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和MRI在颅底沟通性肿瘤中的诊断运用
颅底内外沟通性肿瘤的治疗策略
26 1 0・
广东医学 2 1 年 8 第 3 卷第 1 01 月 2 6期 G a g o gMe i l o r a u . 0 1 V 1 3 , o 6 u ndn d a J u n l g 2 1 , o 2 N .1 c A .
[ ] N N B RG R NM, O SG n rae xrsino i 8 O N L, E G E P WI .Icesdepes f . o m
位 置 、 小及 颅 内 累及 的情 况 , 择 安 全 有 效 的 个性 化 治 疗 方 案 。 手 术 治 疗 时在 保 证 肿 瘤 切 除彻 底 的 前 提 下 , 大 选 应 最 大程 度 地 减 少颅 内组 织 损 伤 , 后 补 充 放 疗 可 减 少肿 瘤 复 发 。 对 血 供 丰 富 、 术 累及 颅 内重 要 结 构 严 重 的后 颅 窝 内
tc o d i n—s e i c p r xd s ,r g l ts a o t t in ln y o h n ro p c f eo i a e e u ae p p o i sg ai g b i c
[ ] C O 6 H I H,K M T N, I S t 1 vrxrsino i co— J I K M ,e a.O eepes f t h n o mo
d xn i u n b e s c n e 『 ] o i n h ma rat a c r J .Ani n e e ,2 0 ,2 tacrR s 0 1 1 c ( B :2 8 2 9 . 3 ) 0 5— 0 0
dpnet ppoi[] o C ne e ,03 19 : 8 69 ee dn aot sJ .M l acrRs 20 , ( ) 62- 8 . s [ ] C A , HOC S P RKS t 1 eoi dxnI , — 9 H NGT S C , A ,e a.Prxr oi I ami e I
肿瘤pd标准
肿瘤PD标准一、介绍肿瘤PD标准是对肿瘤患者PD(Progressive Disease)的分类和评估标准。
PD是肿瘤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进展的情况,即肿瘤的大小增加或转移的情况。
肿瘤PD标准的制定旨在提供一套统一的评估方法,用于诊断和监测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
二、肿瘤PD标准的分类根据肿瘤的类型和治疗方法的不同,肿瘤PD标准可以分为多个分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肿瘤PD标准分类:1. CT扫描评估标准CT扫描是常用的肿瘤PD评估方法之一。
基于CT扫描结果,可以对肿瘤的大小、形状和密度进行评估,从而判断是否存在PD。
2. MRI评估标准MRI(磁共振成像)是一种高分辨率的影像技术,可用于评估肿瘤PD情况。
MRI评估标准通常基于肿瘤的信号强度、形态和强化特征等指标进行判断。
3. 肿瘤生物学标志物评估标准肿瘤生物学标志物是指在肿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特定物质,如肿瘤标志物、基因突变等。
通过监测肿瘤生物学标志物的变化,可以评估肿瘤PD情况。
4. 临床症状和体征评估标准临床症状和体征是评估肿瘤PD的重要指标之一。
例如,疼痛的加重、贫血的加深等都可能是肿瘤PD的表现。
三、肿瘤PD标准的应用肿瘤PD标准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早期诊断和治疗反应监测肿瘤PD标准可以帮助医生在早期发现肿瘤的进展情况,从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通过监测治疗后肿瘤的变化,可以评估治疗效果,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2. 临床研究和试验设计肿瘤PD标准在临床研究和试验设计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统一的PD评估标准,可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比性,并为新药的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3. 患者生存预测肿瘤PD标准可以帮助医生预测患者的生存期。
通过监测肿瘤的PD情况,可以评估患者的预后,并为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4. 患者教育和自我管理肿瘤PD标准的应用可以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情况的了解和认知,促进患者主动参与治疗和自我管理。
患者可以根据PD评估结果,调整生活方式、监测自身病情,并与医生建立有效的沟通。
颅鼻眶沟通良性肿瘤护理
03
常见类型:神经鞘瘤、脑膜 瘤、血管瘤等
04
临床表现:头痛、视力下降、 鼻塞、面部畸形等
发病原因及特点
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病 毒感染等因素有关
发病部位:主要发生在颅骨、鼻腔、眼眶等部位
发病年龄:多发于青少年和成年人,男性发病率略 高于女性
临床表现:头痛、鼻塞、视力下降、眼球突出等症 状,严重时可导致颅内压增高、视力丧失甚至死亡
提供心理疏导,帮 助患者缓解焦虑、
恐惧等负面情绪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 系,增强患者信任
感
鼓励患者积极面对 疾病,增强战胜疾
病的信心
感谢您的到来
制作人名字
临床表现及诊断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临床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现:头 痛、视力下降、 眼球突出、鼻 塞等症状
诊断方法: CT、MRI等 影像学检查
病理类型:包 括神经鞘瘤、 脑膜瘤、血管 瘤等
治疗方法:手 术切除为主, 辅以放疗、化 疗等综合治疗
颅鼻眶沟通良性肿瘤护理
术前护理
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紧张情绪, 增强信心
A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体温、脉搏、呼吸等
预防并发症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保持呼吸道 通畅,避免 呼吸道感染
定期监测生 命体征,及 时发现异常 情况
保持良好的 营养状况, 避免营养不 良
定期进行康 复训练,预 防肌肉萎缩 和关节僵硬
心理护理与支持
倾听患者诉求,给 予心理安慰与支持
康复训练: 指导患者进 行适当的康 复训练,促 进功能恢复
饮食护理: 根据患者病 情和营养需 求,制定合 理的饮食计 划,保证营 养摄入充足
颅底沟通性脑膜瘤的MRI及相关特征分析
1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R a d i o l o g y ,H a i n a n P r o v i n c i a l P e p o l e ’ s H o s p i t a l ,l t a i k o u 5 7 0 3 1 1 ,P. R. C h / n a 2 .D e p a r u n e n t o fC q n e c o / o g y ,H a / n a n P r o v / n c / a / e e p o t e ’ s H o s p i t a l ,H a i k o u 5 7 0 3 1 1 ,P. R. C 3 u m
r e v i e w e d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l y.A l l o fc a s e 8 w e r e p e f r o r me d G d - D T P A e n h a n c e me n t .Re s l l l t s , - S i z e a n d s h a p e o f a l l 1 1 e l l s e 8 w e r e d i f e r e n t f r o m e a c h o t h e r ,NI I I t 1 . a i n g s o f a l l t u mo r 8 s h o w e d n o n - e a l c i t l e d I I l 8 s 8 a n d h o l n o g e l l e o l  ̄ wi t h n o h r o a e  ̄ c y s t i c 8 i ' e a s ,p r e s e n t e d a s h o mo g e ・
t e r i s t i c s , a n dt o i m p r o v e t h eu n d e ma n d i n g o f s k u l l m e . i  ̄o m a . Me t h o d s : N I I I i f n d i n s s o f 1 1 e l l s e 8 p r o v e d b y o p r a t i o n a n dp a t h o l o g yw e r e
颅眶沟通性脑膜瘤的CT和MRI诊断
张 瑾 , 和 平 , 小 兵 张 陈
(. 1 河南 大学 淮 河 医 院影 像 科 、 南 大 学 医学 影 像 研 究 所 河 河 南 开 封 4 5 0 ;. 南 大 学 淮 河 医 院脑 外 科 7002河 河 南 开 封 4 50 ) 70 0
【 键词】 脑肿瘤 ; 肿瘤 ; 层摄 影术 , 关 眶 体 x线 计 算 机 ; 共 振 成 像 磁
壁芏 堡堂盘查
堡第 2 卷第 9 0 期 JMe ai o 2 o9 00 dI g gV 1 0N . 1 m n . 2
颅 眶 沟通 性 脑 膜 瘤 的 C 和 MRI 断 T 诊
CT n RIdi g oss ofc a or t lme i i m a a dM a n i r ni bia n ng o
视 乳 头 水 肿 合 并 眼球 运 动 功 能 受 损 。
低 , 献 报 道 约 占所 有 沟 通 性 脑 膜 瘤 的 3 以 下 ] 文 O 。该 类 疾 病 的 临床 表 现 则 根 据 肿 瘤 的 部 位 、 小 及 恶 性 程 度 有 关 。 大
起 源 于 眶 内 的肿 瘤 , 者 早 期 多 表 现 为 眼 部 症 状 , 肿 瘤 起 患 而
2 2 病 理 类 型 . 2 例 眶颅 沟通 性 脑 膜 瘤 其 中 包 括 : 渡 型 2例 、 皮 型 4 过 上
其 临 床 表 现 主 要 由瘤 体 的起 源 部 位 所 决 定 , 内 眶
起 源 者 多 表 现 为 眼 部 的症 状 和 体 征 , 颅 内 起 源 者 则 多 表 现 而 为 颅 内 的 症 状 和 体 征 , 时 , 疾 病 的 影 像 学 方 面 个 体 差 ]同 该
眶 颅 沟 通 性 脑 膜 瘤 是 指 经 过 视 神 经 孔 或 眶 上 裂 跨 过 颅
颅底部颅内外沟通性肿瘤的手术治疗
Surgical management of intra2 and extracranial communicating tumor CHEN J ia n , NI L a nch u n , SHI Wei , et al . Dep art ment of Neuros urgery , Affiliated Hosp it al , Na nt ong U niversity , Na nt ong 226001 , CHINA
者 (29/ 35) 以颅外症状和/ 或体征为首发或主要表 现 ,颅外症候包括 (眼征 :眼球突出 24 例 ,患侧视力 减退 14 例 ,完全失明 3 例 ,眼球活动受限 11 例 ;颌 面部隆起 5 例 ;颈部疼痛 3 例) 。颅内症状 (颅内高 压 、神经定位症状) 往往出现较晚 ,表现也较轻 。本 组中有头痛 12 例 ,呕吐 8 例 ,步态不稳 2 例 。本组 中有 25 例进行了头颅 C T 检查 ,能反映肿瘤的基本 情况 ,对手术有一定指导意义 。患者术前都进行了 头颅 MRI 检查 。
颅内外沟通性肿瘤同时累及颅内和颅外 ,后者
可累及眼眶 、鼻部 、颞下窝 、咽旁间隙及颈部等区域 ,
由于其位置深在 、解剖关系复杂 、又涉及多学科领
域 ,曾经被视为难治之症 ,乃至不治之症 。近 20 多
年来 ,由于显微解剖学 、现代影像学 、麻醉及显微神
经外科技术等学科的进步及发展 ,这类肿瘤已逐步
讨论 颅底从前到后由前颅窝底 、中颅窝底和后颅窝 底组成 ,颅内外结构相毗邻 ,有些部位的骨质极菲 薄 ,颅内外很多神经 、血管等通过许多孔洞相连续 , 构成了颅底部颅内外沟通性肿瘤发生发展的解剖学 基础 。肿瘤的生长方式取决于肿瘤本身的性质 、原 发肿瘤的部位 、相应部位解剖结构及病程长短等因 素 ,根据肿瘤沟通的途径及肿瘤累及的范围并结合 文献[1] ,我们将颅底部的颅内外沟通性肿瘤分为单 纯沟通型与广泛累及型两大类 。单纯沟通型指肿瘤 通过单一解剖途径沟通于颅内外 ,颅外肿瘤局限在 一处 ,包括颅眶沟通型 、颅鼻沟通型 、颅颈沟通型 (中 颅窝 - 颞下窝沟通型 、中颅窝 - 颈部沟通型 、后颅窝 - 颈部沟通型) ,该型肿瘤性质多为良性 ,病程相对 较短 。其中颅眶沟通型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类 型 ,本组 35 例中 ,颅眶沟通型有 23 例 ,占 651 7 %。 有研究者根据肿瘤的起源又将该型分为颅源型 、眶 源型 、转移性[1] 。另一大类的颅内外沟通性肿瘤是 广泛累及型 ,该型肿瘤病程较长 ,多倾向恶性生长 。 本组 2 例广泛累及型均系复发性恶性肿瘤 ,颅外部 分累及眼眶 、蝶窦 、筛窦 、上颌窦 、面部皮肤等多处 。 术前影像学检查对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和手术 方式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C T 扫描及三维重建有助 于了解肿瘤与骨性结构的关系及颅骨骨质破坏情 况 。MRI 检查是颅底部颅内外沟通性肿瘤的最有 价值的检查方法 ,能清楚显示肿瘤大小 、性质及其与 周围重要血管 、神经的关系等 。不同性质的肿瘤 MRI 表现有明显的不同 , 检查时强调平扫结合增 强 ,检查范围要足够大以及水平位 + 矢状位 + 冠状 位多体位扫描 ;C T 、MRI 两者结合能反映肿瘤的基 本情况 ,对手术有很好的指导意义[2] 。脑血管造影 检查能了解肿瘤血供 、有无大血管移位及受肿瘤侵 蚀情况 ,为手术提供有助信息 ,但不作为常规检查 。
放射技术人员面试题目(3篇)
第1篇一、基础知识部分(1000字)1. 题目:请简要介绍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主要学习内容。
解析:考生应能够概括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如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常规放射学、CT、核磁共振、超声医学、DSA、核医学等操作技能的基本训练。
2. 题目:解释X射线、CT和MRI在成像原理上的主要区别。
解析:考生需要说明X射线是利用X射线穿透人体产生影像,CT是通过多个角度的X射线扫描重建图像,而MRI则是利用人体内的氢原子在外加磁场中产生信号来成像。
3. 题目:简述核医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解析:考生应解释核医学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发出的射线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以及其在肿瘤、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方面的应用。
4. 题目:请描述超声波成像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解析:考生需要解释超声波成像是通过超声波在人体内传播并反射回来的信号来形成图像,以及在妇科、心脏、腹部等领域的应用。
5. 题目:什么是DSA?它在临床上的主要应用是什么?解析:考生应解释DSA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缩写,它通过注射对比剂并利用数字减影技术显示血管图像,主要用于心脏、血管、神经系统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二、操作技能部分(1000字)6. 题目:请描述胸部正位片的操作步骤。
解析:考生需要详细说明拍摄胸部正位片时,患者体位、摄影位置、X射线剂量、曝光时间等操作步骤。
7. 题目:在CT扫描中,如何进行患者定位?解析:考生应解释患者定位的方法,包括使用定位线、定位标志等,确保扫描的准确性。
8. 题目:简述核磁共振扫描中患者准备工作的要点。
解析:考生需要说明患者准备工作的要点,如去除金属物品、告知患者保持安静等。
9. 题目:在超声检查中,如何进行腹部脏器的扫描?解析:考生应描述腹部脏器扫描的步骤,包括患者体位、探头位置、扫描方向等。
10. 题目:在DSA检查中,如何进行对比剂注射?解析:考生需要说明对比剂注射的时机、剂量、注射速度等操作要点。
鼻-颅沟通性肿瘤的外科治疗
a d asc t at s i o q a o s c l crio al . i h w n s i e fc r n r su m u e a n m J V r o s 0a d o a l l c J c A c ,0 0 4 6 2 : 2—18 rh 2 0 , 3 ( ) 1 0 0
颅 沟 通 性 肿 瘤 患 者 资 料 , 面联 合 入路 3 例 、 前 额 剖 颅 入 路 5例 、 纯 鼻 侧 切 开入 路 1 。 肿 瘤 切 除后 造 成 的 硬 脑 膜 颅 0 经 单 例 缺 损 用 自体 组 织 严 密 修 补 , 底 区 组 织 缺 损 用 额 部 带 蒂 复 合 组 织瓣 修 复 。 结 果 肿 瘤 全切 2 例 , 全切 除 6例 , 分切 颅 8 次 部 除 2例 , 手 术 死 亡 患 者 , 后 恢 复 良好 , 发 症 主 要 为脑 神 经 损 伤 3 ; 口感 染 2例 , 部 加 强换 药 延 迟 愈 合 ; 无 术 并 例 伤 局 出现 暂
时 性 脑 脊 液 漏 1 , 过 性 的 精 神 症 状 l 。经 信 访 或 门诊 随 访 1 7年 , 例 死 于 肿 瘤 ( 部 复 发 5 , 身 转 移 3例 ) 例 一 例 ~ 8 局 例 全 ,
失 访 1 。存 活 > 例 2年 2 4例 , >3年 1 。 结 论 鼻一 沟 通 性 肿 瘤 以 外 科 治 疗 为 主 , 面联 合 入 路 手 术 是 比 较 好 的术 5例 颅 颅 式 , 时应 用额 部 带 蒂 复合 组 织 瓣 行 颅 底 区组 织 缺 损 的 修 复 是 可 靠 的 。 同
△ 通 讯 作 者
综 上所 述 , 由于 细 胞 增 殖 与 细胞 凋 亡在 肿 瘤 发展 进 程 中所扮 演 的关键 角 色及 二 者 间 的特 殊 关 系 , 此 因 在 以 . 6 7为指标 评价 O C S C患者 预后 生 存情 况 时 , 有
颅鼻眶沟通交界性肿瘤的治疗及护理
目录
01. 颅鼻眶沟通交界性肿瘤概述 02. 颅鼻眶沟通交界性肿瘤的治
疗
03. 颅鼻眶沟通交界性肿瘤的护 理
04. 颅鼻眶沟通交界性肿瘤的预 后及预防
肿瘤类型及特点
颅鼻眶沟通交界性肿瘤:位于颅 底、鼻腔和眼眶交界处的肿瘤
特点:生长速度快,容易侵犯周 围组织,治疗难度大
常见类型:鼻咽癌、鼻窦癌、眼 眶肿瘤等
治疗方法:手术、放疗、化疗等 综合治疗方法
发病原因及风险因素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颅鼻眶沟通交界性肿瘤病史的 人,发病风险较高
环境因素:长期暴露于辐射、化学物质等环境中, 可能导致颅鼻眶沟通交界性肿瘤的发生
感染因素:病毒、细菌等感染可能导致颅鼻眶沟通 交界性肿瘤的发生
01
手术方式:根据肿瘤位置、大小、
性质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02
手术目的:切除肿瘤,减轻症状,
提高生活质量
03
手术风险:手术风险包括出血、
感染、神经损伤等
04
术后护理:术后护理包括伤口护
理、抗感染治疗、营养支持等
放疗及化疗方案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放疗:根据肿瘤类 型和分期,选择合 适的放疗方案,如 立体定向放疗、调 强放疗等。
患者的生活质量和
治疗效果
术前护理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 焦虑和紧张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避免感染和炎症
术后护理
01
保持呼吸道通畅, 防止窒息
03
预防感染,保持伤 口清洁干燥
02
颅鼻眶沟通恶性肿瘤的健康宣教
眼眶肿瘤:生长在眼眶内的恶性肿瘤, 如眼眶黑色素瘤、眼眶淋巴瘤等
颅鼻眶沟通肿瘤:生长在颅、鼻、眼 眶交界处的恶性肿瘤,如颅鼻眶沟通 黑色素瘤、颅鼻眶沟通淋巴瘤等
发病原因
遗传因素:家 族中有颅鼻眶 沟通恶性肿瘤 病史
环境因素:长 期暴露于辐射、 化学物质等致 癌物质
生活习惯:吸 烟、酗酒、不 良饮食习惯等
A
饮食调理:增加营养摄入, 促进伤口愈合
CB观察病情变源自:注意体温、 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
D
康复锻炼:适当进行康复 训练,促进身体恢复
颅鼻眶沟通恶性肿瘤的预防
3
生活习惯
1. 健康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 高脂肪、高糖食物
2. 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 免熬夜
3. 适当运动:每天进行适量的运动, 如散步、跑步等
颅鼻眶沟通恶性肿瘤的健康 宣教策略
4
宣传途径
1
线上宣传:利用 社交媒体、官方 网站、微信公众 号等渠道发布健 康宣教信息
2
3
4
线下活动:举办 讲座、健康咨询、 健康知识竞赛等 活动,提高公众 对颅鼻眶沟通恶 性肿瘤的认识
社区宣传:与社 区合作,在社区 内张贴宣传海报、 发放宣传手册等, 提高社区居民的 健康意识
的体检频率
心理健康
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面对疾病,保持乐观 01 心态,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和治疗效果。
学会自我调节:学会自我调节,避免过度 02 焦虑和紧张,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 03 系,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寻求专业帮助:如有需要,可以寻求心理
04
医生的帮助,进行专业的心理治疗和辅导。
1 肿瘤,重建颅骨 和眼眶
影像检查项目临床沟通
影像检查项目临床沟通在现代医学中,影像检查已经成为诊断和治疗疾病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然而,要使影像检查发挥最大的作用,实现精准诊断和有效治疗,临床医生与影像科医生之间的良好沟通至关重要。
影像检查项目种类繁多,包括 X 光、CT、磁共振成像(MRI)、超声、核素显像等。
每种检查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选择合适的检查项目对于准确诊断疾病起着关键作用。
例如,对于骨折的诊断,X 光通常是首选的检查方法,它能够清晰地显示骨骼的形态和结构。
但对于一些隐匿性骨折或软组织损伤,CT 或 MRI 可能更有价值。
而对于腹部脏器的检查,超声具有无创、便捷的优点,但对于一些深部器官或小的病变,CT 或 MRI 可能更能提供详细的信息。
临床医生在为患者开具影像检查申请单时,应尽可能详细地描述患者的症状、体征、病史以及初步诊断的考虑。
这有助于影像科医生更好地理解检查的目的和重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检查和分析。
比如,一位患者因胸痛前来就诊,临床医生除了在申请单上注明胸痛的性质(如刺痛、闷痛)、发作时间、伴随症状等,还应提供患者的既往病史(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史等)、近期用药情况以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结果。
这样,影像科医生在进行胸部影像检查时,就能更全面地评估患者的病情,不仅关注肺部和心脏的情况,还会考虑到纵隔、大血管等部位的病变。
影像科医生在完成检查后,会出具一份详细的影像报告。
这份报告对于临床医生来说,是重要的诊断依据。
然而,影像报告中的专业术语和图像解读有时可能会让临床医生感到困惑。
因此,及时有效的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
影像科医生应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临床医生解释报告中的关键信息,特别是对于一些不明确或有争议的结果。
例如,在 MRI 检查中发现一个肝脏的占位性病变,影像科医生应与临床医生讨论病变的特征(如大小、形态、边界、信号强度等),并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给出可能的诊断意见和进一步的建议。
同时,临床医生在阅读影像报告时,如果对某些内容有疑问或不同的看法,也应及时与影像科医生进行沟通。
最新: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脑膜瘤要点(全文)
最新: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脑膜瘤要点(全文)前言脑膜瘤起源于蛛网膜帽状细胞,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肿瘤之一,可发生在颅内任何部位及任何年龄人群,以女性多见。
脑膜瘤大部分病理学表现为良性肿瘤,通过手术完全切除可以治愈,对颅底脑膜瘤、窦镰旁脑膜瘤和高级别脑膜瘤,手术常难完全切除,术后复发率高,术后是否常规行放疗尚存争议。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推广和人民群众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无症状脑膜瘤被发现,尤其是老年患者,诊治尚不规范,往往被过度治疗。
第一章流行病学脑膜瘤是最常见的颅内原发性肿瘤,约占颅内原发性肿瘤的五分之二,患病率50.4/10万~70.7/10万,尸检发现2%~3%的人存在1个以上的脑膜瘤病变,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及推广应用,脑膜瘤检出率逐渐增加。
脑膜瘤可见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中老年患者,随年龄增加发病率亦逐渐增加,其中75~89岁老年人群脑膜瘤年发病率高达22.2/10万。
脑膜瘤男女均可发病,但女性多见,30~69岁的女性中,患脑膜瘤者约为男性的3倍。
第二章病因与危险因素脑膜瘤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现有研究表明脑膜瘤与电离辐射、遗传突变、职业暴露、代谢、药物、年龄、性别等相关,而吸烟、饮酒和饮食习惯等因素与脑膜瘤的患病风险无明显相关。
第一节电离辐射第二节激素第三节基因突变第四节年龄与性别第五节代谢状况第六节其他疾病第三章病理学第一节大体组织特点大多数脑膜瘤边界清楚,附着在硬脑膜上,质地较硬、基底较宽,以挤压周围组织的方式缓慢生长,迫使邻近的大脑移位。
第二节显微组织特点第三节分子病理特点所有脑膜瘤最常见的改变是22q染色体缺失和其他NF2等位基因突变。
第四节脑膜瘤分级1 组织学分级2 分子病理学分级第四章临床表现无症状性脑膜瘤多因其他疾病检查或体检偶然发现,诊断时无肿瘤相关临床表现,而症状性脑膜瘤主要因肿瘤压迫邻近结构引起神经功能障碍、侵犯或刺激脑组织诱发癫痫,以及瘤体大、脑脊液循环障碍、静脉引流障碍、脑水肿等引起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颅内高压相关症状和体征。
颅内肿瘤 病情说明指导书
颅内肿瘤病情说明指导书一、颅内肿瘤概述颅内肿瘤(intracranial tumor)是指发生于颅腔内的占位性病变,各年龄段皆可发病,患者可表现出头痛、呕吐、视力减退、肢体运动障碍、感觉障碍等症状。
目前其具体病因并不十分清楚,但可能与电离辐射、化学致癌物、病毒感染等因素相关。
临床上根据肿瘤的来源可以将颅内肿瘤分为原发性肿瘤和继发性肿瘤,原发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近半数为恶性肿瘤,其中以胶质瘤最为常见。
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化疗以及其他治疗,不过手术治疗仍然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手段。
颅内肿瘤可分为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颅内肿瘤预后也有所区别,但是早发现、早治疗有利于改善预后。
英文名称:intracranial tumor。
其它名称:脑肿瘤、脑瘤。
相关中医疾病:头痛、呕吐。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部分类型可能与遗传有关。
发病部位:头部,颅脑。
常见症状:头痛、呕吐、视力减退、肢体运动障碍、感觉障碍。
主要病因:病因尚不明确。
检查项目:体格检查、头颅CT、头颅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腰椎穿刺、组织活检。
重要提醒:颅内肿瘤可分为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预后也有所区别,不过总体来说,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有利于延长生存周期。
临床分类:根据肿瘤的病理性质可以将其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1、颅内恶性肿瘤主要包括胶质瘤、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脑转移瘤等。
2、颅内良性肿瘤主要包括脑膜瘤、蝶鞍区肿瘤、听神经瘤、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等。
二、颅内肿瘤的发病特点三、颅内肿瘤的病因病因总述:从总体上说,颅内肿瘤与身体其他部位肿瘤一样,发病原因并不明确。
目前的相关研究表明电离辐射、致癌化合物、病毒感染以及患者自身的营养状况、激素水平、免疫功能等因素都可能与颅内肿瘤的发病相关。
基本病因:颅内肿瘤的发病原因目前尚未明确,一般认为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作用,使得某些细胞的生长失去正常的生理调节,从而在局部形成增生与异常分化的新生组织,并且能破坏正常的组织与器官。
颅眶沟通性表皮样囊肿的诊治体会(附4例报告)
颅眶沟通性表皮样囊肿的诊治体会(附4例报告)发表时间:2016-07-13T14:31:03.987Z 来源:《中华高血压杂志(综合临床)》2016年5月作者:孙志强刘斌任洪波(通讯作者)吴锋徐颖洲[导读] 颅眶沟通性肿瘤以脑膜瘤、神经鞘瘤、胶质瘤多见,颅眶沟通性表皮样囊肿在临床上非常少见。
孙志强刘斌任洪波(通讯作者)吴锋徐颖洲(邯郸市中心医院河北邯郸 056001)颅眶沟通性肿瘤以脑膜瘤、神经鞘瘤、胶质瘤多见,颅眶沟通性表皮样囊肿在临床上非常少见,作者统计本院1996年至今,共有4例,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本组男1例,女3例。
年龄19~60岁,平均年龄34岁,年龄30岁以下2例,31~40岁1例,51~60岁1例。
4例患者均以眼球突出为首发症状,其中3例伴有头痛,2例伴有视力下降,1例伴有反复发热。
病史1~10年,平均3.5年。
2. 影像学检查:4例患者均行CT检查,其中2例进行了MRI检查,CT表现为前颅窝及眼眶内类圆形影,边界清楚,其中3例呈低密度,CT值12~31Hu,1例呈高密度,CT值76Hu,肿瘤相邻的眶顶、颞骨及额骨骨质呈压迫性吸收改变,肿瘤体积在5×5×4CM3~7×6×7CM3之间,增强后均无明显强化。
MRI表现为前颅窝、眼眶内囊性长T1,长T2信号,边界清楚,眶顶、蝶骨大小翼、颞骨部分骨质消失,肿块内部信号不均匀,增强后囊型包块无增强,包膜强化。
3. 治疗方法: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3例采用翼点入路,1例采用半冠状切口入路。
病变均位于硬膜外,有完整包膜,呈白色,1例包膜菲薄,余增厚明显。
打开包膜,从包膜内刮除,病变组织无血管,2例内容物呈黑褐色柏油状,2例呈豆渣样。
再剥离包膜,包膜与眶内组织及颅骨粘连不明显,均与硬脑膜粘连,2例粘连部硬膜增厚,1例硬膜被侵蚀破坏。
肿瘤包膜连同受累硬膜一并切除,硬膜破损处取额部带蒂骨膜瓣或另取大腿游离阔筋膜修补,骨蜡封闭打开的副鼻窦开口,翻转额部帽状腱膜修补颅底。
扩大前颅底入路联合颅底重建治疗前颅底鼻窦沟通肿瘤
扩大前颅底入路联合颅底重建治疗前颅底鼻窦沟通肿瘤吴斌;孙才兴;夏亮;冯方【期刊名称】《浙江医学》【年(卷),期】2016(038)003【总页数】3页(P213-215)【作者】吴斌;孙才兴;夏亮;冯方【作者单位】310022 杭州,浙江省肿瘤医院神经外科;310022 杭州,浙江省肿瘤医院神经外科;310022 杭州,浙江省肿瘤医院神经外科;310022 杭州,浙江省肿瘤医院神经外科【正文语种】中文近年来,人们对颅底解剖认识不断提高,且不断展开各种手术入路的研究,颅底外科和颅底重建技术取得较好发展,目前在前颅底鼻窦沟通肿瘤治疗方面有了更多选择。
近20年来,本院神经外科运用扩大前颅底入路与颅骨膜瓣为主的颅底重建技术,共完成了30例各类型侵犯前颅底的鼻窦沟通肿瘤切除术,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神经外科1994年9月至2014年6月行各类型侵犯前颅底的鼻窦沟通肿瘤切除患者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7~78岁,平均45.6岁;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有鼻塞、鼻出血、嗅觉丧失、眼球突出、视力下降、视野缺损、视乳头水肿、眼球活动障碍、头痛和精神症状等。
肿瘤直径<4cm 5例,4~6cm15例,>6cm10例。
肿瘤同时侵犯前颅底进入颅腔和鼻窦,其中侵犯筛窦30例、额窦21例、鼻腔10例、上颌窦2例;恶性肿瘤23例,良性肿瘤7例。
5例有术前放疗史,6例有术前化疗史。
1.2 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特征、手术方法和疗效。
1.2.1 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行CT、MRI检查,根据影像学资料评估肿瘤侵犯范围、大小、邻近器官受侵犯及血供情况。
需特别了解前颅底骨质破坏、肿瘤侵犯硬脑膜、眶骨膜、海绵窦、视神经等重要结构的情况,必要时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
1.2.2 手术方法(1)皮肤切口及骨瓣:发际内双额冠状切口,两侧达耳前颧弓上缘,皮瓣向前下翻起达眶上缘及鼻根部,于前额部沿颞线作尽可能大的骨膜瓣或骨筋膜瓣额肌瓣。
颅内外沟通性肿瘤的外科治疗
颅内外沟通性肿瘤的外科治疗房居高;韩德民;倪鑫;邱锷;王琪;陈学军;黄志刚;张天明;付基弟【期刊名称】《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年(卷),期】2005(12)11【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外沟通性肿瘤的外科治疗。
方法统计分析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05年5月治疗的32例颅内外沟通性肿瘤,其中恶性肿瘤22例,良性肿瘤10例,20例进行颅面联合进路肿瘤切除;10例在鼻内镜辅助下开颅手术切除;2例行颅外进路肿瘤切除,对颅底缺损的修复用帽状腱膜-颅骨骨膜瓣、颞肌-肌筋瓣、颅骨骨瓣、前臂皮瓣等。
结果22例恶性肿瘤中随访2年以上6例,1~2年8例,1年以下7例,1例死亡,1例脑转移带瘤生存,其余均健在。
10例良性肿瘤无复发。
结论对颅内外沟通性肿瘤,应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及颅内累及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在保证肿瘤切除彻底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小损伤,对部分颅内外沟通性肿瘤,鼻内镜辅助下手术,可减小创伤,同时面部无疤痕。
【总页数】3页(P701-703)【关键词】脑肿瘤;头颈部肿瘤;肿瘤转移;外科手术【作者】房居高;韩德民;倪鑫;邱锷;王琪;陈学军;黄志刚;张天明;付基弟【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41;R782.2【相关文献】1.冠切双额前颅底扩展入路治疗前颅底内外沟通性肿瘤 [J], 王阳;高俊红2.颅底部颅内外沟通性肿瘤的手术治疗 [J], 陈建;倪兰春;施炜;沈剑虹;蒋兵3.颅顶部颅内、外沟通性肿瘤的外科治疗 [J], 吴宇平;吕杨成;刘劲松;王光辉4.颅眶沟通性肿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颅眶沟通性肿瘤的病理诊断 [J], 黑砚5.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外科成功切除1例颅底部颅内外沟通性肿瘤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例巨大前颅底鼻窦沟通性肿瘤切除术的护理
侧 , 口腔 内分 泌 物 易 于 咳 出或 吐 出 。生 命体 征 使
平稳 6小 时 后 取 头 高 位 ( 5 3 。 , 少 头 部 血 容 1 ~ 0) 减
量, 降低 颅 内 压… 。术 后 2 4小 时 , 隔 2小 时协 助 每 患 者 翻身 1次 , 按摩 受压处 皮 肤 。病 情 平稳 1 后 , 周 取 半卧位 , 指导 患者 床 上 活 动肢 体 。2周 后 , 协助 其 床 边适 当活动 , 注意安 全 。
3 5 引流 管护理 。 脑 引流管 放置 枕边 , 不可 随意 抬
高或 放低 , 据 颅 内压 情 况调 节 引 流 袋 位 置 。保 持 根 引 流 管 通 畅 , 时 检 查 引 流 管 有 无 扭 曲、 压 或 滑 随 受 脱 。观察引 流 液 的颜 色 和 性 质 , 记 录 。每 日更 换 并 无菌 引流袋 , 严格执 行无菌 操 作 。术 后 2 时 内为 4小 暗红 色引流 液 ,0  ̄3 0mL左 右 ;4 8小时 后转 2 0 0 2  ̄4 为淡红 色 , 也逐渐减 少 , ~3天拔管 。若 引流液为 量 2 鲜 红色 、4小时 引 流量 大 于 4 0mL, 及 时 报 告 医 2 0 应 生 处 理 。尿 量 也 是 判 断 循 环 状 况 的重 要 依 据 。 因 此, 术后要 保 持 尿 管 通 畅 , 录尿 量 , 记 1周 后 拔 出尿 管, 注意做 好会 阴部护理 。
入 2次 。
巨大 前 颅底 鼻 窦 沟通 性 肿瘤 患 者 , 现将 护理 体会 报
道如 下 。
1 临床 资料
患者 , ,6岁 , 女 4 右侧 鼻窦 神经 内分 泌癌 1 年余 ,
外院行 化疗 3次 , 效果 不佳 ; 因头 痛难 忍 , 2 0 于 0 6年
影像检查项目临床沟通
影像检查项目临床沟通在现代医学中,影像检查已经成为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要想让影像检查发挥最大的作用,临床医生与影像科医生之间的有效沟通至关重要。
这种沟通不仅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还能为患者提供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影像检查项目种类繁多,包括 X 光、CT、磁共振成像(MRI)、超声、核素显像等。
每种检查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例如,X 光检查常用于初步筛查骨骼系统的疾病;CT 对胸部、腹部等部位的病变显示较为清晰;MRI 则在神经系统、软组织等方面具有出色的分辨能力;超声在腹部脏器、心血管系统的检查中应用广泛;核素显像对于某些功能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在临床工作中,当患者出现症状需要进行影像检查时,临床医生首先要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病史以及初步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对疾病有一个初步的判断。
然后,根据这个初步判断,选择合适的影像检查项目。
这时候,与影像科医生的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
临床医生需要向影像科医生详细介绍患者的情况,包括症状的特点、发作的频率、加重或缓解的因素等。
影像科医生则根据这些信息,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临床医生提供关于检查项目的建议。
比如,一位患者出现头痛、呕吐等症状,临床医生怀疑是颅内病变。
在这种情况下,与影像科医生沟通后,可能会选择进行头颅 CT 或MRI 检查。
如果患者的病情较为紧急,或者怀疑有出血等情况,CT 检查可能更为合适,因为它能够快速地提供较为清晰的图像。
而如果患者的症状较为隐匿,或者需要更详细地了解脑组织的情况,MRI 检查则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另外,对于一些复杂的病例,可能需要多种影像检查方法相结合。
例如,对于肿瘤患者,可能需要先进行 CT 或 MRI 检查了解肿瘤的大小、位置、形态等,然后再进行核素显像或 PETCT 检查,评估肿瘤的代谢活性和是否有转移。
在这种情况下,临床医生和影像科医生之间的密切沟通就更加重要,需要共同制定合理的检查方案,以获取最全面、最准确的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T和MRI在颅底沟通性肿瘤中的诊断运用
目的探讨CT和MRI在颅底沟通性肿瘤中的诊断运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1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接诊的80例颅底沟通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别对患者进行术前CT和MRI检查,并根据术中检查结果,对两种诊断方法的运用价值进行评价。
结果经术中检查确诊,80例患者按照肿瘤沟通性部位分类有:颅眶沟通性肿瘤35例(43.8%),颅鼻沟通性肿瘤36例(45.0%),颅鼻眶沟通性肿瘤9例(11.2%),术前CT和MRI检查与术中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CT和MRI检查对于肿瘤沟通性部位检查定位准确,是手术治疗的可靠依据,有较高的临床诊断运用价值。
标签: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颅底沟通性肿瘤
颅底沟通性肿瘤是由肿瘤经正常腔隙、孔道对颅底骨内外结构造成破坏引起的一种特殊的颅底肿瘤,其恶性程度较高,位置深在,治疗十分困难,且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预后不好[1]。
临床可采用MRI影像学检查分析,结合患者相关特征进行诊断[2]。
笔者对80例颅底沟通性肿瘤患者分别采用CT和MRI进行检查,诊断结果准确可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接诊的80例经手术病理诊断显示均为颅底沟通性肿瘤的患者。
临床病理资料显示,80例患者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16~67岁,平均(33.9±7.8)岁。
所有患者均出现视力减退、头晕、头痛、鼻塞、鼻衄等临床症状,此外还有部分患者出现内分泌紊乱、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1.2 方法
分别对80例患者均采用CT和MRI两种检查手段进行检查。
CT检查: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Sytec-4000i 型全身CT机进行诊断。
以患者眶耳线为基线,层厚5~10 mm对患者行横断扫描。
再加冠状扫描对患者进行扫描,患者取顶颠位,以患者双耳线为基线,层厚5~10 mm,以患者外耳孔为起点开始扫描,直到颧内前份。
将优维显300作为增强检查的造影剂。
1.5 mL/kg,成人最大剂量为100 mL。
MRI检查:采用Toshiba VISART1.5T超导机对患者行横断面、冠状面以及矢状面的先后进行普通扫描和增强扫描。
具体参数设置为:T1WI采用SE自旋回波序列序列,重复时间TR为400 ms,回波的时间TE为20 ms,层厚约为3 mm,层间距为1 mm。
T2WI采用FSE快速自旋回波序列,重复时间TR 3 000 ms,回波的时间TE100 ms。
采用钆喷酸葡胺注射液(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
H19991368)作为对比剂。
1.3 观察指标
比较术前CT和MRI检查与术中检查结果,对颅眶沟通性肿瘤、颅鼻沟通性肿瘤、颅鼻眶沟通性肿瘤3种按照肿瘤沟通性部位分类的肿瘤进行判定。
1.4 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17.0进行数据统计,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者颅底沟通性肿瘤经CT、MRI检查结果表现见图1~4。
图1中A~C提示患者为右侧蝶窦、筛窦、鼻腔、颅中窝内存在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并且累积到患者的右眼眶部,即出现泪眶沟通。
图2中A~C显示患者出现泪腺腺样囊性癌变,左侧出现不规则肿块,T1、T2出现等信号,即出现颅鼻眶沟通。
图3中A~C显示注药后患者出现软组织不规则肿块,提示出现嗅神经母细胞癌,即出现颅鼻沟通。
图4中A~C显示患者出现鼻窦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即患者出现颅鼻沟通。
分别对患者进行术前CT和MRI检查,并根据术中检查结果,对两种诊断方法的运用价值进行评价。
发现经术中检查确诊,80例患者按照肿瘤沟通性部位分类有:颅眶沟通性肿瘤35例(43.8%),颅鼻沟通性肿瘤36例(45.0%),颅鼻眶沟通性肿瘤9例(11.2%),术前CT和MRI检查与术中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3 讨论
颅底沟通性肿瘤是一类特殊的颅底肿瘤,解剖位置复杂,治疗困难。
颅底肿瘤是指颅底和其相邻近结构,有些肿瘤由颅内向颅外或由颅外向颅内,通过颅底裂孔,或破坏颅底骨质后,在颅内生长。
因此部分瘤体位于颅内,而部分瘤体位于颅外。
颅底肿瘤种类较多,临床上以前、中和后3个颅窝底范围划分。
临床研究发现,颅底沟通性肿瘤患者会出现眼球移位、眼球运动障碍和感觉障碍、血管受压症状等一系列症状[3]。
陈旺生等[4]研究发现,采用MRI对颅底沟通性肿瘤的诊断,效果良好,可有效确定肿瘤的位置及类别。
临床上术前常规行CT和MRl检查对颅底沟通性肿瘤进行诊断定位,配合放、化疗对患者进行治疗[5]。
CT和MRI检查对颅底肿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可指导临床对于颅底肿瘤的确诊率[6]。
本研究显示,采用术前CT和MRI检查对颅眶沟通性肿瘤、颅鼻沟通性肿瘤、颅鼻眶沟通性肿瘤三种按照肿瘤沟通性部位分类的肿瘤诊断结果确切,诊断效果良好,检出率高,与最终的术中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明CT和MRI检查对于颅底沟通性肿瘤的诊断效果良好。
CT和MRI检查对于肿瘤沟通性部位检查定位准确,结果可靠,有较高的临床诊断运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劲松,史继新,王汉东,等.颅底内外沟通性肿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8,13(1):4-7.
[2] 陈旺生,李建军,洪澜,等.颅底沟通性脑膜瘤的MRI及相关特征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17(11):1139-1142.
[3] 王建祯.颅眶沟通性肿瘤的临床诊断[J].山东医药,2008,48(21):111-112.
[4] 陈旺生,李建军,洪澜,等.沟通性脑膜瘤的MRI诊断[J].放射学实践,2008,23(2):128-130.
[5] 汪阳,洪涛,李东海,等.颅底沟通性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9,25(12):1084-1085.
[6] 商朝,刘智勇,张秀芳,等.CT和MRI对颅底肿瘤的诊断价值(附105例分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7,22(3):341-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