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论语十二则ppt课件
合集下载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知识点解析
古今异义现象在文言文阅读中常会遇到。只有准确辨析出这个词是否古 今异义,才能正确理解其表达的意思,顺畅地翻译文意。在复习过程中,考 生要重视掌握辨析古今异义词的几种有效方法:
✓ 把握好判定标准
古今异义是指某个词语古已有之,现在仍然使用,字音字形完全相同, 而意义已发生了变化的词。简单地说,我们判定一个词是否古今异义词,需 要看四个方面:这个词古代就有;这个词语现在还在使用;这个词语的词形 词音与现代汉语的完全相同;古义与今义不同。如果这个词具备了这四个方 面的条件,那就可以判定这个词就是古今异义词了。
纷向朝廷“献书”,因口口相传再手抄笔录辗转反复,字句往往有所差异。今日所读之本经
历了两次大改造,一个是西汉末年,汉成帝帝师张禹以《鲁论》为主,结合《齐论》编定的
《张侯论》,有21篇;西元二世纪中期,郑玄又以《张侯论》为底本,根据不同版本进行点
校,定下《论语》今本,并结集了两汉间对《论语》的不同解释。
知识点 解析 8.通“如”:好像,如同。
例:军惊而坏都舍。 9.通“尔”,你,你的。
【例】①而翁归,自与汝算耳! ②若欲死而父。
《论语》十二章
——孔子
-.
作者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时期鲁国人,名丘,字仲尼,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 “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关 于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籍,共20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 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 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宋 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 《书》《礼》《易》《春秋》。)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59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 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 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 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 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 吾知免夫,小子!”
•子日:“刚、毅、木、讷,近仁。 •刚:刚强。毅:果敢。木:质朴。讷:钝于言。
课文释义
•子日:“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 篑,进,吾往也。”(《子罕》)
为:堆积。
•子日:“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论语·子路》) •硁(kēng)硁然:浅薄固执的样子 •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中国儒生过于懒散,喜欢怀疑;而日本人教育出的学生则过于 勇武,恪守教条,无论是喜欢怀疑还是恪守教条,都不是教育应当造 就的品质。教育应当造就的是一种信念,他确信从一定意义上说来, 知识是可以获得的——尽管获取知识需要克服困难。
•
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
铎”。更被后世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修订了六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乐》等。后来《乐》
亡佚了,便成为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课件
这则高度赞扬了颜回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 如乐之者。”
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爱好 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 问作为快乐的人。”
这则讲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兴趣是 最好的老师”。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 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 云。”
自由朗读, 初步疏通字音。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复习, 不也是愉快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人 从远方来,不也是快乐的事吗?人家 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 吗?”
第一句讲学习的方法,不断学习,方能坚固, 才有学习之乐;
第二句讲学习的乐趣,有志同道合的人远 道而来,商讨促进,这是人生之乐;
第三句讲为人处世的态度,自求上进,不怨 他人,才能提高修养,成为君子。
注:孔子讲的学习,包括六艺——
礼(礼节)、乐(音乐)、射(射箭)、 御(驾车)、书(文史)、数(数学)。
既要学书本知识,又要实习各种技能, 还要跟德育结合。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 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这则是讲人要坚定的志向。越是危机的时 候,越要捍卫自己的人格,坚守气节。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而且能坚守自 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 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这则是讲求仁的门路,修养的重要方法。
本课结语
《论语》包含着许多超出特定时代的内容, 有许多谈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个人修养的 篇章,在今天仍值得借鉴。而且它在两千多 年的中国历史上长期占据重要的位置,是中 国文化的核心典籍之一,有助于我们更好地 理解文化传统。当然我们也要注意用现代人 的眼光来独立思考,选择去取。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 如乐之者。”
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爱好 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 问作为快乐的人。”
这则讲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兴趣是 最好的老师”。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 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 云。”
自由朗读, 初步疏通字音。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复习, 不也是愉快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人 从远方来,不也是快乐的事吗?人家 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 吗?”
第一句讲学习的方法,不断学习,方能坚固, 才有学习之乐;
第二句讲学习的乐趣,有志同道合的人远 道而来,商讨促进,这是人生之乐;
第三句讲为人处世的态度,自求上进,不怨 他人,才能提高修养,成为君子。
注:孔子讲的学习,包括六艺——
礼(礼节)、乐(音乐)、射(射箭)、 御(驾车)、书(文史)、数(数学)。
既要学书本知识,又要实习各种技能, 还要跟德育结合。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 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这则是讲人要坚定的志向。越是危机的时 候,越要捍卫自己的人格,坚守气节。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而且能坚守自 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 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这则是讲求仁的门路,修养的重要方法。
本课结语
《论语》包含着许多超出特定时代的内容, 有许多谈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个人修养的 篇章,在今天仍值得借鉴。而且它在两千多 年的中国历史上长期占据重要的位置,是中 国文化的核心典籍之一,有助于我们更好地 理解文化传统。当然我们也要注意用现代人 的眼光来独立思考,选择去取。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
博学而笃志( dǔ )
●
●
传不习乎(chuán ) 逝者如斯夫(fú )好( hào)之者
●
●
●
理解词意
①子曰( 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文中指孔子 ) ⑪饭疏食,饮水( 吃 )
②人不知而不愠( 生气,恼怒 ) ③不亦君子乎( 指有才德的人 ) ④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诚信 ) ⑤传不习乎(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
墨剑飘雨 liyongqian
李永强g
环节一:知作者,明背景
走近作者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
(今山东省曲阜市)人,古代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 14 年 , 晚 年 回 鲁 修 《 诗 》 《 书 》 , 定 《 礼 》 《乐》,序《周易》,撰《春秋》。孔子对后世影响 深远长久,他的“仁”与“礼”成为国家施政和 个人自我修养的重要准则;“有教无类”的平民 教育思想使华夏文明得以无限传承;对古代文献 的系统整理,不仅寄予了自己的理想,更使得中 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具有了深广的内涵。 孔子的思 想和教育实践,使他成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 之首,并且他的祭祀一度成为和上帝、国家祖宗 神同等级别的“大祀”
理解词意
一词多义
不亦乐乎
乐 回也不改其乐
形容词,高兴 名词,乐趣)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为 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
wèi,介词,替 wéi,动词,成为,做
理解词意
一词多义
学而时习之
而 人不知而不愠
连词,表示承接关系, 文中是“然后”“之后”的意思
连词,表转折关系,却,但是
墨剑飘雨 liyongqian
李永强g
博学而笃志( dǔ )
●
●
传不习乎(chuán ) 逝者如斯夫(fú )好( hào)之者
●
●
●
理解词意
①子曰( 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文中指孔子 ) ⑪饭疏食,饮水( 吃 )
②人不知而不愠( 生气,恼怒 ) ③不亦君子乎( 指有才德的人 ) ④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诚信 ) ⑤传不习乎(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
墨剑飘雨 liyongqian
李永强g
环节一:知作者,明背景
走近作者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
(今山东省曲阜市)人,古代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 14 年 , 晚 年 回 鲁 修 《 诗 》 《 书 》 , 定 《 礼 》 《乐》,序《周易》,撰《春秋》。孔子对后世影响 深远长久,他的“仁”与“礼”成为国家施政和 个人自我修养的重要准则;“有教无类”的平民 教育思想使华夏文明得以无限传承;对古代文献 的系统整理,不仅寄予了自己的理想,更使得中 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具有了深广的内涵。 孔子的思 想和教育实践,使他成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 之首,并且他的祭祀一度成为和上帝、国家祖宗 神同等级别的“大祀”
理解词意
一词多义
不亦乐乎
乐 回也不改其乐
形容词,高兴 名词,乐趣)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为 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
wèi,介词,替 wéi,动词,成为,做
理解词意
一词多义
学而时习之
而 人不知而不愠
连词,表示承接关系, 文中是“然后”“之后”的意思
连词,表转折关系,却,但是
墨剑飘雨 liyongqian
李永强g
12《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30张PPT)
孔子说:“懂得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喜爱学问和事业的人,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好之者不如 乐 之者。”
喜爱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以学问和事业为快乐的人。”
疏通文意
第七章:学习态度
以学习为乐
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以“乐之”为心理状态的最 高境界。由此可见,兴趣是学习和做事的最好的动力。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对学习感兴趣,有强烈 的求知欲望,不用老师和家长督促,也会用心学习,取得好成绩。 有的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和做作业似乎是为了应付老师 和家长,或者为了应付考试。作为学生,要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 在学习当中寻找乐趣。
疏通文意
第六章 道德修养
赞美颜回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
颜回“不改其乐”,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 总是要有一点精神追求,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 活清苦、困顿,也能自得其乐。
疏通文意
懂得、知道
7、子曰:“知
代词,它,这里指学
问和事业。
之
者不
比得上
如
喜爱好,爱之好者,者……的人:
疏通文意
古义: 冷水 今义:包括冷水、热水
8、子曰:名“作动饭,吃 疏粗粮食饮
胳膊
水, 曲肱
表而顺接枕之,乐乐趣
亦也
代词:这
在 其中
了
矣。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不义
正当手段
表而修饰富且贵,对于于我如好像浮云。”
用不正当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对于我来讲就像浮云一样。”
举一反三、道听途说、见贤思齐、尽善尽美、 患得患失、任重道远、三思而行、随心所欲、 言而有信、文质彬彬、察言观色。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46张ppt)(优质版推荐)
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自己又不生气发怒,难道不是一 个品德高尚的人吗?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 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一、下列句子都是关于修身的,参考课文注释,理
3.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第一章)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第四章)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第五章)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第十二章)
《论语》主要讲了三方面的问题: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修身做人,课文哪些章节或句子讲学习 态度、哪些章节或句子讲学习方法、哪些章节或句 子讲修身做人?
这一章讲的是什么内容?
此章讲的是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知 识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 的老师”。对知识的学习感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 动,以学习为乐事,在快乐中学习,既能提高学习 的效率,还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学到的才 能够灵活地运用。
子曰:“饭
疏食,饮水, 曲肱(ɡōnɡ)/
❶这句话的意思是广泛学习并且坚定的自 己的志向。 ❷它启示我们一个人要有所成 就,就要广泛地学习又要坚持自己的着志 向,只有这样个人的知识和能力才能有所 积累和发展。
各类文言现象
古今异义
通假字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其他
重点实词 关键语句
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第七章)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第九章) 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第十章)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 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一、下列句子都是关于修身的,参考课文注释,理
3.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第一章)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第四章)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第五章)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第十二章)
《论语》主要讲了三方面的问题: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修身做人,课文哪些章节或句子讲学习 态度、哪些章节或句子讲学习方法、哪些章节或句 子讲修身做人?
这一章讲的是什么内容?
此章讲的是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知 识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 的老师”。对知识的学习感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 动,以学习为乐事,在快乐中学习,既能提高学习 的效率,还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学到的才 能够灵活地运用。
子曰:“饭
疏食,饮水, 曲肱(ɡōnɡ)/
❶这句话的意思是广泛学习并且坚定的自 己的志向。 ❷它启示我们一个人要有所成 就,就要广泛地学习又要坚持自己的着志 向,只有这样个人的知识和能力才能有所 积累和发展。
各类文言现象
古今异义
通假字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其他
重点实词 关键语句
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第七章)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第九章) 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第十章)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课件 第10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60张PPT)
• 本章第一句讲学习方法:按时复习、巩固; 第二句讲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 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第三句讲为人态度(个人修养)。
课文 评讲
第二章
我
• 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身:
多次 替 出主意 转折,却、但是
每天 反省
自己
为(wèi)人谋 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
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对语气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 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 ,回也!”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 之者。” •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 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 浮云。”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 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对语气
•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 志也。” •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
疏通课文,积累词语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文意疏通: 讨论重点词,进行文句口译, 标示出不清楚的地方。
共同解决翻译中的疑难问题。
老师提示。
文言文词语翻译方法:
1、“单”变“双”: 学—— 学习 习—— 复习 温—— 温习
《论语》简介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 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zhuàn)而成,以语录体和 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内容大多 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与 《孟子》《大学》《中庸》并称“四书”,(《诗 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五 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北宋宰相赵普 赞曰:“半部论语治天下”。
课文 评讲
第二章
我
• 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身:
多次 替 出主意 转折,却、但是
每天 反省
自己
为(wèi)人谋 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
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对语气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 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 ,回也!”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 之者。” •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 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 浮云。”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 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对语气
•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 志也。” •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
疏通课文,积累词语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文意疏通: 讨论重点词,进行文句口译, 标示出不清楚的地方。
共同解决翻译中的疑难问题。
老师提示。
文言文词语翻译方法:
1、“单”变“双”: 学—— 学习 习—— 复习 温—— 温习
《论语》简介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 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zhuàn)而成,以语录体和 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内容大多 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与 《孟子》《大学》《中庸》并称“四书”,(《诗 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五 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北宋宰相赵普 赞曰:“半部论语治天下”。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课件
5、士不可以不弘毅。 6、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7、诲女知之乎! 8、是知也。
(强毅, 刚强) (想; 施加) (“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
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 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 学派的经典。
四书:
《论语》、《大学》 《中庸》、《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
》、《春秋》, 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论语》简介
《论语》属语录体(也叫格言体)散文, 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 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 。内容 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 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的孔 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孔子
❖
孔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
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首创人。 他首开私
人讲学之风,主张“ 有教无类”和“因材施
教”, 起到了普及文化知识的作用。他向往
西周的“太平盛世”,倡导施行“仁政”。自
汉朝“独尊儒术”以后,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尊
孔子为“ 圣人 ”,孔子的学说也就成了封建
文化的正统, 影响中国两千多年。 他被誉为
“ 万世师表”、“千古圣人”、 “至圣”、
“圣人”,是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孔子一生集中精力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 作。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 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在教学 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 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示诱导等教学 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耻下问” 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
表示顺接
表示修饰关系 默而识之 敏而好学
表示并列关系 学而不厌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9
10
第十章
是孔子对于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感叹。 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二级
课 堂 检 测 三级 四级 五级
第叁部分
2024/10/11
18
总结
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第二章
强调随时反省自己,提高自我修养。
第六章
修身要经受困苦,贫穷的考验,表现 了颜回安贫乐道的君子形象。
1
6
2 赏析1 5 第五章 阐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即学和思要相结 合,才能有所得。
3
第三章
自述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随年龄
增长,思想境界也逐步提高,这也是一
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4
第四章
强调思考是学习的关键,能在温习旧知识 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原文2
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 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8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
9 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10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 昼夜。"《子罕》
11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 夺志也。"《子罕》
第七章
体现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
第八章
讲富贵和仁义之间如何抉择,体现了孔 子宁愿贫贱而坚守义,不义之财不可取 的观念。
第九章
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28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1 ) 子 夏 曰 : “ 博学而笃志
, 切 问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 。”
( 2 ) 子 曰 : “ 三 军 可 夺 帅 也 , 匹夫不可夺志也
9
O
(3)当别人不理解 自 己时,我们不应恼怒,保
持应有 的风范 ,正如《 <论语>十二章》 中
所 说 的 : “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
(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 :“以人为镜 ,可 明得 失 。 ”由此我们可 以联想到《 论语》 中孔子
·——课文解读—→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 改之。”
三人 几个人 焉 在其中
善者 优点
而就
整段翻译
孔子说:“几人同行,必然有可以作为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长处学习,将他们的不 足引以为戒,作为借鉴而改 正。”
— — 课文解读 —一
请简单分析“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
我认为孔子并不排斥富贵,但 富贵的来应该是正义的,以不 义的手段获取富贵是不可取的。 孔子认为如果不能获得富贵, 就应该学会安贫乐道,着重在 贫困中修养身心,提高自身的
道德品质
—— -结构梳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 者不如乐之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学习态度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一箪食 (
三省吾身( )传不习乎(
曲肱而枕之(
)
)
)
2.文学常识填空。
《论语》,
(学派)经典著作,是一部
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
(体裁)著
作,共20篇。它与《
》《
》合称为“四书”。孔子,名丘,字仲尼,
(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20张PPT)
堪:能忍受。
语部分“回也”之前。
孔子赞扬颜回为理想,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 困顿也自得其乐的精神。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之:代词,它。 者:……的人。 好:喜爱,爱好。 乐:以……为乐。
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 以学习为快乐 学习的三个层次:
知、好、乐。 运用了什么修辞? 顶真 层层推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
子路曾经问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 实行?”孔子说:“还有比你更有经验、有阅历的父兄呢,你 应该先向他们请教请教再说,哪里能马上就做呢?”可是冉有 也同样问过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 呢?”孔子却答道:“当然应该马上实行。”公西华看见同样 问题而答复不同,想不通,便去问孔子,孔子说:“冉求遇事 畏缩,所以要鼓励他勇敢;仲由遇事轻率,所以要叮嘱他慎 重。”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 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饭,这里是吃饭的意思。 疏食:粗粮。 水:冷水。 肱:胳膊。 于:对,对于。
这章讲仁德、道德修养,不义之 财不能取,提倡“安贫乐道”。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本章讲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三军:军队。 夺:改变。 匹夫:普通的人,男子汉。
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 矢志不渝。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
其中矣。”
笃:坚定。 切:恳切。 近思:考虑最近发生的事。 仁:仁德。
这一章子夏提出博学、笃志、切问、 近思四项,都是理论联系实际、言行 一致的自我修养的方法。
德侔天地,道冠古今 删述六经,垂宪万世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51张PPT)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普通的人,男子汉。
翻译:
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一个人的志 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笃,忠实,坚守。
仁德。
翻译:
子夏说:“广泛学习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 出疑问,思考当前情况,仁就在其中了。”
(3)品德修养: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宽以待人) 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忠 实守信) ③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顺心而为) ④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 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安贫乐道) ⑤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安贫乐道) 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坚守志向) 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博学仁德)
1.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 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2.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 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 强去做。
3.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 的学习,循序渐进。
④吾日三省吾身( 古义:每天;今义:日子
)
词类活用
①吾日三省吾身( 名词作状语,每天
)
②温故而知新 ( 形容词作名词,分别译为“旧的知识”“新的理解”)
③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
普通的人,男子汉。
翻译:
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一个人的志 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笃,忠实,坚守。
仁德。
翻译:
子夏说:“广泛学习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 出疑问,思考当前情况,仁就在其中了。”
(3)品德修养: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宽以待人) 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忠 实守信) ③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顺心而为) ④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 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安贫乐道) ⑤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安贫乐道) 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坚守志向) 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博学仁德)
1.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 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2.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 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 强去做。
3.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 的学习,循序渐进。
④吾日三省吾身( 古义:每天;今义:日子
)
词类活用
①吾日三省吾身( 名词作状语,每天
)
②温故而知新 ( 形容词作名词,分别译为“旧的知识”“新的理解”)
③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1《论语》十二章 (共35张PPT)
这一章是讲人要有志气、品格,在任何时候都不 能改变自己的心志,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12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忠实,坚守
恳切地 提问
多考虑 当前的事
仁在其中矣。"
仁德
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而且能坚 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 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这一则讲“仁”,是从学习方法上讲的。
“悦”的古字,愉快
lún
yuè yùn wǎng dài
论语 说 愠 罔 殆
不逾矩 箪
yú jǔ dān
弯着胳膊
好 曲肱 笃志
hào gōng dǔ
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喜欢,爱好。
忠实、坚守。
孔子(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 想家、教育家,儒家学 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 世师表”、“千古圣人”, 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1、“单”变“双”: 学—— 学习 朋—— 朋友 — 知道 思—— 思考 见—— 看见 改—— 改正 择—— 选择 逝—— 流逝 舍—— 舍弃
2、通假字:
说:通“悦”,高兴,愉 快 有:通“又”
(通假字的读音和所通的字应该一样。
3、古今异义:
时:常常,经常。按一定的时间
7、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通假字)
8、固(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 9、意译(如果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
的话,用意译)
•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 时间去复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 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 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 有道德修养的人吗?”
每天,名词作状语 xǐng,反省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见贤思齐,见到强于自己的人,要向他学习,努 力向他看齐;见到不如自己的人,要反省自已哪 些地方还有欠缺,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自已。
经常反省自已,可以去除心中的杂念,理性 地看待自己,快速地改掉自己的缺点,完善自己 的道德境界。
第六章 子曰:“质①胜文②则野③,文胜质则史④。文质彬彬bin⑤, 然后君子 (《雍也》) 质①:质朴、朴实。 译文: 文②:华美、文采。
• 所以孔子提倡“文质彬彬”,既要有文化修 养,又不要迷失了本性,只有这样,才能够称 得上是真正的君子。
若使有中学程度的中国人,每人到六十 岁,都读过《论语》四十遍到一百遍,那都 可成圣人之徒,那时的社会也会彻底变样子。 因此,我认为,今天的中国读书人,应负两 大责任。一是自己读《论语》,一是劝人读 《论语》。
求舒适,做事勤勉,有道④: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说话谨慎, 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他)是好学的了。”
请你诵读本章,简要概括本章主题。
•①本章提出了“好学”的具体要求。 前两个方面说不要做什么,后两个方 面说要做什么,凸显了古人以完善道 德品质为基点的教育思想。
•②孔子认为君子为学要修身养性、安 贫乐道,克制物质享受的欲望,不断 向有道之人学习,说话要谨慎,做事 要勤勉,强调道德实践重于知识。
“文”与“质”的关系,亦即“礼”与“仁”的关系。这一方 面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方面反映了孔 子一以贯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张偏胜于文,亦不主张偏胜于质,而 主张不偏不倚,执两用中。文与质是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不可分 离。孔子认为只有两者配合得当才是完美的。
• 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理解,“质”是指质朴的 品质,“文”则是指文化的修养。那么,“质 胜文则野”就是指一个人没有文化修养就会显 得很粗俗;“文胜质则史”就是指一个人过于 文雅就会显得浮夸和虚伪,注重繁文缛节而不 切实际。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就是典型 的“文胜质则史”。
经常反省自已,可以去除心中的杂念,理性 地看待自己,快速地改掉自己的缺点,完善自己 的道德境界。
第六章 子曰:“质①胜文②则野③,文胜质则史④。文质彬彬bin⑤, 然后君子 (《雍也》) 质①:质朴、朴实。 译文: 文②:华美、文采。
• 所以孔子提倡“文质彬彬”,既要有文化修 养,又不要迷失了本性,只有这样,才能够称 得上是真正的君子。
若使有中学程度的中国人,每人到六十 岁,都读过《论语》四十遍到一百遍,那都 可成圣人之徒,那时的社会也会彻底变样子。 因此,我认为,今天的中国读书人,应负两 大责任。一是自己读《论语》,一是劝人读 《论语》。
求舒适,做事勤勉,有道④: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说话谨慎, 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他)是好学的了。”
请你诵读本章,简要概括本章主题。
•①本章提出了“好学”的具体要求。 前两个方面说不要做什么,后两个方 面说要做什么,凸显了古人以完善道 德品质为基点的教育思想。
•②孔子认为君子为学要修身养性、安 贫乐道,克制物质享受的欲望,不断 向有道之人学习,说话要谨慎,做事 要勤勉,强调道德实践重于知识。
“文”与“质”的关系,亦即“礼”与“仁”的关系。这一方 面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方面反映了孔 子一以贯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张偏胜于文,亦不主张偏胜于质,而 主张不偏不倚,执两用中。文与质是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不可分 离。孔子认为只有两者配合得当才是完美的。
• 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理解,“质”是指质朴的 品质,“文”则是指文化的修养。那么,“质 胜文则野”就是指一个人没有文化修养就会显 得很粗俗;“文胜质则史”就是指一个人过于 文雅就会显得浮夸和虚伪,注重繁文缛节而不 切实际。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就是典型 的“文胜质则史”。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本章中,孔子又一次称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这里讲颜回“不 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 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 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课文解析
第八则 子曰:“饭疏食(1)饮水,曲肱(2)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 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 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 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2. 1.
课文解析
第四则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壹
凭的故字
课文导入
【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 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 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 之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学习法;分类整理归纳法。
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第伍部分
课 后 作 业
课后作业
【作业布置】
1.学习、背诵第九至第十二则 2. 搜集整理《论语》其他篇章中出现的成语、 格言、警句2—3个,要求注明出处、含义, 并制作资料卡在班上交流展览。
智
仁
者
者
乐
乐
水
山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叁 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
课文解析
第八则 子曰:“饭疏食(1)饮水,曲肱(2)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 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 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 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2. 1.
课文解析
第四则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壹
凭的故字
课文导入
【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 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 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 之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学习法;分类整理归纳法。
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第伍部分
课 后 作 业
课后作业
【作业布置】
1.学习、背诵第九至第十二则 2. 搜集整理《论语》其他篇章中出现的成语、 格言、警句2—3个,要求注明出处、含义, 并制作资料卡在班上交流展览。
智
仁
者
者
乐
乐
水
山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叁 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
新人教版七级语文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30张PPT)
4、一个人总有被误解的时候,正确的态度应是
人不知而不愠
.
5、我快步上前,伸出双臂,拥抱来自青岛的朋友,二千 多年前的孔夫子不是说过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2021/7/25
31
•
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1.8.2 421.8.2 4Tuesday, August 24, 2021
矩。
随心所欲
超过,越过 规矩
七十岁就随心所欲,(但是)不越过规矩。
子曰:温 故
而
知新,
温习 旧知识 表承接,就
孔子说:温习旧知识就
可 以 为师矣。
可以 凭借 成为
有新的体会,
可以凭借(这)成为老师了。
2021/7/25
13
孔子曰:学而不思 则 罔,
表转折,却 就 迷惑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 021年8 月24日 星期二 5时21 分8秒17 :21:082 4 August 2021
•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下 午5时21 分8秒 下午5时 21分17 :21:082 1.8.24
2021/7/25
11
子曰:吾十有五 而 志于学,
2021/7/25
7
子曰:“学而 时 习
之,
并且 按时 温习 它 , 学 过 的 知
孔子说:学习并且 按时 温习
它识,
不亦
说
乎?
也 通“悦”,愉快 语气词,吗
不 也是
愉快
吗?
有朋
自 远方来,不 亦乐 乎?
志同道合的人 从
有志同道合的人 从 远方来, 不也是快乐吗?
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34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讲的是时光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告诉了我要珍惜时 间,趁着青春年少多学一些知识。
修身做人篇
(六则)
疏通文意
修身做人篇
1.子②曰:“学而时习③之,不亦说④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 乎?人不知而 不 愠 ⑤ , 不 亦 君 子 ⑥ 乎 ? ” (《学而⑦》)
注释:①《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论语》共20篇,由 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它以语录体、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④三省 ( xǐ ng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省,自我检查,反省。
⑤为,替。 ⑥信:真诚,诚实。
⑦传(chuán): 老师传授的知识。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 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
疏通文意
修身做人篇
3.子曰:“吾十有五①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 天命④,六十而耳顺⑤,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⑥矩⑦。”(《为政》)
儒家重要的经典著作。宋朝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
《孟子》合称为“四书”。
朗读
yuè
yùn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xǐng wèi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
逝,流逝。斯,这,指河水。舍,舍弃。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课堂练习 1、理解性默写(8分)
修身做人篇
(六则)
疏通文意
修身做人篇
1.子②曰:“学而时习③之,不亦说④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 乎?人不知而 不 愠 ⑤ , 不 亦 君 子 ⑥ 乎 ? ” (《学而⑦》)
注释:①《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论语》共20篇,由 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它以语录体、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④三省 ( xǐ ng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省,自我检查,反省。
⑤为,替。 ⑥信:真诚,诚实。
⑦传(chuán): 老师传授的知识。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 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
疏通文意
修身做人篇
3.子曰:“吾十有五①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 天命④,六十而耳顺⑤,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⑥矩⑦。”(《为政》)
儒家重要的经典著作。宋朝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
《孟子》合称为“四书”。
朗读
yuè
yùn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xǐng wèi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
逝,流逝。斯,这,指河水。舍,舍弃。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课堂练习 1、理解性默写(8分)
《论语》十二章 ppt课件
君子?
• 安居乐道,敏而好学 • 学习《诗经》的重要性 • 推己及人 • 克己复礼 • 智、仁、勇兼备 • 仁而懂礼 • 重义轻利
虚心学习,自我反省 文质彬彬 持之以恒 仁为己任 追求理想不惧牺牲
《论语》
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古代散文的一种体式, 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 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 的一般原则;
孟子 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与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
并称"孔孟”,被后世尊为“圣人”。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者七十二人。孔子 知识渊博,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被 誉为“万世师表”,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
•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追记孔子言行思想的著作, 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
点明读书人应该具备刚毅的品格和远大的志向,因为只有具备了这种品 格才可以接受重任,才能够不半途而废,才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仁” 应该是读书人毕生追求的目标。实现仁道是漫长而艰巨的。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
特殊句式
• 克己复礼为仁 •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判断句 定语后置句 宾语前置句
仁
亻
二
与 人 相 关
和 人与人相处 他
人
和善 相
处
治国措施 2
仁?
品格
7
11
为人处世的方法
10
忍耐和克制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 合作译一译:四人一小组,边读边口译课文,借助 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弄懂字词句的含义。注意以下 重点词语和句子。
❖ 三省 愠 说 罔 殆 信 传 矩 十有五 堪 饭 疏食饮水 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择其善者而从之
❖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说说你的理解。
❖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精通《论语》就可以治理 天下。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 方面的作用。
18
本课中出现的成语、格言或警句:
不亦乐乎
温故知新
择善而从 三人行,必有我师
19
容。 ❖ 4.理解文章的深刻道理,领悟《论语》深刻
的内涵。
6
读儒家经典
人不知而不愠(yùn) 学而不思则罔(wǎng)
思而不学则殆( dài) 不亦说(yuè)乎
三省(xǐng)吾身 十有( yòu)五 逾矩( yú)
传( chuán)不习乎 论语( lún)
曲肱(ɡōnɡ)
7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 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 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九、十,十一,十二。
14
全文思想内容包括
①学习方法 ②学习态度 ③修身做人
15
学习方法:要常复习实习、学思相结合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6
学习态度:应该诚实、谦虚、取长补短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其不善者 而改之。
17
宋开国丞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结合所学的《论语》十则,
1
《论(lún)语》属语录体散 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 子关于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 记录,共20篇 。内容有孔 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 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 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 朱熹把它列为“四书”
(《论语》《孟子》《大学》 《中庸》)之一,成为儒家 的重要经典。
2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 时期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 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 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 派的创始人。封建社会中被 尊为“圣人”。他对我国古 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 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 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 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12
论儒家经典
❖ 1.在弄懂文意的基础上小组合作讲讲每一则 语录的意思。
❖ 2.再读课文,思考并讨论哪几则讲的是学习 态度,哪几则讲的是学习方法,哪几则讲的 是品德修养?
13
❖ 谈学习方法的有:一、四、五,十二。 ❖ 谈学习态度的有:二,三,六,七、九,十。 ❖ 谈品德修养的有:一、二,三、六、七,八、
9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 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 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孔子说:“干不义的事得到了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 就如同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 改之。” 【译文】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 老师。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 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8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 可以当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 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 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 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10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孔子在河岸上感叹说:“时光的流逝就像这 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淌。”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 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强迫改变的。”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 矣。” 【译文】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已记得牢固, 就与切身有关的问题提出疑问并且去思考,仁就在其 中了。”
3
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哥白尼、牛顿、 达尔文、培根、阿奎那、伏尔泰、康德。
孔子出生地----山东曲阜(fù)尼山全貌 4
孔府 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
孔庙 祭祀孔子的地方
5
习目标
❖ 1.了解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的有关情况及 《论语》。
❖ 2.扫清文字障碍,能流利朗诵课文及背诵。 ❖ 3.参照注释,抓住关键字词从而把握文章内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 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 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 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 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 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 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 合作译一译:四人一小组,边读边口译课文,借助 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弄懂字词句的含义。注意以下 重点词语和句子。
❖ 三省 愠 说 罔 殆 信 传 矩 十有五 堪 饭 疏食饮水 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择其善者而从之
❖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说说你的理解。
❖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精通《论语》就可以治理 天下。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 方面的作用。
18
本课中出现的成语、格言或警句:
不亦乐乎
温故知新
择善而从 三人行,必有我师
19
容。 ❖ 4.理解文章的深刻道理,领悟《论语》深刻
的内涵。
6
读儒家经典
人不知而不愠(yùn) 学而不思则罔(wǎng)
思而不学则殆( dài) 不亦说(yuè)乎
三省(xǐng)吾身 十有( yòu)五 逾矩( yú)
传( chuán)不习乎 论语( lún)
曲肱(ɡōnɡ)
7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 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 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九、十,十一,十二。
14
全文思想内容包括
①学习方法 ②学习态度 ③修身做人
15
学习方法:要常复习实习、学思相结合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6
学习态度:应该诚实、谦虚、取长补短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其不善者 而改之。
17
宋开国丞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结合所学的《论语》十则,
1
《论(lún)语》属语录体散 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 子关于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 记录,共20篇 。内容有孔 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 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 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 朱熹把它列为“四书”
(《论语》《孟子》《大学》 《中庸》)之一,成为儒家 的重要经典。
2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 时期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 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 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 派的创始人。封建社会中被 尊为“圣人”。他对我国古 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 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 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 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12
论儒家经典
❖ 1.在弄懂文意的基础上小组合作讲讲每一则 语录的意思。
❖ 2.再读课文,思考并讨论哪几则讲的是学习 态度,哪几则讲的是学习方法,哪几则讲的 是品德修养?
13
❖ 谈学习方法的有:一、四、五,十二。 ❖ 谈学习态度的有:二,三,六,七、九,十。 ❖ 谈品德修养的有:一、二,三、六、七,八、
9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 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 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孔子说:“干不义的事得到了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 就如同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 改之。” 【译文】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 老师。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 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8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 可以当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 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 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 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10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孔子在河岸上感叹说:“时光的流逝就像这 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淌。”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 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强迫改变的。”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 矣。” 【译文】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已记得牢固, 就与切身有关的问题提出疑问并且去思考,仁就在其 中了。”
3
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哥白尼、牛顿、 达尔文、培根、阿奎那、伏尔泰、康德。
孔子出生地----山东曲阜(fù)尼山全貌 4
孔府 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
孔庙 祭祀孔子的地方
5
习目标
❖ 1.了解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的有关情况及 《论语》。
❖ 2.扫清文字障碍,能流利朗诵课文及背诵。 ❖ 3.参照注释,抓住关键字词从而把握文章内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 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 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 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 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 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 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