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第五次备课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备课电子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备课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备课陶育路小学五一小学(一)单元教学目标:总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能根据问题情境提出简单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1)自主探索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和选择合适算法的过程,逐步提高计算能力。
(2)在具体情境中开展学习活动,巩固计算方法,形成运算技能。
(3)初步经历在具体情景中进行估算、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与态度(1)在互动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协作、交流与探究的能力。
(2)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单元知识结构图:(三)单元教材分析:(1)单元内容:加与减(二)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年级上册的“20以内的加减法”和本册第三单元的“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为后续学习二年级“万以内加减法”打下基础。
(2)本单元计划课时数:17节(包括单元检测及试卷讲评)。
(3)教学目标:1、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100以内进位加法与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多样化,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4、发展估算意识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掌握100以内进位加法、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理解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
(4)单元评价要点:能正确熟练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进位、退位)的加、减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单元结束时准确率达到每分钟3~4题。
6.3数量关系(解决问题)(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2024)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数量关系的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数量关系(解决问题)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数字认识和简单的数数能力。本节课将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数量关系,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将已有的知识运用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1.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和推理能力;2.数学语言能力:能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数量关系,并能够用数学符号表示加减法算式;3.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量关系,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4.创新思维能力:鼓励学生通过积极探索,发现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数量关系(解决问题)教学目标和数量关系(解决问题)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数量关系(解决问题)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数量关系(解决问题)学习状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趣味认数: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趣味认数: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学生群体:小学一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数的读法和写法。
2.帮助学生使用物品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
3.通过游戏和互动学习,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
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教授数字、数量和基本的数学运算。
一、数字数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符号。
在本单元中,我们将要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地读取数字和写下数字。
1.数字的认识展示数字卡片,让学生们认识数字。
老师和学生通过标准的发音来学习这些数字。
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触碰数字卡片来学习数字的形状。
2.数字的写法将白板上的数字进行阴影填充,鼓励学生使用彩笔模仿,反复画写数字。
老师与学生可以一起说出相应的数字。
3.数字与单词的对应关系通过展示数字卡片和相应的单词卡片,让学生认识数字和单词之间的关系。
例如,数字 "3" 对应着单词 "three"。
二、数量学生需要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来了解数量的概念。
在本单元中,我们将要教授学生如何使用物品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1.数量的认识通过展示数量盘子,让学生学习容器中有多少个物品。
例如,将三个球放到数量盘子里,让学生通过观察数量盘子,并说出目前总共有多少个球。
2.数学运算通过展示盘子和物品,激发学生对数学运算的兴趣。
例如,将盘子里的物品分成两分,让学生说出每部分的数量,并算出总共有多少个物品。
三、游戏与互动在本单元中,我们将会通过游戏和互动来加深学生们对数字和数量的印象,鼓励学生们参与到学习中来。
1.模仿:让学生进行数字和数量的认知游戏。
例如,让学生以主动的方式观察和学习教师的动作,模仿教师所做的出拳或其他动作的次数。
2.数字追逐:将学生分成两组,让一组的学生追逐另一组的学生。
被追捕的学生应当念出教师口中说出的数字。
这个游戏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加关注自身和周围的数字。
3.数字数量比较:将两个盘子放在学生面前,让他们比较两个盘子中的物品数量,并确定哪个盘子里的物品更多一些。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备课一、单元教材分析: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笔算。
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做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
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
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
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笔算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笔算,以与数学思维的训练。
三、学习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能正确地认、读、写 100 以内的数。
并能认识计数单位“百” ,知道 100 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 100 以内数的大小。
能理解各个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
结合现实素材,初步学会估算。
3、在现实情境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4、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能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5、经历探索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
在估计物体个数和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能用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四、突破措施: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百以内各数的含义,初步体会十进制计数第二单元备课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时间教学的起始单元,是“认识钟表”的起始课。
本单元主要使学生结合实际初步学会看钟表,体会认识钟表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时间方面的内容打下基础。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5 1-5的认识——第几 人教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5 1-5的认识——第几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5的数字,并能正确书写。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1-5的认识2. 1-5的书写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5的认识和书写。
2. 教学难点:数字1和4的书写。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磁性黑板、数字贴纸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卡片上的数字,激发学生对数字的兴趣。
2. 认识1-5(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每个数字。
(2)教师引导学生用手指表示数字1-5,并说出每个数字的名称。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互相交流数字1-5的认识。
3. 书写1-5(1)教师示范书写数字1-5,并讲解书写要领。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书写数字1-5。
(3)学生独立书写数字1-5,教师巡回指导。
4.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学生快速说出数字。
(2)教师说出数字,学生用手指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本上的数字书写练习。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数字1-5的认识和书写方法。
六、课后作业1. 练习本上的数字书写练习。
2. 家长协助,让孩子在家中练习书写数字1-5。
七、板书设计1. 1-5的认识1 2 3 4 52. 1-5的书写1 2 3 4 5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数字卡片、磁性黑板等教具,激发了学生对数字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1-5的认识和书写。
在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同时,要加强课后辅导,巩固所学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在以上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书写1-5”部分。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正确书写数字是一项基础且重要的技能。
一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方法,能够进行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集体讨论、探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1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重点: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律,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 第二课时:2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重点:掌握2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进位与退位的概念,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3. 第三课时:3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重点:掌握3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进位与退位的概念,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4. 第四课时:4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重点:掌握4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进位与退位的概念,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5. 第五课时:5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重点:掌握5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进位与退位的概念,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三、教学方法采用集体讨论、小组合作、游戏活动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数数游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讲解新课:讲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新的知识。
3.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4.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及时给予反馈。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练习题的正确率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进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第六课时:6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重点:掌握6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进位与退位的概念,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七、第七课时:7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重点:掌握7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进行计算。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目的与意义本次集体备课旨在探讨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 算数的认识- 数的认识- 数字排列- 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研究,学生应该能够:- 认识算数的定义和种类- 认识数和数字的概念- 学会简单的数字排列方法- 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方法教学步骤1. 算数的认识- 通过游戏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加减乘除四种基本运算符号,理解它们的含义。
- 教授拆数和组数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法。
2. 数的认识- 教授整数和自然数的概念,并辅以铅垂线和水平线的图形展示。
- 让学生通过游戏、操练等方式认识百、十、个的读法和写法。
3. 数字排列- 通过练,让学生学会数字的排列方法,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
4. 数学问题解决- 通过题目练,让学生掌握问题解决思路。
- 通过小组合作研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和探讨。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算数和数的概念,掌握数字排列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
教学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加减乘除四种基本运算符号的概念,并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
教学评估通过单元测试、小组合作研究、课堂练等方式,对学生的数学素养进行评估,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针对性地给予帮助。
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学生的理解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案)第五单元 认识10以内的数第5课时(1)-一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教案:第五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第5课时(1)-一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和写出数字1-10;2.能够正确快速地数出1-10个物品;3.能够通过观察图形,判断物品的数量是否符合数字的大小;4.能够用简单的语言叙述数字的大小关系。
二、教学重点1.认识和写出数字1-10;2.快速数出1-10个物品。
三、教学难点1.判断物品的数量是否符合数字的大小;2.叙述数字的大小关系。
四、教学内容及方法1.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数字1-10,能够正确地写出这些数字,并能够快速数出1-10个物品。
同时,学生也需要掌握如何通过观察图形,判断物品的数量是否符合数字的大小,并且能够用简单的语言叙述数字的大小关系。
2.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是“带着问题学习法”,即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同时,还会采用“教师讲解 + 学生练习”的教学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些物品(可以是小球、口香糖、贝壳等),让学生数数并记录下数字。
2.教师问学生,这些数字是什么?是否能够写出来?3.教师宣传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即让学生认识数字1-10,并且能够正确地写出这些数字。
2. 学习新知1.教师出示数字1-10的卡片,让学生依次数出这些数字并记录下来。
2.教师讲解数字1-10之间的大小关系,即越大的数值越大,越小的数值越小。
3.教师出示1-10个物品的图形,让学生对照数字卡片,观察图形是不是和数字大小相符合。
3. 更深一步的学习1.教师出示两个数字加减的算式,让学生在心里进行计算,判断两数之和或差的大小。
2.教师展示一个有规律的数字序列,让学生根据这个规律预测下一个数字。
3.教师出示两个数字的大小关系,让学生选择正确的大小关系。
4. 巩固练习1.教师让学生写出数字1-10;2.教师出示图形并说出相应的数字,让学生匹配图形和数字;3.教师出示一些有规律的数字序列,让学生根据规律推测缺失的数字。
【教学设计】第五单元 认识10以内的数第5课时(1)-一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教学设计:第五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第5课时(1)-一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数字4、7的概念及其大小关系。
2.掌握数字4、7的书写方法。
3.能够用正确的方法比较数字4、7的大小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数字4、7的概念及其大小关系。
2.教学难点:教授数字大小比较方法。
三、教学过程1. 集中注意力(5分钟)在学生进入教室后,老师先向学生打招呼,引导同学们放松身心,释放学习压力,适应学习状态。
2. 温故知新(10分钟)首先,老师向学生复习了数字1、2、3的大小关系,然后询问学生新掌握的数字,并重点询问数字4、7的认知。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后续的教学内容会有所调整。
3. 教学重点(20分钟)3.1 数字4、7的概念首先,老师出示大写的数字4和7,让学生认知它们的符号和形状。
接着,老师运用生动有趣的物品或图片,让学生认知4、7的实际数量。
同时,老师结合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学习数字4、7的大致数量范围。
3.2 数字大小比较接下来,老师结合教材上的图片和实物,讲解数字4、7的大小比较方法。
并且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比较,找出两个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
最后,再将数字大小关系进行简单的练习及反复巩固。
4. 巩固练习(15分钟)1.以数字4或7作为个位数,编排5个两位数,让学生比较大小并判断大小关系。
(最好让学生操作比较工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2.教师口算或大声朗读一组数时,要求学生指出其中出现的数字4或7,并指出它的位置和大小关系。
5. 课堂小结(10分钟)老师通过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和要点,提醒同学们透彻理解数字4、7及其大小比较方法的关键性,并鼓励同学们在实际生活中多加练习。
四、教学反思讲解数字的大小比较方法需反复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
即使认识了数字,真正理解数字之间的数量大小关系也需要时间的沉淀和认知。
因此,需要尝试更多的多元化教学方法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降低数字概念理解的难度。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备课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第1课时认识平面图形教学目标:1.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它们的名称,并加以识别。
2.使学生体会面与体的联系和区别。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建立平面图形的观念。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小熊就要过生日了,朋友们送来了许多礼物,瞧这些礼物的包装或是礼物本身是由许多的面组成的。
你们认识这些面的形状吗?指明学生汇报,在汇报时强调学生要说清楚,什么盒子的面是什么形状的。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几种形状。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礼物盒,说说什么物体面是什么形,引导学生从物体中分离出面,再从物体的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
二、互动讲授◎知识点:初步认识平面图形1.摸一摸。
师:你想摸一摸这些面吗?摸一摸你们的桌面、笔盒的面、书面,看看有什么感觉。
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面是平平的、滑滑的。
2.画一画。
教师出示课本例题图。
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能把这些积木的面画下来吗?动手试一试。
学生操作实物,师巡视指导。
教师组织展示学生画的面,并标注上各个平面图形的名称。
3.通过分一分,认识各个平面图形的特征。
师:我想将这几个图形分成三类,应该怎么分?在小组内用学具图形,动手分一分,与小组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么分?学生小组内进行分类活动,并说明分类的理由。
师:小组内利用尺子、绳子、剪刀等工具,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比较三种图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小组活动,自主探究,教师巡视指导方法。
教师组织各小组汇报结果。
相同点:三种图形都有四条边,都有四个角。
不同点: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上下两边、左右两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摸立体图形的面,再次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面在体上;利用立体图形画出平面图形,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使学生知道平面图形经常是某个立体图形的表面。
2024年小学一年级上学期数学备课组教学计划(三篇)
2024年小学一年级上学期数学备课组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认真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进一步确立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围绕教学工作意见,以课程改革为中心,突出有效主题。
通过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备课与上课的一体化,实现集体备课与教科研活动的有机结合,与校本培训的高度融合,让集体备课活动与新课程改革携手同行,使备课过程成为教师合作、实践、创新的研究过程,从而大大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基本情况介绍本年级有____个班,备课组的四位教师有____位长期担任低段数学教学,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还有____位刚接触低年级数学教学,固要加强同事间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让备课组工作有一定特色,数学教学质量有一定提高。
三、重点工作1.制订计划学期初,由备课组长提前确定每次集体备课的时间、中心发言人及研讨主题,提前通知。
组内成员明确分工、内容后,钻研教材,进行备课准备,撰写备课发言稿及教学设计思路,以备集体议课时发言。
2.磨课实践首先集体研讨,由主备人写出教案,并执教。
参与听课的老师评课,指出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互相学习,共同改进。
对教案进行二度修改。
个人执教可根据本班的学情,对集体备课的教案进行修补,写出个性的教学设计方案并付诸教学实践,同时教师还可根据教师本人和班级的实际,随时调整教学设计,以求最佳效果。
3.反思提炼在教学结束后,备课组教师根据交流教学情况,反馈教学效果,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探讨,提出改进措施。
在反馈的基础上,各位教师要根据自己教学的实际情况,认真撰写教后札记,分析成与败,总结得与失,从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
4.抓好一年级新生的教学常规教育学生刚入校,对上课的常规不了解。
年纪小,自律性差,有部分学生没有说普通话的意识,个别学生不懂得执笔方法,等等,需要老师不断纠正、督促,持之以恒抓好教学常规教育。
5.精心设计作业形式,合理安排作业时间提倡布置选择性、层次性、实践性、趣味性作业,把作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一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5篇
一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1教学目标:1、在观察农家小院图提取信息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初步感知1~5各数的基数含义,知道1~5的数序,并会认、会读、会写这5个数。
2、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1~5的基数含义和写法。
教学难点:1~5的写法,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过程:一、给出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同学们知道,一年四季是那几个季节吗?学生:知道。
春夏秋冬。
教师:那现在是哪一个季节啊?学生:秋天。
教师:对了,现在是秋天,秋风送爽,硕果累累,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我们看看这位老奶奶,家里是不是收获了很多东西啊?学生:是。
教师:同学们瞧瞧,这幅图里面都有什么东西呀?学生:南瓜/花朵/老奶奶二、进入新课教师:有多少个南瓜呀?学生:5个。
教师:有多少朵花?学生:3朵/4朵。
教师:这样一会儿3一会儿5又一会儿4的,老师听着觉得很乱。
我们应该按顺序来,老师教大家,我们可以从小到大数。
最小的数量是多少啊?学生:1。
教师:图中有什么数量是1的呢?学生:一个老奶奶/一只小狗/一串玉米。
教师:对啦!老奶奶、小狗和玉米的数量都是1,可以用数1表示。
那我们数量1的东西数完了,接下来应数数量几的呢?学生:2。
教师:那就请同学们数出图中可以用数2表示的东西。
学生:2只鸭子/2个筐/2个盘子。
教师:很对。
它们的数量都是2,可以用数2表示。
2数完了应该数几呢?学生:3。
教师:那就请同学们数出图里面可以用数3表示的东西。
学生:3只小鸟/3盆花/3只蝴蝶。
教师:很棒,它们都是数量为3的东西,可以用数3表示,3数好了接下来应该怎么数?学生:数4。
教师:请同学们数数,图中有什么可以用数4表示的呢?学生:4只小鸡/4朵向日葵。
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备课
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备课(自己备)一、课程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具体阐述如下:(一)知识与技能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数学思考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三)解决问题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四)情感与态度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案)第五单元 认识10以内的数第5课时(2)-一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教案)第五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第5课时(2)-一年级
数学上册(苏教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表示10以内的数。
2.通过绘画和歌唱对数字进行加深理解。
3.通过手工制作认识数字的排列顺序。
二、教学重点
1.认识10以内的数字。
2.通过绘画、歌唱和手工制作深入理解数字排列顺序。
三、教学内容
1.数字绘画板。
2.数字歌谣。
3.数字排列手工制作。
四、教学步骤
第一步:数字绘画板
1.教师介绍绘画板的使用方法,要求学生用颜色纸条拼出数字1~10。
2.学生根据要求拼出数字,教师纠正学生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3.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
第二步:数字歌谣
1.教师带领学生唱《小手歌》。
2.学生自行模仿教师的动作唱出歌谣。
3.教师在歌谣中穿插数字的出现,要求学生在唱歌谣的过程中对这些数字进行倒数。
第三步:数字排列手工制作
1.教师向学生展示由数字1~10组成的排列顺序。
2.学生通过手工制作来达到认识数字排列顺序的目的。
五、教学评估
1.学生在数字绘画板上的完成情况。
2.学生在数字歌谣中对数字的理解情况。
3.学生手工制作的排列顺序是否正确。
六、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在绘画、歌唱、手工制作等多种方式中对数字的认识深入加深。
在上述三个环节中,我们都能看到学生对数字的理解逐渐加深,也能看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渐获得更好的数学素养和自信心。
一年级数学教研组的工作计划
一年级数学教研组的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在新的学期里,我们一年级数学教师将继续在学校领导的正确指导下,竭尽所能力争在教学观念上落实一个“新”字,在课堂教学上突出一个“实”字,在常规工作中力求一个“细”字。
不断学习进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二、工作目标:1、本组教师形成良好的教学常规习惯,做到扎实有效。
2、激发本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营造并形成初步的良好学习氛围。
3、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读写习惯,注意学生课堂上的用眼卫生。
4、使本组教师课堂教学设计及实施水平在原有水平上有进一步的提升。
5、互帮互助,精心准备,力争上好每一堂课,高质量的完成学校数学有效教学研讨课活动。
6、配合学校的“青蓝工程”,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给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合理化建议,帮助其讲好“青蓝工程”青年教师汇报课。
三、主要工作:1、备课,上课:开学初,本组教师首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仔细通览教材,然后按学校的统一要求认真备课,没有教案坚决不能进课堂。
备课时,不仅备教材,也要备学生。
上课前先对学生有个初步的了解,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思想准备,充分预测到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耐心细致地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上课时,积极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活数学课堂,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以适应当前的教育,教学的改革。
2、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形成:俗话说的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应付自如。
在平时的教学中,继续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书写方法,良好的听课习惯,认真的学习态度,并且督促他们能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3、辅导:一年级的两位数学老师虽然一个人教两个班,任务重、工作累,但是我们也要坚持对每一个孩子负责,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力争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认真配合学校的学困生跟踪转化课题研究,认真撰写学困生案例及分析,把学困生的辅导工作落到实处。
4、作业的布置与批改:作业的设计既要在量上有所控制,又要注意质的精当,教师批改要正确及时,字迹端正,符号规范,要有日期、等级,激励性语言等。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5《5加减混合》教案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5《5加减混合》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用加法和减法计算小学一年级简单的数学题目。
2.能够熟练掌握5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5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
•进行5的加减混合运算。
•引导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5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方法。
•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教材、黑板、彩色粉笔等。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册、铅笔、橡皮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教师可用具体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复习5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引出5的加减混合运算。
2. 讲解示范教师板书示范5的加减混合运算,让学生跟随做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操练训练分发练习册,让学生进行加减混合运算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解题方法。
4. 拓展应用设计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5. 总结反馈对学生本节课学习的重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勤加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围绕5的加减混合运算展开,希望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加深对5以内加法和减法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的习题。
2.背诵5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诀。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大纲,希朥能够对学生在学习5的加减混合运算时起到辅助作用。
新课标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新课标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1. 单元概述本单元的主题是"位置与方向",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位置的相对性- 方向的识别- 简单的路线图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位置和方向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位置的相对性,并能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 学生能够识别简单的方向,如上、下、左、右等。
- 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方向和距离,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2.2 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 学生能够运用方向的识别和位置的相对性,解决实际问题。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教学内容3.1 教学重点- 位置的相对性- 方向的识别- 路线图的绘制3.2 教学难点- 学生对位置和方向的直观理解- 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4. 教学策略4.1 教学方法- 观察法:通过观察物体位置和方向,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 操作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位置和方向的变换。
- 游戏法:通过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教学手段- 实物模型:使用教具模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位置和方向。
- 电子白板:利用电子白板展示路线图和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5. 教学评价5.1 评价方法-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位置和方向的理解程度。
- 作业批改:通过作业,评估学生对路线图的绘制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观察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5.2 评价内容- 学生对位置和方向的掌握程度。
- 学生对路线图的绘制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 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6. 教学计划6.1 课时安排本单元共需安排8课时,每课时40分钟。
6.2 教学计划表7.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第6单元 第5课时 排队中的学问(导学案)2023-2024学年一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人教版)
第6单元第5课时排队中的学问(导学案)2023-2024学年一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排队的含义和规则。
2. 培养学生排队等候的良好习惯,提高他们的集体意识和规则意识。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排队的含义和规则2. 排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 排队的数学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排队的含义和规则,培养学生排队等候的良好习惯。
2. 教学难点: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排队中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老师通过讲述一个排队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排队现象的关注。
- 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排队情况,讨论排队的意义。
2. 学习排队的基本规则- 老师讲解排队的含义和基本规则,如先来后到、依次排队等。
-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或实际操作,理解排队的规则。
3. 探究排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分组讨论,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排队场景,如购物、乘车等。
- 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解决排队中的数学问题- 老师提出排队中的数学问题,如计算队伍中有多少人、每个人需要等待多长时间等。
- 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与反思-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
- 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强调排队的重要性和规则意识。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观察家里的排队现象,记录下来并与家人分享。
2. 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个排队中的问题,写下解题过程。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排队含义和规则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排队活动中表现出的集体意识和规则意识。
3. 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排队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排队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素材。
2. 数学问题卡片或练习题。
八、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让他们从生活中发现排队现象。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话:刚才小朋友写了几个数,老师也写了三
个表示天气温度的数(2 度 20 度 35 度)我们一
起读一下。
你能猜一猜它们各是什么季节的气温吗?(小
组讨论后汇报)
我们来看看小朋友们猜得怎么样?(出示每个
季节的景象图)
你能用符号表示三个数的大小关系吗?
作业设计:
比一比
42○56 70○80
25○61
52○
课时编号:021
学生写好衙提问:你写了哪三个数?谁最大?
谁最小?你能把这三个数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吗?
为什么这样排?(可以从小到大,也可以从大
到小排)
个位上是 6 的两位数有几个?(顺次说一说)
(2)写出三个十位上都是 6 的两位数,比一比哪
个最大,哪个最小。
让学生多独立完成后再相互交流。
5、“想想做做”第 5 题。
排成了整齐的方队(出示百数表),请小朋友仔细观
察一下,这些数娃娃是怎么排队的?
要求同桌学生相互说一说。
追问:咦,方队里还有不少位置是空着的,你
知道是哪些数娃娃还没来吗?
2、小组活动:边数数边填写,在书上完成百数
表。
二、小组合作,探索规律。
1、各小组展示百数表。
2、谈话:这张百数表里可藏着好多有趣的奥秘
呢!先请小朋友横着选几排数读一读,在小组内说
说数娃娃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课时编号:020
一年级数学备课
主备人:刘军
再让学生指着不同横排说一说。 进一步启发:竖着看又有什么规律?斜着看 呢?转弯看呢? 3、谈话:小朋友真了不起,在这张百数表里发 现了这么多奥秘! 老师还做了几个“魔力框”,大家仔细观察,在 “魔力框”里你还会有新的发现的!投影出示:用 三种不同形状的图形分别在百数表里框出几个数。 要求读一读,并找一找这几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在小组里交流。 4、提问引导:(出示带一个数的框)你能按照 前面的表,猜出框里另外的几个数吗?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 1 题。 先出示分类标准。 2、“想想做做”第 2 题。 先填一填,再讨论。 3、“想想做做”第 3 题。 让学生弄清题目的要求后,独立完成,在交流 各自的思考和体会。 4、“想想做做”第 4 题。 出示挂图后,着重引导学生理解:现在要看 35 号,说明 35 号还没有看,已经看了 34 人。 四、总结评价 提问:这节课小朋友学得高兴吗?你学会了哪 些本领?发现了哪些奥秘?
一年级数学备课
主备人:刘军
第六课时 数的顺序
备课时间:2008 年 3 月 15 日
教学内容:数的顺序。(课本 35--36 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的整理,进一步理解 100 以内数的顺序,含义和排
列规律,巩固数的读写。
2、运用操作活动,结合显示背景,了解“单数”、
组内交流)。 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在班内交
流)。 3、谈话:在这道题里比较哪一个小动物拾的贝
壳多就是比较 38 与 46 哪一个数大。你能用一个数 学符号表示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吗?
教师板书:46 38 指定学生上黑板。 全班学生读一读算式 46>38。 4、教学“试一试” 谈话:老师这里还有几组数,你们能比较出它 们的大小吗?请打开书第 14 页“试一试”看着计数 器比较两组数的大小。(学生在书上完成并汇报结 果。)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三、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第 2 题。 让学生看着计数器把数先填出来,然后再比较 数的大小。 指名汇报。 2、“想想做做”第 3 题。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学生互相检查。 3、“想想做做”第 1 题。 提问:我们再来看看,小白菜又给同学们提出 了一个什么问题。你们能回答吗? 你能说一说六十几有哪些数?(按顺序说一说) 这些数与六十相比,比六十大还是小?比七十呢? 一年口级答数:学四备十课几在几十与几十之主间备?人八:十刘几军比几 十大,比几十小? 4、“想想做做”第 4 题。 (1)写出三个个位上都是 6 的两位数。
25
36○40 98○100 32○12
85○
58
板书设计:
比较数的大小
46>38
一年级数学备课
两位数 主备人:刘军
第八课时 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
备课时间:2008 年 3 月 15 日
教学内容: 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课本
39—40 页的内容)
课时编号:022
教学目标: 1、会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
等词来描述两 100 以内的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培 养学生的数感。
板书课题:比较数的大小。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题图。提问:今天 松鼠和小兔去海边
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你能看着图说出它们做了一件什
么事一吗年?级你数还学看备到课了什么?
主备人:刘军
看着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
小松鼠和小兔比谁拾得多呢?你是怎样想的?
课时编号:021
2、合作交流 谈话:请把你的想法先说给小组同学听一听(小
一年级数学备课
主备人:刘军
第七课时 比较数的大小
备课时间:2008 年 3 月 15 日
课时编号:020 课时编号:021
教学内容:比较数的大小(课本 37—38 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比较 100 以内数的大小的过程,掌握比 较 100 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2、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知识迁移儿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用多种方法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会用多种方法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或多媒体,小黑板。 教学进程: 一、引入课题 谈话: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解了 100 以内的数, 你能任意地说出一个别的 100 以内的数吗?(指定 三四人说一说) 老师手里有很多雪花胶片,你们猜猜看可以用 100 以内的哪个数表示。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看小 朋友们猜得怎么样。 下面请你们也抓一把雪花胶片先猜一猜有多 少个,然后再数一数是多少。刚才这几个同学说的 这些数谁大谁小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 习比较数的大小。
“双数”并进行简单应用。
3、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规律,
培养自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并进一步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
正确读、写 100 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发现百数表中数的排列规律。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或多媒体,小黑板。
教学进程:
一、自主探索,整理百数表
1、激趣导入:数学王国开运动会啦!数娃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