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方案
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一、背景介绍
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是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等热
门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培养信息专业人才的重要科目。
当前,我国正处
在数字化时代的初级阶段,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社会
和经济生活,信息技术人才需求日益增加。
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的深入实施,是培养符合现代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促进信息技术高质量发展的
重要措施。
二、目标
本次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的目标是通过增强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教学,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使学生
掌握应用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满足社会发展所需。
三、措施
1.加强理论知识教学,加快知识技术的更新,着力培养学生的计算机
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探索最新的计算机科学和技术。
2.加大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加强实践教学,引入计算机实验室,配置
足够的实验设备,加强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的实践训练,以增强学生的实际
应用能力。
3.加强创新能力培养,改进教学方法,开展以应用和创新为主题的课
程设计,利用项目实践的形式。
新人工智能环境下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案
新环境下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案早上起来,一杯咖啡,坐在电脑前,我开始构思这个方案。
嗯,关于新环境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这个话题真是紧跟时代步伐啊。
咱们得承认,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深刻影响了各行各业,教育领域也不例外。
所以,我们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一、课程目标改革原先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应用软件的使用。
但现在,我们要把目标调整一下,注重培养学生的编程思维、算法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
这样一来,学生毕业后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求。
二、课程内容改革1.基础理论部分这部分要增加的基础理论,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
让学生对这些技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2.编程实践部分原来的编程实践以C语言为主,现在我们要增加Python、Java等语言的教学。
Python在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让学生掌握这门语言,对他们未来的发展大有裨益。
3.项目实践部分这部分要增加项目实践,如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智能等。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技术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改革1.案例教学以案例为主线,讲解理论知识。
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技术的应用场景,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项目驱动以项目为驱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让学生参与到实际项目中,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3.在线教学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在线教学。
让学生在课堂之外,自主学习,拓宽知识面。
四、考核方式改革1.过程考核重视过程,关注学生的平时表现。
通过课堂讨论、作业、项目实践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能力考核以能力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在考试中,增加实际操作题目,考察学生的编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综合素质考核五、师资队伍建设1.引进高水平教师引进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的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2.加强师资培训定期组织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最新-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措施3篇 精品
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措施3篇第一篇1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现状分析1.1教学内容目前,我国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内容总体上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原理部分,主要是以和参考模型为主介绍网络的层次模型及网络协议;第二部分是网络技术部分,介绍网络硬件设备如网卡、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等及一些典型的广域网和局域网技术,如,.25,顿中继、、无线网等;第三部分,网络应用部分,包括网络操作系统功能及应用,网络安全及管理,的特点与应用。
在实验课程中,进行的一些主要实验有验证性实验、网络安全实验、组网实验等。
当然根据授课对象的不同,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和难易程度也有所不同[1]。
1.2教学模式从当前多数高校的教学情况来看,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授课基本都是一个模式讲授课和实验课。
其中讲授课比重较大,实验课比重则小些,而且讲授课与实验课的结合程度不是很紧密。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采用主要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有以下几种传统的粉笔板书教学、幻灯片教学、课件教学等。
实验课的教学环节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实验内容,并在实验过程中给予指导和评定。
2计算机网络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长期以来,网络课程的教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对于如何将教学内容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关注得不够,这一现状与国家重点倡导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越来越不符合。
对于具有强烈工程应用背景的计算机网络课程而言,如何建立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现行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在实践教学环节上存在着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验教学重视不够。
在实验教学中,只开设验证性实验,缺少设计性实验,更没有大中型网络规划方面的实验,使得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得不到培养,满足不了计算机网络在知识、技术等多方面的要求。
2教学硬件设备不足。
实验用的路由器、交换机和防火墙等设备昂贵,由于资金缺乏,无法为实验教学配备这些教学设备,导致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许多实验只能用教学模拟软件来模拟实现。
101计划 计算机领域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101计划--计算机领域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前言】在当今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计算机领域的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成为了当下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如何使计算机专业的本科教育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如何让学生在校期间真正掌握计算机技术并能与时俱进,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评估与探讨】1. 深度评估计算机领域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101计划的提出,为计算机领域的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在数字化时代,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了各行各业的基础,因此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而当前的本科教育教学体系有着诸多问题,无法完全满足市场的需求。
因此对计算机领域的本科教育教学进行深度改革势在必行。
2. 广度评估计算机领域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内容针对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课程设置:当前的计算机专业教育大多停留在传统的课程设置上,无法很好地适应行业的变化。
应该重视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加强计算机与其他专业的交叉学科设置。
- 教学方法:传统的计算机教学多为理论与实践相分离,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难以评估,因此应该加强实践教学,推动项目驱动式教学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 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的结构和素质对于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应该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
【文章内容】1. 101计划与计算机领域本科教育教学改革101计划的提出,为计算机领域的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机会。
这不仅仅是一次改革,更是一次全方位的提升。
在这一计划下,计算机专业教育将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我们有理由对未来充满期待。
2. 课程设置:新时代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在数字化时代,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了各行各业的基础。
因此对计算机专业的人才需求也越发迫切。
针对这一需求,课程设置便成为了需要优先考虑的方面。
应该借鉴国外教育体系的优点,推动计算机专业的交叉学科设置,加强与其他领域的融合,让学生具备更广泛的知识面。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1. 引言1.1 研究背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趋势。
传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老师讲授内容枯燥无味、学生学习效果不佳等。
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进行信息化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信息化教学改革可以通过引入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教学手段、虚拟实验室等方式,使课程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信息化教学可使教学过程更具互动性和灵活性,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探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的相关问题,旨在探索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2 研究目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改革,旨在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通过信息化教学改革,可以更好地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化教学改革还可以促进教学资源共享和教学方法创新,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育教学的智能化、个性化和多样化发展。
通过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改革进行研究,可以进一步完善教学体系,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育教学的现代化进程。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如何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进行信息化教学改革,以及如何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3 研究意义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之一,其在培养学生计算机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进行信息化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信息化教学可以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多元化和灵活性。
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改革建议
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改革建议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培养计算机人才,提高教学质量,以下是我对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一些建议:1. 强化基础知识教育:计算机专业的核心是基础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
可以通过开设专门的基础课程,如数据结构、算法与数据分析等,帮助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
2. 引入实践教学:计算机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实践教学的引入。
可以通过开设实验课程、实习、项目开发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强化团队合作意识:计算机专业的工作往往需要团队合作,因此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可以通过组织项目团队、分组作业等方式,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协调和沟通。
4. 关注前沿技术:计算机技术更新迅速,为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教学内容应及时更新,关注前沿技术的发展。
可以通过邀请行业专家来讲座、组织技术研讨会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最新的技术动态。
5.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计算机专业的学习需要大量的实践和实验,因此应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可以建立计算机实验室、购买先进的设备和软件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6. 强调跨学科学习:计算机专业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应强调跨学科学习。
可以开设跨学科的选修课程,如计算机与心理学、计算机与艺术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7. 增加实习机会:实习是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的重要机会,应加大实习机会的提供。
可以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和成长。
8. 强化职业素养培养: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为了提高就业竞争力,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可以开设职业规划课程、组织职业技能培训等,帮助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
9. 注重创新能力培养:计算机专业需要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改革建议
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改革建议计算机专业是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学科,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也需要不断改革与创新。
以下是对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改革建议:1. 强调实践能力培养:计算机专业的核心是实践能力,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训练,提供更多的实验环境和项目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2. 强化编程教育:计算机专业的核心技能是编程,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编程教育,从基础的编程语言开始教学,逐渐引导学生掌握不同的编程工具和框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设实践课程:除了传统的理论课程外,学校还可以增设一些实践课程,如软件工程实践、系统设计与开发实践等,通过实际项目的开发,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
4. 强化项目驱动教学:学校可以引入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项目的开发,通过项目来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5. 引入新兴技术教学: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学校应该及时引入新兴技术的教学,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让学生了解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增加就业竞争力。
6. 加强实习实训:学校应该积极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实训机会,让学生能够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提前适应职场,增加就业机会。
7. 增加创新创业教育: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非常重要,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为他们将来创业打下基础。
8. 强化团队合作教学:计算机专业的工作往往需要团队合作,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可以通过小组作业、团队项目等形式进行教学。
9. 提升教师水平:学校应该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质量。
10. 建立行业导向课程:学校应该与行业紧密合作,了解行业需求,根据行业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符合市场需求的技能。
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改革需要紧跟技术发展的步伐,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项目驱动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大学计算机科学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大学计算机科学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背景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快速发展对大学计算机科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为了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计算机科学人才,我们需要对教学进行改革,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目标本实施方案的目标是提升大学计算机科学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以适应行业的发展和变化。
策略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策略:1. 更新课程内容:根据行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和技术需求,更新和调整课程内容,确保学生学习到最新的知识和技能。
2. 强化实践环节:增加实践环节的比例,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实践和应用所学知识,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
3. 提供项目实训机会:与行业合作,为学生提供项目实训机会,让他们能够在真实的项目中锻炼能力,并与实际问题进行接触。
4. 引入创新教学方法:探索和引入创新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能力。
5. 建立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建立现代化的实验室和研究中心,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研究环境,促进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6. 培养师资队伍: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保证教师能够有效地传授最新的知识和技能。
实施步骤为了顺利实施上述改革方案,我们将采取以下步骤:1. 成立改革领导小组:由学校领导和相关教师组成改革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和协调改革工作。
2. 制定详细计划:根据改革目标和策略,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包括时间安排、资源分配等。
3. 开展师资培训:组织教师培训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引入创新教学方法和案例教学。
4. 更新课程内容:对现有课程进行评估和调整,更新课程内容,确保与行业需求相匹配。
5. 加强实践环节:增加实践环节的比例,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项目实训,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6. 建立实验室和研究中心:投入资源建设实验室和研究中心,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研究环境,支持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
7. 评估和改进:定期评估改革效果,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高校计算机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改革
高校计算机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改革摘要:高校计算机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改革是为了适应当前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需要,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计算机人才。
本文基于对高校计算机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改革的研究,探讨了现行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问题和存在的挑战,并提出了一些改革的建议与措施,以期进一步提升计算机教育质量。
第一部分:引言计算机技术作为当今社会信息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高校计算机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改革的关键在于培养适应信息时代发展要求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现行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问题、课程改革的必要性、改革的目标与策略。
第二部分:现行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问题目前,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由于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现行课程设置难以适应行业的需求变化,部分课程已经过时。
其次,专业课程内容过于理论化,与实际应用脱节。
此外,一些基础课程重复设置,导致学生学习负担加重,缺乏系统性和深度。
最后,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没有充分考虑就业市场需求和学生的兴趣爱好。
第三部分: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为了培养适应信息时代发展需要的计算机专业人才,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首先,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更新课程内容,使学生能够掌握最新的技术和知识。
其次,计算机应用需求不断扩大,需要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课程改革还可以促进课程的多元化发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第四部分:改革的目标与策略针对现行的问题和课程改革的必要性,我们提出以下目标和策略。
第一,更新课程内容,增加实践环节,加强计算机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结合。
第二,优化课程设置,避免重复和冗余课程,提高学习效率。
第三,加强专业课程和非专业课程的衔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第四,开展校企合作,引入企业资源,提供更好的实践环境和机会。
第五,提供个性化选修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
第五部分:改革的成效与影响通过对高校计算机教育专业课程的改革,将取得以下成效。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措施一、课程内容改革:目前我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包含了《计算机基础及应用》、《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多媒体技术与应用》四门课程.对于大一新生,全校各专业的学生都开设了《计算机基础及应用》,进入大一下学期,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分别开设了《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多媒体技术与应用》,从而使计算机公共课程与各专业的计算机课程有机衔接。
形成了有序的课程体系。
二、课程教学学时数改革:见机房课表和教学任务书三、课程教学管理改革●2008年成立公共课部,对全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进行统筹管理;●在日常教学管理中,推进课程组建设,成立了四个课程组;●在学生意见反馈上,利用教学管理QQ群和院系联系人制度保障信息的沟通和教学中问题的处理;四、教学师资力量:●要求全院教师、特别是副高以上的教师带一个班的计算机基础课程。
引导尽量多的优秀专职教师担任计算机基础课程。
●在校其他部门,挑选、聘用一批计算机专业的在职员工,作为兼职的计算机基础教师。
培养了一批稳定的师资队伍.●聘用在读研究生作为兼职教师,严格把关。
坚持试讲制度,不符合要求的,坚决不聘。
五、考核形式改革:采用无纸化考试六、学生作业提交方式改革:教师在服务器建立班级账户,学生通过局域网提交作业,教师随时可以查看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完成作业的时间;也方便学生在实验课内无法完成作业可以在其他时间补交.见实验档案文件夹。
七、课程建设: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的四门课程中,《计算机基础及应用》课程已经通过校级精品课程验收;《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课程的建设依托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已经成功申报了校级精品课程,目前正在建设中;《程序设计基础》校级精品课程的申报工作也已启动.八、教材建设: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关于“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指导意见(2007年),组织有多年计算机基础教学经验、教学效果好的优秀教师编写相关课程的教材;并紧跟社会需求,每三年对教材进行重新编写;。
计算机通识课程改革方案
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改革实施方案为更好地推进通识课程改革,深化“计算机类”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手段的改革,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安徽科技学院<大学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和《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贯彻分层分类教学、因材施教、强化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原则,有序地推进大学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改革目标(一)能力目标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以能力为根本”的改革思路,通过对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实验教材、教学安排、教学方式、成绩认定和管理等方面的改革,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别是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适应当代社会发展对大学生计算机能力越来越高的新要求。
(二)素质目标在完成计算机等级知识水平模块的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起点水平、个性差异以及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增加若干课程模块,满足学生素质培养的要求。
(三)质量目标提高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建设的质量和水平,为学生创造更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并与全国、安徽省的计算机等级考级考试相适应。
三、改革内容(一)课程设置1.总体思路:减少理论课学时比例,加大实验课学时比例,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2.课程模块:(1)全校的一级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为《大学计算机基础》。
计划学时32学时,其中理论8学时、实验24学时。
(2)全校的二级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划分为三大类:外国语、人文等学院的各专业,开设《高级OFFICE应用》,计划学时64学时,其中理论32学时、实验32学时。
其余专业可选择《C语言程序设计》、《Python语言程序设计》,计划学时均为64学时,其中课堂教学(理论)40学时,机房(实验)24学时。
专思创融合理念下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专思创融合理念下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1. 专思创融合理念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专思创融合理念应运而生。
专思创融合理念是指将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强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这一背景下,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应以专思创融合理念为核心,构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课程体系,推动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
1.1 专思创融合理念的定义专思创融合理念是指在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将专业知识、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相结合,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理论基础、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这一理念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专思创融合理念的核心是将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三者有机结合,形成一个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教学体系。
在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也要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专思创融合理念的指导,教师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1.2 专思创融合理念的重要性在当前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专思创融合理念作为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对于提高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专思创融合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专思创融合理念的引导,学生将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基础上,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为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专思创融合理念有助于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在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行业发展趋势,结合实际需求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使课程更加贴近实际应用。
“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研室20xx年下学期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根据学院指示,本学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研室将针对一门专业课程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旨在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并对往后其它课程的教学改革起到示范作用。
为确保课程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改革对象“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二.改革思路让教研室老师各施所长,全员参与该课程的教学,让学生能系统地认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主要学习内容,掌握该学科最基础的知识及常识,并了解该学科在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从而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三.改革机构教研室设置课程教学改革小组。
组长:xx成员:教研室其他成员四.改革措施“计算机科学导论”课旨在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习提供全面的引导。
目前,本教研室的老师各自只讲授少数几门专业课,不可能熟悉该学科的方方面面,因此,光靠一位老师来讲授该课程,很难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考虑到该问题,有必要让教研室全体老师都参与到该课程的教学。
具体措施如下:1. 教学方式根据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将该课程的内容分为几个模块: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数据库系统、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计算机信息安全、计算机的应用。
为该课程设置一名主讲教师和若干名辅讲教师。
主讲教师负责各个模块具体知识的讲解;每位辅讲教师针对一个模块开展专题讲座,通过讲座让学生明白该模块相关课程的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及相关领域的发展状况。
任课教师的分工如下:角色姓名 分工 主讲教师各个模块具体知识的讲解 辅讲教师 “计算机硬件系统”讲座 “计算机软件系统”讲座“数据库系统”讲座“多媒体技术”讲座 “计算机信息安全”讲座 “软件工程”讲座2. 教学方法教学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并结合案例法和任务驱动法,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本专业最基础的知识和常识。
3. 实践教学针对后续专业学习所需要的基本技能(例如Office 工具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的组装),开设相应的实验课。
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重点及实施路径
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重点及实施路径一、课程设置的改革:高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应根据当前科技进展和市场需求进行调整。
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计算机编程和算法设计的能力上,同时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开设更多的实践性课程,如软件工程实践、网络安全实践等,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缺少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应该采用更加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参与到实际项目中,提升实践能力。
三、教师队伍的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实施教学改革的基础。
学校应该引进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行业背景的教师,同时提供教师培训和交流的机会,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和实践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四、实践环境的改善:计算机教学需要良好的实践环境来支持学生的学习。
学校应该投入更多的资源来建设实验室和教学设施,提供优质的硬件和软件设备,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实践条件。
五、教学评价的改革: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主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应该建立以项目和作品为主的综合评价体系,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实施路径如下:1、制定改革方案:学校需要组织专门的工作组,研究制定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方案,明确改革目标、内容和实施路径。
3、教师培训和交流:学校需要组织计算机教师的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可以邀请行业内的专家和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教学讲座和指导,让教师了解最新的科技进展和市场需求。
5、教学效果的评估和调整:改革方案的实施需要进行定期的评估和调整。
学校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讲座和学生的反馈意见等方式,收集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改革方案,完善教学改革的措施和方法。
通过以上的改革重点和实施路径,可以有效提高高校计算机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培养更多的优秀计算机专业人才。
计算机课程改革方案
计算机课程改革方案引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对于青少年学生而言,计算机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和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素养,有必要对计算机课程进行改革和优化。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计算机课程改革方案。
一、背景分析:介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社会中的应用以及计算机课程的现状。
二、目标设定:明确计算机课程改革的目标,如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等。
三、课程内容调整: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特点,优化计算机课程的内容,使其更加贴近实际应用和学生兴趣。
四、教材更新:针对现有的计算机教材,结合最新的科技进展进行更新,保证教材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五、教学方法改进:介绍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实验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六、师资培训:提出师资培训的计划,使教师了解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发展动态,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
七、实践机会扩展:通过与企业、社会组织等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八、评估方法改革:设计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从考试为主向综合评估过渡,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九、校企合作:积极推动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开展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和实习机会。
十、外部资源整合: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如图书馆、网络资源等,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
结论:通过对计算机课程改革方案的探讨,可以看出计算机课程的改革不仅需要教育部门和学校的支持,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我们要紧跟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养,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推进计算机课程的改革,培养更多的计算机人才,为社会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大数据时代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综合改革
大数据时代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综合改革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个时代里,数据成为了新的石油,拥有海量、多样化、高维度的数据成为了企业和组织们获取商业价值的重要途径。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需要进行全面的综合改革,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需求。
一、拓展大数据领域的课程设置传统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围绕着算法、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等基础知识展开,针对大数据时代的发展需求,需要对课程设置进行进一步拓展。
应该增设大数据技术、数据挖掘、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与大数据相关的课程,引入并推广大数据处理和分析的相关技术与工具,让学生能够在校期间获得与大数据相关的专业技能和知识。
二、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为了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更好地掌握大数据相关的技能和知识,应当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学校可以开设大数据实验室,购置大数据分析平台和相关工具,组织学生进行大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实践训练。
学校还可以与企业合作,组织学生参与真实的大数据项目,并在实际应用中掌握大数据技术和方法。
三、加强跨学科的合作与交叉学科的融合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不仅仅涉及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还需要和其他学科进行合作与融合。
学校应当鼓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参与到其他学科的课程与项目中,例如统计学、数据科学、商业管理等课程,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能力。
学校还可以开设交叉学科的课程,让学生能够在跨学科的学习中更好地掌握大数据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四、开展实习与实训项目大数据时代需要大量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专业人才,因此学校应当积极与企业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训的机会。
通过参与实际项目,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现状,提升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素养。
五、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大数据时代为创新创业提供了新的机遇,学校应当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新技术、新方法,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5篇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5篇第一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论文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论文摘要:从课程的教学形式、实践操作训练、评价方式转变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进行改革,最终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的综合素质,达到职业教育的真正目的。
计算机行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行业。
随着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高,各种计算机应用软件不断推陈出新,使得计算机在各种行业及家庭的应用更加普及。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推广与普及,一般的应用操作、文字处理已经成为一种必备的基本技能。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目前中职学校各个专业必开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它既能培养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技能,又能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素质,不仅符合计算机技术发展规律的要求,也符合中职学校素质教育的要求。
本文就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改革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教学形式(一)传统的教学形式以前受教学条件的限制,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多数采取“板书+讲解+适当的上机练习”的授课方法,这种传统的授课方式由于教学方法单一、僵化,没有直观的演示。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习惯于“一言堂”“满堂灌”,基本上以自身为主体,从课前备课到上课讲授,对学生的反应关注得较少。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及时按教学要求进行练习操作,在上课时难免有画饼充饥的感觉,从而导致听课时对老师所讲内容不感兴趣。
课堂缺乏师生间的互动,学生学习被动,教学效果难免不佳。
(二)现代的教学形式当前,计算机课程教学基本上普及了现代化教学手段。
计算机各种软件,多数以Windows操作系统作为系统支持,这种可视窗的操作系统具有强大的人机对话功能,使得计算机的很多复杂操作能够借助图标方式和鼠标操作而变得直观、便捷。
这些软件的应用与操作,使用传统的黑板上课是无法向学生讲解明白的,需要使用演示设备向学生讲解。
换言之,就是现在计算机已经发展到了“演示+操作+讲解”的授课方式。
实践教学证明,在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后,由于有了同步的演示,学生可以对老师讲授的知识当堂进行操作练习,在师生的互动中既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又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计算机本科教学改革101计划
计算机本科教学改革101计划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科学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的教育机构,我们必须不断更新我们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适应这种变化。
因此,我们提出了一项名为《计算机本科教学改革101计划》的方案,旨在推动计算机本科教育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计算机人才。
首先,我们明确了改革的核心理念。
我们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我们将引入更多的项目式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其次,我们制定了全面的教学改革方案。
在课程设置上,我们将引入更多实际应用课程,例如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前沿技术课程,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同时,我们将加强对基础理论课程的重视,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基础知识。
教学方法上,我们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在线教育、虚拟现实等,提高教学效果。
评价方式上,我们将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项目评价、实践操作评价、论文评价等,以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为了实现这一改革方案,我们需要做很多工作。
首先,我们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他们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同时能够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其次,我们需要更新我们的教学设施和环境,包括计算机设备、网络环境、实验设施等,以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
此外,我们还需要建立良好的教学管理制度,包括教学评估、教学质量监控等,以确保改革的有效实施。
《计算机本科教学改革101计划》的实施,将带来许多积极的影响。
首先,它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其次,它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使我们的教育机构在竞争中保持优势。
最后,它将推动计算机科学教育的整体发展,使我们的教育体系更加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总的来说,《计算机本科教学改革101计划》是我们应对计算机科学教育挑战的重要举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方案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方案2010年,北京零点调查公司受北京市青年联合会委托,围绕“首都支柱产业未来5年人才需求状况”,对北京的机械、化工、电子、汽车、金融、运输、通讯、房地产等重点发展企业进行了一次调查。
从调查结果看,在我国,IT人才队伍还存在严重的结构失衡,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 橄榄形” 分布,“两头”短缺:既缺高级IT人才,包括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更缺技能型、应用型信息技术人才即“IT蓝领”——大量能从事基础性工作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为了促进职业教育更好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生产、服务第一线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教育部、劳动部、信息产业部等六部委于2010年12月联合启动“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工程”,将“数控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和“护理”列为技能型紧缺人才专业。
,我们备受鼓舞,同时深深感到,职业教育改革和实施的紧迫性。
原有计算机专业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与就业岗位之间的结构错位,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明显落后于职业岗位的技能发展需要。
上流水线当一线工人,中专学生的熟练程度比不上技校的学生,高一层次的工作,用人单位又会首先选择高职的毕业生,中专生的出路在哪里?我们应该积极探索有利于技能型人才成长的新型教学方法、模式,规划并开发面向职业、贴近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
一、现实分析与问题的提出随着中国加入WTO,经济的高速发展,江苏沿江开发战略的启动,江阴新材料基地的确立,与之相配套的信息产业也在蓬勃的发展。
作为职业学校如何为地方经济服务,为地方经济提供智力保障,提供合理的技术产业队伍和合格的技术工人,是每一个职业学校都应该考虑的事情。
为了适应计算机及应用正以极快的速度朝着网络化、多功能化、行业化方向发展,针对我校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多层次、多类别、多方位的调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1、衡阳的信息产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相对于其他地区还不很发达,计算机的应用大都还局限于办公自动化、计算机网络工程、计算机的销售及售后服务。
这对于职业学校毕业生来说既是一种挑战(学生对口就业压力较大)也是一种机遇(需要大批量为地方经济服务人员,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为课程改革提供了条件。
2、计算机正由一门学科向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转变,对培养的计算机专业人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再仅仅要求学生会熟练操作一些软件,更重要的是掌握计算机如何与相关行业结合的能力,对学生学习的知识提出了富有创新的、科技含量高的要求(如计算机平面设计中的创意等)。
3、课程设置与产业结构的变化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目前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安排,大部分仍停留在若干年前的水平上,沿用或套用大专院校课程设置,与计算机的发展以及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差距在逐步加大。
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应具备一定的前瞻性。
4、学生实践操作竞争力不强,上岗适应时间较长。
长期以来,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以其动手操作能力强而被市场所认同,如果我们丧失了这一优势,学生就失去了在社会上的立足点。
5、社会分工的细化和学生择业,要求职业学校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材。
不仅专业技能扎实,还具备良好的交往与合作能力、塑造自我形象能力、自我控制能力、抗挫折能力,适应变化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组织和执行任务能力、推销自我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等。
6、学生个性要得到充分的发展,我校计算机专业要办出自己的特色。
面对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百花齐放的局面,如何迅速抢占市场制高点,打造计算机专业成为我校、我市乃至我省的名牌专业,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全面发展是我们课程改革的任务之一。
二、课程改革的思路根据信息化技术相对发达国家的调查结果以及对信息化技术应用现状的分析,信息化人才的合理配置结构应为“金字塔型”,信息化领域中的管理人才与技术人才和应用人才的比例,应基本维持在1:4:7的比例。
当前,无论是软件人才还是企业信息化中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在人才结构的配备比例上严重失调,由于低端人才短缺(即应用型人才-信息化办公应用人才、图形艺术设计师、网络安装与维护),使得大量的中端人才不得不从事一些非常低端的工作,造成了人力资源上的一种浪费。
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我们应该填补低端人才培养的空白,成为技能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战场。
反思我们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明显落后于职业岗位的技能发展需要,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
我们应该以企业需求为基本依据,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技能、经验与兴趣,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应劳动力市场需要和有职业发展前景的、中,处于最低端位置,在局域网维护与管理、多媒体制作、网站管理与维护、软件编程等岗位上工作的职业学校毕业生相对较少。
而实际上,这些岗位非常需要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具有很大的发挥作用的空间。
表1 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岗位类型统计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岗位类型统计图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组织的一项调查表明(638家企业),从每一类企业需求最多的3种专业人才看,生产类型企业需求较多的是机械专业,占29.6%、计算机专业占21.l%、化工专业占19.8%;服务类企业需求较多的是计算机专业占27.8%,房地产占11.1%、财会统计和国际贸易占8.3%;其它类型企业则更多的需求企业管理专业占20%、计算机专业占15.6%、机械专业占8.9%的人才。
由此看出,三大支柱行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在人才招聘中始终处于前3位。
三、计算机专业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因此,该专业的毕业生具有较广的就业范围,如办公文秘、信息通讯领域、图形图像处理、影视制作与编辑、管理信息领域和信息出版领域、网络安装与调试、计算机硬件维修、软硬件销售领域等。
具体工作包括网络信息的收集、整理、发送、接收、查寻;操作、维护(修)控制系统设备的正常运行;管理信息领域(如金融业、经贸业、服务业、图书馆、学校等):操作、维护和管理计算机(单机和网络)的硬件和软件;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操作、网络管理、软件开发、信息出版领域(如新闻出版业、印剧业、电子信息网)、软件工具的操作;计算机硬件软件销售领域(如各大小电脑公司):软硬件实现、现场安装、调试、用户培训,产品介绍等。
根据国家教育部、信息产业部等部委制定的“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项目之计算机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指导方案”,计算机专业所面对的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一般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技术认知能力2.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3.熟练的办公软件、常用软件操作能力4.数据库操作能力5.图形图像制作能力6.静、动态网页制作能力7.网络构建、网络布线、配置、维护能力8.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与维护能力9.应用网络管理工具进行网络监控、维护能力10.网络安全与防范能力11.网站的建立、发布、维护与管理能力12.组装计算机硬件、安装操作系统能力13.计算机硬件故障诊断和维修能力14.计算机平面设计和动画制作能力15.影视媒体素材加工与多媒体合成制作能力16.使用主流计算机多媒体输入输出设备能力四、确定专业方向从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类型上分析,计算机销售/技术支持服务、信息收集/录入与数据处理、办公文秘这三类岗位占毕业生就业岗位的81.5%,表明企业与用人单位在这方面有很大需求。
伴随着数码设备走入普通家庭,大众对视频处理、媒体编辑的需求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企业更加注重对外宣传,塑造企业文化,对多媒体制作人才需求激增,同时伴随着网络的普及,信息资源的共享,各类企业都将建立自己的信息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广泛开展计算机应用。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电子政务、企业电子商务、物流信息化,使网络应用人才供不应求。
因此,局域网维护与管理、多媒体制作、网站管理与维护虽然只占毕业生就业岗位的8.9%,但这三类人才不是不需要,而是严重紧缺。
针对人才市场需求情况的变化,我校当务之急是调整专业方向,培养“适销对路”的技能型紧缺人才。
根据我们对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所作的初步调查与分析,确定我校计算机大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是注重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培养,以技术含量和基础能力相结合的原则将目标琐定在以下三个专业化方向上,即:计算机平面制作与设计、网络技术、多媒体制作。
其不同专门化方向的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如下:1、计算机应用技术(办公自动化)●培养目标: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熟练运用常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文字录入、编排,熟练使用常用工具软件进行文字、图形处理,掌握常用音视频软件的使用,具备平面图形图像的制作、熟悉广告及外包装设计与制作的应用型操作人员。
●就业方向✧各类专业广告设计及制作公司从事专业广告制作与设计等工作;✧宣传媒体部门或中小型企业宣传部门;2、网络技术●培养目标: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在网络工程相关领域工作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网络工程设计、建设、管理、应用等综合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络建设与管理的操作人员。
●就业方向: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辅助管理工作;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站建设、网络设计、管理与维护等工作;网络公司从事网络工程设计与施工等工作。
3、多媒体技术●培养目标: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理论知识、熟悉多媒体基本技术、具有多媒体应用能力的富有创意的操作人员及具备简单的网站开发和维护能力的操作人员。
●就业方向:企事业单位的形象传播、宣传教育、动画制作、网站开发与制作等领域的工作。
4、软件方向(NIIT模块)●培养目标: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计算机基础理论与网络基础知识、熟悉多媒体基本技术、具有IT技术应用能力、清楚系统开发与维护的工程技术人员●就业方向:中小企事业单位的形象传播、宣传教育、网站开发与制作、企事业级系统开发及编程等领域的工作。
五、课程体系的改革1、构建基本课型结构脱胎于普通教育的我国职业教育很大程度上还带有普通教育的思维模式,在教学计划的制订、课程的安排、教学手段及教学评价等等方面仍摆脱不了以“学科教育”为框架的普教模式。
职教和普教的本质区别在“职业”二字上,因此对课型结构的改革是摆脱普教模式进行职教改革的突破口。
根据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和各实践教学环节的进程对各类知识技能的需求进行重新组合,以保证组合后的各类课程具有科学合理的比例结构及内在逻辑性,从而形成“公共基础课 + 专业必修课 + 专业选修课”的课型结构。
在以上的课程设置结构中,公共基础课的设置和开设内容,除考虑学生终生必备的基础知识外,主要满足专业必修课的需求;公共基础课既要为专业必修课做铺垫,又要为专业必修课服务;专业必修课则尽可能体现各专业的特色和专业方向,其开设内容应满足劳动就业需要和对岗位群的适应,同时和本专业劳动技能鉴定的要求相统一;专业选修课可含指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选修课是在学生技能强化阶段依据学生特长和就业意愿有指导地进行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