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在线考试-《社会学概论》高分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远程教育学院春季
期末考试
《社会学概论》
学习中心:_ __ 姓名:_ __ 学号:__
一、题型
简单题2 道,每题20 分,共40 分;论述题 1 道,60 分。

二、题目
简答:5 题任选 2 道
2、设计一项社会研究方案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答: 1.选择研究类型研究类型的选择是根据研究目的、研究题目的性质、变量间的关系,以及具体的研究条件来决定的。

依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可将社会研究分为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

依据不同的着眼点可分为横剖研究与纵贯研究。

研究者还要在调查对象的范围上对研究类型作出选择:若对研究总体中所有个体都无一例外地作调查,称为整体调查或普查;若抽取其中部分个体作为调查对象,并由此推论总体,称为抽样调查;若仅调查个别单位则为个案调查或典型调查。

2.确定分析单位和调查内容分析单位即所调查的个体,是研究中进行抽样调查和分析的基本单位。

研究者通过集合它们的特征,描述包含这些分析单位的较大群体或解释一些抽象的事物。

社会学中常用的分析单位有:个人、群体、组织、社区、制度、社会系统。

调查内容是由各种分析单位的某些特征和属性构成的,如个人或群体的基本状况、意向性和行为特征。

研究者通常是根据所研究的变量来确定调查内容和调查指标。

3.确定研究的基本方式和具体方法基本方式是在实验法、统计调查、实地研究和比较研究中选择和确定,有时是将多种方式结合起来。

在选择资料搜集与分析的技术时,应考虑分析单位和调查内容,然后确定最适当的调查方法、分析技术和测量工具。

①抽样设计确定样本大小和代表性。

通常样本越大,代表性越高;样本越小,代表性越低。

但样本越大,人财物力消耗亦越大。

抽样设计应根据时间、人财物力条件,确定抽取最小而又能得到最可靠资料的样本为原则。

确定抽样方法。

抽样分为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两类,前者可通过样本推论总体,但成本较高;后者抽取简单,但代表性不易把握。

②分析方案的设计类似于实验设计,即采用何种方式和程序来分析变量间的关系。

社会研究中多使用统计方法进行多元变量分析,其中常用的方法有:控制变量(或交互分类)法、相关分析、回归分析、路径分析等。

还有一些较复杂的分析技术,如因素分析、聚类分析、网络分析、数理分析。

③调查方案的设计调查的时点、流程、各阶段的衔接及所需时间;调查的地点,以及与现场调查有关的进入问题、协作问题、关系问题等;调查的人财物力;调查员的培训及调查工作的细节等。

3、试以涂尔干的自杀研究为例说明社会研究中的“概念化”
答:理论上,涂尔干对自杀的分析解释了自杀现象的社会原因和本质,建立了较为完整的自杀理论,并推动了对越轨行为的社会学研究。

在涂尔干看来,每一社会群体的自杀倾向既不能由个人的生理—心理构成来解释,也不能由外界物理环境的状况来解释,自杀倾向取决于社会因素。

他通过对家庭状况、宗教信仰、道德规范、职业种类、文化水平,以及社会经济状况和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分析,揭示了自杀形成的实际社会原因,划分了自杀的四种类型。

并通过分析四种自杀类型的成因提出了预防自杀的措施,从而推动了社会学对越轨行为的关注与研究。

方法上,涂尔干的《自杀论》开创了现代科学的社会学研究的新纪元。

是理论与经验的首次圆满结合,是实证主义思想的首次完备体现,同时又是复杂统计分析技术的首次系统应用。

它促进了社会研究从单变量的描述性的研究转向多变量的解释性的研究,就研究方法而言,涂尔干反对内省法和历史的方法,提倡通过实验方法(共变法)来对社会现象作出解释,并首先将“多元分析法”引入社会学。

涂尔干是社会学史上第一个通过对来自实际生活的资料进行体统整理、比较、计算、分析来建立社会学理论的社会学家,为如何利用统计资料、如何从经验现象中概括出理论认识提供了范例,即为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的结合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涂尔干的自杀理论属于开拓性研究,因此不能苛求其尽善尽美。

但其开拓性的社会学研究思路和实证社会学诸多规范和理论都已成为现代社会学的基础,对社会学发展及分支学科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
响。

论述:5 题任选 1 道2、谈谈你对当今中国社会分层的认识。

答:社会分层的概念众所周知,无论是介绍科学知识,还是日常与人打交道,首先都离不开对所要说明事物的具体介绍,以增强认知者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而社会分层作为社会结构中最重要的社会现象,社会学的核心领域,对他的研究更是如此。

(1)所谓社会分层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的过程。

“分层”原为地质学家分析地质结构时使用的名词,是指地质构造的不同层面。

社会学家发现社会存在着不平等,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也像地层构造那样分成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因而借用地质学上的概念来分析社会结构,形成了“社会分层”这一社会学范畴。

在西方社会学中社会分层是使用比较广泛的一个专有名词,常常与阶级、阶层同义,尤其在苏联解体之前甚至有替代,淡化阶级概念的学术倾向。

我国在建国初期也曾经出现过类似现象,后来在国家正确引导下才慢慢走上正轨。

(2)社会分层概念的实质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社会利益关系及其不平等的利益分配格局的观念反映。

尽管西方的社会分层理论是建立在与我国截然不同的两种社会制度之上,但是马克思主义的以阶级划分的社会分层理论,韦伯的以财富,权力,声望,划分的多元社会分层理论,以及涂尔干主义社会分层理论依旧对我国学者研究社会分层提供了借鉴意义。

社会分层现状:李强在《丁字型社会结构与结构紧张》一文中采用国际社会经济地位指数的方法分析五普数据,发现现在中国社会是倒丁字型的社会结构,而且认为造成该结构的主要原因是城乡的分隔。

他使用的具体方法是,采用社会经济地位指标测量全国就业人口,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处在很低社会经济地位上的群体,该群体内部的分值是一致的,在形状上类似于倒过来的汉字"丁"字型的一横,而丁字型的一竖代表一个很长的直柱型群体,该直柱型群体是由一系列处在不同社会经济地位上的阶层构成。

根据调查显示:丁字型社会结构反映的是中国城乡分野的现实——构成丁字型结构一横的,是巨大的农村社会阶层;而构成丁字型结构一竖的,则更多地是城市的社会阶层。

除此之外,李强在《市场转型与社会分层》一书中也介绍
了一种“资源分层观”的社会分层理念:书中主要阐明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分层观。

一种是定性的阶级划分思路,一种是定量的层化思路。

前一种思路假定,社会上存在这样一种状态:某些人占据资源,其他人不占资源;占据资源的人利用其资源优势控制没有资源的人,成为社会矛盾、冲突的原因。

相反,后一种思路假定,社会上的人都占有资源,其差别是多少问题。

无论是哪一种观点,其最终的落脚点都离不开资源,称为“资源分层说” 。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陆学艺主持的“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提出:一个现代化社会分层结构在现阶段的中国社会已现雏形。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正在向与现代经济结构相适应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方向转变;并且这种结构正在趋于稳定;中国城市的社会等级结构正在向橄榄型现代社会阶层结构演变,而乡村地区或城乡结合的县级行政区的社会阶层结构要转变为现代社会阶层结构,则还要走很漫长的路的基本判断。

课题组提出了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划分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理论框架,并据此勾画了当代中国社会十大阶层和五种社会地位等级组成的社会分层结构。

十个社会阶层为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在整个社会阶层结构中约为2.1%)→经理人员阶层(1.5%)→私营企业主阶层(0.6%)→专业技术人员阶层(5.1%)→办事人员阶层(4.8%)→个体工商户阶层(4.2%)→ 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12%)→产业工人阶层(22.6%)→农业劳动者阶层(44%)→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3.1%)和五种社会等级:社会上层、中上层、中中层、中下层和底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