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做功了吗(学案)
第三节 做功了吗 教学设计
《做功了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2.知道什么情况下物体做了功,什么情况下物体没有做功.3.掌握功的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二、重点难点1.重点:运用功的公式进行计算.2.难点:判断物体是否做功.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导入1:视频导入提问:1.功在语文词语中的含义是什么?(成效贡献成绩......)2.在物理学中,功的含义又是什么呢?(成效贡献)3.观察PPT中图片并分析哪个力对物体有成效?【课堂探究】(一)、机械功1.功的概念:力学里所说的“功”实际上就是“机械功”,它指的是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即:物理学中把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叫做机械功,简称功.2.力学里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两个必要因素”的含义是指“缺一不可”.3.不做功的三种情况(1)有力无距离,劳而无功;如抱着书不动。
(2)有距离无力,不劳无功;如踢出去继续向前运动的足球。
(3)有力有距离,但力距垂直,垂直无功;如背着书包在水平地面上前行。
(二)、功的计算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用W表示功,F表示力,s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公式:W=Fs.功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距离的单位是米(m),功的单位是 N·m,它还有一个专用的单位名称叫焦耳,简称焦(J).让学生课后了解科学家焦耳对物理学做出的巨大贡献.1 J=1 N·m.几点说明①使用W=F·s,要注意单位的统一.②做功的多少只由W=F·s决定,跟物体是做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做变速运动无关.③知道1焦的物理意义,知道1焦的大小.三、课堂练习完成PPT中的练一练。
四、小结1.力学里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2.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W=F·s.3.功的单位是牛顿·米,它有一个专用名称叫焦耳,简称焦(J).五、板书设计第三节做功了吗1.机械功定义:物理学中把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叫做机械功,简称功.2.功的计算 W=Fs3.小结六、课后作业布置1.完成导学案中第四部分课堂反馈的作业;2.拓展性作业,利用身边的测量工具,分别测出你走上五楼和跑上五楼所做的功,以及两次做功所用的时间。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三节____做功了吗__学案 2
第十章第三节做功了吗(学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理解机械功的概念,会判断各种事例中物体是否做功。
2.通过归纳生活中大量做功实例,认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3.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知识回顾】:杠杆,滑轮:_____________________。
定滑轮:使用特点: 实质动滑轮使用特点: 实质滑轮组的特点实验结论:【导学过程】:一、机械功1.讨论与思考:(1)用弹簧测力计将物重为G=6N的物体匀速提升h=15cm,则拉力大小为F=_____,拉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为s=_____。
(2)人们在使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拉力F与物重G、拉力上升的距离s与重物上升的高度h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点拨】拉力F是物重的一半,拉力上升的距离s是重物上升高度h的两倍。
如果把拉力F与上升距离s相乘,正好等于物重G与物体上升高度h的乘积,即Fs=Gh。
后来又发现使用其它机械也是如此。
于是人们认识到,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是一个有意义的物理量。
总结:物理学中把____和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乘积叫做机械功,简称_______.讨论:用动滑轮提升物体的过程中,拉力F与拉力方向移动的距离s的乘积称对做的功。
重力G与重物被提升的距离h的乘积可称为对做的功二、怎样才算做功了呢?1.分析下列实例是否做功,简单说明理由:⑴人搬石头,但没有搬动:。
⑵人提着水桶在平直路面上匀速前进5m:。
⑶举重运动员把杠铃举在空中,停留了5秒钟:。
⑷冰块在光滑水平的冰面上匀速滑动20m:。
(5)举重运动员奋力将200kg的杠铃举高1m:。
总结: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个条件同时成立才能称为做功了,并要说明哪个力做的功。
常见的三种没做功情况:(1)受力但没移动距离s=0(2)没受力物体由于惯性而移动了距离F=0(3)物体受力方向和运动方向相互垂直F┴ s三、怎样计算功1.物理学中规定,功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物理第十章 第三节 做功了吗 导学案
做功了吗 导 学 案导学目标1. 结合实例知道机械功的概念;2. 能用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3. 知道功包含两个必要因素,能识别怎样才算做功;4. 理解功的计算公式,能利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重点难点1.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2. 利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导学过程一、探究活动活动1:怎样才叫做功?1、请思考:课本P196 图10-24(a )和(b ),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例题:如右图所示:将重物为G 的物体提高到h 高处,(不考虑动滑轮的重力和摩擦力) (1)用动滑轮时,拉力F= G ,拉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___h. (2)用滑轮组时,F= G ,S= h.(3)既 力又 距离的 简单机械是没有的。
【点拨】拉力F 是物重的一半,拉力上升的距离s 是重物上升高度h 的两倍。
如果把拉力F 与上升距离s 相乘,正好等于物重G 与物体上升高度h 的乘积,即Fs=Gh 。
后来又发现使用其它机械也是如此。
于是人们认识到,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是一个有意义的物理量。
2、通过以上分析,你认为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做功的必备条件是什么?你还能举出其它类似的例子吗? 课本P196图10-24(c )中,起重机对物体做功了吗?为什么?活动2:力对物体做功了吗?1.下列哪种情况力对物体做了功?哪种情况力对物体没有做功?为什么? (1)人搬石头,但没有搬动 (2)人将油桶推到仓库里(3)举重运动员把杠铃举起来 (4)举重运动员把杠铃举在空中,停留了5秒钟(5)人提着水桶水平前进 通过以上实例,你能总结出做功为零的三种情况吗?2.小结:你认为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做功的必备条件(或必备要素)是:(1)作用在物体上的(2)物体在 的方向上通过的 。
4、你如何理解“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这句话?活动3:怎样计算功?(1)看书自学课本P196页,完成下面内容:物理学中规定,把 和 的乘积叫做机械功,简称 。
即功= ,用公式表示W = 。
第三节做功了吗 学案 李敏
10.3 做功了吗【学习目标】1、知道机械功的概念;2、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判断物体是否做功;3、会用公式W=Fs进行计算。
【重点】 1、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判断物体是否做功2、功的计算【难点】判断物体是否做功一、合作共建知识点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通过对三幅图片的分析、交流讨论,你能得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吗?试一试写出来。
1、作用在物体上的__________,2、物体在_______的方向上通过的___________ 。
知识点2:物体不做功的三种情况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跟踪训练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____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________。
2、下列过程中人对桶做功的是()A.提着桶站立不动B.提着桶水平移动C. 提着水桶从1楼走到3楼D.提着桶站在匀速水平运动的车厢内3、下列情形中,对物体没有做功的是()A.举着杠铃不动B.将弹簧拉力器拉长C.将实心球抛向空中D.把掉在地上的羽毛球捡起来知识点3:功的计算看书自学,完成以下内容1、物理学中规定,功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乘积,即功=____________,用公式表示W=__________ 。
其中W表示_________,单位是_____;F表示__________,单位是______;s表示_______ ,单位是________。
2、体验功的大小(1)将两个鸡蛋举高1米,手对鸡蛋做的功约1J。
(2)将一瓶500ml的矿泉水从地上拿起并举高,做功约10J。
典型例题1、在水平地面上,用60N的水平拉力拉重100N的木箱,使木箱沿拉力方向前进5m。
试求:(1)拉力做的功 (2)重力所做的功变式练习:“霸王举鼎”是宿迁市的标志性雕塑之一。
《第三节做功了吗》教案3
做功了吗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目标:1)经过本节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知道机械功的观点,能从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说机械功的含义;2)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规律,能认识做功的两个必需要素。
能判断在什么状况下做功,在什么状况下不做功;3)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S中各符号代表的物理意义、单位,并能用来进行简单计算;4)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过学习,培育学生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的能力,能试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说某些详细问题。
拥有有初步的剖析归纳能力。
3、感情、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育学生乐于研究自然现象和平时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平时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的兴趣;建立学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平时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联合教材和联系生活实质,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课要点理解做功的两个必需要素并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课难点理解做功的两个必需要素,能判断在什么状况下做功,不做功。
教法与学法依据本节课特色,尽量使用身旁常有的物件进行研究活动和和实例剖析,拉近教课内容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觉到科学的真切性,感觉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平时生活的关系。
所以这节课可综合应用学生体验、讲解和分组议论并辅以电教多媒体实例演示等多种形式的教课方法,提高讲堂效率,培育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念,充足表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教课时数:一课时教课准备:1多媒体课件等教课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省力杠杆和费劲杠杆的长处和弊端是什么?设疑: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物体挪动的距离能否存在必定的联系?2.剖析学生已做过的实验(课件展现)发问、剖析发现:假如把拉力F与上涨距离S相乘,则Fs=(G/2)×2h=Gh,正好等于物重G与物体上涨高度h的乘积。
以后又发现使用其余机械也是这样。
于是人们开始认识到,力与力的方向上挪动距离的乘积是一个存心义的物理量,于是机械师们把这个物理量称为机械功,简称功。
第三节 做功了吗 教案
第三节做功了吗【教材分析】《做功了吗》是上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三节内容。
在学习这一节以前,已学习了运动和力等知识。
功是力的另一种效果,学习功是对前面知识的延续和应用,同时也是学习后面功率、机械效率、能等知识的必要知识储备。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由于普及了义务教育,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1)知识基础。
学生已学习了运动和力,具备了学习功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但也有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分析受力,没有搞清运动和力的关系,不能把握力与移动距离之间的内在联系,导致在判断物体是否做功、进行功的计算时,把不对应的力与距离联系在一起,为探究功的原理做好了相关知识准备,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的能力,但结合刚学过的功的知识在短时间内完成功的原理的探究还有一定的难度。
(2)认知能力。
学生思维较活跃,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分析、概括和归纳能力;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3)学习动机。
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对于以多媒体技术、实验支持物理问题解决具有浓厚的兴趣。
(4)学习风格。
喜欢多媒体技术支持的学习环境;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喜爱合作学习,喜爱通过讨论的方式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较容易受外界影响,焦虑水平适中。
【教学设计】●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利用多媒体提供身临其境的物理情景,快捷传递信息,增大课堂容量。
●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通过小组讨论,达到培优辅差,资源共享,突破难点,提高与人沟通的能力等等。
●营造和谐的讨论、交流的环境,在讨论、交流中生成资源,共享资源。
●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关注学生经验,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
●注重三维目标的整合。
用创设问题情景、进行激励性评价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足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能深入探究、体验;通过反馈练习落实双基。
●即时反馈,发挥形成性评价的功能。
●利用反思性自我评价,培养自我调节能力,促进可持续发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知道机械功的概念。
10.3做功了吗导学案2023-2024学年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10.3 做功了吗导学案——20232024学年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0章第3节“做功了吗”。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做功的概念、条件以及功的计算。
具体内容包括:1. 做功的定义:力对物体的作用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时,力对物体做功。
2. 做功的条件: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
3. 功的计算:功等于力与位移的乘积,即W = F × s。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做功的概念,掌握做功的条件。
2. 学会计算功,能运用功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做功的计算以及如何运用功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做功的概念、条件以及功的计算公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导学案、教材、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提水、推车等,引导学生思考力是否对物体做了功。
2. 概念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或板书,讲解做功的定义和条件。
3. 公式讲解:讲解功的计算公式W = F × s,并解释各符号的含义。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典型例题,讲解如何运用做功的概念和公式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后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做功概念和公式的掌握程度。
6. 实验操作:安排一个简单的实验,如弹簧测力计测力,让学生亲身体验力与位移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应包括:做功的定义、条件、计算公式以及典型例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了功,说明理由。
(2)计算下列情况下的功:a. 提着物体上楼梯,物体的质量为 2kg,上楼梯的高度为 3m;b. 推动一辆小车,小车的质量为 10kg,推动的距离为 5m。
2. 作业答案:(1)判断:力对物体做了功。
《做功了吗》学案
《做功了吗》学案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知道机械功的含义,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知道如何判断物体是否做功。
2、理解功的计算公式,知道功的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功的计算。
【学习重点】 做功的判断和计算。
【学习过程】
活动一:探究机械功实验
1、阅读教材P195第二段内容,了解实验相关要求。
2、测出物体重力G ,填入表格。
3、小组成员合作,确定钩码和弹簧测力计对应刻度尺位置,实验一竖直向下、实验二和三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拉力F 。
4、根据钩码和弹簧测力计后来对应刻度尺位置,测出物体上升的高度h 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 ,填入表格对应栏。
附实验装置示意图:
注:第一、二、三大组分别做实验一、二、三,第四大组自由选择其中之一。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活动三:阅读课本内容,了解功的计算。
活动四:反馈练习
雪橇是雪地常见的交通工具。
狗拉着雪橇以1.5m/s的速度沿直线匀速行驶了2min,雪橇所受的拉力是200N,求此过程中水平拉力所做的功。
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三节做功了吗教案
第一节认识浮力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感受浮力,认识浮力。
2.经历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学会分析实验数据,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参与科学实验的过程,在活动中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能实事求是并能根据实验数据提出自己的见解。
用细线系住物体,挂在力传感器()(1)让物体全部浸没到水中,测出物体受到的浮力实验步骤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复习上节课内容,学生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 .流体速度越快,压强越小。
一2.深秋时节,汽车飞快的开过铺满落叶的路面时,树叶是会向内(选填”内“或”外“)。
一二、知识讲解课程引入:正是由于各种各样船的出现,才使人类的足迹由陆地延伸到海洋正是有了潜水艇,人类才能象鱼儿一样在水底欢快的游动。
飞艇和热气球的出现给人类插上了飞翔的翅膀,使人类能展翅高飞。
这一切都离不开“浮力”O考点/易错点1、浮力的方向及产生原因1.思考:乒乓球从水底浮上来和浮在水面上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施力物体是什么?力的方向又如何?浮力: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托力。
---------- )施力物体:水(1—(2)方向:竖直向上------------ (3 ()气体中:受选填”受“或”不受“)浮力一前面我们展示过热气球的图片,这些事例说明气体与液体一样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也具有竖直向上的力,即也有浮力的作用。
一切浸入液体里的物体都要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就叫浮力。
【注意】①“一切……都”是指无一例外,包括能浮起来的和放在液体里沉下去的物体。
②“浸入”的正确理解是:物体一部分浸入液体叫浸入,完全浸入液体下(浸没)也叫浸入。
③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总与重力的方向相反。
考点/易错点2、称重法测浮力1 .设计实验:如课本图片所示,用弹簧测力计、物块、细线、烧杯、水等器材,比较物块在空气和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步骤:(1)在空气中称出物体的重力。
(2)将物体浸在水中称出其重力。
(1)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个金属块,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2.4N(2)再将金属块浸没到水中,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2.0N。
做功了吗 导学案
重庆市第37中2012—2013学年初二物理导学案编制:审核:袁卫华审批:编号:使用时间:2013年月日班级:小组: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3:某同学用竖直向上的拉力,提着铅球保持不动。
此时,拉力对铅球做功了吗?为什么?4:某同学用竖直向上的拉力,提着铅球在水平方向上运动。
此时,拉力对铅球做功了吗?为什么?5:某同学在电梯内用竖直向上的拉力,提着铅球保持不动。
但电梯在向上运动。
此时,拉力对铅球做功了吗?为什么?6:某同学将铅球抛向空中,铅球由于惯性会继续向上飞行。
此时,人对铅球做功了吗?为什么?总结:不做功的几种情况。
1、劳而无功:物体受到__ __的作用,但静止不动,在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这个力对物体做功.(如1、3)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也在运动,但的方向与的方向始终垂直,即物体在力的方向移动距离为________,这个力对物体没有做功。
(如4)2、不劳无功:物体在运动方向上受到力的作用,由于______通过了一段距离,没有力对物体做功。
(如6)【自主检测】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力就对物体做功B.物体只要移动距离就做功C.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也移动了距离,力就一定做功D.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了距离,力就一定做功2. 甲乙两质量相同的物体,用起重机将甲以1m/s的速度匀速提升10m,再将乙以2m/s 的速度匀速提升10m,则说法正确的是 ( )A.两次做功一样多 B.对甲做功多 C. 对乙做功多 D. 无法确定3.下面情况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A.举重运动员举杠铃不动B.人用力却没有把重物提起C.某同学提着水桶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走D.旅客提着行李上楼梯4.奥运会举重冠军杨霞在比赛时,第一阶段把100多公斤的杠铃很快地举过头顶,第二阶段使杠铃在空中稳稳地停留了3秒钟,三名裁判都亮出了白灯,这次举重成功。
关于她举重时对杠铃做功的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她在第一阶段内没有做功;B.她在第二阶段内没有做功;C.她在两个阶段内一直都在做功;D.她在两个阶段内一直都没有做功。
9-3做功了吗导学案
第九章第三节做功了吗导学案NO:主备人:卞德刚审核:尹锋2010年5月27日姓名班级学习小组组内编号组内评价教师评价【使用说明】利用15分钟时间预习课本164--166页,用红笔勾画出重难点,标记出疑点与盲点,先完成●课后作业●,然后再独立认真完成导学案,鼓励提前在组内讨论研究,以备上课时展示和质疑。
一、学习目标:1.知道机械功的概念,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2.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规律,认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3.理解功的计算公式。
二、温故知新:(复习):1、定滑轮的使用特点:可以,不能。
其实质是个杠杆。
2、动滑轮的使用特点:能省力,但方向;要多移动距离.其实质是:杠杆.3、滑轮组的使用优点:既可力,又可力的方向;但距离。
公式:F= ,s= h.。
(预习):1、什么叫机械功?答:。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答:一是:。
二是:。
3、怎样计算功?答:物理学中规定:功等于,即。
公式:。
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距离的单位是,它有一个专用名称叫做,简称。
用符号表示,1J=1N·m。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机械功1、阅读课本164页第二段可知:使用动滑轮提重物时,拉力F= G ,拉力作用点上升距离s= h,则Fs= = Gh。
其它机械也是如此。
2、物理学中把叫做机械功,简称。
(二)、怎样才算做功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二:。
2、判断(1)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举力做了功.()(2)人提着一重物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一段距离,提力对重物做了功.()(3)苹果从树上落下,重力对苹果做了功.()(4)小球在光滑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桌子的支持力对小球做了功.()3、交流讨论:课本图9-22中,(a)(b)(c)哪个过程做了功?哪个过程没有做功?(三)怎样计算功1、物理学中规定:功等于,即。
公式:。
功有一个专用名称叫做,简称。
用符号表示,1J= N·m。
2、马用800N的力可拉着重2×104N的车前进,人用600N的力也可以拉着一辆车前进,则马和人对车做功相比较()A、马做的功多B、人做的功多C、一样多D、因条件不足无法比较它们做功的多少3、在水平地面上,小华用60N的水平拉力拉木箱水平前进了5m,他对木箱做了多少功?4、某同学要把重为60N的水桶缓慢匀速提起0.5m高,他需要做多少功?四、知识小结五、当堂达标1、、在水平地面上,用100N的水平推力,将重500N的小车匀速移动了5m,停止用力后,小车又前进了2m才停下来,在整个过程中,水平推力对小车做功为J。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3节做功了吗导学案3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3节做功了吗导学案3》教学案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的第3节,主要内容包括:1. 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功的计算公式。
2. 掌握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3. 能够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功的概念,掌握计算功的公式及应用。
2. 学生能够分析实际问题,找出其中的力、距离和功的关系,并能够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3.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功的概念的理解,以及如何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力、距离和功的关系。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功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导学案、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请一位学生上来,让他用手推一辆停在桌子上的小车,观察并记录推力的大小和移动的距离。
然后让学生思考:这个过程中,手对小车做了多少功?2. 讲解功的概念:通过上面的实践情景,引导学生理解功的概念。
功是力对物体做功的一个量度,它等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的乘积。
3. 讲解功的计算公式:W = F s,其中W表示功,F表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s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4. 例题讲解:请一位学生上来,让他用手拉住一根绳子,绳子的另一端挂着一个重物。
让学生观察并记录拉力的大小和重物下降的距离。
然后让学生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计算拉力做的功。
5. 随堂练习:请学生独立完成导学案上的练习题,题目包括计算功的题目和应用题。
6. 作业设计:请学生回家后,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计算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功,比如:爬楼梯、提水等。
并把自己的计算结果和感受写成一篇短文。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功的概念:力距离功的计算公式:W = F s七、作业设计(1)小明用力推一辆停在桌子上的小车,推力为10N,移动的距离为5m。
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 做功了吗 学案
第十章第三节《做功了吗》师生公用学案一、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知道机械功的概念。
2、知道功包含两个必要因素。
3、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会用功的公式进行计算。
二、导入学习机械功的概念引入:1、杠杆的平衡条件:。
2、滑轮组的相关的五个物理量:。
三、重点学习(一)、机械功的概念:。
分析列举的几个事例,体验什么是功?(二)、怎样才叫做功?请思考:(1)课本图10-24(b)和(c),它们有什么共同点?(2)通过以上分析,你认为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做功的必备条件是什么?你还能举出其它类似的例子吗?(3)图10—24(a)中,小孩对汽车做功了吗?为什么?(三)、力对物体做功了吗?下列哪种情况力对物体做了功?哪种情况力对物体没有做功?(1)人搬石头,但没有搬动(2)被踢飞的足球在空中运动(3)起重机匀速吊起重物(起重机克服了什么力才能吊起重物?)(4)起重机吊着重物水平匀速移动了一段距离。
拉力对物体功(5)用力将木块沿水平面匀速拉上一段距离(拉力克服什么力才能拉动木块?)(6)一同学在讲台前提起一桶水,然后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在这一个过程中手对水桶做了功吗?小结:通过以上实例,你能总结出做功为零的三种情况吗?(四)、怎样计算功?(1)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是和。
物理学中把和的乘积,即功=,用公式表示W=。
其中W表示,单位是;F表示,单位是;S表示,单位是。
(2)估算一下,用手匀速托起两个鸡蛋升高1米,手对鸡蛋做的功大约是例题:在平地上,用50N的水平推力推动重100N的箱子,前进了10m,如图1所示,推箱子的小朋友做了多少功?如果把这个箱子匀速举高1.5m,他做了多少功?四、反馈练习1.下面情况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A.举重运动员举杠铃不动B.人用力却没有把重物提起C.某同学提着水桶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走D.旅客提着行李上楼梯2.奥运会举重冠军杨霞在比赛时,第一阶段把100多公斤的杠铃很快地举过头顶,第二阶段使杠铃在空中稳稳地停留了3秒钟,三名裁判都亮出了白灯,这次举重成功。
(新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 10.3 做功了吗导学案【精品】.doc
第三节做功了吗【学习目标】1.知道机械功,能用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2.能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识别怎样才算做功;3.理解功的计算公式,能利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重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教学难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二、新知学习(一)机械功自读课本第195页的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1、在用如图10-23的动滑轮提升物体时,拉力F与物重G、拉力上升的距离s与重物上升的高度h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Fs与Gh之间又有什么关系?2、物理学中把和的乘积叫做机械功,简称。
用符号表示,单位,简称,符号。
3、你认为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做功的必备条件(或必备要素)是:(1)(2)【想一想】1.汽车的牵引力使汽车移动一段距离,牵引力对汽车做功了吗?2.吊车的作用力使货物移动一段距离,吊车对货物做功了吗?3.小孩用力推车,车未动,小孩做功了吗?【点拨】常见的不做功的三种情况1.有力F无距离s例如:举高重物静止不动,虽然用了力,但______________,没做功。
2.有距离s没有力F例如:正在空中飞行的足球,运动了一段距离,但______________,运动员对其没有做功。
3.有力F,也有距离s,但不做功。
例如水平方向运动的物体,重力不做功.因为重力方向是_________移动的距离是_________方向上通过距离(运动方向和力的方向垂直),此力也不做功.(二)怎样计算功自读课本196页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功的计算公式为,W表示,F表示,s表示。
2、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简称焦,1J=3、计算:体重为600N的中学生从一楼走到三楼,大约做了多少功?4、如右图,使用该动滑轮提升重20N的物体上升了5米,(不考虑绳重和动滑轮重)求:(1) 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2)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3)滑轮对物体所做的功G(4)拉力F所做的功W【点拨】使用W=Fs,要注意单位的统一,F的单位为N,s单位为m,计算得出的功单位才是J;做功的多少只由W=Fs决定,跟物体是做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做变速运动无关【课堂小结】谈收获,本节你都学会了哪些内容?【分层训练】基础过关1.奥运会举重冠军杨霞在比赛时,第一阶段把100多千克的杠铃很快地举过头顶,第二阶段使杠铃在空中稳稳地停留了3s,三名裁判都亮出了白灯,这次举重成功.她举重时第阶段对杠铃做了功.2、大吊车起吊货物上升5米,是______力对______做了功。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3节做功了吗导学案1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3节做功了吗导学案1一、教学内容1. 功的概念:介绍功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功的单位。
2. 做功的条件:讲解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 功的计算:介绍如何根据力和移动距离计算功,以及如何判断功的正负。
4. 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功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单位,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
2. 培养学生运用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做功的条件。
难点:如何运用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导学案、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关于做功的实际例子,如提水、推车等,引导学生思考做功的概念。
2. 讲解功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单位:借助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功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单位,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功的概念。
3. 讲解做功的条件:讲解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4. 实例分析:分析几个关于功的实例,让学生运用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功的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合作:布置一个关于功的探究任务,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功的定义2. 功的计算方法3. 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4. 功的单位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根据下面的情景,计算所做的功:小明提着一只重20N的水桶,向上移动了5m,所做的功是多少?2. 判断下面哪个实例中做了功?并解释原因。
实例1:小明推着一辆自行车,但自行车没动。
实例2:小红拉着一辆自行车,自行车以2m/s的速度前进。
答案:1. 所做的功为100J。
2. 实例2中做了功,因为有力作用在自行车上,且自行车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
做功了吗 导学案.doc
第三节做功了吗主备人:审核人:物理组使用人___________________一、课前知识准备1.省力杠杆费 ______ ;费力杠杆省_________ 。
2.动滑轮可以省一半 _____ ;费两倍________ o答案:1.距离;距离2.力;距离二、名师解读点拨知识点1:机械功【复习】人们在使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拉力F与物重G、拉力上升的距离s与重物上升的高度h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点拨】拉力F是物重的一半,拉力上升的距离s是重物上升高度h的两倍。
如果把拉力F与上升距离s相乘,正好等于物重G与物体上升高度h的乘积,即Fs=Gh。
后来又发现使用其它机械也是如此。
于是人们认识到,力和物休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是一个有意义的物理量。
物理学中把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叫做_______ ,简称_____ o答案:机械功;功知识点2:怎样才算做功【想一想】1.汽车的牵引力使汽车移动一段距离,牵引力对汽车做功了吗?2.吊车的作用力使货物移动一段距离,吊车对货物做功了吗?3.小孩用力推车,车未动,小孩做功了吗?【点拨】上述的汽车和吊车做了功,因为它们对物体施加了力,并且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
而小孩虽然对车施加了力,但车没有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所以小孩没有做功。
【小结】做功的两个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______ ,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答案:力;距离【辨析】常见的不做功的三种情况1. 有力F 无距离s,例如举高重物静止不动,虽然用了力,但没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 离,没做功。
2. 有距离s 没有力F,如正在空中飞行的足球,运动了一段距离,但运动员施加的力 已经消失,运动员对其没有做功。
3. 有力F,也有距离s,但在力F 方向上没有通过距离(运动方向和力的方向垂直),此 力也不做功.例如水平方向运动的物体,重力不做功.知识点3:怎样计算功【想一想】用1N 的力将两个鸡蛋匀速举高lm,做了多少功呢?【明确】物理学屮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即功=力>< 距离。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第十章第三节做功了吗教案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第十章第三节《做功了吗》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第十章第三节《做功了吗》。
本节课主要讲解力对物体做功的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做功的定义,掌握做功的计算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1.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 做功的定义:力对物体做功是指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定的距离。
3. 做功的计算公式:W = F × s × cosθ,其中W表示做功,F表示力,s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θ表示力和物体移动方向的夹角。
4.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概念,并运用做功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力的作用效果,理解做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做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分析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作用效果,做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难点:做功公式的运用和实例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投影片、实例道具。
2. 学具:笔记本、尺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力的作用效果:讲解力对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的影响,为后续理解做功的概念打下基础。
3. 讲解做功的定义:通过讲解和举例,让学生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概念。
4. 讲解做功的计算方法:介绍做功的计算公式,并进行解释和示例。
5. 实例分析:给出具体的实例,让学生运用做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进行分析。
6. 随堂练习: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做功的知识进行计算和分析。
六、板书设计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做功的定义:力对物体做功是指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定的距离。
做功的计算公式:W = F × s × cosθ七、作业设计1. 请用一句话描述力的作用效果。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三节《做功了吗》教学设计
3.教师点评: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重点知识,纠正错误观念,巩固学生对做功的理解。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题目:
1.基础题目:针对做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设计一些基础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设计互动环节,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做功的过程,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通过举例和反例,引导学生明确做功的判断标准,提高学生的辨识能力。
2.针对功的计算方法的教学设想:
-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先引导学生从简单情况入手,逐步掌握计算方法。
-结合实际例题,让学生通过计算练习,熟悉公式的运用和单位换算。
2.提高题目: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小组讨论题目:设计一些需要小组合作完成的题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学生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做功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判断方法。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三节《做功了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做功的概念,能准确判断物体是否在做功以及做功的大小。
2.使学生掌握功的计算方法,能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分析生活中涉及做功的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途径,探究做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教师布置拓展任务,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物理知识。
六、课后作业
1.完成课本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三节《做功了吗》导学案
《做功了吗》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道机械功的概念,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2、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规律,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3、理解功的计算公式,能从简单的现象中找出哪个力做功,并正确运用功的公式进行计算二、重点及难点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2、能从简单的现象中找出哪个力做功3、正确运用功的公式进行计算三、学习过程在我们进入新课之前请同学们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费力杠杆有优点吗?如有是什么优点?2、使用动滑轮的优点和缺点?(一)自读课本,“机械功”这一框题,解决以下疑问:1、如图9-20,用动滑轮将重为10N的物体提升1m,手施加的拉力F 是多少?手移动的距离S是多少?如果直接用手将此物体搬高1m,手施加的力F是多少?手移动的距离S是多少?(忽略滑轮重力及摩擦)动滑轮G=10N h=1m F=s=直接用手G=10N h=1m F’=s’=2、通过上例使用机械与不使用机械力和距离的乘积有何关系?3、总结机械功的概念(找出其中的关键词)什么是机械功?(二)自读课本P164页,“怎样算做功”这一框题:1、看图9-21 a,b,c三幅图说出它们做功与不做功的理由。
2、依据以上三图举出自己的例子,比一比看哪一组能举更多的例子。
3、总结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①②4、下列例子中有无做功,并说出理由(1)举重运动员将杠铃举起后,又举着杠铃静止3秒(2)小明搬石头没有搬动(3)小刚背着书包走在平直的马路上(4)石块在光滑的冰面上滑行(5)小华将水桶从地面上提起,又向前行进一段路程练一练:1、某中学进行大扫除,同学们都忙得热火朝天,满头大汗,其中并没有对物体做功的是A.小玉用力把水桶提起B.小园端着水盆走进教室C.小浩用抹布擦玻璃D.小华把凳子倒放在课桌上2、下列各种情况中,力对物体做功的是()A.依靠惯性在平滑地面上滚动的小球。
B.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静止不动。
C.某人提着水桶在水平地面上行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做功了吗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知道机械功的概念。
2.知道功包含两个必要因素。
3.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会用功的公式进行计算。
学习要点:
活动1:怎样才叫做功?
请思考:课本图10-24(b)和(c),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通过以上分析,你认为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做功的必备条件是什么?你还能举出其它类似的例子吗?图10-24(a)中,小孩对汽车做功了吗?为什么?
小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和物体在
的方向上通过的。
活动2:力对物体做功了吗?
下列哪种情况力对物体做了功?哪种情况力对物体没有做功?为什么?
(1)人搬石头,但没有搬动
(2)人将油桶推到仓库里
(3)举重运动员把杠铃举起来
(4)举重运动员把杠铃举在空中,停留了5秒钟
(5)人提着水桶水平前进
(6)冰块在光滑的冰面上匀速滑动
小结:通过以上实例,你能总结出做功为零的三种情况吗?
活动3:怎样测算功?
(1)看书自学P196页,完成下面内容:
物理学中规定,功等于
的乘积,即功=,用
公式表示W=。
其中W表示,单位是;F表示,单位是;S表示,单位是。
(2)估算一下,用手匀速托起两个鸡蛋升高1米,手对鸡蛋做的功大约是多少?
把你的物理课本从地上捡起来,放在课桌上,你做的功大约是多少?
(3)在平地上,用50N的水平推力推动重100N的箱子,前进了10m,如图1所示,推箱子的小朋友做了多少功?如果把这个箱子匀速举高1.5m,他做了多少功?
小结:你认为功的计算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自我检测:
1.口答下列问题:
(1)当你端着一盆水不动时,你累吗?你有没有做功?为什么?(2)当你使劲地用力拉(固定在地面上的)讲台,讲台移动了吗?你做功了吗?
(3)叉车举起货物,做功了吗?
(4)人提水桶沿水平地面前进时,提力有没有做功,为什么?
2.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160m,在此过程中,汽车牵引力做功8×104J。
试问汽车的牵引力是多大?
3.测出自己上楼时所做的功及所用的时间。
要求:
测出(1)体重G;
(2)楼层高h;
(3)上楼所用的时间,按正常速度走上去所需时间t1,快速跑上去所需时间t2。
计算:(1)上楼所做的功;
(2)两次登楼过程中,每秒钟做的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