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火箭》优教课件(共15张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征二号
在长征一号成功飞行之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又成功研制了我 国的第一个大型液体 运载火箭长征二号。长征二号火箭共两级,推进剂 采用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低轨道的运载能 力为1800公斤。 1974年11 月5日,长征二号火箭首次发射。但由于一根控制信号导线折断,火箭在 起飞20 秒以后姿态失稳,火箭自毁。一年以后,长征二号火箭第二次发 射,火箭工作正常,卫星准确入, 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这也是我国发射 的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后来,在1976年12月7日以及1978年 1月26日,长 征二号火箭又进行了两次发射,均获得成功。 长征二号共进行了4次发 射,除了第一次发射失败以外,其余3次均获得圆满成功。长征二 号的成 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和 航天遥感技术的国 家。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随堂练习
本课小结
五、能量的转化
喷气式发动机的燃料在燃烧室燃烧将其化 学能转化为内能,推动火箭做功时,再把内能 转化为机械能。
长征一号是为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而研 制的三级运载火箭。它的一、 二级火箭采用当时的成熟技术, 并为发射卫星做了适应性修改,第三级是新研制的以固体燃料为 推进剂的上面级。1967年11月, 决定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 院负责研制。1968年初,完成了 火箭的总体设计,之后又用了 两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了各种大型的地面试验。1970年4月24日, 长 征一号火箭首次发射,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 号顺利送入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 功。1971年3月3日,长征一 号火箭第二次发射,把实践一号科学试验卫星准确送入轨道,又 一次 取得圆满成功。相对于70度倾角、440公里高的圆轨道,长 征一号火箭的运载能力为300公斤,此 火箭共进行了两次发射, 均获得成功。长征一号的研制成功,揭开了我国航天活动的序幕
二、构造 现代的火箭使用的燃料多为液体燃料。液
体燃料火箭主要由燃料箱、氧化剂箱、输送装
置、燃烧室和尾部喷口组成。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来自百度文库
随堂练习
本课小结
三、现代火箭的特点 现代火箭的特
点是本身带有燃料
和氧化剂、速度大、
功率大。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随堂练习
本课小结
四、火箭的燃料
现代的火箭使用的燃料多为液体燃料,常用 液态氢作为燃料。 好处:①氢的热值大,所以放出热量多; ②液态使体积缩小,便于贮存和运输。
C、机械能和内能都增加
D、机械能不变,内能增加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随堂练习
本课小结
本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1、工作原理:喷气式发动机(反冲推力) 2、构造: 3、特点:本身带有燃料和氧化剂、速度大、功率 大。 4、燃料:液态氢
5、火箭中能量的转化:燃料的化学能燃烧时转化
为内能,推动火箭做功时,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随堂练习
本课小结
随堂练习
1、在火箭的使用中采用多级火箭的好处是( D )
A、使火箭的总质量增大。
B、使火箭的体积变大,增大推力。 C、为了美观大方。 D、为了在一级火箭燃料用尽后,下一级火箭工作时把没 用的空壳脱掉,使火箭的总质量减小,加快飞行速度。 2、当火箭由地面腾空而起加速上升的过程中(B ) A、机械能减少,内能增加 B、机械能增加,内能减少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随堂练习
本课小结
学习目标 了解火箭的工作原理和构造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随堂练习
本课小结
一、火箭的原理
火箭使用的是喷气式发动机。 它的燃料在燃烧室内燃烧后产生高温、高压 的气体,这种气体从尾部以极高的速度喷出,同 时产生很大的反冲推力推动机身向前运动。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随堂练习
本课小结
作为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 备份方案火箭,上海航天局自1979年 起用了10年的时间研制 成功了长征 四号火箭。它的3级全都采用常温液 体推进剂(四氧化二氮与偏二甲肼)。 1988年9月 7日,长征四号在太原发 射中心成功发射了我国的第一颗试验 气象卫星;两年之后,长征四号又 一次成功发射了气象实验卫星。长征 四号火箭共发射两次,均取得成功。
长征三号是在长征二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级火箭, 可以把1600公斤的有效载荷直接送 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长征三号充分继承了已有长征火箭的成熟技术,它的一、 二级发动机采用 长征二号丙的一、二级发动机,三级则采 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液氢/液氧发动机。长征三号是我国 首次 使用液氢/液氧发动机的火箭。为了解决液氢/液氧发动机的 高空二次启动等技术难题,负责 火箭设计的中国运载火箭 技术研究院在正式发射前进行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