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结构区别于现行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什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新课程培训作业

郑州二十中高一年级组孙勇

1、新课程结构区别于现行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第一,提出了课程的“综合性”。首先,课程结构“综合性”的目的是,打破长期以来的学科本位,这既是历史长期积淀的结果,又是当代世界发展对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第二,提出了课程的“选择性”。课程结构的选择性是针对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不同学生的差异而提出的。第三,提出了课程的“均衡性”。课程结构的“均衡性”是依据全面发展的理论和素质教育的思想而提出的,即我国要培养的是德智体全面、和谐、均衡发展的“完整”的人。课程结构“均衡性”的内涵主要从三个层面上体现出来:(1)对学习领域的规划和设计,或者对学科与活动的规划和设计必须全面、均衡;(2)对各学习领域,或者学科与活动的课时安排必须均衡;(3)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均衡。

2、为什么说转变学习方式是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答:学习方式不仅包括学习方法,而且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学习方式转变的实质是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和培养模式的变革,对促进学生的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是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传统学习方式单一、被动,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销蚀。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他主性、被动性的学

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

3、当前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答:一、重视发展,淡化化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二、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人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三、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四、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元化。

五、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

心的转移。

4、你认为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需要有哪些转变?

答:要从以下三方面转变教学观念。

一、要转变“唯本”的观念

“本”指课本,即教材,教科书。课本对教学来说显然是非常重要的,没有课本,课大概就没法上了,学生也失去了进行听、说、读、写训练的依据。有人曾经提出: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纲”指教学大纲,“本”指课本。从另一方面来看,把“本”提到如此重要的程度,也显然有负面作用。无论什么事,超过了应有的限度,就会走向自己的反面。课本在教学中能起到多大作用,也应作具体的分析。

应该看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只靠课本是很难完成应完成的任务的。叶圣陶先生有一段名言,大家都很熟悉:“语文教材无非是

例子,凭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这可以说是叶先生丰富的语文教学实践经验和理论探索的一项总结。

二、要转变“唯考”的观念

现在的语文教育,严格说,是一种“应试”教育。从进了中学的门,学生就挣扎于考试的泥淖中。高中的学生盯住了高考,初中的学生盯住了中考,就连小学生也笼罩在考试的阴影下。

考试并不是不应该的。必要的考试可以使教师检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衡量学生学习的成绩和不足,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教育不能没有考试。高考、中考也是必要的,特别是高考,尽管仍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在现阶段还很难设计出一种新的高校入学制度来代替它。

现在的问题是把考试绝对化了,考试压倒一切,它对教学的指挥作用不可低估。不仅教学围着考试转,教育行政部门衡量学校工作,社会舆论评价一个学校的好坏,无一不是看其升学考试的及格率、优秀率以及录取比例。刘国正先生在一次座谈会上大声疾呼:“跳出应试怪圈”,他希望语文教师“不围着考试指挥棒转。

语文教师应转变“唯考”的观念,努力探索语文教学的规律,把培养学生的语文技能,提高他们的素质,作为一项严肃的课题,形成共识,努力去做,使语文教学的改革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三、要转变“唯法”的观念

“法”,是指方法,语文教学的方法。教学法是很重要的,确定了

教学目标,就要靠选用恰当的、从实际出发的教学方法去实现;好的教学方法的确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些年来,语文教师很注意教学方法的学习和研究。有些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被广泛传播,起到了很好的影响。但是,有一种倾向,就是把教学方法强调到不适当的程度,认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就在于教学方法的改进。于是各种各样教学方法一时间泛滥成灾,课堂上,你是“三步法”,我是“五步法”,你是“诵读法”,我是“点拨法”,你是“谈话法”,我是“讨论法”,等等,不一而足。对这些方法本身,未可厚非,因为它们各有其所长,大都是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好经验。但不能把它们看成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要认识到教师本身素质的提高,比教学方法的改进更为重要。高水平的教师,什么教学方法他用来都能得心应手,甚至还可以创造出富有自己特色的新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教学语言苍白,教学内容单薄,学生对学习就会产生厌倦,不管选用什么方法,也很难把课上好。教师的素质还包括责任心和师德等方面的问题,这就更不是仅靠改进教学方法所能解决的了。

学生方面也有许多重要的问题要解决。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认识到具备实际运用语言技能的重要性,这才有了提高其学习效率的可能;要关注一些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作用,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就会愿意读书,就会产生一种执著的追求;更要注意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树立掌握语文这一工具的责任感,这样他们就会产生一种使命感,就自然地主动地学好语文,

就会出现好成绩。这也不是单纯的课堂教学方法所能完全解决的问题。因此,那种仅仅想靠改进教学方法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观念,是需要改一改的。

对语文教学来说,不管是传统的教学观念还是新的教学观念,都有许多合理部分可供吸收和借鉴的。提出要转变观念这个问题,目的是希望能引起同行们的注意,对此进行再认识,或保留,或扬弃,不断更新观念,努力探索语文教学的规律,开辟教学的新途径。

5、新课程对语文教师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答:(一)转变语文教育观念和教学理念,紧跟时代步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从哲学的角度看,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因此教育现代化的前提是教育思想的现代化。要实现教育现代化,首先要着力于思想观念的转变。语文课程标准突出以育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再一次明确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强调以人的自身发展为目的,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性,使教育达到一种学生好学、爱学、乐学,教师喜教、爱教、乐教的境界。这些体现了时代发展对语文教育的崭新要求,也是我们语文教师所应具备的新理念。

(二)不断完善师德修养,具备高尚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教师的职务是利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论、行动、为人处世的态度,都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