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

合集下载

中文系专业毕业论文 论普通话与方言的互构

中文系专业毕业论文 论普通话与方言的互构

中文系专业毕业论文论普通话与方言的互构普通话与方言的互构摘要:本文探讨了普通话与方言在社会语言环境中的互构关系。

通过对普通话的起源及其在语言规范化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揭示了普通话对于方言的影响和改变。

同时,本文通过实证研究,阐述了方言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与普通话的相互影响。

最后,本文提出在维护方言多样性的同时,加强普通话的地位与规范化的重要性。

1. 引言中文系专业的毕业论文是研究语言学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普通话与方言之间的相互作用,这对于理解中文语言发展和维护方言多样性都具有重要意义。

2. 普通话的起源与作用普通话作为现代汉语的标准语言,在中国有着重要地位。

其诞生与发展与社会历史背景以及国家统一的需要密切相关。

普通话集合了各大方言的特点,形成了共同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等规范,使得不同地区的人们能够进行有效的交流。

普通话的规范化对于促进国家的统一和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3. 普通话对方言的影响尽管普通话在方言多样性的背景下形成,但它对方言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普通话的推广与普及,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普通话,而原本使用方言的人群逐渐减少。

这种现象导致了方言的衰退与消失,一些地区的方言已经濒临灭绝。

因此,普通话对方言的改变和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4. 方言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尽管普通话的流行,方言在社会生活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方言是一种地区性的文化特征,它承载着地方的历史、文化和习俗等,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方言在日常社交、文学艺术、传统习俗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

同时,方言也是人们身份认同的一部分,是地方社群的凝聚力之一。

5. 方言与普通话的相互影响方言与普通话之间并非一味的割裂与对立,二者在社会语言环境中相互影响。

首先,方言对普通话的词汇和语音发音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一些方言特有的表达方式逐渐融入了普通话的使用中。

其次,方言对普通话使用者的语言习惯和感知能力产生了影响,一部分方言特点在普通话使用者中保留或发展。

论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

论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

论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论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程度的增加,普通话的普及越来越广泛,在说好普通话的同时我们的方言也不摒弃。

普通话是提炼多种方言后的结晶,是方言的升华,一定要大力推广。

但目前应该是“双语”的语境,在正式场合要坚持说普通话。

在日常生活中可让方言继续发挥增进乡情亲情的作用,在艺术领域中提倡用方言来继续发挥繁荣民俗文化的作用。

关键词:普通话;方言;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之间的交际日益密切,每个地方使用的语言不同,在一起沟通就很不方便,为了让社会更好的发展,人与人之间交往更方便,国家根据多种方言提炼出今天的普通话,由此全国上下掀起了推广普通话的浪潮。

在推普工作中取得了突出成就,国民语言素质提高。

与此同时,出现了应该如何对待方言的问题,到底是消灭方言差异,还是让方言继续发展,方言该何去何从。

语言,是交际工具,也是文化传承工具,又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语言起到桥梁的作用,制约着社会的发展,又受到社会的深刻影响。

其实普通话和方言之间有着联系,我认为不能消灭方言差异,应保存各地的方言特色。

我们可以在正式场合要坚持说普通话,在日常生活中可让方言继续发挥增进乡情亲情的作用,在艺术领域中提倡用方言来继续发挥繁荣民俗文化的作用。

普通话,即现代标准汉语,又称国语、华语,指通行于中国大陆和香港、澳门、台湾、海外华人的共通语文,为现代汉语共通的交际口语与书面语。

普通话基于现代北方汉语的语法和北京话语音,并作为官方、教学、媒体等标准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及台湾地区的官方语言,是新加坡共和国四种官方语言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非官方语言)的法定地位。

方言是语言的变体,根据性质,方言可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方言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而在地域上的反映。

方言论文方普普通话论文

方言论文方普普通话论文

方言论文方普普通话论文摘要:随着近年来普通话的大力推广,我国现阶段大部分地区已经从方言过渡到方普。

在不远的将来,我国定能摆脱大部分地区讲“方普”的情况,继续实施推广普通话的根本任务,实现语言上的“大一统”。

一、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方言与普通话看似背道而驰,但二者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没有方言,普通话标准音的制定将相当困难。

方言是吸收了各不同地域间不同文化差异、不同历史背景的语言。

各专家在编纂普通话时,把吸收了各地区方言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精华,归纳总结并尽量追求好听、实用、普及等的规则,制定出来的语言。

例如在河南方言中“围脖”一词使用广泛,普通话中同样意义的词汇则以“围巾”作为标准。

抛开河南方言音不谈,用普通话讲“围脖”,全国各地的人也都知道是“围巾”。

如今汉语词典也将“围脖”一词收录其中。

普通话中经常使用“有没有”作为问句出现在日常生活中,起初的河南方言则习惯用“有某”。

随着普通话的推广与普及,普通话对方言逐渐起到了同化作用:河南方言的“有某”,在过度阶段演化为“有木有”,部分接受新生事物较快的年轻人也逐渐将“有没有”用于河南方言。

这种现象不是偶然,而是随着语言文化的发展,形成的互相吸收、互相融合的现象。

这种现象的出现,也使方言中的“俚语”和特色随着推普而逐渐流失。

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方言的研究,绝不能忽略方言在我国语言研究中的地位。

二、方言存在的意义方言作为研究探索我国文化与历史的“活化石”,它的存在意义非凡:1. 方言是探索文化渊源的通道。

方言是地方文化的载体,它承载了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生活。

玉米在广州、香港叫做“粟米”,中原地带叫做“玉蜀黍”,在河北叫做“棒子”,不懂得各地地方方言的人很难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

之所以有这么多种叫法,就是由于地域不同、文化不同造成的。

2. 方言是附载历史文化的纽带。

通过探索方言,可以了解历史,留存历史记忆,从而将方言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留存下来。

学者和专家通过对古音学的研究和探索,能够探究方言从古至今发展的奥秘,也能试着了解方言是如何从古至今演化的。

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关系讲解学习

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关系讲解学习

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关系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关系【摘要】普通话作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在中国现代社会的交流、沟通中发挥着着重要的作用,而方言是民族语言的分支,是局部地区人们使用的语言,共同语在某一种或者说某一地取得方言基础上面发展形成,两者相互依存,共同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

【关键字】共同语普通话方言一、普通话和方言的形成(一)、方言的形成与分类1、方言的形成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拥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随着移民的产生、语言的发展、变异以及民族之间的融合等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方言。

所谓的方言就是指是在一定地域通行的、同共同语有所差异的一种语言。

汉族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程度不同的分化和统一,因而汉语便逐渐产生了方言。

由于我国地广人多造就了现代汉语方言分布区域比较广。

现代汉语各方言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其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以语音方面较为突出。

和普通话相比,各方言之间在语音上存在一定的规律,在词汇、语法方面也多有共同之处,因此共同语和其他方言并不是各自独立的语言。

从周朝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混战,到秦汉的政权统一;从三国并立,晋代统一;南北朝再到隋唐时期;历史上的分分合合,合合分分,促进了各少数民与汉民族的文化融合,也创造出了辉煌的方言文化。

2、方言的分类当前我国语言学界对现代汉语方言划分主要有七大方言:分别是: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粤方言、闽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

3、普通话的形成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实都有普通话的存在,比如,春秋时代有“雅言”、汉代有“通语”、明代有“官话”……现在,我们所说的普通话,指的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是国家法定的语言,也是全国通用的语言,在北方话和北京话基础上,长期形成的,同时普通话又不断吸收各地方言成分丰富发展自身,普通话有较为明确的规范标准,语言规范程度相对较高,语言声望最高,在社会语言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全局性的作用,其实,汉语方言作为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地域变体,为各自地域的人们服务,它是地域文化的载体,在记录、保存、传播地域优秀文化方面,又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方言在普通话之下,受普通话的影响,又吸收普通话成分来增强自身活力。

论普通话与地方方言的关系

论普通话与地方方言的关系

论普通话与地方方言的关系
引言:
普通话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用语言,被广泛使用和普及。

然而,各地方方言作为地区文化和语言的一部分,也具有自己的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普通话与地方方言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中国社会中的作用。

主体段落1:普通话的普及和影响
普通话是中国的官方语言,被视为全国人民的共同语言。

它在教育、政府、媒体等多个领域被普遍使用,并且在现代化的国家建设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普通话的普及使得不同地域的人们能够相互交流,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发展。

主体段落2:地方方言的保护和传承
地方方言代表了中国不同地区的独特文化和历史。

虽然普通话的普及推动了地方方言的衰退,但保护和传承地方方言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地方方言不仅能够帮助地区居民更好地表达自己,还能传承和保留各地区的特色文化和生活方式。

主体段落3:普通话与地方方言的关系
普通话与地方方言并非对立关系,而是相辅相成。

普通话为不
同地区的人们提供了交流的桥梁,同时也允许地方方言在特定社区
和文化场景中得以保留和使用。

普通话的标准化还使得地方方言能
够更好地与外界交流和融合。

结论:
普通话与地方方言是中国语言生态中不可缺少的两个组成部分。

普通话的普及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发展,而地方方言保留了地区文
化的多样性。

理解和尊重普通话与地方方言之间的关系,对维护中
国语言文化的多元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注:如有):
- 张国松,中国普通话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10年。

- 李小璐,地方方言保护与传承的实践探索,语文学刊,2018年。

浅谈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

浅谈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

浅谈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作者:陈为洁来源:《青年时代》2017年第09期摘要:我国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泱泱大国。

地域辽阔,每一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特殊的方言。

但是对于我们整个中国来讲,普通话是链接56个民族和谐的最好的纽带。

在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方言的阻碍,如何处理好推广普通话与方言之间的关系,这是我们大家面临的极为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普通话;方言;关系一、方言到普通话的发展历程在现在潮流的社会中,讲好普通话变成了一门艺术,在社会中、尤其在学校教育中显得极为重要。

我大学是在重庆读的,对于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的关系是很了解的,比如在重庆的方言中,“n”和“l”不分,“s”和“sh”不分,你在和重慶人交流时,你就会深有体会。

在城市里还好,说普通话的概率很大,但是一旦在经济不发达的山村里,方言会成为他们的代表。

我想最常听到的就是“川普话”,有点搞笑,但搞笑的背后就会引人深思熟虑。

我们会遇到各个城市来的朋友,不能用方言来互相交流吧。

所以说,说好普通话真的很有必要。

普通话“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国家领导人物都对语言工作做过重要的指示。

一直延续到现在,说普通话也是我们的重要任务。

其实早在五四运动以后,就已经推广“白话文运动”,由于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在1955年召开的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上,会上确定把汉民族共同语称为普通话,并大力发展。

方言是根据语言的长期性演变而来的,又可以根据其性质分为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

方言都是历经了社会、历史、地理条件等诸多因素演变而来的。

比如以前社会的迁移人口等也是造成这一结果的重要原因。

当然,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也是其中的原因。

二、方言與普通话的现状我国人口较多,方言比较复杂,根据不同特征可以把方言划分为七大方言区。

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赣方言、闽方言以及粤方言。

这七大方言区都有属于自己不同的特征。

语言变异研究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

语言变异研究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

语言变异研究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之一,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不同的地域和社会背景下,语言往往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异,形成方言。

与此同时,普通话作为全国通用语言也在逐渐发展壮大。

本文将探讨语言变异与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关系,并对语言变异的原因和影响进行分析。

语言变异是指语言在不同地区或社会群体中出现的差异化现象。

方言是语言变异的一种常见形式,是由于地理、历史、文化等因素导致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差异。

方言的形成有多种原因,如地理差异、历史发展等。

在中国的不同地域,方言变异非常明显,如广东话、四川话等。

方言的存在丰富了中国的语言文化,反映了不同地区的独特风貌。

与方言相对应的是普通话,也称为标准汉语,是中国官方和教育界通用的语言。

普通话的发展和推广对于实现全国范围内的沟通、交流和统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普通话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早在明清时期,官话就已经起到一定的统一作用。

随着中国的统一与现代化进程,普通话逐渐成为全国通用语言。

方言和普通话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作用的。

一方面,方言对普通话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方言作为地区语言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个人和社会具有较强的认同感。

人们使用方言更容易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文化特征。

这也为普通话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素材和基础。

另一方面,普通话的推广有助于减少方言的使用。

由于方言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方言之间的交流存在一定的困难。

普通话的推广可以促使不同方言区域之间的沟通更加便利。

同时,普通话也对年轻一代的方言传承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导致部分方言面临消失的风险。

语言变异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不同地区和社会群体之间的差异,还对语言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语言变异可以揭示方言形成的原因和变异的规律,为语言教育和语言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对方言和普通话之间关系的深入探究,可以更好地促进语言的统一与发展。

综上所述,方言与普通话是语言变异的两种表现形式。

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

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

普通话也是方言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和北方方言为基础,这里的北京语音并不包括北京的土音,北方方言也并不包括北方的土语;这里的北方的含义是广义的,包括我们江淮一带。

这样,普通话的词语中,扬州方言也占有一定的比重。

扬州方言是江淮官话(俗称下江官话)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属于北方方言。

当然,普通话中也不包含扬州方言中的土音土语。

普通话是提炼多种方言后的结晶,是方言的升华。

方言的形成方言起源于部落语和部族语,是汉语的地方变体。

方言的形成是不发达地域之间缺少沟通的结果。

现在,越是不发达的地区,方言的种类往往越多。

世界上大约有3500种语言,其中非洲就有1140种。

方言的价值方言本身确实也是一种文化,还是一种情结。

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方言能继续发挥增进乡情、亲情的作用;在艺术领域,有继续发挥繁荣民俗文化的作用。

试想若用普通话演唱苏州评弹或说扬州评话,那就不成其为地方艺术了。

方言具有相当的使用价值。

但普通话毕竟是在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要高于方言。

普通话的音素更为齐全,且用四声调配,节奏感、音乐性强;普通话的词汇和习语空前丰富,更富于表达功能。

如果用普通话和方言分别唱歌,或朗诵散文、诗歌,或宣读政府声明,感染力与效果就明显有别。

方言终将消亡目前世界上的语种尽管有三、四千之多,但被各国定为官方语言或通用语言的也就65种左右。

由于共同语的建立,各种语言的方言都在逐渐衰退,方言的作用日益缩小。

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也是相互影响的。

普通话的逐步普及,必然会对方言语音逐渐产生影响,吴语中的王黄两姓不分,扬州话中牛刘读音无别,林凌、苏舒等读音相同的现象终究会要变化的。

方言也必然会从普通话中吸收大量词汇,同时摈弃一些只有读音而无相应文字或已明显不合时宜的词语。

但这种变化并不是方言的退化,而应看着是方言的进步。

当然,普通话也会不断地吸收从方言中流传开来的词汇。

随着我国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各地的方言必然会趋同,将逐步统一在普通话的旗下。

论普通话与方言的互构

论普通话与方言的互构

论普通话与方言的互构近年来,普通话和方言的关系成为社会学者和语言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

随着中国的现代化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普通话在语言沟通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但方言依然扎根于人民的日常生活中。

本文将从互构的角度探讨普通话和方言的相互影响及其在中国社会转型中的重要性。

一、普通话和方言的关系普通话和方言是中国国家标准语在不同语言地区和语言群体中的表现形式。

普通话是汉语和中国各民族共同使用的国家通用语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官方语言之一,在国家公务和正式场合中必须使用。

方言是地方上使用的语言,是语言地区内各种语言群体之间通信的方式之一。

普通话和方言在语言形式和语言技巧上存在着一定的区别。

普通话注重语音、语调和语法等方面的规范化,方言则更注重方言特色和韵律的表现。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普通话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逐渐提升,但方言在地区间交流和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依然存在。

二、普通话和方言的互动关系普通话和方言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二者并不是处于孤立状态。

普通话向方言施加了深刻的影响和改变,使得方言的某些语音和语调已经走向普通话规范化的方向。

例如,粤语和闽南语已经造成了国内的语言影响,但是对于方言而言,普通话对音、声、调的影响也很深刻,方言在中文的演化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而方言对普通话的影响也非常显著。

方言中的许多用语和句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普通话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美感。

很多地方语言甚至已成为了普通话中的常用语言,如山东话的“豁子”、“菜鸟”、江浙话的“关键时刻”、“搏成一番事”等,在普通话中已经成为备受欢迎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三、普通话与方言的互构与中国文化传承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互动不仅仅是语言形式和技巧的交流,它们的互构还直接影响了中国文化传承的方式和途径。

方言作为地方文化的一部分,它所包含的民间音乐、民间艺术、民间传说等各种文化元素都深受人民喜爱,而这些文化元素通过普通话的传播和推广得以传播和流传。

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

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

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所谓方言,百度词条释义为:一种语言中跟标准语有区别,主要用在口语上或口头上的地区性或区域性的语言变体,即语言的地方变体,只通行于一个地区的话。

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有56个民族,共有80种以上语言。

大多数人的意见认为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主要是官话方言,吴方言,赣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

而谈及普通话,即现代标准汉语,又称国语、华语,指通行于中国大陆和香港、澳门、台湾、海外华人的共通语文,为现代汉语共通的交际口语与书面语。

其实,方言与普通话之间是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的。

众所周知,方言的历史很悠久,大都是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而逐渐形成的。

有属于社会的因素,历史的因素,地理的因素等。

然而,只有绝少部分人知晓,普通话的形成也是有很长的一段历史的,几乎和方言的发展是同步的。

早在汉代,就有了洛阳雅语之称,到了元代,则演变为大都话,明代则为南京话,就这样一路发展,清代,民国时期,到了共和国时期,朱文熊于1906年首次提出了“普通话”这一概念。

在我看来,方言是普通话的基础,因为有了复杂难辨的方言,人们才会想到要用一种共同都能理解的语言来沟通。

比如我的家乡在浙江,属于吴方言,而吴方言下又分太湖片,台州片,瓯江片等等。

比如说“有水灾,阴沟里溢出水了”,方言则说“潽”,“满”。

又比如“找东西”的“找”字,方言有“寻”,“拣”,“挑”等。

许多作家在写作时,也经常会使用有特色的方言词语呢,如“敲竹杠、出洋相、小儿科、像煞有介事”等。

所以,普通话不应该是急于去覆盖方言,而恰恰相反,要主动地去吸收各地方言中的好的有用的词语。

由此可见,两者其实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

陆谷孙教授在复旦还说过:“我到美国,看他们好的电视剧,语言很精彩,有近一半词语听不懂,其中大多是他们的方言俚语。

”所以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不是像有些人认为的:一个要长,一个要消,是一种“你死我活”的关系,相反的,它们是一种互补双赢的关系。

普通话与方言的联系和影响

普通话与方言的联系和影响

普通话与方言的联系和影响摘要: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它既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其本身也是文化的一种形式。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使用的共同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我们在这里所提出的方言指地域方言,是指一个特定地理区域中某种语言的变体。

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与影响。

关键词:普通话方言联系影响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是国家法定的语言,又是全国通用的语言,它是在北方话和北京话基础上长期形成的,又不断吸收方言成分丰富发展自己,它有比较明确的规范标准,语言规范程度比较高,语言声望最高,在社会语言生活中发挥重要的全局性作用。

而汉语方言是汉民族共同语的地域变体,为各自地域的居民服务,是地域文化的载体,记录、保存、传播地域优秀文化;它在普通话之下,受普通话的影响,又吸收普通话成分增强自己的活力,同时又丰富普通话。

可以说“普通话在方言之上,又在方言之中”,它与方言是相依共存、互补作用的关系,它们既互相影响又互相丰富,而不是互相对立、互相排斥。

1、方言与普通话的联系著名的语言学家赵元任说过:“在学术上讲,标准语也是方言,普通所谓的方言也是方言,标准语也是方言的一种。

”普通话原来是北方方言中的一支,由于它在历史形成中对全民族影响较大,所以大家规定拿它为基础向全国推广,成为全民族和全国的通用语。

称汉语的各种方言是普通话的地方变体,是不符合事实的,只有那种“地方普通话”才是普通话的变体分支,而像上海话、广州话等方言与北京话一样,至少都是中古汉语的分支和地方变体。

同一族的语言,主要在地理上的渐变出来的分支,通常称之为方言,分到什么程度是不同的语言了,往往是受政治上的分支的制约,与语言的本身不是一回事。

因此从语言学来看,方言和语言没有界限。

中国地域广阔,语言情况复杂,全国使用一种国家通用语在现代社会是大有好处的。

方言和普通话的关系

方言和普通话的关系

方言和普通话的关系中华大地,地广人多,各地方有各地方的风土人情,因此,地方上产生了具有其地方特色的语言,我们便称其为方言。

但是,各地方言不一,互相交流困难,为了规范官方语言,历代的当权政府便命名了官方语言,也就类似于如今的普通话.近代的“普通话”一词,是朱文熊于1906年首次提出的,后来瞿秋白等也曾提出“普通话”的说法,并与茅盾就普通话的实际所指展开争论。

经“五四”以来的白话文运动、大众语运动和国语运动,北京语音的地位得到确立并巩固下来。

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把普通话的定义增补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这便是如今普通话的由来.一开始,人们为了方便交流,便大力推广普通话,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普通话就成为了全国普及的语言.然而如今,随着90后,00后的成长,人们发现,孩子过多依赖普通话,方言已经变味,更有甚者,直接用普通话和父母家人交流,彻底抛弃了运用方言.这无疑引起了人们的警惕.方言不仅仅是地方语言,更是一个地方文化的表现,是一个族群的标志,对方言的遗忘,无疑可以说是对本地文化的一种遗忘,而对自己根文化的遗忘的后果,是人们万万不能设想的!因此,在普及官方语言—普通话的同时,各地保护方言的行动开始了!譬如上海,身为一个巨大的移民城市,方言的保护势在必行!为了保护纯正的沪语,让我们的祖孙后代能够听到真正的上海话,上海政府以及其苛刻的要求,在全市招募“数据库发音人”。

将“发音人”最纯正的沪语,运用科技录制下来,作为一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留下来。

另外,全力支持沪语进入课堂,开展相关课程,通过正规的沪语教学,不让孩子从小就脱离母语,以此达到保护沪语的目的。

在人们了解到方言的重要性及其危机后,各地政府纷纷展开相应措施进行及时有效的保护,全民的方言保护行动开始了!普通话,作为中国大陆和香港、澳门、台湾、海外华人的共通语文,并作为官方、教学、媒体等标准语,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普通话与方言的联系和影响

普通话与方言的联系和影响

普通话与方言的联系和影响摘要: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它既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其本身也是文化的一种形式。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使用的共同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我们在这里所提出的方言指地域方言,是指一个特定地理区域中某种语言的变体。

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与影响。

关键词:普通话方言联系影响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是国家法定的语言,又是全国通用的语言,它是在北方话和北京话基础上长期形成的,又不断吸收方言成分丰富发展自己,它有比较明确的规范标准,语言规范程度比较高,语言声望最高,在社会语言生活中发挥重要的全局性作用。

而汉语方言是汉民族共同语的地域变体,为各自地域的居民服务,是地域文化的载体,记录、保存、传播地域优秀文化;它在普通话之下,受普通话的影响,又吸收普通话成分增强自己的活力,同时又丰富普通话。

可以说“普通话在方言之上,又在方言之中”,它与方言是相依共存、互补作用的关系,它们既互相影响又互相丰富,而不是互相对立、互相排斥。

1、方言与普通话的联系著名的语言学家赵元任说过:“在学术上讲,标准语也是方言,普通所谓的方言也是方言,标准语也是方言的一种。

”普通话原来是北方方言中的一支,由于它在历史形成中对全民族影响较大,所以大家规定拿它为基础向全国推广,成为全民族和全国的通用语。

称汉语的各种方言是普通话的地方变体,是不符合事实的,只有那种“地方普通话”才是普通话的变体分支,而像上海话、广州话等方言与北京话一样,至少都是中古汉语的分支和地方变体。

同一族的语言,主要在地理上的渐变出来的分支,通常称之为方言,分到什么程度是不同的语言了,往往是受政治上的分支的制约,与语言的本身不是一回事。

因此从语言学来看,方言和语言没有界限。

中国地域广阔,语言情况复杂,全国使用一种国家通用语在现代社会是大有好处的。

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

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

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主要关系综述摘要: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地域广阔、民族众多、人口庞杂、方言纷繁的国度。

在这之中,操“两种”语言者不在少数。

但如今,学术界关于兼说普通话和方言这一语言现象是属于“双语”还是“双言”现象争执不休。

给语言学习者在准确理解诸如“第一语言”、“第二语言”、“母语”、“本族语”等概念是造成一定的困扰。

下面我将从语音、词汇、语法这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梳理。

此外,我还将就在政府大力推广普及普通话的过程中我的家乡话所面临的窘状谈一些看法。

关键词:普通话方言双语双言关系引言:我国幅员广阔,方言和与语言众多,语言使用情况也呈现出比较复杂的局面。

关于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历来是学界研究的重点。

对于其关系的研究有多个不同的切入点,我主要就三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由于学界的某些观点的不确定性与模糊性,使得学生在理解语言的复杂性方面有些困难。

这里专门就我在课堂上同学们的理解有争议的涉及到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的某个角度提出我自己的见解。

我认为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理解普通话与方言是属于“双语”、“双言”亦或是“双方言”与理解“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母语” 与“民族语”是想通的。

下面我将具体阐释将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定义为“双言”更为合适。

二、以我的家乡方言为例,在普通话的推广愈加深入与普及的情况下,如何真真切切的做好保护方言的自然延续,从而达到保持民族文化多样的目的,而非只是政策上喊喊口号。

以上两个问题是语言学界就普通话与诸多方言的关系来说讨论的最多的问题,下面我将具体谈谈我对这两个问题的看法。

1、普通话与方联系密切我之所以理解普通话与方言是属于“双语”、“双言”亦或是“双方言”与理解“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母语” 与“民族语”是想通的,主要是源于其都是讲的汉语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

在学习陈昌来先生的应用语言学导论里面有关“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的概念时,陈昌来在陈述第一语言的概念时说“第一语言是指一个人出身之后最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

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关系

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关系

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关系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关系摘要】普通话作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在中国现代社会的交流、沟通中发挥着着重要的作用,而方言是民族语言的分支,是局部地区人们使用的语言,共同语在某一种或者说某一地取得方言基础上面发展形成,两者相互依存,共同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

关键字】共同语普通话方言一、普通话和方言的形成一)、方言的形成与分类1、方言的形成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拥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随着移民的产生、语言的发展、变异以及民族之间的融合等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方言。

所谓的方言就是指是在一定地域通行的、同共同语有所差异的一种语言。

汉族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程度不同的分化和统一,因而汉语便逐渐产生了方言。

由于我国地广人多造就了现代汉语方言分布区域比较广。

现代汉语各方言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其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以语音方面较为突出。

和普通话相比,各方言之间在语音上存在一定的规律,在词汇、语法方面也多有共同之处,因此共同语和其他方言并不是各自独立的语言。

从周朝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混战,到秦汉的政权统一;从三国并立,晋代统一;南北朝再到隋唐时期;历史上的分分合合,合合分分,促进了各少数民与汉民族的文化融合,也创造出了辉煌的方言文化。

2、方言的分类当前我国语言学界对现代汉语方言划分主要有七大方言:划分是:北方方言、XXX、湘方言、粤方言、闽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

3、通俗话的形成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实都有普通话的存在,比如,春秋时代有“雅言”、汉代有“通语”、明代有“官话”……现在,我们所说的普通话,指的是以北京语音装订处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标准。

是国家法定的语言,也是全国通用的语言,在北方话和北京话基础上,长期形成的,同时通俗话又不断吸收各地方言成分丰富发展自身,通俗话有较为明确的标准标准,语言标准程度相对较高,语言名望最高,在社会语言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全局性的感化,其实,汉语方言作为汉民族共同语——通俗话的地域变体,为各自地域的人们服务,它是地域文化的载体,在记录、保存、流传地域优秀文化方面,又有不可替代的感化;方言在通俗话之下,受通俗话的影响,又吸收通俗话成分来增强自身活力。

论普通话与地方方言的关系

论普通话与地方方言的关系

论普通话与地方方言的关系引言普通话作为中国的官方语言,是全国通用的共同语言,与地方方言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探讨普通话与地方方言的关系以及对于中国社会、文化和教育的影响。

普通话与地方方言的共同起源普通话与地方方言一样,都源自汉字书面语。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地方方言一直是人们生活中日常交流的语言,而书面语则是政治、文化和文学等领域的语言。

然而,普通话的发展在20世纪初期迅速崛起。

在国家统一和现代化的进程中,普通话被认为是整合全国各地方言的有效方式。

普通话的运用不仅可以增强人民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还有助于促进国家的统一和发展。

普通话的标准化过程普通话的标准基于北京话,经过了长期的演变和发展。

为了确保普通话的一致性,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规范,如《普通话水平测试》和《普通话教学大纲》等。

这些标准不仅规定了语音、语调和发音等方面的规范,还包括了词汇、语法和口语表达等方面的要求。

普通话的标准化过程对于地方方言的传承和保护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方面,普通话的标准化对于地方方言的使用造成了一定的压制,导致一些方言逐渐地边缘化和衰落。

另一方面,普通话的标准化也促进了地方方言的发展和振兴,通过普通话这个共同的基础,地方方言可以更好地与其他地区进行交流和理解。

地方方言的文化价值地方方言是其所在地区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地域特色。

地方方言包含了地区的特定词汇、语法和表达方式,显示了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

尽管普通话的普及使得地方方言在当代社会中的使用范围变得较窄,但地方方言仍然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

保护和传承地方方言有助于维护地区文化的多样性和传统的延续。

文化、教育和普通话的关系普通话在中国的教育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国家统一的语言,普通话在学校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促进了全国范围内的育体系。

然而,地方方言在教育中也扮演着一定的角色。

一些地方方言被纳入学校的语言教学课程中,以满足当地孩子对于方言的研究需求。

这种做法既保护了地方方言的传承,又促进了学生对本地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性与差异性探讨

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性与差异性探讨

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性与差异性探讨摘要:人类对于语言文化的研究从未停止,中国语言文字具有一定的民族性,表现出强大的种类覆盖张力。

普通话与方言在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是具有一定的文化联系的,本文主要对普通话以及方言的基本内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和区别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普通话方言语言学一、普通话有关于普通话这一概念的探讨,各国学者说法不一,但基本承认了其主要体现的是一种中华民族的母语文化,是国际舞台上的一种独立的语言种类。

对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来说,普通话和汉语的概念是明确的,即普通话是“Mandarin”汉语是"Chinese"。

国内有关于普通话内涵的探讨大致以瞿秋白先生写的《中国拉丁化的字母》为理论研究依据。

并认为普通话的概念,主要由瞿秋白先生提出,由《新中国文字草案》制定形成之后开始发展和演化[1]。

但从实际研究结果来看,大部分学者主张普通话的概念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内容,并有小部分人表示普通话不能不说是一种相对模糊的界定。

这基本造成了普通话概念研究的不统一性和不确定性,与之而来的“普通话是什么?”的议题也开始变得多了起来。

但随着语言研究的逐步发展以及现实语言教育的一般需求,目前普遍认为,普通话是以统一中国文字语言,统一汉化交流方式为主旨的一种语言体系[2]。

二、中国方言方言在国际上的定义并不相同,欧洲人将方言定义Dialect,而中国方言在英文中的翻译为“Varieties of Chinese”。

是既区别又依存于“通语”的概念[3]。

应该认识到,中国方言作为一个独立的语言分支,是中华大语言环境下形成的一种具有显著民族特色的一种语言。

可以说,方言不等同于普通话;不等同于中国话,亦不等同于语言。

方言具有其特有的语言表现体系,也含带独特的语言魅力。

目前对于方言的定义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基本明确了中国方言的十大类别,即官话、晋、吴、徽方言、粤、客家、赣、湘、方言以及平话土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提要:本文针对方言与普通话接触频繁、互动明显的现状,从方言学角度、推广普通话角度、历史语言学角度三个方面对方言与普通话关系的研究进行了梳理,从而为辨明两者关系提供依据。

通过明确方言与普通话并存共用的互动关系,达到以此为契机,为下一步研究奠定基础的目的。

关键词:方言;普通话;并存共用;互动一汉语是一种存在着严重方言分歧的语言(钱曾怡,2004)。

方言的形成是历史上语言分化或迁徙的结果。

纷繁复杂的方言客观上导致了共同语的产生。

共同语由来已久,和方言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雅言、通语、官话、国语,直至发展到今天的现代汉民族标准语—普通话,共同语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

方言与共同语拥有共同的使用者,共存于同一语言社会,难免要发生碰撞和摩擦,至于共同语进入标准语阶段,方言与标准语的接触则更加频繁,其相互影响的程度也进一步加深。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推广使用普通话,有些人就认为推广普通话是为了消灭方言,因此,方言与普通话在人们心目中多少含有对立的意味(袁家骅,2001)。

其实从普通话的定义“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中可以看出,普通话与方言其实是同源异流(詹伯慧,1997),是一种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相互对立又相互补充的共存互动的关系(李如龙,2001)。

方言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必然受到共同语的影响,而普通话也势必不同比例地吸收古代或现代的某些方言成分。

研究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尤其在“地方普通话”日益增多的今天,有着重要的意义,“既是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又是实用性很强的事业,在学术上和事业上都大有可为。

”(李如龙,2001)二千百年来,无论雅言、通语还是官话,都是与官僚阶级和知识分子相关联的,广大劳动人民世代生活在自己的家乡,甚至一辈子也没离开过自己的方言区,所以共同语并不涉及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但普通话的推广,自上而下,全民动员,各个阶层,无不牵动,其群众基础壮大之快,影响面波及之是历史上不曾出现的。

普通话的推广对方言无疑是个巨大的冲击。

随着推普的深入开展,各地的语言文字工作者纷纷加入研究方言与普通话的队伍。

但总起来说,从建国之初到八十年代末,对于方言与普通话的研究只涉及简单的对应,大多属于描述性,并没有对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作深入探讨。

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方言研究的深入和推普的进一步开展,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变得错综复杂,一部分学者展开了针对两者关系的理论探讨。

1990年在北京召开了“普通话与方言问题学术讨论会”(于根元,1990),大会在总结推普工作的经验与教训的同时,展开了对“地方普通话”的热烈讨论。

“地方普通话”是方言区人民在习得普通话的时候出现的一种地域性变体,正是方言与普通话接触的产物。

这充分说明有关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问题已经引起各方的广泛关注。

国家语委语用所主任陈章太在会上宣读的题为《关于普通话与方言的几个问题》的文章中提到“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方言必将继续向普通话靠拢,普通话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但是,方言的变化毕竟是极其缓慢的,…这种状况便决定了…普通话和方言将长期共存分用(陈章太,1990)。

1997年,詹伯慧和曾毅平分别在《语文建设》和《学术研究》上发表文章陈述方言与共同语,即普通话的关系。

詹伯慧在《试论方言与共同语的关系》一文中提到“认清方言与普通话的种种关系,无疑将有助于我们正确看待和处理当前语言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文章从语言渊源、语言的性质和内涵、语言社会功能、语言社会地位、语言发展的前景五个方面考察和剖析了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的关系。

文章最后指出,“主次分明的状况将始终在这并存共用的语言格局中显示出共同语和方言不可逾越的永恒关系来。

” 曾毅平在其文章《略论方言与共同语的关系》一文中指出,“方言与共同语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要全面认识之,就必须作双向度、多侧面的观察,从历时和共时两个方向上展开,从内外两个角度切入。

”文章正是遵循这一思路对方言和普通话作了全面的分析,文章的最后概括了推普从方言和普通话的关系中得到的几点启示。

三由于对方言与普通话关系的研究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所以研究的主体比较复杂,系统研究不多,多数探讨散见于各种著作和文章之中。

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出发点不同,大体可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从方言学角度,研究者主要是方言学家;二是从普通话推广角度,研究人主要是语文政策工作者;三是从历时语言学角度,研究者主要是历史语言学家。

方言学家研究方言与普通话的出发点是对方言进行共时描写和历时描述,目的是考察普通话的推广和使用对方言自身的结构与发展造成的影响,归根结底是为方言研究服务的。

钱曾怡在《方言研究中的几种辩证关系》中提出方言研究应注意的几种辩证关系,其中一种就是方言与共同语的关系。

她认为,“共同语与方言相依相存”,“方言跟共同语的关系是一般方言跟基础方言的关系”。

但两者又有着明显的差异。

由于共同语以一种方言为基础,所以“方言的发展有自身的规律而不以什么人的意志为转移。

共同语的标准则可以由人们制定,不同历史时期的基础方言并不相同,人们对标准的认识和掌握也存在许多差别。

”与历史上出现过的“雅言”、“通语”和“官话”相比,普通话“无论从哪一方面都大大的超越于以往的共同语。

”(钱曾怡,2004)这是由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利益从来没有今天这样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反映在语言生活上就是方言与普通话接触的频繁发生。

普通话从一个抽象的概念变成人们口头交际的言语。

大多数中国人的第一语言并不是普通话而是方言,所以不同方言区人民在使用普通话的时候或多或少会打上各自方言的烙印,这也正是“地方普通话”产生的原因。

但各方言区“地方普通话”之间的差别是很大的,这取决于当地方言与普通话接触状况如何,李如龙在《方言与文化的宏观研究》中说,“在这两方面的横向接触中,不同的方言表现是很不相同的。

”(李如龙,1994)文中区分了强势方言和弱势方言,这两种类型的方言在与普通话的接触中表现迥异:强势方言在方言接触中具有同化力,使别人接受它的影响,对于共同语的推行则具有抗拒力,企图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弱势方言则相反,接触中容易受影响,受排挤,受蚕食。

所以,较之强势方言区,推普工作往往在弱势方言区进行得更为顺利,效果也更好。

这说明,强势方言与弱势方言和普通话的关系并不是平衡的。

方言与普通话关系的演变大体趋势虽是明显的,但过程却是曲折的、复杂的。

曹志耘在其文章《汉语方言:一体化还是多样性?》(曹志耘,2006)中对目前及未来一段时期汉语方言的发展变化的特点的描述很具代表性:(1)整体趋势进一步萎缩,逐渐让位于普通话。

(2)强势方言在与普通话“并存分用”的模式下生存,两者将长期处于一种角力和竞争的关系之中,但从长远来看,强势方言的势力呈不断萎缩的趋势。

(3)弱势方言迅速萎缩和衰亡,被当地强势方言覆盖,方言版图将被大面积整合成为若干种强势方言。

(4)各地方言的自创性演变(自我演变)逐渐停止下来,而改为以普通话或强势方言为方向的演变。

在此过程中,各地方言将发展为“带普通话特色的方言”或“带强势特色的方言”。

语文政策工作者的目的是了解推广普通话的进程与效果,掌握现实推普情况与目标之间的差距,研究两者的关系是为了证明方言与普通话并非水火不容,你死我活,相互排斥,而是一种“互相补充的关系”,当然,在这种互补关系中,“应该逐步确立普通话的主导地位。

”通过从理论上澄清两者的关系,可以消除广大人民群众对学习普通话的疑虑,一方面宣传了使用普通话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使人们认识到“方言母语与普通话并用是社会的需要,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侯精一,1994)郭龙生在《当代中国普通话推广政策的价值取向研究》中说:普通话和方言的关系问题,一直是推广普通话工作中十分重要的问题,是制定推广普通话工作的方针政策时必须首先关注的问题。

…普通话和方言关系的问题,也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问题。

针对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的关系,方言地区人们的语言生活,推广普通话过程中方言地区的语言状况,也有许多学者作了逐步深入的观察研究,这就是自80年代后期开始的“双语双方言”的研究。

(郭龙生,2004)李如龙在《汉语方言学》中提到:双语制则是早期微弱,晚近强化,近代以来渐呈扩展趋势。

侯精一在《推行普通话的回顾与前瞻》中说:随着社会变革、经济的发展、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双语(方言母语/普通话)交替使用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侯精一,1994)詹伯慧进一步解释说: 推普的结果将在方言地区形成一个“推广普通话、保留方言;普通话为主,方言为辅”的社会语言应用格局、也就是使方言区的人从单一的语言(方言)生活过渡到双语(双方言)的语言生活。

郭龙生在《当代中国普通话推广政策的价值取向研究》中总结说:当前中国在普通话与方言关系方面的价值取向是:主体化与多样化的辩证统一,即确立普通话指导地位的同时,尊重承载多元文化的方言(郭龙生,2004)。

历史语言学家研究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是着眼于具体的语言事实,从中找出共性发现规律,提炼出能够解释汉语的理论,是为汉语的进一步研究服务的。

他们研究两者关系是基于这样一种目的,所以对比方言与普通话是方法是手段,是他们进行理论研究的有效途径。

语言的分化和整合是语言发展的基本运动形式,方言是语言分化的产物,普通话是语言整合的结果。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刘叔新在《现代汉语理论教程》中提到:“汉语历史上长期分化的过程到现代却毕竟逐渐走向终止,代之而起的是统一的抬头和形成的明显倾向。

”因此,“汉语今后的基本发展趋势是走向统一。

各地方言会逐渐向普通话靠拢。

普通话最终会成为…汉语高度统一的体现形式。

”但语言的稳定性决定了这种进程是渐进的,缓慢的,而不是突发的,快速的。

“普通话和方言彼此势力的消长,将是一个悠久的历史过程。

”(刘叔新,2002)胡明扬在《语言和方言》中提到语言规范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时提出,“在民族语言规范化过程中,各地方言不断向民族标准语靠拢,”而且还存在着“大方言区还会出现小方言向大城市的权威方言靠拢”的趋势,并认为“这是一种自然趋势,是民族语言规范化的必经之路。

”(胡明扬,2003)除了上述宏观研究外,还有一些对具体语言事实的研究与上述论断殊途同归。

王洪君在《文白异读、音韵层次与历史语言学》中说:“不同历史时期权威通语对地方方言的影响与方言自身的演变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文白异读就是这种复杂交织的直接体现。

”文白异读是汉语方言中一种常见的现象,是“最常见的字音变读”(李如龙,2001),徐通锵在《汉语研究方法论初探》中进一步解释说,“文”与“白”代表两种不同的语音系统,大体说来,白读代表本方言的土语,文读则是以本方言的音系所许可的范围吸收某一标准语(现代的或古代的)的成分,从而在语音上向这一标准语靠拢(徐通锵,2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