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力学力矩分配法题目大全
结构力学力矩分配法习题
第六章超静定结构计算一一力矩分配法—、是非题1单结点结构的力矩分配法计算结果是精确的。
2、图示刚架可利用力矩分配法求解23、在力矩分配法中反复进行力矩分配及传递,结点不平衡力矩愈来愈小,主要是因为分配系数及传递系数< 1。
4、若图示各杆件线刚度i相同,则各杆A端的转动刚度S分别为:4 i , 3 i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结构,各杆I相同,EI =常数。
其分配系数"BA = 0.8,"BC = 0.2,"BD = 0。
Ci 9、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结构时, 杆端AC的分配系数J AC =18 / 29。
5、图示杆AB与CD的El、I相等,但A端的转动刚度S AB大于C端的转动刚度S CD。
A10、若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刚架,则结点A的不平衡力矩为D—3 k=EI/I -M - Pl o166、力矩分配法中的分配系数、传递系数与外来因素(荷载、温度变化等)有关。
7、图示结构EI =常数,用力矩分配法计算时分配系数J A4= 4 / 11。
1 31DIM IPTCI BA2I1.5I_EllI I/2 I /2二、选择题1下图中哪一种情况不能用力矩分 配法计算。
△A B一 CD2、图示结构用力矩分配法计算时, C. 结点A 上作用单位外力偶时,在 AB 杆A 端产生的力矩;D. 结点A 上作用外力偶时,在AB 杆 A 端产生的力矩。
4、图示结构,EI =常数,杆BC 两端 的弯矩M BC 和M CB 的比值是: A. -1/4 ;B. —1/2 ;C. 1/4 ;D. 1/2。
A . 1 / 4 ;B . 1 2 / 2 1 ;C . 1 / 2 ;D . 6 / 1 1。
表示:A. 结点A 有单位转角时,在AB 杆A 端产生的力矩;B. 结点A 转动时,在AB 杆A 端产生 的力矩;5、结构及荷载如图所示,当结点不 平衡力矩(约束力矩)为0.125ql 2时, 其荷载应是:2 A . 4 =q , M =ql /4 ; 2 B . 5 =q , M - -ql / 4 ;2 C . q^ -q , M = ql /4 ; 2D . q 1 _-q , M - -ql / 4。
力矩分配法
力矩分配法练习题一、判断题1-1、力矩分配法是由位移法派生出来的,所以能用位移法计算的结构也一定能用力矩分配法计算。
1-2、已知图示连续梁BC跨的弯矩图,则M AB=C BA M BA=57.85kN.m。
1-3、在图示连续梁中M BA=μBA(-70)= -40kN.m。
1-4、在图示连续梁中结点B的不平衡力矩M B=80 kN.m。
1-5、对单点结点结构,力矩分配法得到的是精确解。
1-6、图示结构可以用无剪力分配法进行计算。
1-7、交于一结点的各杆端的力矩分配系数之和等于1。
1-8、结点不平衡力矩总等于附加刚臂上的约束力矩,可通过结点的力矩平衡条件求出。
1-9、在力矩分配法中,相邻的结点和不相邻的结点都不能同时放松。
1-10、力矩分配法不需计算结点位移,直接对杆端弯矩进行计算。
二、单项选择题2-1、等截面直杆的弯矩传递系数C与下列什么因素有关?A 荷载B 远端支承C 材料的性质D 线刚度I2-2、传递弯矩M AB是A 跨中荷载产生的固端弯矩B A端转动时产生的A端弯矩C A端转动时产生的B端弯矩D B端转动时产生的A端弯矩2-3、已知图示连续梁BC跨的弯矩图,则AB杆A端的弯矩=A 51.4kN.mB -51.4kN.mC 25.7kN.mD -25.7kN.m 2-4、图示杆件A端的转动刚度SAB=A 4iB 3iC iD 02-5、图示杆件A端的转动刚度SAB=A 4iB 3iC iD 02-6、图示连续梁,欲使A端发生单位转动,需在A端施加的力矩A M AB=4iB M AB=3iC M AB=iD 3i<M AB<4i2-7、在题2-6图示梁中,如令i1=0,欲使A端发生单位转动,需在A端施加的力矩A M AB=4iB M AB=3iC M AB=iD 3i<M AB<4i2-8、在题2-6图示梁中,如令i1=∞,欲使A端发生单位转动,需在A端施加的力矩A MAB=4iB M AB=3iC M AB=iD 3i<M AB<4i2-9、一般说来,结点不平衡力矩总等于A 交于该结点的各杆端的固断弯矩之和B 传递弯矩C 附加刚臂中的约束力矩D 结点集中力偶荷载 2-10、图示连续梁中结点B的不平衡力矩是A M1-m/2B -M1+m/2C -M1-m/2D M1+m/22-11、图示结构EI为常数,用力矩分配法计算时,分配系数。
结构力学第六章超静定结构的计算——力矩分配法
《结构力学》习题集- 33 -第六章 超静定结构的计算——力矩分配法一、本章基本内容:1、基本概念:转动刚度、分配系数、传递系数、侧移刚度;(1)力矩分配法是以位移法为基础的一种渐进解法;(2)转动刚度与杆件的线刚度和远端支承情况有关;(3)杆件远端的支承情况不同,相应的传递系数也不同;(4)分配系数的值小于等于1,并且1=∑ik μ;(5)力矩分配法只适用于计算无结点线位移的结构。
2、固端力矩、结点不平衡力矩的计算;3、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多跨梁和无侧移刚架的一般步骤:(1)计算汇交于各结点的每一杆端的分配系数并确定传递系数;(2)求出各杆件的固端弯矩;(3)求出结点不平衡力矩,将其反号乘上各杆件的分配系数得到相应的分配弯矩。
然后,再将分配弯矩乘以传递系数,求出远端的传递弯矩。
按此步骤循环计算,直到不平衡力矩小到可以忽略不计为止。
(4)将每一杆端的固端弯矩、历次的分配弯矩和传递弯矩相加,求出最后杆端弯矩。
(5)校核最后杆端弯矩,作内力图。
二、习题:(一)、判断题(不作为考试题型):1、力矩分配法中的分配系数、传递系数与外来因素(荷载、温度变化等)有关。
2、若图示各杆件线刚度i 相同,则各杆A 端的转动刚度S 分别为:4 i , 3 i , i 。
AA A3、图示结构EI =常数,用力矩分配法计算时分配系数4 A μ= 4 / 11。
1l ll第六章 力矩分配法- 34 -4、图示结构用力矩分配法计算时分配系数μAB =12/,μAD =18/。
BCA D E =1i =1i =1i =1i5、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结构,各杆l 相同,EI =常数。
其分配系数μBA =0.8,μBC =0.2,μBD =0。
A B CD6、在力矩分配法中反复进行力矩分配及传递,结点不平衡力矩愈来愈小,主要是因为分配系数及传递系数< 1。
7、若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刚架,则结点A 的不平衡力矩为 −−M Pl 316。
第六章 力矩分配法
第六章 力矩分配法一 判 断 题1. 传递系数C 与杆件刚度和远端的支承情况有关.( √ )2. 力矩分配中的传递系数等于传递弯矩与分配弯矩之比,它与外因无关.( √ )3. 力矩分配法所得结果是否正确,仅需校核交于各结点的杆端弯矩是否平衡.( × )4. 力矩分配法经一个循环计算后,分配过程中的不平衡力矩(约束力矩)是传递弯矩的代数和.( √ )5.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结构时,汇交与每一结点各杆端力矩分配系数总和为1,则表明力矩分配系数的计算绝对无错误.( × )6. 在力矩分配法中,分配与同一结点的杆端弯矩之和与结点不平衡力矩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 )7. 力矩分配法是以位移法为基础的渐进法,这种计算方法不但可以获得近似解,也可获得精确解.( √ )8. 在任何情况下,力矩分配法的计算结构都是近似的.( × )9. 力矩分配系数是杆件两端弯矩的比值.( × )10. 图示刚架用力矩分配法,求得杆端弯矩M CB =-16/2ql ( × )题10图 题11图 题12图11. 图示连续梁,用力矩分配法求得杆端弯矩M BC =—M/2.( × )12. 图示刚架可利用力矩分配法求解.( √ )13. 力矩分配法就是按分配系数分配结点不平衡力矩到各杆端的一种方法.(× )14. 在力矩分配法中,同一刚性结点处各杆端的力矩分配系数之和等于1.( √ )15. 转动刚度(杆端劲度)S 只与杆件线刚度和其远端的支承情况有关.( √ )16. 单结点结构的力矩分配法计算结果是精确的.( √ )17. 力矩分配法仅适用于解无线位移结构.( √ )18.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结构时,杆端AC 的分配系数29/18=AC μ.(√ )题18图 题19图 题21图19. 图示杆AB 与CD 的EI,l 相等,但A 端的劲度系数(转动刚度)S AB 大于C 端的劲度系数(转动刚度) S CD .( √ )20. 力矩分配法计算荷载作用问题时,结点最初的不平衡力矩(约束力矩)仅是交于结点各杆端固端弯矩的代数和.( × )21. 若使图示刚架结点A 处三杆具有相同的力矩分配系数,应使三杆A 端的劲度系数(转动刚度)之比为:1:1:1.( √ )22. 有结点线位移的结构,一律不能用力矩分配法进行内力分析.( × )23. 计算有侧移刚架时,在一定条件下也可采用力矩分配法.( √ )24. 有结点线位移的结构,一律不能用力矩分配法进行内力分析.( × )二 选 择 题1. 图示结构汇交于A 的各杆件抗弯劲度系数之和为∑A S ,则AB 杆A 端的分配系数为: ( B )A.∑=S A AB AB i /4μB. ∑=S A AB AB i /3μC. ∑=S A AB AB i /2μD. ∑=S A AB ABi /μ题1图 题2图2. 图示结构EI=常数,用力矩分配法计算时,分配系数μ4A 为:( D )A.4/11 B.1/2 C.1/3 D. 4/93. 在图示连续梁中,对结点B进行力矩分配的物理意义表示( D )A. 同时放松结点B和结点CB. 同时固定结点B和结点CC. 固定结点B,放松结点CD. 固定结点C,放松结点B题3图题4图4.图示等截面杆件,B端为定向支座,A端发生单位角位移,其传递系数为( C )A. C AB=1B. C AB =1/2C. C AB =-1D. C AB =05. 等直杆件AB的转动刚度(劲度系数)S AB :(A)A 与B端支承条件及杆件刚度有关B 只与B端的支承条件有关C 与A、B两端的支承条件有关D 只与A端支承条件有关6. 等直杆件AB的弯矩传递系数C AB:(B)A 与B端支承条件及杆件刚度有关B 只与B端的支承条件有关C 与A、B两端的支承条件有关D 只与A端支承条件有关7.当杆件刚度(劲度)系数S AB =3i时,杆的B端为:(C)A 自由端B 固定端C 铰支承D 定向支承8.力矩分配法计算得出的结果(D)A 一定是近似解B 不是精确解C 是精确解D 可能为近似解,也可能是精确解。
钢结构力矩分配法习题
3、剪力静定杆的转动刚度和传递系数:
➢剪力静定杆的 S= i C=-1
2kN/m
↓↓↓↓↓↓↓↓
2kN/m
↓↓↓↓↓↓↓↓
Δ
A
θA
B
确定图示梁的转动刚度SAB,SBA 和传递系数CAB,CBA
B
E
0.4 0.6
1.5i - 0.6i - 0.9i - 0.6i 0.6i
C
2/3 1/3
- 1.5i 1.0i 0.5i
- 0.5i 0.5i
k11
DG
0.55i
0.6i
0.55i k11 8 4
0.5i
k11
1.1i 4
MCE 3(2i) l 1.5i
M BE
3(2)i
l
1.5i
0.762 0.238 33.3 -288
129141.1.7 60.6 -51.4
41.7 13
-9.1 288
1解,3 :
2
1,3
1) 求分配2.系7 2数.5: 2)M求1 固 7端8.弯1-矩100:.92
0.5 0.4
.0S121323A1A212-102M1..3430.32407(.i.i9k.357-,N61306M.5..339m256.,.3.,147)686,213,S323BS331B2.23300-.64.324261371i38i...789268830359..,24.462,85,4
0, SA4
4, 1A1
5 14
+
4-6、定性分析图示刚架结点B的水平位移的方向。
结构力学下多结点力矩分配法 共42页
8 kN
16 kN R1P
8 kN/m R2P
16 kNm 16 kNm
8 kN
16 kN R1P -R1P
8 kN/m 16 kNm
R2P -R2P
-R1P
+
-R2P
-R1P -R1P
R -R
-R2P
-R1 R1=R2P+R
-R1
R 右结点可分配了
-R1
+
-R
把上述过程写在一起,就是如下的步骤:
16 kN
B C
8 kN/m
16 kNm
分配系数
0.5 0.5
4/7 3/7
固端弯矩 -4
4 -8
8 -8
16
多
结
锁C,放B 1
2
2
1
点 的
锁B,放C
-2/7
-4/7 -3/7
0
力 矩
分
锁C,放B 1/14
1/7 1/7
1/14
配
锁B,放C
-4/98 -3/98
0
合计
-41/14
43/7 -43/7
-0.035 -0.035
13.64 11.82
1.82
9.7 9.4
0.3
10.15
0.23
0.19 0.08
0.12
0.68 0.23
0.07
0.035
0.12 0.035
作业:
0.3 -12 0.4 0.3 -12
0.32 4.5 0.32
12
0.36
-7.5
0.4 7.5 0.3 0.3
-2.06 -10.67 3.98 -1.99
力矩分配法
第八章 力矩分配法1. 图中结构中固定端弯矩 为: -533.33KN·m2.在力矩分配中等截面杆的远端固定,杆传递系数C等于: 0.53.图中结构中固定端弯矩 = -10KN·m4.在力矩分配法中杆端的转动刚度与杆另一端的支撑情况有关。
( )5.图中结构中力矩分配系数 = 0.7066.单独使用力矩分配法,只能解算连续梁和无侧移刚架。
( )7.图a和图b的A端转动刚度相同。
( )8.一个刚结点无论连接多少个杆件,这些杆件的力矩分配系数之和总等于( )9.在力矩分配法中已知某杆一端的分配力矩M,若该杆另端为滑动支座,则传递力矩为M。
( )10.力矩分配法中的传递系数等于传递力矩与分配力矩之比,它与荷载作用无关。
( )11.对图示结构,力矩分配系数 和固端弯矩 分别为:( A )A.0.238, -41.67 KN·mB.0.238, 41.67 KN·mC.0.294, -41.67 KN·mD.0.294, 41.67 KN·m12.图示结构中,各杆i等于常数,欲使结点产生顺时针转角,即 =1,要在结点A上施加(顺时针)外力偶为:( A )A.8iB.8iC. 11iD.9i13.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结构,结点A的不平衡力矩为:( A )A.-16 KN·mB. 16 KN·mC. 0D.-64 KN·m14.图示连续梁,已知 =1/2,则杆端弯矩 为: ( A )A.8 KN·mB.-8 KN·mC.16 KN·mD.-16 KN·m15.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结构,分配系数 和为4/7和3/7,则杆端弯矩分别为: ( A )A.80 KN·m, 60 KN·mB.-80 KN·m,60 KN·mC.80 KN·m,-60 KN·mD.-80 KN·m,-60 KN·m16.AB杆的弯矩传递系数 与: ( C )A.杆AB的A端支承情况有关B. 杆AB的两端支承情况有关C. 杆AB的B端支承情况有关D. 杆AB的两端支承情况无关17.在力矩分配法中,某杆端分配系数与该杆的转动刚度: ( A )A.成正比B.有时成正比,有时成反比C.无关系D.成反比18.取左半部为如图示对称结构的等代结构,在等代结构中分配系数 等于:( D )A.1/3B.4/11C.2/5D.2/719.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结构,分配系数 、分别等于: ( D )A.0.5 0.333B.0.25 0.5C.0.25 0.333D.0.50.57120.如图连续梁中,已知 =4/7,则 等于: ( D )A.4/7(-M+Pd/6)B. 4/7(M+Pd/8)C.4/7(-M+Pd/8)D. 4/7(M-Pd/8)。
力矩分配法例题
力矩分配法例题
力矩分配法是一种用于确定机械系统中各元件的力矩和力矩矩阵的方法。
举个例子,假设有一个机械系统包含两个轴承,一个齿轮和一个电机。
电机产生的力矩为Tm,齿轮产生的力矩为Tg1和Tg2。
轴承1产生的力矩为Tb1,轴承2产生的力矩为Tb2。
通过使用力矩平衡方程,可以确定各元件的力矩。
Tm = Tg1 + Tb1
Tg2 = Tb2
从而得到以下力矩矩阵:
| Tm | | 1 1 0 | | Tg1 |
|----| = |--------|* |----- |
| Tg2| | 0 0 1 | | Tb2 |
通过解方程组可以得到各元件的力矩值。
这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在实际应用中,力矩分配法可以用于解决更复杂的机械系统中的力矩平衡问题。
建筑力学分类题型计算力矩分配
1.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8(a )所示连续梁,并画M 图,EI =常数。
固端弯矩表见图8(b )和图8(c )所示。
图8(a )图8(b ) 图8(c ) (1)计算转动刚度和分配系数(令EI =1)4.018244==⨯==BA BA BA i S μ6.05.18344==⨯==BC BC BC i S μ6.05.18344==⨯==CB CB CB i S μ4.016233==⨯==CD CD CD i S μ(2)计算固端弯矩m kN 108108181⋅-=⨯⨯-=⋅⋅-=-=l P M M FCB F BCm kN 962818122⋅=⨯⨯=⋅⋅-=l q M FCD(3)分配与传递(4)画弯矩图(kN·m) (5分)图3(1)计算转动刚度和分配系数(令EI =1)4.016233==⨯==BA BA BA i S μ6.05.18344==⨯==BC BC BC i S μ 6.05.18344==⨯==CB CB CB i S μ4.014144==⨯==CD CD CD i S μ (2)计算固端弯矩m kN 166431211212⋅-=⨯⨯-=⋅⋅-=-=l q M M F CB F BC m kN 968163163⋅=⨯⨯=⋅⋅-=l P M F BA (3)分配与传递,如图所示。
(4)画弯矩图(m kN ⋅),见图所示。
示。
(1)计算分配系数(令EI =1) (4分)5.019333==⨯==BA BA BA i S μ 5.018244==⨯==BC BC BC i S μ 4.018244==⨯==BA CB CB i S μ6.05.18344==⨯==CD CD CD i S μ (2)计算固端弯矩 (4分)m kN 27916163163⋅=⨯⨯=⋅⋅=l P M F BA m kN 328612112122⋅-=⨯⨯-=⋅⋅-=-=l q M M F CB F BC (3)分配与传递,如图所示。
长沙理工大学结构力学考试题库及详细答案(适合本科期末和考研)力矩分配法
第八章 力矩分配法一、判断题1.力 矩 分 配 法 中 的 分 配 系 数 、传 递 系 数 与 外 来 因 素 ( 荷 载 、温 度 变 化 等 ) 有 关 。
( )2.力 矩 分 配 中 的 传 递 系 数 等 于 传 递 弯 矩 与 分 配 弯 矩 之 比 , 它 与 外 因 无 关 。
( )3. 图 示 结 构 用 力 矩 分 配 法 计 算 时 分 配 系 数 μBC 为 1 / 8 。
( )mmABCD II I4. 图 示 结 构 的 最 后 弯 矩 绝 对 值 关 系 有 M M CB BC =/2 。
(E I = 常 数) ( )q lll二、选择题5.力 矩 分 配 法 中 的 分 配 系 数 μ 、传 递 系 数 C , 与 外 来 因 素 ( 荷 载 、温 度 变 化 等 ) :( )A . 均 有 关 ;B . 均 无 关 ;C . μ 有 关 ,C 无 关 ;D . μ 无 关 ,C 有 关 。
6.力 矩 分 配 法 中 的 传 递 弯 矩 等 于 : ( )A . 固 端 弯 矩 ;B . 分 配 弯 矩 乘 以 传 递 系 数 ;C . 固 端 弯 矩 乘 以 传 递 系 数 ;D . 不 平 衡 力 矩 乘 以 传 递 系 数 。
7.力 矩 分 配 法 中 的 分 配 弯 矩 等 于 : ( )A . 固 端 弯 矩 ;B . 远 端 弯 矩 ;XOXXBBCC . 不 平 衡 力 矩 ( 即 约 束 力 矩 ) 乘 以 分 配 系 数 再 改变 符 号 ;D . 固 端 弯 矩 乘 以 分 配 系 数 。
8.图 示 结 构 用 力 矩 分 配 法 计 算 时 分 配 系 数 μAB , μAD 为 :( )A . μAB =12/ , μAD =16/ ; B .μAB =411/ , μAD =18/ ;C .μAB =12/ , μAD =18/ ; D . μAB =411/ , μAD =16/ 。
结构力学_杨海霞_位移法和力矩分配法汇总
第五章位移法和力矩分配法一、判断题(“对”打√,“错”打)1.位移法和力矩分配法只能用于求超静定结构的内力,不能用于求静定结构的内力。
()2.用位移法求解图示结构基本未知量个数最少为5。
()3.对于图(a)所示结构,利用位移法求解时,采用图(b)所示的基本系是可以的。
()(a)(b)4.图示两刚架仅在D点的约束不同,当用位移法求解时,若不计轴向变形则最少未知量数目不等,若计轴向变形则最少求知量数目相等。
()(a)(b)5.图(a)所示结构的M图如图(b)所示。
()(a)(b)6.某刚架用位移法求解时其基本系如图所示,则其MF图中各杆弯矩为0,所以有附加连杆约束力FR1F=0。
( )7.图a结构用位移法计算的基本系如图b,则其2图如图c所示。
()(a) (b)(c)8.图示连续梁在荷载作用下各结点转角的数值大小排序为A>B>C> D. ( )9.图示两结构(EI均相同)中MA相等。
()(a)(b)10.下列两结构中MA相等。
()(a)(b)11.图示结构结点无水平位移且柱子无弯矩。
()12.图示结构下列结论都是正确的:. ( )13.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取结点B的转角为未知量,则. ( )14.图a对称结构(各杆刚度均为EI)可以简化为图b结构(各杆刚度均为EI)计算。
()(a)(b)15.图a对称结构可以简化为图b结构计算(各杆刚度不变)。
()(a)(b)16.图a对称结构可以简化为图b结构计算。
()(a) (b)17.图(a)所示对称结构,利用对称性简化可得计算简图,如图(b)所示。
()(a) (b) 18.图示结构中有c点水平位移和BE杆B点弯矩()19.图示结构的弯矩图与是否有AB杆和BC杆无关。
()20.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结构,则分配系数μCD=,传递系数。
()21.根据力矩分配法,图示结构最后弯矩有关系:()22.图a所示连续梁当线刚度i2?i1时,可简化为图b结构按力矩分配法计算。
结构力学 力矩分配法
二、力矩分配法的三个基本概念 用SAB表示,施力端A称为近端,B端称为远端。 1. SAB与线刚度i=EI/l有关,还与远端的支承情况有关。
A
S AB
B
(a )
远端固定
SAB = 4 i
A
S AB
( b)
B
远端铰支 远端定向支承 远端自由
SAB = 3 i
SAB = i SAB = 0
A
S AB
(c )
171.4
力矩分配法是直接计算 A 各杆的杆端弯矩。
解:
分配系数 μ
1 2 ql 200 8 100 kN/m 57.13 B EI 854 .73 m
C
EI 4m
固端弯矩M g 133.3
4 3 7 7 133.3 0
M图 ( kN m )
0 0 0
B结点一次 分配传递 38.09 76.17 57.13 M 总或 M 171.4 57.13 57.13
1.由转动刚度计算分配系数: μ
S
A
SAj
2.固端弯矩和不平衡力矩 R 计算:R
g M A
3.计算分配弯矩和传递弯矩: ' M 'jA CAj M 'Aj M Aj μ Aj ( R )
分配弯矩下划横线表示已平衡,箭头表示传递方向。
4.叠加求和,计算杆端弯矩: 5.校核。(结点平衡)
例2、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结构,并作M图。
M图 ( kN m ) A
36 80kN 1 Pl 80 30kN m 4 C B 6 2 EI 2m 2m
R B
30
g M BC 60
解:
分配系数 μ
力矩分配法试题及答案
力矩分配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力矩分配法中,分配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A. 分配系数 = 杆端弯矩 / 杆端剪力B. 分配系数 = 杆端剪力 / 杆端弯矩C. 分配系数 = 杆端弯矩 / 杆端反力D. 分配系数 = 杆端反力 / 杆端弯矩答案:D2. 在力矩分配法中,传递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A. 传递系数 = 杆端反力 / 杆端弯矩B. 传递系数 = 杆端弯矩 / 杆端反力C. 传递系数 = 杆端弯矩 / 杆端剪力D. 传递系数 = 杆端剪力 / 杆端弯矩答案:B3. 力矩分配法适用于()结构。
A. 刚架B. 桁架C. 连续梁D. 所有结构答案:C4. 力矩分配法中,分配力矩的计算公式为()。
A. 分配力矩 = 分配系数 ×杆端弯矩B. 分配力矩 = 分配系数 ×杆端反力C. 分配力矩 = 杆端弯矩 ×分配系数D. 分配力矩 = 杆端反力 ×分配系数答案:A5. 力矩分配法中,传递力矩的计算公式为()。
A. 传递力矩 = 传递系数 ×分配力矩B. 传递力矩 = 分配力矩 ×传递系数C. 传递力矩 = 传递系数 ×杆端弯矩D. 传递力矩 = 杆端弯矩 ×传递系数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1. 力矩分配法中,分配系数的计算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
A. 杆件的刚度B. 杆件的长度C. 杆件的截面特性D. 杆件的连接方式答案:A2. 力矩分配法中,传递系数的计算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
A. 杆件的刚度B. 杆件的长度C. 杆件的截面特性D. 杆件的连接方式答案:A3. 力矩分配法适用于以下哪些结构()。
A. 刚架B. 桁架C. 连续梁D. 悬臂梁答案:C4. 力矩分配法中,分配力矩和传递力矩的计算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
A. 分配系数B. 传递系数C. 杆端弯矩D. 杆端反力答案:A, B, C5. 力矩分配法中,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结构的内力分布()。
力矩分配法(两个例题)
表示杆端对转动的抵抗能力。
在数值上 = 仅使杆端发生单位转动时需在杆端施加的力矩。
SAB与杆的i(材料的性质、横截面的形状和尺寸、杆长)及远端支承有关,
h
3
2. 传递系数C
对于单跨超静定梁而言,当一端发生转角而具 有弯矩时(称为近端弯矩),其另一端即远端一般也 将产生弯矩(称为远端弯矩),如图所示。通常将远 端弯矩同近端弯矩的比值,称为杆件由近端向远端的
(2)放松结点B,相当于在结点B加力矩-
M
F B
计算下列各项
分配系数
BK
SBK SB
分配弯矩 传递弯矩
M
BK
B(K-
M
BF)
M
C KB
CBKMBK
(3)叠加,计算各杆杆端最后弯矩
MBKMB FKMB K
h MKBMK FBMK CB
9
。 试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所示的连续梁,并绘M图
{形常数(表22-2)}
•
h
20
感谢下 载
h
21
正向。梁的变形曲线如图中虚线所示。
约束力矩 称M为BF 结点B上的不平衡力矩。
将图b 和图 c所示两种情况相叠加,就 得到图a原结构的情况。
h
8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将单结点结构力矩分配法的 计算步骤归纳如下:
(1)固定结点B,即在结点B加附加刚臂。计算各杆的固端弯矩
,并求出
结点不平衡力矩
M
F BK
MBF MBFK
M
S Ak
将所求得的φA代入前式,得
h
所以
6
M
A1
S A1 S Ak
M
M
A2
结构力学
判断题1.力矩分配法经一个循环计算后,分配过程中的不平衡力矩(约束力矩)是传递弯矩的代数和。
2.在力矩分配法中,同一刚性结点处各杆端的力矩分配系数之和等于1.3.单结点结构的力矩分配法计算结果是精确的。
4.求某量值影响线方程的方法,与恒载作用下计算该量值的方法在原理上是相同的。
5.任何静定结构的支座反力、内力的影响线,均由一段或数段直线所组成。
6.如简谐荷载作用在单自由度体系的质点上且沿着振动方向,则体系各截面的内力和位移动力系数相同。
填空题1.用力矩分配法计算结构每平衡一个结点时,按分配系数将不平衡力矩(约束力矩)反号分配至交于该结点的各杆端,然后将各杆端所得的固端弯矩乘以传递系数传递至相应的另一端。
2.用力矩分配法计算结构时,各杆端的最后弯矩等于各杆端的固端弯矩与历次的分配弯矩、传递弯矩之和。
3.传递系数Cab表示B端弯矩与A端弯矩的比值。
4.力矩分配法适用于求解连续梁和无侧移或无节点线位移钢架的内力。
5.力矩分配法中,杆端的转动刚度不仅与该杆的线刚度有关,而且与该杆另一端的支撑情况有关。
6.图a所示在力P作用下,弯矩图如图b所示,K截面弯矩影响线如图c所示。
图b中的yd物理意义为力Fp作用在K点时,b截面的弯矩。
图c中的yd物理意义为当单位1移动荷载作用在b 处时,K截面的弯矩。
7.图a是图示结构D点受荷载Fp=1kN作用时的弯矩图,图b是某截面的弯矩图影响线。
y1表示Fp=1kN作用于D点,截面C的弯矩,y2表示Fp=1作用于D点,截面A的弯矩影响线。
8.图b是图a的支座反力影响线,竖标yc是表示Fp=1作用在C截面是支座反力Fy的数值。
9.多跨静定梁附属部分某量值影响线,在基本部分范围内必为零,在附属部分范围内为直线或折线。
10.对于静定梁和超静定梁,静定梁的内力影响线是直线图形,而超静定梁的内力影响线是曲线图形。
11.作影响线的方法有静力法及机动法,前者应用力的平衡条件,后者应用虚功原理。
结构力学-模拟题
《结构力学》一.单选题1.在力矩分配法中,分配系数表示().A.结点A有单位转角时,在AB杆A端产生的力矩B.结点A转动时,在AB杆A端产生的力矩C.结点A上作用单位外力偶时,在AB杆A端产生的力矩D.结点A上作用力偶时,在AB杆A端产生的力矩[答案]:C2.当远端为固定端时,传递系数等于().A.1B.0.5C.-1D.0[答案]:B3.矩阵位移法中结构的原始刚度方程是那两组量之间的关系().A.节点力与节点位移B.杆端力与节点力C.杆端力与节点位移D.节点位移与杆端力[答案]:A4.平面杆件结构一般情况才下的单元刚度矩阵[K]6*6是().A.非对称,奇异矩阵B.对称,非奇异矩阵C.对称,奇异矩阵D.非对称,非奇异矩阵[答案]:C5.位移法典型方程中主系数一定().A.A等于零B.B大于零C.C小于零D.D不确定[答案]:B6.行驶在桥梁上的汽车应该简化为().a.分布荷载b.集中荷载c.活荷载d.恒荷载A.(a,d)B.(a,c)C.(b,c)D.(b,d)[答案]:C7.在选取计算简图时应遵循的原则是().A.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力求计算简便B.完全真实的反映实际状况C.考虑所有约束情况,计算结果要完全的精确D.能用计算简图,因为有误差[答案]:A8.以下那个不属于平面杆件结构的分类().A.梁B.拱C.墙D.桁架[答案]:C9.不属于刚节点的受力特点是().A.能够传递轴力B.能够传递弯矩C.能够传递变形D.能够传递剪力[答案]:C10.对结构进行几何分析目的在于().A.使结构更美观B.保证结构经济安全C.保证结构满足刚度要求D.保证结构中各构件不发生相对刚体运动[答案]:D11.对于三刚片规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要求三个铰不在一条直线上B.A.符合三刚片规则的结构可视之为几何不变体系C.刚片必须都由真铰连接D.该规则适用于虚铰连接的构件[答案]:C12.梁上在集中力偶M作用处的截面弯矩是().A.m/2(上拉)B.m/2(下拉)C.m(下拉)D.条件不足,不能确定[答案]:D13.如果某简支梁的剪力图为水平直线,则弯矩图为().A.不清楚B.平行轴线C.斜直线D.二次抛物线[答案]:C14.对称三铰拱结构下列描述().A.比平直结构浪费材料,不可取B.仅是为了美观,内里并不比梁结构优化C.比相同跨度的梁结构能承受更大弯矩D.将竖向荷载部分地转化成了拱角的水平推力[答案]:D15.对于简单桁架,可按什么顺序截取结点,逐次用结点法求出全部内力().A.去除二元体的顺序B.添加二元体的顺序C.从左到右的顺序D.从右到左的顺序[答案]:A16.外力作用在基本梁上时,对附属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内力为零B.变形为零C.位移为零D.反力为零[答案]:C17.下列哪种因素对静定梁产生内力().A.温度改变B.荷载C.支座移动D.制造误差[答案]:B18.下列那一条不是图乘法求位移的适用条件().A.EI为常数B.两个弯矩图至少有一个为直线C.直杆D.两个弯矩图都必须为直线[答案]:D19.功的互等定理适用于什么体系().A.平面体系B.静定结构C.线弹性体系D.梁和刚架[答案]:C20.在杆件简化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直杆用直线代替B.曲杆用曲线代替C.变截面杆用粗细变化的线条代替D.圆杆用直线代替[答案]:C21.下列不属于支座简化形式的是().A.滑动支座B.活动铰支座C.固定铰支座D.固定支座[答案]:A22.下列不属于平面杆件结构分类的是().A.拱B.柱C.梁D.刚架[答案]:B23.几何组成分析时一个铰支座可视为()个约束.A.1B.2C.3D.4[答案]:B24.关于弯矩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均布力作用段弯矩图为抛物线B.无荷载作用段弯矩为零C.集中力作用处弯矩图斜率改变D.铰结点处弯矩为零[答案]:B25.属于桁架中杆件所受内力的是().A.剪力B.轴向拉(压)力C.弯矩D.扭矩[答案]:B26.不属于图乘法适用条件的是().A.M图或者Mp图形状可求B.杆段EI为常量C.杆段轴线为直线D.各杆的M图和Mp图至少有一个为直线[答案]:A27.在位移法中将铰接端的角位移设为基本未知量().A.不可以B.一定条件下可以C.可以,但不必要D.必须[答案]:C28.由三根链杆连接的两个刚片属于().A.几何不变体系B.静定结构C.几何可变体系D.不变,可变,瞬变体系都有可能[答案]:D29.阳台挑梁应简化为().A.活动铰支座B.固定支座C.固定铰支座D.永久支座[答案]:B30.在进行结构简化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尽可能正确的反应构件的主要性能B.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C.计算简图会与实际结构有些微差异D.计算简图必须完全正确的反映实际结构[答案]:D31.对几何不变体系描述正确的是().A.体系受到任意外力时都能保持几何形状和位置不变的体系B.体系受到任意外力时都能保持几何大小不变的体系C.体系受到任意外力时都能保持几何大形状变的体系D.体系受到任意外力时都不产生位移的体系[答案]:A32.对三刚片规则说法错误的是().A.三个铰不能共线B.可以是虚铰连接C.由三个刚片组成的体系是几何不变的D.符合三刚片规则的体系是几何不变的[答案]:C33.多余约束是指().A.设计之外的约束B.超出数量的约束C.对于保证体系几何不变性来说是不必要的约束D.多样性的约束[答案]:C34.对于三铰拱的描述错误的是().A.拱曲面的形状影响结构的最大弯矩B.与相同跨度的梁相比,弯矩减小C.将竖向压力部分地转化为拱架脚水平推力D.拱的力学性能与高跨比相关[答案]:A35.关于桁架说法错误的是().A.上弦杆都受压B.下弦杆都受拉C.腹杆都受压D.桁架中存在不受力的零杆[答案]:C36.三铰拱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其他条件不变,当拱高减小时,水平推力().A.增大B.减小C.不变D.不清楚[答案]:A37.力矩分配发中等截面直杆的力矩传递系数取决于().A.材料刚度B.杆件长度C.杆端约束条件D.弯矩大小[答案]:C38.力矩分配发中通过多次分配,传递节点的不平衡力矩越来越小是由于().A.传递系数<1B.传递系数<0.5C.分配系数<1D.分配系数及传递系数均<1[答案]:A39.求位移的单位荷载法是由什么推导出来的().A.互等定理B.虚力原理C.叠加原理D.虚位移原理[答案]:B40.在互等定理中δ31=().A.δ13B.δ11C.δ22D.δ33[答案]:A41.位移法的理论基础是().A.确定的位移与确定的内力之间的对应关系B.虎克定律C.力法D.位移互等定理[答案]:A42.在常用超静定杆系结构中,不能用位移法求解的结构是A.桁架B.刚架C.组合结构D.均可求解[答案]:D二.判断题1.在力矩分配法中,分配与同一结点的杆端弯矩之和与结点不平衡力矩大小相等,方向相同.[答案]:F2.力矩分配法仅可以获得近似解.[答案]:F3.力矩分配系数是杆件两端弯矩的比值.[答案]:F4.交于一结点的各杆端的力矩分配系数之和等于1.[答案]:T5.单元刚度矩阵均具有对称性和奇异性.[答案]:F6.用矩阵位移法计算连续梁时无需对单元刚度矩阵作坐标变换.[答案]:T7.结构刚度矩阵是对称矩阵[答案]:F8.梁AB的截面EI为常数,各链杆的相同,则梁截面D弯矩代数值与EI值大小无关. [答案]:F9.嵌进墙体的梁端可以简化成固定铰支座.[答案]:F10.结构力学主要的研究方法是将结构简化成由杆件和支座组成的计算模型,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力学分析.[答案]:T11.结构是建筑物和构筑物中承受荷载,传递荷载起骨架作用的部分.[答案]:T12.代替实际结构的简化图形,称为结构的计算简图.[答案]:T13.在任意荷载下,仅用静力平衡方程即可确定全部反力和内力的体系是几何不变体系. [答案]:F14.体系在受到外荷载作用时(不考虑材料应变)若能保持几何形状和位置不变即称之为几何不变体系.[答案]:T15.有两根不平行的链杆连接的两个刚片可视之为几何不变体系.[答案]:F16.对于静定结构,改变材料的种类,不会改变其变形和位移.[答案]:F17.支座移动在静定结构上会产生内力.[答案]:F18.桁架内杆件的截面内力有弯矩,轴力和剪力.[答案]:F19.静定结构满足平衡方程的内力解答有且仅有一种.[答案]:T20.超静定结构仅由平衡条件就可求出全部内力和反力.[答案]:F21.虚位移原理可用于求体系的位移.[答案]:F22.在非荷载因素(支座移动,温度变化等)作用下,静定结构不产生内力,但会有位移且位移只与杆件刚度有关.[答案]:F23.用图乘法可求得各种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位移.[答案]:F24.力法典型方程的实质是超静定结构的平衡条件.[答案]:T25.几次超静定结构,只须任意去掉几个多余约束即可作为力法基本结构.[答案]:F26.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只与各杆件EI的相对值大小有关而与绝对值无关.[答案]:T27.力法典型方程的物理意义都是基本结构沿多余未知力方向的位移为零.[答案]:T28.位移法未知量的数目与结构的超静定次数有关.[答案]:F29.位移法典型方程的物理意义反映了原结构的位移协调条件.[答案]:F30.位移法可解超静定结构,也可解静定结构.[答案]:T31.结构力学主要研究杆件体系的受力状态.[答案]:T32.桁架各杆件的铆接处应简化为刚结点.[答案]:F33.两刚片用三根链杆相连接,则所组成的体系是几何不变的.[答案]:F34.静结构的内力都可由平衡条件求得.[答案]:T35.铰支座处的弯矩必为零.[答案]:F36.根据杆件的受力特点桁架会比相同材料的梁能更好的适用于大跨度结构.[答案]:T37.虚功原理与材料物理性质无关,适用于任何材料.[答案]:F38.结构各点产生位移时结构内部不一定产生应变.[答案]:T39.力法典型方程的实质是超静定结构的平衡方程.[答案]:F40.单元刚度矩阵均具有对称性和奇异性.[答案]:T41.计算简图应完全真实反映实际情况.[答案]:F42.虚铰与一般铰的约束效果相同.[答案]:T43.瞬变体系由于在发生微笑变形后就转化为几何不变体系,因此可用于工程结构中. [答案]:F44.超静定结构可由平衡条件求得全部内力.[答案]:F45.桁架中三杆节点上无荷载作用时若其中两条杆在一条直线上,则另一条杆受力为零. [答案]:T46.静定结构在温度改变,制造误差,材料收缩等影响下不仅产生变形,也产生应力.[答案]:F47.若EI为常数则图乘法适用于拱结构的计算.[答案]:T48.力法典型方程中系数,当i=j时恒大于零.[答案]:T49.力矩分配法仅适用于解无线位移结构.[答案]:T50.传递系数只与杆件刚度有关.[答案]:F三.填空题1.平面杆件结构可以分成如下几种类型:###,刚架,桁架,拱以及组合结构.[答案]:梁2.体系###是指用来确定其位置所需独立坐标的数目.[答案]:自由度3.图乘法使用的条件是:###,杆段轴线为直线,各杆的M图和MP图中至少有一个为直线. [答案]:杆段的EI为常数,4.结构简化包括荷载,杆件,###,结点四个部分.5.拱脚的###分力是三铰拱比相同跨度梁结构弯矩大为减小的原因.[答案]:水平6.荷载作用于多跨静定梁的基础结构是,附属结构的内里为###.[答案]:零7.静定结构是几何不变的,并且###.[答案]:无多余约束8.力法方程中等式δij=δji依据的原理是###.[答案]:位移互等定理9.从几何组成上讲,静定和超静定结构都属于###,前者无多余约束后者有多余约束.[答案]:几何不变体系10.一个固定支座相当于###个约束.[答案]:3个11.对称结构是指###,杆件刚度,荷载分布都对称的结构[答案]:几何形状12.在具有2个自由度的体系上加上一个二元体时,所得新体系的自由度为###.[答案]:213.超静定结构内力计算与各杆件刚度的###相关.[答案]:相对大小14.静定结构支座移动产生不产生###,内力和应力.[答案]:位移15.几何不变体系指体系受外力作用,不考虑杆件变形时,几何形状和###不变的结构. [答案]:位置16.进行几何组成分析时可以将任一几###部分视为一个刚片.[答案]:几何不变17.力矩分配法中,杆件远端为固定支座时,传递系数C=###.[答案]:0.5四.问答题1.简述三刚片规则[答案]:三个刚片用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铰两两相联,则组成的体系是几何不变的.2.支座位移对静定和超静定结构内力和位移有何影响?[答案]:对于超静定结构:使支座产生反力,结构产生内力,同时产生位移;对于静定结构:不产生反力和内力,只产生位移.3.力法,位移法各适用于什么情况?[答案]:力法:只适用于超静定结构.位移法:通用于分析静定和超静定结构4.静定结构内力分析情况与杆件截面的几何性质,材料物理性质是否相关?为什么?[答案]:不相关,静定结构内力分析只有平衡条件便可求得,只与受力条件,约束条件相关.而与杆件截面几何性质,材料物理性质无关.5.试简要分析同样跨度的直梁,拱受横向荷载时的本质区别.[答案]:直梁受横向荷载时只有弯矩和剪力;由于支座水平推力的作用,拱在竖直向下的荷载作用下产生向内的水平反力.6.试分析“虚功原理”中“虚功”的物理含义.[答案]:“虚功”中的“虚”指位移Δ是任意假定的,与作用于质点上的力无关.即位移Δ的产生与力系并无关系.发生了虚位移Δ的过程中,力系所作的总功即为“虚功”.7.力矩分配法,矩阵位移法各适用于什么情况?[答案]:力矩分配法:无侧移钢架和连续梁矩阵位移法:电子计算机和传统力学相结合的产物,便于实现计算过程的程序化,既可用于分析梁,钢架,桁架等平面和空间结构,又可用于分析板,壳的弹性力学问题,具有普遍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 力矩分配法一 判 断 题1. 传递系数C 与杆件刚度和远端的支承情况有关.( √ )2. 力矩分配中的传递系数等于传递弯矩与分配弯矩之比,它与外因无关.( √ )3. 力矩分配法所得结果是否正确,仅需校核交于各结点的杆端弯矩是否平衡.( × )4. 力矩分配法经一个循环计算后,分配过程中的不平衡力矩(约束力矩)是传递弯矩的代数和.( √ )5.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结构时,汇交与每一结点各杆端力矩分配系数总和为1,则表明力矩分配系数的计算绝对无错误.( × )6. 在力矩分配法中,分配与同一结点的杆端弯矩之和与结点不平衡力矩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 )7. 力矩分配法是以位移法为基础的渐进法,这种计算方法不但可以获得近似解,也可获得精确解.( √ )8. 在任何情况下,力矩分配法的计算结构都是近似的.( × ) 9. 力矩分配系数是杆件两端弯矩的比值.( × )10. 图示刚架用力矩分配法,求得杆端弯矩M CB =-16/2ql ( × )题10图题11图题12图=—M/2.( × )11. 图示连续梁,用力矩分配法求得杆端弯矩MBC12. 图示刚架可利用力矩分配法求解.( √ )13. 力矩分配法就是按分配系数分配结点不平衡力矩到各杆端的一种方法.(× )14. 在力矩分配法中,同一刚性结点处各杆端的力矩分配系数之和等于1.( √ )15. 转动刚度(杆端劲度)S只与杆件线刚度和其远端的支承情况有关.( √ )16. 单结点结构的力矩分配法计算结果是精确的.( √ )17. 力矩分配法仅适用于解无线位移结构.( √ )18.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结构时,杆端AC的分配系数μ.(√ )=18/29AC题18图题19图题21图19. 图示杆AB 与CD 的EI,l 相等,但A 端的劲度系数(转动刚度)S AB 大于C端的劲度系数(转动刚度) S CD .( √ )20. 力矩分配法计算荷载作用问题时,结点最初的不平衡力矩(约束力矩)仅是交于结点各杆端固端弯矩的代数和.( × )21. 若使图示刚架结点A 处三杆具有相同的力矩分配系数,应使三杆A 端的劲度系数(转动刚度)之比为:1:1:1.( √ )22. 有结点线位移的结构,一律不能用力矩分配法进行内力分析.( × ) 23. 计算有侧移刚架时,在一定条件下也可采用力矩分配法.( √ ) 24. 有结点线位移的结构,一律不能用力矩分配法进行内力分析.( × )二 选 择 题1. 图示结构汇交于A 的各杆件抗弯劲度系数之和为∑A S ,则AB 杆A 端的分配系数为: ( B ) A.∑=S A AB AB i /4μ B. ∑=S A AB AB i /3μ C. ∑=S A AB AB i /2μ D. ∑=S A AB AB i /μ题1图题2图2. 图示结构EI=常数,用力矩分配法计算时,分配系数 4A为:( D )A.4/11B.1/2C.1/3D.4/93. 在图示连续梁中,对结点B进行力矩分配的物理意义表示( D )A. 同时放松结点B和结点CB. 同时固定结点B和结点CC. 固定结点B,放松结点CD. 固定结点C,放松结点B题3图题4图4. 图示等截面杆件,B端为定向支座,A端发生单位角位移,其传递系数为( C )A. C=1AB=1/2B. CAB=-1C. CABD. C=0AB:(A)5. 等直杆件AB的转动刚度(劲度系数)SABA 与B端支承条件及杆件刚度有关B 只与B端的支承条件有关C 与A、B两端的支承条件有关D 只与A端支承条件有关:(B)6. 等直杆件AB的弯矩传递系数CABA 与B端支承条件及杆件刚度有关B 只与B端的支承条件有关C 与A、B两端的支承条件有关D 只与A端支承条件有关=3i时,杆的B端为:(C)7. 当杆件刚度(劲度)系数SABA 自由端B 固定端C 铰支承D 定向支承8. 力矩分配法计算得出的结果(D)A 一定是近似解B 不是精确解C 是精确解D 可能为近似解,也可能是精确解。
9. 力矩分配法中的传递弯矩等于(B)A 固端弯矩B 分配弯矩乘以传递系数C 固端弯矩乘以传递系数D 不平衡力矩乘以传递系数10. 力矩分配法中的分配弯矩等于(C )A 固端弯矩B 远端弯矩C 不平衡弯矩(即约束力矩)乘以分配系数再改变符号D 固端弯矩乘以分配系数11. 若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刚架,则结点A 的不平衡力矩(约束力矩)为 ( C )A. M Pl 163 B.Pl 163 C. -M-Pl 163D. Pl 8112. 图示对称刚架在结点力偶矩作用下,弯矩图的正确形状是:( C )13. 图示结构用力矩分配法计算时,结点A 的不平衡力矩(约束力矩)为( C )m kN ⋅ m kN ⋅ m kN ⋅ m kN ⋅题13图 题14图 14. 图示结构用力矩分配法计算时分配系数μμAD AB ,为: ( C )A. 6/1,2/1==μμAD ABB. 8/1,11/4==μμAD ABC. 8/1,2/1==μμAD ABD. 6/1,11/4==μμAD AB15. 图示结构(EI=常数),在荷载作用下,结点A 的不平衡力矩为: ( D )A. 16/312/2Pl ql+ B.16/312/2Pl ql- C.4/38/2Pl ql-D.12/2ql16. 图示结构用力矩分配法计算时,结点A 的不平衡力矩(约束力矩)M A 为: ( B )A. pl/6B. 2pl/3C. 17pl/24D. –4pl/317.图示结构,汇交于结点A 各杆端的力矩分配系数为:( C )A .2/1,4/1===μμμAC AD AB B .0.1,0.6,0.3AB AC AD ===μμμ C .0,2/3,1/3AB AC AD ===μμμ D .8/3,2/10===μμμAC AC AB题17图题18图μ是:( C )18.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结构时,BC杆的分配系数BCA. 4/7B. 16/29C. 16/2525μ是:( B)19.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结构时,CD杆端的分配系数CDA. 1/4B. 4/13C. 3/16D. 2/7题19图题20图20.图示刚架,结点A承受力偶作用,EI=常数。
用力矩分配法求得AB杆B端的弯矩是:( B )A .m kN ⋅2B .m kN ⋅-2C .m kN ⋅8D .m kN ⋅-821.图示结构(EI=常数)用力矩分配法计算时:( D )A .1,8/1-==C BC BC μB .1,9/2==C BC BC μ C .1,8/1==C BC BC μD .1,9/2-==C BC BC μ题21图 题22图 题23图22.图示结构(EI=常数),在荷载作用下,结点A 的不平衡力矩为:( C )A. PaB. 9Pa/8C. 7Pa/8D. -9Pa/823.图示连续梁用力矩分配法求得AB 杆B 端的弯矩是( C )A.m kN ⋅15B.m kN ⋅-15C.m-6kN⋅D.mkN⋅624.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刚架时,杆端AB的力矩分配系数是:( C )A. 3/32B. 7/32C. 15/32D. 17/32题24图题25图25.图示结构中B结点的不平衡力矩(约束力矩)为:( B )A.m-4kN⋅B.m-1kN⋅C.mkN⋅1D.m4kN⋅μ应为:( C )26.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结构时,力矩分配系数BAA .1/2B. 4/7C. 4/5D. 1题26图题27图题28图μ为:( B )27.图示结构用力矩分配法计算时,分配系数BCM等于: 图示结构中,当结点B作用外力偶M时,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得BA( D )327529. 图示连续梁,EI=常数.用力矩分配法求得结点B的不平衡力矩为: ( D )A.m-20kN⋅B.mkN⋅15C.m-5kN⋅D.m5kN⋅题29图题30图μ应为: ( D )30.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结构时,力矩分配系数BA2 7 531. 下列各结构可直接用力矩分配法计算的为: ( B )32. 在力矩分配法中,各杆端之最后弯矩值是: ( C )A. 分配弯矩之代数和B. 固端弯矩与分配弯矩之代数和C. 固端弯矩与分配弯矩、传递弯矩之代数和D. 分配弯矩与传递弯矩之代数和33. 图示各结构杆件的E、I、l均相同,上图杆件的劲度系数(转动刚度)与下列哪个图的劲度系数(转动刚度)相同.( C )34. 杆件AB之A端劲度系数(转动刚度)是: ( B )A. 使A端转动单位角度时在B端所施加的外力矩B. 支座A发生单位角位移时引起的在支座A的反力矩C. 使B端转动单位角度时在A端所施加的外力矩D. 端支座发生单位角位移时引起的在支座A的反力矩35. 在力矩分配法中反复进行力矩分配及传递,结点不平衡力矩(约束力矩)愈来愈小,主要是为: ( A )A. 分配系数及传递系数<1B. 分配系数<1C. 传递系数=1/2D. 传递系数<136. 在力矩分配法中,刚结点处各杆端力矩分配系数与该杆端转动刚度(或劲度系数)的关系为: ( D )A. 前者与后者的绝对值有关B. 二者无关C. 成反比D. 成正比37. 力矩分配法是以: ( B )A.力法B.位移法C.迭代法D.力法与位移法的联合为基础的渐进法38. 在力矩分配法中,转动刚度(劲度)系数表示杆端对下列作用的抵抗能力.( C )A.变形B.移动C.转动D.荷载39.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时,放松结点的顺序: ( D )A. 对计算和计算结果无影响B. 对计算和计算结果有影响C. 对计算无影响D. 对计算有影响,而对计算结果无影响40. 在力矩分配法的计算中,当放松某个结点时,其余结点所处状态为: ( D )A. 全部放松B. 必须全部锁紧C. 相邻结点放松D. 相邻结点锁紧41. 图示三个主振型形状及其响应的圆频率,三个频率的关系应为: ( A )A. ωωωc b a <<B.ωωωa c b <<C. ωωωb a c <<D.ωωωc b a >>题41图 题42图42. 当ωθ>>时,与干扰力P 平衡的力主要是: ( C )A.弹性恢复力B.阻尼力C.惯性力D.重力43. 用力矩分配法解图示结构内力时,传递系数分别等于0,-1和1/2的个数各为: ( C ),3,3 ,2,4 ,1,4 ,2,3题43图题44图44. 力矩分配法对图示结构能否应用: ( C )A.要视各杆刚度情况和具体荷载情况而定B.要视具体的荷载情况而定C.不管什么荷载作用均能单独使用D.根本不能单独使用45. 在力矩分配法中,分配系数表示: ( C )A.结点A有单位转角时,在杆AB杆A端产生的力矩B.结点A转动时,在AB杆A端产生的力矩C.结点A上作用单位外力偶时,在AB杆A端产生的力矩D.结点A上作用外力偶时,在AB杆A端产生的力矩46. 图示结构,要使结点B产生单位转角,则在结点B需施加外力偶为: ( C )A.13iB.5iC.10iD.8i题46图题47图47. 欲使图示体系的自振频率增大,在下述办法中可采用: ( D )A.增大质量mB.将质量m移至梁的跨中位置C.减小梁的EID.将铰支座改为固定支座48. 单自由度体系运动方程为2y y y P t m+ςω+ω=,其中未考虑质体重2()/力,这是因为: ( C )A.重力在弹性力内考虑了B.重力与其他力相比,可略去不计C.以重力作用时的静平衡位置为y坐标零点D.重力是静力,不在动平衡方程中考虑49. 下图中哪一种情况不能用力矩分配法计算: ( D )为: ( D )50. 在力矩分配法计算中,传递系数CABA . B端弯矩与A端弯矩的比值B . A端弯矩与B端弯矩的比值C . A端转动时,所产生A端弯矩与B端弯矩的比值D . A端转动时,所产生B端弯矩与A端弯矩的比值三填充题1.图示结构力矩分配系数AC =μ6/17.BAμ=8/11题1图题2图2.图示结构(EI=常数)用力矩分配法计算的分配系数BCμ=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