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学病例题备考

合集下载

温病模考试题(含参考答案)

温病模考试题(含参考答案)

温病模考试题(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91题,每题1分,共91分)1.下列不属于温邪在营分的症状是:A、吐血衄血B、舌质红绛C、斑疹隐隐D、身热夜甚E、心烦谵语正确答案:A2.下列温病中,发病初起必见表里同病证候是:A、风温B、暑温C、秋燥D、伏暑E、春温正确答案:D3.气分证的主要病机是:A、热灼营阴,心神被扰B、温邪犯表,肺卫失宣C、邪热壅肺,肺气闭郁D、邪入气分,热炽津伤E、热盛动血,心神被扰正确答案:D4.热陷心包的临床表现应除外:A、舌绛B、舌謇C、心悸D、神昏E、肢厥正确答案:C5.温病壮热,汗多,面赤,心烦,渴欲凉饮,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治宜:A、白虎汤加金银花、鲜石斛、芦根B、桑菊饮加石膏,知母、黄芩、花粉C、白虎加苍术汤D、王氏清暑益气汤E、白虎加人参汤正确答案:A6.发热,咳嗽,苔薄白,脉浮细数。

治宜选用A、桑菊饮加麦冬、生地B、银翘散加生地、丹皮、赤芍、麦冬C、黄芩汤加豆豉、薄荷、牛蒡子D、桑菊饮加水牛角,元参E、桑菊饮加赤芍、麦冬正确答案:B7.患者张×,男,24岁,6月25日就诊,发热一周,起病时恶寒发热,头痛肢重等,先后服A、P.C. 银翘散,曾热减复起,其病不解。

现发热汗出,口渴不欲多饮,脘痞呕恶,心中烦闷,便溏色黄,小便短赤,苔黄滑腻,脉滑数,治疗最适宜的选方是A、雷氏芳香化浊法B、三仁汤C、王氏连朴饮D、三石汤E、甘露消毒丹正确答案:C8.王氏清暑益气汤证中可见:A、灼热,烦渴,脉散大B、汗多.烦渴,脉洪大而芤C、自汗、烦渴、脉虚无力D、汗多、烦渴,脉洪大E、汗出、口渴不多饮正确答案:C9.湿温多发于:A、春末夏初B、秋冬C、冬春D、盛夏E、夏秋正确答案:E10.患者,男,54岁。

身热,腹满,便秘,口干唇裂,舌苔焦燥,脉沉细。

治宜选用A、凉膈散B、新加黄龙汤C、增液承气汤D、增液汤E、调胃承气汤正确答案:C11.新加香薷饮在临床应用时,如见汗出热退,应停用的药物是:A、银花B、连翘C、鲜扁豆花D、厚朴E、香薷正确答案:E12.湿热证,十余日,大势已退,唯口渴汗出,骨节痛,为()。

温病模考试题与参考答案

温病模考试题与参考答案

温病模考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91题,每题1分,共91分)1.不属于宣白承气汤的药物是:A、瓜萎皮B、生大黄C、生石膏D、杏仁粉E、厚朴正确答案:E2.温病脉濡数,多表示:A、热郁少阳,胆热炽盛B、湿温初起,邪阻气分C、湿热交蒸D、热邪亢盛,肝风内动E、痰热结聚正确答案:C3.温病过程中时有汗出,汗出热减,继而复热者为:A、外感风寒B、外感风热C、湿热郁蒸D、阳气外脱E、肌腠闭塞正确答案:C4.下列何项不属新感温病的传变趋向:A、初起在气分或营分阶段向外透发B、温邪袭表,一般无里热证C、自肺卫内陷心营D、按卫气营血层次渐进性深入E、温邪不传变而自行消退正确答案:A5.下列何项不属温邪入侵形成气分证的病机:A、营分转出B、伏热外发C、温邪径犯D、卫分传入E、上焦传入正确答案:E6.身灼热,躁扰不安,昏狂谵妄,斑疹显露,衄血,舌质深绛。

治宜:A、化斑汤B、犀角地黄汤C、犀地清络饮D、消瘟败毒饮E、以上均不宜正确答案:B7.患者身热下利,肛门灼热,舌苔黄,脉数,治宜选用A、枳实导滞汤B、葛根芩连汤C、王氏连朴饮D、黄芩汤E、调胃承气汤正确答案:B8.证见高热心烦,背微恶寒,头痛且晕,面赤气粗,口渴汗多,苔黄燥,脉洪数或洪大而芤。

证属:A、伏暑,卫气同病B、暑温,暑入阳明C、湿温,邪遏卫气D、暑温,暑伤津气E、暑温,暑湿兼寒正确答案:B9.烂喉痧见丹痧显露,舌红赤有珠的病机是:A、毒壅上焦,外发肌肤B、腑实内结,热毒外露C、气分热盛,津液耗伤D、气血两燔,营阴不足E、肺胃热盛,外窜血络正确答案:E10.余氏清心凉膈散即《局方》凉膈散去硝、黄加:A、生地、丹皮B、薄荷、甘草C、连翘、黄芩D、石膏、桔梗E、竹叶、栀子正确答案:D11.“湿热证,舌根白,舌尖红,湿渐化热,余湿犹滞”,治宜()。

A、辛开B、辛泄佐清热C、开泄D、涌泄E、辛泄正确答案:B12.按三焦辨证,病在足少阴的病理主要是指:A、热盛动血、心神扰乱B、水不涵木、虚风内动C、热邪久留、肾阴耗损D、热邪壅滞、肺气闭郁E、热邪久稽,肝肾阴伤正确答案:C13.创建三焦辨证理论的医家是:A、吴又可B、王孟英C、吴鞠通D、叶天士E、薛生白正确答案:C14.治疗暑湿弥漫三焦的方剂是:A、玉女煎B、导赤散C、三石汤D、清胃散E、凉膈散正确答案:C15.温病气脱亡阳,汗出异常的表现为:A、骤然大汗,淋漓不止,汗出黏稠B、冷汗淋漓,肢冷肢厥C、汗多烦渴D、战汗E、时有汗出正确答案:B16.烂喉痧与大头瘟在初起证候上具有的共同点A、头痛身楚B、头面红肿C、咽喉疼痛D、苔白舌红E、肌肤隐隐正确答案:C17.暑温证见灼热躁扰,神昏谵妄,斑疹密布,色呈紫黑,吐血、衄血、便血,舌绛苔焦。

温病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温病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温病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温病学中的“温邪”是指:A. 风邪B. 寒邪C. 湿邪D. 热邪答案:D2. 温病学中,下列哪项不是温病的典型症状?A. 发热B. 头痛C. 咳嗽D. 畏寒答案:D3. 温病学中,下列哪项是温病的主要治疗原则?A. 发汗解表B. 清热解毒C. 温阳散寒D. 利水渗湿答案:B4. 温病学中,下列哪项不是温病的常见并发症?A. 肺炎B. 肝炎C. 肾炎D. 心肌炎答案:C5. 温病学中,下列哪项不是温病的预防措施?A. 避免接触传染源B. 增强个人卫生习惯C. 定期接种疫苗D. 长期服用抗生素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1. 温病学中,下列哪些因素可能诱发温病?A. 气候炎热B. 饮食不节C. 情志内伤D. 过度劳累答案:ABCD2. 温病学中,下列哪些症状属于温病的初期表现?A. 轻微发热B. 咽喉不适C. 头痛乏力D. 咳嗽咳痰答案:ABC3. 温病学中,下列哪些药物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A. 黄连B. 板蓝根C. 金银花D. 黄芪答案:ABC4. 温病学中,下列哪些检查有助于诊断温病?A. 血常规B. 尿常规C. 咽拭子培养D. 肝功能检查答案:AC5. 温病学中,下列哪些措施有助于温病的康复?A. 保持充足的休息B. 合理饮食C. 适当运动D. 避免情绪波动答案:ABCD三、判断题1. 温病学中,温邪侵袭人体后,首先侵犯的是肺卫。

(对)2. 温病学中,温病的病程一般较短,病情较轻。

(错)3. 温病学中,温病的治疗应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

(错)4. 温病学中,温病的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

(对)5. 温病学中,温病的并发症较少见。

(错)四、简答题1. 简述温病学中温病的发病机制。

答:温病学认为,温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外感温邪侵袭人体,导致机体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

温邪首先侵犯肺卫,然后传入气分、营分、血分,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

2. 简述温病学中温病的常见临床表现。

完整word版温病学复习试题1 9套附答案

完整word版温病学复习试题1 9套附答案

模拟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共 37 小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 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 1 分,共 37分)1. 在《内经》伏寒化温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感受春季时令之邪而发的新感温病,为后世把温病 分为新感与伏邪温病奠定了基础的医家是()6 .伏暑卫气同证,正确选方为( A .银翘散B.银翘散加生地、丹皮、赤芍、麦冬方C .银翘散去牛蒡,加杏仁、滑石方D •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玄参方。

7 .下列有关湿温的病机,哪一项是错误的?( )A •初起以邪遏卫气为主B •气分湿热留恋,其初起阶段,湿中蕴热,多见湿轻热重证。

C .湿困日久,阳气受损D •湿热化燥化火,可深逼血分8.暑温,证见灼热躁扰,神昏谵妄,斑疹密布,吐血便血,角弓反张,四肢抽搐,喉中痰声, 舌绛,苔焦。

其治疗处方是()A .神犀丹合安宫牛丸、紫雪丹B .清瘟败毒饮合安宫牛黄丸C .犀角地黄汤合至宝丹D .犀地清络饮合安宫牛黄丸9.治疗春温初起,发于阳明气分而兼表证的方剂是()A •寒解汤B •银翘散加减C .清心凉膈散D •白虎汤10.身热,腹满便秘,口干咽燥,倦怠少气,肢体颤动,苔干黄或焦黑,脉沉弱或沉细,其病机 是( )A .阳明腑实 C .阳明腑实兼气液两虚11.下列哪项不是春温病的治疗原则( A .清泄里热 B .顾护阴液第一部分 选择题A .朱肱B .汪石山C .郭壅D .吴又可温毒与其它温病的主要区别是( )A .发热B .局部红肿热痛C .口渴D .脉数下列哪项不是湿热病邪的致病特点( )A .初起多热象不甚B .易困阻清阳C .易闭郁气机D .易伤肺胃之阴发热、 咳嗽, 胸闷, 心烦, 口渴, 肌肤外发红疹, 舌赤, 苔薄黄, 脉数, 其病变部位在 ()A .卫分B .气分C .营分D .气营舌苔薄黑而干,但无芒刺, 其意义为()A .阳明腑实证B .胃阴大伤C .肾阴耗竭D .阳明腑实兼阴亏B .阳明腑实兼阴液亏损 D .阳明腑实兼小肠热盛)C .初病由外邪诱发者,当兼以解表12 .首创秋燥病名的医家是( )A .喻嘉言B .吴鞠通 13.沈目南认为燥属( )A .寒B .次寒C .热14.风温病的诊断要点不正确的是( )A .发于冬春季节B .初起有肺卫见证15.下列哪项不是雷氏宣透膜原法的适应症(C .刘河间D .火D .俞根初 C .后期多致肺胃阴伤)D .病程短D .滋补肺胃)2.3.4. 5.A .吴鞠通B .王孟英C .叶天士D .薛生白20.下列除哪项外,均与温病的地域性有关( )A .地理环境B .人体体质 C.生活习惯 D.生产水平21.风热病邪初起先犯()A .肺卫B .卫气C .阳明D .肺 22.区别营分证与血分证的基本要点是()A .身热躁扰B .昏狂谵妄C .吐血衄血D .舌质红绛23.牙齿燥如枯骨,见于()A .肾阴枯竭B .肾火上炎C .胃阴枯竭D .肺胃阴伤24.身热,脘腹痞满,恶心呕逆,便溏不爽,色黄赤如酱,舌苔黄浊。

温病学复习题

温病学复习题

温病学复习题温病学复习题温病学是中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研究的是温病的发病机理、诊断与治疗。

温病是指由外感温邪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包括伤寒、温疫、痄腮等。

下面是一些关于温病学的复习题,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加深对这门学科的理解。

1. 温病的发病机理主要与以下哪个脏腑有关?a) 心脏b) 肺脏c) 脾胃d) 肝胆答案:c) 脾胃解析:温病的发病机理主要与脾胃失调有关。

脾胃是人体的消化系统,也是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脾胃功能失调时,人体的抵抗力会下降,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袭,从而导致温病的发生。

2. 以下哪种病症属于温病的典型表现?a) 头痛、发热、咳嗽b) 腹痛、腹泻、恶心呕吐c) 昏迷、抽搐、意识丧失d) 关节疼痛、皮疹、发热答案:a) 头痛、发热、咳嗽解析:温病的典型表现为头痛、发热、咳嗽等症状。

这些症状主要是由温邪侵袭肺脏所致,肺失宣降,导致肺气郁结,出现头痛、发热、咳嗽等症状。

3. 温病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清热解毒b) 祛湿化痰c) 补气养阴d) 祛风散寒答案:a) 清热解毒解析:温病的治疗原则主要是清热解毒。

温邪侵袭人体后会导致热毒郁结,出现发热、口渴、咽干等症状。

清热解毒的治疗原则可以帮助排除体内的热毒,恢复人体的正常状态。

4. 以下哪种中药常用于温病的治疗?a) 人参b) 麻黄c) 当归d) 甘草答案:b) 麻黄解析:麻黄是温病常用的中药之一。

麻黄性温而辛,具有发散风寒、宣肺解表的作用,适用于温病初起,表现为发热、恶寒等症状的患者。

5. 温病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注意个人卫生b) 加强锻炼c) 饮食调理d) 接种疫苗答案:a) 注意个人卫生解析:温病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注意个人卫生。

温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因此保持室内通风,勤洗手,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温病的发生。

通过以上的复习题,我们可以对温病学的相关知识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温病作为中医学中的重要学科,对于诊断和治疗温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温病学试题及答案

温病学试题及答案

温病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温病学中“温”的含义是:A. 温度B. 病邪C. 病名D. 症状2. 下列哪项不是温病的常见症状?A. 发热B. 头痛C. 咳嗽D. 腹痛3. 温病学中“卫气营血”辨证体系中的“营”指的是:A. 卫气B. 营气C. 血D. 津液4. 温病的发病机制中,哪项是错误的?A. 外感风热B. 内伤湿邪C. 饮食不节D. 情志内伤5. 温病学中“三焦辨证”的“三焦”指的是:A. 上焦、中焦、下焦B. 心、肝、肾C. 肺、脾、胃D. 胆、胃、肠6. 下列哪项不是温病的治疗原则?A. 清热解毒B. 养阴生津C. 活血化瘀D. 温阳散寒7. 温病学中“风温”的典型症状不包括:A. 头痛B. 咽痛C. 鼻塞D. 咳嗽8. 温病学中“湿温”的主要病因是:A. 外感风寒B. 内伤湿热C. 饮食不节D. 情志内伤9. 温病学中“热入营血”的临床表现不包括:A. 高热B. 神昏C. 出血D. 腹泻10. 温病学中“湿温”的治法不包括:A. 清热利湿B. 养阴生津C. 健脾化湿D. 温阳散寒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温病学中“卫气营血”辨证体系中的“卫”指的是:A. 卫气B. 营气C. 血D. 津液2. 温病的常见症状包括:A. 发热B. 头痛C. 咳嗽D. 腹痛3. 温病学中“三焦辨证”的“三焦”包括:A. 上焦B. 中焦C. 下焦D. 心、肝、肾4. 温病的治疗原则包括:A. 清热解毒B. 养阴生津C. 活血化瘀D. 温阳散寒5. 温病学中“风温”的典型症状包括:A. 头痛B. 咽痛C. 鼻塞D. 咳嗽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温病学中的“温”指的是温度。

()2. 温病的常见症状不包括腹痛。

()3. “营”在温病学中指的是营气。

()4. 温病的发病机制不包括情志内伤。

()5. “三焦辨证”是温病学中的一个重要辨证体系。

()6. 温病的治疗原则不包括温阳散寒。

温病试题

温病试题

中医学专业《温病学》试题(1)(一) A型题(共30题)1、首创秋燥病名的医家是( D )A.刘河间 B .吴鞠通C.叶天士D.喻嘉言E.王孟英2、温病战汗多发生于(B )A.卫分阶段B.气分阶段C.营分阶段D.血分阶段E.温病后期3、身热心烦,小溲色黄,口渴自汗,气短而促,肢倦神疲,苔黄干燥,脉虚无力。

治宜( A )A.王氏清暑益气汤B.东垣清暑益气汤C.生脉散D.白虎加人参汤E.竹叶石膏汤4、低热,干咳或痰少而粘,口舌干燥而渴,舌干红少苔,脉细。

治宜(A )A.沙参麦冬汤B.清燥救肺汤C.竹叶石膏汤D.生脉散E.清络饮5、发热,面赤,汗多口渴,烦躁气粗,身重脘痞,苔黄腻,脉滑数。

治宜( D )A.葛根黄芩黄连汤 B .枳实导滞汤C.王氏连朴饮D.白虎加苍术汤E.桂苓甘露饮6、温病中心营热极的舌象为( A )A.舌红中有裂纹如人字型B.舌焦紫起刺C.舌绛而干D.舌尖红赤起刺E.舌淡红而干7、白苔如碱状是哪种征象( E )A.邪热迅速化燥入胃B.胃气衰败C.湿热秽浊D.湿遏热伏E.温病兼胃中宿滞挟秽浊郁伏8、舌绛不鲜,干枯而萎的舌象为( D )A.邪热入营,营阴耗伤B.热入心包C.热毒乘心D.肾阴耗竭E.胃阴衰败9、湿温病后期湿胜阳微,转化为寒湿之证的舌象(C)A.舌黑干燥,甚至焦枯B.舌苔干黑,舌质淡白无华C.黑苔滑湿而舌淡不红D.舌淡红而干,其色不荣E.遍舌黑润,舌紫红10、温病中的“分消走泄”法属于( C )A.泄卫透表法B.通下法C.和解表里法D.清解气热法 E.祛湿清热法11、温病出现口噤不开,目睛上视,其治法是( E )A.清心开窍B.豁痰开窍C.芳香开窍D.祛风通窍E.以上都不是12、在清营泄热法的应用上,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C )A.本法适用于热入营分邪未动血的营分证B.邪在气分而未入营者,不宜早用C.邪初入营者,仍用清气泄热,透邪外出D.兼神昏痉厥者,宜配合开窍、熄风法E.热邪已耗血动血者,不宜再用本法13、发热,微恶风寒,头痛,无汗或少汗,心烦,口渴,尿黄赤,舌红,苔腻,脉濡数。

中医经典全题库-温病专项考核试题及答案

中医经典全题库-温病专项考核试题及答案

中医经典全题库-温病专项考核试题一、选择题1.依据发病季节而定名的温病是()[单选题]*A、风温B、春温√C、暑温D、湿温E、伏暑2.温病的特异的致病因素是指()[单选题]*A、风邪B、温邪VC、湿邪D、寒邪E、疟邪3.根据临麻证候而命名温病是()[单选题]*A、大头瘟VB、瓶C、伏暑D、春温E、温疫4.温病常见兼挟证有如下几种,除了()[单选题]*A、兼寒湿√B、兼食滞C、兼痰D、兼瘀血E、兼气郁5.风热病邪致病初起先犯()[单选题]*A、卫气B、肺卫√C、脾胃D、阳明E、心包6.下列哪项不属风热病邪的致病特点?()[单选题]*A、具有升散疏泄特性B、先犯上焦肺卫C、易耗血动血√D、易损伤肺胃阴津E、易逆传心包7.以局部红肿疼痛甚至溃烂为主要表现的温病,其病因是()[单选题]*A、风热病邪B、暑热病邪C、湿热病邪D、燥热病邪E、温毒病邪√8.以下哪种不属于温热性质的温病()[单选题]*A、风温B、春温C、暑温D、伏暑√E、秋燥9.湿热病邪致病后常见为()[单选题]*A、一表即解B、一清而愈C、较快消退D、病程较长难于速祛√E、传变较快,变化迅速10.温病战汗多发生在()[单选题]*A、卫分阶段B、气分阶段VC、营分阶段D、血分阶段E、温病后期11.发热,咳嗽胸闷,心烦口渴肌肤外发红疹,舌赤,苔薄黄,脉数黄,脉数,其病变阶段是()[单选题]*A、气分B、卫分C、气营VD、营分E、血分12.区别血分证和营分证的基本要点是()[单选题]*A、身热躁扰B、昏狂澹语C、斑疹隐隐D、吐血蝴血√E、舌质红降13.下列哪一种热型不属气分证发热?()[单选题]*A、壮热不己B、身热不扬C、灼热夜甚√D、日哺潮热E、寒热起伏14.发热恶寒,汗出,口渴头痛,舌红苔黄,尿赤,脉滑数,属于()[单选题]*A、卫分证B、气分同病VC、气分证D、卫苔同病E、气营两燔15.舌绛而兼黄白苔是因为()[单选题]*A、邪热初传营分,气分之邪未尽,B、心营之热初起C、邪热初传气分,卫分证未罢D、气分热盛津液已伤E、脾湿未化,胃津已伤16.舌苔薄黑而干,但无芒刺()[单选题]*A、阳明腑实证B、胃阴大伤C、肾阴耗竭√D、阳阳腑空兼阴亏E、阳明腑实兼气阴两亏17.白苔如碱状是哪种征象()[单选题]*A、邪热迅速化燥入胃B、胃气衰败C、湿热秽浊D、湿遏热伏E、温病兼胃中宿滞挟秽浊郁伏√18.温病热在营血,中挟痰湿秽浊之气,其舌苔为()[单选题]*A、舌紫晦而干B、舌红降苔苔腻C、舌紫绛白苔满布D、绛舌上罩粒粘腻苔垢√E、以上都不是19.舌绛光亮如镜见于()[单选题]*A、心火炽盛B、胃阴衰亡VC、热入心包D、肾阴耗竭E、营阴耗伤20.胃气哀败的舌象为()[单选题]*A、舌绛光亮如镜B、舌绛不鲜,干枯而萎C、白砂苔D白霉苔VE、灰腻苔21.邪热迅速化燥入胃,津液大伤的舌像是()[单选题]*A、苔色老黄焦躁起刺B、苔黄干燥C、苔灰干燥D、白砂苔√E、苔白如碱状22.白霉苔的病机是()[单选题]*A、胃热灼津B、阳明腑实C、胃阴衰亡D、胃气衰败√E、肾阴耗竭23.斑疹色黑而隐隐,四旁色赤表示()[单选题]*A、热毒轻浅,气血充盈B、血热炽盛,气血受劫C、热毒深重,气血尚充D、火郁内伏,气血尚活√E、元气哀败,热毒锢结24.下面哪个药不属于蕾朴夏苓汤的组成()[单选题]*A、杏仁B、生茂仁C、滑石√D、猪苓E、淡豆豉25.下列哪项不是风温诊断要点?()[单选题]*A、发生于春冬两季的外感热病B、发病初起即见发热,恶风,咳嗽,口微渴,舌苔薄白,脉浮数C、继则转变为邪热壅肺等气分症状D、病变中易见斑疹,痉厥,虚风内动症。

温病考试题+答案

温病考试题+答案

温病考试题+答案一、单选题(共91题,每题1分,共91分)1.暑人血分,灼热躁扰,神昏谵妄,斑疹密布,色呈紫黑,吐血、衄血、便血,喉中痰声辘辘,舌绛苔腻。

最合适的治疗方剂是:A、犀伯地黄汤B、神犀丹加竹沥、胆星、天竺黄C、清宫汤送服安宫牛黄丸D、化斑汤E、神犀丹加羚羊角、钩藤正确答案:B2.热入心包兼有腑实与单纯阳明腑实其辨证的关键是:A、四肢逆冷B、口渴欲饮C、身热神昏D、舌謇言语不利E、腹痛便秘正确答案:D3.湿热证,十余日,大势已退,唯口渴汗出,骨节痛,为()。

A、湿邪蒙绕三焦B、余邪内留、胆气不舒C、中气亏损、升降悖逆D、胃气不舒、肺气不布、元气大亏E、阴津受伤、余邪留滞经络正确答案:E4.温邪传入中焦,阳明热结,其临床表现应除外:A、脉沉实有力B、便秘,腹满硬痛C、斑疹密布D、苔黄黑而燥E、潮热谵语正确答案:C5.证见身热烦渴,胸痞腹胀,肢酸倦怠,咽痛溺赤,苔黄而腻等首选的方剂是:A、清瘟败毒饮B、王氏连朴饮C、白虎加苍术汤D、甘露消毒丹E、普济消毒饮正确答案:D6.湿热病邪初犯,郁遏卫气分,最易见到的舌苔是:A、苔薄黄不燥B、苔薄白而腻C、苔薄白欠润,舌边尖略红D、苔薄白而干,舌边尖红E、苔白厚而腻正确答案:B7.“治暑之法,清心利小便最好。

”其语出:A、王纶B、叶天士C、吴瑭D、张凤逵E、李东垣正确答案:A8.银翘散证出现衄者,其加减法为A、去芥穗,加白茅根、侧柏碳、栀子碳、粉丹皮B、去芥穗、桔梗,加白茅根、侧柏炭、粉丹皮C、去芥穗、豆豉,加白茅根、侧柏炭、栀子炭D、去芥穗、豆豉,加白茅根、侧柏炭、粉丹皮E、去芥穗、桔梗,加白茅根、侧柏炭、栀子炭正确答案:C9.在祛湿法的应用上,下列哪项提法是欠妥的?A、祛湿法可以分为“轻清宣气”,“燥湿泄热”、"分消走泄”三种B、若阴液不是者慎用本法C、若湿邪已化燥者忌用本法D、本法常根据病情需要配合清热、退黄、和胃、消导等法使用E、祛湿法具有宣通气机,运脾和胃,通利水道,化湿泄浊等作用正确答案:A10.恶寒少汗,身热不扬,午后热象较显,头重如裹,身重肢倦,胸闷脘痞,苔白腻,脉濡缓。

中医温病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中医温病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中医温病学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以下哪个病症不属于中医温病学范畴?A.流感B.肺炎C.腹泻D.痢疾答案:C2.中医温病学中的温病主要发生在哪个季节?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答案:A3.中医认为,温病的致病因素主要是:A.寒邪B.湿邪C.阳邪D.热邪答案:D4.下面哪个症状不属于温病的常见表现?A.高热B.咳嗽C.腹痛D.胸闷答案:C5.中医温病学中,以下哪个治则主要用于治疗温病?A.解表B.清热C.散寒D.涌吐答案:B二、简答题1.请简述中医温病学的基本理论。

中医温病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学科,研究温病的发病规律、病因病机、诊断鉴别及治疗方略等。

其基本理论包括温病的致病因素主要是热邪入侵,温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热邪与正气的斗争,温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高热等症状,温病的治疗原则主要是清热解毒。

2.请简述中医温病的诊断要点。

中医温病的诊断要点包括四诊合参。

四诊即望诊、闻诊、问诊、切诊。

望诊主要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等信息;闻诊主要辨别患者的声音、呼吸等;问诊主要询问患者的症状、病史等;切诊主要通过脉搏的变化等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三、论述题中医温病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对于临床医生来说,掌握温病学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对于温病学试题的答案解析:1.答案选C,腹泻不属于中医温病学的范畴。

温病主要指热邪入侵人体所致的疾病,常见病症包括感冒、发热、咳嗽等,与腹泻无直接关系。

2.答案选A,中医温病主要发生在春季。

春季天气转暖,阳气上升,为病邪易侵入人体,故温病在春季发病率较高。

3.答案选D,温病的致病因素主要是热邪。

中医认为,温病是由外邪入侵,主要是热邪侵入人体,引起病变。

4.答案选C,腹痛不是温病的常见表现。

温病的常见表现主要是高热、咳嗽、胸闷等症状,与腹痛无直接关系。

5.答案选B,清热是中医治疗温病的主要治则之一。

温病主要是热邪侵入人体,故治疗原则主要是清热解毒,以排除体内的热邪。

综上所述,中医温病学是中医学中的重要分支学科,对于临床医生来说,掌握温病学的基本理论、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是至关重要的。

温病学题库之病案题

温病学题库之病案题

六、病案分析题99.患者男,32岁。

8月22日因“发热伴脘痞腹胀4天”为主诉就诊。

五天前外出途中淋雨,次日发热微恶寒.头身疼痛。

就诊时则但热不寒,热高时出汗,汗出则热减,继而复热,口渴不多饮,脘痞烦闷,泛恶欲吐,舌红,舌苔黄腻,脉濡数。

请试对本例作出辨证.辨证分析.拟出治法和选用方剂。

辨证分型:湿热并重,困阻中焦。

辨证分析:患者暑天外出途中淋雨,暑热与雨湿交蒸,感受暑湿之邪而患暑湿。

初起发热微恶寒.头身疼痛,为暑湿郁表。

湿渐化热,热蒸湿动,湿遏热伏,气机不畅,故继则但热不寒,热高时出汗,汗出则热减,继而复热;口渴不多饮,脘痞腹胀,泛恶欲吐,为湿渐化热,遏伏中焦之候;舌红,舌苔黄腻,脉濡数等,也为湿热并重之象。

治法:辛开苦降,燥湿泄热方剂:王氏连朴饮100.患者女,15岁,4月3日因“发热5天”为主诉来诊。

患者6天前出现发热,微恶寒,口微渴,无汗。

自服“感冒灵”后出汗,恶寒消失,但身热更甚,口渴而欲饮,大汗,舌质红,苔薄黄干燥苔黄燥,脉数。

请试对本例作出辨证、辨证分析、拟出治法和选用方剂。

辨证分型:热入气分,邪热犯胃辨证分析:本例发于春末夏初之际,初起为风温病邪侵犯肌表,故出现发热.微恶寒.口微渴.无汗等卫分症状。

邪热传入气分,胃津受灼,故有恶寒消失,但身热更甚,口渴而欲饮,大汗,舌质红,苔薄黄干燥苔黄燥,脉数等表现。

治法:清热生津方剂:白虎汤252.丁xx,女性,4岁,1992年3月21日入院。

主诉:(其母代诉)发热,咳嗽3天,伴喘促一天。

病史:患孩发热3天,初起微热,咳嗽鼻塞,在当地就诊,诊为“上感”,曾服西药,效果欠佳。

第三天发热较甚,体温39℃,咳嗽加剧,呼吸喘促,痰粘难以咯出,汗多,口渴欲饮,不能安睡,呕吐3次,为胃内容物,腹泻3次,便溏色黄,小便短赤,舌尖红,苔黄微干,脉滑数。

(试对本病例作出中医诊断,辨证、分析,拟出治法,方药)诊断:风温辨证:邪在气分,肺胃热盛,肠热下利。

分析:本病发于春季,且初起邪袭肺卫表证,符合风温发病特点。

2024温病学知识竞赛题库(试题及答案1240题)

2024温病学知识竞赛题库(试题及答案1240题)

2024温病学知识竞赛题库(试题及答案1-240题)1,“夏暑发自阳明”语出()A、叶天士B、吴鞠通C、王安道D、朱肱正确答案:A2、温病的病名首见于OA、《黄帝内经》B、《伤寒论》C、《外台秘要》D,《肘后方》正确答案:A3、暑温,身热息高,心烦溺黄,口渴自汗,肢倦神疲,脉虚无力,其病机是OA,署热亢盛,津气受伤未甚B、暑热未退,津气俱伤C、暑热虽去,津气欲脱D、阳明暑热,太阴湿困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B4、湿温身热已退,脱中微闷,知仇不食,苔薄腻,其治疗方法是()A、燥湿化浊,疏利中焦B、芳香宣化,淡渗利湿C,轻清芳化,清涤余湿D、清热化湿,疏利三焦正确答案:C5、症见高热、面赤、烦渴、汗大出、抽搐舌红苔黄燥,治宜OA、通腑泄热,凉肝息风B、泻火清营,凉肝息风C,凉血散血,凉肝息风D、清气泄热,凉肝息风E,以上均不是正确答案:D6、春温阴虚火炽证见:身热、心烦不得卧,舌红苔黄,脓细数,治宜()A,桅子豉汤B、清•营汤C.翅荷汤D、黄连阿胶汤E,青蒿鳖甲汤正确答案:D7,发热,咳嗽,胸闷,心烦口渴肌肤外发红疹,舌赤,苔薄黄脉数黄,.脓数,其病变阶段是:A,气分B、卫分D、温病条辨E、温热逢源正确答案:D10、下列哪项不是湿热性疾病变局临床表现是OA、耳聋B,干呕C、痉厥D、胸痞正确答案:D11、战汗多发生在()A,卫分阶段B、气分阶段C,营分阶段D、血分阶段C,伤阴的程度D、传染的强弱正确答案:C15、发热,咳嗽,胸闷,心烦,口渴,肌肤外发红疹,舌赤苔薄黄,脉数。

其病变阶段是:()A、气分B,卫分C,气营D、营分正确答案:C16、暑伤肺络,其治疗首先考虑的方剂是OA、犀角地黄汤合银翘散B、清营汤合桑菊饮C、宣白承气汤D、加减玉女煎E、麻杏石甘汤B,大肠C、脾D、肝正确答案:D125、轻清宣气法主治病证为A、邪热壅肺证B、热炽阳明证C、热灼胸膈证D、热郁化火证E、热郁胸膈证正确答案:E126、沈目南认为燥属()A、寒B、次寒C、热C、最易伤津耗气D、易逆传心包,多闭窍动风正确答案:D134、下列哪项不是热厥发生的机理OA、热毒内闭B、气机逆乱C、阴阳气不相顺接D、元气无所依附正确答案:D135、肠道热结,腑气不通的热型是OA、身热汗出B、日晡热甚C,身热不扬D、身热额红、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D、热郁胆腑E,热炽津伤正确答案:D143、首先提出疫疹病名的医家()A、张仲景B、巢远方C、余师愚D、吴又可E、王孟英正确答案:C144、春温伏热内闭,治疗选用下列哪一处方恰当OA、清营汤送服至宝丹B、犀角地黄汤合紫雪丹C、清瘦败毒饮D、清宫汤送服安宫牛黄丸正确答案:B147、壮热面赤,背微恶寒,头痛头晕,心烦气粗,汗多口渴,舌红,苔黄燥,脉洪大而芜,治宜OA、白虎加苍术汤B、白虎加人参汤C、白虎汤加金银花、鲜石斛、芦根D、王氏清暑益气汤E、竹叶石膏汤正确答案:B148、《时病论》的作者是OA、雷幸B,吴又可C、吴翱通D、王孟英正确答案:A149、营分证的辩证要点是:()A.身热夜甚,心烦谓语,舌红绛B、身灼热,口干不甚渴饮,舌红燥少苔,脉细数C、发热胸闷,肌肤红疹,心烦口渴,舌红绛,苔薄白D、夜热无汗,口干不欲饮,舌红绛少苔,脉细数无力正确答案:A150、春温,阴虚风动证,其治宜滋阴息风,常用的滋阴药是()A、生地、玄参、麦冬B、沙参、玉竹、石斛C、梨汁、苇茎汁、麦冬汁、藕汁D、麻仁、阿胶、鸡子黄、五味子E、熟地、山菜萸、女贞之、旱莲草正确答案:D151、下列哪项不是春温病的治疗原则()A、清泄里热B,顾护阴液a初病由外邪诱发者,当兼以解表D,滋补肺胃正确答案:D152、叶天士指出:“若斑出热不解者,胃津亡也,主以A、酸寒B、咸寒C.苦寒D、甘寒正确答案:D153、余师愚所论之疫为OA、署燥疫B、湿热疫C、温热俊D、暑湿疫A、身热躁扰B,昏狂谗语C、斑疹隐隐D、吐血城血E,舌质红降正确答案:D162、春温初起,热郁胆腑,柳宝怡认为,可一面泄热,一面透邪的方剂是OA,黄苓汤B、黄苓汤加豆豉玄参方C,蒿苓清胆汤D、苓连温胆汤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B163、舌苔薄黑而干,但无芒刺见于OA、阳明腑实证C、肾阴耗竭D、阳明腑实兼阴亏正确答案:C164、下列诸项中,哪项非发斑先兆?A、壮热B,烦燥C、口渴D、舌绛E、咳嗽正确答案:E165、低热面赤,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咽干齿黑,神倦耳聋,舌绛少苔,脉虚软,治宜OA、大定风珠B、三甲复脉汤C、加减复脉汤B,阴虚火炽C,热伤心肾D、燥干清窍E、肾阴耗损正确答案:E225、伏易热结阴伤证可见小便短少不利,其病机是OA、膀胱气化失司B、阴伤液涸,泉源祜竭C、肺气不宣D、湿阻小肠,泌别失司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B226、湿温病,湿邪化燥,证见灼热烦躁,便下鲜血,舌质红绛,治宜()A、先服独参汤,继服黄土汤B、甘露消毒丹加地榆炭,侧柏炭C,犀地清络饮D、犀角地黄汤E,葛根苓连汤加地榆,侧柏炭正确答案:D227、齿缝流血,齿龈肿痛,血色红而至较多,其机理为:A、心火上炎B、胆火上炎C、胃火冲激D、肾火上炎E、肝火上冲正确答案:C228、下列部项不是吴鞠通提出的“证本一源,前后互参,不可偏执”的内容OA、伏暑B、暑温C,湿温D、暑湿正确答案:D229、关于温病的命名和分类,下列哪一项正确:()A、根据四时主气命名的有春温、暑温、湿温、秋燥B、根据发病季节命名的有伏暑、秋燥、冬温C、根据临床特点命名的有伏暑、大头瘟、烂喉苏D、根据病证性质分为新感温病与伏邪温病正确答案:C230、普济消毒饮是谁所治方?OA、巢远方B、张景岳C,张子和D、李东垣E、吴鞠通正确答案:D231、王氏连朴饮中淡豆豉的作用是OA、辛散表邪B、宣透湿中蕴热C、宣透胸膈郁热D、疏表化湿E、透达伏热,领邪外出正确答案:B232、三焦辨证中,温病极期阶段指的是:OA、上焦邪热壅肺的病变B、上焦手厥阴心包络的病变C,下焦足厥阴肝的病变D.中焦足阳明胃的病变正确答案:D233、下列除哪一项外,均为肝肾阴伤的见证O A.身热不甚,久留不退B,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C,咽干齿黑D、舌红少苔E、神倦耳登脓虚软正确答案:D234、舌绛光亮如镜见于:A、心火炽盛B、胃阴衰亡C、热人心包D、肾阴耗竭E、营阴耗伤正确答案:B235、证见发热,微恶风寒,咽痛,咳嗽,口渴,肌肤斑疹隐隐,心烦躁扰,甚或有诡语,舌绛苔白黄相兼,脉象弦紧,治宜OA、甘露消毒丹B,清营汤C,黄苓汤加葛根,蝉蜕,薄荷D、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倍玄参方正确答案:D236、对温病的治疗首先强调初起不可纯投辛温,主张应以寒凉为主的医家是:A、罗天益B,王安道C,刘河间D,朱肱E,汪石山正确答案:C237、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口干咽燥脉虚神倦,其病机是:()A、邪入气分,热炽津伤B、胃经热盛,熏蒸于外C、热邪久留,肾阴耗损D、热邪壅肺,肺气闭郁正确答案:C238、症见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能食形瘦,拟用何方宜OA,滋阴养液B、育阴清热C、滋阴息风D、滋阴透邪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D239、薛生白治疗“湿热已解,余邪蒙蔽清阳,胃气不舒,宜用极轻清之品,以宣上焦阳气。

温病学医案精选习题及答案

温病学医案精选习题及答案

温病学医案精选习题及答案温病学是中医中的一种传统医学学科,主要研究的是各种温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辨证施治等方面的问题。

在中医诊疗实践中,温病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温病学医案精选习题及答案。

一、什么是温病?
温病是指由外感热病、暑湿病、火热病和内伤气热所致的一类疾病。

温病主要表现为高热持续、汗出不止、口渴喜凉、小便短赤等症状。

温病的临床特点是热毒内盛,症状重、病程长。

二、什么是外感热病?
外感热病是由风热、暑热、暖热等因素引起的一类热性疾病。

临床上表现为寒热往来、头痛、身痛、咽喉肿痛、口干舌燥等症状。

三、什么是暑湿病?
暑湿病是由暑湿邪气侵袭所致的一类疾病。

临床上表现为身热不退、头重身倦、口渴欲饮、小便不利等症状。

四、什么是火热病?
火热病是由阳明经气分热盛所致的一类疾病。

临床上表现为面赤口渴、便秘不通、唇干口渴、舌质红绛等症状。

五、什么是内伤气热?
内伤气热是由内蕴邪气所致的一类热性疾病。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心烦、口渴、胸闷、气促等症状。

六、温病的辨证施治
温病的辨证施治,按照《内经》的理论,要求根据病情判断温邪所在,进而施以相应的治疗方法。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清热解毒、祛风散寒、化湿健脾等,必须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综合施治。

以上是一些温病学医案精选习题及答案。

在中医诊疗实践中,温病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多年来一直为临床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对于各种类型的温病,中医师应具有综合辨证能力,针对不同病情施以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温病学病例题备考

温病学病例题备考

春温:病例一:某男,45岁,2001年3月就诊,起病精神差,纳食不香,不久即发热微恶风寒,头身疼痛,次日清晨到某医院就诊,用解表之剂,服后汗出较多,热度稍退,但过后复热,诸证加重,出现壮热,烦渴喜冷饮头痛,肌肤发斑,衄血,舌绛苔黄,脉数。

诊断:春温辨证:气血两燔治疗:清热凉血化斑方药:化斑汤加减病例二:张XX,女,50岁,2月7日就诊.患者上午自诉身体不适,恶寒,发热,头痛,饮食减少,但仍能坚持做家务未能就医,到晚上九点时患者突然出现昏睡,神志不清,呼之不应,急送医院,来院时患者呈昏迷状态,面色发红,呼吸粗大气促,苔薄黄,舌红绛.T39.8℃,脉搏98次/分,白细胞21000/㎜3.中性90﹪,淋巴10﹪,瞳孔等大,对光反射存在,颈项有抵抗感,下肢有散大出血点。

诊断:春温辨证:热入心包,伏热内闭治法:清心凉营开窍方药:清宫汤加安宫牛黄丸风温:病例一:病者:李×,男,20岁,学生。

初诊时间11月3日。

病史摘要:患者两天前打球后,汗出湿衣,冷风一吹,即觉一阵寒意当时未加注意。

当晚起咳嗽,喷嚏流涕。

第二天早起头痛,周身不适,微微恶风。

即往卫生所测体温38℃,诊为“感冒”,服“A.P.C"后热退,头稍减。

但当晚起各症加重,来诊时体温复升至39℃,干咳少痰,咽红咽痛,头痛,怕风,口干渴,二便尚可,舌边尖红、苔薄微黄,脉浮数。

诊断:风温。

辨证:邪袭肺卫。

治则;辛凉解表,宣肺达邪。

方药:银翘散加减。

金银花12g 连翘12g 薄荷6g(后下) 淡竹叶12g 桔梗10g、荆芥6g( 后下)、防风10g 、芦根30g 、鱼腥草30g 、甘草3g。

上、下午各一剂分服。

二诊:1990年11月6日二天后证见好转,体温降至37.5℃,仍咳嗽不止,痰黄难咯。

拟宣肺疏风,化痰止咳。

鱼腥草30g 瓜萎壳15g 桔梗10g 杏仁10g 芦根15g 枇杷叶12g 连翘12g 牛蒡子12g 甘草3g 再进三剂而愈。

温病学试题题库大全

温病学试题题库大全

溫病學試題第一章:緒論A、型題1.溫病學的病名首見於:AA.黃帝內經B.傷寒論C.外臺秘要D.時後方E.諸病源候論2.首先提出運用辛溫發表劑治療外感病,必須因時、因地、因人而靈活加入寒涼清熱等藥物的醫家是:CA.王安道B.汪石山C.朱肱D.劉河間E.王叔和3.創立三焦辨証的醫家是:DA.王孟英B.葉天士C.余師愚D.吳鞠通E.喻嘉言4.余師愚的代表著作是:BA.廣溫疫論B.疫疹–得C.溫疫論D.傷寒溫疫條辨E.臨證指南醫案5.全面發展了溫病辨舌、驗齒、辨斑疹、白瘩等診斷方法的醫家是:BA戴天章 B.葉天士 C.王孟英 D.吳鞠通 E.余師愚6.對溫病的治療首先強調初起不可純投辛溫,主張應以寒涼為主的醫家是:CA.羅天益B.王安道C.劉河間D.朱肱E.汪石山7.溫病學說形成的時代為:BA.宋到元代B.明到清代C.新中國成立後D.戰國到唐代E.鴉片戰爭以後到新中國成立前8.(溫熱經偉)的整理是:AA.王孟英B.葉天士C.吳鞠通D.薛生白E.吳又可9.提出”癘氣”病因學說的明代醫家是: BA.汪石山B.吳又可C.李時珍D.李中梓E.王肯堂10.首先提出溫病有新感,有伏氣的醫家是: BA.王安道B.郭雍C.劉河間D.朱肱E.羅天益11.我國醫學發展史上第一部溫疫專著是: CA.溫熱論B.溫熱經偉C.溫疫論D.濕熱病篇E.肘後備急方12.吳鞠通的代表著作是:CA.濕熱病篇B.溫熱論C.溫病條辨D.溫熱經偉E.溫疫論13.在溫病學發展史上,首先提出溫病不得混稱傷寒的醫家是:EA.吳又可B.吳鞠通C.劉河間D.朱肱E.王安道14.被謄為”溫熱大師”的醫家是:BA.王孟英B.葉天士C.吳鞠通D.吳又可E.薛生白15.金元時期,在熱性病治療上提出新觀點,組創新方的醫家是: BA.王安道B.劉河間C.張從正D.李東垣E.朱丹溪16.在熱病治療上,首先提出以客寒涼清熱為主的醫家是:BA.朱肱B.劉河間C.汪石山D.吳又可E.王安道17..朱肱首先提倡的是:EA.溫病分新感溫病與伏氣溫病B.古方今病不相能C.立新論、創新法D.脫卻傷寒辨証溫病E.靈活運用經方18..溫病學發展到什麼時候才開始從傷寒論體系中擺脫出來:C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E.清代19..我國醫學發展史上可稱為溫病學的奠基專著是:AA.溫病論B.溫疫論C.溫熱經偉D.疫病篇E.溫病條辨20.溫病學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是在: EA.唐代B.宗代C.元代D.明代E.清代21.(廣溫疫論)一書的整理是:CA.餘霖B.揚栗山C.戴天章D.吳有性E.俞根初22.首創溫病衛氣營血辨證體系的醫家是:CA.吳又可B.薛生白C.葉天士D.吳鞠通E.陳平伯23.是誰在衛氣營血辨証理論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三焦辨証理論:EA.劉河間B.吳又可C.雷少逸D.王孟英E.以上均不是24.清代溫病學家中,成就最為卓著,影響最大的是:DA.薛生白B.王孟英C.吳鞠通D.葉天士E.陳平伯25.論述濕熱病的病因、病機、辨證施治的專著是:CA.溫熱論B.疫病篇C.濕熱病篇D.溫疫論E.外感溫病篇26.溫病學在因證脈治方面形成完整體系的標誌是:EA.病因學說的確立B.伏邪溫病學說的確立C.新感溫病學說的確立D.以寒涼清熱為主的治則的確立E.以衛氣營血、三焦為核心的理論體糸的確立27.認為溫病有伏邪、新感之下不同,其主要導源於下列哪部醫著:DA.衛生寶鑒B.醫經溯涸集C.類證活人書D.傷寒補亡論E.外合秘耍28.下列哪項不是吳又可的主要學ポ觀點: AA.溫疫致病的病因主要是時行之氣B.溫疫具有強烈的傳染性C.感邪途經是從口鼻而入D.治療以法邪為第一要義E.病邪致病有一定的選擇性B型題A.薛生白B.王孟英C.王安道D.吳鞠通E.戴天章1.(醫經溯涸集)的整理是: C2.(溫熱經偉)的整理是: B3.(溫熱病篇)的整理是: AA.溫病學是研究溫病發生發展規律及其診治和預防方法的一門臨床學科.B. B.溫病學是研究外感疾病的發生發展規律及預防和診治方法的學科.C.研究急性傳染病的發生發展規律及其預防和診治方法的學科.D.闡明溫病的病因、發病、病變化及其轉歸,以揭示溫病的本質;研究溫病的診斷方法、治療和預防措施,不斷提高中醫醫療水平,有效地保護人民的身體健康.E.研究四時溫病的證候類型和辨治方法.4.溫病學的概念: A5.溫病學的任務: DA.“冬傷於寒,至舂發者,謂之溫病;冬不傷寒而春自感風溫氣而病者,亦謂之溫”.B.運用麻黃湯、桂枝湯、等治療外感病,必須因時、因地、因人而靈活加入寒涼清熱等藥.C.“歲中有癘氣,兼挾鬼毒相注,名日溫病”.D.“溫病不得混稱傷寒.E.“人感乘戾之氣而生病”6.宋朱肱(類讓活人書)提出: B7.晉葛洪(肘後備急方)提出: C8.宋郭雍(傷寒補亡論)提出: AA.傷寒六經傳變皆為熱證,治應以寒涼為主.B.溫病是伏熱由裏外發,治應清裏熱為主.C.不獨有伏邪溫病,且有新感溫病.D.溫疫的致病原因並非六氣,而是”癘氣”E.溫熱之邪不燥胃津,必耗腎液.9.吳又可提出: D1O.葉天士提出: E11.王安道提出: BA.葉天士B吳鞠通 C.吳又可 D.王孟英 E.薛生白12.組國醫學發展史上第一部溫疫專著的整理: C13.溫病學發展史上建立了完整理論體系的最傑出的代表醫家是: A14.在繼承前人理論基礎上總結了一套溫病治療方劑,從而構成了各種溫病辨証施治的完整體系的溫病學家是: BA.(外感溫病篇)B.(溫熱論)C.(疫病篇)D. (溫熱經偉)E.(濕熱病篇)15.余師愚著: C16.陳平伯著: A17.薛生白著: EA.溫疫的流行”無問老少強弱觸之者即病”B.提出六氣皆從火化C.首先提出溫病不得混稱傷寒D.溫病還有”不因冬月傷寒而生溫者”的新感溫病E.溫疫之為病,非風、非寒、非暑、非濕、乃天地間另有一種異氣所感.18.劉河間的著名論點有: B19.王安道在溫病學形成方面的重要貢獻是: C2O.汪石山在溫病發病學上提出新感溫病之說,認為: DA.王安道B.張仲景C.龐安常D.王叔和E.郭雍21.提出”一歲之中”長幼之病多相似者,此則時行之氣”的醫家是: D22.提出”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的醫家是: B23.提出”風溫、濕溫等溫病,誤作傷寒發汗者,十死無一生”的醫家是: C A.溫病條辨 B.濕熱病篇 C.溫熱經偉 D.溫熱論F.溫疫論24.確立三焦辨証,完善溫病辨証體系的著作是: A25.提出溫疫病的致病原因是自然界的癘氣所致的著作是: E26.對濕熱性質溫病的病因病機和辨証證治作了專門的論述的醫學著作是: B A.廣溫疫論 B.疫疹一得 C.傷寒溫疫條辨 D.溫熱逢源F.時病論27.戴天章著作有: A28.揚栗山著有: C29.柳寶詒著有: DA.溫病的理法方藥可以氣括傷寒的內容.B.溫病學說與傷寒學說一脈相乘,是發展和補充了(傷寒論).C.傷寒是一切外感熱病的總稱,溫病的內容都在傷寒學說之中.D.溫病與傷寒同屬外感熱病,但病因、病機各異,治療完全不同.E.(傷寒論)中的方藥只能治傷寒,不能治溫病.30.溫病學派對溫與傷寒的觀點是: B31.傷寒學派對溫病與傷寒的觀點是: CC型題A.熱者寒之B.溫者清之C.両者都是D.両者都不是1.(內經)提出治療溫病的基本原則是: C2.劉河間對溫病治法的觀點是: CA.認為病邪伏在膜原的醫家B.認為病邪可受自口鼻的醫家C.両者均是D.兩著均不是3.吳又可是: C4.薛生白是: CA.避其毒氣,正氣存內B.以藥物薰燒袪溫氣C.両者皆是D.両者皆不是5.(內經)中提出預防疫病的關鍵是: A6.(備急千金要方)載有預防溫病的方法為: BA.溫邪上受,首先犯肺B.辨治斑疹白痞的方法C.両者都是D.両者都不是7.葉天士在(溫熱論)中提出: C8.吳又可在(溫疫論)中提出: DA.認為六氣皆從火化B.認為溫病熱病不能混稱傷寒C.両者均有D兩者均不能9.劉河間對溫病治療上提出的觀點是: A1O.王安道對溫病概念上提出的觀點是: BK型題1.劉河間對促進溫病的發展的出了重大貢獻,他最主要的學ポ主張有: A(1)傷寒六經傳變皆是熱證(2)六氣皆以火化(3)熱病初起不可純投辛溫,主張應以寒涼為主(4)溫病不得混稱傷寒2.王安道對溫病學說的王主要論點是: A(1)強調”溫病不得混稱傷寒”.(2)認為溫病的發病機理是裏熱外達.(3)認為溫病的表証是裏熱鬱表所致,主張治療以清裏熱為主,兼以解表.(4)認為發于舂季的溫病,即有冬寒內伏而後發者,亦有感受春令時邪而發病者.3.創立以衛氣營血及三焦為核心的溫病辮證綱領的醫家是:(1)葉天士(2)吳又可(3吳鞠通(4)柳寶詒4.民國時期溫病學不同於前代的發展主要表現在: E(1)力圖勾通中西醫學,豐富了治療內容.(2)編選保存大量珍貴的醫案.(3)創辦中醫學校,培養人才.(4)創辦中醫刊物,進行理論探討和交流.X型題1.葉天士的主要著作: BCEA.溫疫論B.三時伏氣外感篇C.溫熱論D.尚論篇E.臨證指南醫案2.吳又可對溫疫的獨特見解表現在: ACDEA.病因方面B.預防方面C.流行特點方面D.發病方面E.治療方面3.體現了葉天士溫病理論思想及辨証用藥的著作有: BCDEA.傷寒溫疫條辨B.溫病條辨C.臨證指南醫案D.溫熱經偉E.溫熱論4.王安道溫病學說主要論點是: ABEA.強調”溫病不得混稱傷寒”.B.認為溫病的發病機理是裏熱外達.C.認為六氣皆從火熱而化.D認為發于舂季的溫病,即有冬寒伏而後發者,亦有感受春令時邪而發者.E.認為溫病的表証為裏熱鬱表所致,主張治療應以清裏熱為主,兼以解表.5.屬於清代著名四大溫病學醫家是: BDEA.吳又可B.葉天士C.陳平伯D.薛生白E.王孟英6.標誌溫病學理論己形成完整體系的著作是: BDA.溫疫論B溫熱論 C.濕熱病篇 D.溫熱條辨 E.溫熱經偉模擬試題一、名詞解釋1.時方2.寒涼派3.溫病學派4.經方5.傷寒學派6.溫病學7.時行之氣8.疫病二、填空題1.創立”衛氣營血辨証”和三焦辨証”理論的醫家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溫病學發展史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並稱為清代溫病學四大名家.3._________編著了我國醫學史上第一部溫疫病專書_______-.4溫病學的萌芽階段是_______時期;成長階段是___________時期.5王孟英”以經,________為緯”編著了(溫熱經偉)一書.6吳又可在(溫疫論)中提出,溫疫的病因是_________,感染途徑是_________治療上強調________.7王安道提出,溫病不得________,溫病的表証多為_______而致.8吳又可認為:”溫疫之為病,非風、_______及天地間另有一種______________.9吳鞠通”曆取渚賢精妙,考之(內經),參以心得”,編著了___________,創立了___________辨証理論.10學習溫病學的任務就是要闡明溫病的病因、___________及其轉歸以揭示溫病的本質;研究溫病的診斷方法、__________措施,不斷提高中醫醫療水平,有效地保護人民的身體健康.A型題1.溫病學的病名首見於:A.黃帝內經B.傷寒論C.外臺秘要D.時後方E.諸病源候論2.余師愚的代表著作是:A.廣溫疫論B.疫疹–得C.溫疫論D.傷寒溫疫條辨E.臨證指南醫案3. 全面發展了溫病辨舌、驗齒、辨斑疹、白瘩等診斷方法的醫家是:A戴天章 B.葉天士 C.王孟英 D.吳鞠通E.余師愚4. 溫病學在因證脈治方面形成完整體系的標誌是:A.病因學說的確立B.伏邪溫病學說的確立C.新感溫病學說的確立D.以寒涼清熱為主的治則的確立E.以衛氣營血、三焦為核心的理論體糸的確立B型題A.(素問.評熱病論篇)B.(素問.至真耍大論篇)C.(素問.玉版論耍編)D.(素問.熱論篇)E.(素問.生氣通天論篇)5.“冬傷於寒,春必病溫”出自:6.”熱者寒之”出自:A.溫疫的流行”無問老少強弱觸之者即病”B.提出六氣皆從火化C.首先提出溫病不得混稱傷寒D.溫病還有”不因冬月傷寒而生溫者”的新感溫病E.溫疫之為病,非風、非寒、非暑、非濕、乃天地間另有一種異氣所感.7.劉河間的著名論點有:8.王安道在溫病學形成方面的重要貢獻是:C型題A.熱者寒之B.溫者清之C.両者都是D.両者都不是9.(內經)提出治療溫病的基本原則是:1O.劉河間對溫病治法的觀點是:A.認為病邪伏在膜原的醫家B.認為病邪可受自口鼻的醫家C.両者均是D.兩著均不是11.吳又可是:12.薛生白是:K型題13.劉河間對促進溫病的發展的出了重大貢獻,他最主要的學ポ主張有:(1)傷寒六經傳變皆是熱證(2)六氣皆以火化(3)熱病初起不可純投辛溫,主張應以寒涼為主(4)溫病不得混稱傷寒14.王安道對溫病學說的王主要論點是:(1)強調”溫病不得混稱傷寒”.(2)認為溫病的發病機理是裏熱外達.(3)認為溫病的表証是裏熱鬱表所致,主張治療以清裏熱為主,兼以解表.(4)認為發于舂季的溫病,即有冬寒內伏而後發者,亦有感受春令時邪而發病者.15. 標誌溫病學理論己形成完整體系的著作是:A.溫疫論B溫熱論 C.濕熱病篇 D.溫熱條辨16. 民國時期溫病學不同於前代的發展主要表現在:(1)力圖勾通中西醫學,豐富了治療內容.(2)編選保存大量珍貴的醫案.(3)創辦中醫學校,培養人才.(4)創辦中醫刊物,進行理論探討和交流.17. 葉天士的主要著作:A.溫疫論B.三時伏氣外感篇C.溫熱論D.尚論篇E.臨證指南醫案18. 吳又可對溫疫的獨特見解表現在: ACDEA.病因方面B.預防方面C.流行特點方面D.發病方面E.治療方面19. 體現了葉天士溫病理論思想及辨証用藥的著作有:A.傷寒溫疫條辨B.溫病條辨C.臨證指南醫案D.溫熱經偉E.溫熱論2O.溫病學在中醫臨床醫學中佔有重要地位表現在:A.溫病是常見病、多發病,一年四季有發生,男女老少皆可羅患.B.起病突然,傳變迅速,病情較重,大多數具有傳染性和流行性,對人數威脅很大.B.有全面系統理論知識和一整套辨証論治體系.C.有很高的臨床實用價值,防治多種急性熱病,取得顯著效果.D.國內外醫藥界普遍重視.溫病學理論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化遺產的瑰寶.參考答案一.名詞解釋1.一般指張仲景以後的醫家,特別是明清時期的醫家所創立的方劑.它在”經方”的基礎上有效大的發展,補充以前的不足.2.金元時代醫學學派之一,其代表人物劉河間認為疾病多因火熱而起,倡”六氣皆從火化”之說,治療上主張用寒涼藥為主,後世稱為寒涼派.3.繼承並發展了張仲景(傷寒論)的學ポ觀點,對溫病的病因、病理診斷和治療等方面較深刻認識,而逐步形成的一個較為完整的學術體系,稱為溫病學派. 4.經方指漢代以前所載方劑.其說有三:1.(漢書.藝文志)醫家類所載經方十一家,是指漢以前醫家的方藥.2.指(素問)、(靈樞)、(傷寒論)、(金匱要略)、等所載的方劑.3.專指(傷寒論)、(金匱要略)、所載方劑.5.繼承和發揚張仲景(傷寒論)的學ポ觀點,並主張外感熱病的辨証治療必須遵仲景之說的醫家形成的學派稱之為.6.研究溫病發展規律及其診治和預防方法的一門臨床學科稱之為溫病學.7.簡稱”時氣”、時邪”,指具有傳染性和流行性的一類病邪並具有季節時與氣候相關.8.具有強烈的傳染性並引起流行的疾病.二、填空題1.葉天士吳鞠通2.葉天士薛生白吳鞠通王孟英3.吳又可溫疫論4.戰國---晉唐宋----金元5.軒岐仲景之父葉薛諸家之辨6.癘氣邪從口鼻而入以驅邪為第一耍義7.混稱傷寒裏熱鬱表8.非寒、非暑、非濕、異氣所感9.溫病條辨三焦10.發病、病理變化治療和預防三、選擇題1.A2.B3.B4.E5.E6.B7.C8.D9.C 10.C 11.C 12.C 13.A 14.A 15.C 16.E 17.B C E 18.A C D E 19.B C D E 20.A B C D E第二章溫病的特點A型題1.下列哪一項提法不屬於溫病基本概念裏的內容? DA.以發熱為主症B.熱象偏重C.易化燥傷陰D.具有傳染性E.由溫邪引起的2.溫病的概念的外是指: AA.一類急性外感熱病的總稱B.外感類疾病的總稱C.指現代醫學的傳染病D.一門學科名稱E.某一部經典著作的通稱3.”非其時而有其氣,是以一歲之中,長幼之病多相似者,此則時行之氣”語出? BA.劉河間B.王叔和C.張仲景D.吳又可E.陸九芝4.”天行之病,大則流毒天下,次則一方,次則一鄉,次則偏著一家”.語出? B A.王叔和 B.龐安時 C.吳又可 D.雷少逸 E.陸九芝5.關於溫病特點,下列哪項提法欠妥? EA.可具有程度不同的傳傳性B.病因是感受溫邪C.發病有一定的地域性D.發病有明顯的季節性E.起能引起程度不等的流行6.依據發病季節而定名的溫病是: BA.風溫B.舂溫C.暑溫D.濕溫E.伏暑7.溫毒與其他溫病的主要區別在於: EA.發熱B.頭痛C.脈數D.口渴E.局部紅腫熱痛8.下列哪一項不屬於溫病共有的臨床表現? DA.起病急驟,傳變較快B.發熱為主症,熱象偏重C.易出現險惡証候D.局部紅腫熱痛,甚則破潰糜爛E.病程中易耗傷陰津9.溫病的特異的致病因素是指: BA.風邪B.溫邪C.濕邪D.寒邪E.瘧邪1O.溫邪特異性的體現,下列哪項提法不對? EA.從外侵襲人體B.溫熱性質顯著C.易消耗人體陰津D.具有特定的侵犯部位E.直接導致精神異常11.認為溫病是許多外感熱病之總稱的代表醫家是: DA.郭雍B.王安道C.汪石山D.吳鞠通E.王孟英12.”溫病者,有風溫、有溫熱、有溫疫、有溫毒、有暑溫、有濕溫、有秋燥、有溫瘧”,見於下列哪部著作? DA.溫疫論B.疫疹一得C.溫熱論D.溫病條辨E.溫熱逢源13.風溫、濕溫、暑溫的命名,其主要依據是: BA.發病季節B.四時主氣C.臨床証候D.流行情況E.季節與主氣結合14.根據臨麻証候而命名溫病是: AA.大頭瘟B.秋燥C.伏暑D.春溫E.溫疫15.下列哪一項不是(難經)所論之”傷寒有五”的內容: DA中風 B.傷寒 C.濕溫 D.暑溫 E.熱病16.下列哪種溫病是屬於濕熱類溫病? EA.風溫B.舂溫C.秋燥D.暑溫E.伏暑17.下列哪種溫病是屬於溫熱類溫病? EA.濕溫B.暑溫C.伏暑D.霍亂E.大頭瘟18.下列哪一項不屬於溫病的臨床分類方法? CA.根據病証性質B.根據發病遲早C.根據發病季節D.根據表裏不同E.根據發病部位I9.下列哪種溫病不屬新感溫病? AA.舂溫B.風溫C.秋燥D.大頭瘟E.爛喉痧2O.下列哪種溫病屬於伏邪溫病? CA.暑溫B.濕溫C.春溫D.風溫E.秋燥21.對于廣義傷寒的定義,下列哪一種提法較為妥當? CA.一類外感熱病的總稱B.多種急性外感熱病的總稱C.一切外感熱病的總稱D.溫熱性質的外感熱病的總稱E.除外風寒性質的外感熱病的總稱22.在溫病與溫疫的關係中,下列哪種說法是正確的? DA.溫疫乃溫病之別名B.溫疫傳染,溫病不傳染C.溫病都是烈性傳染病,溫疫屬其中D.溫疫是溫病中具有強烈傳染性和引起流行的一類疾病E.具有傳染性的溫病可稱之為溫疫23.下列哪一項不屬於溫病與溫疫的區別點: EA.流行的性大小B.發病的緩急C.病情的輕重D.傳染的強弱E.傷陰的程度24.”溫為溫病,熱為熱病,……..與瘟疫辨者無他,蓋即辨其傳染與不傳染耳”語出: EA.吳又可B.余師愚C.王孟英D.雷少逸E.陸九芝B型題A.舂溫B.風溫C.濕溫D.暑溫E.大頭瘟1.以發病季節命名的溫病是: A2.以臨床証候命名的溫病是: EA.(素問)B.(靈樞)C.(難經)D.(傷寒論)E.(金匱要略)3.”今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や”,語出: A4.”傷寒有五:有中風有傷寒、有濕溫、有熱病、有溫病”.語出: CA.風溫B暑溫 C.伏暑 D.秋燥 E.爛喉痧5.上述哪種溫病屬於濕熱性質的溫病? C6.上述哪種溫病屬於伏邪溫病? CA.溫疫乃溫病之別名B.溫疫傳染,溫病不傳染C.溫病都是傳染病,溫疫自在其中D.溫疫是溫病中具有強烈傳染性,並能引起流行的一類疾病E.溫疫是獨立於溫病之處的一種疾病7.溫疫的概念是指: D8.陸九芝認為溫病與溫疫的區別是: BA.”熱病即溫病也,又名疫者,以其延門闔盧,又如徭役之役.眾人均等之謂也”B.”溫為溫病,熱為熱病….與瘟疫辨者無他,蓋即辨其傳染不傳染耳”C.溫疫是溫病中具有張強烈傳染性,並能引起流行的一類疾病.溫病廣義,溫疫義狹D.溫疫是獨立於溫病以外的一種疾病E.溫病都是傳染病,溫疫自在其中9.關于溫病與溫疫的區別,現代醫家認為: C10.關于溫病與溫疫的區別,陸九芝認為: BA.吳又可B.葉天士C.戴天章D.陸九芝E.余師愚11.所謂”熱病即溫病也,又名疫者,以其延門闔戶,又如徭役之役,眾人均等之謂也”.是哪位醫家所說? A12.所謂”溫為溫病,熱為熱病…..與瘟疫辨別無他,蓋即辨其傳染不傳染耳”.是哪位醫家所說? DA.所有的外感熱病B.具有熱象偏重,易化燥傷陰等特點A.具有傳染性 D.研究溫病的發生發展規律和診治預防方法E.感受六淫之邪而發病13.溫病概念的含義中包括: B14.溫病學概念的含義中包括: DA.並列關系B.從屬關系C.相同關系D.無關系E.繼承與發展關系15.(難經)認為溫病與廣義傷寒是: B16.溫病與狹義傷寒是: AA.發病季節B.四時主氣C.流行情況D.特殊的臨床証候E.季節與主氣結合17.風溫、濕溫、暑溫的命名根據是: B18.大頭瘟、爛喉痧的命名根據是: DA.傳染性強,流行顯著B.多數具有傳染性C.不具有傳染性D.病情較輕E.病情較重19.溫病是: B20溫疫是: AA.濕溫、霍亂、暑濕、伏暑B.舂溫、伏暑C.風溫、秋燥、暑溫、春溫D.大頭瘟、濕溫、瘧疾E.疫疹、爛喉痧、霍亂21.屬於伏溫病的是: B22.屬於溫熱類溫病的是: CA.濕溫、伏暑、霍亂B.暑濕、霍亂、秋燥C.舂溫、風溫、大頭瘟D.疫疹、伏暑、爛喉痧E.暑溫、舂溫、瘧疾23.屬於濕熱類溫病的是: A24.屬於新感類溫病的是: BC型題A.濕溫、傷寒B.風溫、暑溫C.兩者皆有D.兩者皆沒有1.(難經.五十八難)中提到的疾病有: A2.(溫病條辨)中提到的疾病有: BA.風溫、暑溫B.秋燥、大頭瘟C.兩者均是D.兩者均不是3.屬於濕熱類溫病的是: D4.屬於新感溫病的是: CA.溫邪在人群中染易B.溫邪在人群中連續傳播,引起程度不等的蔓延、擴散C.兩者皆是D.兩者皆不是5.溫病的傳染性是指: A6.溫病的流行性是指: BA.起病急驟,傳變較快;發熱為主症B.易出現險惡証候;病程中易耗傷陰津C.兩者皆是D.兩者皆不是7.溫病共有的臨床表現是指: C8.溫病病程發展具有的階段性是指: DA.某些溫病只發生於某一特定季節,或在某一季節發生較多B.某些溫病在某一地域多見,而在其他地域則少見B..兩者皆是 D.兩者皆不是9.溫病的地域性是指: B10.溫病的季節性是指: AK型題1.溫病的概念是: DA.以發熱為主症B.具有熱象偏重、易化燥傷陰等特點C.由溫邪引起D.一類急性外感熱病2.溫病的特點是: DA.有特異的致病因素B.傳染性、流行性、季節性、地域性C.病程發展具有階段性D.共有的臨床表現3.溫病共有的臨床表現有: DA.起病急騾、傳變較快B.發熱為主C.易出現險惡証候C.病程中易耗傷陰津4.溫病分類是根據: AA.症証性質是否挾兼濕邪B.發病的遲早及表裏不同C.發病的脆臟腑部位D.發病季節與四時主氣X型題1.溫病學和(傷寒論)的關係是: A C D EA.溫病學與(傷寒論)在學術上是–脈相承、不可分割B.溫病學可以完全包括(傷寒論)的內容C.溫病學和(傷寒論)的繼承和發展D.溫病學和(傷寒論)均是研究外感熱病的學科E. (傷寒論)為溫病學的創立奠定了基礎2.可劃歸溫病範圍的西醫疾病指的是: B C DA.所有的急性傳染病B.具有溫病特點的急性傳染病C. 具有溫病特點的某些急性感染性疾病及常見綜合征D. 具有溫病特點的其他發熱性疾病E.所有的寄生蟲病3.溫邪的特異性體現在: A B C DA.從外侵襲人體B.溫熱性質顯著C.易消耗人體陰津D.具有特定的侵犯部位E.直接導致精神異常4.決定溫病流行程度及範圍的常見因素是: A B C DA.人體體質B.自然因素C.社會因素D.傳染性強弱E.治療得當與否5.溫病的險惡証候是指:A.斑疹B.動風C.動血D.閉竅E.癌變6.溫疫的特點是: A B C DA.發病急驟B.有強烈的傳染性C.可以引起大流行D.病情多較險惡E.火熱亢盛而較少挾濕邪7.溫病的命名可根據: A BA.季節與主氣結合B.特殊的臨床証候C.病証性質是否兼挾濕邪D.發病的遲早表裏不同E.病情輕重8.濕溫病的分類,可以根據: A B CA.病証性質是否兼挾濕邪B.發病遲早表裏不同C.發病的臟腑部位D.特殊的臨床証候E.季節與主氣結合9.根據病變部位,屬於肺系溫病有: A B CA.風溫B.秋燥C.爛喉痧D.舂溫E.濕溫10.根據發病儀的遲早表裏不同,可把溫病分為: A BA.新感類溫病B.伏邪類溫病C.溫熱類溫病D.濕熱類溫病E.脾胃腸類溫病11.風溫病之特點在於: A C EA.初起發熱徵惡寒,口徵渴,舌邊、尖紅,脈浮數,咳嗽.B.初起惡寒發熱,頭身疼痛,苔薄白,無汗,脈浮緊C.邪多從口鼻而入,先受于手太陰肺經D.邪多從皮毛而入,先受於足太陽膀胱經E.病因為風熱病邪,初起治療宣辛涼解表12.溫疫概念是指: A C。

温病学病例题备考教学提纲

温病学病例题备考教学提纲

温病学病例题备考春温:病例一:某男,45岁,2001年3月就诊,起病精神差,纳食不香,不久即发热微恶风寒,头身疼痛,次日清晨到某医院就诊,用解表之剂,服后汗出较多,热度稍退,但过后复热,诸证加重,出现壮热,烦渴喜冷饮头痛,肌肤发斑,衄血,舌绛苔黄,脉数。

诊断:春温辨证:气血两燔治疗:清热凉血化斑方药:化斑汤加减病例二:张XX,女,50岁,2月7日就诊.患者上午自诉身体不适,恶寒,发热,头痛,饮食减少,但仍能坚持做家务未能就医,到晚上九点时患者突然出现昏睡,神志不清,呼之不应,急送医院,来院时患者呈昏迷状态,面色发红,呼吸粗大气促,苔薄黄,舌红绛.T39.8℃,脉搏98次/分,白细胞21000/㎜3.中性90﹪,淋巴10﹪,瞳孔等大,对光反射存在,颈项有抵抗感,下肢有散大出血点。

诊断:春温辨证:热入心包,伏热内闭治法:清心凉营开窍方药:清宫汤加安宫牛黄丸风温:病例一:病者:李×,男,20岁,学生。

初诊时间11月3日。

病史摘要:患者两天前打球后,汗出湿衣,冷风一吹,即觉一阵寒意当时未加注意。

当晚起咳嗽,喷嚏流涕。

第二天早起头痛,周身不适,微微恶风。

即往卫生所测体温38℃,诊为“感冒”,服“A.P.C"后热退,头稍减。

但当晚起各症加重,来诊时体温复升至39℃,干咳少痰,咽红咽痛,头痛,怕风,口干渴,二便尚可,舌边尖红、苔薄微黄,脉浮数。

诊断:风温。

辨证:邪袭肺卫。

治则;辛凉解表,宣肺达邪。

方药:银翘散加减。

金银花12g 连翘12g 薄荷6g(后下) 淡竹叶12g 桔梗10g、荆芥6g( 后下)、防风10g 、芦根30g 、鱼腥草30g 、甘草3g。

上、下午各一剂分服。

二诊:1990年11月6日二天后证见好转,体温降至37.5℃,仍咳嗽不止,痰黄难咯。

拟宣肺疏风,化痰止咳。

鱼腥草30g 瓜萎壳15g 桔梗10g 杏仁10g 芦根15g 枇杷叶12g 连翘12g 牛蒡子12g 甘草3g 再进三剂而愈。

中医儿科(医学高级):温病学题库考点

中医儿科(医学高级):温病学题库考点

中医儿科(医学高级):温病学题库考点1、单选下列哪一项不是风温的诊断要点OA.初起见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口微渴,脉浮数等肺卫见症B.卫分证过后出现肺热壅盛气分证候C.后期易进入下焦出现阴虚动风证(江南博哥)D.发生于冬春两季E.肺卫之邪不解,可逆传心包正确答案:C2、多选标志温病学理论已形成完整体系的著作OA.《温疫论》B.《温热论》C.《湿热病篇》D.温病条辨E.温热经纬正确答案:B, D3、多选风热之邪侵袭肺卫宜用OA.麻杏石廿汤B.桑杏汤C.杏苏散D.桑菊饮E.银翘散正确答案:D, E4、多选湿温病后期,胃气未醒,余邪未尽的临床表现为OA.月完闷不畅B.恶心呕吐C.知饥不食D.暧气吞酸E.腹胀便澹正确答案:A, C5、单选湿温,症见灼热烦躁,便下鲜血,舌质红绛,苔腻剥脱,治宜OA .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B.犀角地黄汤合白虎汤C.犀角地黄汤合银翘散D.黄土汤加独参汤E.犀地清络饮合生脉散正确答案:A6、多选叶天士认为,发生战汗后,脉静身凉,应注意的是OA.宜养胃生津B.宜令病者安舒静卧C.不宜再用发汗,重伤其表D.不宜频频呼唤,使其烦躁E.温阳利水正确答案:A, B, D7、多选 湿温辨证时应注意的主要环节是OA.辨别发病季节B.分辨湿热之偏盛程度C.审证情虚实转化D ,辨明病位上下浅深E.了解治疗效果正确答案:B, C, D8、单选 《凉房条辨》中用清营汤去黄连主治的病证是O寸脉大,舌绛而干,口反不渴者寸脉大,舌绛而干,口渴者舌黄燥,舌绛,不渴者舌滑,肉色绛,不渴者舌赤口渴,无汗者 正确答案:A9、多选血分证的病理是O A.动血耗血B.扰神窜络C.瘀热内阻D.耗损肾阴E.虚风内动正确答案:A, C10、单选 7温病条辨》中提出,湿温见脉缓身痛,舌淡黄而滑,渴不多饮, 或竟不渴,汗出热解,继而复热者,治用OA.三仁汤B.茯苓皮汤C.三加减正气散D.黄苓滑石汤E.青蒿鳖甲汤正确答案:DIK 单选 《温病条辨》中提出:“温病小便不利者”,何种治法不可用O A 滋阴B.清热C.攻下D.淡渗A.太阴温病,B.太阴温病,C.阳明温病, D 邛日明温病, E.太阴温病,E.活血正确答案:D12、多选气分证的辩证要点OA.壮热不恶寒B. 口渴C.台黄D.斑疹E.无汗正确答案:A, B, C13、单选湿温好发的季节是OA.春季B.夏季C.长夏D.秋季E.冬季正确答案:C14、单选“圣人不治已乱治未乱” 一语,出自OA.《难经》B.《内经》C.《温疫论》D.《湿热病篇》E.《伤寒瘟疫条辨》正确答案:B15、多选《温病条辨》中用青蒿鳖甲汤治疗的病症主要表现有OA. ∣¾ 热B.夜热早凉C.神昏D.热退无汗E.抽搐正确答案:B, D16、单选《温病条辨》中提出下列何种病证可与清营汤OA.阳明温病,舌黄腻B.阳明温病,舌黄燥C.太阴温病,壮热,D.阳明温病,舌黄燥E.太阴温病,咳喘,正确答案:B ,汗出,脉滑数者,肉色绛,不渴者寸脉大,舌红而干,口渴者,肉色绛,口渴者汗出,舌红苔黄燥者17、单选身热面赤,斑疹心烦,四肢厥冷,汗出不止,舌暗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温:病例一:某男,45岁,2001年3月就诊,起病精神差,纳食不香,不久即发热微恶风寒,头身疼痛,次日清晨到某医院就诊,用解表之剂,服后汗出较多,热度稍退,但过后复热,诸证加重,出现壮热,烦渴喜冷饮头痛,肌肤发斑,衄血,舌绛苔黄,脉数。

诊断:春温辨证:气血两燔治疗:清热凉血化斑方药:化斑汤加减病例二:张XX,女,50岁,2月7日就诊.患者上午自诉身体不适,恶寒,发热,头痛,饮食减少,但仍能坚持做家务未能就医,到晚上九点时患者突然出现昏睡,神志不清,呼之不应,急送医院,来院时患者呈昏迷状态,面色发红,呼吸粗大气促,苔薄黄,舌红绛.T39.8℃,脉搏98次/分,白细胞21000/㎜3.中性90﹪,淋巴10﹪,瞳孔等大,对光反射存在,颈项有抵抗感,下肢有散大出血点。

诊断:春温辨证:热入心包,伏热内闭治法:清心凉营开窍方药:清宫汤加安宫牛黄丸风温:病例一:病者:李×,男,20岁,学生。

初诊时间11月3日。

病史摘要:患者两天前打球后,汗出湿衣,冷风一吹,即觉一阵寒意当时未加注意。

当晚起咳嗽,喷嚏流涕。

第二天早起头痛,周身不适,微微恶风。

即往卫生所测体温38℃,诊为“感冒”,服“A.P.C"后热退,头稍减。

但当晚起各症加重,来诊时体温复升至39℃,干咳少痰,咽红咽痛,头痛,怕风,口干渴,二便尚可,舌边尖红、苔薄微黄,脉浮数。

诊断:风温。

辨证:邪袭肺卫。

治则;辛凉解表,宣肺达邪。

方药:银翘散加减。

金银花12g 连翘12g薄荷6g(后下) 淡竹叶12g桔梗10g、荆芥6g( 后下)、防风10g 、芦根30g、鱼腥草30g 、甘草3g。

上、下午各一剂分服。

二诊:1990年11月6日二天后证见好转,体温降至37.5℃,仍咳嗽不止,痰黄难咯。

拟宣肺疏风,化痰止咳。

鱼腥草30g瓜萎壳15g桔梗10g杏仁10g芦根15g 枇杷叶12g连翘12g 牛蒡子12g甘草3g 再进三剂而愈。

按:本证属风温邪袭肺卫。

患者运动后汗出露风,腠理疏松,风热病邪乘隙而入,邪袭肺卫,卫气抗邪,邪正交争,故发热恶风;风热上壅则头痛;肺气失宣故咳嗽不已;风热阳邪,化火灼津,故初病即见口渴;风热壅结咽喉,故见咽红、咽痛;舌边尖红,苔薄微黄,脉浮数等为风热侵袭,邪在卫表之征。

故以银翘散辛凉解表,宣肺透邪。

肺热较甚故加鱼腥草清泄肺热。

由于辨证准确,治疗及时,故疗效较明显。

复诊时风热余邪尚滞于肺,肺失宣降,故咳嗽不止,痰黄难咯。

再拟宣肺疏风,化痰止咳之剂而获全效。

病例二:余××,男,55岁,干部、住院号:64599入院时间:1991年3月11日病史摘要:病者5天前打球后汗出较多,未及时更换湿衣,阵风一吹,自觉一阵凉意。

当晚起恶寒、发热、咽喉干涩,第二天症状加重,咳嗽、喷嚏,自服”感冒冲剂”未效。

5天来症状加重,虽恶寒消失,但发热加重。

咳嗽、咽痛、胸闷,咳甚则胸痛,痰黄而稠,口干口渴,苔黄舌质红,脉数。

X线胸片报告为右下肺炎诊断:风温。

辩证:肺热壅盛。

治则:清热宣肺,止咳化痰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味麻黄6g、北杏仁9 g、生石膏30 g、鱼腥草30 g、桔梗10g、瓜萎皮12g、黄芩10g、郁金10g、连翘12 g、甘草3g。

水煎服、上下午各进一剂。

二诊:服药第一天热势仍未见退,但咯痰较爽。

继续服药到第三天,体温由39℃下降至37.8℃,胸痛减轻,仍见咳嗽、口干渴、咽干,舌红苔少,脉细略数。

药效已见。

,但有肺津受损之象。

上方去麻黄、郁金、黄芩、加玄参12g,沙参15g。

三诊:服上方药一周,发热退尽,但仍咳嗽、干咳为主。

遂以养阴润肺止咳之剂调理善后。

按:本证属风温肺热壅盛。

患者打球后汗出露风,腠理疏松,风热病邪乘隙而入。

初起邪袭肺卫,故见发热恶寒、咽喉干涩、咳嗽、喷嚏。

患者自治不力,风热病邪深入气分而成肺热壅盛之证。

邪热由卫入气,故发热不恶寒;热势较重,壅滞于肺,肺气失宣,故见咳嗽,甚则胸痛、咯痰黄稠。

咽痛、胸闷等;口干口渴。

舌红苔黄、脉数为邪在气分之象。

故治以清热宣肺、止咳化痰的麻杏石甘汤加鱼腥草、黄芩、连翘加强清解肺热;桔梗。

瓜萎皮、郁金、甘草宽胸化痰止咳。

邪热较盛。

故用一天二剂的服法,三天后即见明显疗效,体温由39℃下降到37.8℃。

后期能抓住邪热伤津,肺阴受损的苗头,用清养肺阴、润肺止咳的方法,使病者很快得以康复。

病例三:患者,李XX,男,46岁,初诊时间:1989年4月2日。

病史摘要:患者三天前起发热、恶寒、头痛、咳嗽,继而发热增高,午后热势更高,伴胸痛,咳嗽加剧,咳甚则喘促不宁,痰黄,大便三日未解。

诊时见舌红、苔黄厚,脉数。

X线胸片示右下肺部感染。

诊断:风温。

辨证:邪在气分,肺热腑实。

治则:宣肺化痰,通腑泄热。

方药:宣白承气汤加味。

北杏仁10克、瓜蒌仁12克、生石膏25克、生大黄6克(后下)、鱼腥草30克、黄芩12克、浙贝母10克、知母10克、桔梗10克、甘草3克。

一天二剂,上下午各一剂,水煎服。

加用清开灵40ml加入500ml输液中静滴。

二诊:第二天大便通解,先硬后溏,量多,体温略有下降,由入院时40℃降至38.5℃,仍咳嗽,胸痛。

上方去大黄加枳壳6克继续治疗一周而愈。

按:本例病发于春季,初起邪袭肺卫,故见发热、恶寒、头痛、咳嗽等卫气受郁,肺气失宣的表现。

由于治不及时,邪热进入气分,壅滞于肺。

肺气失宣,故见发热加重,咳嗽加剧,伴有胸痛,喘促,痰黄等证。

肺失宣降,腑气不通,则病后大便未解。

综观本例病史,有如下特点:1)发于春季。

2)初起邪袭肺卫。

3)以肺为病变重心。

故可诊断为风温。

诊时邪热已转入气分,部位在肺与大肠,主肺热腑实之证。

故用吴鞠通之宣白承气汤以宣肺化痰,通下腑实为治。

由于肺热较甚,故加鱼腥草、黄芩、浙贝母、知母以加强清肺泄热的作用,再加桔甘汤以宣肺止咳。

大便通畅后则及时调整为清肺泄热为主,去大黄防其通泄太过。

由于辨证用药正确,故能很快取效。

病例四:患者:张XX,男,8岁。

初诊时间:1989年12月4日。

病史摘要:患儿三天前“感冒”后发热、恶寒、咽痛、咳嗽、气喘。

即在单位卫生站予“麻黄汤”加减治疗,服后汗出,热稍减,但咽痛剧烈,气喘不解,稍后体温复升,头痛,即来求诊。

诊时体温39℃,无恶寒,无出汗,咳嗽痰黄,喘促;扁桃体肿大,可见脓性分泌物,颈胸部可见细小红疹,舌边尖红,苔黄,脉数。

诊断:风温辨证:肺热发疹治则:宣肺泄热,凉营透疹。

方药: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玄参方。

银花15克、连翘10克、淡竹叶10克、牛蒡子10克、桔梗6克、岗梅根15克、生地15克、大青叶15克、玄参12克、北杏仁6克、甘草2克、薄荷3克(后下)。

一天一剂,先服全量的一半,3小时后再服余下的一半量。

二诊:三天后体温已降至37℃,午后稍增,咳嗽咽痛减轻,已无喘促,疹点已退,舌边尖红,苔黄,脉数。

效不改方,上方去薄荷继续服三剂而愈。

按:病儿冬季发病的,本属风温,风热病邪侵袭肺卫之证,用银翘散疏风清热,宣肺透邪即可。

但初时辨证不准,误为风寒喘咳而用辛温发汗平喘之麻黄汤类,邪热不能透解,反内郁于肺,故见咽痛咳嗽加剧,发热不降,喘促不止。

肺热不解,内窜营络,故皮肤可见红疹外露。

此肺热发疹之证,故用吴鞠通之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玄参方加减治疗,效果显著。

因血热不甚,故去丹皮,加岗梅根加强清热解毒利咽的作用。

暑湿:病例一:李XX,男,41岁,患者于72年夏某日突然腹痛、呕吐、泄泻,泻下血水样便。

即入某医院治疗,诊断为坏死性小肠炎。

经对症治疗一天后,吐泻均止,但腹胀满痛反而加重,并有腹胀拒按,大便不通等症状。

经X光检查,发现腹部有液平面,考虑有肠梗阻情况存在,遂准备手术治疗。

但患者不愿意,故在当天下午五时邀余会诊。

当时患者极为痛苦,腹胀满痛、按之痛加,大便不通,小便短少,脉濡,舌苔黄浊腻。

诊断:暑湿。

辨证:湿热内阻,闭塞肠胃,气机不通所致治则:清热化湿、行气止痛。

处方:王氏连朴饮加减:厚朴9克、黄连9克、广木香8克(后下)、苍术9克、法半夏12克、栝蒌仁9克、大豆卷9克二剂。

二诊:患者服第一剂药30分钟后,嗳气、矢气频作,腹胀痛大减,惟大便未通,心中似觉烦热,脉细濡,苔黄腻。

处方:厚朴12克、黄连9克、广木香6克(后下)、山栀子9克、淡豆豉9克、法关夏12克、栝蒌仁9克、大豆卷9克二剂。

三诊:服药后第二天大便已通,粪色黑而烂,每日二至三次。

嘱患者按原方再进二剂。

药后腹胀痛已除大半,其他各症均好转。

后因受凉,身微发热,伴有咳嗽,大便一日未行,脉浮细略数,苔转净。

此因内有湿浊,外受风寒,用表里双解法。

处方:厚朴9克、法半夏12克、藿香6克、茯苓15克、黄连9克、广木香6克(后下)、砂仁9克(后下)、苏叶5克(后下)二剂。

四诊:外感解,湿浊化,各症好转。

惟大便仍未正常,用《河间六书》之芍药汤加减以调治,经一月余而愈。

分析:本例患者起病急骤,传变迅速。

初起以腹痛、泄泻、呕吐为主。

第二天则转为大便不通(无燥屎内结之候),且脉不沉实而反濡软,舌苔黄浊腻。

脉证合参,显属暑湿为患,此乃辨证之关键。

盖因夏令暑湿交蒸,暑湿内袭,更兼饮食不调,伤及肠胃。

肠胃为湿热所阻,既使运化失常,升降失职,以致上吐下泻,也使气机不通,致腹痛、便秘。

治宜清化湿热,行气通便,使湿化热清,气畅便通,腹痛自除。

方用王氏连朴饮加减,取其辛开苦降,以黄连清热燥湿,厚朴行气化湿,互相配伍,祛湿之力更强;广木香行气止痛,配合连、朴以治腹痛,大便不通之主症;法半夏降浊止呕;山栀子、淡豆豉清宣郁热,以除烦热。

立法用药,能中病机,故得转危为安。

病例二:某女,17岁,某年7月下旬初诊。

酷暑天时,姻侄病重,邀余一诊。

据其父母代诉:因其在湘潭女子中学肆业时,住该校宿舍楼,每日恒用冷水洒湿地板,而后着地而卧。

暑假归家,突作高热,神志昏迷,言语错乱,气急唇绀,呕吐不止,张口欲饮,大便溏黑,小便短黄。

前医曾给桂枝、葛根等药,其症更甚。

余近地细察,诊得脉弦长,舌质绛,析前医之训,参其脉症,可辨为:热伤营血,内陷心包之重证。

法当凉血解毒,和营透气,取犀角地黄汤加味。

犀角3克、生地黄20克、杭白芍12克、牡丹皮10克、生扁豆12克、鲜荷叶20克。

二诊:二日内进上方三剂,高热渐退,已省人事,呕吐、气急、口渴皆平,唇转红润、小便色黄,脉舌同前。

余思其仍有余热在里,嘱服原方三剂,另取荷叶露适量,白糖调服作茶饮。

三诊:药后诸症尽平,举家大喜,再拟清心、养阴、健脾、益气之品,以固后效。

分析:本例发病正值夏秋之交,天气酷热,感受暑湿,故患高热、呕吐、口渴、尿黄。

暑为火邪,其性暴烈。

邪侵营血,干扰心神,则言语错乱,神志不清,气急唇绀,大便溏黑。

舌绛苔少,脉弦而长,为邪在营血,热毒炽盛之征。

治宜凉血解毒,和营透气,清暑化湿。

前医用桂枝、葛根等药以辛温汗解,乃犯以热治热之戒,故病情更重;后转用犀角地黄汤清营凉血、解毒和阴,加生扁豆、鲜荷叶、荷叶露升清祛暑化湿,故能应手而效,力挽狂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