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用于环状混合痔疗效观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痔的发病率甚高,占肛门直肠疾病构成比的87.25%[1]。而环状混合痔是肛肠科疾病中一大类常见、多发而又属疑难性病种,治疗难度较大,且术后外痔皮赘脱出发生率高,影响患者的

生活质量。本文通过对本院环状混合痔患者进行外痔横切横缝加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 )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

改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用于环状混合痔疗效观察

梁澄照,黄进林,梁惠结,梁淑和(顺德中医院外二科,广东佛山528000)

【摘

要】

目的

通过改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PPH )术(即外痔横切横缝加PPH 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并外痔皮赘

脱出,评价该方法的治疗效果并观察术后肛门外痔皮赘脱出发生率。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对A 组50例环状

混合痔并外痔皮赘脱出的住院患者进行外痔横切横缝加PPH 术,同期B 组50例采用传统PPH 术式治疗,观察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并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在术后3、7、15、30、90d 及1年进行术后肛门外痔皮赘脱出的临床疗效观察。结果

A 组与

B 组相比,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明显减少,术后肛门外痔皮赘脱出发生率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通过改良PPH 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PPH 术,术后肛门外痔皮赘脱出发生率较传统PPH 术明显减少。

【关键词】

痔;

吻合术,外科学/仪器和设备;

皮赘

文章编号:1009-5519(2012)08-1175-02

中图法分类号:R657.18

文献标识码:

B

现代医药卫生2012年4月30日第28卷第8期J Mod Med Health,April30,2012,Vol.28,No.8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本院收治的符合环状混合痔标准并且均为外痔皮赘脱出患者100例,其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43~79岁。全部入选病例自愿参加试验,排除肛瘘、肛周脓肿、肛乳头肥大、直肠息肉、结肠病手术、直肠前突、骶尾部畸胎瘤、骶尾部囊肿、盆底肌痉挛综合征、肛门失禁、肛门湿疹、肛门直肠狭窄、直肠脱垂、直肠癌、非皮赘脱出之混合痔及单纯内痔情况。100例患者按入院号随机分为A、B两组各50例,A组为横切横缝加PPH术组,B组为单纯PPH组。两组患者年龄、发病时间、病情严重程度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A组在常规PPH术(采用国产吻合器)后将上提不完全的外痔皮赘横向切除,剥离皮内痔静脉丛,用7-0丝线间断缝合,恢复皮肤的连续性并止血,术后观察有无再脱出情况。B组行常规PPH术(采用国产吻合器),术中不作皮赘修整。

1.3疗效评估对照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术后出血、疼痛、里急后重感、皮桥水肿、感染、环状混合痔复发、肛门直肠狭窄等长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2结果

2.1治疗期间无患者退出,平均住院天数A组为(6.15±2.38)d,B组为(7.81±5.6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平均住院费用(8231±410)元,B组平均住院费用(9632±895)元。

2.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A、B两组分别为4.0%(2例)和20.0%(10例),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3术后1年并发症发生率,A、B组分别为18.0%(9例)和56.0%(28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环状混合痔并外痔皮赘脱出是肛肠科疾病中一大类常见、多发又属疑难性的病种,治疗难度较大,且术后外痔皮赘脱出发生率高。其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大体分为保守治疗、注射疗法、手术疗法3种[2]。保守治疗只能改善症状,不能去除病灶;注射疗法主要应用硬化剂、坏死剂2种,虽然痛苦小、疗程短,但可能发生坏死性大出血、肛门狭窄等后遗症,而且疗效不确切;手术疗法可去除病灶,消除症状,疗效可靠,以往主要应用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3]。PPH术是近年来较为推崇及成熟的痔微创手术疗法,用于治疗环状脱垂性内痔为主的混合痔疗效满意。其实质是通过特制的吻合器,在痔的上方环形切除一定宽度的直肠下端黏膜和黏膜下层组织,同时对远近端黏膜进行吻合,使脱垂的肛垫向上悬吊[4]。由于手术同时切断位于黏膜下层、供给痔的直肠上动脉和直肠中动脉分支,使术后痔的血供减少,一般痔核在术后2周左右逐渐萎缩[5]。PPH术操作简单,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安全、有效、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特点,作为治疗痔的一种新方法,其近期疗效值得肯定[6]。在PPH术开展初期曾一度被认为可以取代传统手术,但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和随访期限的延长。人们渐渐发现,PPH术还是有一定的弊端,如果单纯采用PPH术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疗效。环状混合痔单纯行PPH术相当部分患者仍然有明显的外痔内缩不全,是患者不满意之处。

PPH术理想的适应证是以内痔为主的Ⅲ~Ⅳ度痔且无明显的肛缘皮赘,但这样的手术病例不多见。由于病程长,绝大多数患者都伴有较明显的外痔皮赘。有文献报道,PPH术后远期有一定的痔脱垂复发率,其原因可能是PPH术后,肛垫赫膜下支持性结缔组织和稳定性结缔组织仍处于萎缩、松弛和破坏状态,Treitz肌发生伸长、变性、断裂,这种病理性肛垫位置的移动,不能完全确保长期不再向下移动[5]。本研究对有肛周皮赘患者于PPH术后进行了为期1年的随访,结果有40%的病例出现脱垂复发。

环状混合痔,脱垂组织多,术中未行皮赘切除处理,术后部分患者仍有异物感,大便时仍有肿块脱出,有的患者还可摸到“痔”,抱怨“手术不十分理想”和“不卫生”;而传统的外剥内扎术,虽然可以同时切除部分皮赘,但必须保留皮桥,切除过多容易引起肛门狭窄,切除过少同样存在手术不彻底的问题,而且痛苦大,病程长。另外,术中不缝合切口皮肤,虽然利于创面引流,预防感染、水肿,但创面愈合缓慢,愈后不够平整,遗留瘢痕较大,以致分布于齿线周围的末梢神经受损,影响分辨气体、液体和固体物的准确性。

不损伤齿线的重要意义:Treitz肌在齿线区最为密集,称为“痔的提肌和压缩器”。有支持和悬吊肛垫的重要作用,该肌退变或松弛断裂都会导致肛垫下移和痔静脉丛扩张。齿线上区0.9cm 内为单层柱状上皮与复层扁平上皮之间的过渡区域特征肛管移行区(ATZ)上皮。齿线区是高度特异化的感觉神经终末组织带,是排便运动诱发区[7]。当粪便刺激直肠区,通过感觉神经传达到大脑,即可产生排便感。同时,齿线作为排便感觉中心,能鉴别直肠内容物的性质。如此区破坏,排便感即消失,直肠内的粪便就会产生淤滞现象,故保留齿线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而选择PPH术并同时附加肛周皮赘的横切横缝这一改良术式,对于PPH术后残留脱出的皮赘,既遵循了PPH术的技术优势,又突破了原技术的局限,术后肛周皮肤既美观又无损伤齿线和引起肛门狭窄风险,相对传统的外剥内扎术痛苦轻、恢复快,是PPH术简便实用、安全有效的补救措施。

参考文献

[1]李润庭.肛门直肠病学[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101.

[2]张东铭.痔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

[3]喻德洪,杨新庆,黄筵庭.重新认识提高痔的诊治水平[J].中华外科杂

志,2000,38(12):890-891.

[4]李胜龙,尹廷宝,张熙,等.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与外剥内扎术的

对比研究[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5,25(3):167.

[5]陈剑英,陈道达,卢建华,等.重度脱垂性痔环形切除术与吻合器痔上

黏膜环形切除术治疗Ⅲ、Ⅳ度痔的对比观察[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4,7(4):267-269.

[6]Ortiz H,Marzo J,Armendariz P.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of stapled

haemorrhoidopexy versus conventional diathemry haemorrhoidectomy[J].

Br J Surg,2002,89(11):1376-1381.

[7]黄乃健.中国肛肠病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682.

(收稿日期:2012-01-16)

(本文编辑:苏畅)

表1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n)组别

A组B组

5

1

1

术后出血里急后重感

1

2

疼痛

1

皮桥水肿

1

感染表2术后1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组别A组B组环状混合痔复发

7

24

肛门直肠狭窄

2

4

合计

9

28

·117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