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教学的关系与探索

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教学的关系与探索
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教学的关系与探索

如何处理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教学的关系

摘要: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应该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伸。本文就当前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从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师培训和评价体系几个方面对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教学的关系和现状进行阐述和探索。

关键词:理论实践教学关系探索

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先驱黄炎培早在1926年就提出“职业教育应做学合一,理论与实习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职业教育目的乃在养成实际的、有效的生产能力,欲达此种境地,需手脑井用”,即职业教育的最基本的教学原则是“手脑并用。”

一、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教学的关系

对于职业教育来说,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应该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而非割裂的。应淡化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两者的界限,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实践教学延伸理论教学,体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

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育,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会做比会说更重要,因为工作中所依赖的知识大部分是实践知识,理论知识只有转化为实践知识后,才能应用到工作中,所以职业教育的学生的理论学习应尽可能与工作实践相结合。

在职业教育教学中,要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联系学生实际,

联系专业实际,理论教学应根据学生未来的职业岗位需求有序进行,而实践教学要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进行,达到学用结合的目的。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获得直接知识,验证间接知识,使其能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具体问题,也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的意识和能力,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形成实际工作能力。对职业教育而言,实践教学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只有通过实践教学,才能让学生熟悉工作环境,掌握岗位工作程序,了解岗位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完成工作任务、创造新的岗位业绩的途径。理论教学必须以实践教学的需要为依据,实践教学要在理论教学的指导下有效的展开,两者要统一在具体的培养目标上。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要培养出应用型人才,必须以学生能够就业,并能使学生在未来的职业实践中得到发展为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用科学知识和实践技能充实学生,联系学生实际,联系专业实际,使书本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做到学用一致,学以致用,获得比较全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以理论知识为中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存在片面性

在我国学校教育中,长期流行的术语就是“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两者对教学中的课程容的实施及管理都进行了规定,提出了要求,并且相对固定,但对市场的变化缺乏快速灵活的应对, 难以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变化, 不利专业建设。同时又把课程视为教学之前的东西,

把课程目标与教学过程、手段截然分开,并强调了前者,而学生实际学习的过程和他们学习的结果被忽略,学生发展创造的空间被限制。

(二)专业设置与社会发展脱节

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应最大限度的满足社会需要。由于社会的加速发展,新兴行业的不断出现,职业学校现有的专业设置就业面过窄,无法适应需要,很多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往往跟所学专业毫无联系。知识的学习与工作任务完全割裂开来的,当学生学习这些知识时,他们根本看不到其现实价值,因而难以对这些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学生努力学习了这些课程,所获得的最多也只是些在记忆中所储存的符号而已。

(三)课程模式设置的现状及弊端

现在大多数职业学校的课程模式多为三段式,三段式的课程基本结构为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实践课三类课程。这种模式是一种“按照学科的独立性加以逻辑的组织,并依据不同学科之间的相关性按照一定的顺序开设的课程”,这就人为的割裂了理论知识在职业中的相互联系,并且过于强调理论,容以抽象的概念、原理、定律为主,以间接经验为主,无法在生产一线中直接应用。这种模式过多注重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关注学科基础理论,相对忽视了各学科知识在实际运用中的整体性,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不足,无法在工作岗位上解决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易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在技能培训方面,没有形成完整的技能培训体系,学生动手能力不强。

(四)现有教师分类的界限太清

俗语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对于职业教育的教师而言,这一桶水不仅包括本专业的理论知识,还有技术技能。目前很多职业学校的教师都习惯被分为文化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教师,三者兼通的很少。专业课教师仅擅长理论教学,对实践方面的容只是蜻蜓点水;实习教师对实际教学理解深刻,但理论知识却不够深厚;文化课教师就更单一了,几乎不懂专业理论和实践,特别是实习。不同类别的教师往往在教育理念上存在很大差异,分别按照不同的教育理念完成不同类型课程的教学。

(五)现行的评价机制滞后

我国职业教育的评价机制基本上都是以职业书为准的,但是获得职业书的途径又是考试——理论考试和技能考试,这本身就是一种割裂。

三、改进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教学的建议

(一)灵活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要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变化,灵活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并及时修订、完善和取舍。把课程目标与教学过程二者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相对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专业设置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跟上新兴行业发展的方向,立足于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在不断开设新专业的同时,还要及时对现有专业进行必要的改造和调整。根据本地区对人才的需求,做到本地区急需什么人才就开

设什么专业,培养什么人才。根据某些新兴行业、新兴部门对人才的需求情况,积极创造条件开设新专业。对目前开设的专业,要根据社会发展趋势,及时更新和补充新的知识、技能,使学生能够掌握新知识、新工艺,以便毕业后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注意选择性,对预计数年后可能淘汰的专业要及时停办,既可避免出现就业难,又可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三)积极推进课程模式的改革

一是建立“实践→理论”的逆向教育模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并带着疑问去学习理论、分析原理,达到理论与技能水平共同提高的目的,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二是推行“模块式”教学,统揽教材,根据学生实际和专业需要将教学容划分成若干个模块,按照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的原则分模块教学。完成一个模块,再开启一个新模块,打破原有的固定模式和逻辑顺序。三是搞好分层教学,根据学生入学时不同层次上的知识底蕴和未来的岗位定位,对培养目标、教学目标、考核考评标准进行分层,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根本,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适应学生不同个性的发展需求和不同层次基础水平的需求,彻底改变“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实现人人能成才的目标。四是建立工学结合制度和半工半读制度,使培养对象具备学生与学徒工的双重身份,既能学到技能,又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报酬,以补贴学费和生活费,这种模式更适用于农村贫困家庭的学生,又真正体现了中等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的平民教育特色。

(四)促进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

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所教专业的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以及该领域中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果,还要了解他们未来所从事的职业业务围、工作环境、技术要求、生产经营特点和劳动组织形式等,这就要求职业学校的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以便教师根据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的变化而对教学容、教学方法进行相应的改革,提高职业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如何提高专业师资队伍职业素质,特别是加强实践技能的培养,可采取多种方法:一是分期分批安排专业教师到全国职业师资培训基地进修学习,不断提升其理论水平和技能水平;二是利用节假日组织专业教师到对口企业顶岗锻炼,进行生产实践,不断增强其动手操作能力和现场感知能力,积累丰富实践经验;三是组织专业教师积极参加技能大赛、职业教育教学研讨会及外出参观考察,不断激发其提升技能水平、大胆进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四是通过“请进来”方式,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广泛吸引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或专家到校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充实专业师资队伍;五是通过校校联合、校企联合,争取联办单位授课教师到校授课。通过以上举措,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专业师资队伍,并塑造出一大批既懂教学又有较高专业技能的“双师型”人才和专业学科带头人。

(五)进一步改革评价体系,包括对教师的评价和对学生的评价就中等职业教育而言,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标”的大原则进行评价。

在教师评价上,要坚持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就是对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备、讲、批、辅、导等业务环节及纪律、师德师风的评价,实行量化考核;总结性评价就是对培养目标质量的评价,以学生是否具备较强的就业能力为衡量标准,建立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用人单位评价、联办单位评价等多位一体的评价体系,保证其科学性、客观性、全面性。

在学生评价上,摒弃“纸上谈兵”式的考卷,以岗位应用为准绳,积极推行“学分制”,学生每完成一个具体的学习任务,达到岗位要求,就获得相应的学分,只要学生能够取得规定的总学分,就颁发相应的毕业证和技能证,否则坚决不发证、不输出。

参考文献:

⑴马建富《职业教育学》华东师大学2007年

⑵何克抗《教育技术培训教程》高等教育2005年

⑶马庆发《当代职业教育新论》2002年

⑷朱新生《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研究》大学2001年

⑸钟启泉《课程与教学概论》华东师大学2004年

⑹《素质教育大参考》文摘版教育2B /2008

五大思维能力之教学策略探索(上)

五大思维能力之教学策略探索(上) 文/东方之星幼儿教育研究所刘卿陈丽梅东方之星的思维课程直接指向五种思维能力——理解力、判断力、记忆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五种能力也是幼儿园其他一些课程非常关注的领域。本文通过对五大能力教学策略的一些分析和讨论,希望能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思维课程中能力培养的关键要素,更有效地实施课程。 一、理解力 理解力是五种能力中最基础的一种,在学前期,很多教育活动的目标都指向理解力的培养,例如理解某种类别(如三角形)、关系(如方位关系)、规律(如对称)等。 1.归纳与总结 鉴于学前儿童的思维特点,在发展理解力的时候,大都遵循“先操作,后总结”的方式。如,在《图案乐园》这个游戏中,要学习“对称” 的排列规律,不是直接由教师讲解,而是先让幼儿用材料进行按规律填补空白的操作,再总结图案的排列规律。所以归纳总结是发展理解力的一个重要策略。课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活动上得热热闹闹,幼儿操作得也很好,操作完了戛然而止,总让人感觉少了点什么。幼儿对事物的感知往往是在感性层面的,怎么把这种感性层面的认识上升到理性层面,使幼儿产生更一般化的概念呢?归纳与总结必不可少。而有效的归纳与总结应把握以下两个要点。 对认知点的理解与提炼。既然是理解的活动,对于要认知的目标,教师自己一定要完全掌握。如认识正方形,归纳总结的时候要提出哪些要点,正方形有哪些特征,这些内容在课前教师就应该整理提炼好。虽然幼儿园不同于小学教育,不需要去严格地解释概念和定理的定义,但是不能完全凭感觉走,对概念等随意解释,而要给幼儿一个科学的认识。所以教师在开始活动前,要翻一翻教科书和相关资料,总结和提炼一些要点,这是一个非常必要的过程。 转化为通俗的语言表述。认知点往往是一些抽象的概念、规律,对于幼儿来说,要转换为他们能理解的通俗的表述。如,在《图形娃娃》这个游戏开始的活

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状况分析

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状况分析 根据2008/2009(二)学期已听过的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课堂,作以下分析: 一、使用状况 使用多媒体课堂占所听课堂总数的比例为67%,其中好的占7%,良的占58%,一般的占23%,差的占7%,因多媒体设备老化而用不上的占5%。 二、好的多媒体的特点 1.文字精练,层次清晰; 2.图形规范、清晰、色彩搭配协调; 3.动画的演示效果好; 4.实景的视频丰富、生动、真实; 5.屏幕显示与讲述配合密切,使学生的思路与讲述达到完全同步。 三、存在问题 1.多媒体课件的质量不高,具体表现在:①文字不精练,条理不清晰,反映出是完全的照搬教材,而没有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加工;②字、图和背景的颜色选用不当,色差太小,距离稍远就看不清;③图、表、公式中的角标太小,后面看不清;④屏幕中有一些与数学内容无关的图案,其颜色又偏深,使其中的图和字都看不清。 2.屏幕显示与讲述不同步。 3.教师坐着面对电脑屏讲课,这样既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没有师生间的交流。 4.有的多媒体设备老化,屏幕上显示的文字图像不清晰、双眼皮,坐在教室后半部的学生根本看不清;有的投影仪根本打不开,严重影响讲课效果。 5.多媒体的管理与教学脱节。上午第一节课是7:50,而管理部门上班是8:00,第一节课如设备有问题,就得等到8:00以后才能来人修理,严重影响教学的正常秩序。 6.学校有关部门对多媒体教学的重视投入不够,其表现有:①有的教室(如7503)无窗帘,上下午的课太阳光正好照到屏幕上,多媒体就无法使用;②为了提高多媒体课堂的教学效果,把教师从电脑桌前解放出来,每个多媒体都应配备遥控器和教鞭,使教师可以站在学生面前从容的讲课;③对凡是需要用多媒体而又有多媒体课件的老师,都应设法帮助提供有多媒体设备的教室。其实咱们学校有多媒体设备的教室数量不少,但因每位教师的手中无全校的教学进程表和课程表,所以他们自己不容易找到所需的教室,但如果教室管理科能代劳一下,问题就很容易解决。让要用多媒体教室的老师提前1—2周向教管科提出申请,教管科查一下有关表即可给予答复。 周全光 2009年7月

教学媒体理论与实践重点和答案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媒体:是指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从信源到受信者之间承载并传递信息的载体或工具。a. 媒体是载有信息的物体b. 媒体是存储和传递信息的实体 2.教学媒体:在教与学活动过程中所采用的媒体。从本质上看,教与学活动过程是一种收获、加工、处理和利用事物信息的过程,因此作为储存和传递事物信息的任何 媒体,都能作为教学媒体 3.现代教学媒体: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而产生的一批新型教学媒体,具有现代化的特征。(指直接介入教学活动过程,并用来传递和再现教学信息的现代化信息传递 工具。) 4.新媒体:是指以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为依托,向受众提供信息传播交流服务的新兴媒体。 5.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的信息,“消息、情况和知识”;信息的本质,关于事物运动状态与规律的表征;信息论中信息,减少或消除一种情况不确定性的东西。 6.信息体:承载信息的物体 7.教学方法: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手段,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 8.线性编辑:指传统的磁带录像编辑,它是利用录像机的磁带为记录媒体,镜头素材中的视频、音频信号以线性方式一个镜头接一个镜头记录在磁带上,镜头素材的重放必 须按照电视录像内容的先后顺序(线性)进行。 9.非线性编辑:是以计算机的硬磁盘为记录媒体,在硬磁盘中的镜头素材已成为数字化的视频、音频信息,它是按照磁盘操作系统规则进行分配的,可以随机访问,以任意 顺序调出任何镜头,而不经过前面的镜头。 10.色键技术:是将电视演播室蓝色幕布前的人和景物(前景),迭加在另一个作为背景的图像或活动视频上,从而获得经济而丰富多彩的电视特技画面 11.教育信息资源:广义教育资源是指支持教育、教学的资源,包括支持教与学的系统、教学材料与环境,包括教育环境资源、教育人力资源和教育信息资源。 12.视频点播:(Video on Demand,VOD),是新兴的传媒技术,该技术融合了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电视技术和数字压缩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是多学科、多领域融合交叉的产物。可以采用交互方式在电脑或电视上(需通过机顶盒)自由 点播视频服务器节目库中的视频节目。 13.人工智能: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是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信息论、神经生物学、评语言学等多种学科相互渗透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和前沿学 科。具备推论、学习、联想三大功能。 14.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又称幻真技术或灵境技术,是在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图形学、仿真技术、人——机接口技术、传感技术、模糊逻辑、人工智能、神经网络及 心理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学科的高技术。 15、虚拟现实系统:虚拟现实系统是人们通过计算机对复杂数据进行可视化、操作以及实时 交互的环境。 二、大题 1、一般媒体发展成为教学媒体要具备的两个基本要素(P13) (1)媒体用于储存与传递以教学为目的的信息时,才可以成为教学媒体 (2)媒体能用于教与学的活动过程时,才能发展为教学媒体 2、现代教学媒体的研究(P15)

职业技能理论与实践讲解

1、P对教师教学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构成了教师教育发展的历史起点。 2、P教师选择恰当的行为方式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技巧。教学技能是包括心灵、感情和身体在内的整个人的行为,是一种全身心投入的知识、情感、行为整合的实践。 3、D 我们把教学技能界定为:教学技能是教师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实践练习和反思体悟而形成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和心智活动方式。这一定义至少包括以下三层涵义:①教学技能是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和心智活动方式的整体体现。②教学技能的形成是内外兼修的结果。③教学技能是在教师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4、P教学的最高追求—教学艺术。教学技巧、教学技艺、教学艺术是教学技能不同发展阶段表现出的三种不同形态。 5、P教学艺术是教学技能发展的最高形态。 6、P教学技能既表现为教师个体的经验,又是教师群体经验的结晶,它根植于个体经验,又不是个体经验的简单描述。 7、教学技能的特点:①示范性②复杂性③发展性④操作性⑤整体性 8、我们把教学技能分为:备课技能、教学设计技能、课堂教学技能、教学方法技能、教学语言表达技能、教学媒体选用技能、学法指导技能、检查学习效果技能、说课与听评课技能、教学评价技能、教学研究技能和教学反思技能。 9、教学技能训练的基本原则:①目的性原则②分解原则③示范原则④反馈原则⑤训练与自我完善相结合原则 10、常用的教学技能训练方法主要有:①观察法。受训者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教学活动加以细致观察,从而获得事实材料的一种方法。②书面作业法。③对镜练习法。④录音训练法。⑤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就是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受训者在进行教学技能训练中扮演“教师”和“学生”等不同角色,用类似演戏的方式来提高受训者的教学技能水平。⑥模拟教学。⑦介入教学。⑧教育教学实习。⑨微格教学。 11、微格教学具有以下特点:①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②技能训练单一集中,针对性强。③信息反馈及时、有效、全面。 12、P这里应该指出的是,微格教学不能代替教育教学实习和实际的现场操作练习,而只是培养和训练教学技能的方法之一。只有多种方法结合使用,才能取得最佳的训练效果。 13、P备课是教学的起点和前提,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一环。如果备课不到位,就会导致课堂教学“高消耗、低效率”。 14、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备课分为不同的类型:①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②学期备课、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 ③课前备课和课后备课。 15、备课的内容:①备课程标准②备材料③备学生④备教学⑤备学法 16、钻研教材的基本要求:(一)通览教材,全面理解。 ①研究课程标准②研读教材③多渠道搜集教学资源。(二)精读教材,深层领会。①把握教材的内在特征②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三)精细加工,再创教材。①教材语言的转换②教材内容的取舍③教材内容的增补④教材内容的调整。 17、教学目标是学校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教与学的方向。 18、教学目标的表述必须是外显的而不能是内隐的。 19、学年(学期)教学进度计划一般由标题、说明部分和教学进度三部分构成。 20、J制定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的要求:①要通过教材②内容项目齐全③分析要准确深入④教学目标明确,进度要合理科学⑤措施要得力。 21、教学内容主要由概况、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后记或教学反思四部分组成。 22、概括主要包括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时 安排、课型、教法学法、媒体选择等。 23、教学过程是落实教学目标,完成教学内容的实施程 序。 24、电子教案是指采用电子设备和软件工具设计、制作、 使用与储存的一种多媒体教案。 25、课件是电子教案中的一个独立的部分,它是将抽象 的或者是在课堂上无法直观展示的东西利用现代电脑 制作手段做成具有一定智能化的播放媒体。 26、课件与电子教案的区别在于:电子教案主要为教师 使用,其中包含有教学步骤设计等内容,多为对整堂课 的全面设计;而课件不仅教师自己可以使用,有时也供 学生使用,重点体现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即可直接用 于课堂教学。 27、J编写教案的基本要求:①要切合实际,坚持“五 性”②要优化教法,精设课型③要重视“正本”,关注 “附件”④要认真备课,纠正“背课”⑤要内容全面, 并及时调整。 28、课堂教学技能,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完成教 学任务、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而运用的稳固的教学行 为方式。课堂教学技能是整个教学技能的核心。 29、课堂导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集中注意 ②引发兴趣③进入课题。 30、讲授是课堂教学最主要、最常用的方式。 31、根据课堂讲授方式的不同,可以把它分为讲述、讲 解、讲授和讲演四种基本类型。 32、课堂讲授的基本要求:①语言规范、简明、生动 ②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反馈信息③要与板书、体态语想配 合④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33、课堂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 设置疑问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行为方式。 34、主要是根据布鲁姆的目标分类学中关于认知目标的 层次把课堂提问划分为回忆提问、理解提问、应用提问、 分析提问、综合提问和评价提问六种类型。 35、应用提问是检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所学概念、 规则、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的提问。 36、综合提问是要求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 在此基础上把教材中的概念、规则等重新组合的提问方 式。 37、J课堂提问的基本要求:①合理地设计问题②要面 向全体学生提问③要目的明确,把握好时机④提问的语 言要准确,具有启发性。⑤提问的态度要温和和自然。 ⑥要及时进行评价和总结。 38、课堂倾听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感官、感情和智 力综合起来,用心去理解和感受学生的各类语言涵义的 智力和情感过程。 39、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 过程。 40、根据教师在倾听学生的言语行为时是否参与其中, 可以把课堂倾听分为介入型倾听和非介入型倾听。 41、J课堂倾听的基本要求:①创设平等的师生对话情 境。②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③欣赏学生的独特性。 ④要倾听不同学生的声音。⑤倾听后要进行及时反馈。 42、课堂对话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学生、文 本教材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的 行为方式。 43、课堂对话不同与漫无目的的闲谈,它是教师和学生 以教材内容为“话题”或“谈资”共同生成“文本”和 创造“意义”的过程。 44、课堂对话的特点:民主性、生成性、多边性、开放 性、倾听性等。 45、课堂对话的类型:人与客体的对话、人与人的对话、 人与自身的对话三个方面。 46、人与自身的对话是一种高级形态的对话,相当于“自 省”,是指个体对自身内在经验和外部世界的回味、认 识和探究。 47、从本质上看,自我对话就是对自我的反思性理解, 对自己过去所积淀的检验、历史、思想等方面所进行的 探究。 48、课堂对话的基本要求:①营造对话的气氛②选择适 当的对话话题③真诚地倾听学生言说④要及时指导和 修正对话。宗之,课堂对话需要师生彼此真诚、平等、 相互尊重和信任,真诚接纳,相互分享,无拘无束地交 流、真诚理解和心灵沟通。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交流, 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49、课堂板书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 和掌握知识,配合教授,把设计好的教学要点书写在黑 板上的教学行为。 50、课堂板书的类型:(一)文字板书①纲要式板书② 语词式板书③表格式板书④线索式板书⑤演算式板书。 (二)图画板书①示意图②简笔画。(三)综合式板书。 51、课堂板书的基本要求:①要精选内容,突出重点② 要条理清晰,层次分明③要形式灵活,布局合理④要文 字精当⑤要书写规范⑥时机要恰当。 52、课堂板书3个类型:①教授教学内容之前②之后③ 同时并进。 53、根据教学进程的讲授的需要来确定,课堂板书分为 ①具有启发性的知识,应超前板书②演算、推理的采用 并进式③具有结论性的知识,应滞后板书,写在分析推 理之后。 54、教学反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表现在激励、调控、 媒介和预测四个方面。 55、教学反馈的基本要求:①反馈要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为目的②要多途径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③反馈必须及 时④反馈必须准确⑤指导学生会自我反馈 56、教学强化的类型:按操作手段的不同可以分为语言 强化、标志强化、动作强化、活动强化四种类型。 57、标准强化是教师运用一些醒目的文字、符号、色彩 对比等,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进程强化的一种方 式。 58、动作强化是指教师用非语言的身体动作对学生的表 现予以强化的一种方式。 59、结课的基本要求:①结课要有针对性②结课要有全 面性和深刻性③结课要简洁明快④结课要有趣味性。 60、按照作业的难易程度,可以把作业分为基础性作业 和发展性作业两种类型。 61、发展性作业是对学生完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 习之后提出的更高要求。 62、布置作业的基本要求:①内容要精心选择②难易要 适度③数量要适当④题目要有启发性⑤形式要灵活。 63、批改作用的基本要求:①批改作业要及时②批改方 式要灵活③要尊重学生④批改态度要认真⑤批改符号 要统一。⑥批改要与讲评紧密结合。 64、课堂观察的影响因素:①学习成绩②光环效应③期 望效应④刻板效应。 65、课堂观察的基本要求:①要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② 把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结合起来③要保持观察的自然 状态④要尽可能排除各种主观倾向。 66、学生作业成绩检测与评定的方法主要有考查和考试 两种。考查主要有口头提问、书面作业检查、随堂成绩 测验等。 67、学业成绩考试按照考试的内容范围来划分,有单科 考试和综合考试。按照教学阶段的不同,可分为期中考 试、期末考试、学年考试、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 68、区分度是指试题对不同水平学生加以区分的能力。 69、试卷信度是指试卷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70、试卷效度是指试卷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程度,它反映 了测量结果和测量目标之间的符合程度。 71、教学语言是教师职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主要工具,广义的 教学语言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的教学口语、书面语 言(如板书、作业批语等)、体态语言(如示范性或示 意性动作等)。 72、教学口语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所 使用的专业口头用语,是教学信息的载体。

(完整word版)高中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设计及流程-能力探索

高中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设计及流程 第四讲我能做什么? ——自我探索之能力探索 主讲:虞文畅秦皇岛市第五中学 一、本节课程的设计思路 (一)整体思路 本节课的授课内容是自“生涯意识唤醒”一节后的高中生涯规划课程中第二大部分“自我探索”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自我探索”包含“兴趣探索”、“性格探索”、“能力探索”和“价值观探索”四个纬度,学生通过教师设计的一些课上生涯体验活动会依次了解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自己“最喜欢做什么”、“最适合做什么”、“最擅长做什么”和“最看重什么”等问题。 而本节课则会涉及到学生们在日常生活或学习中很容易忽略的一个问题——自己拥有哪些能力,因此,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中充分去自我探索,在完成生涯体验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成为了本节课将要突破的重难点问题。 我校学生生涯指导小组在一起研讨、备课时,根据学生实际,考虑学生的课上体验效果,设计了一些他们容易接受或较为感兴趣的话题和创新活动贯穿本次授课活动,同时也多方面考虑了课上可能会生成的问题并建立了授课教师应对引导机制。

(二)课程模块设计思路

二、本节课的具体流程 (一)课前调查 在授课前,向学生发放事先由我校生涯指导小组一起研究编制的《高中生生涯规划指导调查问卷》。通过分析这些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反馈,可以得到学生所了解的高中生涯知识的一手资料,从而在授课前做到心里有数,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对课堂上可能会生成的问题做出预判。 (二)课程简介 这个环节的目的是想 让学生在正式学习之前明 确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在高中生涯规划课程中所 占有的地位,从而在学习过 程中能够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去体验,取得最好的体验收获。用时不必太长。 (三)生涯启航 用一个大胆的话题出 其不意地给到学生,引起学 生的兴趣,让学生有话可 说。这样既可以拉近授课教 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又可 以迅速让课堂气氛活跃起

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

《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复习题 2011-11-30 12:40:58| 分类:study | 标签: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字号订阅 v 模块1 教学媒体概述 1、什么是媒体?什么是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 媒体是指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从信息源到受信者之间承载并传递信息的载体或者工具。 教学媒体是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所采用的媒体。 现代教学媒体是相当于过去的传统媒体而言的教学媒体,例如幻灯、投影、广播、录音、电影、电视、光盘、电子计算机等硬件及相应的组合系统,如语言实验室、多媒体综合教室、视听阅览室、微格教学训练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等等,都被统称为现代教学系统。可概括为是随着近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而产生的一批新型教学媒体,具有现代化的特征。 2、教学媒体经历哪四个发展历史阶段? 教学媒体的四个发展历史阶段分别为:‘ 一、语言媒体阶段,二、文字媒体阶段,三、印刷媒体阶段,四、电子媒体阶段。 3、教学媒体按媒体的物理性质及媒体呈现的形态可分为哪些类? 教学媒体按媒体的物理性质分类可分为:一、光学投影教学媒体,二、电声教学媒体,三、电视教学媒体,计算机教学媒体。 按媒体呈现的形态分类可分为:1.听觉媒体,2.印刷媒体,3.听觉-印刷媒体,4.静止图像投影媒体,5.听觉-静止图像投影媒体,6.活动视觉媒体,7.有声活动视觉媒体,8.实物媒体,9.人类与环境的资源10.计算机 模块2 教学媒体的本质 1、信息体及信息的形态可分为哪几类? 信息体的类型:自然物信息体、机械信息体、人类信息体 信息的形态:自然信息体、机器信息体、人类感知信息、人类思维信息。 2、在教学活动中,学习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有哪些? 1.直接接触客观事物获取事物运动状态与规律的第一手信息。 2.从各种教学媒体中,通过媒体的符号去获取事物的信息。

探索自我—能力探索模板

探索自我—能力探索 尽管我们常常谴责人类不了解自己的缺点,但恐怕也很少有人了解自己的长处。就像在泥土中埋藏着一罐金子,土地的主人却不知道一样。 ——约拿珊·斯敏夫特(Jonathan Swift)认知目标: 认识到技能是简历和面试所使用的语言,在职业规划中能重视对个人技能的澄清,愿意在今后的生活实践中不断观察反思并有意识地培养自己所欠缺的技能; 正确认识能力和技能的概念及分类,认识到可迁移技能和自我管理技能的重要性; 通过盘点个人技能,摆脱狭碍的认识、树立自信心。 技能目标: 掌握撰写成就故事、使用分类卡等方法,知道如何从自己过往的各种经验中辨识所使用的技能; 能列举自己最擅长并愿意在工作中使用的五项可迁移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专业知识技能,并能举出相应的例子加以证明; 能使用至少三种相关资源和方法来了解意向职业的技 一、热身活动 “你有什么样的能力?”是每一个人在求职时都要面对的问题。 假设这是在面试中,招聘官让你介绍一下你自己。请你用三分钟

的时间来推销自己,设法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 3 人一组。一人扮演求职者,一人扮演招聘官,一人作观察员。轮流交换角色。 二、能力的分类 1. 能力的分类:能力倾向/天赋与技能 1) 能力倾向/天赋(aptitude, gift):每个人都有的上天赋予我们的特殊才能,但有可能未被开发而荒废(潜能)。 2) 技能(skill):是经过学习和练习而培养形成的能力。例如:阅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等。 3)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起决定作用的往往不是个人的能力,而是个人的自我效能感,即个人对自己的能力、以及运用该能力将得到何种结果所持的信心或把握程度。 2. 简介多元智力论 基于多年来对人类潜能的大量实验研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Howard Gardner)提出了多元智力的理论(The Theory ofMultiple Intelligences)。在1983 年出版的《智力的结构》(Frames ofMind)一书中,他提出:智力是多元的——是由同样重要的多种能力而不是由一两种核心能力构成,而且,这组能力中的各种能力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而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他的研究表明,人类至少有7种不同的智能: 言语一语言智力(Verbal—linguistic Intelligence) 逻辑一数理智力(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

《高中生涯能力探索》教学设计(表格式、完美、值得收藏)

《高中生涯能力探索》公开课教案 一、背景分析 “每个人都是天才,但如果用爬树的能力来评判一条鱼,它终其一生认定自己是个笨蛋。——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生涯就像是一辆不断前进的汽车。如果说兴趣是生涯不断前进的发动机,推动着人们去从事自己感兴趣的职业,那么能力就是这辆汽车的车轮:车轮越多,越结实,这辆汽车就能跑得越快、越稳,生涯发展就会越好。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作为个体,我们每个人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九种智能,分别是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旋律智能、人际社交智能、内省智能、自然探索智能、存在智能。每个人身上的九种智能是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使得每一个人的智能各具特点。 本堂课通过理论讲授、小组活动,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增进对自己及他人能力的了解,找到自己的优势能力及可期待发展的非优势能力。同时让学生明白能力是可以在后天学习和生活中不断锻炼和提高的。学习探索生涯能力的方法,带着变化的观点看生涯,带着变化的观点看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是本堂课希望带给学生的观点。 二、教学对象 高一年级学生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多元智能理论;知道能力与生涯发展的关系。 2.能力目标:懂得分析自己的多元智能组合,了解自己当前的优势能力。 3.情感目标: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不要单纯拿某方面的能力与他人做对比,欣赏独特的自己。 四、教学方法 学生活动法小组讨论法教师讲授法 五、教学准备

A4纸笔学习单课件六、活动过程

201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记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

一.单项选择题 教学技巧、教学技艺、教学艺术是教学技能不同发展阶段表现出的三种不同形态。 备课, 是指教师在充分地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 弄清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以及学生怎么学,创造性地设计出目的明确、方法适当的教学方案的过程。根据备课的时间先后,可以将备课分为课前备课和课后备课。 电子教案是指采用电子设备和软件工具设计、制作、使用与储存的一种多媒体教案。 问题导入是指教师通过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出新的教学内容的导入方法。 课堂讲授是课堂教学最主要、最常用的方式。 理解提问是检查学生对事物本质和内部联系的把握程度的提问。 综合提问是要求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并在此基础上把教材中的概念、规则等重新组合的提问。 课堂对话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学生、文本材料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行为方式。 人与自身的对话是一种高级形态的对话,相当于“自省” ,是指个体对自身内在经验和外部世界的回味、认知和探究。 纲要式板书是指教师以讲授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为线索, 从而体现教学信息结构体系的板书形式。 语词式板书是指教师从讲授内容中选择或概括一些关键性的词语, 随着教学的进展依次书写到黑板上的板书形式。

表格式板书是指教师把在讲解过程中提炼出的关键词以表格形式绘制在黑板上的板书形式。演算式板书是指教师在黑板上用文字、数字、和数学符号表达证明过程的板书形式。 课堂板书是在讲授教学内容之前还是之后, 还是同时并进, 要根据教学进程和讲授的需要来确定。具有启发式的知识,应超前板书;演算、推理等板书要与讲授结合并行,采用并进方式;具有结论式的知识,应滞后板书。 标志强化是教师运用一些醒目的文字、符号、色彩对比等,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的强化。活动强化是指教师让学生承担任务从而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的强化。 18.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自主学习包括自我监控、自我指导和自我强化三个过程。 19.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20. 合作学习是由多种方法组成的一种学习方法。 21. 探究性学习的思想起源于 20世纪初,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主张进行“问题教学法” ,并首次提出了较为系统的探究性教学理论。 22. 说课是教师在授课之前将教案转化为“教学活动”的一种实践演习,是教师面对专家和同行, 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 将自己对课程标准及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课程程序的设计和安排、学习方式的选择和实践等一系列教学元素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进行阐述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 23. 研讨性说课是指以教研组或年级组为单位,以集体备课为主要形式对说课本身进行探索性研讨的说课。 24. 示范性说课是指让优秀教师所作的作为教师学习和借鉴范例的说课。 25. 评比性说课是指以评价教师说课和教学水平为主要目的的说课,也叫评价性说课或竞赛性说课。 26. 检查性说课是指以检查考核教师业务水平和工作状况为主要目的的说课。

多媒体环境下的高校课堂教学改革

80 2012年第27卷 第9期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高等教育收稿日期:2012-08-10 作者简介:李永夫(1980-),男,浙江温岭人,副教授,从事森林土壤与植物营养研究。 徐秋芳(1963-),女,浙江东阳人,教授,从事土壤微生物学方向的研究。 姜培坤(1963-),男,浙江嘉兴人,教授,从事森林土壤方向的研究。 叶正钱(1965-),男,浙江德清人,教授,从事森林土壤方向的研究。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来临,多媒体在高校教学中的使用日益广泛。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根据不同教学目的的要求,灵活地运用相关的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对高校课堂教学的优化作用日趋明显,但是在目前的高校教学中,教师对于多媒体的使用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本文将从多媒体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意义、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等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旨在为高校教师的教学提出可行性建议。 一、多媒体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意义 在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高校课堂的教学以粉笔加黑板为主要传授方式,学生则处在被动学习的状态,整个教学过程枯燥单调。而现代多媒体技术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使更多的教学素材和方法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使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现代教学过程中,多媒体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丰富教学信息量 多媒体技术能在短时间内向学生有效地提供大量的信息素材,是信息输入的有效途径。高效的多媒体教学通过演示课件,使授课方式变得方便、快捷,节省了教师授课时的板书时间,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可以获得更多的语言信息与知识,因而可以极大的提高教学效率。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阅读大量文字是很枯燥的过程,而图像、动作、声音等更易引起他们的兴趣。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语言素材,将静止的图片设计成色彩鲜亮、形象生动的画面,这种全信息地表达为课堂教学提供生动、形象、逼真的表现效果。这种教学方式摒弃了传统课堂枯燥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从多种感官获取信息,极大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实现资源共享 现在的一些教学资源网络上有无数的多媒体课件资料,教师可以进行下载,极大的方便了教师。高校教师可以在其他人的课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教学特色和学生的特征,进行修改完善,从而变成适合自己教学的个性化的课件。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功能的高校教师,能够在制作课件的时候拷备很多个版本的课件,综合各家之长,形成适合自己的课件,这是提高备课效率和备课效果的一个好方法。 二、教学中多媒体使用的现状和问题 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不仅是教学手段的革新,也是教学理念的转化,由过去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为培养创新型的综合人才提供了有利的环境。但是目前中国的高校课堂教学中,对于多媒体技术的利用并没有达到完美的境界。当前,高校课堂教学中多媒体使用的问题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观念陈旧 虽然多媒体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已经凸显,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已经能够接受多媒体这种新兴的教学方式,但是仍然有部分教师囿于陈旧的教学模式,不善于利用先进的技术为教学服务,不能积极接受新事物。这些教师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有效的传递知识信息,不善于针对学生的个性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多媒体技能欠缺 想要合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要求教师有较好的多媒体运用能力。但是很多教师,特别是一些老教师,对计算机、网络等信息工具,还没有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导致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熟练使用多媒体技术来制作课件、剪辑音频、视频等,从而不能有效使用多媒体技术。或者有的教师只会使用别人的课件,自己的教学理念不能融入到教学中,自己的学生的特殊性也得不到区别对待。 3.多媒体设备欠缺 由于各个地区经济和教育发展速度参差不齐,师资力量不均衡,各高校在教学硬件建设方面也存在着很大差异,许多学校还不能保证教师能够有足够的多媒体设备可以使用,这也是导致教学手段陈旧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出现,各个学校也充分认识到多媒体技术的重要性,也正在努力为高校课堂教学提供更好的教学条件,所以这个问题正在慢慢得到解决。 三、解决问题的途径 1.更新观念,接受新事物 高校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积极学习运用它。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极大的改变了原本枯燥单调的课堂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丰富形象的图片和清晰逼真的声音。通过使用这些工具,教师能够综合利用视觉和听觉多方面的素材,使学生感受到语言和音像的 多媒体环境下的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李永夫 徐秋芳 姜培坤 叶正钱 (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浙江临安 311300)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已广泛应用于各种教学当中,但是目前中国的高校课堂教学中对于多媒体的使用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文章分析了多媒体技术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意义,总结了目前高校教学中多媒体技术使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旨在为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高校教师素质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多媒体;高校教学;教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757(2012)09-0080-01 (下转第82页)

教学媒体理论与实践实验指导手册教材

《教学媒体理论与实践》实验 指导手册 课程名称教学媒体理论与实践实验 学时学分16学时 ________________ 专业班级2011级教育技术 ________ 授课教师_______________ 系部信息科学与技术系______

本课程教学总体安排 课程名称:媒体的理论与实践 课程性质与类型:专业必修 总学时、学分:16 学时、0.5 学分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实验》与是《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配套的实验课程,是教育技术专业本科专业必修课程。 该课程主要培养教育技术专业学生了解各类教学媒体的特点,掌握各类教学媒体技术的使用技能初步建立在教学中的应用的概念。经过学习学生应认识和了解常用的教学媒体、形成一定的媒体操作和使用技能,并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李运林,徐福荫,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参考书目:王以宁,教学媒体理论与实践[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考核方 式及成绩计算方法: 考试方式:考试。 成绩计算方法:总成绩=考试成绩*80%+平时成绩*20%

课程教学日历 课程名称:媒体的理论与实践实验授课学期:2011-2012 第二学期

实验内容要求: 实验一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使用(2 学时) [ 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功能 2、了解多媒体教学系统主要设备的结构与功能 3、掌握多媒体教学系统的操作方法 [ 主要实验仪器与器材] 多媒体计算机一台, 可连接Internet 、多媒体设备控制系统、多媒体投影机及投影屏幕、视频展示台、录像机、DVD影碟机、功放机、音频卡座、话筒、 音箱、VGA AV等连接线 [ 实验内容] 1.操作使用光学投影机、液晶投影仪、视频展示台、DVD等教学设备的使用 2.画出实验中所用的多媒体教室系统的组成结构图,根据结构图选择连接线正确连接多媒体教室系统中的各个媒体设备。 3.在多媒体设备集中控制系统的控制面板上把来自不同媒体输入设备播放的信号切换到投影屏幕上。 [ 实验步骤] (一)多媒体教学系统结构及功能认识多媒体教室由多媒体计算机、液晶投影机、数字视频展示台、中央控制系统、投影屏幕、影碟机(VCD或DVD、录像机、音响设备等多种现代教学设备组成。 多媒体演示教室里,教师可以通过操作计算机和数字视频展示台等设备运用文本、图形、图像、声音等媒体进行教学,也可以运用板书、教材、图表、图片等常规教学媒体进行教学,整个教学过程都可以显示在大屏幕上,摆脱了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模式。其功能包括: (1 、利用计算机演示多媒体课件; (2、播放VCD DVD录像带等音像教学内容; (3、利用校园网或Internet 网络,调出需要的教学资料;(4、利用数字视频展示台将书稿、教材、图表、图片、实物以及教师即时书写的文字、画图投影到银幕上; (5、利用幻灯片、投影片等常规电教软件进行教学。 (二、多媒体投影机操作方法 多媒体投影机是多媒体教室中计算机、视频展示台、VCD录像机的视频显 示设备,它连接着计算机系统、所有视频输出系统及数字视频展示台,把视频、数字信号输出显现在大屏幕上,多媒体投影机的产品从技术角度上分为阴极射线管投影仪(CRT)、液晶显示投影仪(LCD)和数字光路投影仪(DLP)。下图给出了一款LCD投影仪的实例。 多媒体投影机的使用和一般调整: 1、在使用投影仪前,要将计算机、功放的电源,接上并打开计算机。 2、遥控器的使用: (1、POWER电源)开关:只要按下POWE按钮,稍后投影仪指示灯呈绿色,并会显示投影仪画面.(开机时,机器有个预热的过程,大概有10 秒钟。在这期间,千万不要以为投影仪还没有工作而反复按压启动键,频繁开机产生的冲击电流会影响灯泡的使用寿命) 。 (2)输入信号(输入、视频、RGB选择键:投影仪画面根据您所选择的输入信号而定。

【最新】职业能力自我探索总结-精选word文档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职业能力自我探索总结 职业规划,需要进行自我能力判断,这样子利于自己职业发展,明确方向,下面小编分享职业能力自我探索总结,欢迎借鉴! 职业能力自我探索总结一 1、我适合什么--性格探索 每个人都有他隐藏的精华,和任何别人的精华不同,它使人具有自己的气味——罗曼.罗兰 性格是职业生涯探索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职业和性格的最佳匹配使得我们 成为更有焦点,更有效的工作者,因此我们可以每天都去工作并且喜欢我们所 做的事情。根据MBTI理论,我的心理类型为ISFP,我有着ISFP类型的人大体 表现的性格特征,沉静,友善,敏感和仁慈,欣赏目前和自己周遭所发生的事情,喜欢有自己的空间,做事又能把握自己的时间;忠于自己的价值观,忠于 自己所重视的人;不喜欢争论和冲突,不会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意见或价值观;保持着许多强烈的个人理想和自己的价值观念;我更多地是通过行为而不是言 辞表达自己深沉的情感;我耐心、灵活,很容易与他人相处,很少支配或控制 别人,我很客观,以一种实事求是的方式接受他人的行为,善于观察周围的人 和物。据此我适合的领域有:手工艺、艺术领域医护领域商业、服务业领域等;适合的职业有:客户销售代表、行政人员、商品规划师、测量师、厨师、室内装潢设计师、园艺设计师、时装、首饰设计师、陶器制作者、乐器制作者、卡通漫画制作者…… 2、我喜欢做什么--兴趣探索 兴趣是投入与人生幸福感的来源,当人们专心致志地从事某种活动的时候,甚至忘我地沉浸在某种活动中的时候,他们感到最为幸福。而职业兴趣,就是 一个人对某种专业或职业活动的喜爱程度。或是说是一个人选择职业时,充分 考虑到自己的兴趣因素,选择了与个人兴趣相关的职业。 职业兴趣的意义在于它是职业生涯选择的重要依据,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充分发挥才能是保证职业稳定、职场成功的重要因素。

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

第一章教学技能解读 1.(判)对教师教学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构成了教师教育发展的历史起点。17世纪末,教师教育机构开始萌芽 2.(判)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师选择恰当的行为方式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技巧。(行为方式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技巧) 3.(单选)教学技能界定为:教学技能是教师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实践练习和反思而形成的一系列教学行为和心智活动方式。 4. 教学技能至少包括以下三层涵义:1.教学技能是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和心智活动方式的整体体现;2.教学技能的形成是内外兼修的结果;3.教学技能是在教师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5. (判)教学技巧、教学技艺、教学艺术是教学技能不同发展阶段表现出的三种不同形态。教学艺术是教学技能发展的最高形态。 6. (判)教学技能既表现为教师个体的经验,又是教师群体经验的结晶,它根植于个体经验,又不是个体经验的简单描述。 7.(多选)教学技能的特点:(一)示范性;(二)复杂性;(三)发展性;(四)操作性;(五)整体性 8.(单选)美国著名教育改革家、微格教学的创始人德瓦特·爱伦 9.(了解)教学技能分为:备课技能、教学设计技能、课堂教学技能、教学方法技能、教学语言表达技能、教学媒体选用技能、学法指导技能、检查学习效果技能、说课与听评课技能、教学评价技能、教学研究技能和教学反思技能等 10.(多选)教学技能训练的基本原则:(一)目的性原则;(二)分解原则;(三)示范原则;(四)反馈原则;(五)训练与自我完善相结合原则 11.(单选)“角色扮演”就是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受训者在进行教学技能训练中扮演“教师”和“学生”等不同角色,用类似演戏的方式来提高受训者的教学技能水平。 12.(单选)微格教学是一个有控制的实习系统,它使师范生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 13. 微格教学的特点:(1)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2)技能训练针对性强;(3)信息反馈及时有效 14.(了解)微格教学的操作过程:(1)理论学习和研究;(2)确定要训练的教学技能;(3)提供示范;(4)组织讨论;(5)编写教案;(6)微格教学实践和记录;(7)反馈评价;(8)修改教案,再循环 15.(判断)微格教学不能代替教育教学实习和实际的现场操作练习,而只是培养和训练教学技能的方法之一。微格教学安排在教育教学之前 第二章备课技能 1.(判)备课是教学的起点和前提,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一环。 2. 所谓备课,是指教师在充分地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弄清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以及学生怎么学,创造性地设计出目的明确、方法适当的教学方案的过程。 3.(多选)根据备课把握的内容,可以把备课分为学期备课、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 4.(多选)课后备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学生学习兴趣如何,是否体现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反思教的内容是否明确,学生不懂

教案_第五章能力与技能探索

教学容摘要: 一、能力的概念

(一)什么是能力 能力是你成功地做事情或者工作的潜能。能力主要来自后天培养,但也有先天因素的重要影响。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通常人们又称为智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等。特殊能力是指从事某种专业活动的能力,也可称为一个人的特长,如计算能力、音乐能力、动作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空间判断能力等。 (二)能力与几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1.能力倾向/技能(aptitude, gift)。能力倾向是你的天赋和潜能,它指你的潜能,区别于你已经发展起来的技能。 举例:“她是块跳舞的材料”,其实指的就是一种舞蹈的能力倾向,其表现出来的特性有身材匀称、协调性好、节奏敏感度高等。虽然现在她还不会跳舞,但如果接受—定的训练,她的舞会跳得比一般人更好。技能则是指在能力和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练习发展起来的能力。 2.能力和兴趣的区别:兴趣和能力常有相同的类型和名称,它们之间的联系确实也很密切。我们有兴趣的事物,常常比较容易培养出相应的能力。但是能力和兴趣不能画上等号,它们之间可能存在冲突。兴趣说明的是我们喜欢做什么,而能力则说明的是我能够、擅长做什么。喜欢做什么和擅长做什么不一定重合。 举例:你喜欢足球,但从小身体弱,不能亲自上场踢比赛,只好享受足球比赛来满足自己的爱好;你能写一手好字,但并不喜欢帮人写宣传广告,碰到这样的事总是能躲就躲。兴趣和能力是两个不同而又相互独立的概念。 (三)能力的个体差异 人与人之间在能力上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能力水平上的差异,就是我们通常讲的人的能力有大小。 (2)能力表现早晚上的差异,是指人的能力充分发展有早有晚。有些人在少年儿童时期就表现出优异的能力,有些人的能力表现较晚,甚至到了晚年,能力才充分发挥出来。 举例:翔的案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