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战而屈人之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动学院轮机1104 刘海鹏0121105200427
不战而屈人之兵
——简约而不简单的谋攻艺术
《孙子·谋攻》说,“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注意:这里追求的是“全”,而不是“破”。“全”是上策,“破”则次之。要达到“全”,就需要以智取胜,而不是以力取胜。孙子说,这是用兵的法则。
由此,孙子认为,能够百战百胜,还不算是最高明的将帅;只有不战而使敌人屈服,那才称得上是高明中之最高明者。“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谋攻》,以下同上)孙子强调:用兵的上策是以谋略胜敌——以智取胜。其次是外交仗,再次是用武力战胜敌人。最下之策乃是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因为,为了攻城,要制造战车,准备器械,这必须好几个月才能完成。垒筑用以攻城的土山,又要几个月。结果闹得将帅焦躁愤怒,兵民疲惫不堪;还要强使士兵象蚂蚁似的去爬梯攻城,造成士兵伤亡惨重。这就是攻城的灾害。
所以,善于用兵的人,不必直接交战就能使敌军屈服,不必硬攻就能夺取敌人的城池,不必久战就能毁灭敌人的国家。“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可全,此谋攻之法也”。这里,反复强调这样的思想:要获得全国、全军、全旅、全卒、全伍的“全”胜,就一定要用全胜的谋略来取胜于天下——这就是谋攻的法则。
我第一次知道“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对孟获的七擒七纵,即是遵从着孙子的全胜思想,欲不战而屈人之兵,尽量少战,多用智谋,让孟获降的心悦诚服,得到蜀国南方完全的和平稳定。
“不战而屈人之兵”,历来是兵家追求的最高境界。在战争中即指通过非暴力的政治战、经济战、外交战、心理战等而威加于敌,使对方屈从于己。意为为了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在外交中采取种种手法,或施以小恩小惠,或以甜言相诱,或以卑辞相接,使对方放松警惕,麻痹大意,当对方毫无警惕的时候,突施攻击,一举成功。用得民心的战术来迫使敌方主动投降。
在军事上,“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一套完整的系统的战略理论。从实行的手段而言,一是伐谋,一是伐交;从实行的范围而言,既适用于孙子当时的春秋末年的诸侯国与城池,也适用于当今世界;从实行的目的而言,孙子强调的是“全胜”,即“必以全策争于天下”。“安国全军之道”是孙子所认为的至高无上的战略原则。“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以心理学上的威慑,使敌人在心理上产生畏惧作为基础的。以非军事手段的“伐谋”、“伐交”作为达到全胜的有效手段。“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不战”,指的是军事斗争的不战,而在军事以外的领域里则可达到激战的程度。其中最为激烈的当属外交了,外交为军政之眼目,军政为外交之后盾,外交详审,军政修明则可全胜。这里的“谋”、“交”即为达成全胜目标的各种手段,也是“知彼”的各种方法,是综合敌我双方进行全面比较的手段。
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手段太多了,最常见的就是分化对手,激化对方内部矛盾制造内乱也
好,扶植其中一股势力也好,通过种种手段引诱对方做出错误的决定也好,都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手段,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谋攻抵消对方的优势.也可以通过暗杀,谗言等手段保证对方的优秀人才被排挤打压或者是彻底从肉体上消灭,要保证对方的主事者不能太聪明. 也可以通过示弱,夸大第三方势力的威胁等手段来起到保证自己置身事外,坐收渔利的效果.
简单来说就是,要想达到某一目的,可以有很多种方法.最聪明的就是不费一兵一卒,从而取得胜利。
《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就凭着三寸不烂之舌,两行灵牙齿以雄辩滔滔的辩才退却了强秦之兵,完美地诠释了不战而退敌之兵的退敌艺术。
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越过别的国家把远地作为秦国的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做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晋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他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晋国,何时才能满足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从哪里得到它所贪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秦伯很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杞子、逢孙、杨孙守卫郑国,于是秦国就撤军了。
子犯请求袭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代替整编,这是不勇武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撤离了郑国。
在现代战争中,传媒是总体战中的一条重要战线。战时军事传播的地位不在千军万马之下。在未来的高技术战争中,有两个战场:一个是炮火纷飞充满火药味和血腥味的武力厮杀的战场;另一个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即双方军事传播的拼杀。舆论战的本质和核心是政治战、精神战。取得信息的优势和精神征服的优势,同样是战争的重要战略目标。在信息化条件下,新闻传媒是政治影响力、精神杀伤力和军事威慑力的“倍增器”,军事传播领域成为精神杀戮、意志摧毁的无形战场。随着信息化战争的演变和传媒技术的进步,舆论战的地位作用将日益显现出来。我们应当从战略层面上予以高度重视。新闻舆论的交锋是智谋的较量。
美国对敌人或潜在敌人的心理战,开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和更多的实践。在美国当代的军事行动中,从1991年的海湾战争,到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美国都出动了心理战部队,并且公开声称心理战在这些军事行动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美国对心理战的运用并不限于战争或者军事行动。”
舆论战,作为信息化战争的一种特殊样式,其震慑力日益彰显,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从海湾战争到伊拉克战争,美军抛弃传统的消耗战思想,提出了对中小国家进行“快速占领”的新理念,利用新的战略和技术能力,把震慑对手,影响其意志、判断和理解力,作为战争设计的目标,强调综合运用舆论战、心理战和军事打击手段,以最少的伤亡,瓦解对手的作战意志,快速达到国家战略目标。美军打的近几场局部战争,正是在这种作战理念指导下进行的。尤其是伊拉克战争中,强有力的舆论攻势,在造势、攻心、威慑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因为当今国际局势处于渴望和平,反对战争的大环境下,即使是一个大国也不能随意发动战争,但各种各样的利益冲突仍广泛的存在,如何有效地解决,则要看国家之间的相互博弈。不战而屈人之兵即是最好的选择。
大国常常依靠其经济和军事实力,通过政治施压来威慑对手,强迫对手同意符合本国利益的某些政策。例如依靠军事实力最典型的就是核威慑。要是某国拥有核武器,那是一种强大的威慑力量,因惧怕核武器那超乎寻常的破坏力量,没有核武器的国家往往只能屈服于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