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1

合集下载

第一章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

第一章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

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一.什么是传播传播的是信息•到处都是传播。

•信息是能够消除或者减少事物不确定性的一种东西,给我们的信息越多,我们对事物的了解就越全面和丰富,不确定性就越少信息科学的观点•信息科学认为,信息是事物的存在方式以及对这种方式的直接或间接的表述。

它和物质能量一起,构成我们这个世界的基本资源。

•信息是事物不确定性的减少。

信息符号意义•符号是外在的、表象的东西,信息的物理载体。

比如文字、声音、图像、表情、手势等等。

•意义是信息的内在涵义,是信息所传达出的内涵。

•信息是由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什么是传播?传播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从以下几方面来把握传播的定义•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共享和分享不同。

信息可以共享,苹果只能分享。

•全世界计算机联合起来,INTERNET一定要实现!•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的社会关系的体现。

•传播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传者受者•在不同的传播模式和传播过程中,反馈有强有弱。

•传受双方要有共同的意义空间。

•对同一套符号系统的相同的理解•传播是一种行为,一种过程,一种系统。

•传播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

人类的传播活动与其他活动密不可分•传播是信息从信源出发经由媒介到达信宿的过程。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二.传播的类型二分法:•亲身传播:以人体自身为媒介,以语言为主要手段,以表情和动作为辅助手段的传播方式•大众传播:以机械化、电子化的大众媒介为手段的传播方式五分法•人内(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三.大众传播的特点•是专业传播机构从事的有组织的传播活动;•受众广泛、分散、彼此孤立,很难用人口统计学上的特征来说明;•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传播内容公开;•反馈延时、低效、不充分。

•新闻联播网络传播大众传播的巨大影响力大众传播是社会的耳目,它为社会提供作出决断的途径,它为社会提供认识自身的集体声音,它是传达社会价值观的主要源泉。

传播学研究方向

传播学研究方向

传播学研究方向
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际和群体之间信息传播的学科,主要关注信息在社会中的传播、接受和影响过程。

传播学的研究方向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传播媒介与技术:这个方向主要研究不同传播媒介的特点、应用及其对信息传播的影响。

如新媒体传播、社交媒体传播、移动传播等,研究如何利用不同媒介和技术来进行信息传播。

2. 市场传播与广告:这个方向主要研究企业如何通过广告和市场传播来推广产品和服务。

研究广告的创意、传播渠道选择、传播策略等,以及广告对消费者行为和态度的影响。

3. 政治传播与公共关系:这个方向主要研究政府、政治组织和公共机构的信息传播和公共关系管理。

研究政府宣传、政治竞选、公众舆论引导等,以及公共关系活动的策划、执行和评估。

4. 健康传播与风险传播:这个方向主要研究健康信息传播和风险信息传播。

研究如何有效地传播健康知识、促进健康行为,以及如何应对公共卫生事件和风险传播。

5. 社会媒体与网络传播:这个方向主要研究社交媒体和网络传播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研究社交媒体的使用行为、网络信息的传播与传播效果,以及网络舆论的形成与演变。

此外,还有文化传播、国际传播、传播伦理、新闻传播等等其他研究方向。

传播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与心理学、社会学、
经济学、人类学等多个学科有密切关联。

因此,传播学的研究方向和内容非常丰富多样,研究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目标选择合适的研究方向进行深入研究。

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简介和基本要求

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简介和基本要求

一、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简介新闻传播学是一门研究新闻、传播和媒体的学科,是以新闻传播技术、传播方式、传播规律、传播理论、传播政策和传播效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学科。

新闻传播学涉及新闻业的实践与理论、技术与管理、市场与文化,其研究范围涉及传播学、新闻学、广播电视学、编辑出版学、传媒经济学、公共关系学、网络传播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新闻传播学的核心问题是研究新闻传播的规律和效果,探究传媒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影响,以及传播技术、传播方式、传播规律、传播理论和传播效果等,为媒体从业者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准则。

新闻传播学还需要关注媒体的社会责任和社会效益,提倡新闻传播的社会责任和大众利益。

二、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基本要求1.研究生培养目标本学科旨在培养掌握新闻传播核心技术、传播规律和传播效果的高级专门人才,既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备较强的交流能力、协调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能够在新闻传播行业、传媒机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中从事新闻采编、新闻传播、新闻宣传、公共关系、广告策划、网络运营、传媒管理和文化创意等方面的工作,也能在新闻传播理论研究、新闻传播教育与教育管理方面开展工作。

2.学科培养目标(1)掌握新闻传播学的基本学科知识,包括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编辑出版学、传媒经济学、公共关系学、网络传播学等相关知识;(2)具有较强的媒体素养和跨文化传播能力,具有熟练的新闻采编和传播技能;(3)具备新闻传播学的较强研究能力和教育能力,可以从事新闻传播学科的教学、科研和技术服务工作;(4)了解国内外新闻传播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能够在新闻传播领域开展前沿学术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5)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协作能力,可以承担新闻传播领域的技术、管理和研究任务,满足国家和地方政府、媒体机构、企事业单位对新闻传播人才的需求。

3.培养要求(1)具有较强的新闻采编和传播技能,掌握新闻传播业务的各个环节和各种工具,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2)了解媒体行业和传媒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了解国内外新闻传播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3)具备新闻传播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能够在新闻传播领域开展前沿学术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4)具有较强的交流能力、协调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能够在新闻传播行业、传媒机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采编、新闻传播、新闻宣传、公共关系、广告策划、网络运营、传媒管理和文化创意等方面的工作;(5)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协作能力,能够承担新闻传播领域的技术、管理和研究任务,满足国家和地方政府、媒体机构、企事业单位对新闻传播人才的需求。

传播学教程(1-8)(1)

传播学教程(1-8)(1)


第一节 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
1、符号的定义
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
符号是用来指称或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 符号是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的中介物,它承载 着交流双方向对方发出的信息。
2、信号与象征符
符号 (sign)分为信号(signal)和象征符(symbol) 两大类。 “信号是对象事物的代替物,象征符是对象事物之表象 的载体。” 具体而言,信号具有以下特点: (1)信号与其表示的对象事物之间具有自然的因果性, 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切自然符号都是信号。 (2)信号与其表示的事物之间通常具有一对一的固定 对应关系。
第四章
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第一节 传播的基本过程
一、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
一个基本的传播过程,是由以下要素构成的: 1、传播者(信源),指的是传播行为的引发者,即 以发出讯息的方式主动作用于他人的人。 2、受传者(信宿),即讯息的接受者和反应者,传 播者的作用对象。 3、讯息,指的是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符号组成, 能够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息。
根据布鲁默的说明,象征性互动理论的核心问 题是考察以象征符(尤其是语言)为媒介的 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 三个基本前提是:
( 1 )人是根据“意义”(关于对象事物的认识) 来从事活动的; (2)意义是在“社会互动”的过程中产生的; (3)意义是由人来“解释”的。
2、象征性社会互动与传播
象征性社会互动指的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传 递象征符和意义而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 程。
传播过程具有动态性 传播过程具有序列性 传播过程具有结构性

控制论的基本思想便是运用反馈信息来调 节和控制系统行为,达到预期目的。 控制论传播过程是带有反馈的双向交流过 程。

传播学教学大纲(一)2024

传播学教学大纲(一)2024

传播学教学大纲(一)引言概述:传播学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它研究人类社会中信息和意识的传播现象。

本教学大纲旨在介绍传播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为学生建立起系统的传播学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传播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正文:一、传播学的产生与发展1. 传播学的起源和背景2. 传播学的学科定位和研究对象3. 国内外传播学研究的发展历程4. 传播学在社会文化变革中的地位与作用5. 当前传播学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方向二、传播过程中的要素与理论1. 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信息源、媒介、受众2. 传播效果理论:以言说人理论、两步流理论为例3. 传播行为理论:犯罪媒体效应理论、媒介多元化理论4. 传播伦理与道德:公共关系伦理、媒体伦理5. 传播策略与战略:宣传理论、公关理论三、媒介与传播内容1. 媒介与传播技术:印刷媒介、广播电视媒介、网络新媒体2. 媒介产业与政策:传媒经济、传媒监管3. 媒介素养与传播职业:媒介写作、摄影摄像技巧、编辑设计基础4. 传媒创新与传播趋势: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与传播四、传播研究方法与应用1. 传播研究方法概述:问卷调查、实证研究、案例研究等2. 媒介内容分析方法:纵向研究与横向比较、文本分析与语境分析3. 传播效果评估方法:实验设计、调查问卷与统计分析4. 传播策略与传播评价:媒介计划、广告效果测评5. 传播实践:公关策划与执行、媒体管理与运营五、现代传播学与社会发展1. 传播学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2. 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学挑战与机遇3. 传播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4. 传播学与跨文化交流5. 传播学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总结:传播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本教学大纲对传播学的起源与发展、传播过程的要素与理论、媒介与传播内容、传播研究方法与应用以及传播学与社会发展等五个主要方面进行了阐述。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传播学的基础理论和实践应用,为未来在传播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传播学课件第一章1..

传播学课件第一章1..

希特勒与纳粹宣传
这是一张33年左右 的海报,在海报上把希 特勒神圣化。 通过全方位的宣传 战,纳粹成功地对德国 进行了全面控制。
传播学的定义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 运行规律的科学。(郭庆光)
传播学是一门探索和揭示人类传 播的本质与规律的科学。(邵培仁)
二、传播的类型
非人类传播
传播
人类传播
(二)人类传播的演进规律
1、传播手段与传播媒介随着人类发展而不 断进步,不断打破时空界限,不断创造人 类新的经验类型。 (1)加速度发展趋势。 (2)传播方式是叠加的。 2、传播与人类社会文化的积累与发展密切 相关。 3、传播是经济及社会形态的直接产物。
人类传播历程
依次出现 互相补充 互相叠加
第二节
电视直播登月实况
1969年7月20日,美国的阿波
罗11号宇宙飞船在月球着陆。 当机长阿姆斯持朗从登月舱的 舷梯上一步一步地迈向月球时, 全球各地不知有多少电视观众 正屏住呼吸,凝视着这一激动 人心的时刻。阿姆斯特朗在月 球上跨出一步后,说了一句他 知道会载诸史册的话——“对 一个人来说,这只是小小的一 步;对整个人类而言,这却是 一次伟大的飞跃。”
5、网络传播时代(开始于20世纪80年
代) 1946年埃克特等人研制的第一台电脑 (ENIAC)在美国诞生; 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69年,美国洛杉矶分校一群研究生通过 导线实现电脑对接; 1980年,美国结成互联网络; 1994年,各发达国家纷纷提出“信息高速 公路计划”。 2000年,人类迈入信息时代(网络时代)。
▲共享说 “传播就是变独有为共有的过程。”
——戈德 ▲互动关系说 “传播可以定义为通过讯息进行的社会的相互作用。” ——格伯纳 ▲符号说 “运用符号——词语、画片、数字、图表等传递信息、思 想、感情、技术等。这种传递的行动或过程通常称为 传播。” ——贝雷尔森和塞纳 ▲目的、影响、反应说 传播就是“某个人(传播者)传递刺激(通常是语言的) 以影响另一些人(接受者)行为的过程。” ——霍夫兰

传播学讲义1

传播学讲义1

5、 威尔伯· 施拉姆
传播学的创建 者和集大成者。 建立了四个传 播研究机构,在这些机 构培养出的大批研究生 中,很多人后来都成为 美国当代著名的传播学 者。 提出自己的理 论见解,如“大媒介 “与”小媒介“,”选 择媒介的或然率公式”。
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施拉姆
威尔伯· 施拉姆(WilburLangSchramm,1907—1987)是传播学科的集 大成者和创始人。人们称他为“传播学鼻祖”、“传播学之父”。 他建立了第一个大学的传播学研究机构,编撰了第一本传播学教科 书,授予了第一个传播学博士学位,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传播学 教授头衔的人。 施拉姆对传播学的巨大贡献在于他把美国的新闻学与社会学、心 理学、政治学等其他学科综合起来进行研究,在前人传播研究的基 础上,归纳、总结、修正并使之系统化、结构化,从而创立了一门 新学科———传播学。 他创立传播学的标志是1949年由他编撰的第一本权威性的传播学 著作———《大众传播学》的出版。这本书收录了政治学家、心理 学家、社会学家、语言学家以及许多其他学科的专家对传播学的研 究成果。施拉姆当时还仅限于挖掘前人和他人的传播研究成果,并 加以整理,使之系统化。
5)、大众传播
①报刊传播学 ②书籍传播学 ③广播传播学 ④电视传播学 ⑤电影传播学
2、按传播内容的性质,传播学可分为:
1)政治传播学 2)经济传播学 3)文化传播学 4)新闻传播学 5)舆论传播学 6)文艺传播学 7)科技传播学 8)广告传播学 9)教育传播学
4、 卡尔· 霍夫兰
1)微观研究 2)控制实验 法
Hale Waihona Puke C·I·霍夫兰C·I·霍夫兰(1912-1961)。美 国实验心理学家。霍夫兰最早把心 理实验法引入传播学研究领域,他 主要关心传播的说服效果,即传播 引起的态度改变问题。从二次大战 期间到60年代初,霍夫兰从信源的 可信性,传播技法和受众属性等方 面影响说服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大量 实验考察,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的 复杂性和条件性。

传播学第1讲传播学总论

传播学第1讲传播学总论

第一讲传播学总论☐传播(communication)即“信息从信源到接收体的传递”(Lasswell,1948) Lasswell, H. D. (1948).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communication in society. The communication of ideas, 37, 215-228.☐传播是“观念或意义的传递过程,而观念或意义只有通过符号才能的到传达”(Pierice,1933)。

☐传播是“人与人的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Cooley,1929)。

☐传播可以定义为“通过讯息进行的社会的相互作用”(Gerbner,1967)。

☐传播就是“在大部分情况下,传者向受者传递信息旨在改变后者的行为”(G.米勒,1966)☐传播是“信息的流动过程”(胡正荣等,2016)。

☐传播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郭庆光,2013)。

☐传播是“建立和阐释可激发回应的信息的关系过程”(埃姆.格里芬著, 展江译,2016, P9)。

☐“The three points of conceptual cleavag e are (1) the level of observation; (2)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intent on the part of the sender; and (3) the normative judgment (goodness-badness/successful-unsuccessful)” (Dance,1970).☐“衡量某种定义的利弊,应当看它是否有益于研究者实现自己的目标。

不同种类的学术研究需要截然不同的——甚至相互矛盾的——有关传播的定义。

而对于这些定义的使用也应采取灵活的态度”(李特约翰&福斯,2009,p5)。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2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传播学研究对象✓研究人类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通过对该系统及其各部分的结构、功能、过程及互动关系的考察、探索、发现克服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科学方法,找到社会信息系统良性运行的机制,由此来推动社会的健全发展。

第一章 传播学导论

第一章 传播学导论

第一章传播学导论第一节关于传播一. 人类传播活动四个发展阶段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二. 传播的含义(一)传播与communication(二)传播的定义1.共享说——强调传播是作者与受者对信息的分享(施拉姆)。

片面性:不一定分享如德国人和中国人时间手表2.交流说——强调传播是有来有往的双向活动。

3.影响说(劝服说)——强调传播是传者欲对受者(通过劝服)施加影响的行为。

片面性:不一定是通过语言来传播。

4.符号说(信息说)——强调传播是符号(或信息)的流动。

片面性:片面强调传播者附国内学者对于传播的定义:甘惜分《新闻学大辞典》○○1“信息的交流和分享”○2郭庆观(p5定义):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三)传播的特点(p5)○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4传播成立的重要条件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反例:点头yes摇头no,印度是点头no摇头yes○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补信息○○1是指传播的内容,信息所涵盖的传播内容主要有社会性,娱乐性,情报性或教育性的内容○2信息论的创始人(香)申农:信息就是可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3教材定义:信息可以看作是物理载体与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第二节传播学的起源与发展一.传播学的缘起1.四位奠基人米德 Goerge Herbert Need库利 Charles Horton Cooly杜威 John Dewey帕克 Robert Eara Park○1杜威:关注“大众”社会的现象,希望媒介能“重组大众社会中的群体”。

○2库利(口吃):为揭示媒介如何改变人们的行为和文化,进行第一次尝试。

○3帕克:最早将报业当成社会与文化机构来研究《移民报刊及其控制》○4米德:(对于当代传播学的意义):开创符号互动论,将传播置于社会学解释的中心○另李普曼Lippman Walter2.“拟态环境”(P127):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传播学重点

传播学重点

第一章传播与传播学1.什么是传播学:三种观点:观察水平与抽象性区别,目的性区别,规范性区别。

2.传播学的四种定义:共享说、交流说、影响说、符号说(信息说)3.信息特征:共同分享性,时效性。

“三位一体”性、知识秉性、抽象感知性、依附性(依附于符号)、相互转换性(符号的转换)。

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是事物存在的方式或运动状态以及这种状态直接或间接的表述,实质是为人们减少事物的不确定性。

4.传播的定义特点:⑴定义:是人类交流信息的一种社会性行为,是人与人之间,人与他所属的群体、组织与社会之间,通过有意义的符号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接受与反馈的总称。

⑵特点P4:共享性、关系性、互动性、共同意义性。

5.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的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

6.传播学的研究内容: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

7.大众传播学:研究大众传播事业的发生、发展及其与社会的关系,大众传播的功能、内容、过程及效果的学问。

8.大众传播学的内在推动力:⑴新闻媒介、大众媒介⑵最早的新闻媒介和大众媒介:报纸和书信。

第2节传播学的层次9.自我传播:(也叫人内传播、内在传播内向传播),是指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主我,作为意愿和行为主体,它通过个人围绕对象事物从事的行为和反应具体体现出来。

客我,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的“客我”,是自我意识的社会关系性体现。

10.人际传播:⑴动机:人的生存和发展需求;建立与他人的社会协作关系;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满足基于人的社会性的精神和心理要求。

特点:人际传播传递和接收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人际传播的信息意义更为复杂和丰富;人际传播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度高;与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相比人际传播属于一种非制度化的传播。

⑵库利的镜中我理论: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

传播学复习提纲 (1)

传播学复习提纲 (1)

传播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传播学的基本概念
1、传播的概念
2、传播模式
3、传播类型
4、符号与意义
5、信息与媒介
第二章传播学和形成与学派
1、传播学的形成
2、传播学的思想先驱及其主要贡献
3、传播学的奠基者及其主要贡献
4、传播学的控制论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贡献第三章人际传播
1、人际传播的定义
2、人际传播的主要功能
3、人际传播的模式
4、人际传播的发展阶段
5、约哈瑞窗口
6、人际传播的能力
第四章组织传播
1、组织传播的定义
2、组织内传播与组织外传播
3、组织的形象传播
4、组织的危机传播
5、归属意识
6、群体压力
第五章大众传播
1、大众传播的概念与特点
2、大众传播与网络传播的区别
3、大众传播的形成时间
4、李普曼及其拟态环境
5、大众传播的功能
6、大众传播的生产过程
7、大众传播的受众研究
8、使用与满足理论
9、大众传播的受众研究。

传播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传播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传播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传播行为、传播过程和传播效果的学科,旨在探究信息在社会中的传递和影响。

传播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学科涉及了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旨在揭示人类社会中信息传递的规律和特征,为社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传播学的定义传播学是研究和探讨信息传播、传播过程以及传播效果的学科。

传播学关注社会中信息的传递方式、影响因素以及传播结果,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信息传播的规律和特点。

传播学的发展历程传播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人类社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传播活动变得越来越频繁和复杂,传播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下面将从传播学的发展历程中梳理其重要节点。

1. 古代传播学古代人类为了交流和传播信息,使用口头语言、文字等方式进行传播。

古代的信使、文人等在信息传递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后来的传播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2. 近代传播学随着印刷术的发明以及报纸、杂志等大众传媒的兴起,传播活动变得更加广泛和便捷。

近代的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开始涉足传播研究,并逐渐形成一定的理论框架。

3. 现代传播学20世纪初,传媒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新媒体的兴起为传播学带来全新的挑战和机遇。

现代传播学开始引入系统论、符号学、认知心理学等理论,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研究体系。

4. 当代传播学当今社会,互联网、智能手机等新技术不断改变着传播方式和内容。

传播学也开始关注社交媒体、网络传播、大数据分析等新兴领域,不断拓展研究范畴,以应对快速变化的传播环境。

总之,传播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学科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为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传播知识提供了重要支持。

在未来的发展中,传播学将继续关注新技术、新媒体对传播的影响,不断探索信息传播的规律和特点,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力量。

传播学将继续影响和改变我们的生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大一传播学概论知识点

大一传播学概论知识点

大一传播学概论知识点1.传播学的概念:传播学是研究信息传播现象和过程,研究人类如何创造、传播和接受信息的学科。

传播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了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2.传播学的发展历程:传播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古代,但正式成立的传播学还是在20世纪初。

传播学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传播暗示阶段(20世纪初),传播双方协商阶段(20世纪中叶),传播行为与效果研究阶段(20世纪后期至今)。

3.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传播学主要研究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播现象和过程,包括传播媒介、传播渠道、传播活动和传播效果等。

4.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包括:传播理论、传播效果理论和传播研究方法等。

传播理论主要研究信息传播的规律和机制,如传播模型、传播过程和传播影响等;传播效果理论主要研究信息传播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如态度变化、行为转变和社会变革等;传播研究方法主要研究如何进行科学的传播研究,如调查、实验和观察等。

5.传播学的主要分支学科:传播学涵盖了多个分支学科,如传媒学、广告学、公关学、新闻学等。

传媒学主要研究传媒行业和传媒产品,如新闻报刊、电视广播和互联网等;广告学主要研究广告活动和广告效果,如广告创意、媒体选择和目标受众等;公关学主要研究公关活动和公关效果,如形象管理、舆情应对和社会责任等;新闻学主要研究新闻报道和新闻传播,如新闻价值、新闻伦理和新闻报道方式等。

6.传播学的应用领域:传播学的研究和应用广泛应用于不同的领域和行业,如政治传播、企业传播、社会传播和健康传播等。

政治传播主要指政治信息的传播和影响,如选举宣传、政府宣传和政策解读等;企业传播主要指企业形象的传播和管理,如品牌建设、危机公关和员工沟通等;社会传播主要指社会问题的传播和解决,如环境保护、扶贫宣传和性别平等等;健康传播主要指健康信息的传播和宣传,如疾病预防、健康教育和医疗服务等。

7.传播学的发展趋势:传播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不断演变和发展。

传播学概论1

传播学概论1

探索、发现和克服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科学方法,找到
社会信息系统良性循环的机制,由此来推动社会的健全发 展。
传播障碍:由于传播制度不合理、传播渠道 不畅通、信息系统各部分功能不正常等而 导致的传播不能正常进行。
传播隔阂:指由于传播者特定的利益、价值、意识形态 和文化背景的不同而产生的传播偏差、误解,甚至曲 解。
A
AB
B
传播双方的意义空间
共通的意义空间指传受双方必须对符号意义拥有共通的理解;同时,
从广义上讲,它还包括:人们大体一致或相近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
传播学的回顾与展望
一 传播学的兴起与发展 二 传播学在中国的引入与发展 三 传播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传播学的兴起与发展
一、传播学的起源
• (一)传播学诞生的社会背景 • 传播学形成于20世纪初30、40年代的美国,它的形成 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 • 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传播媒介的 快速发展,使人们越来越关注信息与传播问题。
一、引进(介绍) 1950年代的早期引入 郑北渭、张隆栋和王中等教授 复旦新闻系内刊《世界新闻译丛》 1978年代的正式引入 复旦新闻系《外国新闻事业资料》(内部刊物,介绍 西方传播学) 1983年社科院新闻所编写的《传播学(简介)》由人 民出版社出版,一批西方传播学著作相继在大陆出版。 《报刊的四种理论》(1983)、 《传播学概论》(1984)、 《传播学的起源、研究与应用》(1985)、 《传播概论:传媒、信息与人》(1985)…
传播的概念
传播概念的再思考:有了信息的概念,传 播概念的阐述就更为简洁和确切了。20世 纪40年代信息科学诞生以后,许多传播学 家在界定传播概念之际都突出强调传播的 信息属性。

文化传播学课件1第一章文化传播学导论

文化传播学课件1第一章文化传播学导论
• 文化传播的效果研究 在传播学研究领域,传播效果这个概念也具有下述双重含义: 一是预设的传播效果,它指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 度和行为的变幻。二是预设之外的传播效果。这种传播效果指的是,传播活动尤其 是基于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传播活动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 影响和结果的总体。
第一章 文化传播学导论
01 基本概念与核心议题 02 文化传播的功能与意义 03 文化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节 基本概念与核心议题
• 传播与传播学 “传播”,英文为“communication”,有传播、交流等多种含义。一般我们在使 用这个概念时,多指“信息”从“信源”出发,经由渠道到达“信宿”。早期,传 播概念强调的是,信息的单向传递和意义再造。但作为一个开放性词汇,“传播” 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概念。事实上,除了单向度的传播与分享之外,传播的另外一层 含义就是,“双向的或共同的互动交流机制”。就实践层面而言,“传播”就是人 类运用符号并经由媒介来交流信息、传递感情和交流意义的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
知识链接
• 初级群体-广场舞大妈 :
“Dama”,又称“广场舞大妈”、“中国大妈”,本意是指那些 热情冲动、精力充沛,但有时也会盲从算计的离退休女性群体。 她们形成文化体公共体的方式,比较特殊。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 初级群体,“Dama”有某种非组织关联,其成员间情感色彩浓厚。 在演变过程中,这一初级群体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准组织结构形态。 “领舞者”在这样的群体中起着结构形塑的重要作用,“口信约定” 是广场舞大妈沟通信息的主要方式。这一群体的社会影响力,甚 至国际认知度都在增强。2013年4至6月,国际金价下跌,许多中 国消费者纷纷抢购黄金,其中包括“中国大妈”这个特殊的社会 群体。她们甚至被称为“影响全球黄金市场的一支主力军”。不 过,《华尔街日报》在专门创造并推广“dama”这个概念时带有 一定的贬义。他们认为,“中国大妈”是擅长利益计算但缺乏能 力眼光的社会群体。

大众传播学1-传播概述(上、下)

大众传播学1-传播概述(上、下)
大众传播学
一、概论


1、概念 (1)传播:传播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 统的运行。 (2)内涵:信息、符号、意义
(信息、物质、能量相区别)
(3)动物传播、物理传播、人类传播 (4)传播是行为也是过程

相关问题: “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传播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 关系的体现。如何理解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P4-5



2、传播史
口语传播时期 印刷传播时期 电子传播时期 特点、意义及功能


3、分类 (1)人内传播 (2)人际传播 (3)群体传播 (4)组织传播 (5)大众传播 概念、特点、作用



(1)人内传播
定义 过程与结构 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 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 内省式思考—人内传播的一种形式




(5)大众传播
定义 特点

习题:




(2)人际传播
定义 动机 特点和社会功能 人际传播与自我表达(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 传播)




(3)群体传播
群体的概念 群体的社会功能和意义 群体传播及内部机制 集合行为中的传播机制 群体规范 群体暗示 群体感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组织传播
组织与组织传播 功能 过程与机制 组织内与组织外传播

传播学知识点(1)

传播学知识点(1)

1·自由主义传播制度:弥尔顿的“公开的观点市场”以及真理的“自我修正过程”成为资产阶级自由主义传播制度的基本原则。

自由传播制度的内容:1、任何人都拥有出版自由而不必经过政府许可,大众传播不受政府控制,传播者具有传播的自由;2、大众传播多样化、多元化,反映和代表多种不同的意见。

报刊有权批评政府和官吏,新闻传播不应接受事先检查,出版内容不受强制;3.、大众传播业自由竞争,自由营业;4、在公开的观点市场上,真理和谬论的传播同样得到保证。

2·知晓权:又称知情权。

广义上它指的是社会成员获得有关自身所处环境及其变化的信息,保障社会生活所需的各种有用信息的权利,他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是人的生存权的基本内容之一。

狭义上,知晓权指的是公民对国家的立法、司法和行政等公共权力机构的活动所拥有的知情或知察的权利,这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它也意味着公共权力机构对公民负有信息公开的责任和义务。

3·所谓“拟态环境”,并不是现实环境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之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4·“拟态环境的环境化”是1968年日本藤竹晓在《现代大众传播理论》中明确提出来的。

所谓“拟态环境的环境化”强调的是“拟态环境”对真是社会的影响。

“拟态环境”在不知不觉中转化为我们生存的环境的本身。

5·电视人------“电视人”等概念建立在对现代人的一种社会病理现象——“媒介依赖症”的批评的基础上。

“媒介依赖症”有以下几个特点:1、过度沉湎于媒介接触无法自拔;价值观和行为选择一切必须从媒介寻找依据;3、满足于与媒介中的虚拟社会互动,而回避现实的社会互动。

4、孤独、自闭的社会性格。

6·网络时代受众地位和作用的变化:1、受众从被动走向主动;2、受众从消费者变为生产者;3、受众从大众走向“小众”-------简答7·“沉默的螺旋”主要内容:A舆论的形成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人们对“意见环境”的认知心里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B经大众传媒强调提示的意见由于具有公开性和传播的广泛性,容易被当做“多数”或“优势”的意见所认知C这种环境认知所带来的压力或安全感,会引起人际接触的“劣势意见的沉默”和“优势意见的大声疾呼”的螺旋式扩展过程,并导致社会生活中占压倒优势的“多数意见”——舆论的诞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大众传播: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2、集合行为:指的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集合现象。

3、拟态环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4、IPP指数:即“既有政治倾向指数”,是一个从社会经济地位、居住区域和宗教信仰三个方面来显示受众在接触媒介宣传前已有的政治立场和态度的综合指数。

四、简答题
20、列出传播学的四大先驱和学科创始人及其主要成果。

四大先驱:拉斯韦尔:5W模式、三功能说
拉扎斯菲尔德:、大众传播的麻醉功能、伊里调查
卢因:把关人理论
霍夫兰:心理实验法
学科创始人:施拉姆:报刊的四种理论
21、人际传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最基本的传播类型之一,试分析人际传播的传播特点。

直接传播——不依赖大众传播媒介来做中介物,可以直接了解传者的情绪或个性等特征;人际传播传递和接收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

随意性大——传者和受者的位置在交流过程中可随时交换,传播的内容和方式也可根据现实情境随时调整改变。

保密性强——由于是直接交流,而且传播对象和范围可以控制,所以有其他方式不可比拟的保密性。

反馈迅速——人际传播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度高。

速度可以控制——随传受双方的需要而进行变更。

22、意见领袖有哪些主要特点?
(1)与被影响者一般处于平等关系而非上下关系。

(2分)(2)意见领袖并不集中于特定的群体与阶层,而是均匀的分布与社会的任何群体或阶层中。

(2分)(3)意见领袖影响力一般分为单一型和综合型。

在现代都市社会,意见领袖以单一型为主。

(2分)(4)意见领袖社交
范围广,拥有众多的信息渠道,对大众传播的接触频度高,接触量大。

(2分)
五、论述题
23、简述麦克卢汉的观点及其影响,联系当前网络媒体的发展状
况,阐述麦克卢汉相关理论在当代新闻传播事业中的研究价值。

关于媒介手段或技术在社会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过考察,在这个领域较有影响的是加拿大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讯息论、延伸论、冷热论;以及他天才式的关于地球村的预言: 1969年,麦克卢汉在接受采访时,把“地球村”看作是人类与电子媒介不断互动的结果。

在这个互动的世界里,世界各地的人们能够真正地成为一个家庭的成员,全球生活、经济、文化走向整合,时空所形成的阻隔在电子媒介,特别是互联网面前轰然崩塌,世界在一定意义上结成一体,仿佛回到了口语时代的村落一样。

麦氏在这里预见到电子时代的到来将使得全球生活同步化,全球经济的趋同、整合,游戏规则走向同一使得时空整个呈现出同一性。

结合现实传播现象并作自己的分析(8分)
24、试分析“受众即市场”的观点。

怎样看待“收视率是万恶之
源”这一说法。

“受众即市场”是大多数媒介机构的基本观点,反映了传媒活动的某些特性,如经营性、商品性和竞争性,也能揭示受众作为消费者某些行为特点。

(2分)但仍然有不完善的地方。

他容易把传媒与受众的关系固定为“卖方”和“买方”的关系,这种观点更多着眼于受众的购买能力与消费特点相关的人口统计学属性,而不能反映受众内部更深层次的社会关系和意识形态。

(2分)这种观点还容易把收视率和发行量作为判断传媒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而把公益性和社会效益标准放在次要的位置上。

(2分)把受众视为“市场”的观点只能是传媒一方的观点,只能使人从传媒立场出发考虑问题,而不是从受众立场出发。

(2分)
结合现实传播现象并作出自己的分析。

(5分)
一、名词解释
1、大众传播: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
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2、反馈:指受传者对接收到的讯息的反应或回应,也是受传者对传播
者的反作用。

3、拟态环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
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4、意见领袖:在传播学中,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
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

四、简答题
20、 列出传播学的四大先驱和学科创始人及其主要成果。

四大先驱:拉斯韦尔:5W模式、三功能说
拉扎斯菲尔德:、大众传播的麻醉功能、伊里调查
卢因:把关人理论
霍夫兰:心理实验法
学科创始人:施拉姆:报刊的四种理论(
21、 什么是集合行为?简述集合行为中的传播机制。

集合行为指的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集合现象。

集合行为与人类正常的有理性的传播行为相比,更具有非理性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群体暗示与群体感染(2分)②群体模仿与“匿名性” (2分)③集合行为中的“信息流” (2分)
22、试分析“受众即市场”的观点。

“受众即市场”是大多数媒介机构的基本观点,反映了传媒活动的某些特性,如经营性、商品性和竞争性,也能揭示受众作为消费者某些行为特点。

(2分)但仍然有不完善的地方。

他容易把传媒与受众的关系固定为“卖方”和“买方”的关系,这种观点更多着眼于受众的购买能力与消费特点相关的人口统计学属性,而不能反映受众内部更深层次的社会关系和意识形态。

(2分)这种观点还容易把收视率和发行量作为判断传媒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而把公益性和社会效益标准放在次要的位置上。

(2分)把受众视为“市场”的观点只能是传媒一方的观点,只能使人从传媒立场出发考虑问题,而不是从受众立场出发。

(2分)
五、论述题
23、简述麦克卢汉的观点及其影响,联系当前网络媒体的发展状况,阐述麦克卢汉相关理论在当代新闻传播事业中的研究价值。

关于媒介手段或技术在社会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过考察,在这个领域较有影响的是加拿大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讯息论、延伸论、冷热论;以及他天才式的关于地球村的预言: 1969年,麦克卢汉在接受采访时,把“地球村”看作是人类与电子媒介不断互动的结果。

在这个互动的世界里,世界各地的人们能够真正地成为一个家庭的成员,全球生活、经济、文化走向整合,时空所形成的阻隔在电子媒介,特别是互联网面前轰然崩塌,世界在一定意义上结成一体,仿佛回到了口语时代的村落一样。

麦氏在这里预见到电子时代的到来将使得全球生活同步化,全球经济的趋同、整合,游戏规则走向同一使得时空整个呈现出同一性。

结合现实传播现象并作自己的分析
24、 对火灾、地震、劫机、领导人更换、政权变动等重大事件的报道
与解释,请用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理论予以分析。

(1)大众传播具有环境监测功能,可以及时发出如水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各种警告;而对领导人更换也可因消息的传播与扩散而提高其社会地位;对统治阶层来说,如政权变动涉及夺权性质,则可以通过了解敌对或颠覆性活动而控制舆论。

(2)大众传播具有社会协调功能,可以对上述重大事件进行选择,解释和评论,如宣传防洪、防震救灾,对劫机事件及时妥善处理等,使社会协调一致,并对社会周围的环境做出有效的回应。

(3)还应考虑大众传播的功能失调这一方面,如对水灾、地震、劫机等重大事件,大量报道或不加分析,也会引起人们的恐慌与不安;或使人无所适从。

因而需要掌握好各社会功能之间的平衡和“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