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教案.

合集下载

地方与学校课程教案二年级

地方与学校课程教案二年级

地方与学校课程教案二年级一、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年龄比较小,基础比较薄弱,对动作事物结构的思考较为肤浅,身体素质较差,但是二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十分活跃,语言和行为欢快活跃。

个人能力的提高和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经过二年级上半学期的学习,学生心理趋向稳定,显示出一定的个性特征,个人能处理的问题越来越多,自信心不断增强,一年级的恐慌心情已经很少见到,即使遇到了什么困难,自己也能从容面对。

针对这些特点,应着重对学生继续进行常规和纪律性教育同时,进行启发诱导,提高其积极性和竞争意识。

二、教材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年龄还小,教材内容都不再是为运动技术的发展打基础,而是以学生为主体,选择以发展基本活动能力为主的锻炼活动和游戏。

教材内容强调学生的兴趣,并能有效地落实小学体育的目标。

具体的教学内容,以游戏为主,分为基本活动和游戏。

在基本活动中有一些简单的技术动作,也大都以游戏作为手段和方法进行教学。

其中包括:基本活动:排队活动、基本体操(徒手的和使用轻器械的)、走、跑、跳跃、投掷、攀爬、跳绳、韵律活动(包括简易舞蹈)。

游戏:奔跑游戏(多种移动、躲闪、急停)、跳跃游戏(各种跳跃等)、投掷游戏(各种挥动、抛掷等)和球类游戏等。

这些内容强调以“活动”为主,所有教材内容均以多元化活动为主,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自行选择和组合,灵活有创造性地安排课堂内容。

三、教学目标1、掌握基本的体育运动知识,明确体育锻炼的作用。

2、每节课展开一定时间的队列练,对其展开组织纪律性的教育。

3、进一步增强体质,特别是柔韧素质和力量素质。

4、通过体育锻炼培育集体主义精神,展开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增强自信心,为终身体育奠定稳固的基础。

四、教学措施及注意事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主动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学生在玩玩的过程中主动自学、主动积极探索,培育学生的自学、自练、Benfeld的能力。

多利用情景主题法展开教学,有效率精心安排游戏内容,使学生研习在其中,乐意其中。

小学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实施方案XXX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整合方案为了切实推进课程改革,贯彻落实《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意见》和《XXX关于印发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建立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特制订本方案,具体内容如下:一、课程目标:1、充分利用当地课程资源,加强课程与地方经济、社会、学生生活的联系。

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

3、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地方和社会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

4、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

5、提高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能力,打造系统的校园文化,进而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二、组织保障:1、成立校本课程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开发与实施具有地域特色、适应学校特点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促进学校办学特色。

2、学校有完善的教研组、备课组制度,定期交流研讨,全面落实学校各级教学任务。

三、课程设置•校本课程:(一)开发原则:1、实效性原则。

严格执行国家的课程政策,遵循课程开发的规律。

2、互补性原则。

要充分体现出对国家课程的补充作用,发挥其自身优势,使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能相互协调地发挥整体育人功能。

3、针对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从我校的实际和学生的需求出发,夸大有利于形成学校的特色,开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需求。

(二)开发目标:1、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互整合与补充,以加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与多样性。

2、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凸现学校办学特色。

3、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4、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研究活动,改进研究方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研究的主人。

5、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环境。

六年级地方校本课程教案

六年级地方校本课程教案

六年级地方校本课程教案一、课程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旨在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和热爱家乡的文化、历史、自然等特色,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感,提高学生的地方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课程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自然等基本情况,提高学生的地方文化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内容1. 第一课:家乡的历史与文化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历史发展、传统文化、民间艺术等。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特点。

2. 第二课:家乡的自然景观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自然地理、生态环境、著名景点等。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风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 第三课:家乡的物产资源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农业、工业、特色产品等。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经济发展和特色产业。

4. 第四课:家乡的风俗习惯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节日习俗、饮食文化、民间风俗等。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生活习俗,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感。

5. 第五课:家乡的保护与发展教学内容:讨论家乡的保护措施、发展策略等。

教学重点:让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家乡的生态环境,促进家乡的可持续发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运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自然等特色。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4.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家乡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一、教学目标1.1理论目标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2实践目标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2.1地方课程(1)地方特色文化:介绍当地的历史、民俗、艺术、传统工艺等;(2)地方资源与环境:分析当地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等;(3)地方社会事务:探讨当地社会热点问题、民生工程、社会管理等。

2.2校本课程(1)学校特色项目:介绍学校的教育教学特色、成果展示等;(2)学生素养提升:开展心理健康、团队合作、创新能力等培训;(3)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志愿服务精神。

三、教学方法3.1理论教学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让学生系统掌握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理论知识。

3.2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加实地考察、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3互动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安排4.1地方课程第一学期:地方特色文化、地方资源与环境;第二学期:地方社会事务。

4.2校本课程第一学期:学校特色项目、学生素养提升;第二学期: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

五、教学评价5.1学生评价(1)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2)实践活动成绩: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3)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

5.2教师评价(1)教学质量:评估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方法;(2)教学效果: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实践能力。

六、教学保障6.1教学资源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课件、网络资源等。

6.2实践基地建立校内外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

6.3师资队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6.4教学管理完善教学管理制度,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地方与学校课程教案

地方与学校课程教案

地方与学校课程教案篇一:【教学设计】地方与学校课程】《成语探源》教学设计开发区小学栾新玉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读懂“指鹿为马”这个故事,了解成语“指鹿为马”的来源。

2、从历史故事、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古诗、歇后语等方面探寻成语的来源。

3、掌握查阅资料的方法,增强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增长知识,提高文化修养,学生受到人生哲理、传统美德等方面的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学生了解成语的来源及其出处特点、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热爱,为祖国语言的绚丽多姿而骄傲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指鹿为马和杯弓蛇影两个故事的动画片、关于成语的部分古诗、歇后语、神化故事的图片等等。

学生准备:搜集课本上六个成语的来源,了解故事大意。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头脑风暴1、同学们,正式讲课之前,我们先热热身,来做做头脑风暴的小游戏怎么样?(出示课件:按要求说出相关的四字词语)2、这么短的时间,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的词语,你们的词汇真丰富啊二、初步了解成语:1、在刚才所说的4字词语中,有不少是成语。

说起成语,同学们微课中已经了解了一些,谁来说说,关于成语,你都知道哪些知识?2、咱们看看温馨点击中是怎样给成语下定义的。

a、齐读课件。

b、成语不仅言简意赅,大多数成语背后都有一段故事或典故。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进行“成语探源”(课件出示题目并板书)。

弄清成语的来源,不仅有利于准确掌握它的意思和用法,还能提高文化修养,受到人生哲理、传统美德方面的教育。

c、.你可以用哪些方式了解成语的出处呢?查词典、百度搜索、成语故事三、成语探源(一)、理解书上的成语故事《指鹿为马》。

1、咱们课本上就有一个关于成语的历史故事,看大家能不能读懂。

a、请大家把书翻到70页,读之前,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习文言文的三部曲。

b、先自己试着读一遍,同位两个再一起读一遍,注意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c、个别读,纠错,齐读。

d、借助注释,小组合作,弄懂文言文的大体意思。

相互交流,相机补充。

(模板)中小学学校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模板)中小学学校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中学2014学年学校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一、课程定位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由学生自愿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

但它与必修课程在内容、要求的深广程度和活动形式等方面又不尽相同。

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

它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开发目标1.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2.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规范、自信展示的能力。

3.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三、开发原则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多给学生想象、创造空间。

2。

自愿性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自选组别,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灵活的作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差异性。

四、组织与实施:1.成立校本课程开发研究领导工作小组。

组长:×××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决策人和负责人,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及全面的研究和实施。

副组长:×××组织实施校长决策及负责校本培训、检查校本课程实施、协调各部门的工作、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师上课,实施课程计划、对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施进行指导、评估、调查、分析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情况及对校本课程档案整理工作等工作。

成员:班主任、学科组长领导小组主要职责:①构思并制订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总体规划,做好指导研究、实施、评估等工作。

六年级上册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画一画自己美丽、明亮的眼睛,并在你的眼睛下面写上几句话。
课题
保护眼睛 预防近视(4)
总课时数
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眼睛的重要作用和保护眼睛的方法。
2.让学生认识近视眼形成的原因,并知道怎样预防近视眼。
3.培养学生良好地用眼卫生习愤,树立强烈的保护眼睛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认识近视眼形成的原因以及预防的方法。
2、学生在经历调查:搜集、整理信息、汇报交流近视的危害和造成近视的原因过程中,合作探究出预防近视的方法,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3、培养学生珍爱眼睛,保护视力。掌握预防近视的方法并养成科学用眼卫生习惯。
教学重难点
掌握近视的预防措施,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教法与学法
谈话交流、讲授法
教学准备(教具学具、课件、媒体资源等)
一旦近视了,我们的生活学习都会受影响。下面有请小记者出场,请他采访一下我们班里近视的同学。
(意图: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了解近视的成因,从而懂得用眼卫生是保护眼睛,预防近视的有效方法.)
(二)近视会给你带来哪些危害及烦恼呢?
1、小记者采访,请近视的学生回答。
2、师总结近视给人带来的危害及烦恼.(出示课件)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学习,我们了解了很多关于近视的内容和怎样爱护我们的眼睛,也知道了眼睛的作用很大很大。没有它,我们就无法欣赏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没有它,工作、学习都会受到影响。
板书设计
保护眼睛 预防近视
“二”个要
“三”个一
“四”不看
课题
保护眼睛 预防近视(3)
总课时数
3
教学目标
1、体会眼睛在自己和他人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勤剪指甲勤洗手,不用脏手把眼揉;

顺义区小学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案例

顺义区小学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案例

顺义区小学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案例、论文评选活动通知各小学:根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京教基[2005]26号文件精神,为进一步促进我区小学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建设研究的深入开展,提高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质量,经教委研究决定,开展基础教育优秀地方课程设计征集工作,选题范围包括: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论文、案例及视频课例。

请各校认真组织,将推选出的一篇优秀作品(可在选题范围内任选一个专题)及附表中的一览表于12月25日前交到小教科。

教委将择优推荐到北京市教委参加市里的评选活动。

有关评比要求及办法详见附件《北京市基础教育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设计征集评选工作方案》。

各校上交的作品应符合市评价方案中的要求。

小教科2006年11月24日附件:北京市基础教育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设计征集评选工作方案一、指导思想2005至2006学年度,我市首次成功举办了基础教育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论文、案例、视频课例征集评选活动。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市基础教育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建设,帮助广大教育工作者正确深入地理解课程理念,引导他们积极探索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市课程教材改革领导小组决定于2006至2007学年度继续举办北京市基础教育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案例、论文、视频课例征集评选活动。

二、评选目的(一)总结、交流和推广在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建设中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以提高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建设的质量,推动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二)促进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建设进行认真地反思和理论提升,使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稳步推进。

三、工作机构本次活动设领导小组,成员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基教处和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材发展研究中心领导担任,活动秘书处设在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材发展研究中心课程室。

四、评选办法本次评选活动采用市、区(县)两级进行的形式,即在区县评选的基础上择优推荐,市级集中评选。

五、选题范围(一)论文、案例结合地方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管理等方面的实际工作联系实际,阐述:1.对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认识2.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资源开发3.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如何体现地区和学校的特色的 4.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教师的专业发展5.校本课程与学生的成长发展6.校本课程与校长的引领作用7.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评价8.对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包括课程规划等)的思考 9.对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实施的思考10.对校本课程与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11.对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建设的思考(二)视频课例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实施中的典型课例。

地方校本课程教案

地方校本课程教案

地方校本课程教案一、页地方校本课程教案二、目录1.页2.目录3.摘要4.背景和现状分析4.1地方文化的重要性4.2当前地方文化教育的缺失4.3校本课程在地方文化传承中的作用5.项目目标5.1增强学生对地方文化的认识5.2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身份认同5.3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6.教学内容与方法7.教学评估8.教学资源9.实施计划三、摘要本教案旨在通过地方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提升学生对本地文化的认识和兴趣,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教案从背景和现状分析入手,明确了项目目标,并详细规划了教学内容、方法、评估、资源以及实施计划。

最终,教案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文化自信,为地方文化的繁荣做出贡献。

四、背景和现状分析4.1地方文化的重要性地方文化是历史的积淀,承载着地区的精神和传统。

它不仅是地方身份的象征,也是国家文化多样性的体现。

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于维护社会和谐、促进地方经济、丰富人民生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4.2当前地方文化教育的缺失然而,在快速现代化的进程中,地方文化教育在许多学校中被忽视。

学生们更多地接触到的是全国乃至全球性的知识,对本地文化知之甚少。

这种文化教育的缺失不仅影响了地方文化的传承,也削弱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身份认同。

4.3校本课程在地方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校本课程作为一种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这一教育缺失。

通过将地方文化融入课程,校本课程能够激发学生对本地文化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同时也为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新的途径。

五、项目目标5.1增强学生对地方文化的认识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本地文化的历史背景、特色和重要性。

这将帮助他们建立起对地方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5.2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身份认同通过参与地方文化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学生将更加自豪地认同自己的文化身份,从而增强自信心。

5.3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教案的设计将鼓励学生在学习地方文化的同时,思考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从而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三年级上册地方校本课程教案后

三年级上册地方校本课程教案后

三年级上册地方校本课程教案整理后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传承地方文化,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掌握地方历史、地理、民俗等知识,培养他们的地域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1.2 课程目标1. 了解家乡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2. 提高学生的乡土情感,培养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第二章:家乡的自然地理2.1 教学内容2.1.1 地理位置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情况。

2.1.2 地形地貌讲解家乡的地形地貌特点,如山脉、河流、湖泊等。

2.1.3 气候特点阐述家乡的气候类型、四季变化、气温降水等。

2.2 教学活动2.2.1 图片展示展示家乡的自然地理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家乡的美景。

2.2.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家乡的自然地理特点,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2.2.3 口头报告邀请学生代表上台汇报家乡的自然地理特点,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第三章:家乡的历史文化3.1 教学内容3.1.1 历史沿革概述家乡的历史发展脉络,重点介绍重要历史事件。

3.1.2 传统文化讲解家乡的民间艺术、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等。

3.1.3 名胜古迹介绍家乡的名胜古迹,如古建筑、历史遗址等。

3.2 教学活动3.2.1 视频观看播放关于家乡历史文化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家乡的厚重历史。

3.2.2 故事分享邀请学生分享家乡的历史故事,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

3.2.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名胜古迹,加深对家乡历史文化的了解。

第四章:家乡的民俗风情4.1 教学内容4.1.1 民俗习惯讲解家乡的婚嫁、丧葬、节庆等民俗习惯。

4.1.2 民间艺术介绍家乡的民间艺术,如剪纸、土陶、戏曲等。

4.1.3 特色美食阐述家乡的特色美食,如地方小吃、菜肴等。

4.2 教学活动4.2.1 民俗表演组织学生表演家乡的民俗节目,感受家乡的民俗风情。

4.2.2 美食制作邀请学生参与家乡特色美食的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年级地方校本课程教案

六年级地方校本课程教案

六年级地方校本课程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方校本课程的定义和意义。

激发学生对地方校本课程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1.2 教学内容:地方校本课程的定义和意义。

地方校本课程的优势和特点。

1.3 教学过程: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地方校本课程的了解程度。

讲解地方校本课程的定义和意义。

分享地方校本课程的优势和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地方校本课程对他们自己的意义。

1.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第二章:地方文化探索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欣赏地方文化的独特性。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传承意识。

2.2 教学内容:地方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地方文化的探索方法和途径。

2.3 教学过程: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地方文化的了解程度。

讲解地方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分享地方文化的探索方法和途径。

引导学生参与地方文化探索活动。

2.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参与和表现。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第三章:地方历史学习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的历史发展。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历史意识。

3.2 教学内容:地方历史的定义和重要性。

地方历史的学习和研究方法。

3.3 教学过程: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地方历史的了解程度。

讲解地方历史的定义和重要性。

分享地方历史的学习和研究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地方历史的学习和研究。

3.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第四章:地方资源利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资源的种类和价值。

培养学生的资源保护和利用意识。

4.2 教学内容:地方资源的定义和种类。

地方资源的价值和利用方法。

4.3 教学过程: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地方资源的了解程度。

讲解地方资源的定义和种类。

分享地方资源的价值和利用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地方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4.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第五章:地方环境保护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地方校本课程教案

地方校本课程教案

地方校本课程教案教案地方校本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本地区的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的情感。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地方历史:本地区的历史发展、重要历史事件、历史名人等。

2. 地方文化:本地区的传统文化、民间艺术、特色美食等。

3. 地方地理:本地区的自然风光、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本地区的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本地区的图片、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学习:分组讨论,让学生自主探究本地区的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博物馆、采访当地居民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本地区的风土人情。

4. 交流分享:各小组分享学习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教学活动1. 地方历史:通过历史故事、历史名人、历史事件等,让学生了解本地区的历史发展。

2. 地方文化:通过民间艺术、特色美食、传统节日等,让学生了解本地区的文化特色。

3. 地方地理:通过实地考察、地图绘制、自然景观摄影等,让学生了解本地区的地理特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积极性、合作精神等。

2. 学习成果:检查学生的学习笔记、作业、实践报告等,评估学生对本地区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了解程度。

3. 综合评价:结合课堂表现和学习成果,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4.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和改进。

教案民间艺术探究课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间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教案

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教案

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教案一、引言1. 介绍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定义和重要性。

2. 阐述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对于学生综合素养和个性发展的作用。

3. 强调教师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教学中的责任和角色。

二、地方课程教案1. 课程背景和目标介绍地方课程的背景和意义。

明确教学目标和预期成果。

2. 课程内容和教学资源梳理地方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搜集和整理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

3. 教学方法和策略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方法,如讲授、讨论、小组合作等。

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资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 教学评估和反馈制定合理的评估标准和评价方法。

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和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效果。

三、校本课程教案1. 课程背景和目标介绍校本课程的背景和意义。

明确教学目标和预期成果。

2. 课程内容和教学资源梳理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搜集和整理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

3. 教学方法和策略设计创新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和方法。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4. 教学评估和反馈制定多元化的评估标准和评价方法。

定期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反思改进。

四、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整合1. 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关联性分析探讨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确定整合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2. 教学设计和实施制定综合性的教学设计和计划。

实施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整合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和思考。

3. 教学评估和反馈制定综合性的评估标准和评价方法。

定期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效果。

五、总结与展望1. 总结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教案的编写要点和经验。

2. 强调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个性发展中的作用。

3. 展望未来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发展趋势和教师的角色。

4. 鼓励教师持续学习和专业发展,为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教学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校本课程、地方课程教案

校本课程、地方课程教案

春晓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学写生字“古”“多”“知”“声”等。

2.理解诗句的意思,进入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及对落花的惋惜之情。

3.感受古诗语言形式上的一些特点课前准备:春花图片数张,投影片一框,录音带。

教学过程:一、渲染情境,导入阅读1.板书课题:古诗两首。

指导学生认读“古”“诗”“首”三个生字。

2.学生背诵学过的古诗词。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内容与春天有关的古诗。

春天是一个百花盛开的季节,你们知道都有哪些花在春天开吗?这些花一开,春天就更美丽了。

二、初读:读得正确通畅1.介绍作者和诗题。

说说“晓”字的意思与什么有关,你是怎么知道的?“春晓”是什么意思?2.教读全诗。

板书全诗。

哪位同学会背,背给大家听一听。

说说“眠”“闻”“啼”等字的意思与什么有关。

教读全诗:要求把字音读清楚。

三、读中入境,理解诗句之意1.给学生讲与这首诗有关的故事,请同学们结合故事读诗,猜猜每句诗的意思。

2.教师小结诗句的意思。

四、境中体情,理解诗中之情1.感受“春眠不觉晓”中舒畅的感觉。

春天早晨睡觉与冬天早晨睡觉,哪个感觉更舒服?为什么?这么舒服,你会说些什么?让学生读第一句体会这种舒畅的感觉。

2.感受“处处闻啼鸟”的美好意境。

哪里有小鸟的叫声?什么是“处处”?请你画出处处都有小鸟在叫的情景。

让学生读这句诗来体会这种美好的感受。

3.感受后两句诗所蕴涵的情感。

让学生读后两句诗体会诗人的惋惜之情。

五、领悟内化,读出自己的感受1.练习把四句诗连起来读,看谁读得好。

2.分组进行朗读比赛,要求指出读得好的地方,再提出改进的建议。

六、作业:为爸爸妈妈讲诗的内容,与爸爸妈妈比赛谁读得更好。

教后札记:《春晓》的诗境清新、淡雅,人物的情感含蓄而真挚。

为了让学生感受诗的意境,教师采用了讲故事、听音响、看图画等方法,结合学生对诗句的逐步深入的理解,创设了优美的情境,使学生在美好的情境中参与学习过程。

江上渔者教学目标:1、学习《江上渔者》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有效课堂教学探究(2011-11-27 21:16:54)转载▼标签:杂谈分类:有效教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分别为二级课程和三级课程,其内容有学科交叉现象。

山东省地方课程共三科,分别为《传统文化》《环境教育》《安全教育》,校本课程也称学校课程,内容丰富多样。

但是,汇总来说,都是一段材料学习。

如何设计教学法,让学生学会,会学,就需要教师“深挖教材,精心设计,有效施教,拓展延伸”,进而完成两级课程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放开手脚,开放思想,敢于创新。

一、全面了解地方和校本课程标准(目标、实施、评价)。

1.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是一种新的课程领域,是基于学生的直接体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它的基本学习方式是探究学习,与其他课程相比,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征,以学习探索领域为课程分类形式,以课程模块为课程呈现形式。

2.“改革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教学工作”。

学校要把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

要妥善处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关系,重在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重在发展学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重在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3. “努力开发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资源”。

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是基于学生成长的需要所生成的课程,要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加强与工厂、农村、企业以及社会实践基地、革命历史纪念地等单位的联系,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通过专题报告、实地考察、调查研究等多种形式,使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实施更加生动,更有活力。

4.学校对学生研修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情况的评价,要更多地采用作业或成果(作品)评价、过程评价等方式,关注学生学习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个体差异和自我反思。

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教案

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教案

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教案课题天祝简介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天祝,初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一.导入同学们知道了解我们天祝?教学过程二.简介天祝天祝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是华锐藏区的主要组成部分。

这里自古以来就是藏族先民的驻牧之地。

经过长期的融合演变,形成了以吐蕃为主体的华锐藏族。

明代,在今天祝、永登境内有藏族部落52个,3万余人。

清同治年间因战乱频仍,灾荒连年,剧减至千人左右。

至民国初年形成36族、14寺院。

根据分布区域,36族有东山8族、红番5族、安远6族、哈溪5族、西坪山1族、华藏1族、南山4族、莫科2族、石门4族。

另有鲁土司管辖的连城8族8寺。

天祝建县之初,藏族人口为14012人,至2021年,达到67370人,占总人口的31.64%。

土族是天祝县人数仅次于藏族的少数民族,全县各乡镇均有分布,其中天堂、石门等城镇较为集中。

2022,土族人口为12506。

1988年5月,经省人民代表大会批准成立竹岔土乡。

自治县成立后,党和政府关心和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工作,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给予了许多特殊照顾。

全县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团结奋进,共同探索建设天祝,在发展国民经济、繁荣民族文化、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3、收集天柱信息的家庭作业。

课题天祝藏族简介使学生了解天祝的藏族,初步培养学生热爱少数名族教学目的的情感。

一、导入同学们知道我们天祝有哪些少数民族吗?同学们中间有少数民族吗?教学过程二.简介天祝藏民族天祝藏族自称\华热哇\,意思是英雄部落的人。

据藏族民间传说,很早以前居住在巴颜喀拉大雪山下的藏族兄弟俩,哥哥叫阿秀,弟弟称华秀,他们俩都是部落首领,由于遭受天灾人祸,他俩率领全部的人马先后离开故乡,来到安多藏区下部宗喀北方一带,弟弟华秀带领的部落最后在大通河流域定居下来,世代繁衍生息,成为今天的\华锐\。

另据藏、汉文史料记载:公元七世纪下半叶,吐蕃王朝在青藏高原迅速掘起后很快向外扩张,其中有一支军团十分英勇善战,他们占领河西长达一百九十多年,由于未接到藏王允许返回的命令,只好原地待命,久而久之由军变民,进入祁连山区,依靠自己的英勇坚韧、勤劳和智慧最终在极其复杂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中幸存下来,并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天竺藏族。

六年级地方校本课程教案

六年级地方校本课程教案

六年级地方校本课程教案第一章:地方文化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方文化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使学生认识到地方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地方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地方文化的定义与特点2. 地方文化的重要性3. 我国的地方文化概况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地方文化的定义、特点及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地方文化案例,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地方文化。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文化的概念,引出地方文化的话题。

2. 讲解:讲解地方文化的定义、特点及重要性。

3. 分析:分析具体的地方文化案例,如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等。

4. 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地方文化,互相交流。

五、作业布置1. 调查自己家乡的地方文化,了解其特点及传承情况。

第二章:地方传统艺术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方传统艺术的形式及特点。

2. 培养学生欣赏地方传统艺术的能力。

3. 激发学生传承地方传统艺术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地方传统艺术的形式:如戏曲、民间绘画、剪纸等。

2. 地方传统艺术的特点及价值。

3. 欣赏地方传统艺术的作品。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地方传统艺术的形式、特点及价值。

2. 欣赏法:欣赏地方传统艺术的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地方传统艺术的概念。

2. 讲解:讲解地方传统艺术的形式、特点及价值。

3. 欣赏:欣赏地方传统艺术的作品,如剪纸、民间绘画等。

4. 实践:让学生动手制作地方传统艺术作品,如剪纸、泥塑等。

五、作业布置1. 收集地方传统艺术的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

2. 动手制作一幅地方传统艺术作品,如剪纸、泥塑等。

第三章:地方传统节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方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及意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地方节日的情感。

3. 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地方传统节日的起源与发展。

地方与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地方与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化吉营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河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试行)》和《河北省普通高中学校课程建设指导意见(试行)》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现就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设计以下方案:、指导思想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体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遵循课程开发与建设的规律,以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为目标,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主体,体现学校办学特色,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与进步。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进一步规范校本课程的实施与管理,全面落实校本课程的开设要求。

要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校本化、生本化有机结合,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开发校本课程并切实抓好实施与管理。

二、课程目标1.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规划纲要》为指导,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基本要求,建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相互配合,形成目标一致、内容丰富的课程体系。

2.依据丰宁自然环境、文化传统的特点和优势,结合学校的传统和特色,确定校本课程的基本内容,使校本课程的设置与时代发展同步,促进学校品牌建设,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弘扬 神,振兴丰宁教育。

3. 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原则,增进学生对各自生活背景F 的文化、社会、自然、科技的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人文精神和艺术素养,激发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主动探究的意识, 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学生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 格。

、课程开发(一)开发范围。

校本课程的设置主要在以下八个领域: 1 .满族文化领域。

通过诵读和研究满族的历史、文化、艺术等民族发展成就,增强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祖国伟业的责任土文化的内容。

2. 自然探究领域。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自然问题进行有选择的探培养初步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习惯,掌握初步的科学研究方 法。

3. 社会探究领域。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社会问题进行有选择的探帮助学生掌握社会调查和社会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 神和社会责任感。

地方课程与校本教材教案兴义市

地方课程与校本教材教案兴义市

地方课程与校本教材教案兴义市地方课程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以地方的语言文字为载体,以其特有的文化形态为基础,以适应地方社会生活为目的,由专门的教学机构负责组织实施,供地方民众学习和了解的一种综合与拓展性社会文化课程。

地方课程与校本教材是以我国传统文化为基础,为地方民众所开设的具有特色的教育内容,其目的在于使人民群众通过亲身经历获得丰富的社会生活体验。

在实践中学习,从中提升素质,实现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我们在教学中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

首先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对书籍内容和阅读方法的兴趣。

教材选编了《古诗三十三首》《古诗三百首》《说文解字》三个经典作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了解我国优秀文化传统。

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并以情景导入使学生对课文有一定了解。

集团公司校本教材开发中心根据小学语文教材编制要求设计了校本课程研发课案(附录)并由编写教师和相关学科专家对此课案进行了点评。

设计过程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价值理念。

我们认为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课程目标,注重实际、因地制宜、灵活机动地实施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综合能力;注意学习方式方法与手段的多样化和科学性等等。

”下面笔者对本课案进行详细分析以供参考。

"一、本课的设计思路1.课程目标:初步形成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民族精神、民俗风情的兴趣与热爱。

2.探究主题:通过阅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审美与民族精神。

3.重难点设置:通过诵读的方式进行诗词知识的迁移训练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4.语言表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使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意见甚至进行评价打分。

5.教学评价:形成教师、家长以及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6.课堂活动:在情境引导下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自主学习、合作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及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阅读方法,理解古诗文之美,感悟其中蕴含的哲理和文化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导入
上节课说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那么同样的父母,一样的家庭环境,即使是亲兄弟,在天性上也有着极大的差距,如果是天性是先天决定,无法改变,人人一样,那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
二.新授
1.性相近,习相远。“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
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三、作业
搜集有关天祝的信息。
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教案
课题
天祝藏族简介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天祝的藏族,初步培养学生热爱少数名族的情感。




一、导入
同学们知道我们天祝有哪些少数民族吗?同学们中间有少数民族吗?
二.简介天祝藏民族
天祝藏族自称"华热哇",意思是英雄部落的人。据藏族民间传说,很早以前居住在巴颜喀拉大雪山下的藏族兄弟俩,哥哥叫阿秀,弟弟称华秀,他们俩都是部落首领,由于遭受天灾人祸,他俩率领全部的人马先后离开故乡,来到安多藏区下部宗喀北方一带,弟弟华秀带领的部落最后在大通河流域定居下来,世代繁衍生息,成为今天的"华锐"。
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教案
课题
藏族服饰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藏族服饰的特色。




藏袍
藏袍是藏族的主要服装款式,种类很多,从衣服质地上可分锦缎、皮面、氆氇、素布等、藏袍花纹装饰很讲究,过去僧官不同品级,严格区分纹饰。藏袍较长,一般都比身高还长,穿时要把下部上提,下摆离脚面有三、四十公分高、扎上腰带。藏袍可分牧区皮袍、色袖袍、农区为氆氇袍,式样可分长袖皮袍,工布宽肩无袖、无袖女长袍和加珞花领氆氇袍,男女穿的衬衫有大襟和对襟两种,男衬衫高领女式多翻领,女衫的袖子要比其他衣袖长40公分左右。跳舞时放下袖子,袖子在空中翩翩起舞,非常优美。
讨论
1.同桌讨论对教之道,贵以专理解。
2.反馈
教师小结:从今天起,我们要记住,做任何事都是要以专心为主,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教案
课题
华锐的由来
教学目的
使学生明白“华锐”的由来。




华锐,亦称华热,其意是英雄的部落或地区或种姓。广义的华锐地域由青海省和甘肃省两大部分组成。青海部分包括:乐都北山、互助、大通、门源四县藏区,甘肃部分包括: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皇城区、马蹄区和天祝藏族自治县,以及武威、永登、古浪等县的边缘地带。狭义的华锐系指今天天祝藏族自治县。前面的甘青六县广大藏区通称为:“华锐博嘎布地区”。关于华锐这个这个名称的来历,根据民间传说,远古时,在阿尼玛卿雪山下曾有两兄弟,一个叫阿秀一个叫华秀,分属两个部落的首领。后来两兄弟带领部落迁移北上,后来人们把阿秀所属的领地叫做阿锐,即今天的青海省海北州祁连县,弟弟华秀部落迁徙的地方则是今天的华锐地区。这虽然是一则民间传说,但也说明了华锐部落是从外地迁徙而来的事实。
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教案
课题
人之初,性本善
教学目的
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




一、导入
《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
2.小组讨论。
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教案来自课题教之道,贵以专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




一.导入
同学们,怎样才能做好一件事呢?看看古人是怎么说的?
二、新授
师:教之道,贵以专。“教”教育,学习;“贵”重要的,好的方面;“专”专。这句地意思是:做任何事都是要以专心为主,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另据藏、汉文史料记载:公元七世纪下半叶,吐蕃王朝在青藏高原迅速掘起后很快向外扩张,其中有一支军团十分英勇善战,他们占领河西长达一百九十多年,由于未接到藏王允许返回的命令,只好原地待命,久而久之由军变民,进入祁连山区,依靠自己的英勇顽强和勤劳智慧,终于在异常复杂的社会自然环境中生存下来,逐步形成了今天的天祝藏族。从民间传说和史料记载可以看出天祝藏族是外地迁徙而来的事实,即天祝藏族的渊源是吐蕃,而与古羌族无多大关系。
三、作业
搜集有关藏族的信息,学会尊重少数民族。
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教案
课题
大红沟简介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大红沟,初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一.导入
同学们知道了解我们居住的地方吗?大家来说一说吧!
简介大红沟
全乡共有9个行政村,52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藏、土、回、蒙等民族,居民2612户、11565人,其中少数民族3468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
优势种植产业有:地膜洋芋、杂交油菜、豆类、中药材种植等。2002年地膜洋芋户均种植1亩,亩产可达1500公斤,豆类种植面积占粮食种植总面积的42%,种植杂交油菜1350亩、蚕豆50亩,中药材10亩。
养殖业:我乡拥有发展牛、羊等草食畜的便利条件,加以实现养殖舍饲化,就能为发展低成本的规模养殖户创造有利条件,加上距离武威市区市场较近,我乡规模化养殖产业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
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教案
课题
天祝简介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天祝,初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一.导入
同学们知道了解我们天祝?
二.简介天祝
天祝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是华锐藏区的主要组成部分。这里自古以来就是藏族先民的驻牧之地。经过长期的融合演变,形成了以吐蕃为主体的华锐藏族。明代,在今天祝、永登境内有藏族部落52个,3万余人。清同治年间因战乱频仍,灾荒连年,剧减至千人左右。至民国初年形成36族、14寺院。根据分布区域,36族有东山8族、红番5族、安远6族、哈溪5族、西坪山1族、华藏1族、南山4族、莫科2族、石门4族。另有鲁土司管辖的连城8族8寺。天祝建县之初,藏族人口为14012人,至2005年,达到67370人,占总人口的31.64%。土族是天祝县人数仅次于藏族的少数民族,全县各乡镇均有分布,其中天堂、石门等乡镇分布较为集中。2005年,全县土族人口为12506人。1988年5月,曾由省人大批准成立了朱岔土族乡。自治县成立后,党和政府关心和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工作,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给予了许多特殊照顾。全县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团结奋进,共同开拓和建设天祝,在发展民族经济、繁荣民族文化和改善人民生活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二、讲解句子,阐释概念:
人之初,性本善:“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教案
课题
性相近,习相远
教学目的
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