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工作制度
医学: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药物治疗
根据评估结果,服务提供 者需为患者开具合适的药 物处方,并监督其按时服 药。
心理治疗与辅导
服务提供者需为患者提供 心理治疗和辅导,帮助他 们调整心态,应对疾病。
服务质量监控与改进
定期评估
服务提供者应定期对患者 进行评估,了解治疗效果 和患者的康复情况。
反馈机制
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收 集患者及家属的意见和建 议,不断改进服务质量。
将改进措施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加强 培训和管理,确保改进措施的有效实 施。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跨部门合作与信息共享
加强跨部门合作,共同推进重性 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工作。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医疗机 构、社区、公安、民政等部门之
间的信息互通与协作。
保障患者隐私权,合理利用共享 信息,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政策支持与资源保障
制定相关政策,为重 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 服务提供政策支持。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形成多元化的服务供 给格局。
反馈意见
将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医疗机构和管理部门,促进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的持续改进和优化。
持续改进与服务优化
制定改进措施
根据评估结果和反馈意见,制定具体 的改进措施,包括优化服务流程、提 高服务质量、加强患者教育等方面。
实施改进措施
监测改进效果
对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监测和评 估,及时调整和优化改进措施,促进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的持 续改进和服务优化。
通过了解患者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早期识别重性精神疾病患 者。采用标准化评估工具,如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DSM-5),进行准确诊断。
治疗与康复方案
重症精神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 基本稳定:精神症状、自知力、社会功效情况最少有首先较差 ,处于“病情不稳定”和“病情稳定”之间。
• 不稳定: 精神症状显著,自知力缺乏,社会功效较差,有影响 社会或家庭行为,有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或躯体疾病
重症精神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30/51
干预要求与处理标准
• 稳定: • 若无其它异常,继续执行上级医院制订治疗方案,3个月
• D.六个月内有显著幻觉、妄想、行为紊乱
者。
重症精神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22/51
• (2)二级管理(符合以下其中之一): (危 险性评定为0级)
• A.经治疗后,精神病性症状基本得到控制
,时间连续六个月以上、两年以内,基本 能按照医嘱维持治疗;
• B.曾有轻度自伤行为或企图、或有轻度冲
动行为但对社会、家庭影响极小,但当前 无实施可能性者;
• 首次发病时间、既往主要症状,既往
治疗情况、最近诊疗情况、最近一次
重症精神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19/51
2.健康档案全方面评定
• 个人基本信息、 • 躯体疾病, • 服药情况 • 试验室检验结果。
• 了解关锁情况:关锁指出于非医疗目标, 使用某种工具(如绳索、铁链、铁笼等)限制 患者行动自由。
• 1、无关锁;2、关锁;3.关锁已解除)
• B.病情稳定或基本稳定时间在三年以上、 五年以内,虽不能或基本不能按照医嘱维 持治疗者,但无自杀、自伤行为或企图、 无影响社会或家庭行为者。
• (4)四级管理: (危险性评定为0级) • 病情稳定或基本稳定时间在五年以上,同
时无自杀、自伤行为或企图、无影响社会 或家庭行为者。
重症精神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重症精神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工作制度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工作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加,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数量逐年上升,对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保障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权益,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工作,并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
一、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1. 以人为本,尊重和关爱患者。
2. 预防为主,早期发现、早期干预。
3. 综合施策,加强医疗机构、社区、家庭等多方面的合作。
4. 依法管理,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
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1. 建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信息管理系统。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和完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信息管理系统,对患者的个人信息、病历资料、治疗情况等进行全面、动态的记录和管理。
2. 实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分级分类管理。
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危害性、治疗情况等因素,将患者分为不同等级,实施分级分类管理。
对病情较轻的患者,主要由家庭和社区负责管理;对病情较重的患者,主要由医疗机构负责管理。
3. 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救治工作。
各级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救治工作,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
同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医疗机构的指导和监督,确保救治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4. 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工作。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康复工作的指导和支持,鼓励医疗机构和社会组织开展康复服务,帮助患者恢复社会功能。
5. 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关爱和帮扶工作。
各级民政、残联等部门应当加强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关爱和帮扶工作,为患者提供生活照料、就业指导、心理咨询等服务,帮助他们融入社会。
6. 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宣传和教育工作。
各级宣传、教育等部门应当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全社会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和理解,消除对患者的歧视和偏见。
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工作的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制度范文(5篇)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制度范文1.成立本辖区重性精神疾病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精神卫生三级管理网络(街道、居委会、监护人),制定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例会。
2.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准确掌握精神病人基本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准确将相关报表上报。
3.开展重点人群的心理卫生咨询、心理行为干预、精神疾病预防等服务,早期发现精神疾患病人。
4.开展对慢性或服用维持剂量药物的精神病人诊治,对新发现或疑似病人应及时转诊至上级专业机构确诊。
5.建立随访制度。
定期走访居委会,按疾病分期随访精神病人,及时掌握病情变化、治疗情况、去向,填写随访记录,进行康复治疗指导。
7.病人就诊或医务人员到病人家中诊疗时,应有家属或监护人陪同。
8.做好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防止肇事肇祸事件的发生。
9.对“三无”精神病人登记造册并上报;对生活困难、符合免费服药治疗标准的患者,帮助申请享受、发放免费药物治疗。
____镇卫生院____年____月____日精神病管理工作制度我国政府自____年代,就非常重视重性精神病管理防治工作。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工作竞争激烈、生活压力增加、不同阶层利益格局变化,精神疾病越来越受到____,也为精神卫生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切实加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工作的领导按照《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规范》的要求,通过家属自报、社区报告、精神病收治医院和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机构反馈等渠道,掌握本镇重性精神疾病的线索,采取分片包干、进村入户的方式,逐一排查确认后,建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健康档案。
三、做好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访视评估工作严格按照《重性精神疾病观者管理服务规范》的要求,做好重性精神病患者的随访工作。
精神卫生服务人员应定期与患者接触,了解患者近期情况,特别是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疾病状况、药物治疗情况、药物副反应,并及时进行患者危险行为评估。
对危险行为级别较高者,应迅速按照服务流程逐级处理,同时加强防范。
重性精神病管理工作制度
精神病管理工作制度我国政府自50年代就非常重视重性精神病管理防治工作。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工作竞争激烈、生活压力增加、不同阶层利益格局变化精神疾病越来越受到关注也为精神卫生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切实加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工作的领导按照《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规范》的要求通过家属自报、社区报告、精神病收治医院和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机构反馈等渠道掌握本镇重性精神疾病的线索采取分片包干、进村入户的方式逐一排查确认后建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健康档案。
二、做好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访视评估工作严格按照《重性精神疾病观者管理服务规范》的要求做好重性精神病患者的随访工作。
精神卫生服务人员应定期与患者接触了解患者近期情况特别是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疾病状况、药物治疗情况、药物副反应并及时进行患者危险行为评估。
对危险行为级别较高者应迅速按照服务流程逐级处理同时加强防范。
三、加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管理对已确诊为重性疾病疾病的患者特别是有危险行为的患者协助民政部门送往精神卫生机构住院治疗,对处于稳定期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应制定院外康复计划由卫生院定期随访。
重性精神疾病排查工作制度排查人员在接受培训的基础上必须掌握摸底调查的目的、任务、要求、疾病的识别与确定、统计报告方法等。
1、发现线索通过家属自报、社区报告、精神病收治医院和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机构反馈等渠道掌握本镇重性精神疾病的线索。
2、确定病例对于已掌握的线索调查者必须登门与患者接触用精神病诊断学的方法进行确诊登记建档。
同时加强精神卫生机构与社区精防康复机构的联系建立转诊制度。
3、建立重性精神病患者健康档案排查摸清社区重性精神病患者底数进行危险性评估开展分级随访管理并将病患者信息及时向社区管理部门通报。
对摸排出的重性精神病人积极协同相关部门动员、督促送医治疗。
精神病随访工作制度1、Ⅰ类病人每月访视一次Ⅱ 类病人每季度访视一次Ⅲ类病人每半年访视一次Ⅳ类病人每年访视一次记录要规范。
精神疾病重症患者管理制度
精神疾病重症患者管理制度
为加强精神疾病重症患者的管理,保证医疗安全,制定本制度。
二、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精神科医护人员。
三、定义
无。
四、内容
(一)本制度精神疾病重症患者是指:有冲动、伤人、毁物、外跑倾向的患者;有自伤自杀倾向的患者;严重的兴奋吵闹患者;木僵或亚木僵患者;各种原因所致(如药物、酒精等)的有意识障碍的患者;癫痫发作的患者等。
(二)对重症患者,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应根据病情变化随时查看患者,要预见可能出现的风险,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即刻作出处理,处理有困难时,随时向上级医师汇报。
(三)对重症患者,在活动时间,护理人员应将其放在视线内,在正实施医疗保护措施和休息时,要加强巡视,防止风险行为。
(四)对重症患者,医疗和护理都应当面或床头交接班,详细交接病情和可能出现的风险。
(五)对重症患者,主管医师要制定安全、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案,护理上要加强生活护理,在安排病房时要充分考虑风险因素。
(六)对重症患者可能出现的风险,主管医师要详细告知家属,必要时留陪和单独签署谈话记录。
五、附则
(一)此制度由精神科负责解释。
(二)此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六、参考依据
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规范(2018年版)-国家卫健委疾控局
七、附件
无。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辖区内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
重性精神疾病是指以精神分裂症为代表的,临床表现有幻觉、妄想、严重思维障碍、行为紊乱等精神病性症状,且患者社会生活能力严重受损的一组精神疾病。
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障碍等。
二、服务内容(一)建立健康档案在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纳入管理的时候,除需要由家属提供来自原承担治疗任务的专业医疗机构的疾病诊疗相关信息外,还应为患者进行一次全面评估,为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除个人基本信息外,还包括患者监护人姓名、监护人电话、初次发病时间、既往主要症状、既往治疗情况、最近诊断情况、最近一次治疗效果、患病对家庭社会的影响、关锁情况等。
(二)随访对于纳入健康管理的患者,每年至少随访 4 次。
随访的主要目的是提供精神卫生、用药和家庭护理等方面的信息,督导患者服药,防止复发,及时发现疾病复发或者加重的征兆,赋予相应处置或者转诊,并进行紧急处理。
具体内容如下:1.危重情况紧急处理:问询和检查有无浮现暴力、自杀自伤等危(wei)险行为,以及急性药物不良反应和严重躯体疾病。
若有,对症处理后即将转诊,2 周内随访转诊情况。
2.分类干预:若无尚述危重情况,则进一步对患者原有的病情进行评估。
检查患者的精神状况,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自知力等;问询患者的躯体疾病、社会功能情况、服药情况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并根据患者的精神症状是否消失、自知力是否彻底恢复,工作、社会功能是否恢复,以及患者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或者躯体疾病情况,对患者进行以下分类干预:( 1 )对病情稳定(精神症状基本消失,自知力基本恢复,社会功能处于一般或者良好,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躯体疾病稳定)的患者:若无其他异常,继续执行上级医院制定的治疗方案, 3 个月时随访。
( 2 )对病情基本稳定(精神症状、自知力、社会功能状况至少有一方面较差,处于“病情不稳定”和“病情稳定”之间)的患者:若无其他异常,医生可在现用药物基础上在规定剂量范围内调整剂量,必要时与患者原主管医生取得联系。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制度范本(三篇)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规范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管理与治疗,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的安全和秩序,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管理、治疗、康复和社会融入的机构、人员。
第三条: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指那些被临床医生诊断为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的人员。
第四条: 重性精神疾病的管理原则是以患者的自愿和利益为基础,注重患者的康复和社会融入。
第二章: 管理机构和人员第五条: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机构包括医院、康复中心、社区服务机构等,并设立专业人员进行管理和治疗。
第六条: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康复师、社工等,并应具备相应的专业资质和职业道德。
第七条: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机构和人员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进行管理和运作。
第三章: 管理程序和治疗方法第八条: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管理程序包括入院评估、治疗计划制定、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并应当依法进行。
第九条: 重性精神疾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康复训练等,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选择和调整。
第十条: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机构和人员应当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和社区的协作,促进患者的康复和社会融入。
第四章: 监督和评估机制第十一条: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机构和人员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定期进行自查和评估,并接受上级监督。
第十二条: 社会各界和公众应积极参与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和康复工作,对管理机构和人员进行监督和评估。
第十三条: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和其家属有权对管理机构和人员的行为进行投诉,并要求得到及时处理和回应。
第五章: 法律责任第十四条: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机构和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不得侵犯患者的合法权益。
第十五条: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机构和人员应当及时处理患者投诉和举报,如发现违法行为,应立即报告有关部门。
第十六条: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机构和人员违反法律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的,应当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和纪律处分。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制度范文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管理和服务,保障他们的人身安全和社会权益,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住院治疗、社区康复和家庭护理等相关管理工作。
第三条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指因精神疾病导致病情严重、行为异常,需要长期治疗和护理的患者。
第四条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管理原则是真实、科学、人性化、法治化。
第五条政府部门应当成立专门机构,负责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第六条政府应当加大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管理和服务经费的投入,不断提升相关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第二章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管理第七条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应当以医疗为主,辅以心理、社会等多学科综合干预。
第八条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应当接受定期的医学检查和评估,确保病情的稳定和康复情况的监测。
第九条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应当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规范的治疗和康复训练,不得中断或随意更改治疗方案。
第十条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应当遵守医院的管理规定,不得违反医院的秩序。
第十一条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属应当积极配合医院的治疗工作,定期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康复情况。
第十二条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对医务人员和其他患者应当保持尊重和礼貌,不得进行侮辱、伤害或其他不良行为。
第三章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社区康复第十三条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社区康复应当充分尊重患者的意愿和权利,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康复服务。
第十四条社区康复应当包括药物治疗、心理辅导、职业培训、社交活动等多种形式,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自理能力。
第十五条社区康复机构应当配备专业人员,提供高质量的康复服务。
第十六条社区康复机构应当与医院、家庭等相关机构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分享康复情况和治疗经验。
第四章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庭护理第十七条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庭护理应当充分尊重患者的意愿和权益,为其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护理服务。
第十八条家庭护理应当由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员进行,确保护理工作的规范和安全。
重性精神病防治工作制度范文
重性精神病防治工作制度范文一、总则1.1 本制度旨在规范重性精神病防治工作,确保社会安全和患者权益。
1.2 本制度适用于重性精神病防治工作的各个环节和相关人员。
二、重性精神病防治工作组织2.1 设立专门的重性精神病防治工作组织,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
2.2 重性精神病防治工作组织由政府主管部门、医疗机构、社会组织和专家学者组成。
2.3 重性精神病防治工作组织应定期召开会议,研讨工作进展、问题与措施。
三、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3.1 重性精神病患者的识别和登记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执行,确保患者信息的准确和私密。
3.2 重性精神病患者应进行定期的评估和筛查,以确保其病情稳定和治疗效果。
3.3 重性精神病患者应接受必要的医疗护理和康复治疗,以提高其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3.4 对于危险性较高的重性精神病患者,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确保社会的安全稳定。
四、重性精神病患者康复4.1 重性精神病患者应鼓励参与各类康复活动和社交互动,以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4.2 重性精神病患者的康复需综合考虑医疗、心理、职业等方面的需求,提供全方位的个性化康复服务。
4.3 重性精神病患者的康复进展应进行跟踪和评估,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康复计划。
五、重性精神病家庭监护5.1 对于无法独立生活的重性精神病患者,应加强家庭监护工作,确保其安全和生活需求。
5.2 家庭监护人应接受相关培训,掌握基本的医疗护理和危机处理知识,提高家庭监护能力。
5.3 对于家庭监护人的违法和虐待行为,应及时采取措施,保障重性精神病患者的合法权益。
六、重性精神病社区康复6.1 建立完善的重性精神病社区康复机构和服务网络,提供包括住宿、就业、社交等方面的全方位服务。
6.2 加强对社区康复机构的监督和评估,确保其按照规范进行管理和服务。
6.3 重视社区康复人员的培训和队伍建设,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
七、重性精神病防治工作宣传7.1 加强重性精神病防治工作的宣传,提高社会和公众对于重性精神病患者的认知和理解。
重性精神疾病工作制度范文(三篇)
重性精神疾病工作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落实精神卫生法的相关要求,保障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权益,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制定本工作制度。
第二条本工作制度适用于我院重性精神疾病病人的工作安排和管理。
第三条工作安排和管理要遵循尊重、保护、关怀和促进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身心健康的原则。
第四条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工作,应当以其自愿为前提。
第五条院方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就业机会,并为其提供相关的职业培训。
第六条院方应当确保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工作环境安全、卫生,提供必要的工作设施和劳动保护用具。
第七条院方要建立健全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工作的监督和评估机制,确保其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第八条院方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工作能力和理解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能力。
第二章工作安排第九条院方应当根据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其工作内容和工作时间。
第十条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工作任务应当与其自身的能力和职业技能相匹配,不得超过其能力范围。
第十一条院方应当根据工作需要,向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提供必要的培训,提高其工作能力和技能。
第十二条院方应当根据工作需要,合理安排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工作时间,并保障其工作休息的权益。
第十三条院方应当充分了解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药物治疗情况,禁止将其安排在有危险因素的工作岗位上。
第十四条院方应当充分了解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个人爱好和特长,尽量安排其喜欢的工作内容。
第十五条院方应当建立健全工作安排的沟通渠道,及时了解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意见和需求,合理调整其工作安排。
第三章工作管理第十六条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工作应当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对其进行日常的管理和指导。
第十七条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工作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并接受相关的培训。
第十八条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工作管理人员应当关心、理解和支持患者的工作,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第十九条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工作管理人员应当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鼓励他们参与工作,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激励机制。
重性精神病防治工作制度(2篇)
重性精神病防治工作制度为了做好我镇重性精神病管理工作,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____年版)》要求,结合《米易县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实施办法》,根据我镇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1、成立本辖区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2、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准确掌握精神病人基本情况,实行动态管理。
及时准确将相关信息上报相关部门。
3、开展重点人群的心理卫生咨询、心理行为干预、精神疾病预防等服务,早期发现精神疾患病人。
4、开展对慢性或服用维持剂量药物的精神病人随访,对发现或疑似病人应及时转诊至上级专业机构确诊。
5、建立随访制度,定期走访,按疾病分期随访精神病人,及时掌握病情变化、治疗情况、去向,填写随访记录,进行康复治疗指导。
6、指导监护人督促病人按时服药,观察可能出现的药物副反应和精神症状,动员病人积极参加康复活动。
7、病人就诊或医务人员到病人家中随访时,应有家属或监护人陪同。
8、指导家属加强对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防止肇事肇祸事件的发生。
丙谷镇中心卫生院重性精神病防治工作制度(2)是指为了保障重性精神病患者的权益和提供有效的治疗与康复服务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操作程序。
以下是一些可能包含在重性精神病防治工作制度中的内容:1. 患者登记制度:包括对于重性精神病患者基本信息的登记,以便于管理和追踪。
2. 诊断评估制度:包括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神经心理评估,明确疾病类型和程度,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提供依据。
3. 综合治疗制度: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社会支持等多种治疗方法的综合运用,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调配。
4. 住院管理制度:包括患者的住院手续、住院费用、住院期限等方面的管理,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相关权益。
5. 康复治疗制度:包括康复治疗服务的范围、内容和质量要求,重点关注患者的功能恢复和社会融入能力。
6. 保障措施制度:包括对患者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隐私权进行保护,防范患者可能存在的自残或他残风险。
重性精神病管理工作计划(重性精神病工作计划12篇)
重性精神病管理工作计划(重性精神病工作计划12篇)尊师重教演讲稿推举度:三重一大总结推举度:尊师重教的名言推举度:重阳节活动方案推举度:重阳节活动方案推举度:重性精神病工作方案12篇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消逝,我们的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开头做一个方案。
方案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重性精神病工作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关怀。
重性精神病工作方案1依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xx年版》和《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20xx年版》等相关规定,为确保我中心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工作顺当开展,逐步建立综合预防和把握重性精神病患者危险行为的有效机制,确保重性精神病患者得到免费治疗,减轻精神病患者家庭负担,排查新发病患者,防止精神病患者造成担忧全行为的发生,结合我中心实际工作,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
依据服务规范和指导方案的要求ё龊么宸辣H嗽迸嘌担制定培训工作方案,有方案有步骤地组织精神病防治专业人员、患者家属等相关人员培训,提高工作人员技术水平和管理力气,增加患者家属护理和技能,防止担忧全行为的发生。
二、定期每月一次对所管辖区精神病患者排查。
发觉新患者,接受过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相关培训医师对辖区人口进行调查,收集在医疗机构进行明确诊断的重性精神病患者信息,重性精神疾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双向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分裂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重性精神发育迟滞等。
发病时患者丢失对疾病的自知力或者对行为的把握力,并可能导致危害公共平安和他人人身平安的行为,长期患病者可以造成社会功能严峻损害。
并做初步筛查工作。
收集没有明确重性精神病诊断,但有危险性倾向的人员信息,再建议其立刻到专业机构诊断治疗的同时,上报上级精神病防治专业机构。
三、为精神病人建立健康档案、健康训练、康复指导。
准时为每一名新发觉患者建立健康档案。
建档登记的内容包括患者及监护人姓名和联系方式等基本状况、患者精神疾病家族史、初次发病时间、既往诊断和治疗状况、既往主要症状、生活和劳动力气、目前症状、服药依从性、自知力、社会功能状况、康复措施、总体评价及后续治疗康复看法等。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工作方案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工作方案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工作方案程度精神障碍患者的服务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以确保他们得到适当的治疗和支持。
以下是一个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的工作方案:1. 定期评估:建立一个定期评估的机制,以确保对每位患者的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估。
这将包括对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进行全面评估,以确保患者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2. 制定个性化治疗计划:根据患者的评估结果,制定一个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这将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职业康复和社交支持等方面的服务。
确保治疗计划的目标和方法是适合患者个体的,并且与医生、护士以及其他治疗专业人员进行定期的协调和沟通。
3. 家庭支持:提供家庭支持服务,包括教育、心理支持和房屋改造等方面的帮助。
建立一个家庭支持网络,可以为患者家人提供心理辅导、交流分享和应对技巧等方面的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患者的状况。
4. 社区康复:建立社区康复项目,帮助患者逐渐融入社区生活。
这包括提供日常生活技能培训、就业培训和社交技巧培训等方面的支持。
也可以组织社区活动和支持小组,以降低患者的社交孤立感,并增加其在社区中的参与度。
5. 多学科团队合作:建立一个跨学科的团队合作机制,包括医生、护士、心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和社工等方面的专业人员。
确保各个专业领域的专家都能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发挥各自的优势,充分利用资源和知识,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和支持。
6. 在线服务:提供在线服务,包括在线咨询、远程监测和在线自助工具等。
利用技术手段,为患者提供更灵活、方便和随时可用的服务,以满足患者的个性化需求。
7. 管理监督:建立管理监督机制,监测和评估服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定期进行绩效评估和提升培训,确保服务管理的不断改进和提高。
通过以上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工作方案,我们可以帮助患者获得全面和个性化的治疗和支持。
这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其社会融入,并减少他们的病情加重和再住院的风险。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工作制度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工作制度
1、对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持久的妄想性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等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报告、访视管理.
2、每天关注平台,2周内审核重性精神疾病报告卡和精神疾病患者出院信息单.
3、新发病人、新迁入病人和出院病人2周内访视并建档管理.
4、按照患者病情稳定、基本稳定、不稳定的分类干预要求对在档患者进行访视管理,对病人做到四清楚.
5、按要求做好贫困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补助药品发放工作.
6、掌握辖区有肇事肇祸倾向重点病人数,辖区发生肇事滋事肇祸事件及时处置、上报.
7、每年对辖区内在档病人家属及监护人集中开展家庭护理和管理教育.
8、每年至少为辖区内在档重性精神病人进行一次健康体检,体检项目包括血常规、血糖、肝功能、心电图等.。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工作制度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工作制度一、引言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是指那些患有严重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等疾病的患者。
这些患者通常需要长期的医疗照顾和社会支持,以维持他们的健康和社会功能。
为了提高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
二、服务对象服务对象为辖区内常住居民中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等。
三、服务内容(一)患者信息管理在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纳入管理时,需由家属提供或直接转自原承担治疗任务的专业医疗卫生机构的疾病诊疗相关信息,同时为患者进行一次全面评估,为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按照要求填写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
(二)随访评估对应管理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每次随访应对患者进行危险性评估;检查患者的精神状况,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自知力等;询问和评估患者的躯体疾病、社会功能情况、用药情况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其中,危险性评估分为6级。
0级:无符合以下1-5级中的任何行为。
1级: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
2级: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能被劝说制止。
3级: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
4级: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人,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包括自伤、自杀)。
5级:持械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或者纵火、爆炸等行为,无论在家里还是公共场合。
(三)分类干预根据患者的危险性评估等级,对患者进行分类干预。
对于0级和1级患者,提供常规的随访和评估服务;对于2级患者,提供加强的随访和评估服务,并对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对于3级患者,提供紧急干预服务,包括住院治疗;对于4级和5级患者,提供紧急干预服务,并将其转诊至专业医疗机构。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工作制度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工作制度一、背景与目的严重精神障碍是指精神疾病症状严重,导致患者社会适应等功能严重损害、对自身健康状况或者客观现实不能完整认识,或者不能处理事务的精神障碍。
为做好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发展,防止肇事肇祸的发生,我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工作。
本文旨在阐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工作的制度建设,以期为相关领域提供参考。
二、组织架构与职责分工1. 组织架构建立健全由综治、公安、司法、民政、卫生、残联等部门共同组成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指导、监督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工作。
2. 职责分工(1)综治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监督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工作,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风险评估。
(2)公安部门:负责依法打击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行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实施强制医疗。
(3)司法部门:负责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法律援助、司法鉴定、社区矫正等工作。
(4)民政部门:负责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基本生活救助、福利保障、慈善救助等工作。
(5)卫生部门:负责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医疗服务、健康指导、康复治疗等工作。
(6)残联部门:负责协助做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康复训练、就业指导等工作。
三、患者评估与分类管理1. 患者评估对在册管理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和危险性评估,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采取有效治疗管控措施。
评估内容包括:病情状况、日常行为习惯、服药情况和社会功能情况等。
2. 分类管理根据患者评估结果,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分为三类:(1)一类患者:病情稳定,无肇事肇祸风险,由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健康管理服务。
(2)二类患者:病情波动,有一定肇事肇祸风险,由基层医疗机构和公安部门共同管理。
(3)三类患者:病情严重,肇事肇祸风险较高,由公安部门实施强制医疗。
四、服务内容与措施1. 患者信息管理建立健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患者信息共享,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和服务。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应包括以下内容:1. 临床评估:对于初次就诊的患者,应进行全面的临床评估,包括病史询问、症状评估、心理评估和身体检查等。
同时,还应进行风险评估,以确定患者是否需要紧急治疗和住院。
2. 治疗计划:根据患者的临床状况和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治疗计划应明确诊断、治疗目标和预期效果,并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等。
3. 药物管理:药物是重性精神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应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程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
药物管理应包括合理用药、药物监测和不良反应管理等,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疗效。
4.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重性精神疾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增强自我认知和应对能力。
心理治疗应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选择适合的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支持性治疗和心理教育等。
5. 康复治疗:康复治疗是帮助患者恢复社会功能和生活能力的重要手段,包括职业康复、社区康复和家庭康复等。
康复治疗应重视患者的个体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和支持。
6. 家庭支持:家庭支持对于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家庭成员应积极参与治疗和管理,提供情感支持和日常生活帮助。
相关部门应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教育,帮助家庭成员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患者的困难。
7. 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可以缓解患者的社会孤立和心理压力,提供工作和生活上的支持。
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的社会支持体系,包括就业援助、社区服务和社交活动等。
8. 定期复查:患者应定期复查,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计划。
复查应包括症状评估、药物监测和心理评估等,以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9. 医患沟通:医患沟通是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的重要环节,医务人员应与患者建立互信关系,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意愿,并提供恰当的建议和支持。
同时,还应加强医患沟通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沟通技巧和敬业精神。
10. 质量评估和持续改进:相关部门应建立质量评估机制,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的质量进行评估和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工作制度
1、对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持久的妄想性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等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报告、访视管理。
2、每天关注平台,2周内审核《重性精神疾病报告卡》和《精神疾病患者出院信息单》。
3、新发病人、新迁入病人和出院病人2周内访视并建档管理。
4、按照患者病情稳定、基本稳定、不稳定的分类干预要求对在档患者进行访视管理,对病人做到四清楚。
5、按要求做好贫困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补助药品发放工作。
6、掌握辖区有肇事肇祸倾向重点病人数,辖区发生肇事滋事肇祸事件及时处置、上报。
7、每半年对辖区内在档病人家属及监护人集中开展家庭护理和管理教育一次。
8、每年至少为辖区内在档重性精神病人进行一次健康体检,体检项目包括血常规、肝功能、心电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