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上课用)
文言文《岳阳楼记》公开课优秀教案(精选6篇)

文言文《岳阳楼记》公开课优秀教案文言文《岳阳楼记》公开课优秀教案(精选6篇)文言文《岳阳楼记》公开课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的1、熟读成诵,理解全文的思路,即由事写景,由景抒情,由情言志,并领会本文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以及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2、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进步的政治主张。
3、理解整句与散句结合,使文章既和谐又富于变化的语言,读起来琅琅上口。
4、掌握重点字词的意思。
教学重点1、掌握全文的思路,即由事写景,由景抒情,由情言志,及记事、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的写法;2、理解整句与散句结合,使文章既和谐又富于变化的语言,读起来琅琅上口。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进步的政治主张。
课前准备1、制作课件。
2、学生收集与岳阳楼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诵诗导入1、展示诗歌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2、学生诵读诗歌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3、导入语事实上,除了李白杜甫在岳阳楼留下的我们读到的这两首名诗,古往今来,迁客骚人为洞庭湖壮丽的景观书写了浩如烟海的千古绝唱,岳阳楼上更是题满了文人的诗词歌赋。
但是面对前人熠熠生辉的文字,宋代的范仲淹却另辟蹊径,用神来之笔使岳阳楼再放异彩,使他的名篇《岳阳楼记》从此名于世,传于后。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听读课文,感知内容1、听朗读,感知课文。
2、理解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师在学生朗读结束以后提问:作者洋洋洒洒写了这么一篇文章,究竟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用课文原文回答。
3、学生在理解文章表达的感情基础上齐读课文,要求读出文章的感情。
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1、析文章结构,领会文章写法[点拨]板书(一)交代,写作缘由——叙述;(二)描写岳阳楼景色——写景抒情;(三)表达自己的胸襟抱负——议论。
第11课《岳阳楼记》课件(共42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庆历,宋仁宗赵祯的年号。
2.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jùn):滕子京降职任岳州太守。滕子京,名宗谅,子京是他的字,范仲淹的朋友。古时朋友间多以字相称。
谪戍:把被革职的官吏或犯了罪的人充发到边远的地方。在这里作为<动>被贬官,降职解释。
3.守:指做州郡的长官
4.越明年: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1045)。越,到了,及。
岳阳楼记
欧阳修
岳阳楼 蓬莱阁
黄鹤楼 滕王阁
新课导入
封建时代许多有志的文人士大夫都把“穷则独善其身,大则兼济天下”当作自 己的人生信条。他们为官时积极从政,力主改革,为官一方,造福百姓;被贬 时,则寄情山水,独善其身。苏轼、柳宗元、范仲淹都是其中的代表。特别是 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 表见出了阔大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成为天下人的楷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 的名篇《岳阳楼记》。
文学常识
➤记:一种不定体.作者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个事物有所感受,写出来都可以叫记。
一类是寓情理于事、景、物的描述之中;另一类由事、景、物的描述中,自
然生发出情理,卒章显志。
叙事:《桃花源记》
说明:《核舟记》
写景:《小石潭记》
言志:《岳阳楼记》
读准字音
谪(zhé) 衔(xián) 霏霏(fēi) 楫(jí)摧 岸芷(zhǐ) 嗟(jiē)夫(fú)
教学目标
➤了解作者生平及主要经历,文章创作背景 ➤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熟练地翻译课文。 ➤品味优美语言,学习文章将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结合在 一起的写法。 ➤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主旨。
文学常识
“记”是古代一种文体,它叙事“写景”抒情的成分居多,而目的在于抒发作 者的情操和抱负,或阐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观点,在写法上大体分两类:(1)寓 情理于事`景`物中;(2)由事`景`物中自然生发出情理,而都以“卒章显志” 的方式表现出来。本文就属于后一类。
九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岳阳楼记》教学课件

担忧。
萧条冷落 的样子。
至于, 又如。
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 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
极言其广。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
日光。 美丽的鱼。 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
鳞,代鱼。 芷,香草的一种。
时而飞翔,时而停歇。 有时。 集,鸟停息在树上。
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长烟一空,皓月千形容草木茂盛。 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这是
全。
写无风时水中的月影。璧,圆形的玉。
哪有穷尽。
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
浮动的光闪着金色。这是 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 描写月光照耀下的水波。 宠,荣耀。偕,一起。
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心情舒畅,精神愉悦。
岳阳楼记
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 天一色”令人神往之至;崔灏《黄鹤楼》“晴川历历 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无穷;而岳阳楼 上,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 唱不衰,《岳阳楼记》更是成 为了写景状物抒情的名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理解并积累文言词汇,正 确翻译全文,把握文章主题。(重点)
本文通过对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描写,以及对迁客 骚人登楼后产生的不同情感的分析,表达了作者“不 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 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 负,借以劝勉滕子京。
岳 阳
叙事:重修岳阳楼 作文以记 ↓↓
写景:暗 明
后先 天天 下下
楼 记
抒情:悲 喜 ↑↑
之之 乐忧 而而
光辉。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
雨(或雪) 桅杆倒下, 繁密的样子。 船桨折断。
第11课《岳阳楼记》课件(共50张PPT)

范仲淹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学会 辨认古今异义的字; 2、准确翻译文中重点及难点文言 句子; 3、感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下之乐而乐”。
难点:理解作者写景抒情的意图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
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
作文以记之。
(通“嘱”)嘱 我
托
(1段)
写文章 来 (表目的)
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
谪到巴陵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 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 都兴办起来。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 扩大它原来的规模,在楼上刻了唐代 名人和当代人的诗赋。嘱托我写一篇 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也不因为自己心情的好坏或乐或悲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从这理想的寻求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 有怎样的人品?
不贪图名利和富贵,清廉正直,忧 国忧民
5、“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 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分 别指什么?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异”,是 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的“迁客骚人”不 同的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 心境。
翻看文章第3、4段,思考以下问题: 1、课文三、四两段文字描绘了洞庭湖哪 两幅画面?
①、阴雨凄凉 ②、明媚晴朗
2、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 的“悲”与“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了“迁客骚人”的 “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括了“迁客 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 感情跟“古仁人之心”做对比,引出下文,由写 景转入议论,突出主旨。
第11课《岳阳楼记》课件(共27张PPT)

连绵不断的雨 雨雪纷纷而下的样子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用在一段话开头,以引起下文。 指天气放晴
冲向天空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
隐藏光辉 隐没形体
桅杆倒下,船桨断折。
昏暗
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这
国都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担心被说坏话, 惧怕被批评指责。
在朝廷上做官。
指被贬谪到边远地 区做地方官。
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
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
表推测,大概
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如果没有
同道、归依
译文:唉!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心理,或许不同
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皎洁
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
哪有尽头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
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心胸开阔,精神愉悦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荣耀和屈辱一并忘掉
面对, 迎着
译文:待到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日子来临),湖面平静,天
极点
译文:在那阴雨连绵不断,整月不晴的时候,阴冷的
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翻腾到空中,日月星辰的光辉 消失了,山岳也隐藏了它的行迹,商人和旅客无法通 行,桅杆歪斜,船桨折断,傍晚时分,湖上一片昏黑, (只听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这时人们登上 这座楼来,就会产生离开都城,怀念家乡,担心遭到 诽谤,害怕被人讽刺的心情,抬眼望去,尽是萧条的 景象,(必将)感慨横生而十分悲伤的了。
示范课课件《岳阳楼记》

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培养对中华文化的兴趣
03
通过学习《岳阳楼记》,学生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激发了他们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对未来学习的建议
拓展阅读范围
建议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的古代文学作品,以丰富自己的文学素 养。
加强古文基础知识的积累
建议学生多学习古文基础知识,如文言文语法、词汇等。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当代评价
《岳阳楼记》在当代依然具有很高 的文学地位和影响力,被广大读者 所喜爱和传颂,其思想内涵和艺术 价值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当代价值
文化传承
《岳阳楼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和弘 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
义。
思想启示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提出的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而乐”的思想,对于当代人思考 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具有重
可以将《岳阳楼记》与其他古代文学作品进行比较,探究其独特之处和
文学价值。
THANKS
感谢观看
02 语言优美生动
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和修辞手法,如比喻、 拟人等,使描绘的景色更加生动形象。
03 情景交融
作者在描绘景物的同时,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感 受,使景物更加富有感情色彩。
抒情手法
01 直抒胸臆
作者在文中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感受,如“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等。
02 借景抒情
作者通过描绘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如“衔远 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等。
这篇千古传诵的佳作。
《岳阳楼记》的历史地位
《岳阳楼记》是中国古代散文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散文的“压卷之作” 。
文章以其深邃的思想、精美的语言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 经典之作。
《岳阳楼记》教案(通用12篇)

《岳阳楼记》教案《岳阳楼记》教案(通用12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岳阳楼记》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岳阳楼记》教案篇1[教学目的]1、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以”、“则”等虚词和“然则”、“得无”的用法。
2、理解本文写景抒情、对比出旨的特点。
3、领会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这篇文章是历来受到人们称颂的名文,文章的思想品格光彩照人,文章的语言文字精练优美,有许多好东西值得学习。
为理解好这篇文章,先要对本文写作的情况有所了解。
下面我对此作点简略的介绍。
范仲淹是北宋前期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他官至朝廷的“参知政事”(副宰相)。
他在当政期间提出过十条改良政治的措施,包括限制凭借政治特权当官、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严格执行政令等项,他还主张兴修水利以利民生;他为官清廉,关心国计民生,关注边防戒备。
范仲淹大力革新政治,却遭到朝中顽固势力的反对,结果,他的改革计划全部告吹,一腔热情付诸东流,后来他不仅被罢免了“参知政事”的官职,还被贬到外地去做地方官。
《岳阳楼记》就是他被贬到邓州(今河南邓县)做知州时写的。
此后,他又被派去杭州等地任职,最后在赴任途中病死。
《岳阳楼记》中提到的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考中进士,是范仲淹的好友。
滕子京在西北边境任职,率领军民抗击西夏入侵,因受诬告而被贬到岳州任知州(太守)。
他重修岳阳楼,致信范仲淹,请范仲淹写篇文章以作纪念。
于是,在邓州任上的范仲淹应约撰写了此文。
我们可以看到,范仲淹写此文时,正与滕子京有同样的遭遇。
二、教师范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三、正音(逐段正音,学生会读)(1)滕(téng)谪(zhé)属(zhǔ)(2) 夫(fú)衔(xián)汤汤(shāng)涯(yá)晖(huī)骚(sāo) (3)霪(yín)(3) 霏(fēi)号(háo)樯(qiáng)jí)(4) 谗(chán)鸥(ōu)芷(zhǐ)(5) 汀(tīng)郁(yù)怡(yí)(6) 噫(yī)嗟夫(juē fǘ)四、学生各自诵读课文一遍五、学生朗读叫两名学生朗读课文。
第11课《岳阳楼记》课件(共38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艺术手法
就艺术而论,《岳阳楼记》也是一篇优秀的文章。
第一,巧妙地避开楼不写,而去写洞庭湖,写登楼的迁客骚 人看到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时产生的不同感情,以衬托最后一段的 所谓“古仁人之心”。
第二,记事、写景、抒情和议论交融在一篇文章中,记事简 明,写景铺张,抒情真切,议论精辟。议论的文字有统率全文的 作用,所以这是一篇独特的议论文。
文意理解--第五段
1.“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和“退”分别指 什么?
“进”是指居庙堂之高,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 “退”是指处江湖之远,意思是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
2.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文中能表现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不以物喜 , 不以己悲 ;能表现作者的政治抱负的句子
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第2段概写洞庭景物后,以“然则”一转,接以提问式的议论; 第3段写洞庭风雨,第4段写洞庭春晴,后面接以抒情; 第5段整段的议论,议论中含有抒情的色彩。 最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又归于单纯而强烈的抒情。
不同: “迁客骚人”:阴风苦雨则愁,风和日丽则喜。
“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无论是在朝还是在野,忧民忧君之心不改,具 有“先忧后乐”的伟大胸襟。
文意理解--第三、四段
1.文章3、4两段都是先写景,后写迁客骚人触景而 生的情。作者写迁客骚人悲喜之情的目的是什么?
与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对比,赞美了古 仁人的高尚品德,表现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 突出文章主旨。
译文: 第五段:唉!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两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1段):记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 第二部分(2~4段):写登楼所见景物,以及由不同景物所引发的不同感受。(主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欣赏
(一)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 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 征夫泪。
阅读欣赏
苏幕遮
(二)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 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更在斜阳 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 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 相思泪.
2、“属予作文以记之。”中“之”指代什么?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滕子京虽被降职,但仍不 以己悲,把政事处理得井 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 欣赏他的这种阔大的胸襟。 开头即切入正题,为下文 作好铺垫。
3、哪些句子写岳阳楼大观?(洞庭湖全景)
(运用的修辞?)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 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谪守 zhé 朝晖zhāo 霏霏fēi 薄暮bó 冥冥mí ng
读准字音
骚人 sāo
岸芷汀兰zhǐ tīng
皓月hà o 樯倾楫摧 宠辱偕忘 qiá ng xié jí
朗读指导 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 例:
三字句:衔/远山,吞/长江 四字句: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其它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先天下/之忧/而忧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8、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 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 概括说明了“迁客 骚人”的“悲”;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 骚人”的“喜”。
作用:与古仁人之心形成对比,突出 他们旷达的胸襟,由写景抒情过渡到 议论,引出主旨。
览物生情 景 3、4
作记缘由 1 总写胜景 2 览物生情 3、 4 所叹所思 5
(叙事) (描写) (描写 抒情) (议论)
文章脉络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写 作缘由.
第二部分(2-4)写岳阳楼的景象和迁客 骚人的览物之情。
第三部分(5)抒写宽广胸怀和政治抱负.
感知课文(用原文回答) 1、哪些语句记载滕子京的政绩?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字词知识点积累
一词多义:
则{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然则北通巫峡
判断词,是
连词,那么 南极潇湘 至、到达 感极而悲者矣 极点 极{ 此乐何极 穷尽 或长烟一空 有时 或{ 或异二者之为 或许,也许 政通人和 和乐 和{ 春和景明 和煦
通假字: 百废具兴
属予作文
同“俱”,全,都
同“嘱”,嘱托
古今异义词
古: 动词, 持、 4、把酒 端 临风 今:作介词用
古: 指示代词,这 5、是进 亦忧 判断动词 今: 古: 无,没有 6、微斯人 今: 细微,少
政通人和,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滕子京的政绩: 百废具兴 2、总写岳阳楼大观的句子: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 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迁客骚人”登岳阳楼的“览 去国怀乡, 物之情”是悲和喜,悲则 忧谗畏讥 喜则
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 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 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 家。他出身贫寒,刻苦好 学,1015年中进士。1041 年,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 巩固边防。1043年,任参 知政事,后被贬官。1052 年病逝于赴颍州途中。
宋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在庆 历新政失败后,被贬到河南邓州, 他的朋友滕子京也因受到诬告而被 贬到了湖南。在湖南的任上,滕子 京颇有政绩。第二年,在他的主持 下,重修了岳阳楼。为了记述这一 盛事,滕子京便请他的好友范仲淹 为重修后的岳阳楼写一篇《岳阳楼 记》。范仲淹受友人嘱托写下的这 篇名为《岳阳楼记》的散文.
4、为什么略写岳阳楼之大观? 前人之述备矣。
5、第二段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这句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抒情)
总写胜景 2
衔远山,吞长江, 气 水 变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势 波 化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宏 壮 万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拟人 生动形象
大阔千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凄凉冷落的样子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 日光 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 全 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 荣耀 一起 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 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持,执 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合作探究 2.“古仁人之心”指的是什么?结合 现实生活评价一下“古仁人之心”。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评价:古代的仁人有坚定的意志,不为 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这是做人的最高 境界。在人生的路上,有宠有辱,有喜 有悲,我们也应该有古仁人的心态:悲 则泰然,喜则淡然。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表现出作者怎么样的思想境界?
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
日光
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放晴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 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
迫近
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
离开国都,怀念家乡
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 担心(人家)说坏话, 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惧怕(人家)批评指责
骈 散 结 散句 : 是相对于骈偶句 合 而言,骈偶句以外的 句子都是散句。
骈句:是指结构相似、内 容相关、行文相邻、字 数相等的两句话。
本文有两种对偶句,一种 是两句相对,如“北通巫 峡”对“南极潇湘”;一 种是本句自对,如“迁客” 对“骚人”。试从文章中 各找出几组对偶句来 。
两句相对 •衔远山——吞长江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日星隐耀——山岳潜形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而少 有大志,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惫 甚,辄以凉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人不堪其忧,仲淹不改其乐也。既仕 (做官),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以力主革除弊政,被谗受贬,庆历四年 由参知政事(副宰相)谪守邓州。勤政 爱民,有政声,常自诵曰:“士当先天 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死 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本句自对: •政通—人和 朝晖—夕阴
迁客—骚人 虎啸—猿啼
忧谗—畏讥 心旷—神怡
樯倾—楫摧 去国—怀乡
春和—景明 岸芷—汀兰
骈句句式整齐,读来铿锵 入耳,朗朗上口,使语言 有整齐美;散句的句式长 短不一,富于变化。 骈散交错使用既使语言具 整齐美,又具参差美。
观景览物,自然过渡。
6、课文三、四两段文字描绘了洞庭湖哪 两幅画面?
第三段描绘了洞庭湖一幅阴冷的画面; 第四段描绘了洞庭湖一幅晴朗的画面。
7、第三四段作者用虚笔设想了一明一暗两个 场景,为什么会产生一悲一喜的结果? 自然的景象包括天气的阴晦晴朗会影响 人的情绪,天气恶劣才会“感极而悲”, 天气美好才会“心旷神怡”。
岳阳楼位于湖 南省岳阳市的洞 庭湖畔,是我国 古建筑中的瑰宝, 自古有 “洞庭 天下水,岳阳天 下楼”之誉。
• 岳阳楼初建于公元220元前后,距今 已有1700多年,三国时期用作鲁肃 阅军楼;南北朝时名曰巴陵城楼; 初唐时又称南楼;中唐李白赋诗后, 才称之岳阳楼,到公元1045年,庆 历四年春,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 友范仲俺作了《岳阳楼记》嵌在二 楼,从此,岳阳楼名声大振。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古时指官吏降职或远调 因罪贬谪流放,出任外官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 政事顺利, 到了 百姓和乐 同“俱”,全,皆 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 规模 同“嘱”,嘱咐 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胜景,美景 (shāng)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 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 雄伟景象 (既然)这样,那么…… 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 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 诗人 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
13、“进亦忧,退亦忧。”中“进”、“退” 各照应什么?“进亦忧”、“退亦忧。”各 照应什么?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4、哪句话表明作者的政治抱负?(警句、名 句、劝勉滕子京的话、主旨句、中心句、观 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5、第五段的议论作用是什么? 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抒发了作者
迁 客 骚 人 , 览 物 之 举杯畅饮 情
以 天气恶劣 去国怀乡 物 满目萧然 忧谗畏讥 喜 情随景生 以 情景交融 己 两相对照 悲 心旷神怡 天气晴朗
宠辱偕忘
情
9、文中写了几种人的思想感情?作者属于哪 一种? 三种人:因己而悲者;因物而喜者;不以物 喜,不以己悲者。作者属于第三者。
10、“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之为”指什么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11、 “古仁人之心”的内涵?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黄鹤楼 (武汉)
滕王阁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南昌) ——崔颢《黄鹤楼》 —— 范仲淹《岳阳楼记》 —— 王勃《滕王阁序》
岳阳楼
范仲淹学习目标源自1.在朗读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2.学习文章叙事、写景、抒情 和议论多种表达方式巧妙地结合 的写法。 3.理解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 领悟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前人之述 备矣 去国怀乡 沙鸥翔集
{ {
古义 今义
详尽 准备
予尝求
{
{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曾经
品尝 国都
古义
离开
前往 停息 泛指聚集 规模 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