主政权在建立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时,为贯彻精简和效能原则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严格编制定员\精简行政机构\减少副职、不设虚位. 117.苏区政府行政机关的决策,主要形式有:合议制\首长负责制.118.苏区的各级行政机关的监督主要来自:共产党\人民群众\工农检察机关\主管部门\审计机关.119.苏区行政人员的选拔任用的方式主要有:选举制\委任制.120对苏区行政人员的奖惩,主要采取的方式有:精神奖励\晋升职务\降职撤职.121.抗日民主政权的政权机构有:边区\县\乡.122.抗日民主政权的行政监督主要有:共产党的监督\参议会的监督\行政系统内部监督\群众民主监督.123.群众民主监督的形式主要有:平时监督\选举过程的监督\通过群众团体监督.124.边区各级行政人员的任用方式有:选举制\委任制\聘任制.125.从1948年到建国初期,建立的大区人民政府有:陕甘宁边区政府\华北人民政府\中原人民政府\东北人民政府.126.华北人民政府由两个边区组成,这两个边区政府是:晋察冀\晋冀鲁豫.127.内蒙古自治政府的地方行政区划有:盟\旗\区\县\街.128.大区下辖的地方行政机构有:行省\专署\县\区\乡.129.军管会下设的机构有:警备司令部\市政府\物质接管委员会\文化接管委员会\秘书长.130.大行政区和省人民政府设置的会议有:政务会议\部门工作会议\专门会议\联席会议\工作汇报会议.131.各解放区人民政府进行的行政监督有:党的监督\权力机关监督\内部监督\群众监督\审计监督.中国行政史—--单选1.中国古代奴隶主专政和封建主专政两个阶段行政管理的相同点是:个人独裁的管理体制.2.中国奴隶制国家以”家”为模式组建”家”天下王朝所基于的纽带是:血缘关系.3.我国奴隶制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宗法制度.4.中国封建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成熟和定型的标志是:三省六部制的确立.5.标志着行政管理趋于制度化\法律化的封建行政法典是:唐六典.6.封建中央集权专制体制中最主要的矛盾是:皇权和相权的矛盾.7.中国奴隶制国家的组织形式脱胎于原始社会末期的:军事民主制.8.西周时期确立的王位继承制是:嫡长子继承制.9.西周时期在地方基层行政区划上都实行:乡遂管理体制.10.商代直接派官员组织被征服者的种族奴隶从事生产的区域被称为:内服.11.最早确立王位嫡长子继承制的朝代是:西周.12.开创中国历史上”家天下”局面的是:夏朝.13.周王在郊外设坛召集各方诸侯对重大问题进行谋议\发布政令的会议形成称为:巡狩.14.西周王朝上下级的行政联络方式主要有觐\天子发布政令\聘和巡儿狩.15.西周政治制度的中心内容是:宗法制.16.西周宗法制度的核心问题是:保证嫡长子继承制.17.春秋时期的赋税制度改革包括:田税和军赋.18.春秋战国时期,世卿世禄制趋于瓦解,取代它的是:官僚制. 19.官僚制的雏形是:家臣制.20.战国时期文官系统的首脑是:相.21.春秋时期最早进行赋税改革的国家是:齐国.22.春秋时期赋税改革之后的赋税形式是:实物形式.23.战国时期各国中枢机构中的武职人员一般称之为:国尉.24.战国时期对官员的考核形式是:上计.25.战国时期文官系统的首脑是:相.26.战国时期选拔官员的标准和原则是:治国才能.27.从西周至春秋前期,无论是王畿还是诸侯卿大夫的邦畿,都实行:国鄙制.28.郡县两级管理体制形式的时间是:战国.29.秦汉时期最重要的一级行政区是:郡.30.东汉时期事实上的国家最高行政机关是:尚书台.31.秦汉时期皇帝有关一般行政命令的文书称为:诏书.32.东汉末年,曹操三下求贤令,其选官不论出身、门第,甚至在道德上也不求全责备,这一选官原则被称为:唯才是举.33.汉代地方政府不违反中央大政方针的前提下享有一定的:自由载量权.34.西汉末年到东汉初年,御史大夫改称大司空后,中央最高监察官变为:御史中丞.35.汉代郡对县的监察执掌者是:督邮.36.汉武帝以后,西汉选择官员的主要途径是:察举制.37.地方官回避本籍制度开始于:汉武帝时.38.实行官员回避制度”三互法”是在:东汉.39.两汉时期和丞相府联合进行考核工作的是:御史府.40.实行郡县与王国并行的双轨管理体制的朝代是:汉朝.41.魏晋南北朝时期,监察权主要集中于作为皇帝耳目的:御史台.42.由汉代察举制演变而来并性质相同的选官制是:九品中正制.43.在九品中正制的推行过程中,选拔官员的实际依据是:门资.44.魏晋时期,三省权力逐渐上升,它们分别从三个方面分割原宰相的权力,这三个方面是:决策、执行、封驳。
中国行政史ppt第一章
ß 乡是国人居住之地,遂为野人居住之所。
ß 在国都内及其近邻划分若干乡,采用“五家为比,五比为闾,四闾为 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的乡制,并设相应的管理者。
ß 在边远的农村地区实行遂制,“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酂,五 酂为鄙,五鄙为县,五县为遂”,也设相应管理者。
ß 通过乡遂制度,形成层层控制的网络系统,成为后世基层行政组织的
春秋战国日益削弱 其观念与传统继承传承
关系 是支撑周朝政权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在家中
、族内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制;宗
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保证了分封制的推行与稳
定实施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行政史ppt第一章
夏朝
商朝 总结
西周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古代第一个王朝始创王 位世袭制度
和部落,而不是像后来的国家那样按地域划分其国民,也 不同于后来的经济、文化组织、以行业来组织其成员; ß 3、实行原始民主制管理,氏族成员一律平等,氏族全体会 议为最高权力机关,重大事务由全体成年男女讨论决定。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行政史ppt第一章
二、军事民主制时期的管理体制:
ß 男子取代女子地位----财产私有和贫富差距---频繁的战争为争夺财产和奴隶----部落联盟,实 行军事民主制度
ß 事务官是主管宫廷事物,即管理宫廷奴隶的官吏。宰、小
臣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行政史ppt第一章
三、周行政体制的规范化
ß (一)嫡长子继承制:西周,就是在诸嫡 子之中,确定长子的优先继承地位。
ß 宗法制度的核心问题就是通过血缘亲疏及 长幼辈分的血族观,保证嫡长子继承王位 。
中国行政史
中国行政史中国行政史是指中国各个朝代以及近现代的行政管理制度和方法的演变和发展。
随着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中国的行政史也经历了各种不同的阶段。
古代行政制度中国的古代行政制度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的时代,那时候还没有完全成熟的行政制度,各位王者主要依靠道德及传统来维持国家的稳定和秩序。
相传,最早的行政制度创始人是黄帝,他建立了以官僚制为基础的行政体系,其中以封建制为主要特点。
在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的行政制度和方法因国家不同而有所不同,这也导致了国家间的一系列冲突和动荡。
随着秦始皇统一六国并统一中原,他制定了一系列的行政法律,如《建元以来律令》和《河渠水利法》等,这些法律成为了中国古代行政管理的重要法规。
汉代时期,行政管理机构规模进一步扩大,主要称为五经博士、五官以及十二监察御史等。
唐代时期,这些机构已经逐渐演变成为朝廷的主要权力机构,而地方行政也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以州(县)为基础的地方行政机构。
近代行政制度清朝时期,行政机构的制度也有所改变,而且主要是依据蒙古族和满族的现存社会制度为基础。
在清朝时期,一个重要的行政政策是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均田制,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在全国范围内的行政机构,以监督和协调各地均田。
清朝还制定了许多关于农业、贸易、金融等方面的法律和政策,并且建立了山海关长城和各个边防要塞,以维护国家的边境安全。
随着近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的开始,中国的行政管理制度逐渐开始变化。
在清朝末期,洋务运动的推动者们以西方列强的行政制度和方法为基础,制定并推行了一系列的现代化的行政制度。
这些行政制度和方法包括:制订新的法律和民法规范、新的行政组织机制等。
中华民国时期,国民政府推行了新的行政制度和方法,建立了一系列的省、市、县行政机构,而且在推进农业、工业和商业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改革。
此后,在毛泽东领导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建立了一整套医疗、教育和计划经济制度等行政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篇中国古代的行政管理引言一、中国古代行政管理的特色中国古代的国家,经历了奴隶主专政和封建专政两个阶段。
(一)奴隶制时代的行政管理特色(管理体制:行政活动以王权为中心,以王权为最高权威,王与国家两位一体):1、这一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国家制度神权政治色彩最重的时期。
2、等级君主制国家结构是这一时期行政体制的又一特色。
3、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家”为模式组建“家天下”王朝。
4、原始民主遗风的残留。
(表现在:①民主议事;②重视民情与舆论,设采风之官,实行纳谏制度)(二)中国封建中央集权的管理体制有自身的特点:(皇帝总揽全部政治、经济、军事、司法等大权,所有的行政管理都以皇帝为轴心进行,这一原则自秦始皇确立,一直贯彻到清朝末年)1、中国的封建中央集权体制时间长,持续2000多年,而且是惟一的政体形式,西欧封建制度则呈现多样性政体形式。
2、权力集中的程度有所差别(中-“乾纲独断”、“中外这财,皆在陛下府库”;西欧-立法、司法受代表会议制约,世袭官职的人,国王无法收回)。
3、思想控制方法的不同(中-两位一体,君权神授;西欧-神职人员,女王无法取得上帝代言人资格)。
4、中国封建社会自其一开始就在逐渐形成一整套对官吏的选拔、任用、俸禄、考评、退休等严密而完善的官僚制度。
西欧直至是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才出现系统的文官制度。
(三)中国封建社会的行政管理同奴隶社会的行政管理相比的特点:1、形成了大统一王朝的中央集权体制。
2、神权政治色彩的淡化。
3、法制的日趋完备。
**《法经》魏国李悝、集春秋后期以来各国立法之大成。
**《唐六典》标志着行政管理趋于制度化、法律化。
**《明会典》是封建行政管理法制化达到一个新高度的重要标志,成为中国封建行政立法的总汇,达到了封建朝代行政法的最完备程度。
二、中国古代行政管理的剖析(一)夏代的行政管理体制是由原始民主管理体制发展而来的,从夏代开始的中国奴隶国家是通过对旧的氏族机构的改造而产生的。
夏商周三个王朝都是在改造部落联盟的军事民主制基础上建立起等级君主专制的国家组织形式。
中国奴隶制国家的产生之所以选择这一类型,与中国原始社会解体过程中的经济政治环境和特定的自然条件有关,主要表现在:1、从经济环境看,中国奴隶社会存在“早熟”的一面2、从政治环境看,(二)中国封建中央集权专制体制矛盾主要有二:1、皇权与相权的矛盾:2、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的矛盾:(三)行政体制发展的稳定因素(中国封建社会在历史演化的过程中预防社会动荡的稳定因素):1、中国封建社会所形成的一套管理官员的制度是中央集权体制得以延续和在遭破坏后得以再生的组织保证。
这种管理制度从结构上分三部分:(1)官员的录用管理(2)官员的行为管理(3)官员待遇的管理。
2、监察机关的人事监督有利于封建国家肌体的健全。
3、在中国封建中央集权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着调节君主专制弊端的机制,主要体现在二方面:(1)在施政程序上有一套尽可能促使皇帝正确决策的制度,即林栗所讲的原则“人主莅权,人臣审权、争臣议权”。
(2)为防止皇权的滥用,中国封建社会还有一些其他的办法。
1)通过教育提高君主的素质。
2)通过神权来抑制君权。
3)大臣可利用皇帝生前上“尊号”死后加“谥号”或“庙号”的尊褒贬抑来对皇帝造成心理压力,促使其刷新政治。
4)开国皇帝所制定的一些制度对后世君主往往有较大的防微杜渐作用,也可以被用来充当大臣制止皇帝越轨行为的工具。
第一章夏、商、西周的行政管理1、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的奴隶制社会时期。
2、共性:国家的组织形式从政体上看是一种君主专制的政体,从国家结构上看是一种等级君主国集合而成的王朝体系。
3、治国思想特点:夏之政忠、商之政敬、周之政文。
忠:夏朝的政务朴实无华。
敬:指商朝的政务在神事礼仪威严的神秘气氛下使人产生敬畏而加以服从。
文:周朝的政务靠一套文物典章制度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注重礼乐等文物典章制度的建设。
第一节原始民主管理体制的演变一、中国奴隶制国家的组织形式脱胎于原始社会末期的军事民主制,是在改造部落联盟的军事民主制基础之上建立起等级君主制的国家组织形式。
二、母系氏族公社与后来国家对社会的管理的不同,主要表现:1、它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和生活单位。
2、社会组织形式主要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组成氏族、胞族和部落,而不是象后来的国家那样按地域划分其国民,也不同于后来的经济、文化组织,以行业来组织其成员。
3、实行原始民主管理,氏族成员一律平等,氏族全体会议为最高权力机关,重大事务由全体成年男女讨论决定。
三、军事民主时期:1、组成:军事首长、部落酋长议事会、人民大会第二节夏、商、西周的中央行政体制夏、商、西周三代实行的是以君主为核心的王权专制政体,形成以王为核心的王权制度。
夏、商、西周分别是王权制度的初创、发展、完善时期。
夏代君主制政体的形成夏王朝是在部落联盟的基础上将部落联盟的管理体制加以改造而建立的国家。
这种改造的关键环节是将部落联盟领导集团通过民主推选军事首长的“禅让制”变为王位继承制,从而把原先民主制基础上的“公共权力”变为一种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强制性“公共权力”。
从历史发展看,专制主义起源于氏族社会晚期,部落联盟的军事首长实际上已成为专制君主的前身。
殷商时期行政体制的发展演变西周行政体制的规范化夏、商、西周的地方行政体制夏的地方行政体制夏——通过“享”“会”等方式如今各部族首领,传达王命。
夏王朝与地方诸侯之间保护着联盟关系,但地方诸侯又有着相当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
商的地方行政体制内外服制:是一种二元统治体制,即将统治区分为内服和外服两大部分,分别采取不同的统治方法和组织形式。
内服:指商王直接统治的区域,即王畿所在地。
外服:指诸侯国统治的区域,其范围由王畿向四面八方延伸。
西周的地方行政体制分封制度:是中国奴隶社会中一种协调统治阶级利益以便对付种族奴隶而建立的制度,即一种天子向诸侯,诸侯向卿大夫“授民授疆土”以建立邦国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度日趋成熟和完善,表现在:1、分封制度本身趋于成熟和完善,即对分封的范围、仪式、依据和原则等方面规定得详明;2、宗法制度、礼乐制度等配套制度的成熟和完善,分封制度所表现出来的是以周天子为首的等级名分制度,宗法制度从血缘关系、思想上去维护这种制度,礼乐制度则从行为上去维护这种制度。
乡遂管理体制:乡是国人居住之地,遂为野人居住之所。
在国都内及其近郊,划分为若干乡,采用“五家为比、五比为闾、四闾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的乡制,分别设比长、闾胥、族师、党正、州长、乡大夫。
在边远的农村地区实行遂制,即“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酂,五酂为鄙,五鄙为县,五县为遂”,分别设邻长、里胥、酂师、鄙长、县长、遂大夫。
夏、商、西周的行政运行和行政监督夏、商、西周行政体制对行政运行的影响与秦汉以后诸王朝相比,君主的权力受到各个方面的限制,表现在:1、等级君主制国家结构的影响。
与秦汉以后相比,在行政决策、沟通、文书和执行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色,表现为:1)在行政决策上的集中程序较低,凡涉及下级邦国的事务,中央均通过盟会的形式加以协调,凡涉及邦国之间的关系,常经谈判以结盟的方式作出决策;2)在行政沟通上不是如同后世行政机关的沟通,而是国与国之间的外交联系,如朝会、聘问等形式;3)在行政文书上,常以协商性文书体裁为重;4)在行政执行上,行政的灵活性大于统一性。
2、原始氏族公社痕迹的残留。
多方面的制约,表现在:1)盛行于部落制时代的民主制某些残留使得诸侯国君与宗室贵族对朝政拥有相当的参与权,制约着王权的发展;2)贵族议事制度的影响;3)王权受到宗教信仰的限制。
?王权逐渐摆脱各种束缚,表现在:1、通过兼并和征伐,国家逐渐由分散走向集中,向统一的专制国家过渡;2、西周时期天命观发生变化。
西周的行政决策与联络1、纵向的行政决策与联络巡狩:是周王在郊外设坛召集各方诸侯对重大问题进行谋议,发布政令的会议形式。
朝觐:诸侯定期朝见天子并向天子述职的一种礼仪。
聘:由天子派使臣慰问诸侯,或诸侯遣使臣朝见天子。
2、横向的行政决策与联络朝会:是诸侯间直接拜访,细分为“朝”和“会”二种形式。
聘问:即诸侯间派使臣互相访问。
西周的行政文书诰:1)上级对下级发布的命令或布告2)君臣相互勉励之词的记录,作为后世君臣行为的规范。
誓:多为战时的动员令。
命:绝大多数为册命之书。
简书:日常通告文书。
要:相当于今日之契约,具有法律效力,一般用于国与国、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盟会上,盟会时要在神灵前起誓,并将起誓内容形成文字,作为日后检验是否履约的凭证。
西周的行政执行既保护政策的统一性,又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西周的行政监督二种形式:1、天子、诸侯各自对其下属“邦国”的监督:利用朝觐、巡狩或委派监国、上卿进行。
监国:指派出诸侯级使臣代表天子监临诸侯国的管理体制,监国者地位相当高,多由王子弟担任。
2、天子、诸侯、卿大夫各自对其直接辖区的监督:主要依靠官员进行。
“巡行”视察和“循行”方式夏、商、西周的人事管理官员的选拔夏、商、西周都实行世官制度。
夏、商——血统是选拔官员的主要依据。
世卿世禄制:指下级贵族到上级国君朝廷世代为官的制度。
世卿:指贵族中到王室充当卿士或到公室充当卿的那一部分具有官僚身份的贵族,他们父子之间官职世袭,故称世卿。
世禄:指这些贵族一方面在朝为官,另一方面仍是其封国的封君,享有爵位和采邑作为其俸禄,并世代享用。
官员的管理机构西周中期,开始出现佐助天子管理官员的人事官员,即司士。
职责:1、掌管官员档案;2、正群臣朝仪之位;3、负责官员的爵禄赏赐;4、掌群臣之治,即掌戒令刑罚。
官员的爵制夏:公、侯、伯、子、男五等商:公、侯、伯、子、男,分为三等。
一等:公、侯——商王族或亲族二等:伯——远方首领三等:子、男——在侯、伯之下并隶属各侯、伯。
西周:实行分封制,有公、侯、伯、子、男之分,分为三等。
公为第一等,侯伯为二等,子男为三等。
命:除爵外的一种表明身份的标志。
指天子的册命,对象不仅包括诸侯,还包括卿大夫。
九命的等次:上公经九次册命,侯伯七次、子男五次,大国之卿三次、次国之卿二次、小国之卿一次。
官员的俸禄和退休夏、商、西周都实行世禄制。
均有官员年老致仕的制度,官员到七十岁即退休,即所谓“七士致政”。
第二章春秋战国的行政管理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奴隶制社会解体并向封建制社会过渡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国家政体的特点是王室衰弱,诸侯称霸。
春秋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大国争霸与等级君主制王朝的解体赋税改革对行政体制的影响原因:旧的田税军赋制度都是建立在土地国有制即井田制基础上的。
在井田制下,野人(庶民)在公田上进行无偿劳作,以“助”(田税)的名义上交国库,此外还要承担各种军赋。
春秋时期,由于兼并战争的激烈,他们的负担成倍啬,纷纷从公田上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