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 网络媒体对传播学的影响-北大-网络传播学

合集下载

网络传播学第四章

网络传播学第四章

-
二. 网络舆论的功能
1. 舆论监督 2. 信息传播 3.交流思想
-
三. 网络舆论的规律
1.网络舆论既可能“兴”“衰”迅速,也可能长期持续。 2.网络舆论既容易“一边倒”,又难以主导。
-
四. 网络舆论存在的问题
1. 谩骂攻击 2. 发布虚假信息 3. 大量民事侵权
-
五. 网络舆论的引导与规范
经个 验人
生 活
人际传播情境
-
第二节 网民由精英走向大众化
一. 网民数量 二. 增长分析
1:网民人数 和上网方式
-
2:网民性别分布
-
3:网民年龄分布业分布
-
6:网民个人月收入分布
-
2:网民上网地点
-
8:网民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
8:网民经常使用的网络服务/功能之一
P131
-
第五节
网民行为特征分析
-
一.网民注意力呈现“马太效应”
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莫顿(Robert K. Merton)归纳“马太效应”为:任何个体、群 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 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 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 成功和进步。即社会中尤其是经济领域内广 泛存在的一个现象:强者恒强,弱者恒弱, 或者说,赢家通吃。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它是 种既有消极作用又有积极作用的社会心理现 象。
在中国的经济领域,有所谓的"2000万现象":彩电,冰箱,空 调等均在用户数量达到2000万以后迅速走向大众化,中国手机的普 及更加印证了"2000万用户往往会带来雪崩效应"的观点.中国网 络自突破2000万用户后开始向低收入,女性网民倾斜,也印证了这 一趋势.

数字媒体与传播学

数字媒体与传播学

数字媒体与传播学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传统媒体已经逐渐失去了它的传播优势。

相比之下,数字媒体以其快速、实时、可定制等特性,成为了媒体传播的新一代主角。

在这样一个时代,数字媒体与传播学的话题也变得越来越引人注目。

本文将针对这两个话题展开深入探讨,从不同角度探讨数字媒体对传播学的影响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一、数字媒体对传播学的影响数字媒体对传播学的影响可谓是深远的。

它彻底改变了传统媒体的运作方式,带来了一系列新的传播模式和传播策略。

比如说,在以前,新闻传播主要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进行,而在现在,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网络论坛、博客等数字媒体获取个性化的信息。

这样的传播模式不仅延伸了传播渠道,同时也能满足时下年轻人个性化、自由化的传播需求。

此外,数字媒体还给人们带来了一些新的传播策略。

比如说,现在很多企业会利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等数字媒体工具,借助消费者参与式传播 (UGC) 和互动式传播 (IAC) 等方式,通过社交平台推广自己的产品和服务。

数字媒体让传播变得更加便捷、快速、低成本,同时也让传播变得更加具有针对性和精准度。

对于传播学的影响方面,数字媒体给传播学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数据化传播。

随着数字媒体的不断普及和发展,大量的信息和数据不断产生,这对于传播学研究的意义不言而喻。

因此,数字媒体对于传播学研究的意义,就在于让传播学者能够利用数字媒体的巨大数据资源,实现对传播效果和传播规律的深入分析,从而进一步提升传播学的研究水平。

二、数字媒体的未来发展趋势在数字化时代,数字媒体的未来是十分值得关注的。

数字媒体的前景不仅仅在于媒体本身,也在于这些媒体不断升级和创新的技术和应用。

在未来,数字媒体将更加重视用户体验和用户个性化需求,同时也将加强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和审查制度。

比如说,现在许多数字媒体都开始采用虚拟现实 (VR) 技术,这一技术可以让受众更加身临其境,增强媒体传播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知识点整理

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知识点整理

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知识点整理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网络传播已经成为了信息传递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为我们深入理解这一领域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理论框架。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梳理其中的关键知识点。

一、网络传播的基本概念网络传播是指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的传播活动。

它具有数字化、多媒体化、交互性、全球性等特点。

与传统传播方式相比,网络传播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信息能够以更快的速度、更广泛的范围传播。

二、网络传播的技术基础(一)计算机网络技术包括 TCP/IP 协议、网络拓扑结构、路由器和交换机等设备的工作原理。

这些技术是构建网络通信的基石,确保了数据的准确传输和网络的稳定运行。

(二)多媒体技术涵盖了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的处理和编码技术。

使得网络传播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满足了用户对于多样化信息的需求。

(三)移动互联网技术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移动互联网技术如4G、5G 网络,以及移动应用开发平台,为网络传播带来了更大的便利性和灵活性,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和传播信息。

三、网络传播的类型(一)网站传播各类网站是网络传播的重要平台,包括新闻网站、电子商务网站、社交媒体网站等。

网站通过页面设计、内容组织和更新,吸引用户访问和互动。

(二)社交媒体传播如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用户可以创建个人账号,发布动态、分享观点、与朋友和关注者进行交流互动。

社交媒体的传播具有即时性、互动性强的特点。

(三)电子邮件传播虽然在即时通讯工具兴起后有所式微,但仍然是一种重要的正式沟通和信息传递方式。

(四)搜索引擎传播用户通过输入关键词,搜索引擎能够快速检索并呈现相关的网页和信息,帮助用户获取所需内容。

四、网络传播的受众(一)受众的特征网络受众具有自主性、个性化、参与性等特点。

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信息,并且能够积极参与信息的生产和传播。

(二)受众的行为包括信息搜索、浏览、评论、分享等。

网络环境对新闻传播的发展影响

网络环境对新闻传播的发展影响

网络环境对新闻传播的发展影响一、网络环境的特点网络环境更为的开放性,信息丰富、传播速度快、搜索便捷、舆论导向不受控制、互动性强,整体环境上显现出一个较为自由开放的媒体环境。

这种相对与传统媒体的环境的自由也给网络环境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大量负面信息、恶俗、炒作内容横行,受众成了相关信息推手的吸引关注度的棋子,信息没有严格的审核制度,其造成的社会影响较为复杂,甚至引发社会恶性事件等。

网络环境的开放性,聚集了大多数的社会群体通过该媒介来获取信息,提升生活的便捷性,甚至很多人的生活习惯因为网络环境的出现而改变。

人们之间的互动性更强,信息的阅读量提升,人们的知识逐步的丰富化,对于当下流行问题得到了快速的知晓,同时知晓度能够得到较大范围的扩展。

人们在网络信息的搜索上相对传统媒体更为便捷,能够快速搜集到自身想要了解的内容,但是同时网络环境的监督力度不严格,因此也有大量的虚假信息。

人们自身也可以在网络环境中形成自媒体,经过专业的运作也可以达到自身的品牌性,有效的分解了传统媒体的话语权,让话语权在一定程度上放归到大众手中。

在网络环境中,人人都可以是新闻的收集者、发布者、评论者,有利于信息的传播和交流,加强了人们之间信息的互动。

甚至这种信息获得方式改变了传统媒体对人员生活习惯的影响。

当下的手机和电脑媒介的使用,让人们的生活与其产生紧密联系,甚至很多人无法离开相关的网络环境。

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无论是精神需要还是生活物质层面的需要,网络通过其便捷性深入到人们的生活里。

二、网络环境对新闻传播的影响(一)新闻传播更迅速当下网络媒体高速发展,让新闻传播工作的开展变得更加的迅速。

过去电视媒体和平面媒体的时效性都无法比拟网络媒体,新闻的传播速度得到了史无前例的提速。

一般情况下,重大新闻可以在一天甚至1小时内得到全国范围的传播。

人们通过手机朋友圈、微博或者其他转发渠道,或者门户网站的新闻传播,能够让新闻内容得到快速的接收,只要受众具有网络媒体工具,信息接收可以即时到达,不需要有延迟性。

《网络传播学》课件

《网络传播学》课件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口碑传播是指受众在接收到传播内容后,向他人 推荐或分享的行为,口碑传播的效果往往比传统 广告更为显著。
网络传播的社会影响
信息泛滥Βιβλιοθήκη 01网络传播的便利性和快速性导致了信息的泛滥,大量无用的、
虚假的信息充斥着网络空间,给受众带来困扰。
社交变革
02
网络传播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和社交习惯,人们可以通过社
交媒体等平台随时随地与他人交流和互动。
实施处罚措施
对违反法律法规的网络传播行为,依 法进行处罚,包括罚款、撤销资质等 。
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共同 打击跨境网络传播违法行为。
网络传播的自律机制
行业自律组织
企业自我约束
成立相关的行业自律组织,制定自律规范 和标准,引导会员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伦 理准则。
网络传播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 加强员工培训和教育,提高自律意识。
详细描述
网络传播学的跨学科性表现在它融合了传播学、计算机科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体系;实践性则体现在它 关注网络信息传播的实际问题和现象,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动态性则是因为互联网技术和信息传播方式不断 变化,网络传播学的研究内容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发展。
02 网络传播的原理与技术
网络传播的原理
信息的高速流动和广泛覆盖。
网络传播的技术基础
互联网技术
互联网是网络传播的核心技术,包括 TCP/IP协议、HTTP协议、SMTP协议 等,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互联互 通。
云计算技术
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技术通过对海量数据的采集、 存储、分析和可视化,为网络传播提 供了更加精准的目标用户分析和个性 化推荐。

传播学引论第四章

传播学引论第四章
批判学派在传播学中的应用
批判学派理论在传播学中应用于媒体内容批评、受众研究以及媒体 与社会的互动关系等领域。
功能主义理论
1 2 3
功能主义理论概述
功能主义理论关注媒体内容的功能和作用,认为 媒体内容应该满足受众的需求和社会的需要。
功能主义的主要观点
功能主义的主要观点包括媒体内容的实用功能、 媒体对社会文化的传承和媒体对社会秩序的维护 等。
跨文化传播的效果评估包括理解度、接 受度、满意度等多个指标,通过反馈和 数据分析来优化跨文化传播策略。
跨文化传播的策略
包括文化适应、语言翻译、内容调整 等多个方面,旨在提高信息传递的准 确性和有效性。
05
传播学展望
未来传播学的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与传播学的结合
01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传播学将更加关注如何利用人
结构主义在传播学中的应用
结构主义理论在传播学中应用于媒体内容分析和受众行为研究等领域, 帮助理解媒体内容的内在结构和意义。
批判学派理论
批判学派理论概述
批判学派理论强调对媒体内容的批判性分析,关注媒体内容的社 会和文化背景,以及其对受众的影响。
批判学派的主要观点
批判学派的主要观点包括对媒体内容的批判性分析、对受众的关注 以及对媒体权力关系的探究等。
传播学的未来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传播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未来的传播学研究将更加注 重跨文化传播、全球传播、数字媒体等领域的发展,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需求。
02
传播学的核心概念
传播模式
01
02
03
04
线性传播模式
将传播过程视为信息从传播者 到受众的单向流动,强调信息 的传递和接收。

网络媒体的几个特点和影响

网络媒体的几个特点和影响

术 出 身 的 业 人 士 者 ,诸 如 张 朝 阳 、 王 人 都 可 以 成 为 网络 讯 息 内容 传 播 者 。
志东、 丁磊等代表 人物 。他们对 计算 网络讯息 的粗制滥 造 , 发布 信息 的随 机 和 互 联 网有 相 当 深 刻 地 理 解 。 能 意 性 ,鱼龙 混杂 泥沙俱 下 的海 量 内 也 比一般 的传统 媒 体 人员 更具 有独 到 容 , 使得 网络讯息质量 良莠 难分参差 的前 瞻 性 眼 光 , 见 到 远 在 地 平 线 上 不 齐 , 窥 以及最能体现人类 动物性本 能 的 那一缕曙光 , 坚信 网络媒体将 给世 的色情 讯息和暴力性 内容 , 充斥混杂 界 和 人 类 生 活 方 式 带 来 革 命 性 变 革 。 于互联 网上 。同时 , 传播 学的受众心
维普资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网 络 媒 体 的 几 个 特 点 和 响
■ 刘传建
网络媒体也 是一种传播 载体 , 网 络传播也 是一种传播手段 , 因此 传 播 学 的一些基 本 概念 和特 点 同样适 用 于 网络媒体 。谈到其特性 和影响 , 必 须 首 先 认 识 大 众 传 媒 的 一 些 典 型 特 点。 当前传 播领 域呈 现 两大 显著 特 点 :一 是 在文 化体 制改 革 的大背 景 下, 传播_ 的商业化 倾 向 ; 二是 在我 国 的政治文明 和民主政治进程 中 , 受众 对 于 话语 权 更大 的诉 求 趋 势 。 传播的商业 化倾 向 , 是文化 体制 改革进程中媒体企业化 的必然 。作为 企业的媒体 和介 入媒体 的资 本 , 必然 会 追 逐 利 润 的 最 大 化 , 是 资 本 的 根 这 本 目标也是媒体 传播商业化 的压力 。 在这种 商业 化传 播 的倾 向和 大背 景

传播学原理第四讲传播行为

传播学原理第四讲传播行为
02
传播内容
03 传播媒介
04
受传者
传播效果
05
传播行为的发起者,负责信息的编码和传递。 传播者传递的信息,包括语言、文字、图像等多种形式。 信息传递的载体,如书籍、报纸、电视、网络等。 信息的接收者,负责解码和理解信息。 受传者对信息的反应和态度变化,是传播行为的最终目标。
传播过程的模式
线性模式
要点二
态度效果
传播行为能够影响人们的态度和价值 观,改变对事物的看法和评价。通过 传播信息、塑造形象、引导舆论等方 式,传播行为能够引导人们形成正确 的价值观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要点三
行为效果
传播行为能够改变人们的行为习惯和 生活方式,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通 过传播信息、倡导理念、推广经验等 方式,传播行为能够引导人们采取积 极的行为和行动,促进个人和社会的 共同发展。
互动与反馈的作用
促进信息的准确传递、增强传播效果、推动社会进步等。
04
传播行为的功能与效果
传播行为的功能
信息传递功能
传播行为最基本的功能是传递信息,包括事实、观点、情感等。通过传播行为,人们可以了解世界、获取知识、交流 思想。
社会协调功能
传播行为能够协调社会关系,促进社会整合。通过传播信息、形成舆论、传承文化等方式,传播行为能够增强社会凝 聚力,维护社会稳定。
新媒体传播
指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 移动技术等新兴技术进行的传 播行为,如社交媒体、网络直 播等。
02
传播行为的构成要素
传播者
80%
定义
传播行为的发起者,即信息的来 源或发布者。
100%
角色
在传播过程中,传播者负责编码 信息并将其传递出去,同时需要 对信息进行筛选、加工和解释。

新闻传播学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与社会影响

新闻传播学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与社会影响

新闻传播学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与社会影响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也愈发深远。

本文将就新闻传播学在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与社会影响展开探讨。

一、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传播速度极快。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可以实时传播,迅速达到全球范围内的用户。

第二,传播覆盖面广泛。

不同于传统媒体的局限性,新媒体可以通过网络媒体、社交媒体等多个渠道传播信息,覆盖面更广。

第三,传播门槛低。

相比传统媒体,新媒体传播不再受限于资金和技术门槛,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开设个人账号或者创办自媒体平台进行信息传播。

第四,传播互动性强。

新媒体传播具有多样化的交互方式,用户可以即时评论、转发、分享等,形成更加活跃的传播格局。

二、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对社会的影响1. 加速信息传播和获取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大大加快,用户可以几乎实时地获得最新的消息。

这使得信息传播更加高效,同时也使得用户在获取信息时更加方便快捷。

例如,在突发事件中,新媒体可以迅速发布最新的动态,让民众及时了解情况,做出相应的应对和决策,提升社会的整体效率。

2. 影响舆论和社会思潮新媒体在信息传播中起到了舆论宣传的重要作用。

通过发布信息、评论、转发等互动行为,新媒体用户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引导舆论,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思潮。

这种影响力甚至可以引发社会运动和社会热点话题,推动社会进步和改革。

3. 拓宽信息来源和视野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使我们能够获取到更加广泛的信息来源,拓宽了我们的视野。

通过网络,我们可以了解到世界各地的新闻动态、学术研究成果、文化艺术等信息,让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世界,拥有更多元化的知识。

4. 社交媒体对社交关系的重塑社交媒体的兴起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让人们可以通过平台进行线上社交。

这种线上社交逐渐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对社交关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例如,人们通过社交媒体平台结识新朋友,维持旧友谊,同时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展示自己的生活和情感。

网络传播学概论

网络传播学概论

网络传播学概论网络传播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致力于研究通过网络手段传播的信息,并对其产生的影响。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网络传播变得越来越重要,它不仅影响着人们在社会方面的生活,而且还影响着个人的生活方式。

本文将从网络传播定义、网络传播特点、网络传播影响及其发展前景四个方面来深入探讨网络传播学的内容。

网络传播是指人们通过网络手段传播信息,并对其产生的影响。

它主要包括网络媒体、网络营销和社交媒体等。

它是社会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互联网等新兴的技术工具实现传播的功能,因此具有很强的技术性。

同时,网络传播也是一种文化形式,由于它与人类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它传播的信息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网络传播具有诸多特点,如快速、高效、可见性强等。

一方面,网络传播的速度比传统的传播形式要快得多;另一方面,它的效率也比传统的传播形式高得多,可以帮助企业更快地充分利用资源,提高生产力;此外,由于它的可见性较强,任何人都可以轻松的获取到任何的信息。

网络传播同样也有很多的影响。

首先,它加速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人们可以轻松地通过网络获取任何信息;其次,它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使人们可以轻松地及时地进行沟通;第三,它使传统的传媒受到不断的冲击和变革;最后,它也改变了人们生活、工作方式,使人们可以更加轻松、高效地应对和利用社会资源。

网络传播的发展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虽然它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但它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它的发展将有助于更好地发挥社会传播作用,有助于建设网络体系,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并在新兴的技术支持下实现信息的更快传播。

综上所述,网络传播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主要研究通过网络传播的信息,以及它产生的影响。

它具有一定的特点,如快速、高效、可见性强等,并为社会带来一定的影响,但它也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未来,网络传播学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浅谈网络传播对新闻传媒的影响及发展策略探析

浅谈网络传播对新闻传媒的影响及发展策略探析

视界观 OBSERVATION SCOPE VIEW42浅谈网络传播对新闻传媒的影响及发展策略探析王瑞颖(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四川,绵阳 622650)摘 要:互联网的开放和共享时代的来临使得信息和共享资源的最大程度地不受阻碍地传播和流通。

这预示着社交交流和社交媒体时代的到来。

关键词:网络传播;新闻媒体;影响力;发展策略1980年代以后,新的电子信息技术开始推动新的通信革命,不仅仅是空间和速度上的突破带来了人类通信的变化。

过去,无论是书籍还是传统的广播电视,它们的功能都是单一的,并且缺乏兼容性和连通性。

数字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网络通信的发展,将文本,声音,图片和视频媒体集成到一个有机的通信系统中,进一步提高了网络通信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本文简单分析了互联网传播对新闻媒体的影响及其发展策略。

一、网络传播对新闻媒体传播的影响1.互联网交流影响新闻媒体的方式媒体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每一种新媒体的出现都为人类交流和社会生活开辟了新途径。

传统媒体以事实热点为基础,例如在纸上和电视上传播新闻。

而新媒体网络的发展促进了更广泛的互联网新闻的发展,例如日益流行的APP 新闻平台和短视频平台[1]。

随着这一系列在线平台的运营和推广,新兴媒体开发特殊的主题,以公众喜欢的方式发布新闻。

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网络交流通过双向互动交流方法向公众反映了不同的思维方式,从而改变了人们获取新闻的方式。

2.互联网传播影响新闻传播的独立性如今,新闻传播依赖于经济,政治,文化和其他形式,网络传播中新闻传播的独立性已大大降低。

很多时候吸引观众的并不是新闻内容本身,而是引人注目的广告内容吸引观众点击浏览,从而增加观看次数并增强了新闻本身的可报道性,以至于达到增加新闻热点的效果[2]。

网络传播本身具有大量的信息传输,当使用新兴的网络媒体进行分发时,基于服务器的信息传输比传统的媒体传输要快。

在一定程度上,它提高了新闻发布的及时性,并通过网络传播减少了传统媒体中的繁琐程序,降低了时间和空间上媒体传输的成本,因此观众可以在第一时间收到最新新闻。

《传播学概论》课程笔记

《传播学概论》课程笔记

《传播学概论》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传播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1. 传播学的定义- 传播学的概念: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信息传递和交流过程的社会科学学科。

- 传播的本质:传播是信息的流动,是人类社会互动的基础。

2.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信息:信息的概念、特性、分类及其在传播中的作用。

- 符号:符号的定义、功能、类型及其在信息传递中的作用。

- 传播过程:传播的模型、要素(如传播者、信息、媒介、受众、效果)及其相互作用。

- 传播环境:社会、文化、技术等环境因素对传播活动的影响。

二、传播学的发展历程1. 创立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 奠基人:哈罗德·拉斯韦尔、保罗·拉扎斯菲尔德、库尔特·卢因等。

- 里程碑事件:1948年,拉斯韦尔提出5W传播模式。

2. 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理论发展:两级传播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议程设置理论等。

- 研究方法:调查法、实验法、内容分析法等在传播学研究中的应用。

3. 成熟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 学科交叉:传播学与文化研究、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融合。

- 技术影响: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对传播学理论的影响。

三、传播学的研究方法1. 定量研究方法- 调查法:问卷设计、样本选择、数据收集与分析。

- 实验法:实验室实验、田野实验的设计与实施。

- 内容分析法:编码、分类、量化内容特征。

2. 定性研究方法- 深度访谈法:访谈技巧、数据整理与分析。

- 观察法:参与观察、非参与观察的应用。

- 案例分析法:案例选择、数据收集与分析。

3. 混合研究方法- 方法论:定性与定量方法的结合原则。

- 实践应用:如何在实际研究中运用混合方法。

四、传播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趋势1. 发展现状- 学科建设:传播学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 研究成果:我国传播学者的理论贡献和实践探索。

- 行业应用:传播学理论在新闻、广告、公关等领域的应用。

920615-大众传播学-网络传播 (2)

920615-大众传播学-网络传播 (2)
网络传播
网络:第四媒体
• 人类的信息传播迄今可分为5个阶段:口头传播阶段、 文字传播阶段、印刷传播阶段、电子传播阶段、网 络传播阶段。
• 按照美国传播学者的定义,一种媒体使用的人数达 到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一,才能被称为大众传媒。在 美国,达成5000万人使用的界限标准的大众传媒, 广播用了38年,电视用了13年,有线电视用了10年, 而互联网只用了5年。
• 4.46%的受调查者认为世界应该变得 更“透明”,“透明”将会使世界更美 好。因为感知、存储和通讯技术变得越 来越便宜、越来越先进,个人的公共生 活和私生活都将变得越来越“透明”。 无论结果是好是坏,一切的事情都将更 容易被人们看到。从总体上看,“透明” 利大于弊。
• 但更多的受调查者(49%)则认为应该 首先保证个人的隐私权不受侵犯。
• (六)网络传播与赛伯空间的文化诉求
• 赛伯空间Cyberspace/Sycberspace(虚拟 现实&超现实)
• 柏拉图:赛伯空间是一种假空间。现实交流 的替代物。
• 麦克卢汉:“地球成为了一个村落。……在 机械时代,我们的身体在空间范围内延伸了。 今天,经过一个多世纪的电子技术发展,我 们中枢神经系统得到延伸,以至于能拥抱全 球,抹去了我们星球上的时间差异和空间差 异。”
• 6.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个人在全球范围内 进行合作与竞争成为可能。信息的自由流 动可能会使目前的国界线变得完全模糊, 而代之以城邦、商业文化团体/或其他由全 球性网络紧密连接起来的、位于不同地域 的人类组织。
• 7.大部分受调查者(58%)认为,那些敌 视技术进步的人会做出一些极端的行为。因为 那些落伍于迅速发展的信息和通讯技术的人 (其中的一些人是自己选择如此)将会结成一 个抗拒现代技术的新文化团体,并将自己与现 代社会相隔绝。

网络传播的发展及影响

网络传播的发展及影响

网络传播的发展及影响由于电脑、电话等的普及,使得大众传播媒介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变化,如大众传播媒介无论是采集信息,还是开播“热线”节目,都离不开电话;电脑则成为写作、编辑的重要工具等等。

由于这些媒介的加盟,大众传播媒介得到了改进和完善,同时,这些媒介也悄悄改变了大众传播媒介的面貌,改变着大众传播的一些本质,正在对大众传播进行着“和平演变”。

一、人类传播的发展历程在人类的进化时期只是利用有声的符号和信号,后来人类学会了把声音同它们所代表的事物分离开来,用语言符号(声音)来代表具体事物和抽象意义即语言传播。

口头语言是人类最初的传播形式,原始阶段的口头语言传播满足了人类最初的交流愿望。

但语言传播存在着传播范围小、数量小、速度慢、容易走样和不易保存等先天性缺点。

文字传播是人类传播的第二阶段,人们将声音同发出声音的人也分离开,这就产生了文字。

它使信息有了便于记录、携带和传播的载体,但信息难于大量复制,也不易普及,传播只能在特定的群体中进行。

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运用,使报纸、杂志在社会上迅速普及开来成为重要的传播媒介,人类第一次具有了大批量、高速度复制信息的能力。

人类传播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印刷时代。

19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电报、电话相继发明,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无线电广播、电影、电视、录像等一系列模拟式电子传播技术与媒介相继出现,人类传播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大众传播时代。

所谓大众传播,是大规模的媒介组织向大范围的受众传递大批量信息的点对面的单向传播过程,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遵循“大数”原则,根据有限的不精确的反馈信息和传播者对公众需要的估测及传播政策的要求,传送出被认为是适合大多数受众需要的信息。

它的传播媒介都是以点对面的单向线性传播,受众始终处在“你登我读”“你说我听”“你播(演)我看”的被动地位,传播的时间完全由传播者来决定。

信息传播时间的限制剥夺了受众进行选择的机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它的缺陷也越来越明显,愈来愈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网络传播

网络传播

网络传播课程目标和要求目标:随着互联网的崛起,网络传播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快速崛起。

本课程围绕网络传播这一核心议题,介绍和讨论网络传播的类型、网络传播中的受众及其行为、网络媒介特性、网络传播效果、网络舆论、网络广告、电子商务等内容。

要求:熟悉网络媒介,结合自身的网络使用,理解网络传播的相关内容;并以此为基础,扩展对网络传播的了解。

及时阅读相关材料。

第一章网络传播概述什么是网络传播网络传播学的学科性质对传播学知识的影响(一)什么是网络传播媒介技术发展与信息传播媒介与传播:每一次媒介技术的突破,都会带来信息传播方式的革命,从而推动社会生活的变革。

媒介与社会:信息传播技术和传播方式的变革,对人们的思考方式、行为方式、认知能力,以及社会结构、文化形态都会发生深刻的影响。

什么是媒介媒介一词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使用,指使事物发生关系的中介体、手段、工具等(张国良:《新闻媒介与社会》)。

广义的媒介指人体的延伸,如麦克卢汉说衣服是皮肤的延伸,车轮是脚的延伸,电话是耳朵的延伸等。

狭义的媒介指传播媒介,包括个人媒介、组织媒介和大众传播媒介等。

媒介即信息因尼斯:媒介的偏向麦克卢汉:真正影响和改变人们的,不是传播媒介中的具体内容,而恰恰是媒介本身。

媒介即信息,社会为媒介的性质而不是媒介的内容所影响。

波兹曼:媒介塑造了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梅罗维茨:媒介形塑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媒介在传播中的作用媒介是人类传播活动中,达到传播目标的重要工具。

媒介是影响人们态度、情感、思维和行为的重要变量。

个人形象的建构与发展,受媒介的影响和制约。

媒介有自己的偏好,对传播内容有深刻的影响,指导着我们看待和了解事物的方式。

阅读材料:媒介的影响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举过三个例子,分析媒介对于文化的影响(《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第18-21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没有书面文字的非洲部落如何解决纠纷大学博士论文口试中对于引用的态度苏格拉底的辩护传播的历史关于传播的历史,传播学者唐·彭伯说:我们假定人类现代历史的4万年为一年,此时正值12月31日深夜,该年的最后一天。

浅谈网络信息时代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浅谈网络信息时代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科技资讯 SC I EN C E &TE C HN O LO G Y I NF O R MA T IO N 信 息 技 术21世纪人类发展进入了信息社会,网络的兴起促进了社会信息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如何应对网络信息对新闻传播的影响也成为新闻传播发展的新课题。

1 信息化时代本质当前世界正在经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

正在全球展开的信息和信息技术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对社会变革的方向起着决定作用,其结果必定导致信息社会在全球的实现。

具体表现为,首先,在生产活动的范围广泛的工作过程中,引入了信息处理技术,从而使这些部门的自动化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其次,电讯与计算机系统合而为一,可以在几秒钟内将信息传递到全世界的任何地方,从而使人类活动各方面表现出信息活动的特征;最后,信息和信息机器成了一切活动的积极参与者,甚至参与了人类的知觉活动、概念活动和原动性活动。

在此进展中,信息/知识正在以系统的方式被应用于变革物质资源,正在替代劳动成为国民生产中“附加值”的源泉。

这种革命性不仅会改变生产过程,更重要的是它将通过改变社会的通讯和传播结构而催生出一个新时代、新社会。

在这个社会中,信息/知识成了社会的主要财富,信息/知识流成了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信息/情报源成了新的权力源。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信息的获取将进一步实现民主化、平等化,这反映在社会政治关系和经济竞争上也许会有新的形式和内容,而胜负则取决于谁享有信息源优势。

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本质特点,在社会和经济发展方面也必将带来全新的格局。

2 信息化时代特征信息化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一个新阶段。

信息化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等先进技术基础上产生的。

信息化使人类以更快更便捷的方式获得并传递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它将提供给人类非常有效的交往手段,促进全球各国人们之间的密切交往和对话,增进相互理解,有利于人类的共同繁荣。

网络传播学_习题集(含答案)

网络传播学_习题集(含答案)

《网络传播学》课程习题集一、多项选择题1.网络媒体较以往的传统媒体而言特征包括()。

A传播方式的交互性B数字化C多媒体D个性化E超文本2.魔弹论是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的。

A受众面对大众媒介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B认为大众媒介力量有限C受众与大众媒介地位相当D受众面对大众媒介并不是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E认为大众媒介力量巨大3.人类的传播活动大体上经历了那几个阶段()A口头传播时代B文字传播时代C印刷传播时代D电子传播时代E网络传播时代4. CMC作为新型传播手段。

它有哪些特点()A、从传播模式看,它既然实现人际传播、组织传播,也可实现大众传播。

B、从传播方式看,它既可以实现传授者之间的一对一传播,也可以实现传授者的一对多、多对多传播。

C、从传播内容看,它既可以传播文本信息,也可以传播声音信息、图像信息和视频信息。

D、从传播媒介看,互联网是CMC传播的基础,CMC不能离开Internet而单独存在。

E、从传播的实效性上看,它既可以实现传授者之间的同步传播,也可以实现传授者之间的异步传播。

5.系统模式理论是德国学者马莱兹克提出来的。

他的主要观点是()。

A、大众传播过程一般不会受社会环境的影响。

B、大众传播过程是各种社会力量、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

C、传播的主要因素如传播者、接受者、媒介与信息,都会受到不同的社会力量和心理因素的制约。

D、传播者和受众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进行着互动的、双向的信息传播。

E、整个传播过程是一个复杂的、互动的系统。

6.一般而言,我们可以把网络传播者分为()。

A、职业的网络传播者B、普通的网络传播者C、专门的网络传播者D、技术型网络传播者E、非技术性网络传播者7.网络媒体受众的心理特征包括()。

A、独处心理B、隐蔽心理C、匿名心理D、角色扮演心理E、共享心理8.网络传播模式的多种传播类型结合的特点体现在()的结合。

A、人际传播B、群体传播C、组织传播D、大众传播E、交互传播9.网络传播中的把关行为包括()。

网络能不能被称为第四媒体

网络能不能被称为第四媒体

第四媒体的重要性
01
02
03
改变信息传播方式
第四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 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使得 信息传播更加快速、便捷 和高效。
促进社会发展
第四媒体的发展促进了社 会的进步和发展,提高了 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福 利水平。
推动数字化转型
第四媒体的发展推动了社 会的数字化转型,使得数 字化技术成为推动社会发 展的重要力量。
推动传媒产业的发展
如果网络能够成为第四媒体,将会对传媒产业产 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为传媒产业带来更多的发展 机遇和挑战。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实时性
网络的实时性也是其与传统媒体的重要区别之一,网络的实时性使得新闻、 广告、娱乐等内容可以迅速传播,从而提高了传播效率和效果。
网络与第四媒体的融合发展
• 融合发展:网络和第四媒体正在逐渐融合发展,网络已经成 为了第四媒体的主要载体之一,而第四媒体的内容和形式也 正在不断地适应网络的特点而发生变化。
地了解社会和市场的动态。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网络成为 第四媒体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人工 智能技术可以自动化地处理和分析大 量信息,提高新闻传播和社交媒体行
业的效率和准确性。
新闻传播行业对网络成为第四媒体的态度和应对策略
新闻传播行业对网络成为第四媒体持积极态度。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新闻 传播行业也在不断地探索新的传播方式和手段,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社交媒体行业积极应对网络成为第四媒体的挑战。他们加强了对平台上信息的监管和管理,确保信息 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同时也加强了对用户隐私的保护和管理,确保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得到保 障。
06
结论:网络能否成为第四 媒体还需进一步观察和研

现代传播学(推广)

现代传播学(推广)

2、人际传播: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播


影响人际传播的因素: ①人际之间的互相吸引; ②时间、空间上的接近; ③对他人的认识; ④自我认知。 搞好人际传播的努力: ①准确地把握和判断传播对象; ②善于自我表露。
3、组织传播:团体传播,是有组织、有 领导地进行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传播; 影响组织传播效果的因素: ①组织的可信度(如:中央VS地方或者 个人); ②传播层次的多少。 搞好组织内部传播的方式: ①不断交流; ②问题研讨; ③鼓励进取。




tiezheng@
第一章

传播学概述
一、传播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1、传播学的定义 传播:Communication 社区:Community 词源:拉丁语:Communis 传播是人类进行信息交流活动的双向 流通过程。
传播的四层含义:
①强调共享; ②强调互动和关系; ③强调目的、影响和反应; ④强调符号意义。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信息交流活动现 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③库尔特 • 勒温(卢因,1890—1947年), 美籍德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



贡献:守门人理论; 控制实验法。 ④卡尔 • 霍夫兰(1912—1961年),美 国实验心理学家 贡献:传播效果的研究; 劝服理论; 控制实验法。
⑤威尔伯•施拉姆(宣伟伯,1907—1987年), 美国新闻学家、传播学家


1、语言符号的复杂性 (1)不仅代表具体的事物、状态,还能代 表抽象的观念; (2)意义是通过一系列组合而产生的,组 合不同,意义也会有变化。 如:每天去上班 / 去每天上班; 工人 / 人工; 一万 / 万一; 中国队大败日本队 / 中国队大胜日本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个人差异论 ②社会类别论 ③社会关系论 ④文化规范论
“使用与满足”(Uses and Gratifications) ——一种受众行为理论 1959年,美国社会学家卡茨(Katz)首次 在文章中提到“使用与满足”研究(Uses and Gratifications Approach) 1974年,卡茨在论文《个人对大众传播的 使用》中比较集中地概述了“使用与满足”说 的内容,成为后来的研究者引用和评论最多的 文献之一。
4.2.2 媒介分析
作为工具和技术手段的传播媒介——麦 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1)媒介是人体的延伸 (2)媒介即讯息 (3)“热媒介”与“冷媒介” (4)“地球村” 《理解媒介:人的延伸》 《机械新娘》(The Mechanical Bride)
4.2.2 媒介分析
作为社会组织的大众传媒——新闻选择的“把 关人”理论(Media Gatekeeper) (1)“把关人”理论的提出和发展
①受众个体的信息反馈 ②结成“媒体委员会”等受众团体,以群体运 作方式对媒介活动施加影响 ③媒体在社会压力下建立的常设反馈职务或机 构(如ombudsman或readers’ representative ④媒介批评 ⑤对媒体的不当行为诉诸法律手段
4.2.1 控制研究
关于传播制度的几种规范理论 D.麦奎尔归纳的6种类型: ①极权主义理论 ②自由主义理论 ③社会责任理论 ④前苏联的共产主义媒介理论 ⑤民主参与的媒介理论 ⑥发展中国家的媒介理论
4.2.3 内容分析
按照其分析的对象性特征来划分,则可 将内容分析的种类归纳为: (1)实用语义分析 (2)语义分析 (3)符号载体分析 内容分析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
4.2.4 受众分析
受众分析研究的主要理论流派 (1)魔弹论(Magic Bullet Theory) (2)两级传播和意见领袖(Opinion Leader) (3)对受众传播动因的分析
(2)大众传媒的“把关标准”
①适时性(timeliness) ②影响力(impact) ③重要性(prominence and importance) ④地域或文化的接近性(geographic or cultural proximity) ⑤异常性(the unusual nature of the event) ⑥连续性(continuity) ⑦意料中的意外(the sudden interest people have in an ongoing situation) ⑧政治制度(political institution) ⑨社会文化价值(socio-cultural values)
网络媒体上的使用与满足
4.3.4 网络传播效果分析
网络传播的议程设置 “沉默的螺旋”是否依旧在互联网上旋 转? 媒介依赖与互联网上瘾(Internet addiction) 网络时代的“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
第四部分 网络媒体对传播学的影响
4.1 传播学的产生与发展
(1)传播形式的发展历史 (2)早期的传播学研究 (3)传播学对其他学科的借鉴和融合 (4)传播学研究机构和刊物
4.2 大众传播学的发展及主要理 论流派
传播学的四大奠基人 施拉姆 美国传播学研究的流派和特点
4.2.1 控制研究
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 (1)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 (2)利益群体和经济实力的控制 (3)受众的社会监督控制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在对改变社会规范的方式进行 理论抽象时首次提出了“把关”(gatekeeping)一词。1947年, 在《群体生活的渠道:社会规划与行动研究》中,他第一次把 “传播”和“把关”联系起来。 1957年,Westley和Maclean提出了一个关于“把关人”现象 的更为理论化的模型
(3)“把关人”理论研究的新方向 个人层面 组织层面
4.2.3 内容分析
内容分析是传播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 1952年美国学者贝雷尔森在其著作《内 容分析:传播研究的一种工具》中曾下 过一个经典性的定义:“内容分析是一 内容分析是一 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 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 地描述的研究方法。 地描述的研究方法。” 内容分析的基本课题(图表)
4.3.2 网络媒体分析
“多媒体”在延伸
(1)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的结论在网络 环境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印证 (2)网络传播又一次改变了传播者与传播工 2 具之间的关系
网络上的“把关人”在哪里?
4.3.3 网络媒体受众
网络传播中的受众地位和权利的变化
(1)网络传播中,受众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是主 动发现、处理信息 (2)互联网则实现了类似于人际交流的双向信息传播 模式,即“交互性命性变革 (3)网络传播对受众接近权的突破
4.3 网络媒体 对大众传播理论的影响
网络传播兼具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 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等诸多传播层次的特 点。这种全新的、特殊的传播方式需要 构建新的理论模式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
4.3.1 网络媒体的控制
(1)考察外部制度对传媒机构及其活动 的控制和影响 (2)考察传媒机构的内部制度对信息的 生产、加工和传播活动的制约 (3)网络时代,受众拥有前所未有的权 力;“把关人”角色 的削弱
4.2.5 效果分析
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Agenda-setting) 功能 沉默的螺旋(Spiral of Silence)——作为 社会控制机制的传播和舆论 大众传播的潜移默化效果——“培养” (Cultivation)理论 媒介依赖(Media Dependency) 大众传播与信息社会众的阶层分化——“知沟” (Knowledge Gap)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