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介绍ppt
合集下载
康有为简介
国画色彩康有为,近代启蒙思想先驱未雨绸缪,居安思危国画色彩·人物生平·主要事迹·主要思想·人物评价·生平简介康有为(1858~1927),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晚年别署天游化人,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人,人称“康南海”,清光绪年间进士·生平简介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信奉孔子儒家学说,并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曾担任孔教会会长。
著有《康子篇》、《新学伪经考》等·主要思想康有为早年思想的演变经历了一个由儒家学说到佛学、道学,再由佛、道之学到西学的曲折过程由于坚持儒教正统,康有为有意识地摒弃了盛行于近代西方国家的某些民主观念·人物评价第一,在康有为时代,保守主义的立宪思想却不能解决中国的危机其次,以康有为为代表的改良派缺乏成熟的阶级力量的支持第三,康有为对西方的立宪政治缺乏价值上的深刻认识。
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康有为对西学的认识仍然停留在“器物”论的基础上,他还不能把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与封建的开明政治严格区分开来。
藤黄:色明黄。
用以画花卉、枝叶。
赭石色:暗棕色矿物,用做颜料雌黄:矿物名。
成分是三硫化二砷(As2S3)橙黄色,半透明,可用来制颜料。
洋红:色橘红。
用以画花卉。
谢谢。
介绍康有为生平简介
时 事 造 英 才
.
爱国的思想战士
“龙云远飞驾,天马自行 空。” 踌躇满志,眼界 开阔,追求言论自由, 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特 色和牺牲精神。这就是 对这位革命家最好的评 价
个人贡献
历史不能重演,但不同的历史时代却可能有相似的问题。 19世纪 末、20世纪初的中国与今天一样,都处在社会政治与法制的转型 时期。因此,研究过去100年宪法思想的发展,对今天的宪法学和 当代中国的宪政建设有深刻的借鉴意义。康有为是清末民初最有 影响的思想家,在19世纪的最后几年,他领导了中国知识界的启 蒙运动。先是1895年的“公车上书”,其后,他以上书和进谏的 方式掀起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体制改革。在康有为之前,从来 没有一个思想家敢于像康有为那样把他们改革中国政治体制的建 议和设想反复向皇帝提出。在我国历史上,他首次倡导了政治体 制上的中西结合,最早在中国提出了立宪政体,并提出了具体的 宪政方案:兴民权、设议会、进行选举和地方自治,在坚持儒家 传统和帝制的前提下,逐步学习西方的立宪经验。康有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立宪 思想有很多保守的成份,但作为我们民族思想文化成果的组成部 分,仍然应当重视。
变法失败原因
分不顾客观条件, 不分主次, 冀图短期内"全变"。
重符号,轻实质, 重形式,轻内容, 在时机不成熟的 情况下,轻率地侵 犯传统的神圣符号 ,授人以柄。
热衷于军事政治 投机,没有切实做 好基础工作
变法四君子
血书变法之后的启示
改革过程中需要培养强大的阶级力量 需要培养强有力的领导 改革不能脱离群众 对对手不能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只在恰当的时候做恰当的改革,不能太过于理想化 要从根本上去改革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 变法要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才能得到人民群众支持。 变法要逐步深入,不要一下子对敌对势力触动太深。 清政府已经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不能依靠 它救亡图存,只有推翻它
康有为与戊戌变法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孔子改制考》卷9
• “凡大地教主,无不改制立法也,诸子已然矣。中 国义礼制度皆立于孔子,弟子受其道而传其教, 以行之天下,移易其旧俗。若冠服、三年丧、亲 迎、井田、学校、选举,尤其大而著者。”(中 华书局1958年版,第214页)。 • “圣人但求有济于天下,则言不必信,唯义所在。 无证不信,不信民不从,故一切制度托之三代先 王以行之。若谓圣人行事不可依托,则是以硁硁 (keng1浅薄固执)之小人之律神化之孔子矣。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自不惊 人,自可避祸。”(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267 页)。
提出了:“统筹大计,近之为可和可战,而必不致割地弃民 之策,远之为可富可强,而断无敌国外患之来,伏祈皇上 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 法成天下之治而已”。 1.“窃以为今之为治,当以开创之势治天下,不当守成之势治 天下,当以列国并立之势治天下,;一统垂裳,则拱手无为。率由则外变向迫, 必至不守不成;言为而诸国交争,必至四分五裂。易曰: “穷则变,变则通。”董仲舒曰:“为政不调,甚者更张, 乃可谓理。”若谓祖宗之法不可变,则我世祖章皇帝何尝 不变太宗太宗文皇帝之法哉?若使仍以八贝勒法为治,则 我盛清久安长治乎?不变法而割祖宗之疆土,驯至于亡, 与变法而光宗庙之威灵,可以大强,孰轻孰重,孰得孰失, 必能辩之者。” 2.提出富国,养民,教民,广开言路,君民同体的变法主张。 富民之法有六:“曰钞法、曰铁路、曰机器轮舟、曰开矿、 曰铸银、曰邮政。”
《上清帝第一书》
3.通下情,慎左右。 “今上下否塞极矣……通之之道,在霁(ji4 怒气消散)威严之尊,去堂陛之阶,使下 臣人人得尽其言于前,天下人人得献其才 于上。” “明年皇上大婚礼成,亲裁庶政,宜慎声色 之防,圣德日新,宜慎近习之选,所谓慎 者,辩忠佞而已。”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 (28张) PPT课件 图文
强学会
国闻报
南学会 实务学堂
时务报
万木草堂
戊戌变法 时期学会、 学堂、报 馆分布示 意图
问题思考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 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
——《变法通议》·梁启超
梁启超
“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
变法图强。 ——《国闻报》
严复
上述学会和报刊主要宣传了什么观点?产生了 什么影响?
观点: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宣传维新变法 思想,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影响:使维新变法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组织学会,创办报刊
维新派的这一系列宣传活动在 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什么作用?
冲击了封建社会腐朽沉闷的思想 文化,引发了一场思想解放潮流,激 发起人们关心国家命运的热情,调动 了人们探索救国之道的积极性,为随 后进行的戊戌变法做了有力的铺垫。
学以致用
4.强学会属于:
C
A.地主阶级政治团体
B.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C.资产阶级政治团体
D.开明地主和爱国知识分子组织 5.维新派的主要阶级力量是:
D
A.农民阶级 B.地主阶级
C.工人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6.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
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D 这
(维新派)在中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顽 固 派 代 表 维 新 派
n 参与变法的谭嗣同、刘光第、杨锐、林旭、 杨深秀以及康广仁被捕杀,史称“戊戌六君子。
戊戌六君子赴难图
西太后弄权政变 六君子人头落地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而今中国未 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 之,请自嗣同始!”——谭嗣同
康有为
4.人物评价
康有为的一生,当时与后世褒贬不一 。
康有为作为晚清社会的活跃分子,在倡导维 新运动时,体现了历史前进的方向。 但后来,他与袁世凯成为复辟运动的精神领 袖。
2.人物思想
赋税思想
商兴才能 国富。 统治者必 须“保 商”, “轻税”
立宪思想 君主立宪 依宪治国
书学思想
提出“尊碑” 之说。 诗歌创作,具 有浓郁的浪漫 主义特色。政 治论文打破传 统古文程式, 汪洋恣肆,骈 散不拘 。
3.主要著作
• 考》 《日本变政考》 《大同书》 《欧洲是一国游记》 《广艺舟双楫》等
近代思想启 蒙先锋
康有为
生平简介 人物思想
大纲
主要著作 人物评价
1.生平简介
康有为,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 素,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 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 家、教育家,清末资产阶级改良派 的代表人物,后为保皇派首领。 初年学习传统儒学,国家的危亡, 现实的刺激,使他对旧学发生怀疑。 1879年,接触到西方资本主义思想 和当时的改良思潮,开始糅合古今 中西之学改良政治。
• 1898年,康有为就在北京创办《中外纪闻》。 同年,他又在上海组织发行了《强学报》。
• 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 发布《明定国诏》,宣布实 行新政,“变法自强”。
戊戌变法
• 反对派发动“戊戌政变”, 使得戊戌变法以失败告终, 前后一百零三天,又称“百 日维新”。
。
• 戊戌变法失败后逃往日本,组织保皇会,反 对革命。 • 辛亥革命后,康有为于1913年回国,主编 “不忍”杂志,宣扬尊孔复辟,拥立溥仪登 基,不久即在北洋政府的讨伐下宣告失败。 • 1927年病死于青岛。
公车上书
• 1895年,得知《马 关条约》签订,联 • 1888年,康有为到北京 合1300多名举人上 参加顺天乡试,借机第 万言书,即“公车 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 上书”。 法,受阻未上达。
康有为
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初七日(1898年9月21日)凌晨,慈禧太后宣布“临朝听政”,光绪帝被软禁,戊戌六君 子被杀。九月初十日(10月24日),康有为经由吴淞、香港到达日本,他在途中发表公开信,说是“天祸中国, 际此奇变”,称慈禧太后为“伪临朝”,称幽废光绪帝为“罪大恶极”,并将“密诏”改窜露布,提出“无徐敬 业之力,只能效申包胥之哭” ,表示要“奉诏出外求救”。接着,康有为发出《奉诏求救文》,首数慈禧太后 大罪十条,继言光绪帝“勤政爱民,大开言路”等“圣明”。说明自己“过承知遇,毗赞维新,屡奉温室之言, 密受衣带之诏”,准备“奉诏求救”。当他在香港时,就想“动身到英国去”,并“先告英使署参赞及上海领事、 香港总督,请其电英廷相救”。还谒见英国子爵柏丽斯辉,“请其出力相救”。 他的弟子梁启超在逃亡途中上 书伊藤博文,请他与英、美诸公使商议揭破慈禧太后“欲杀寡君之阴谋,诘问其幽囚寡君之何故”。 等到了日 本,康有为又请文部大臣犬养毅予以支持; 又上书同文会领袖近卫笃麿,说明“受衣带之诏,万里来航,泣血 求救”。 这时,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陈少白也在日本,“以彼此均属逋客,应有同病相怜之感”,拟亲往 慰问,借敦友谊,曾托日人宫崎寅藏、平山周等向康有为示意。康有为表示自己奉有“密诏”,不便和革命党人 往来,拒绝合作。孙中山又通过日本人的关系,组织一次孙、陈、康、梁的会谈,商讨合作方法,康有为不到会, 派梁启超为代表,没有谈出什么结果。孙中山复派陈少白往访,梁启超导陈见康,陈少白反复辩论至三小时,请 康有为“改弦易辙,共同实行革命大业”。康答曰:“今上圣明,必有复辟之一日。余受恩深重,无论如何不能 忘记,惟有鞠躬尽瘁,力谋起兵勤王,脱其禁锢瀛台之厄,其他非......
强学会 “公车上书”被拒绝代呈,光绪帝没有看到。不久榜发,康有为得中进士,授工部主事。康有为又 于同年五月初六日呈送《上清帝第三书》,提出了变法的步骤,指出自强雪耻之策有四:即富民、养民、教士、 练兵,而如何审端致力于上述四策,则在乎“求人才而擢不次”、“慎左右而广其选”、“通下情而合其力”三 者,以求“人才得,左右贤,下情达”。这次上书由都察院代呈,光绪帝第一次读到他的上书。接着,他又上 《第四书》,再次吁请“尊贤而尚功,保民而亲下”,使“有情必通,有才必用”,并正式提出了“设议院以 通......
康有为生平简介
LOGO
3.提倡权力制衡的政权组织形式: 从理论上肯定了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理论的合理性 。具体指出了三权分立的主要内容 :“泰西论政 ,有三权鼎 立之义。三权者 ,有议政之官 ,有行政之官 ,有司法之官也 。夫国之政体 ,犹人之身体也。议政者譬若心思 ,行政者譬 为手足 ,司法者譬如耳目 ,各守其官 ,而后体立事成。” 4.民权思想与政治观: 认为 ,人生来平等 ,同时又充满差异性 ,这些充满差异 性的人是独立的 ,有自主权 ,应当“以平等之意 ,用人立之 法” ,对此进行规范。
LOGO
局限性(无为)尽管康有为的立宪思想曾经启迪和 影响了后来的宪法理论 ,但是 ,其中却存在许多保 守主义的成分,主要表现在对君权的妥协以及对传 统的、占统治地位的以礼治国、儒法合流思想的 吸收。 过时而不适应中国发展的君主立宪思想加上缺乏 对立宪政治的深刻认识和成熟阶级力量的支持都 让他最终无法冲破时代的藩篱
LOGO
戊戌变法: 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发布《明定 国诏》,宣布实行新政,“变法自强”。 戊戌变法开始。正当康有为等踌躇满志的 时候,顽固派发动“戊戌政变”,使得戊 戌变法以失败告终,前后一百零三天,又 称“百日维新”。
LOGO
客死异乡:
辛亥革命后,康有为于1913年回国,主编“不 忍”杂志,宣扬尊孔复辟。作为保皇党领袖,他 反对共和制,一直谋划清废帝溥仪复位。溥仪被 冯玉祥逐出紫禁城后,他曾亲往天津,到溥仪居 住的静园觐见探望。 1927年3月8日,康有为在上海做毕70大寿, 于21日抵青岛。30日晚,一位广东同乡请他吃饭 ,未终席而腹痛,翌日身死异乡。
思想
立宪思想
书学思想
提出“尊碑”之说。诗歌创作,具有 浓郁的浪漫主义特色。政治论文打破 传统古文1 .依宪治国观念的引入: 第一次提出了包含限制君权意义的法律概念 ,即宪法 。他认为国家的政体可以分为专制、立宪和共和三种。在 专制政体下 ,“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 ,而立宪政 体则是“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和为一体”。 2 .反对专制政体 ,主张君主立宪: 认为君主权威无限“大背几何公理” ,主张“立一议 院以行政 ,并民主亦不立。”又说 ,“君臣一伦 ,亦全从人 立之法而出 ,有人立之法 ,然后有君臣。今此法权归于众 , 所谓以平等之意用人立之法者也 ,最有益于人道矣。”由 此 ,康有为在中国明确提出了作为资产阶级民主立宪理论 基础的身份平等观。
3.提倡权力制衡的政权组织形式: 从理论上肯定了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理论的合理性 。具体指出了三权分立的主要内容 :“泰西论政 ,有三权鼎 立之义。三权者 ,有议政之官 ,有行政之官 ,有司法之官也 。夫国之政体 ,犹人之身体也。议政者譬若心思 ,行政者譬 为手足 ,司法者譬如耳目 ,各守其官 ,而后体立事成。” 4.民权思想与政治观: 认为 ,人生来平等 ,同时又充满差异性 ,这些充满差异 性的人是独立的 ,有自主权 ,应当“以平等之意 ,用人立之 法” ,对此进行规范。
LOGO
局限性(无为)尽管康有为的立宪思想曾经启迪和 影响了后来的宪法理论 ,但是 ,其中却存在许多保 守主义的成分,主要表现在对君权的妥协以及对传 统的、占统治地位的以礼治国、儒法合流思想的 吸收。 过时而不适应中国发展的君主立宪思想加上缺乏 对立宪政治的深刻认识和成熟阶级力量的支持都 让他最终无法冲破时代的藩篱
LOGO
戊戌变法: 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发布《明定 国诏》,宣布实行新政,“变法自强”。 戊戌变法开始。正当康有为等踌躇满志的 时候,顽固派发动“戊戌政变”,使得戊 戌变法以失败告终,前后一百零三天,又 称“百日维新”。
LOGO
客死异乡:
辛亥革命后,康有为于1913年回国,主编“不 忍”杂志,宣扬尊孔复辟。作为保皇党领袖,他 反对共和制,一直谋划清废帝溥仪复位。溥仪被 冯玉祥逐出紫禁城后,他曾亲往天津,到溥仪居 住的静园觐见探望。 1927年3月8日,康有为在上海做毕70大寿, 于21日抵青岛。30日晚,一位广东同乡请他吃饭 ,未终席而腹痛,翌日身死异乡。
思想
立宪思想
书学思想
提出“尊碑”之说。诗歌创作,具有 浓郁的浪漫主义特色。政治论文打破 传统古文1 .依宪治国观念的引入: 第一次提出了包含限制君权意义的法律概念 ,即宪法 。他认为国家的政体可以分为专制、立宪和共和三种。在 专制政体下 ,“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 ,而立宪政 体则是“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和为一体”。 2 .反对专制政体 ,主张君主立宪: 认为君主权威无限“大背几何公理” ,主张“立一议 院以行政 ,并民主亦不立。”又说 ,“君臣一伦 ,亦全从人 立之法而出 ,有人立之法 ,然后有君臣。今此法权归于众 , 所谓以平等之意用人立之法者也 ,最有益于人道矣。”由 此 ,康有为在中国明确提出了作为资产阶级民主立宪理论 基础的身份平等观。
康有为、梁启超的教育思想PPT20页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康有为、梁启超的教育思想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康有为公车上书》课件
过于依赖政府推动
公车上书的主要诉求是希望政府接受改革建议,过于依赖政府推动 ,忽视了民间社会的力量。
未能形成广泛的改革共识
公车上书主要代表了维新派人士的利益,未能形成广泛的改革共识 ,难以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
公车上书的历史地位
1 2
具有里程碑意义
公车上书是近代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 件,标志着中国民众开始觉醒,意识到需要进行 改革以实现国家富强。
公车上书
康有为联络各省举人,向清政府上书,提出改革 主张,反对与日本议和,请求变法自强。这次上 书被认为是维新运动的起点。
影响深远
公车上书虽然没有得到清政府的回应,但却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推动了维新思潮的兴起 和发展。
02
公车上书的主要内容
请求变法维新
提出通过变法来推动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以适应 01 世界潮流。
公车上书事件发生后,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
03 促进了维新思潮的发展
公车上书是维新派人士的一次集体行动,它标志 着维新思潮的发展和壮大,为后来的戊戌变法奠 定了基础。
公车上书的局限性
缺乏实际操作性
公车上书提出的改革建议过于理想化,缺乏实际操作性,难以在 实际中得到有效实施。
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以 02 实现国家的繁荣和强盛。
强调通过改革官制、整顿吏治,提高政府的效率 03 和公信力。
主张学习西方
01 提倡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方式,以提 高国家的综合国力。
02 主张引进西方的教育制度,建立新式学校,推广 现代教育,提高国民素质。
02 提倡学习西方的文化,包括文学、艺术、哲学等 ,以促进国家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公车上书的主要诉求是希望政府接受改革建议,过于依赖政府推动 ,忽视了民间社会的力量。
未能形成广泛的改革共识
公车上书主要代表了维新派人士的利益,未能形成广泛的改革共识 ,难以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
公车上书的历史地位
1 2
具有里程碑意义
公车上书是近代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 件,标志着中国民众开始觉醒,意识到需要进行 改革以实现国家富强。
公车上书
康有为联络各省举人,向清政府上书,提出改革 主张,反对与日本议和,请求变法自强。这次上 书被认为是维新运动的起点。
影响深远
公车上书虽然没有得到清政府的回应,但却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推动了维新思潮的兴起 和发展。
02
公车上书的主要内容
请求变法维新
提出通过变法来推动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以适应 01 世界潮流。
公车上书事件发生后,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
03 促进了维新思潮的发展
公车上书是维新派人士的一次集体行动,它标志 着维新思潮的发展和壮大,为后来的戊戌变法奠 定了基础。
公车上书的局限性
缺乏实际操作性
公车上书提出的改革建议过于理想化,缺乏实际操作性,难以在 实际中得到有效实施。
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以 02 实现国家的繁荣和强盛。
强调通过改革官制、整顿吏治,提高政府的效率 03 和公信力。
主张学习西方
01 提倡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方式,以提 高国家的综合国力。
02 主张引进西方的教育制度,建立新式学校,推广 现代教育,提高国民素质。
02 提倡学习西方的文化,包括文学、艺术、哲学等 ,以促进国家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康有为简介
有着相似之处
• 康有为强调的民族独立、民主平等观念,与当代国际关系和民主政治建设的要求
相契合
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对现代改革的影响
• 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为中国近代史的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对现代改革具有重要的
借鉴意义
• 康有为的变法实践为现代改革者提供了勇气和信心,激发了人们投身于改革事业的
热情
03
康有为的文化贡献与影响
度等
• 康有为的变法维新思想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改革者提供了宝贵的经
验
• 康有为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诗词家和学者,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02
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与实践
康有为的变法主张和政治理念
康有为的变法主张
康有为的政治理念
• 废科举,兴学校,培养新式人才
• 倡导民主、平等、自由的价值观
⌛️
康有为的政治生涯和主要成就
康有为的政治生涯
• 1888年,康有为到北京参加会试,结识了翁同龢等人
• 1895年,甲午战争后,康有为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书光绪皇帝,要求变法维新
• 1898年,康有为发动戊戌变法,担任总理衙门大臣等职务
康有为的主要成就
• 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提出了许多具有改革意义的主张,如废科举、兴学校、改革政治制
被誉为“诗界哥伦布”
热爱,如《黄山歌》、《已酉除夕》等
康有为的学术研究与文化遗产
康有为的学术研究
康有为的文化遗产
• 康有为对儒家经典、佛学、哲学等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
• 康有为的书法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康体”
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 康有为的诗词、散文、小说等作品,为中国近代文学史
• 康有为的著作如《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
• 康有为强调的民族独立、民主平等观念,与当代国际关系和民主政治建设的要求
相契合
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对现代改革的影响
• 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为中国近代史的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对现代改革具有重要的
借鉴意义
• 康有为的变法实践为现代改革者提供了勇气和信心,激发了人们投身于改革事业的
热情
03
康有为的文化贡献与影响
度等
• 康有为的变法维新思想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改革者提供了宝贵的经
验
• 康有为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诗词家和学者,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02
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与实践
康有为的变法主张和政治理念
康有为的变法主张
康有为的政治理念
• 废科举,兴学校,培养新式人才
• 倡导民主、平等、自由的价值观
⌛️
康有为的政治生涯和主要成就
康有为的政治生涯
• 1888年,康有为到北京参加会试,结识了翁同龢等人
• 1895年,甲午战争后,康有为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书光绪皇帝,要求变法维新
• 1898年,康有为发动戊戌变法,担任总理衙门大臣等职务
康有为的主要成就
• 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提出了许多具有改革意义的主张,如废科举、兴学校、改革政治制
被誉为“诗界哥伦布”
热爱,如《黄山歌》、《已酉除夕》等
康有为的学术研究与文化遗产
康有为的学术研究
康有为的文化遗产
• 康有为对儒家经典、佛学、哲学等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
• 康有为的书法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康体”
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 康有为的诗词、散文、小说等作品,为中国近代文学史
• 康有为的著作如《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
康有为介绍
人物评价
康有为是参与戊戌变法的重要人物之一,自50年代以 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学术界对他在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所 起的作用评价较低,这是因为有两种说法一直为多数研究 者所接受,一曰:康氏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跌入了帝 国主义的圈套”,成为其“推行侵略政策的工具”,与洋 务派主张的“以夷制夷”并无二致。一曰:戊戌变法失败 以后,康氏的政治思想倒退到反对民权、膜拜君权的立场, 最终堕落为保皇党,成了社会前进的绊脚石。康有为是近 代中国第一个举宪法的旗帜对封建专制进行质疑和挑战的 学者和改革家。虽然他的改革思想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 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作为近代中国宪法思想启蒙的第一人。 康有为试图结合儒家思想传统和西方立宪主义的努力虽然 成为一幕“悲剧性的历史”,但是作为一种方法,移植和 借鉴国外的法学经验,并兼顾该国国情的思路,却被后来 的学者所继承因为康有为的一生,当时与后世皆褒贬不一, 颂之者称他是改革家,贬之者称其为保皇党 。
戊戌变法
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发布《明定国 诏》,宣布实行新政,“变法自强” 反对派发动“戊戌政变”,使得戊戌变法 以失败告终,前后一百零三天,又称“百日 维新”。
政治方面,康有为提出了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 的要求。他指出:“东西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 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经 济方面,康有为提出了发展工业,振兴商业,保护民 族资产阶级利益的主张。文化教育方面,康有为提出 了“开民智”、“兴学校”、“废八股”的主张。这 几个方面构成了康有为变法维新的基本纲领。
自幼学习宋明理学,学习一段理学 之后,他对理学也不赞成了。因为 理学仅言孔子修已之学,不明孔子 救世之学。 1879年开始接触西方文 化。进一步接触到了资本主义的事 物,并收集了不少介绍资本主义各 国政治制度和自然科学的书刊。经 过学习,康有为逐步认识到资本主 义制度,比中国的封建制度先进。 帝国主义的侵略,清朝的腐败,使 年轻的康有为胸中燃起了救国之火。 西方的强盛,使他立志要向西方学 习,借以挽救正在危亡中的祖国。 他吸取了西方传来的进化论和政治 观点,初步形成了维新变法的思想 体系。
康有为人物生平ppt
帝国主义的侵略,清朝的腐败,使年轻的康有为胸中 燃起了救国之火;西方的强盛,使他立志要向西方学习, 借以挽救正在危亡中的祖国。
早期主要事迹
为变法奠定理论基础、舆论宣传、实践: 上书清帝——早先上书无果、开办万木草堂学馆、《新学伪经
考》、《孔子改制考》、《大同书》等著作、“公车上书”
组织强学会—— 1895年8月,康有
十不忍
睹民生之多艰,吾不能忍也; 哀国土之沦丧,吾不能忍也; 痛人心之隳落,吾不能忍也; 嗟纲纪之亡绝,吾不能忍也; 视政治之窳败,吾不能忍也; 伤教化之陵夷,吾不能忍也; 见法律之蹂躏,吾不能忍也; 睹政党之争乱,吾不能忍也; 慨国粹之丧失,吾不能忍也; 惧国命之纷亡,吾不能忍也。
对清帝失位、朝廷被废、孔子学说退出历史舞 台的残酷现实痛心疾首、悲伤欲绝;对革命派 推翻清朝强烈不满,非常反对资产阶级革命。
通过对各国的实地考察, 充实自己的救国方案
①坚信中国必须进行政治 改革,行君主立宪制; ②中国应该大力发展物质 生产。其中以办教育,发 展科技为中心; ③引进西方的理财之道, 发展银行,改革货币制度; 等等。
立
宪
1906年9月,清政府宣布实行“预备立宪”。 1906年10月,康有为宣布保皇会已胜利完成了保 皇的使命,决定与次年元旦改名为帝国宪政会。 1907年3月23日,康有为在纽约主持召开了帝 国宪政会第一次代表大会。 帝国宪证会的宗旨: “以君主立宪为宗旨” “以尊帝室为宗旨” “以扩民权为宗旨” “以监督政府为宗旨” “以讲求宪政为宗旨”
客死异乡
1927年3月8日,康 有 为在上海做毕 70大寿,于21日 抵青岛。30日晚 ,一位广东同乡 请他吃饭,未终 席而腹痛,翌日 身死异乡。谜?
康有为的一生,当时与后世褒贬不一 ,既有为, 亦无为。 颂之者称他是改革家; 贬之者称其为保皇党。 圣人?庸人?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共30张PPT)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军事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北洋新军 首领:
袁世凯
打击了封建
类别 官僚制度
1898.6.11-1898.9.21
主要内容
政治
经济
文化 教育
裁撤冗官,允许官民上述言事。
有利于民族 资本主义的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发展展农、工、商业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有利于传播资产阶 级思想
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维新思想的传播:《万国公报》
发展:
维新团体的形成:强学会
开展: 百日维新(1898年,戊戌变法) 内容:
1898.6.11-1898.9.21
类别
主要内容
政治 裁撤冗官,允许官民上述言事。
经济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文化 教育
军事
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梁启超(1873-1929)
字卓如,号任公,广东 新会人。
自幼有“神童”美称, 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亲 历晚清诸多重大政治事 件,无一不见其身影。 后结识康有为,听康有 为讲俄国和日本通过变 法使国家富强,觉得新 鲜,投其门下,拜康有 为为师。
康有为
梁启超
康、梁联合各省举人上书光绪帝提出了 怎样的请求?
经济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文化 教育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军事
京师大学堂
北京大学
1898.6.11-1898.9.21
类别
主要内容
政治 裁撤冗官,允许官民上述言事。
经济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康有为人物介绍(详细)
• 8月,礼部主事王照上书遭礼部尚书阻挠; 9月,光绪下诏革去礼部六堂官之职,并 任命有维新思想的新堂官。 • 破格提拔杨锐、刘光第、谭嗣同、林旭 等四人为军机章京。 • 准备开懋勤殿,选集通国英才数十人, 并延聘各国政治家,共议制度,将一切 应兴应革之事,全盘筹划,制定详细规 则,然后施行。
• 康有为的应急三策: ①仿日本设参谋本部,收回军权, 皇帝自任海陆军大元帅; ②改元为维新元年,断发易服,以 表变法的决心; ③迁都上海,摆脱后党的包围。
1、 马关条约
• 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定 条约主要内容: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赔偿军费2亿 两;允许外国人在中国投资设厂;开放重庆、 沙市、苏州、杭州。 • 广东、湖南的举人联名上奏请求拒签,各省举 人纷纷响应。 • “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 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2、 松筠庵聚会
• 《上清帝书》
主要内容:①下诏鼓天下之气; ②迁都定天下之本; ③练兵强天下之势; ④变法成天下之治。
“穷则变,变则通” 变法重点:富国---设银行、修铁路、制造机 器、开矿、铸币、通邮政 养民---务农、劝工、惠商、恤穷 教民---开设学校、图书馆、报馆
• 5月1日各省举人在松筠庵聚会,康有为发 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举人们纷纷在上书 上签字。
1、连续上书 2、创办报刊、学会
第三部分
•
戊戌变法
一、“明定国是”
1、百日维新的内容 2、康有为的活动
•
二、生死搏斗
1、后党的部署 2、光绪及维新派的反击 3、戊戌政变
•
三、流亡日本
1、九死一生 2、与革命党的接触 3、被迫离开日本
第四部分
•
保皇与立宪
33 康有为
4.論變
蓋變,天道也。天不能有晝而無夜,有寒而無暑, 天以善變而能久;火山流金,滄海成田,曆陽成 湖,地以善變而能久;人自童幼而壯老,形體顏 色氣貌,無一不變,無刻不變。(進呈俄羅斯大 彼得亦政記序) 法既積久,弊必叢生,故無百年不變之法。(上 皇帝第六書)
物新則壯,舊必老;新則鮮,舊必腐;新則活, 舊必板;新則通,舊則滯。物之理也。(上皇 帝第六書) 變法而強,守舊而亡……觀萬國之勢,能變則 全,不變則亡;全變則強,小變仍亡。(上皇 帝第六書)
元為萬物之本,人與天同本於元,猶波濤與 漚同起於海,人與天實同起也。(春秋董氏 學卷六上) 萬物之生皆本於元氣,人與元氣中,但動物 一種耳。(大同書) 元者,氣也。無形以起,有形以分,造起天 地,天地之起也。(春秋大義筆削微言考卷 一)
天地者,生之本,眾生原出於天,皆為同 氣,故萬物一體。(論語注卷七) 太一者,太極也,即元也。(中庸注) 凡物皆始於氣,既有氣,然後有理。生人 生物者,氣也。朱子以理在氣先,其說非。 (萬木草堂口說)
注 卷 十 二 )
仁 , 實 為 仁 之 本 義 也 。 ( 論 語
孔 子 言 仁 萬 殊 , 而 此 以 愛 人 言
人 為 當 務 之 急 。 蓋 博 愛 之 謂 仁 。
先 ; 知 者 無 不 知 , 而 知 善 惡 之
仁 者 無 不 愛 , 而 愛 同 類 之 人 為
( 大 同 書 )
其 類 而 不 滅 絕 者 , 賴 此 性 也 。
33 康有為
康有為(1858~
1927 ),原名祖詒,字 廣夏,號長素,又號更生。
廣東省南海縣人,人稱
﹃南海先生﹄。我國近代
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政治家、
思想家,戊戌變法運動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 代 思 想 启 蒙 先 锋
• 生平简介 • 主要事迹2
• 主要思想3 • 人物评价
生平简介
康有为(1858年3月19 日~1927年3月31日), 号长素,广东南海人, 人称“康南海”,清光 绪年间进士,官授工部 主事。出身于士宦家庭, 乃广东望族,世代为儒, 以理学传家。
• 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 革家、书法家和学者。
人物评价
康有为的一生,当时与后世褒贬不一 • 颂之者称他是改革家 • 贬之者称其为保皇党
• 诗歌创作,想象奇特,辞采瑰丽,具 有浓郁的浪漫主义特色 。
• 政治论文打破传统古文程式,汪洋恣 肆,骈散不拘,开梁启超“新文体” 先河。
宪学思想
• 依宪治国 • 反对专制政体 ,主张君主立宪 • 提倡权力制衡的政权组织形式 • 以公民自治理论为基础 ,主张实
行地方自治 民权思想
人生来平等
人是独立的 ,有自主权
• 他信奉孔子的儒家学说,并致力于 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 会的国教,曾担任孔教会会长。
• 《春秋董氏学》 • 《新学伪经考》 • 《孔子改制考》 • 《日本变政考》 • 《大同书》 • 《欧洲是一国游记》 • 《广艺舟双楫》等 。 1
早年
康有为最早接触的是宋明理学,后 来读了不少介绍资本主义各国政治 制度和自然科学的书刊,逐步认识 到资本主义制度,比中国的封建制 度先进。康有为从中学转为西学。
公车上书
• 1895年4月,他到北京参加会试, 得知《马关条约》签订 ,联合 1300名各省举人上万言书。5月2 日,上交都察院,但被拒收。
组织强学会&创办报刊
• 1895年8月,康有为在北京组织了强学会, 批判顽固派的投降卖国。1898年3月, 康有为在北京又组织了保国会。
• 1898年,康有为就在北京创办《中外纪 闻》。同年,他又在上海组织发行了《强学 报》。
戊戌变法
• 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发 布《明定国诏》,宣布实行新 政,“变法自强”。
• 反对派发动“戊戌政变”,使 得戊戌变法以失败告终,前后 一百零三天,又称“百日维 新”。
谭嗣同 杨锐 林旭 刘光第 杨深秀 康广仁1
赋税思想
商兴才能国富 统治者必须“保商”,“轻 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思想
• 提出“尊碑”之说,大力推祟汉魏六 朝碑学。
• 生平简介 • 主要事迹2
• 主要思想3 • 人物评价
生平简介
康有为(1858年3月19 日~1927年3月31日), 号长素,广东南海人, 人称“康南海”,清光 绪年间进士,官授工部 主事。出身于士宦家庭, 乃广东望族,世代为儒, 以理学传家。
• 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 革家、书法家和学者。
人物评价
康有为的一生,当时与后世褒贬不一 • 颂之者称他是改革家 • 贬之者称其为保皇党
• 诗歌创作,想象奇特,辞采瑰丽,具 有浓郁的浪漫主义特色 。
• 政治论文打破传统古文程式,汪洋恣 肆,骈散不拘,开梁启超“新文体” 先河。
宪学思想
• 依宪治国 • 反对专制政体 ,主张君主立宪 • 提倡权力制衡的政权组织形式 • 以公民自治理论为基础 ,主张实
行地方自治 民权思想
人生来平等
人是独立的 ,有自主权
• 他信奉孔子的儒家学说,并致力于 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 会的国教,曾担任孔教会会长。
• 《春秋董氏学》 • 《新学伪经考》 • 《孔子改制考》 • 《日本变政考》 • 《大同书》 • 《欧洲是一国游记》 • 《广艺舟双楫》等 。 1
早年
康有为最早接触的是宋明理学,后 来读了不少介绍资本主义各国政治 制度和自然科学的书刊,逐步认识 到资本主义制度,比中国的封建制 度先进。康有为从中学转为西学。
公车上书
• 1895年4月,他到北京参加会试, 得知《马关条约》签订 ,联合 1300名各省举人上万言书。5月2 日,上交都察院,但被拒收。
组织强学会&创办报刊
• 1895年8月,康有为在北京组织了强学会, 批判顽固派的投降卖国。1898年3月, 康有为在北京又组织了保国会。
• 1898年,康有为就在北京创办《中外纪 闻》。同年,他又在上海组织发行了《强学 报》。
戊戌变法
• 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发 布《明定国诏》,宣布实行新 政,“变法自强”。
• 反对派发动“戊戌政变”,使 得戊戌变法以失败告终,前后 一百零三天,又称“百日维 新”。
谭嗣同 杨锐 林旭 刘光第 杨深秀 康广仁1
赋税思想
商兴才能国富 统治者必须“保商”,“轻 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思想
• 提出“尊碑”之说,大力推祟汉魏六 朝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