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话语分析与政治语篇翻译以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为例汪颖
基于语料库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研究
Modern Linguistics 现代语言学, 2020, 8(4), 557-563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20 in Hans. /journal/mlhttps:///10.12677/ml.2020.84076A Corpus-Based Study on the Translation of2020 Chinese Government Work ReportBingbing Song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BeijingReceived: Jul. 30th, 2020; accepted: Aug. 13th, 2020; published: Aug. 20th, 2020AbstractGovernment work report is an important form of China’s official documents, whose translation is the window for the world to understand China, as well as the road for China to reach world. Ap-pling the theory and approaches of corpus linguistics,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was made on the 2020 Chinese government work report, its English translation and the remarks by president Trump in 2020 State of the Union address in four aspects: the proportion of high-frequency words, type token ratio, average sentence length and part of speech. The study also investigated the lan-guage features of the translation for government work report in simplification and explicitation, and some suggestions about the translation were given in the study.KeywordsGovernment Work Report, Translation Universals, Language Features, Corpus基于语料库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研究宋冰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北京收稿日期:2020年7月30日;录用日期:2020年8月13日;发布日期:2020年8月20日摘要政府工作报告是中国官方文书的重要形式之一,其英译文是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也是中国走向世界的通道。
语料库和批评话语分析视阈下的《政府工作报告》意识形态研究
收稿日期:20190827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英语专业学生语用能力多模态语料库的研发和应用”(16XYY010)的阶段性成果;西安外
国语大学博士研究生科研基金重点项目“语料库和批评话语分析视阈下的《政府工作报告》意识形态研究”(syjsb201701)的阶 段性研究成果
关键词:批评话语分析;语料库;政府工作报告;意识形态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20)03012305
批评话语分析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基础,根据语篇 的具体特征选择性地分析话语的及物性、情态 (如 情 态 动 词)、转换(如被动语态),分类(如形容词)等蕴含的意识形 态[1—4]。政治文本是一个涵盖性术语,包括能够在不同的政 治活动中满足不同政治目的的各类型文本或文体,翻译更多 关注的是与机构相 关 的 政 治 文 本 或 文 体 [5]。 《政 府 工 作 报 告》(以下简称《报告》)是典型的政治文本,主要内容包括总 结过去一年的工作及突出下一年的任务,集中体现了政府在 一定历史时期的工作重心;作为机构话语,在很大程度上反 映了当时的意识形态及社会发展轨迹。《报告》的英译本是 世界了解中国形 势 的 重 要 途 径,因 此 《报 告 》的 翻 译 至 关 重 要。翻译是一种再创造的行为,由于汉语和英语在语法、句 式结构及表达意义上的差别,同一内容的原文本及英译本在 语言形式上有显 著 差 异。 本 研 究 通 过 对 《报 告 》原 文 本、英 译本及参照本《国情咨文》(以下简称《咨文》)的系统分析, 研究其不同的语言特征,并探讨差异背后意识形态的原因。
康佳萍,姜占好
(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安 710128)
摘 要:批评话语分析探讨语言、权利和意识形态的关系,透过语言表面形式,揭示意识形态对话语的影响及话 语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基于此,将语料库技术运用于政治话语分析,综合运用语料库方法、描述性统计方法,探究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意识形态。以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原文本、英译本及参照本《国情咨文》为语料,从主题 词、情态动词、人称代词和语态选择四个不同的语言特征层面进行系统分析,重点分析在揭示意识形态过程中,原文 本、英译本及对应参照本在语言形式上的差异,并根据研究结果对《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提出建议。
《2024年《如何进行批评话语分析_多模态视角概述》(节选)翻译实践报告》范文
《《如何进行批评话语分析_多模态视角概述》(节选)翻译实践报告》篇一《如何进行批评话语分析_多模态视角概述》(节选)翻译实践报告如何进行批评话语分析:多模态视角概述翻译实践报告(节选)一、引言批评话语分析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学研究方法,在多模态视角下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通过节选翻译实践报告的形式,详细介绍如何进行批评话语分析,并从多模态视角出发,探讨其应用与价值。
二、翻译任务概述本次翻译实践的对象是一篇关于“如何进行批评话语分析:多模态视角概述”的英文文献。
原文涵盖了批评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多模态视角的引入、以及二者的结合方式等核心内容。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深入理解原文,准确传达原作者的思想和观点。
三、翻译前准备在进行翻译之前,译者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熟悉原文内容,理解批评话语分析和多模态视角的概念及其在语言学研究中的应用。
其次,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相关术语和表达方式。
最后,确定翻译工具和辅助手段,如词典、术语表、在线翻译工具等。
四、多模态视角下的批评话语分析在多模态视角下,批评话语分析不仅仅关注文本内容,还关注文本以外的其他元素,如图像、声音、动作等。
这些元素在传达信息时具有重要作用,能够丰富文本的内涵和意义。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关注这些元素,尽可能地还原原文的语境和意图。
五、翻译实践过程1. 理解阶段:译者需深入理解原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和观点。
2. 表达阶段:在准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运用语言技巧,将原文内容准确地表达出来。
3. 校对阶段:对翻译结果进行反复校对,确保译文准确无误。
4. 审校阶段:请专家或同行对译文进行审校,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六、翻译实践中的难点与解决方法1. 术语翻译:在翻译过程中,会遇到大量专业术语。
为确保术语翻译的准确性,译者需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确定术语的准确含义。
2. 文化背景差异:原文中涉及的文化背景可能与中文文化有所不同。
为避免误解和歧义,译者需充分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从中文读者的角度出发,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解释。
汉语动词连贯句及其英译技巧以《政府工作报告》为例
汉语动词连贯句及其英译技巧以《政府工作报告》为例摘要:在汉译英的过程中,由于中英文是两套完全不同的语法体系,汉语长句中可能有多个动词出现,而英文通常只有一个谓语动词,所以对长难句的英译对译者来说是一个考验。
政治经济类的文本中会出现很多动词连贯句,这些句子通常由一连串动词短语组成。
本文以《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动词连贯句为研究对象,探讨动词连贯句的四种主要类型及相应的英译技巧。
关键词:《政府工作报告》;动词连贯句;英译技巧引言:全球化背景下,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是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最普遍的媒介。
《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是中国宣传政治经济政策,塑造良好大国形象的有力途径。
《政府工作报告》属政经类文本,常见的翻译难点为汉语长句的英译。
中文政治经济方面的文件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长句比较多,而且句中的多个部分往往是用几个逗点分开,看起来似乎都是并列句 [1]。
而动词连贯句则又是这种汉语长句的典型代表,所以研究动词连贯句的英译对攻克汉语长句的翻译难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分析《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动词连贯句的英译,总结归纳动词连贯句的四种主要类型及相应的英译技巧。
一、动词连贯句的定义动词连贯句是由一连串动词短语组成的句子,它的主要特点是:连续几个不同的动词短语共同构成一个句子的谓语,各动词谓语间平行排列,意义上存在目的,手段,伴随等各种关系,而在汉语形态上无“任何语义显性标记加以显示”。
[3]丁衡祁指出“中文的政治经济方面的文件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长句比较多,而且句中的多个部分往往是用几个逗点分开, 看起来似乎都是并列句”[2]动词连贯句是汉语长难句型的典型代表,研究动词连贯句的英译对攻克长句的翻译难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动词连贯句的翻译技巧在对动词连贯句的翻译中汉译英时, 重要技巧就是先找出几个动词短语中的主要动词, 将它作为全句谓语, 然后将其余动词短语根据其与主要动词的意义关系转换成分词、动名词、不定式、介词结构以及从句等,作为句子的次要结构附属在句子的主干上, 实现汉英的正确转换。
从批判性话语分析视角看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
校园英语 / 翻译研究从批判性话语分析视角看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山东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路庆波【摘要】本文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7年3月5日在两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为例,以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为基础,对报告原文本和英文译本进行转换系统的对比研究,从而揭示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意识形态,及其在政治语篇翻译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批判性话语分析 政治语篇翻译 政府工作报告批判性话语分析,简称CDA(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最初在20世纪70年代末,作为新的研究视角进入话语分析领域,它是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为语言学的基础,主要探讨的是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三者之间的关系。
因而批判话语分析“一开始就带有其政治使命去改变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不均衡状况,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
在政治语篇翻译的过程中,忠实于原文是一个基本要求,但事实上,政治语篇的翻译也受到了翻译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因而与原文存在一定的区别。
而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和文化的产物。
人类在出现社会、产生文化的同时也就产生了意识形态。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从一开始就不可避免的打上了意识形态的烙印。
本文以李克强总理所作2017年政府报告为例,探讨批评性话语分析对政治话语翻译研究的指导意义。
以下将从情态传播的圈子为3时,按下Set Up和Go,连续传播3.结果分析。
比较1:初始变量的不同。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谣言的传播模型中,最终结果相同,整个的界面被红色填充即说明了一点即系统内的所有人都被谣言传播。
1.3两组图,谣言触发的三种方式,一为由一位开始(setup-one),二为随机数目的人开始(setup-random),其中随机数目的人开始传播速率最快,7.2就达到了50%,并且successive differences最高,达到935,由于初始变量的不同,整体传播速度也是不同的。
《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中的中国国家形象研究——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
《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中的中国国家形象研究——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近年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以其全面、详实的内容展示了中国政府在各领域取得的成就和未来的发展规划。
这份报告不仅为中国国内各界提供了全面了解国家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重要资料,也成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
然而,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本在传递中国国家形象时遇到了一些挑战,其中包括某些批评话语的存在。
本文将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方法,尝试解读这些批评话语并探讨其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批评话语。
批评话语是批评者通过语言表达对某对象不满、指责或贬低的言辞。
在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本中,批评话语的存在既是一种现象也是一种困境。
作为一种现象,这些批评话语反映了某些翻译者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态度和观点;作为一种困境,批评话语可能对政府工作报告所传递的中国国家形象产生不利影响。
然后,我们利用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方法对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本进行研究。
语料库是一个包含大量真实语言数据的电子数据库,可以用于分析语言使用和社会语言学研究。
通过构建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本语料库,我们可以对其中的批评话语进行搜寻、提取和统计分析。
通过对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本语料库的研究,我们发现其中的批评话语主要分布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政府政策的质疑和批评,二是对政府工作或官员的指责,三是对社会问题的关切和呼吁。
这些批评话语多半涉及经济、环境、社会治理等问题,反映了英译本翻译者对中国国情的理解和观点,并且可能表达了一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质疑和不满。
虽然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本中存在着一些批评话语,但我们应该理性看待这些现象。
首先,政府工作报告是一份真实的反映国情的文件,它并没有回避中国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因此,翻译中出现批评话语是对政府工作报告内容的忠实翻译,是对真实国情的客观呈现。
其次,批评话语的存在并不能彻底否定中国国家形象的积极面。
政府工作报告所传递的中国国家形象是一个多维度的形象,即包括经济发展成就、社会进步、文化传统等多个方面,而不仅仅局限于批评话语所表达的问题。
《2024年《如何进行批评话语分析_多模态视角概述》(节选)翻译实践报告》范文
《《如何进行批评话语分析_多模态视角概述》(节选)翻译实践报告》篇一《如何进行批评话语分析_多模态视角概述》(节选)翻译实践报告如何进行批评话语分析:多模态视角概述翻译实践报告(节选)一、引言批评话语分析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学研究方法,对于理解话语背后的意识形态、权力关系和社会文化背景具有重要意义。
在多模态视角下,批评话语分析更是将文本、图像、声音等多种符号模式纳入分析范畴,从而更全面地揭示话语的深层含义。
本报告将就如何进行批评话语分析的翻译实践进行概述,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翻译工作提供参考。
二、翻译任务概述本次翻译实践的对象是一篇关于“如何进行批评话语分析:多模态视角概述”的原文。
原文主要探讨了批评话语分析的基本概念、方法及其在多模态环境中的应用。
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关注多模态信息的转换,包括文本翻译、图像翻译以及声音元素的转述等。
三、翻译过程与方法1. 文本翻译:在翻译文本时,首先要理解原文的语义和语境,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意图。
其次,要运用翻译技巧,如词义选择、句式调整等,确保译文在语言上流畅自然,同时传达原文的批评性意味。
2. 图像翻译:图像作为多模态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翻译过程中同样需要关注。
需要对原文中的图表、图片等信息进行解读,理解其背后的意义,并在译文中用适当的图像或文字说明进行转述。
3. 声音元素的转述:对于原文中涉及的声音元素,如录音、音频等,需要在译文中用文字进行转述,描述声音的语调、节奏等信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批评性意味。
四、翻译实践中的挑战与解决策略1. 语义理解:由于批评话语分析涉及复杂的理论知识和意识形态问题,需要译者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和批判性思维。
在遇到不熟悉的术语或观点时,要通过查阅文献、请教专家等方式进行补充学习。
2. 文化差异: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对于一些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表述,要结合语境进行适当调整,确保译文在目标语中具有相同的表达效果。
浅析《政府工作报告》中隐喻的翻译策略
2017.06语言应用研究一、引言隐喻作为普通意义的一种意指手段和意指过程,它不仅隐藏于语言本体系统中,更表现于语言运用之中。
美国语言学家莱可夫和约翰逊(Lakoff&Johnson)也认为:隐喻是从具体向抽象概念域的一种系统映射。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隐喻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
隐喻的最大亮点就是引人注目,以人们熟悉的概念去阐释相对陌生的概念。
宣传鼓动性和严密的逻辑性是政治语篇的主要特征。
鼓动性是指政治语篇的观点明确,旗帜鲜明,其表述充满强烈的思想感情。
逻辑性是指政治语篇中通过严密的逻辑思维以及形象思维的方法来突出论点,使论据富有说服力,论证更科学严谨。
为了使政治语篇的这两个特征更加突出,在语言材料的选择和应用上是比较多样化的,其中隐喻的运用就是一种很重要的手段。
隐喻通过具体形象的思维方式使政治语篇中的相对抽象的政治概念被人民大众所理解,可以说隐喻赋予了政治语篇新的活力。
许多学者先后从不同的角度对隐喻的翻译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成果颇丰。
本文从汉英翻译的视角对近五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隐喻的翻译策略加以分析和归纳,以便揭示出政治隐喻中常用的翻译手段。
二、《政府工作报告》中隐喻所用的翻译策略学者们针对隐喻的翻译提出了许多翻译方法,经过归纳、总结,大致有这几种:1.隐喻直译法;2.隐喻意译法;3.隐喻直译和意译结合法;4.隐喻省译法;5.隐喻注释法;6.其他译法。
鉴于英汉两种语言所植根的文化土壤不同,在隐喻的运用上呈现出不小的差异,所以政治隐喻的翻译要考虑文化差异,针对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
下面结合《政府工作报告》的汉英对照材料来分析有关隐喻的翻译策略。
(一)直译法直译法是以原文的形式为标准,在关键词的对应、句法结构的对照等方面都保持原文的原貌。
一般来说,在中英文化对待某些事物的认知具有一致性时就采用直译法,既能吸收原文的特色又能忠实于原文的表达结构,极大削弱了翻译过程中的失切之弊。
批判性话语分析视域下的政治语篇翻译
批判性话语分析视域下的政治语篇翻译作者:江利超丁志斌来源:《文教资料》2018年第25期摘要:本文运用韩礼德(Halliday)的批判性话语分析理论对《政府工作报告》(2017)的源语和目的语版本进行及物系统、情态系统、主位结构三个层面的个案对比分析,挖掘政治文本翻译过程中隐含的意识形态,达到更好地指导政治文本翻译实践的目的。
关键词:政治语篇翻译批判性话语分析《政府工作报告》1.引言韩礼德的批判性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将系统功能语法理论视为其语言学的基础,探讨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
韩礼德(1994)认为概念功能是指语言对人们的现实世界及内心世界中各种经历的表达,及物性作为概念功能的一个语义系统是语言用来再现世界的基础,主要涉及及物性、语态和作格性,人际功能主要涉及交际者的“角色”,言语功能,语气、情态、语调,而语篇功能则主要涉及主位结构、信息结构和衔接;人际功能是指能表达作者(讲话者)的身份、地位、态度、动机及他(她)对事物的推断的功能,体现着作者(讲话者)的态度,情态是人际功能的体现形式之一,主观情态反映话语生成者与陈述的亲近性,而客观情态则模糊了个体与团体的观点;语篇功能是指语言将其本身与其使用者所处的情景环境相联系的功能,其典型体现是“主位/信息”(李静,2013:97-98)。
话语是系统化的观点陈述,它的主观性让任何话语都有一定的意识形态。
话语只是语言的外在形式,意识形态才是话语的内容。
因此,看似更公正客观的政治语篇较之于其他语篇而言,既含有政治信息,又隐含着更多的社会动机和政治立场,对读者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2.批判性话语分析视角下的政治语篇翻译政治语篇中蕴含着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对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全球大众媒体的环境中,政治语篇占据了主要地位,是意识形态的主要载体。
批评话语分析视角下的《政府工作报告》英译研究(一)——基于语料库的第一人称代词复数考察
批评话语分析视角下的《政府工作报告》英译研究(一)——基于语料库的第一人称代词复数考察
朱晓敏
【期刊名称】《外语研究》
【年(卷),期】2011()2
【摘要】批评话语分析探索社会中的不公平现象在话语中的反映,并通过语篇分析来洞悉权力和意识形态对话语的操控。
翻译作为一种再创造的行为,其背后作为思想和解释系统的意识形态始终在起着作用。
因此,使用批评话语分析的方法来考察意识形态在翻译行为中所起的作用是切实可行的。
这一作用在《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文中的表现之一即是,第一人称代词复数出现了显著的增加,既高于原文也高于同类体裁的原创文本。
【总页数】6页(P73-78)
【关键词】批评话语分析;《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意识形态;人称代词
【作者】朱晓敏
【作者单位】常熟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59
【相关文献】
1.从批评话语分析视角看英译《政府工作报告》——人称代词“we”语言效力的批评性分析 [J], 雷冰
2.从批评话语分析视角看英译《政府工作报告》——人称代词“we”语言效力的批评性分析 [J], 雷冰
3.语料库和批评话语分析视阈下的《政府工作报告》意识形态研究 [J], 康佳萍; 姜占好
4.语料库和批评话语分析视阈下的《政府工作报告》意识形态研究 [J], 康佳萍;姜占好
5.批评话语分析视角下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形象研究——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英译文为例 [J], 余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政治语篇翻译中的批评性话语
浅析政治语篇翻译中的批评性话语摘要:政治就是语言,同时,语言也是政治。
鉴于政治语篇翻译的特殊性,本文主要探讨政治语篇翻译中语言形式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以及批评性话语分析对政治语篇翻译研究的指导意义。
通过采用批评性话语分析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同一政治语篇的源语和目的语版本进行分类、转换、情态、及物性等词汇语法系统的对比分析,表明译者对语言形式的选择直接影响到翻译语篇所传达给读者的意识形态意义。
关键词: 批评性话语政治话语翻译意识形态系统功能语言学正如经济随着科技的发展而迅猛发展,翻译研究也随着语言学理论自身不断发展而不断拓宽研究领域。
批评语言学的发展壮大是话语分析方法的多样化的结实基础,并为其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从而极大促进了理论翻译研究的发展和壮大。
本文重点基于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角度,探讨政治语篇在翻译中的语言形式与意识形态的关系。
一、政治语篇翻译与批评性话语分析Fairclough(1995:21-22)认为:通过有效的语言使用,可以表达自身的社会身份、社会关系、知识以及信念。
但在不同情况下,其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特征。
系统功能语言学侧重语言多功能性,充分展现语言的概念、人际以及语篇功能。
功能语法为从宏观上考察语篇结构以及语篇与语境的关系提供了理论框架和具体的方法。
因此,批评性话语分析的主要理论基础和方法来源是系统功能语言学(辛斌, 2005:55-57)。
英语语篇的分类、及物、情态以及转换系,具有突出的可分析意识形态意义(Fairclough,1992:25-26)。
在政治话语的翻译语篇对比研究中,这些基于英语形式的基础系统是否通用?系统在形式和功能上的差异与意识形态的体现有什么关系?目的语译本能否实现源语语篇功能?本文将采用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对同一政治语篇的源语和目的语版本进行对比分析,以达到探讨的目的。
二、政治语篇翻译的对比分析:以《中国的发展道路》为例鉴于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以此为例,并有用批评性话语分析方法对比研究汉、英版本的异同以及其中的意识形态内涵。
批评话语分析与政治语篇翻译以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为例汪颖
第9卷第2期2012年2月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Feb.2012Vol.9No.2一、引言随着中国在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的提高,国际社会也需要更多的关注与了解中国,因此,很多政治语篇如官方文件、领导人讲话等都需要译成外文。
在政治语篇特别是官方政治文件的翻译中,忠实于原文往往是对译者的首要要求,但是政治语篇的翻译过程也不仅仅是语言文本的单纯转换,也会有很多其它因素左右着翻译的过程和结果。
因此本文将从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角度对政治语篇的翻译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加以分析。
二、批评话语分析理论批评话语分析这一话语研究方法最早由R.Fowler 等人在Language and Control (Fowler et al ,1979)一书中提出,是国外近年来兴起的一种话语分析方法。
与主流话语分析(mainstream discourse analysis )不同,批评话语分析主要研究语言形式与权力以及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
它不仅研究语言是什么,而且研究语言为什么是这样;不仅对话语的意义感兴趣,而且对话语如何产生这种意义感兴趣。
(丁建新、廖益清,2001:305)批评话语分析旨在透过表面的语言形式,揭露意识形态对话语的影响,话语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以及两者是如何源于社会结构和权势关系,又是如何为之服务的。
(ibid )Fairclough (1995)认为任何话语都可以同时视为一种三维的概念:1.语篇(text ),口语或书面语;2.话语实践(discourse practice ),包括语篇的生成与解释;3.社会文化实践。
话语的这一性质要求话语分析也必须是三维的,一般应包括:1.对语篇的语言学描述;2.对语篇与话语过程之间的关系作出解释;3.对话语过程与社会过程之间的关系作出解释。
《2024年《如何进行批评话语分析_多模态视角概述》(节选)翻译实践报告》范文
《《如何进行批评话语分析_多模态视角概述》(节选)翻译实践报告》篇一《如何进行批评话语分析_多模态视角概述》(节选)翻译实践报告《如何进行批评话语分析:多模态视角概述》翻译实践报告(节选)一、引言本报告主要介绍一次以《如何进行批评话语分析:多模态视角概述》为主题的翻译实践。
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翻译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尤其是在学术研究领域。
本文将通过对翻译任务的具体实施过程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今后的翻译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二、翻译任务概述本次翻译实践的原文为一篇关于批评话语分析的学术文章,主要从多模态视角对批评话语分析进行概述。
文章内容涉及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多媒体分析等多个领域。
在翻译过程中,我力求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义,确保译文的流畅性和准确性。
三、多模态视角下的批评话语分析多模态视角下的批评话语分析是一种综合运用语言、图像、声音等多种符号资源进行话语分析的方法。
在翻译过程中,我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语言符号的翻译:在翻译过程中,我注重对原文中语言符号的准确理解,包括词汇、句法、语篇等层面的分析,确保译文的语义准确性。
2. 非语言符号的转化:除了语言符号外,原文中还包含大量的非语言符号,如图像、图表、声音等。
在翻译过程中,我通过文字描述的方式将这些非语言符号转化为读者可以理解的形式,以保持原文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3. 批评视角的体现:在翻译过程中,我尽量保留原文中的批评视角和立场,通过适当的语言表达将原文的批评意图传达给读者。
四、翻译策略与方法在本次翻译实践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翻译策略与方法:1. 直译与意译相结合:在保证语义准确的前提下,我尽量采用直译的方法,以保持原文的风格和表达方式。
对于一些难以直译的词汇或句子,我采用意译的方法进行翻译,以确保译文的流畅性。
2. 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在翻译过程中,我注重培养自己的跨文化意识,了解原文作者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以便更好地理解原文并准确地进行翻译。
基于功能对等的《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方法之探讨
基于功能对等的《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方法之探讨鲁修红;汪军【摘要】本文在介绍《政府工作报告》用语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功能对等理论与《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中的实例,分析了语句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更加贴切地翻译对外政府公文提出了相应的英译方法:词性的转换、句式的转换、句式的融合.【期刊名称】《疯狂英语(教师版)》【年(卷),期】2011(000)003【总页数】4页(P183-185,189)【关键词】翻译;功能对等;政府工作报告【作者】鲁修红;汪军【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68;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6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5.9对外翻译是外界了解本国国情与意志的重要途径。
随着中国国际实力的提升,中国的《政府工作报告》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并成为了解中国的发展情况与相关问题的标准之一。
因此《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一直受到了国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而《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中国特色的行文结构和用词也给翻译工作带来了困难。
由于《政府工作报告》的政治敏感性和严肃性,大多数译者无形中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其译文的准确性上,所以就不可避免地在其翻译版本是否符合英语母语读者的思维习惯、表达方式等方面有所欠缺。
近年来,国内一些研究者(黄慧等,2007:38-42;王弄笙,2004:56-59;贾毓玲,2003:26-27)也针对有中国特色的词汇的翻译以及如何避免中式英语等方面作了相关的研究。
奈达在其书Language and Culture Context in Translating中将翻译描述为“最切近的自然对等”或“没有译本读者会误会原文中相应的意思”。
针对翻译过程,奈达提出了“分析、转语、重组、检验”四步法。
本文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基础,结合近年来《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版,探讨政府公文的翻译问题。
英汉在句子结构方面的最主要区别在于英语重形合而汉语注重意合,即英语句义主要靠语言本身的语法手段,而汉语主要靠句子内部的逻辑联系。
浅析政治语篇翻译中的批评性话语
浅析政治语篇翻译中的批评性话语摘要:政治就是语言,同时,语言也是政治。
鉴于政治语篇翻译的特殊性,本文主要探讨政治语篇翻译中语言形式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以及批评性话语分析对政治语篇翻译研究的指导意义。
通过采用批评性话语分析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同一政治语篇的源语和目的语版本进行分类、转换、情态、及物性等词汇语法系统的对比分析,表明译者对语言形式的选择直接影响到翻译语篇所传达给读者的意识形态意义。
关键词: 批评性话语政治话语翻译意识形态系统功能语言学正如经济随着科技的发展而迅猛发展,翻译研究也随着语言学理论自身不断发展而不断拓宽研究领域。
批评语言学的发展壮大是话语分析方法的多样化的结实基础,并为其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从而极大促进了理论翻译研究的发展和壮大。
本文重点基于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角度,探讨政治语篇在翻译中的语言形式与意识形态的关系。
一、政治语篇翻译与批评性话语分析Fairclough(1995:21-22)认为:通过有效的语言使用,可以表达自身的社会身份、社会关系、知识以及信念。
但在不同情况下,其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特征。
系统功能语言学侧重语言多功能性,充分展现语言的概念、人际以及语篇功能。
功能语法为从宏观上考察语篇结构以及语篇与语境的关系提供了理论框架和具体的方法。
因此,批评性话语分析的主要理论基础和方法来源是系统功能语言学(辛斌, 2005:55-57)。
英语语篇的分类、及物、情态以及转换系,具有突出的可分析意识形态意义(Fairclough,1992:25-26)。
在政治话语的翻译语篇对比研究中,这些基于英语形式的基础系统是否通用?系统在形式和功能上的差异与意识形态的体现有什么关系?目的语译本能否实现源语语篇功能?本文将采用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对同一政治语篇的源语和目的语版本进行对比分析,以达到探讨的目的。
二、政治语篇翻译的对比分析:以《中国的发展道路》为例鉴于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以此为例,并有用批评性话语分析方法对比研究汉、英版本的异同以及其中的意识形态内涵。
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
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摘要: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中国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政府工作报告作为世界了解中国社会形势和政策最重要、最权威媒介,其翻译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值得我们的研究和探讨。
本文仔细分析了政府工作报告的特点,并以历年报告中的语句及其译文为例,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希望对其翻译研究有所贡献。
关键词:《政府工作报告》;特点;翻译策略一、引言政论文是一种特殊的文体,通常被使用于正式和严肃的场合,例如:宣言、政府文件、声明、记者招待会上的回答等。
政论文大多主题明确,议论生动,体不诡异,辞不险怪,体现出“意与理胜”的特点[1]。
政府工作报告属于政论文,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深入,其翻译的质量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政府工作报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一种公文形式,各级政府都必须在每年召开的当地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和政治协商会议(俗称“两会”)上向大会主席团、与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发布这一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的结构通常分为三部分:回顾并总结上一年的工作情况;归纳当年政府各项工作,汇报这一年的工作计划和目标;政府自身建设。
二、政府工作报告的特点及其翻译策略下面是笔者对《政府工作报告》特点的总结,并以历年的报告中的语句及其译文为例,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一)讲求确切, 逻辑严谨,《政府工作报告》属于政论文,其内容就有很强的客观性,重事实的阐述,语言精确,逻辑性强。
其中常常多数涉及具体数字,必须准确,不得马虎。
事关国家大事,必然要字句斟酌。
例如。
(1)原文: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
译文:We cannot cross the line and reduce the total amount of farmland in China to less than 120 million hectares.乍一看18亿译为120 million似乎是译者出错了,然而仔细一看,原文是以亩胃计量单位,而译文则是以“hectares”(公顷)胃计量单位,有些读者也许会产生疑问,不就是就是“1.8 billion mu ”吗?为什么必须改成“120 million”?这是因为“亩”是个典型的中国计量单位,在翻译时要将它处理成国际通用的单位“公顷”才能为外国读者所知。
政府工作报告__英文翻译分析
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修饰语, 意在加强语气。如果将这 些直译成英语, 可能不符合逻辑, 甚至造成语意曲解。 当然, 译与不译要视情况而定, 要推敲上下文的逻辑关 系, 力求信息准确又符合情理,避免用词堆砌, 使译文流 于空洞庸俗之感。汉语句子结构往往重整体, 重综合, 免不了会出现一些评论性话语, 常使用”情况”、”问
This time last year witnessed severe recession of world s' economy resulting from the spread of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Our economy was severely affected featured by sudden slowdown of economic growth,exports and operating difficulties in many enterprises, even some of which suspended or closed down. The number of unemployed people increased sign ificantly, and many migrant workers had to return to their home villages.
政论文大多主题明确,议论生动,体不诡异, 辞不险怪,体现出“意与理胜”的特点。一年一 度的《政府工作报告》是中国政府向其人民代表所 做的工作总结和工作部署。总结的是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所取得的新成就,部署的是国家针对国情 的大政方针和政策措施。作为政论文的典型文本, 《政府工作报告》所具有的特点不仅是具体的,而 且也是政论文的基本共性所在。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的“多维转换”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的“多维转换”徐李【期刊名称】《怀化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12【摘要】Based on eco - translatology , taking the Government Work Report delivered by Premier Li Keqiang at the 14th NationalPeople'sCongress in 2014 for a case study ,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multi - dimensional transformations in translating China's political publicity ,and mainly analyzes how the translator adapted and transformed appropriately from linguistic dimension , cultural dimension and communicative dimension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best translation .%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出发,以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作为样本,探讨中国政治文献英译中的“多维转换”,主要分析译者如何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维度对文本做出适应性地选择与转换,以期达到最佳翻译效果。
【总页数】2页(P99-100)【作者】徐李【作者单位】怀化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湖南怀化 418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5.9【相关文献】1.目的论视角下的政治性文件的英译--以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为例[J], 刘海峰2.试析《政府工作报告》中高频词汇的翻译——以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发展”的英译为例 [J], 王婷3.人际语用学视域下中国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研究——以2014-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例 [J], 巫小燕4.生态视阈下多维度分析政府工作报告英译策略——以《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例 [J], 张强5.生态视阈下多维度分析政府工作报告英译策略——以《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例 [J], 张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卷第2期2012年2月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Feb.2012Vol.9No.2一、引言随着中国在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的提高,国际社会也需要更多的关注与了解中国,因此,很多政治语篇如官方文件、领导人讲话等都需要译成外文。
在政治语篇特别是官方政治文件的翻译中,忠实于原文往往是对译者的首要要求,但是政治语篇的翻译过程也不仅仅是语言文本的单纯转换,也会有很多其它因素左右着翻译的过程和结果。
因此本文将从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角度对政治语篇的翻译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加以分析。
二、批评话语分析理论批评话语分析这一话语研究方法最早由R.Fowler 等人在Language and Control (Fowler et al ,1979)一书中提出,是国外近年来兴起的一种话语分析方法。
与主流话语分析(mainstream discourse analysis )不同,批评话语分析主要研究语言形式与权力以及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
它不仅研究语言是什么,而且研究语言为什么是这样;不仅对话语的意义感兴趣,而且对话语如何产生这种意义感兴趣。
(丁建新、廖益清,2001:305)批评话语分析旨在透过表面的语言形式,揭露意识形态对话语的影响,话语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以及两者是如何源于社会结构和权势关系,又是如何为之服务的。
(ibid )Fairclough (1995)认为任何话语都可以同时视为一种三维的概念:1.语篇(text ),口语或书面语;2.话语实践(discourse practice ),包括语篇的生成与解释;3.社会文化实践。
话语的这一性质要求话语分析也必须是三维的,一般应包括:1.对语篇的语言学描述;2.对语篇与话语过程之间的关系作出解释;3.对话语过程与社会过程之间的关系作出解释。
批评话语分析的这些基本观点要求把语言看作是一个多功能的系统。
而韩礼德(1978)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语言结构提出了纯粹功能性解释,认为人们在使用语言时所选择的语言形式是由其要实现的社会功能决定的,并提出语言的三大功能为:概念功能(ideational function )、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 function )和篇章功能(textual function ),在具体的语言形式中这三大功能分别可以通过及物(transitivity )系统、语气(mood )系统和主述位(theme )系统来实现。
因此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自然成了其主要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来源,为语篇分析提供了理论框架和具体分析方法。
(辛斌,2005:55-57)在具体的研究中,我们可以通过对语篇的分类系统,及物系统,情态系统和转换系统进行分析,从而对整个语篇的意识形态作出有意义的概括。
三、政治语篇翻译的批评性话语分析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研究主要关注两个非文学领域。
一个是大众语篇和官方话语,包括政府、行政管理人员、司法官员、商业组织、新闻机构等的话语。
另一个是个人话语,即个人间发生的正式或非正式的交谈。
(辛斌,2005:57-58)因此一些官方发言和文件便成为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的热点,同样,这些政治性语篇翻译的过程,也是语言和意识形态相互作用的过程。
虽然原文和译文都代表了本国政府的立场,但是相同的意识形态在不同的语言形式中也会有不同的体现。
本文以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为例,对其中英文本进行分类、转换、情态方面的对比分析,进而说明源语文本与目标语文本中语言形式和功能上的差异与意识形态的体现之间的关系。
(一)分类分类是指用语言赋予外部世界以秩序。
(Fowler et al ,1979:210)语篇的分类系统指语篇对人物和事件的命名和描述,主要通过词汇的选择来实现。
(辛斌,2005:65)分类系统往往最能反映发话人的世界观,因而也最具有意识形态意义。
认真考察语篇中对核心过程和人物的描述会帮助我们清楚了解发话人的态度和立场。
(辛斌,1996:23)对同一事物选择不同的词来描述,就能反应出说话者的不同态度和倾向性。
通过对《政府工作报告》中英文版本的对比研究可以发现,文中有些地方选择了不同的词对同一事物进行描述,并不完全是字对字的直译。
比如,文中有一句“全面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对应的译文是“completed a basic medical insurance system for non-working urban residents ”,其中的“城镇居民”被译为“non-working urban residents ”,即“没有工作的城镇居民”,这样的译文向目的语读者传达的潜在意义为我国有工作的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险制度已经建立,现在要进一步完善的是那些没有工作的居民的医疗保险,表明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并不是刚刚建立而是在之前的基础上更加完善、涵盖的范围更加全面了,这样翻译意在维护我国“以人为本”的国家形象,避免了不必要的误读。
又如,原文中大部分的“我国”在译文中都翻译为“China ”,“我国”是第一人称的口吻,而“China ”则是第三人称,这种变化体现出了说话者与读者之间关系的远近。
批评话语分析与政治语篇翻译———以《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为例汪颖(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南新乡453007)摘要:本文从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视角对政治语篇翻译过程中词语选择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关系加以探讨,以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为例,主要运用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理论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方法,对其中英文本进行分类、转换、情态方面的对比分析,进而说明意识形态与政治语篇翻译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批评话语分析;政治语篇;翻译;意识形态125··(二)转换英语语篇中的转换主要指名物化(nominalization)和被动化(passivization)的运用。
它们在特定场合具有物化社会历史现象的作用。
即把事物短暂的历史状态表述为永久的自然状态。
名物化是Halliday(1994)所指出的概念隐喻中的一种。
它指的是把句子中的动词和形容词转换为名词和名词词组,从而使名词和名词词组获得动词或形容词的意义而具有名词的语法功能。
名词往往表明事物的永久性特征,而形容词和动词一般是临时的属性(王彦,2009:24)。
语篇中的被动结构具有与名物化相似的功能,通过名物化和被动化的使用,可以体现出语篇的意识形态特征。
在《政府工作报告》的中文版本中,有一些小标题是以动词词组的形式出现的,如:“(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毫不放松地做好“三农”工作,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
(三)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等,在英译本中,这些动词词组都被翻译为名词词组:“1.Strengthening and improving macro-control,and spurring steady and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2.Striving to do our work related to agriculture,rural areas,and farmers well,and consolidating and strengthening the agricultural foundation.3. Strongly promoting economic restructuring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and performance of economic growth.”通过使用名词词组代替动词词组,削弱了语篇的动作感和气势,把动作变成了一种存在的状态,增强了话语的状态感。
原文用一系列动作感很强的词组表现了中国政府在过去的五年里所做的工作和付出的努力,在译文中只是描述了一种状态,减弱了原文的气势,加强了话语的客观性,使目标语读者更容易接受原文要传达的意识形态意义。
被动化的使用在译文中也有体现,如:“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机等前沿科技实现重大突破。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在英译本中被翻译成了被动句:“Major breakthroughs were attained in cutting-edge science…Great progress was made in the modernization of…”语篇中的被动结构除了能削弱行为的动作感,还是“主题化(thematization)”的一种手段。
它把表示受事的宾语成分移到句首,充当有标记主位(marked theme)以突出该成分所表达的信息。
(辛斌,2005:80)在这两个句子中,原文中的主动结构变成了被动结构,把“重大突破”“重大成就”放在了句首的位置,这就更突出了这两个词,强调了我国在上述领域里所取得的成绩,强化了原文所要传达的意识形态意义。
(三)情态系统情态系统表达人际功能。
考察语篇的情态系统主要有两个目的:1.弄清说话者对话语命题真实性所承担的责任的程度和对未来行为作出的承诺或承担的义务;2.了解说话者对听话者和情景成分的态度,说话者与听话者之间的社会距离和权力关系等。
在英语里情态动词、人称代词和时态等都可以表达情态意义。
(辛斌,2005:74-75)在语篇中情态可以表达个人的愿望、要求他人承担的义务、对事物发展趋势的判断等(张延续,1998:25)。
本文主要从情态动词这个方面对英汉语篇中的情态意义进行对比分析。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出现“我们要……”这个句型,在汉语的这个句式中,“要”可以表示的意义有:将要、应该或是需要,对应的英语中的情态动词应为:will,should,或是need to。
但是在文中“我们要持之以恒,努力让全体人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
”这句话却翻译为:“We worked tirelessly to ensure everyone has access to old-age care,medical treatment,and housing.”原文中的情态动词并没有翻译出来,而是译成动词的一般过去时形式。
在译文中原文的情态意义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只是对过去事实的一种客观描述,客观性得到了加强。
另外有两个“我们要……”被翻译为“We need to …”,如:“我们要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推进改革”译为“We need to be more resolute and courageous in carrying out reform”,“need”的使用表明的是说话者的一种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