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境颗粒物样品分析DRI_OCEC分析流程

合集下载

大气颗粒物监测与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

大气颗粒物监测与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

大气颗粒物监测与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一、前言近年来,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其中大气颗粒物成为关注的热点问题。

为了保障公众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建立一个可靠、有效的大气颗粒物监测与分析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二、系统概述大气颗粒物监测与分析系统由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数据处理系统、数据展示系统等组成。

传感器:采用高精度的传感器检测大气中的颗粒物浓度和粒径分布。

其中,PM2.5、PM10为主要监测指标。

数据采集系统:通过GPS等技术,记录并标定监测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精度。

同时,增加传感器网络,提高系统的监测能力。

数据处理系统:对采集的数据进行预处理、清洗等工作,同时采用机器学习等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以保证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数据展示系统:展示监测数据及分析结果,为政府部门和公众提供科学决策支持。

三、系统实现1. 传感器选择传感器是系统的核心部件,选用好的传感器对系统的性能影响很大。

PCD-10B大气PM2.5颗粒物监测仪、GRIMM-11大气颗粒物多尺度采集器均为经典的选择。

2. 数据采集系统基于GPS的定位技术、无线传输技术等技术,确保数据的精确和及时性。

同时,类比采集板和数字采集板的选择也需要考虑,要确保采样精度。

3. 数据处理系统采用机器学习算法和数据预处理技巧,如PCA、LDA等,对监测数据进行清洗、校正和筛选,以达到数据质量的最大化。

4. 数据展示系统应用Web技术和数据可视化技术,开发出一个直观、易用的用户界面,展示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

四、系统优势1. 精确的测量数据选用高精度、高灵敏度的传感器,通过GPS等技术实现良好的数据标定和校正,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2. 无缝化的数据处理采用机器学习技术和数据预处理技巧,对监测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处理,使得数据处理和分析过程能够无缝地衔接。

3. 可视化的数据展示数据展示系统采用Web技术和可视化技术,呈现出直观、易用的数据展示界面,帮助政府和公众更好地了解大气颗粒物的监测与分析结果。

大气污染物排放检验流程与监测方法

大气污染物排放检验流程与监测方法

大气污染物排放检验流程与监测方法大气污染是指在大气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物质,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危害的现象。

为了控制和减少大气污染,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法规和标准,并实施了大气污染物排放检验流程和监测方法。

下面将详细介绍大气污染物排放检验流程与监测方法。

一、大气污染物排放检验流程:1. 制定排放标准:各国制定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根据不同类型的污染源和污染物进行分类,规定了相应的排放限值。

2. 审批与许可:企业在开始运营前,需要向相关部门提交申请,并提供有关资料进行审批。

审批包括对企业污染物排放情况的评估,是否符合排放标准的要求。

3. 监测设备安装与调试:企业需要建立相应的监测系统,包括污染物排放监测设备、数据采集与传输设备等。

在设备安装完成后,需要进行调试,确保监测设备的正常运行。

4. 监测与数据记录:监测设备会定期对企业的排放情况进行监测。

监测结果会被记录下来,并向相关部门报告。

这些数据可以作为企业是否符合排放标准的依据。

5. 检测与分析: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检测与校准,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判断企业的排放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6. 报告与评估:根据监测数据,编制排放报告,并向相关部门提交。

相关部门会对报告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企业进行奖励或处罚。

二、大气污染物监测方法:1. 定点监测:选取污染源附近的监测点,安装相应的监测设备进行定点监测。

定点监测主要用于评估一个特定污染源的排放情况。

2. 移动监测:使用移动式监测设备对污染源进行监测。

移动监测可以快速调查不同区域的污染源,对短期污染事件进行监测。

3. 遥感监测:使用遥感技术获取大气污染物的空间分布情况。

遥感监测可以覆盖大范围的区域,并提供精确的空气质量数据。

4. 基于模型的监测:使用数学模型对污染源进行建模,预测和评估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情况。

模型可以帮助决策者制定相应的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5. 抽样监测:采取空气抽样器对空气中的污染物进行采样,然后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和检测。

(环境监测)第五节颗粒物的测定

(环境监测)第五节颗粒物的测定
一定时间接触后,心脏病 和肺病患者症状显著加剧 ,运动耐受力降低,健康 人群普遍出现症状
心脏病和呼吸系统 疾病患者应减少体 力消耗和户外运动
老年人和心脏病、 肺病患者应留在室 内,并减少体力消 耗
健康人运动耐受力降低, 明显强烈症状,提前出现 某些疾病
老年人和病人应留 在室内,避免体力 消耗,一般人群应 避免户外活动
六、空气质量指数计算
• 空气质量指数(AQI)是一种向社会公众公布的反 映和评价空气质量状况的指标。它将常规监测的 几种主要空气污染物浓度经过处理简化为单一的 数值形式,分级表示空气质量和污染程度,具有 简明、直观和使用方便的优点。
AQI与原来发布的API有什么区别?
AQI与原来发布的空气污染 指数(API)有着很 大的区别。AQI分级计算参考的标准是新的环境空 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参与评价的污染物为 SO2、NO2、PM10、 PM2.5、O3、CO等六项;
2、 中流量采样器
中流量采样法使 用中流量采样器 (50~150L/min), 所用滤膜直径较大流 量的小,采样和测定 方法同大流量法。
图3.33 采样器流量校准示意图
二、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测定
• 空气中粒径小于10μm的颗粒物称为可吸入颗 粒物,又称飘尘。常用PM10表示。
• 测定方法:重量法、压电晶体差频法、 β射线 吸收法及光散射法。
采样结束后,剔除集尘器中的树叶、小虫等异物,其余 部分定量转移至1000mL烧杯中,加热蒸发浓缩至10~ 20mL后,再转移至已恒重的磁坩埚中,用水冲洗粘附在烧 杯壁上的尘粒,并入瓷坩埚中,在电热板上蒸干后,于 105±5℃烘箱内烘至恒重,按下式计算降尘量。
降 尘 量 [ t/k (2 m 3 d ) 0 ] m 1 m 0 m a 3 1 0 40 A t

环境保护行业中大气污染监测技术操作指南

环境保护行业中大气污染监测技术操作指南

环境保护行业中大气污染监测技术操作指南大气污染是当前世界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对人类的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为了有效防控大气污染,环境保护行业中的大气污染监测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大气污染监测技术的操作指南,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些技术。

一、大气污染监测技术的概述大气污染监测技术通过采集和分析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和排放数据,实现对大气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估。

目前常用的大气污染监测技术包括气象观测、气体污染物浓度的在线监测、颗粒物测量、大气降水采样等。

这些技术主要通过监测点位的设立、数据采集仪器的选择和操作规范等方式来进行。

二、大气污染监测技术操作指南1. 监测点位的设立监测点位的选择应充分考虑环境特征、人口密度、污染物的扩散规律等因素。

首先,应选择代表性区域作为监测点位,不能仅仅集中在某个特定区域或地点。

其次,要尽量避免距离主要污染源过近的情况。

同时,还要根据不同污染物的特性和扩散规律,合理设置监测点位,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2. 数据采集仪器的选择数据采集仪器的选择是大气污染监测技术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首先,要确保所选仪器的准确度和稳定性,具备较高的测量精度和可靠性。

其次,还需要根据不同污染物的特性选择相应的仪器,如气体污染物的在线监测可以使用气体分析仪,颗粒物测量可以使用颗粒物采样器等。

此外,仪器的操作简便、数据传输方便等也是选择的考虑因素之一。

3. 仪器操作规范仪器操作规范是确保监测数据准确性的关键环节。

在使用大气污染监测仪器前,操作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

同时,应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并严格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定,避免因不当操作而导致数据失真或仪器损坏。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还应保持仪器的常规维护和定期校准,以确保数据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4. 数据分析与报告编制监测数据的分析和报告编制是大气污染监测技术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大气颗粒物化学成分的分析与监测方法研究

大气颗粒物化学成分的分析与监测方法研究

大气颗粒物化学成分的分析与监测方法研究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颗粒物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大气颗粒物中的化学成分是其污染程度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因此对大气颗粒物化学成分的分析与监测方法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对大气颗粒物化学成分的分析主要采用两种方法:传统方法和先进方法。

传统方法包括颗粒物采样、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

颗粒物采样是通过采集大气中悬浮颗粒物,常见的采样方法有高体积采样器法、低体积采样器法和主动式采样器法。

化学分析则是对采集到的颗粒物样本进行化学分析,常用的方法有离子色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和X射线荧光光谱法等。

仪器分析则借助仪器设备对样本进行分析,如红外光谱法、质谱法和激光诱导荧光法等。

然而,传统方法在大气颗粒物化学成分分析中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这些方法仪器体积大,操作复杂,不利于实地采样和快速分析。

其次,传统方法分析过程的样品损失较大,容易产生分析误差。

此外,传统方法需要大量的化学试剂和高温高压条件,存在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

为了解决传统方法存在的问题,先进方法开始应运而生。

先进方法主要包括无损分析、在线分析和微型分析。

无损分析可以直接对颗粒物进行分析,无需取样和准备样品,常见的方法有激光散射光谱法、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法和红外光谱法等。

在线分析则适用于实时监测,常见的方法有质谱联用技术、气相色谱法和毛细管电泳法等。

微型分析则是利用微型化技术,缩小分析体积和样品需求,提高分析速度和准确性。

虽然先进方法在大气颗粒物化学成分分析中具有许多优势,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难题。

首先,这些方法相对较新,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和验证其可靠性。

其次,先进方法需要较高的仪器设备和技术要求,导致其成本较高,不适用于资源较为匮乏的地区。

此外,先进方法在特定颗粒物化学成分分析方面的适用性和准确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为了改进目前的大气颗粒物化学成分分析与监测方法,同时兼顾准确性和实用性,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大气中颗粒物的测定方法

大气中颗粒物的测定方法

大气中颗粒物的测定第一节概述空气中固态和液态颗粒状态的物质统称空气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

风沙尘土、火山爆发、森林火灾和海水喷溅等自然现象,人类生活、生产活动中各种燃料(如煤炭、液化石油气、煤气、天然气和石油)的燃烧是空气颗粒物的重要来源。

颗粒物按大小可分为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和细粒子。

空气中的颗粒物有固态和液态两种形态。

固态颗粒物中较小的有炭黑、碘化银、燃烧颗粒核等,较大的有水泥粉尘、土尘、铸造尘和煤尘等。

液态颗粒物主要有雨滴、雾和硫酸雾等。

在工农业生产中可产生大量生产性粉尘,根据性质分为无机和有机粉尘。

空气颗粒物污染对人群死亡率有急性和慢性影响,有一定的致癌作用,长期吸入较高浓度的某些粉尘可引起尘肺。

吸入铅、锰、砷等毒性粉尘,经呼吸道溶解后,可引起机体中毒的发生。

粉尘作用于人体上呼吸道,早期可引起鼻粘膜刺激,毛细血管扩张,久而久之,能引起肥大性鼻炎,萎缩性鼻炎,还可引起咽喉炎,支气管炎等。

经常接触生产性粉尘,也能引起皮肤、眼、耳疾病的发生。

大麻、棉花、对苯二胺等粉尘可引起哮喘性支气管炎、偏头痛等变态反应性疾病。

沥青粉尘在日光照射下通过光化学作用,可引起光感性皮炎、结膜炎和一些全身症状。

飘浮在空气中的颗粒物,若携带某些致病微生物,随呼吸道进入人体后,可引起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如果吸入含致癌物粉尘,如镍、铬等,可导致肺癌的发生。

第二节生产性粉尘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飘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它是污染工作环境、损害劳动者健康的重要职业性有害因素,可引起多种职业性肺部疾病。

一、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和分类生产性粉尘的来源有:矿山开采、凿岩、爆破、运输、隧道开凿、筑路等;冶金工业中的原料准备、矿石粉碎、筛分、配料等;机械铸造工业中原料破碎、配料、清砂等;耐火材料、玻璃、水泥、陶瓷制造等;工业原料的加工;皮毛、纺织工业的原料处理;化学工业中固体原料处理加工,包装物品等生产过程。

大气颗粒物采样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颗粒物采样

大气颗粒物采样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颗粒物采样

大气颗粒物采样分析方法研究进展颗粒物采样大气颗粒物采样分析方法研究进展史红星肖凯涛李庆伟防化研究院第五研究所北京102205摘要大气颗粒物是大气环境中的直接污染物或大气环境中化学污染物、微生物污染物的主要载体,在大气或空气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控制与治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综述了大气颗粒污染物采样与分析方法研究现状,并展望了大气颗粒物采样分析方法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大气颗粒物气溶胶采样方法分析方法综述大气颗粒物是大气环境中的直接污染物或大气环境中化学污染物、微生物污染物的主要载体,在大气或空气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控制与治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大气颗粒物种类很多,可以根据来源、形成机制、形成特征、粒径、化学组成等多种方法分类。

通常把大气颗粒物按粒径分为4类:总悬浮颗粒物TSP、可吸入粒子IP、粗粒子PMlo、细粒子PM2、5。

TSP是指漂浮在空气中的固态和液态颗粒物的总称,其空气动力学当量粒径范围约为0、1、100微米。

PM,。

在环境空气中持续时间很长,对人体健康和大气能见度影响都很大。

PM,o被人吸入后,会累积在呼吸系统中,引发许多疾病…。

目前普遍认为PM对人体危害最大,因为这个粒径的颗粒物可以在肺泡中沉积并进入血液循环。

25一般情况下,大气颗粒物采样分析方法是使含有一定量大气颗粒物的大量空气通过截留滤膜、固体吸附剂或液体吸收剂,将大气中浓度较低的污染物富集起来,然后根据需要直接或间接分析其质量浓度、粒径分布、颗粒形态、元素组成和颗粒负载有机物的种类与数量等指标。

目前对大气颗粒污染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气颗粒物的时空浓度分布水平或粒级分布特点、源解析与贡献、化学组成及形态、颗粒物上的多环芳烃等重点化学污染物分析以及大气颗粒物的危害性及防治对策等方面‘2l【31141151,而对大气颗粒污染物采样分析方法方面的研究报道很少。

本文综述了大气颗粒物采样和分析方法方面的研究现状,展望了大气颗粒物采样分析方法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现场采样流程及其质量控制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现场采样流程及其质量控制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现场采样流程及其质量控制一、引言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是为了解决大气污染问题,维护人民的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监测的准确性和可信度直接关系到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现场采样流程的规范性和质量控制的严谨性非常重要。

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现场采样流程1. 采样点的选择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需要根据相关标准和规范,选取适当位置的采样点。

采样点要避免受到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如车辆排放、工业废气、建筑物等,同时要保证采样点周围无高浓度污染源的影响,以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2. 采样设备的准备现场采样前需要检查采样设备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并做好设备清洁和标定工作,确保采样设备的精准度和稳定性。

3. 采样时间和频率根据监测任务的具体要求和采样点的特性,确定采样的时间和频率。

一般情况下,每日的气象条件和人为活动情况都可能影响监测结果,因此需要在不同的时间段和不同频率下进行采样,以获取全面准确的监测数据。

4. 采样操作在采样前需要对采样工作进行详细的计划和准备工作,包括采样点的确认、操作流程的设计和采样设备的准备等。

采样操作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标准要求进行,操作人员需要接受专业培训并持证上岗,确保采样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5. 采样样品的保存和处理采样样品需要在采样后立即进行标记、包装和保存处理,以避免采样样品的污染和变质。

对于不同类型的样品,需要采用不同的保存和处理方法,以保证样品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三、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质量控制1. 采样设备的质量控制采样设备是保证监测数据准确性和可信度的基础,因此需要对采样设备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管理。

在采样设备购置和日常使用中,需要与供应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定期对采样设备进行校准、清洁和维护,保证采样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 样品分析质量控制采样样品的分析是监测结果的重要环节,需要建立完善的标准和规范,对样品分析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包括实验室环境的控制、分析设备的检定和维护、分析人员的技术培训和考核等,以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EC、OC实验分析使用经验

EC、OC实验分析使用经验

EC、OC实验分析使用经验赵熠琳【摘要】大气气溶胶的重要组成成分EC、OC的研究,随着《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正式颁布,得到开展.为更好的治理大气污染,本文主要介绍日常EC、OC分析实验中所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及分享大量实验分析过程中得到的经验,包括实验分析样品膜的选择,EC、OC分析实验经验,实验结果分析处理等方面内容.严谨的化学分析方法及实验操作步骤,对于深入认识气溶胶组成及特征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社会意义,为将来解决大气污染状况与分析灰霾成因可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期刊名称】《资源节约与环保》【年(卷),期】2013(000)006【总页数】2页(P76-77)【关键词】EC;OC;分析;采样膜;使用经验【作者】赵熠琳【作者单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北京100012【正文语种】中文自2011年底北京市多次发生严重灰霾天气污染事件,经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以下简称总站)对大气中各项污染物浓度监测结果显示,导致多次污染形成的主要原因除气象因素外,细粒子(PM 2.5)浓度的增高是形成污染天气的主要原因。

伴随PM 2.5浓度监测的迅速开展及实时数据的公布,在监测的过程中引发了对细粒子组成成分的探讨与研究,经试验分析证明,导致北京市多次大气环境严重污染的PM 2.5颗粒物的组成成分含有大量的有机碳(OC)、元素碳(EC),一定量的水溶性离子(Li+、Na+、NH4+、K+、Ca2+、Mg2+、F-、NO2-、Cl-、NO3-、Br-、PO43-、SO42-),以及一定含量的重金属元素(V、Cd、Mn、Co、Ni、Cu、Zn、As、Se、Cr、Sn、Sb、Ba、Hg、Tl、Pb和Bi)。

[8-10]有机物因为其约占颗粒物总质量的10-50%而作为大气细粒子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是总站于2012年内开展了2012年全年4个季度针对PM2.5手工样品的EC/OC成分比例分析实验,积累了大量实验经验。

大气中颗粒物的测定

大气中颗粒物的测定

大气中TSP、PM10与PM2、5的监测一、实验目的1、了解中流量大气采样器与四通道采样器的基本原理,掌握使用方法。

2、学习质量法在大气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3、重点掌握滤膜的称量、采样器参数的设定与读取。

二、实验原理采样原理:采样头通过冲击式切割器实现不同粒径颗粒物的选择性分离,小于2、5 µm、小于10 µm 的颗粒随气流绕过碰撞器而在下游捕集在滤膜上。

测定PM10与PM2、5的方法就是基于重力原理制定的,本实验使用的就是国内外广泛采用的滤膜捕集-重量法。

原理为选用一定切割特性的采样器,以恒速抽取一定体积的空气通过已经恒重的滤膜,使环境空气中TSP与PM2、5被阻留在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的滤膜重量之差及采样体积,即可以算出TSP与PM2、5浓度。

滤膜经处理后,还可以进行组分分析。

三、实验仪器1、PM2、5——四通道采样器2、TSP——中流量采样器3、8cm滤膜:提前一天恒温称重好放入烘箱;四张小膜供PM2、5用,一张大膜供TSP用4、分析天平感量0、1mg或0、01mg、5、恒温恒湿箱6、镊子手套等;四.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a.三楼天台上,安装两台仪器,调节采样器入口距地面高度为2、5m,并确保能正常通电及工作;b.提前一天用洁净镊子将滤膜夹入事先准备好的透明袋中,放入恒温恒湿箱进行24h恒重处理;2、采样过程:a.经过24h的恒重处理,称量滤膜(注意环境污染),分别平行称量五次取均值记录;然后将已称重的滤膜用镊子放入洁净采样夹内的滤网上,滤膜毛面应朝进气方向。

将滤膜牢固压紧至不漏气。

设置好仪器相关参数:24h采样,流量10L/min;b.采样过程中不定时对采样仪器进行4-5次检查。

3、称量a.经过24h的采样过程,配戴实验手套用洁净镊子将滤膜从仪器切割器上夹入透明带中(此时应对折滤膜,避免样品损失);b.将收集好的样品滤膜立即放入恒温恒湿箱恒重24h后,进行平行五次称量滤膜,最终取平均值记录;4、数据计算与PM10以及TSP的含量:利用公式计算PM2、5浓度含量(μg/m3)其中:W1——采样后滤膜重量gW2——采样前空白滤膜重量gQ——采样一起平均采样流量L/mint——采样时间1440min五、数据分析1、PM2、5表1 2014、9、16 大气中PM2、5采样数据通道CH1 CH2 CH3 CH4 流量L/min 17、3 16、2 17、2 17 W0采样前重量/g 0、091 0、1476 0、0902 0、453 W1采样后重量/g 0、0919 0、148 0、092 0、092 (W1-W0)差值/g 0、00090 0、0004 0、0018 0、0014 24h大气中PM2、5浓度含量36、127 17、147 72、674 57、190本小组就是在2014、9、26日17:00—次日17:00进行PM2、5采样。

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技术指南

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技术指南

附件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技术指南(试 行)第一章 总 则1.1编制目的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和《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进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进程,增强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及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文件,编制《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技术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

1.2适用范围1.2.1本指南适用于指导城市、城市群及区域开展大气颗粒物(PM10和PM2.5)来源解析工作。

1.2.2本指南内容包括开展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工作的主要技术方法、技术流程、工作内容、技术要求、质量管理等方面。

1.3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3—《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的通知》《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GB 3095-201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T 14506.30-2010 硅酸盐岩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30部分:44个元素量测定GB/T 14506.28-2010 硅酸盐岩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28部分:16个主次成分量测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7年第4号 关于发布《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的公告HJ 618-2011 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 重量法HJ/T 194-2005 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T 393-2007 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技术规范当上述标准和文件被修订时,使用其最新版本。

1.4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颗粒物污染源:向大气环境中排放固态颗粒污染物的排放源统称颗粒物污染源。

环境受体:受到大气污染物污染的环境空气统称环境受体,简称受体。

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通过化学、物理学、数学等方法定性或定量识别环境受体中大气颗粒物污染的来源。

大气颗粒物监测方法的研究与评估

大气颗粒物监测方法的研究与评估

大气颗粒物监测方法的研究与评估大气颗粒物是指空气中所悬浮的微小颗粒,包括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等。

这些颗粒物不仅直接影响空气质量,还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

因此,对大气颗粒物进行有效监测与评估是保障公共健康和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针对大气颗粒物监测方法展开研究与评估。

一、大气颗粒物监测方法1. 传统监测方法传统的大气颗粒物监测方法主要包括高体积法、低体积法和滤膜法等。

其中,高体积法通过大气样品的容器来测定颗粒物的浓度,准确性较高;低体积法则是通过吸气口收集空气样品,适用于长期连续监测;滤膜法是将大气中的颗粒物过滤在膜上,便于后续分析。

这些方法在监测大气颗粒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 先进监测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先进的大气颗粒物监测技术不断涌现。

如激光雷达技术、毛细管电泳技术和光学谱学技术等,这些技术不仅能够实现实时监测,还能够对颗粒物进行更加精准的检测和分析,为大气环境监测提供了更多选择。

二、大气颗粒物监测方法的评估1. 准确性评估在选择监测方法时,首要考虑的是其准确性。

监测方法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监测结果的可信度,进而影响到针对性的防控措施的制定。

因此,对不同监测方法的准确性进行评估是至关重要的。

2. 稳定性评估监测方法的稳定性也是评估监测方法的重要指标之一。

稳定的监测方法可以确保数据的连续性和可比性,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政策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据。

3. 实用性评估在实际监测中,监测方法的实用性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包括设备的易用性、监测的经济性和维护的方便性等。

只有在实践中得到验证的监测方法才能够更好地为大气颗粒物监测服务。

结语通过对大气颗粒物监测方法的研究与评估,可以不断改进和优化监测手段,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大气环境治理和公共健康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新技术应用到大气颗粒物监测中,为改善空气质量和保护环境做出贡献。

大气中颗粒物的测定

大气中颗粒物的测定

大气中TSP、PM10和PM2.5的监测一、实验目的1、了解中流量大气采样器和四通道采样器的基本原理,掌握使用方法。

2、学习质量法在大气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3、重点掌握滤膜的称量、采样器参数的设定与读取。

二、实验原理采样原理:采样头通过冲击式切割器实现不同粒径颗粒物的选择性分离,小于 2.5 µm、小于10 µm 的颗粒随气流绕过碰撞器而在下游捕集在滤膜上。

测定PM10和PM2.5的方法是基于重力原理制定的,本实验使用的是国内外广泛采用的滤膜捕集-重量法。

原理为选用一定切割特性的采样器,以恒速抽取一定体积的空气通过已经恒重的滤膜,使环境空气中TSP和PM2.5被阻留在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的滤膜重量之差及采样体积,即可以算出TSP和PM2.5浓度。

滤膜经处理后,还可以进行组分分析。

三、实验仪器1、PM2.5——四通道采样器2、TSP——中流量采样器3、8cm滤膜:提前一天恒温称重好放入烘箱;四张小膜供PM2.5用,一张大膜供TSP用4、分析天平感量0.1mg或0.01mg.5、恒温恒湿箱6、镊子手套等;四.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a.三楼天台上,安装两台仪器,调节采样器入口距地面高度为2.5m,并确保能正常通电及工作;b.提前一天用洁净镊子将滤膜夹入事先准备好的透明袋中,放入恒温恒湿箱进行24h恒重处理;2.采样过程:a.经过24h的恒重处理,称量滤膜(注意环境污染),分别平行称量五次取均值记录;然后将已称重的滤膜用镊子放入洁净采样夹内的滤网上,滤膜毛面应朝进气方向。

将滤膜牢固压紧至不漏气。

设置好仪器相关参数:24h采样,流量10L/min;b.采样过程中不定时对采样仪器进行4-5次检查。

3.称量a.经过24h的采样过程,配戴实验手套用洁净镊子将滤膜从仪器切割器上夹入透明带中(此时应对折滤膜,避免样品损失);b.将收集好的样品滤膜立即放入恒温恒湿箱恒重24h后,进行平行五次称量滤膜,最终取平均值记录;4.数据计算利用公式计算PM2.5和PM10以及TSP的含量:浓度含量(μg/m3)( )其中:W1——采样后滤膜重量gW2——采样前空白滤膜重量gQ——采样一起平均采样流量L/mint——采样时间 1440min五、数据分析1、PM2.5表1 2014.9.16 大气中PM2.5采样数据本小组是在2014.9.26日17:00—次日17:00进行PM2.5采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CEC操作流程
一、原理
碳分析仪(Carbon Analyzer, DRI Model 2001)、DRI Model2001可以快速、简单、准确地分析出悬浮在大气中的气溶胶粒子所含的有机碳(Organic carbon, OC)、元素碳(Elemental carbon, EC)和碳酸盐(Carbonate carbon, CC)组分,其所采用的TOR(热光反射法)和TOT (热光透射法)方法被认为是当前大气中OC/EC测量最准的一种推荐方法。

该仪器测试原理是:在无氧的纯He环境中,分别在120℃(OC1),250℃(OC2),450℃(OC3),550℃(OC4)温度下,对0.526(0.525)cm2的样品滤膜片进行加热,将滤纸上的颗粒态碳转化为CO2;然后再将样品在含2%氧气的氦气环境下,分别于550℃(EC1),700℃(EC2),和800℃(EC3)逐步加热,此时样品中的元素碳释放出来。

上述各个温度梯度下产生的CO2,经过MnO2催化,于还原环境下转化为可通过火焰离子检测器(FID)监测的CH4。

样品在加热过程中,部分有机碳可发生碳化现象而形成黑炭,使滤膜变黑,导致热谱图上的有机碳和元素碳的峰不易区分。

因此,在测量过程中,采用633nm的氦-氖激光监测滤纸的反光光强,利用光强的变化明确指示出元素碳氧化的起始点。

有机碳碳化过程中形成的碳化物称为裂解碳(OP)。

当一个样品测试完毕,有机碳和元素碳的8个组分(OC1、OC2、OC3、OC4、EC1、EC2、EC3、OP)同时给出。

IMPROVE协议将OC定义为OC1+OC2+OC3+OC4+OP
EC定义为EC1+EC2+EC3-OP。

二、平面图
三、仪器启动(Analyzer Start-up)
仪器长时间未使用,再次开机时应按以下步骤:
1. 打开电脑,打开仪器电源;
2. 打开面板上所有气阀,并通气约15min;
3. 在面板上,将FID和LINE HEATER的温度分别一次升至操作温度125℃和105℃;
4. 将Oxygenator和Methanator的温度升至120℃,停留30min,然后以每升100℃停留30min的梯度逐步升至900℃和420℃(其中Methanator的温度可先升至450℃,等Oxygenator的温度升到900℃后,再将其由450℃降至420℃);
5. 检查各钢瓶的气压,若小于500psi则需要换气;
6. 检查传输气压是否正确;
7. FID点火:先将面板上的H2流量调至>4.5,1min后流量稳定再点火,当转子流量计的流量出现下降并伴随着砰的一声响声,表明点火成功(如果点火失败,可空气阀门暂时关闭,以减少在FID处的空气流的影响),这时将H2流量调至运行流量3.4,并用烧瓶或玻璃置于FID上方以检查FID是否仍在燃烧。

然后等待10min,FID运行稳定后再进行其他操作;
8. 检查面板上的各流量计的位置是否正确,如出现很大的偏差并无法调至正确位置,可先关闭面板上的气阀,检查转子是否被粘住,若转子没问题,则需检查传输压是否正确,流量计路口处的漏气和出口处气路不流通都会导致转子无法调节的情况;
9. 点击电脑桌面的DriCarbon图标,开始运行程序(点击图标时会出现“”提示
语,将面板左上角的开关拨至ANALYZE处,程序打开后,记得将开关拨回AUTO 处);
10. 进行系统漏气检查(漏气检查方法在后面详述);
11. 建立当天保存数据的文件夹,在程序Welcome界面选择Options,浏览(Browse)文件保存路径(Output Directory),点OK回到Welcome界面;
12. 烤炉:在程序Welcome界面选择Analysis,进入分析界面,然后在命令栏(Command table)选择cmdOvenBake命令,进入下一界面后,点击RUN进行烤炉,根据需要重复上述步骤多次烤炉;
13. 气检(gas-cali):在命令栏(Command table)选择cmdautocalib命令,并填写Sample ID、RUN#、Tech initials等项,注意气检时的Punch area和Deposit area 均为1,点击OK,RUN气检;
14. 走空白(blank):若气检成功,在命令栏(Command table)选择cmdlmproveA 命令,按顺序填写各栏,并把Punch area改为0.525,点击OK,RUN走空白样,根据需要可走多个空白;
15. 走样品(sample):在命令栏(Command table)选择cmdlmproveA命令,按顺序填写各栏,点击OK,RUN,出现“Load”提示语,放入样品,点击OK,Continue,走样;(Delaytime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一般时间为90s)
16. 随机取两个样品重新分析;
17. 气检(gas-cali):如步骤13;
18. 待机:在Welcome界面选择manual,再选择control,在control窗口中将温度(Temp)一栏设置成250,点击“go”,接着点击(exit)回到Welcome界面,此时仪器便处于关机状态,同时别忘了将1、3、4、7气阀关闭以节约气用量。

四、注意事项
1. 载样床(sample boat)为石英材料,易碎,平时装卸样品时应小心;
2. 安装样品炉(sample furnace)处的导光棒时:下长(透射光)上短(反射光);注意两根导光棒内侧(在十字处)的距离,以不阻碍炉管(furnace tube)中载样床的通过为宜;
3.当电脑与分析仪之间的数据线连着的时候,关机时,应先关分析仪,再关电脑;开机时,则顺序相反,即先开电脑,再开分析仪。

若要将系统处于电脑关闭,而分析仪开着的状态,须将二者之间的数据线断开,否则,载样床的马达会嗡嗡响发出警报;
4. 软件操作中,需要从当前窗口退出时,点击“Exit”键,而不宜点击“×”键;
5. 按仪器配件时,应将电源关闭,而平常检查是否漏气时则不需关仪器电源;
6. 若系统脏了,烤炉:
在Welcome界面点manual,再选control,点Defaults—go后,在Position处选Analyze后点go,温度设为800℃,点go即可;
7. 重新分析样品前:将温度调回5℃,点go,在fan处选on点go,待温度降至100℃左右,点Defaults,点go,退出,直接气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