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沙门氏杆菌病修改后
沙门氏菌病课件
演讲人
目录
01. 沙门氏菌病概述 02. 沙门氏菌病的预防 03. 沙门氏菌病的治疗 04. 沙门氏菌病的研究进展
1
沙门氏菌病概述
病原体介绍
沙门氏菌:一种 常见的食源性致
病菌
传播途径:通过 食物、水、接触
等方式传播
感染症状:腹泻、 发热、呕吐等
易感人群:儿童、 老人、免疫力低
下者等
4
勤洗手:饭前便后、 接触生肉后都要洗
手
保持厨房清洁:定 期清洁厨房,避免 生熟食物交叉污染
食物煮熟:食物要 煮熟煮透,避免生
食或半熟食
生熟分开:生熟食 物分开存放,避免
交叉污染
疫苗接种
疫苗类型:灭活疫苗、 减毒活疫苗、重组疫 苗等
接种时间:根据疫苗 类型和接种对象,确 定合适的接种时间
接种对象:易感人群, 如儿童、老人、孕妇 等
接种效果:预防沙门 氏菌病,降低发病率
3
沙门氏菌病的治疗
抗生素治疗
01
抗生素的选择: 根据病情和细 菌种类选择合 适的抗生素
02
抗生素的剂量 和疗程:根据 病情和细菌种 类确定合适的 剂量和疗程
03
抗生素的副作 用:注意抗生 素的副作用, 如过敏反应、 胃肠道反应等
04
抗生素的耐药 性:注意抗生 素的耐药性, 避免滥用抗生 素
传播途径
01
食物传播:食 用被沙门氏菌
污染的食物
02
水源传播:饮 用被沙门氏菌
污染的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3
接触传播:接 触被沙门氏菌
污染的物品
04
空气传播:吸 入被沙门氏菌
污染的空气
临床表现
医学专题禽病学沙门氏菌病病21266
成年鸡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成为隐性带菌者,在鸡群内 不断散播病原菌,扩大传染,不被人们察觉。只可感到母鸡产 卵(chǎn luǎn)量减少,受精率与孵化率下降。有的感染鸡,可因
卵黄腹膜炎,出现“垂腹”现象。这些病鸡只有通过全血 平板凝集试验及零星死亡尸体的剖检变化中,知道鸡群中 有白痢病存在。
第九页,共二十四页。
第二十四页,共二十四页。
心肌有灰色粟粒大坏死灶。
第十八页,共二十四页。
死于鸡副伤寒的雏鸡,最急性者无可见 病 (kějiàn) 变。 病期稍长的,肝、脾充血,有条状或针尖状出血 和坏死灶,肺及肾出血,心包炎,常有出血性肠 炎。
成年鸡,肝、脾、肾充血肿胀,有出血性或坏死 性肠炎、心包炎及腹膜炎,产卵鸡的输卵管坏死、 增生,卵巢坏列、化脓。
第十一页,共二十四页。
心肌、肺、肝、盲肠(máng cháng)、大肠及肌胃肌肉中有坏死 灶或结节,胆囊肿大。输尿管充满尿酸盐而扩张。突出的 变化是肝肿大,可达正常的2-3倍,散在或弥漫性的小红点 或黄白色的粟粒大小的坏死灶。
第十二页,共二十四页。
成年母鸡,最常见(chánɡ jiàn)的为卵子变形、变色,呈囊 状,有腹膜炎。
成年鸡感染呈慢性或隐性经过。除鸡对本病有易感性外, 火鸡、鸭、雏鹅、珠鸡、鹌鹑、座雀和鸽也有自然发病的 报告。雏鸡的发病率在20%-40%左右。
第六页,共二十四页。
出壳后弱雏多,5日龄左右表现为突出症状,无症状迅 速死亡怕冷、聚群、精神沉郁、沉睡不吃,两翅下垂(xià chuí),拉白色、淡黄、淡绿色粘性稀粪。粪便粘着肛周, 俗称“糊屁股”,排粪困难,成年鸡产蛋锐减,受业余率、
成年(chéngnián)产蛋鸡卵泡炎, 卵泡坏死、变形、呈黑色
(范国雄)
禽病学讲义-第三章 禽类细菌性疾病 (3-沙门氏菌病)
禽病学(Avian Medicine)讲义第三章禽类细菌性疾病第四节禽霍乱(Fowl Cholera)一、概述:又称禽巴氏杆菌、禽出血性败血症(禽出败),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主要侵害鸡、鸭、鹅、火鸡等家禽和野禽类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
(注:本病在南方山地多发,北方相对较少,天气潮湿时更加严重。
)急性病例表现为发病突然,下痢,败血症症状,高死亡率,全身粘膜、浆膜小点出血,出血性肠炎,肝脏有坏死点。
慢性病例(往往是带菌鸡)表现为鸡冠肉髯水肿,关节炎,病程长,死亡率低。
二、病原学:(1)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 Pm);需氧兼性厌氧菌,再普通培养基上可生长;革兰氏阴性,无运动性,不形成芽孢的小杆菌,单个或成对;0.2-0.4µm×0.6-2.5µm;新的分离株有荚膜,姬姆萨或美蓝染色两极着色;用斜射光可观察到彩虹色菌落。
(该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2)血清学分型:根据特异性荚膜血清群抗原分型:A、B、C、D、F群,禽巴氏杆菌多属A群,少数见于D群。
根据菌体抗原(O):16种菌体血清型,均可从禽类宿主中分离。
(3)致病性:较为复杂,与菌株、宿主有关;常发生变化,与荚膜有关,有致病力的菌株如果失去产生荚膜的能力,可导致其毒力的丢失。
(4)易被普通的消毒剂、阳光、干燥和热灭活;对大多数抗菌药物敏感,可用于防治本病(对外界抵抗力不强)。
(5)Pm的基因组:2001, PNASPasteurella multocida Pm70a single circular chromosome 225,7487 bp2014 predicted coding regions6 ribosomal RNA operons(操纵子)57 tRNAs.三、流行病学:(1)几乎所有鸟类都易感;家禽中鸡、火鸡、鸭、鹅和鹌鹑最易感;动物园猛禽、水禽(2)雏鸡有一定抵抗力,感染较少,3-4 月龄的鸡和成鸡较易感染。
共患病--沙门氏菌病ppt课件
猪场动力网
鸡白痢(Pullorosis)
各种品种的鸡对本病均有易感性,以2~3周龄以内雏鸡的发病
率与病死率为最高,呈流行性。成年鸡感染呈慢性或隐性经过。 近年来,育成阶段的鸡发病也日趋普遍。
病猪生长受阻,往往成为僵猪 病猪腹泻,失水,消瘦
猪副伤寒的病变
急性者主要为败血症变化。脾常肿大,色暗带蓝,坚实似橡皮, 切面蓝红色,脾髓质不软化。肠系膜淋巴结索状肿大。其他淋巴 结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大,软而红,大理石状。肝、肾也有不同程 度的肿大,充血和出血。有时肝实质可见黄灰色坏死点。全身各 黏膜、浆膜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斑点,肠胃黏膜可见急性卡他性 炎症。
猪场动力网
毒力因子
(3)细胞毒素 沙门氏菌病肠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肠上皮细胞 的损伤,而造成这种损伤的因素可能是3种细胞毒素。
(4)侵袭力与毒力基因 有毒力的沙门氏菌菌株能侵入小肠黏 膜上皮细胞,并穿越该细胞层到达下层组织。细菌虽然可在此部 位被吞噬细胞吞噬,但不被杀灭并可在细胞内继续生长繁殖。这 种抗吞噬作用除与O抗原以及Vi抗原有关外,现在认为,沙门氏 菌具有质粒和染色体的毒力基因。
猪副伤寒的病原(Paratyphus suum)
各国所分离的沙门氏菌的血清类型相当复杂,其中
主要的有猪霍乱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Kunzendorf 变型,猪伤寒沙门氏菌、猪伤寒沙门氏菌Voldagsen变型、 鼠伤寒沙门氏菌、德尔卑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等。 潜伏期一般由2d到数周不等。
猪场动力网
任何临诊症状迅速死亡。年龄较大的幼禽则常取亚急性经过,主要表现水泻 样下痢。病程约1~4d。1月龄以上幼禽一般很少死亡。
集约化养鸡场沙门氏杆菌病的症状和防治措施
惊厥等症状, 严重的可以引起死亡 。 据报道 , 美 国每
年 就 有 4万 沙 门氏菌 感染 的病 例 ,每年 就 有 1 0 0 0 多 人死 于 沙 门氏菌感 染 。做好鸡沙门氏杆菌病 的预防 和治疗工作 , 既可以保 证禽 产 品的安全生产 , 确保人们 的健康 , 也是养鸡业可持续健 康 生产 的重要 措 施 。 沙 门 氏杆 菌 病 是 由沙 门 氏杆 菌 属 中 的一 种 或
几 种 沙 门 氏杆 菌 引起 的 急性 或者 慢 性 疾病 的总 称 。
鸡 白痢 的发 病 症 状 ,由于感 染 的对 象 不 同 , 临 床上 也有 不 同的表 现 。 1 . 2 . 1 胚 胎 感 染 被感 染 的种 蛋一 般 在孵 化 后 期 或 者
出雏 的 时候 可 以发 现死 亡 的胚 胎 或 者 即将 死 亡 的
疾病 防治
只, 常有 鸡突 然死亡 , 死亡 一 般不见 高 峰期 。饲养管
1 . 4 . 3选择 适合 的药 物进行预 防 雏鸡 出壳 后 , 饮用高
理条件差 , 粗放 , 饲养密度大, 气候突变等 因素可以
加 速此 病 的 发生 和死 亡 。病 程 一般 较 长 , 可 以延 至
2 0~ 3 0 d , 死亡 率 可 以高 达 l 0 % ~2 0 %。 1 . 2 . 4成 年鸡 成 年 鸡 的鸡 白痢 常是 由雏鸡 带 菌 者转
弱雏 , 出壳 后 的 弱雏 嗜 睡 、 腹部膨大 、 没有食欲 , 大 部分 1 ~2 d 死 亡 。主要 的病 理 变化 就是 肝脏 肿胀 和
充血 , 胆囊 重大 , 充 满胆 汁 。卵黄 吸收不 完 全 。
集 约 化养 鸡 场 经 常 出现 的有 三 种疾 病 , 由鸡 白痢 沙 门 氏杆 菌 引起 的鸡 白痢 , 由鸡 伤寒 沙 门 氏杆 菌 引起 的鸡 伤寒 , 还 有 一 种有 鞭 毛 能运 动 的沙 门 氏杆 菌 引 起 的鸡 副伤 寒 , 这 三 种疾 病 当 中 , 尤 以鸡 白痢 多 发 ,
猪沙门氏杆菌病
2021年第03期仔猪副伤寒主要由沙门氏杆菌属中的猪霍乱沙门氏杆菌和猪伤寒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仔猪多发的一种传染病。
仔猪副伤寒的病理特征为大肠坏死性炎症,有的在肺部出现卡他性或干酪性炎症。
1病原病原主要是猪霍乱沙门氏杆菌和猪伤寒沙门氏杆菌。
沙门氏杆菌是肠杆菌属的一种,革兰氏染色阴性,有鞭毛、能运动、两端钝圆的杆菌。
菌体抗原存在于菌体的表面,具有毒性,沙门氏杆菌的菌型很多,危害人畜的菌型有几十种。
沙门氏杆菌对干燥、阳光、盐腌等因素抵抗力强,在这种环境下存活数周或数月之久,在水中能存活21d ,在土壤和粪便中能存活10个月左右,但对湿热、消毒剂敏感,抵抗力弱,60℃20min 内就能将其杀死,一般的消毒药就能将其迅速杀死。
2流行病学仔猪副伤寒的主要传染源是患病猪和带菌猪。
病原菌存在于病猪的内脏、淋巴结、消化道和带菌猪的胆囊内,病菌随粪便排到外部环境,经消化道散布、传染。
带菌传染源包括其他动物和人的粪便等。
猪采食了被病原菌污染的饲料和饮水经消化道感染,不表现症状的可能成为隐性和带菌者。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各种年龄的猪都可发生,但主要侵害1~4月龄的小猪。
仔猪副伤寒常以继发的形式发生,常继发于猪瘟,小猪的饲养管理、卫生条件对本病的发生与流行具有极其关键的作用。
小猪断乳过早、突然换料、饲料营养成分配制不合理、调运时长途运输、气候异常都是本病发生的诱导因素,尤其阴雨冷湿的季节多发。
3临床症状患病小猪的体温正常或稍微升高,下痢持久,排粪便呈灰白色或黄绿色,粪便恶臭,有时带有血液、肠道坏死组织和纤维状物质。
病程14~21d 或更长些,最后因机体衰竭而死亡,致死率达成25%~50%,耐过的小猪多数成为僵猪。
急性型在小猪断乳前后突然发病迅速死亡,有的表现出腹痛,排淡黄恶臭稀粪,并见结膜炎,精神不振或厌食,体温达41℃,有的耳和胸腹部皮肤变蓝紫色或有出血斑,病程4d 内。
最常见的慢性型病猪,初期症状表现不明显,后逐渐消瘦、怕冷、贫血、生长停滞、体温升高,眼有结膜炎或脓性分泌物,精神萎靡,周期性下痢,粪便呈淡黄色或黄褐色恶臭,有时混有血液和假膜,有的皮肤有痂状湿疹,有的慢性肺炎伴有咳嗽,死前皮肤有紫斑,病程长达数周。
禽病防治—禽沙门氏菌病(动物传染病防治课件)
据不少地方的经验,应用自本场(群)或当地分离的菌株,制成 单价灭活苗,常能收到良好的预防效果。
净化
➢ 在禽类防制本病仍必须严格贯彻消毒、隔离、检疫、药物 预防等一系列综合性防制措施。
➢ 对有病鸡群,应定期反复用凝集试验进行检疫,将阳性鸡 及可疑鸡全部淘汰,使鸡群净化。
鸡白痢(Pullorosis)
本病在雏鸡和成年鸡中所表现的病状和经过有显著的差异。潜伏期4~5d,出壳后 感染的雏鸡,多在孵出后几天才出现明显临诊症状。7~10d后雏鸡群内病雏逐渐增多, 在第二、三周达高峰。
有的病雏出现眼盲或肢关节肿胀,呈跛行临诊症状。病程短的1d,一般为4~7d, 20d以上的雏鸡病程较长,且极少死亡。耐过鸡生长发育不良,成为慢性患者或带菌者。
禽伤寒病理变化
肝脏肿胀 呈深褐色
肝脏古(青)铜色 表面散布灰白色坏死点
禽伤寒病理变化
脾脏肿大、出血、坏死,呈斑驳状
禽伤寒病理变化
脾脏肿大,胆囊扩张
肠道黏膜卡他性、出血性炎症
禽伤寒病理变化
有时肾脏可见黄色坏死点
禽伤寒病理变化
产蛋母禽卵泡变形、变色
卵黄性腹膜炎
禽副伤寒(Paratyphus avium)
各种家禽及野禽均易感。家禽中以鸡和火鸡最常见。常在孵化后两周之内感染发病, 6~10d达最高峰。呈地方流行性,病死率从很低到10%~20%不等,严重者高达80%以上。
经带菌卵感染或出壳雏禽在孵化器感染病菌,常呈败血症经过,往往不显任何临诊症状 迅速死亡。年龄较大的幼禽则常取亚急性经过,主要表现水泻样下痢。病程约1~4d。1月龄 以上幼禽一般很少死亡。
诊断
鸡沙门氏菌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鸡沙门氏菌病是养鸡场的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主要是由沙门氏杆菌属中的一种或几种沙门氏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鸡病的总称。
鸡场常见的沙门氏菌病主要包括:鸡白痢(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鸡伤寒(由鸡伤寒沙门氏菌引起)以及鸡副伤寒(由一种有鞭毛能运动的沙门氏菌引起)等。
其中,鸡白痢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对较高,危害也最大。
鸡沙门氏菌病给鸡群健康带来危害的同时,也会对鸡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还会危及人类健康[1]。
本文就鸡沙门氏菌病的病原、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以及防治措施进行了论述。
1病原学沙门氏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呈卵圆形或杆状,一般无荚膜,不形成芽孢,单个或成对排列。
除了鸡白痢沙门氏菌以及鸡伤寒沙门氏菌以外,其他血清型的沙门氏菌都具有周身鞭毛,能运动。
沙门氏菌能够在粪便中存活1~2个月,水中2~3周,冰冻的土壤中可达数月,温暖潮湿的地方4~5周,干燥的地方可长达8~20周。
另外,沙门氏菌虽然对干燥的抵抗力较强,但对热的抵抗力较弱,60℃下15min 或80℃10min 即被杀灭。
同时,沙门氏菌对化学性消毒剂的抵抗力也较差,正常消毒剂量即可将其杀灭。
鸡白痢沙门氏菌属于肠道菌群科沙门氏菌属,革兰氏染色为阴性,没有芽孢,菌体的两端钝圆,无周身鞭毛,不能运动。
该血清型沙门氏菌可良好的生长在营养肉汤和琼脂平板培养基上。
鸡白痢沙门氏菌在普通的琼脂或麦康凯培养基上生长时,可长出圆形、光滑、无色透明呈露珠样的小菌落。
鸡伤寒沙门氏菌同属于肠杆菌科沙门氏菌属,形态上较鸡白痢沙门氏菌粗短,两端颜色略深,没有周身鞭毛,不能运动。
需氧以及兼性厌氧。
可在肉汤培养基上生长,培养温度为37℃,能形成比较小的菌落。
鸡副伤寒沙门氏菌革兰氏染色为阴性,不产生芽孢,个别菌体上会形成短丝。
菌体周围有鞭毛,可自行运动。
该菌属于需氧及兼性厌氧菌,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0~42℃,不耐高温。
该菌可在琼脂或肉汤培养基上生长,在琼脂培养基上可长出边缘光滑、表面闪光、微隆起的1~2mm 的圆形菌落[2]。
沙门氏菌病课件
禽沙門氏菌病常形成相當複雜的傳播迴圈。
病禽、帶菌禽通過帶菌卵而傳播。帶菌卵孵化時, 有的形成死雞胚,有的孵出病雛雞。
病雛的糞便和飛絨中含有大量病菌,污染飼料、飲 水、孵化器、育雛器等。健康雛雞可通過消化道, 有時經呼吸道或眼結膜而受感染。
被感染的雛雞若不加治療,則大部死亡,耐過雞長 期帶菌,成年後產卵又帶菌,若以此作為種蛋時, 則可周而復始地代代相傳。
6.抵抗力
對乾燥、腐敗、日光等具有一定抵抗力,在外界可 以生存數周或數月.對消毒劑的抵抗力不強,常用消 毒劑和消毒方法均有效。
對廣譜抗生素、磺胺類敏感. 但耐藥現象普遍,不 僅影響該病防制效果,而且成為公共衛生問題。
三、流行病學
1.易感動物
所有動物均敏感,一種血清型可感染多種動物, 或一種動物可感染多個血清型。
2、仔豬副傷寒病理變化
⑵ 慢性者特徵病變
回、盲、結腸廣泛的壞死性腸炎,即糠麩樣壞 死,病灶四周隆起,中央凹陷,表面粗糙,有 偽膜,腸壁增厚。
肝、脾腫大、有壞死點, 腸系膜淋巴結腫大、壞死。
主要病變在盲腸、結腸和回腸,見腸壁增厚,發生壞死 形成潰瘍,併發展為彌漫性壞死
慢性仔豬副傷寒:小腸粘膜面可見黃色纖維素性偽 膜覆蓋其上,形成纖維素性壞死性腸炎。
引起同種病的沙門菌可含有多個血清型,如 豬傷寒沙門菌、豬霍亂沙門菌有O6、O7, 雞白痢含有O1、O9、O12,此與大腸桿菌的 情況相似。
常見危害人畜的沙門菌有30餘種。
其中非宿主適應血清型有20多種。
3.形態特徵
小球桿菌,2-5µm×0.7-1.5µm。無莢膜和芽孢, 除雞白痢沙門菌( S.pullorum,雛沙門菌)和 雞傷寒沙門菌(S. gallinarum,又稱雞沙門氏 菌),其餘均有鞭毛,能運動。且絕大多數具 有I型菌毛.
沙门氏菌发病机理、检测方法及防治
Vol.5 No.6Dec. 2019生物化工Biological Chemical Engineering第 5 卷 第 6 期2019 年 12 月沙门氏菌发病机理、检测方法及防治李思学,王莺杰(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30)摘 要:沙门氏菌病是由各种类型的沙门氏菌引起的不同形式的人畜共患病,具有分布广泛、易传播、难根除的特点,是一种常见的食物中毒病。
本文结合沙门氏菌病的发病机理、检测诊断方法及疫苗研究进展等进行论述,以期对今后沙门氏菌病的诊断及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沙门氏菌;病理;检测;疫苗;防治中图分类号:R516.3 文献标志码:A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Pathogenesis,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SalmonellaLi Si-xue, Wang Ying-jie(School of life sciences,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Inner Mongolia Hohhot 010030)Abstract: Salmonellosis is caused by various types of salmonella in different forms of zoonosis,it is the common disease of food poisoning which is widely distributed, easy to spread and difficult to eradicate.This paper will discuss thepathogenesis, detection and diagnosis methods of Salmonellaand the progress of vaccine research, so as to provide som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diagnosis and control of salmonellosis in the future.Keywords: Salmonella; Pathology; Detection; Vaccine; Preventionandcure在1885年霍乱流行时,沙门氏等人成功分离到了猪霍乱沙门氏菌,[1]故将其定名为沙门氏菌。
微生物讨论(沙门菌属)ppt课件
正常值 入院时 入院12天
伤寒沙门菌
O凝集效价 ≥1∶80 1:40 1:320
H凝集效价 ≥1∶160 1:80 1:320
甲型副伤寒沙 门菌
H凝集效价 ≥1∶80 1:40 1:40
乙型副伤寒沙 门菌
H凝集效价 ≥1∶80 1:40 1:40
正常人因隐性感染和预防接种,血清中可存在一定水平 的抗体,O凝集效价≤1:80,H凝集效价≤1:160.若O和H效 价均增高且超过上述水平,或患者恢复期抗体效价较急性期 增高4倍以上,则具有诊断意义。病例中O和H效价均超过正 常值,则怀疑可能为肠热症。
和全身中毒的症状出现。
可编辑课件PPT
7
肠热症的发病机制
细菌 小肠
局部巨噬细 胞吞噬
淋巴循环中大 量繁殖
血流
第一次菌血症。称 前驱期。病人有发 热、全身不适、乏 力等
脏器中大量
繁殖
血流
第二次菌血症。病人持续 高热,相对缓脉,肝脾肿 大及全身中毒症状,。
第4周进入恢复期,患者逐渐康复。
可编辑课件PPT
动态观察:有时单次效价增高不能定论,可在病程中逐周复 查。若效价逐次递增或恢复期效价比初次效价≥4倍()者有诊断 意义。
可编辑课件PPT
25
5、什么是肥达试验?上述病例中的肥达试验结果如何判断?
O与H抗体的诊断意义:
抗体特点:O抗体为IgM,出现早,维持时间短,特异性差。 H抗体为IgG,出现迟,维持时间长,特异性强。
• (二)传播途径 沙门菌通过被污染的食物、水及用具传染,各种来
源于动物的药品有引起传播的可能,苍蝇和蟑螂可作为沙门菌的机
械携带者,引起传播。空气传播及输血引起的沙门菌感染也有过报
沙门氏菌病相关资料课件
1.犊牛症状
一般症状:多数犊牛常于10-14日龄以后发病 ,体温升高(40-41℃ ),呼吸困难。 粪便:排出灰黄色液状混有黏液和血丝粪便,
炎症:病期延长时,腕和跗关节可能肿大,有 时还有支气管炎和肺炎症状。 有时多数病犊可以康复,恢复后体内一般很少 带菌。 病程:一般于病状出现后5-7天内死亡,病死 率有时可达50%。
2.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传染源:病畜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其次是受感染的鼠类和其他野生动物。病人和 带菌者也可以作为传染源 。 传播途径:
主要消化道、呼吸道、伤口等; 子宫内感染(垂直传播); 内源性感染(带菌现象普遍); 通过昆虫感染。
3.流行特点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多见。
本病在人往往呈食物中毒暴发,以家庭发生和集体食堂暴 发最为常见。
四、临床症状
(一)、猪: (二)、牛: (三)、禽:
(一)、猪
猪沙门氏菌病:是致病性沙门氏菌引起仔猪的一 种传染病,亦称为仔猪副伤寒,其急性病例为败 志贺氏菌为无色透明菌落。
超过15日龄的幼禽有一定的抵抗力,表现为:垂头闭目,双翅下垂,显著厌食,饮水增加,水泄样下痢,怕冷而相互拥挤。 鼻端、胸前、腹下皮肤、两耳及四肢末梢出现蓝紫色斑。
后期间有下痢,排出污黄、恶臭稀粪;
除外),一般长1-3μm,宽0.4-0.6μm 。 形态特性:革兰氏阴性杆菌,无芽孢、荚膜,有鞭毛,能运动较为细长的杆菌 的(鸡白痢、鸡伤寒沙门氏菌除外),一般长1-3μm,
宽0.
子成宫年内 鸡培感一染般养(呈垂隐直性特传感播染性)无;临:床症状本; 属细菌为需氧及兼性厌氧菌,培养的最适 温度为37℃ ,最适PH为7.4-7.6。 炎症:病期延长时,腕和跗关节可能肿大,有时还有支气管炎和肺炎症状。
《沙门氏菌病》课件
本课程将介绍沙门氏菌病的发病原因,症状,预防与控制措施,以及治疗和 康复信息。
疾病简介
什么是沙门氏菌病?
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食物中毒,症状包括腹泻、呕吐、发热和腹痛。
引起沙门氏菌病的病原体?
沙门氏菌是一种细菌病原体,可以在动物体内生长并在排泄物中散播。人们通过摄入带有沙 门氏菌的食物而感染该细菌。
您接触到动物、宠物或其排泄物,或者
到过感染沙门氏菌的地区,请务必及时
3
洗手。
饮食卫生与食品安全
保持厨房卫生,避免生食或未煮熟的肉 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类和蛋类。储存生鲜食品时,请 注意分开储存,避免污染其他食品。
疫苗接种和准入检查
在一些高危地区,疫苗接种是一个有效 的预防措施。在一些国家或地区,疫苗 接种是进入该国家或地区的必要条件。
症状与传播途径
沙门氏菌病的常见症状
感染后的症状包括腹泻、呕吐、发热和腹痛,症状 会在24小时内出现。
沙门氏菌病的传播途径
沙门氏菌通过口服感染。人们通常通过食用带有沙 门氏菌的食物感染,沙门氏菌也可以通过家禽、家 畜或宠物等动物进行传播。
预防与控制措施
1
个人卫生与环境卫生
2
洗手可以有效预防沙门氏菌感染。如果
治疗与康复
沙门氏菌病的常用药物
沙门氏菌病需要治疗,主要采用抗生素。吃饭时请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吃药。
康复与预防复发
大多数人在感染沙门氏菌后可以自愈,如果病情严重,请及时就医。预防复发的最好方法是 保持好的卫生习惯。
案例分析
美国沙门氏菌病爆发事件
在2011年至2012年期间,美国发生了一起大规模的 沙门氏菌爆发事件,涉及到31个州和加拿大。共有 4200多人感染,其中不幸之人有77人死亡。
猪沙门氏杆菌病防治技术
猪沙门氏杆菌病防治技术猪沙门氏杆菌病是一种由沙门氏杆菌所引起的猪的常见致病微生物,是继禽流感之后,世界上第二大传染猪疾病,也是对猪生产经济造成严重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针对猪沙门氏杆菌病,我国重视发挥人工免疫技术的作用,并在现行体系下建立了针对猪沙门氏杆菌病的预防技术体系和控制体系,从而对猪沙门氏杆菌病的流行和传播特性做出了科学的判断和控制,为防治猪沙门氏杆菌病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一是强化猪单位的兽医责任和保健责任,各级畜牧机构加强对牧场猪场等的生产条件和卫生状况的控制,加强动物药品贮存检查、疫苗接种及动物监管,充分发挥疫病追踪及查验等技术措施,有效降低猪沙门氏杆菌病的发生率。
二是重视猪沙门氏杆菌病的免疫措施。
针对各种抗病原的补种,在规律的免疫计划和合理的疫苗协调下,加强复种和分级补种,改善抵抗力水平,对猪沙门氏杆菌病的发生有显著的预防作用。
三是做好入场检疫措施,控制免疫生物的运输和移动,加强屠宰现场卫生和病死猪绝缘处理,其看家猪出入不健全,应在进场前接种疫苗,以加强疫病隔离,减少猪群内部的疫病传播。
四是机构的管理办法和宣传技术,严格对技术人员的技术素养要求,熟悉防治猪沙门氏杆菌病的办法,并掌握现有的预防措施和防控措施;并采取及时有效的宣传教育措施,使牧场人员知道猪沙门氏杆菌病的危害以及正确的防治知识,从而做到常规保护。
本文首先对猪沙门氏杆菌病进行了阐述,然后介绍了针对此疾病的预防技术和控制措施,包括强化兽医责任,加强病原疫苗的接种,加强入场检疫措施,以及机构管理和宣传技术的运用,以及其他有效的防治措施。
经过以上各领域的认真努力,可以减少猪沙门氏杆菌病的传播,从而减轻对猪生产带来的经济损失。
畜牧兽医学第五版猪的沙门氏菌病
(二)巴氏杆菌病(猪肺疫)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巴氏杆菌引发的多种畜禽、野生动物及人类的一类传染病的总称。
急性病例以败血症和炎性出血进程为要紧特点。
猪又称为猪肺疫。
1. 流行特点:本菌对多种动物和人均有致病性。
家畜中以牛、猪发病较多。
动物发生巴氏杆菌病时,往往查不出传染源,一样以为在发病前已经带菌。
动物在严寒、闷热、气候剧变、潮湿、拥堵、圈舍通风不良、阴雨连绵、营养缺乏、饲料突变、远程运输等应激因素作用使机体抗击力降低时,病菌乘虚侵入体内,而发病。
患病动物通过排泄物、分泌物排出病菌,污染饲料、饮水和环境,经消化道传给健康动物,也可通过咳嗽、喷嚏等飞沫传播。
本病一样无明显的季节性,但冷热交替、气候剧变、闷热、潮湿、多雨的时候发生较多。
一样为散发。
2. 临床病症:暗藏期1~5天,临床上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
最急性型俗称“锁喉风”。
突然发病,迅速死亡。
病程稍长,可表现出体温升高(41~42℃)、食欲废绝、全身虚弱、卧地不起、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心跳加速。
病猪颈下咽喉部发烧、红肿、坚硬。
严峻者向上延至耳根,向后可达胸前。
病猪呼吸极度困难,常作犬坐姿势,伸长头颈呼吸,有时发出喘鸣声,口、鼻流出泡沫,可视粘膜发绀,病猪显现呼吸病症后专门快死亡。
病死率100%。
急性型是本病常见的病型,除具有败血症的一样病症外,还表现急性胸膜肺炎。
体温升高(40~41℃),初为痉挛性干咳,呼吸困难,张口吐舌,作犬坐姿势,鼻流粘稠液,有时混有血液;后变成湿咳,咳时感痛,触诊胸部有猛烈疼痛,可视粘膜蓝紫,常有粘脓性结膜炎;初便秘,后腹泻;多因窒息而死,不死的转为慢性。
慢性型要紧表现为慢性肺炎和慢性胃炎病症。
有时有持续性咳嗽与呼吸困难,鼻流少量粘脓性分泌物,有时显现痂样湿疹;关节肿胀,进行性营养不良,常有泻痢现象,如不及时医治多经2周以上衰竭而死,病死率达60~70%。
3. 病理转变:全身粘膜、浆膜和皮下组织有大量出血点,尤以咽喉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的出血性浆液浸润;肺急性水肿或纤维素性肺炎,肺有不同程度的肝变区,周围伴有水肿和气肿;胸膜常有纤维素性附着物,严峻时胸膜与病肺粘连;胸腔及心包积液,胸腔淋巴结肿胀,切面发红,多汁;气管、支气管内含有多量泡沫状粘液。
沙门氏菌病-动物传染病-PPT课件
• 成年鸡
成年鸡一般呈隐性感染无临床症状 或表现母鸡产蛋量与受精率降低;极少数精 神萎顿,腹泻白色稀粪,停止产卵;个别呈 “垂腹”现象
鸡白痢的病理变化
• 病死雏鸡:
可见肝脏、脾脏肿大,肝散在坏死点 肺脏可能褐色、实变、有坏死灶
• 成年鸡:
卵巢变形,呈椭圆形、三角形、不规则形, 或有长柄 卵巢变色,呈灰、白、黄、红、褐色等,卵 黄液油脂状、浑浊、稀薄或呈干酪样,有的 卵泡呈充满透明的囊泡
仔猪副伤寒
• 扁 桃 体 坏 死
仔猪副伤 寒
• 耳 朵 淤 血 、 耳 尖 干 性 坏 疽
犊牛副伤寒
• 脾 脏 肿 大 、 如 橡 皮 样
• 据病原体的抗原结构不同,分为三种
鸡白痢:由鸡白痢沙门氏菌所引起 禽伤寒:由鸡伤寒沙门氏菌引起 禽副伤寒:由其他有鞭毛、7dayshotels 能运动的沙门氏菌所引起的禽类疾病 • 可广泛感染各种动物和人
鸡
白
痢
• 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杆菌引起 的鸡传染病,主要侵害2-3周龄以内 的雏鸡,以白痢为特征,并呈急性 败血症经过,成年鸡多属隐性和慢 性经过。
诊
断
• 初步诊断 • 确诊: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病料的采取:采取病畜禽的血液、内脏器官、 肝脏、脾脏等 镜检:
诊
断
分离培养和鉴定: • 培养: • 生化反应: • 血清学反应: • 试管凝集试验——马副伤寒 • 血液或血清平板凝集试验——鸡白痢、 禽伤寒
防
制
全面实行种鸡群净化措施(鸡白痢的检疫) 孵化时,用2%来苏尔等喷雾消毒孵化前的种蛋、 每次孵化前孵化室及所有用具等,要用甲醛消 毒 免疫预防:仔猪副伤寒活疫苗 药物预防和治疗 生物学预防:微生态制剂
(最新整理)第3节沙门氏菌病
41
2021/7/26
42
(六) 防制
1. 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因素。 2.药物预防 可在有应激因素存在时在饲料中 添加抗菌药物进行药物预防预防。 3 .应用促菌生等活菌制剂,避免与抗微生物 制剂同时应用。 4.预防注射 用仔猪副伤寒弱毒苗,一般可在 30天免疫一次即可。
2021/7/26
43
2021/7/26
16
三、猪沙门氏菌病(仔猪副伤寒 )
猪沙门氏菌病(Salmonellosis of Swine) 是由沙门氏菌属细菌引起仔猪发生的一种传染病, 亦称为仔猪副伤寒(Paratyhus suum)。急性者 为败血症,慢性者为坏死性肠炎,有时发生卡他 性或干酪性肺炎。
世界各地均有发生。是养猪业的常见传染病 之一。
沙门氏菌病:病猪盲肠、结肠和回肠发生坏死和溃疡
2021/7/26
37
沙门氏菌病:病猪盲肠、结肠和回肠发生坏死和溃疡
2021/7/26
38
沙门氏菌病:病猪盲肠、结肠和回肠发生坏死和溃疡
2021/7/26
39
仔猪副伤寒—结肠溃疡灶,纽扣状
2021/7/26
40
(五)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作出
在2~3周,最后极度消瘦,衰竭死亡。有时症状减轻,
似恢复,但表现长期生长发育不良或有可能复发。
有时出现潜伏性“副伤寒”,表现仔猪生长发育不
良,被毛粗乱,污秽,体质弱,偶尔下痢,体温食欲变
化不大,个别猪有可能恶化死亡。
2021/7/26
23
沙门氏菌病:病猪下痢
2021/7/26
24
沙门氏菌病:病猪腹泻粪便呈黄绿色或灰绿色,糊状,带血
2021/7/26
第三节 沙门氏杆菌
第三节沙门氏杆菌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是一大群寄生于人类和动物肠道内生化反应和抗原构造相似的革兰氏阴性杆菌统称为沙门氏杆菌。
1880年Eberth首先发现伤寒杆菌,1885年Salmon分离到猪霍乱杆菌,由于Salmon发现本属细菌的时间较早,在研究中的贡献较大,遂定名为沙门氏菌属。
目前至少有67种O抗原和2000个以上血清型,所致疾病称沙门氏菌病。
根据其对宿主的致病性,可分为三类:①对人致病;②对人和动物均致病;③对动物致病。
与人类关系密切的沙门氏菌有:伤寒沙门氏菌(S.typhi),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S.paratyphiA、B、C),鼠伤寒沙门氏菌(S.typhimurium),猪霍乱沙门氏菌(S.choleraesuis),肠炎沙门氏菌(S.enteritidis)等十余种。
一般可简称伤寒杆菌,甲、乙、丙型副伤寒杆菌,鼠伤寒杆菌,猪霍乱杆菌,肠炎杆菌。
一、生物学性状(一)形态与染色大小0.6~1.0×2~3um,无芽胞,一般有鞭毛,无荚膜,多数有菌毛,革兰氏阴性杆菌。
(二)培养特性兼性厌氧菌,在普通琼脂平板上形成中等大小、半透明的S型菌落。
在肠道杆菌选择性培养基上形成无色菌落。
(三)生化反应不发酵乳糖和蔗糖不产生吲哚,不分解尿素,VP试验阴性,大多产生硫化氢。
发酵葡萄糖、麦芽糖和甘露醇,除伤寒杆菌产酸不产气外,其他沙门氏菌均产酸产气。
表9-5主要沙门氏菌的生化特性生化反应在沙门氏杆菌种鉴定上有重要意义(表9-5)。
(四)抗原构造与分类主要有O和H两种抗原。
少数菌具有表面抗原,功能与大肠杆菌的K抗原相似,一般认为与毒力有关,故称Vi抗原。
1.O抗原:为脂多糖,性质稳定。
能耐100℃达数小时,不被乙醇或0.1%石炭酸破坏。
决定O型原特异性的是脂多糖中的多糖侧链部分,以1、2、3等阿拉伯数字表示。
例如乙型副伤寒杆菌有4、5、12三个。
鼠伤寒杆菌有1、4、5、12四个;猪霍乱杆菌有6、7二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沙门氏杆菌病(salmonellosis)【病原及流行病学】:病原学沙门氏菌属于肠杆菌科,1884年Salmon首先从一次流行中分离到猪霍乱菌,故以后凡是属于该菌属的细菌均以其命名,称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
沙门氏菌属是一个庞大的家族,为革兰阴性短小杆菌,太小0.7~1.55μm×2.0~5.0μm,无荚膜,有动力,属需氧或兼性厌氧菌,在普通培养基上即能生长,最适温度为37℃,pH为6.8~7.8,菌落直径2~4mm,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利用葡萄糖产气,能利用柠檬酸盐为惟一碳源,不发酵蔗糖,水杨苷、肌醇、苦杏仁甘;精氨酸、赖氨酸脱羧酶阳性;苯丙氨酸,色氨酸脱氨酶阴性;不产生尿毒酶、脂酶和脱氧核糖核酸酶。
该属细菌抗原结构相当复杂,抗原结构按菌体“O”抗原成分,可分为A、B、C、D等50个群;按鞭毛“H”抗原分型,目前共发现2463个血清型,其中与人关系密切者约50个菌型。
在我国至少已检出255个菌型,分属于35个群或亚群。
沙门氏菌属也是嗜温性细菌,在中等温度、中性pH、低盐和高水活度条件下生长最佳。
生长最低水活度为0.94,对中等加热敏感。
同样,该菌属能适应酸性环境。
通过蒸煮、巴氏消毒、个人卫生可以防止煮熟食品的二次污染,控制蒸煮时问和温度一般都能充分防止沙门氏菌病的发生。
许多血清型沙门氏菌具有产生毒素的能力。
毒素具有耐热性,75℃经60min 仍有毒力。
沙门氏菌属的细菌依据其对宿主的感染范围,可分为宿主适应血清型和非宿主适应血清型两大类。
犬、猫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属细菌引起的犬、猫的一种疾病、临床上多表现为败血症和肠炎,也可以使怀孕母犬、猫流产。
本属细菌对干燥、腐败、日光等因素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在外界条件可以生存数周或数月。
对于化学消毒剂的抵抗力不强,一般常用消毒剂和消毒方法均能达到消毒目的。
沙门氏菌喜湿耐寒不耐热,在水中可存活数月,加热60%30min灭活并对含0.2%~0.4%饮水消毒余氯及酚、阳光等敏感。
流行病学沙门氏菌在自然界分布极其广泛,猫、狗、啮齿动物、鸟类、家畜和人的周围环境里可见到。
据调查:国内屠宰畜禽中几乎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沙门氏菌带染现象,其中猪的阳性检出率达10.7%~34.8%,鸡的阳性检出率可达30%~50%,鸭的检出率更高。
现已查明:从出生不久的猪就可找到沙门氏菌,并且在整个生长期、运输阶段、候宰圈、屠宰场以及肉品在加工贮藏和销售过程中,都可传播细菌和进一步遭到污染。
沙门氏菌能在池塘和溪流中繁殖,健康畜禽的皮肤和消化道,生前都会带染沙门氏菌,是人兽共患病的潜在病原,也是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最常见的病菌之一。
沙门氏菌属中的许多血清型细菌对犬、猫均有致病性。
犬沙门氏菌病的病程约3~5周,部分幼犬和老龄体弱病犬可死于急性发作期,但通常死亡率不超过10%,大部分病犬自行康复,但少数病犬可转为慢性或间歇性腹泻。
治愈或耐过本病的犬,往往呈现带菌状态,并持续6周以上,成为本病重要的传染源。
另外,健康动物带菌现象相当普遍,特别是鼠伤寒沙门氏菌,经常潜藏于消化道、淋巴组织和胆囊内,当某种诱因使机体抵抗力降低时,菌体即可增殖而发生内源性感染。
连续通过易感动物后,细菌毒力增强,可引起该病的扩大传播。
在此种情况下消化道感染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犬食用被沙门氏菌污染的饲料或饮水而引起发病。
此外,犬饲养密度大、犬的体质差及较长时间口服抗生素类药物扰乱肠道的正常菌群、应用免疫抑制剂以及运输或手术等应激刺激,也可引起发病。
当健康猫与被污染的食物、水等头孢类接触,或用未经煮沸的这些食物喂猫时,就可经消化道感染发病。
另外,被病菌污染的笼具、器皿等在本病的传播上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鼠伤寒寒沙门氏菌是造成人类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
这种病菌常可在猪身上检出,任何日龄猪只均可感染沙门氏菌病,8周龄以上生长猪更常见。
典型的、严重的沙门氏菌病通常发生12~14周龄阶段,隐性带菌者在流行病学上有高度的重要性。
1.传染源保存宿主、患病动物、带菌动物与患者均是传染源,主要是人和家畜的粪便,但人几乎没有长期健康带菌者,只是感染后排菌时间长短不一。
多数来自病兽如猪、牛、羊及家禽如鸡、鸭等。
野生动物如啮齿类、狼及鸟类均可是保存宿主。
在许多环境中也有存在。
从水,土壤,昆虫中,从工厂和厨房设施的表面和动物粪便中已发现该类细菌。
患者自潜伏期即可排菌,但更为重要时期为病人恢复期排菌。
据国外2000多例统计,有症状者排菌时间长,但时问长短取决于年龄及患者的免疫功能。
2.传播途径食用染菌而未经彻底消毒的饮食是主要的传播方式,各种食品如肉类、内脏、蛋类、乳类、酵母、椰子、酱油和沙拉调料、蛋糕粉、奶油夹心甜点、顶端配料、干明胶、花生露、橙汁、可可和巧克力及动物饲料均可传播此病。
生熟食品未严格分开是引起本病流行最常见的原因水源污染或集体灶食物污染则可致暴发流行。
亦可通过带菌的蟑螂、鼠或苍蝇污染用具或食物而传播。
以生物学分型方法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患儿医院感染鼠伤寒沙门氏菌是由于房房环境污染,医务人员带菌引起。
截瘫患者泌尿系统感染鼠伤寒沙门氏菌与家庭环境污染及护理者带菌有关。
3.易感人群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但发病与下列因素相关:(1)病人免疫力免疫缺陷者不但易感染,而且易致败血症。
如AIDS患者感染机会多,且易致道外感染。
(2)患者年龄肠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lgA)在抵御沙门氏菌侵入中起重要作用,婴幼时期sk缺乏,故最易感群体是年幼儿童,其次是虚弱者、年长老人等。
4.流行特征本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在多雨潮湿季节发病较多,发病后一般呈散发或地方流行性。
(1)发病率对沙门氏菌肠炎发病率的了解主要是通过卫生防疫体系实验室检出的阳性菌株数,或者来自医院的就诊人数,故整个社会的实际发病率远比这些数字要高得多。
沙门氏菌感染近年来在有的地区似有所增加,其原因可能为:①对本病的认识和细菌培养技术的提高;②食品大规模生产及广泛发售,但有的卫生管理不严;③集体就餐的机会增加;④大规模的畜群饲养,人们对动物源性食品如肉、蛋及奶等需求增多;⑤国内及国际问动物交往增加。
这些因素可引人新的血清型及引起本病的传染播散。
各型沙门氏菌病中发病率最高的是鼠伤寒沙门氏菌,世界各国报道鼠伤寒占沙门氏菌感染总数的27.7%~80%。
近几年非伤寒副伤寒沙门氏菌感染患者有下降趋势,这可能与收治对象卫生习惯的改善和卫生防疫部门加强食品卫生管理有关。
(2)地区分布本病主要为世界性散发流行,偶有通过污染某类商品如香烟、胭脂引起国际流行。
在工业发达国家,伤寒多经旅游者输入,但非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发病率普遍较高。
在沙门氏菌中,除鼠伤寒在世界各国普遍流行外,其他多因地区而异。
(3)耐药性沙门氏菌特别是鼠伤寒沙门氏菌,常带有质粒介导的多重耐药因子,实验证明可经大肠杆菌传递耐药性。
我国多数实验报道对氯霉素、氨苄西林及复方磺胺甲嗯唑耐药率为24%~51%。
鼠伤寒沙门氏菌的耐药为一难题,国内外有很多报告。
近年来加拿大、英国、美国、捷克等国出现多重耐药鼠伤寒沙门氏菌DTl04血清型。
沙门氏菌对氟喹诺酮类耐药的病例近几年也屡见报道,这是流行病学中一个很值得重视的问题。
【症状】:沙门氏菌细胞壁里的脂多糖,由一种低聚糖苷和一种脂质A成分所组成。
脂质A成分具有内毒素活性,可使动物发热,黏膜出血,白细胞减少,继而增多,血小板减少,肝糖消耗增高,低血糖症,最后可导致休克而死亡。
临床症状在临床上可见到患病犬、猫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不食。
呼吸浅表,呕吐和腹泻,粪便呈水样或黏液样,重症病例稀便中带有血液。
患病犬猫全身衰弱,常躺卧不起,体重迅速减轻,腹泻重者,黏膜苍白,虚弱,脱水,濒死期出现黄疸。
幼龄动物感染后,体温降低,身体明显虚弱。
其中,猫的沙门氏菌病死亡率10%左右,并可明显影响猫的生长发育。
根据症状的不同常将本病分为两种类型:胃肠炎型是多见的病型,尤其发生在幼龄和老龄犬、猫时,症状更为明显。
动物表现委靡、厌食、呕吐和腹泻等症状,体温高达40~41℃。
腹泻初期粪便稀薄如水,随后转为稍黏稠;严重病例出现由胃肠道出血引起的血便。
患病犬、猫体重下降,黏膜苍白,严重虚弱,如果出现黄疸、休克等严重症状后,常发生死亡,多见于幼龄和老龄动物。
个别动物还可由于细菌毒素中毒、代谢性酸中毒等原因出现后肢瘫痪、抽搐等神经症状,这类患病动物大多数发生死亡。
体格健壮的成年动物发生沙门氏菌感染时,常只表现为短时间(1~2d)的剧烈腹泻,随即好转。
体质虚弱、与其他疾病协同、受到应激刺激等因素,与本病症状表现密切相关。
妊娠动物感染沙门氏菌后,可导致流产和死胎,产下的新生仔常体质瘦弱。
茵血症和内毒素血症型这种病型主见于幼龄动物和免疫力降低的成年动物。
从病程看,这种病型多见于本病的前期。
患病动物表现极度沉郁、虚弱、体温下降和毛细管充盈不良等症状,多数可表现胃肠炎症状,但也有少数病例不呈现胃肠炎症状。
病变剖检可见尸体消瘦,尸僵不全,可视黏膜苍白或呈蓝紫色。
胃肠黏膜水肿,淤血或出血,在十二指肠上段可见溃疡甚至肠穿孔。
在急性病例中,肝脏肿大可达2~3倍,呈暗红色或带灰黄色。
亚急性和慢性型,肝脏呈不均匀的土黄色,胆囊肿大。
脾脏肿大数倍,被膜紧张,呈暗红色或暗褐色,被膜下出血,切面多汁。
肾脏稍肿大,被膜下常见点状出血。
皮质与髓质交界不清。
膀胱黏膜可见少量点状出血。
脑脊液增多,脑实质水肿。
【诊断】:根据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只能对沙门氏菌病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须采集发病动物的血液、内脏器官、粪便或采取流产胎儿胃内容物、肝、脾组织进行细菌学检查或某些血清学诊断技术如凝集试验、荧光抗体试验等,用于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和诊断。
实践中常用血清学方法对鸡白痢、马副伤寒进行血清学诊断:对马副伤寒可采用马血清做试管凝集试验:对鸡白痢可采取鸡的血液或血清做平板凝集试验。
1. 流行病史有进食可能污染的食物史,同食者短期内集体发病,或有家庭、病房等传染病源接触史,或接触病禽、病兽等。
2.临床表现进食可疑食物后1~2d内,突然发生急性胃肠炎症状。
此外,沙门氏菌感染亦可表现似伤寒、败血症,或呈局部化脓感染。
3.细菌培养及时取呕吐物、血、骨髓、尿、粪或脓液做细菌培养,阳性便可确诊。
因沙门氏菌是最常见的食源性细菌病原体,从食品中分离和鉴定沙门氏菌,当前通用的方法学分5个步骤:(1)前增菌第一步使食物样品在含有营养的非选择性培养基中增菌,使受损伤的沙门氏菌细胞恢复到稳定的生理状态。
(2)选择性增菌在含选择性抑制剂的促生长培养基中间,样品进一步增菌的一个步骤。
此培养基允许沙门氏菌持续增殖,同时阻止大多数其他细菌的增殖。
(3)选择性平板分离这一步采用固体选择性培养基,抑制非沙门氏菌的生长,提供肉眼可见的疑似沙门氏菌纯菌落的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