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词汇层面对比分析中式英语与中国英语
第一讲:汉英语言对比
![第一讲:汉英语言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f9c610ed4afe04a1b071de89.png)
第一讲:汉英语言对比第一节汉英词汇对比世界上任何语言都有其词汇。
词汇如同一个个细胞,组成了语言的有机体。
本节先从词汇着手分析比较汉英两种语言。
-、词汇语义对比各民族都是通过词汇把自己心目中的世界分解成无数概念。
词汇越丰富,对世界的认识就越精细。
汉语和英语虽属不同语系,特点迥异,但都拥有丰富的词汇量。
汉语历史悠久,汉字的表意能力及组合能力很强;英语从拉丁语、古法语及其他语言中吸收了大量词汇,成为词汇量非常丰富的现代语言。
在汉英语言对比研究中,人们发现了大量的对应词语,这是汉英翻译的语言基础。
汉英两种语言中的对应词语,多是反映操用这两种语言人民的生活经验、思想感情的词,如自然界中的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飞禽走兽、风雨雷电,人类自身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喜怒哀乐、亲仇敌友、世态炎凉以及善恶美丑,等等。
但是,由于自然环境、思维方式、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不同,两种语言中存在许多不相对应的词语,主要表现为词语的空缺(无对应)和词义的差异(部分对应),例如:(1)山——hill, mountain (2)你,您——you鸡一hen,chick,cocks,rooster 江,河——river青——b1ue, green 父,母——parent借一lend,borrow 兄,弟一—brother兔一hare, rabbit 枪,炮——gun鼠一mouse,rat 嫁,娶一—marry 乌鸦一raven,crow 叔,伯一—uncle上列两组词语左有两端都不完全对应。
从汉英翻译的角度讲,第一组右端的单个英文词无法传达出左端汉语词的概括意义;第二组中右边的英文词又无法精确地限定左边词语所表达的具体含义。
这些不对应现象给汉英翻译造成一定的可译度障碍,需要通过适当的翻译技巧加以克服。
例如:1.舅舅从桌上把花瓶拿去了。
Mother’s brother has taken the vase away from the table.2. 我属蛇。
“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之对比及学习策略探究
![“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之对比及学习策略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1712808ebceb19e8b8f6bac8.png)
张 楠
( 华 大 学 师 范 分 院 ,吉林 吉林 12 1 ) 北 0 5 5
摘 要: “ 中国英语”是一种具有中国特 色的英语 变体 。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 “ 中国英语”和 “ 中式英语”从
概 念 、特 点 、关 系等 方 面作 出对 比和 分析 , 旨在理 清 “ 中国英 语 ”这一 概 念 ,帮助 传
l 中国英语 和中式英语
( 转 第6 页) 下 5
71
错 误实 际是学 习过程 中不可避 免 的、积极 的一部 分 ,对 于 语 言实践 中所犯 的错误 要有 正确的 认识 ,因为不 知道才犯 错 误 ,而 在知道 了错误 以后如 果能及 时改 正错误 ,那就等 于从错误 中学到了 自己不知道 的知识 。 ( )课 堂 互动 有利 于提 高 学生 英语 技 能 自主建 构 能 2 力 。P c 等 研究者 证实 ( 9 7 ia 18 ),互动 性输 入 比简 化输入 更 有助 于理解 ;杨雪燕 对西 方外语课 堂研 究总结 出 :课 堂 互 动是教 学大 纲、教材 和教 学法 的实施 过程 ,是 语言交 际 的过程 ,为学生练习使用语言提供机会 ,而语言实践对于 掌 握语言是必不可少的 。 “ 课堂互动 ”在外语 教学中有着非 常 重要 的作用 。 “ 课堂教学只有通过互动 过程 才能进行 ’ ’。 他 指 出 要 获 得 外 语 教 学 成 功 就 必 需 成 功 地 管 理 课 堂 互 动—— 由师生共 同来管 理 ;学生可通 过参与 管理 课堂互动 来 管理 自己的学习过程 。至 于课堂 互动与 “ ”的关系 , 学 A 1r g t&B i e 是这样概 括的,如图所示: 1w i h aly
准 备过程 是学 生 自助建构 英语技 能的一个 良好机会 。在课 堂 上 ,学 生在展示 自己英 语任务 的过 程 中,如果学生 能养 成 记笔记 的习惯 ,将教师 的一些评价 、建议及 补充知识及 时记下来 ,课后进 行及 时整 理 、总结 ,在下 一次 的活动 中 有 意识取 长补短 ,那么英语 技能建 构的过程 就会进入 到一 个 良性 的循 环过程 ,这种 学习 习惯有 助于提 高学生 的英语 知识 自主建 构能力。 4 结语 语言 的主要功 能在于交 际 ,语言 知识只有 在不断 的使 用和 交 际过 程 中才 会被消化 吸收并 内化为活 的语言机制 。 随着 外语水 平 、互 联 网及现 代信 息技 术应用水 平的提 高, 学 生可 以接 触到 更加逼真 的外语环境 ,从而拥 有与教师 同 等 丰富 的信 息资源 。因此 ,在外语课 堂上 ,教师要充 分发 挥 课堂 的主导作 用 ,为此 教师除 了不断提 高 自己的业 务水 平之 外 ,还 要不 断反思 自己的教学 ,进行大量 的课堂 实践 和科 研实 践 ,在研 究教学 内容、课堂 策略 、课 堂行为 的同 时,更要研 究教 学的对象学 生 ;学 生是学 习的主体 ,他们 学 习语言 的 目的不仅是为 了学习语 言知识 ,更 重要 的是运 用 所学 的知识进行 语言交流 ,所 以教师应 引导学生在 学中 用 、在用 中学 ,这样才 能帮助学 生不断提 高他 们 的英语 技 能 自主 建构 能 力 ,从 而提 高 学生 的英 语 语 言综合 运 用 能 力 ,为他们今后 的发展奠定 良好 的基础 。
“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之对比及学习策略探究
![“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之对比及学习策略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9fb5ee15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7d.png)
“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之对比及学习策略探究“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这两个词不同,但往往被混淆使用。
前者是指一种被中国人所使用的英语,而后者则是指为了避免使用标准英语而使用的一种过于中式化的英语。
下面将具体探讨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并提出学习策略。
“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有什么不同?“中国英语”是中国人所使用的英语,用以进行工作或者生活交流。
由于各种因素如村庄教育,学校的语文教育,语音等等,中国人使用的英语与标准英语有所不同。
这种英语通常被他们看作是一种交际工具,并且认为这种英语是符合他们的文化背景和习惯的。
“中式英语”,相反地,是指过于中国化或者不太标准的英语示例。
当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时候,他们可能会因为various reasons 而不想使用一种真正的英语,这种英语语言过度强调中方文化的影响,并且无法正确地发音。
由于文化的原因,有些中国式英语的表达方式在英语世界可能会得到不当的评价。
学习“中国英语”的策略1. 提高发音技能 - 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改善你的口音。
多听一些正常发音的音乐,训练自己的舌头和喉咙。
也可以询问一些外国老师和外国朋友们是否可以帮助你训练口音。
2. 提高词汇量 - 学习适合自己语言背景和英语口音的词汇,了解自己说的‘错话’是什么,如何用in conclusion 或however等关联词使文章深入而且合理,这些都是词汇量之内的事儿。
3. 沉浸式学习 - 通过使用英文电影、电视、书籍或其他资源,让自己沉浸到英文环境中。
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听力、口语和写作技巧。
4. 理解语法 - 理解语法的不同之处可以帮助你使用正确的方法表达想法。
在掌握了基本语法规则之后,应该开始学习高级语法。
5. 多看原版英文材料 - 读英文原版电影评价、英文报纸材料会帮助你较好地了解英文技巧和表达。
你应该学习选择相关的英文材料来提高你的英文水平,比如BBC、CNN 等。
学习“中式英语”的策略1. 参加英语角 - 参加英语角活动可以让你与母语为英语的友人交流。
从中式英语谈英汉语言对比
![从中式英语谈英汉语言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33fabdb8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3a.png)
从中式英语谈英汉语言对比
英汉两种语言存在许多差异和相似之处。
中式英语是中国人学习英语时常犯的错误或
使用不规范的表达方式。
接下来,我们将谈论一些英汉语言之间的对比。
英语是一种属于印欧语系的语言,而汉语则属于汉藏语系。
这就导致了英汉语法和句
法结构的不同。
汉语是以主谓宾的顺序进行语序的,而英语是以主语+谓语+宾语的顺序进
行语序的。
在翻译时,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以确保语法和句法的正确性。
英语和汉语在词汇和词义上也存在差别。
英语的词汇量相对较大,而汉语的词汇量相
对较小。
在进行翻译时,需要根据语境和常识,选择最合适的词语和词义。
英语中大量使
用动词和形容词来描述事物,而汉语更加倾向于使用名词和成语来表达。
这也导致了英语
和汉语表达方式上的不同。
英语和汉语的发音和语音也有很大的差异。
英语的发音比较独特,有许多元音和辅音,而汉语比较简单,只有四个声调。
这也导致许多中国人在学习英语时会出现发音错误的情况。
英语和汉语的文化背景也是两种语言之间的重要区别。
英语是以西方国家为主要使用
地区的语言,而汉语是以中国为主要使用地区的语言。
在翻译时需要注意文化差异和表达
方式的不同,以确保原意的准确传达。
英汉两种语言有许多差异和相似之处。
了解这些对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英汉两种语言。
也需要注意翻译中的语法,词汇和文化差异,以确保正确传达信息。
汉语与英语在词汇方面的对比
![汉语与英语在词汇方面的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90e57b0da6c30c2258019e02.png)
汉语与英语在词汇方面的对比汉语与英语是两种发达的语言,地域差异极其明显,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负迁移现象。
负迁移现象存在于语音、词汇、语法、语义、语用各个方面。
在此,我着重研究汉语与英语在词汇方面的对比,词汇教学是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分析汉语与英语在词汇方面的对比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趋利避害,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地促进汉语教学。
我粗略的将我搜集到的语料分为六类,便于更好地解释与研究。
1.适用范围。
有时,一个汉语单词往往包含很多种含义,然而,英语却是将几种用法分得很详细。
例如:在英语有“fit”、“suit”、“match”三个单词,而在汉语中“适合”这一个单词就可以包含这三个单词的全部含义,它可以指在尺寸、颜色、性格、喜好,味道等方面的适合。
英语却将它分为三类:“fit”更多的用于在“尺寸、形状”方面的适合;但如果你想表达在“质量、颜色、设计”方面的适合。
你需要用“suit”这个单词;“match”常用于在“需要、味道、条件”方面的适合。
可见,英语有时将单词的用法分得很细致,而汉语只用简单的一个单词就可以概括了。
2.不合理搭配。
汉语与英语有时虽表达的意思一样,但是根据两国的文化背景不同,所用的词语搭配是不同的。
例如:“strong tea”,当然不可能会翻译为“强壮的茶”,它应译为“浓茶”;“at a stone’s throw”可能会被译为“一个石头的距离”,但是在汉语中同样有一个成语与之对应“一箭之遥”;“as deaf as a post”的正确译法是“聋得像石头”;“no smoke without fire”与汉语对应的俗语是“无风不起浪”;“the apple of one’s eyes”对应的汉语成语是“掌上明珠”。
同样的比喻,但是汉语与英语用的本体和喻体却不相同。
3.语序。
同样的表达含义但是汉语与英语表达时的语序却不相同。
例如:“ups and downs”、“back and forth”可能会被翻译为“浮沉”、“后前”,但是根据汉语语法,这两个词的语序与英语正好是相反的。
从中式英语谈英汉语言对比
![从中式英语谈英汉语言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9855aa7e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c3.png)
从中式英语谈英汉语言对比中式英语是指中国人使用英语时,因受汉语语言特点影响而表现出的一些特色。
在现代社会中,英语已经成为全球通用的语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学习和使用英语。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中国人在表达英语时往往会受到母语的干扰,产生了一些被称为中式英语的语言现象。
英汉语言有很多不同之处,它们在语音、语法、词汇以及表达方式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区别。
中式英语正是在这种语言差异的影响下产生的。
接下来,我们将从语音、语法、词汇和表达方式四个方面来谈英汉语言的对比。
从语音的角度来看,英语和汉语的语音系统完全不同,两种语言的语音发音方式和音节结构都存在差异。
在英语中,存在很多元音和辅音发音,发音较多,音节结构复杂。
而汉语的音节结构相对较简单,大多是一个音节,发音较少。
一些中国人在发音时往往会受到汉语语音的干扰,产生了一些语音上的错误,比如“l”和“r”音的混用,或是元音的发音不准确。
从语法的角度来看,英语和汉语的语法结构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英语的语法较为复杂,有时态、语态、语气、名词、代词、形容词、副词、动词、连词等多种语法成分,语法规则严谨。
而汉语的语法比较简单,没有时态、语态等语法成分,句子结构相对灵活。
一些中国人在使用英语时往往会受到汉语语法的干扰,出现了一些语法上的错误,比如“主谓宾”结构的混乱,或是时态的不准确等。
从词汇的角度来看,英语和汉语的词汇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英语的词汇丰富多样,包括了很多不同的词汇和短语,具有很强的表达能力。
而汉语的词汇相对较少,没有很多同义词和近义词,表达方式相对单一。
一些中国人在使用英语时往往会受到汉语词汇的干扰,出现了一些词汇上的错误,比如直译和使用词组时的不准确等。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它们在语音、语法、词汇和表达方式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
我们在学习和使用英语时要注意避免受到母语的干扰,尽量正确地掌握英语的语音、语法、词汇和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使自己的表达更加准确和规范。
从中式英语谈英汉语言对比
![从中式英语谈英汉语言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46abf592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aa.png)
从中式英语谈英汉语言对比中式英语是指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在使用英语时,受到汉语语法和思维方式的影响而产生的特有表达方式。
与此相对应的是外国人学习英语时,受到其母语语言和文化的影响所产生的外国式英语。
中式英语和外国式英语一样,都是在语言接触和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语言现象。
在对中式英语和英汉语言对比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
中式英语与英汉语言的对比表现在词汇的使用上。
中式英语中常常出现汉语翻译的英文词汇,这些词汇在英语中并不常见或者根本不存在。
比如“外卖”在英语中是“takeout”,“加油”在英语中是“add oil”,“加油站”在英语中是“gas station”。
这些用法虽然在中式英语中非常普遍,但在标准英语中却是不被认可的。
中式英语中也经常使用直译的方式表达一些汉语中的惯用语或成语,比如“一言为定”、“不打紧”、“开玩笑”等等。
这些词汇和表达方式在英语中并没有对应的词汇,因此在交流中会显得有些生硬或者不太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中式英语与英汉语言的对比还表现在语法结构上。
由于汉语和英语的语法结构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在使用英语时,许多中国人往往会受到汉语语法的影响而出现一些语法错误或者不符合英语语法习惯的表达方式。
比如“在…之前”在英语中应该是“before”,而不是直译为“in before”;“如果…的话”在英语中应该是“if”,而不是直译为“if…then…”;“因为…所以…”在英语中应该是“because…so…”,而不是直译为“because…therefore…”。
这些语法错误和不符合英语习惯的表达方式是由于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受到母语汉语语法结构的影响而产生的,这也是中式英语的一个显著特点。
中式英语与英汉语言的对比还表现在语音和语调上。
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由于受到母语汉语语音和语调的影响,往往会在英语发音和语调上出现“中国口音”,这也是中式英语的一个明显特点。
比如汉语中的声调对于许多中国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他们往往会将这种声调的影响带入到英语发音和语调中,使得他们的英语发音带有很浓的中国口音。
从中式英语谈英汉语言对比
![从中式英语谈英汉语言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1e52e80f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f9.png)
从中式英语谈英汉语言对比中式英语(Chinglish)是指中国人在使用英语时出现的一些中式表达和中式语法。
由于中式英语与标准英语有一定的出入,因此在跨文化交流中,可能会导致理解上的困难。
在英汉语言对比中,中式英语的出现反映了中文和英文之间的差异和难点。
本文将从中式英语谈起,对英汉语言进行对比,探讨它们之间的共性和差异。
在英汉语言对比中,首先要提到的是语法结构的差异。
中文和英文有着不同的语序和逻辑体系。
在中文中,形容词通常放在名词之前,而在英文中,形容词通常放在名词之后。
这就导致了中式英语中可能出现的“big house”而非“house big”的表达方式。
中文名词没有单复数和冠词的区分,而英文名词则需要根据情境和语法规则来加以区分。
当中国人学习英语时往往会出现在名词前加上冠词或者在名词后加上s来表示复数的情况,这就是中式英语的表现。
汉语和英语的词汇差异也影响了中式英语的出现。
汉语和英语的词汇来源和发展各有特点,因此在表达方式上也存在差异。
在汉语中,有许多成语和俗语是为了形象地表达一种意思,而这些成语和俗语在英语中可能无法直译或者翻译成别的表达方式。
这就导致了在中式英语中可能出现的“I will eat a dirt(我会吃一泡泥)”而非“I will eat a humble pie(我会认错)”。
因为在英语中并没有“吃泥”这种表达方式,而是用“吃一块谦卑的馅饼”来表示忏悔和认错的意思。
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也是英汉语言对比的重要因素。
汉语和英语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往往受到各自文化背景的影响。
在中国文化中,通常会以暖色调和称呼对方亲切的称谓来表示热情和亲近。
而在英语中,则更注重礼貌和客套,通常使用正式的称谓和语气来表达对他人的尊重。
在中式英语中可能出现的“Hi, beauty(嗨,美女)”而非“Hello, madam(你好,夫人)”就是典型的中式表达方式。
尽管存在一些差异和难点,但中式英语也体现了中英两种语言之间的亲缘性和交融性。
汉英词法对比
![汉英词法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8039892ce2bd960590c677d2.png)
“春运” spring transportation(春季的运输) the rush / peak season of passenger transportation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 / Chinese New Year(春节期间的客运高 峰)。
第五:有些中文词语没有什么特殊涵义, 而与之相对应的英文词语却有着特殊的 涵义。 例如,与“便宜”、“价廉”相对应的 “cheap,”它有时候会带有贬义: 如I bought a cheap watch for my child,对小孩无所谓; 但I bought a cheap dress for my girlfriend. 会冒犯对方。 在后一种情况下必须用inexpensive一词。
第一:要对翻译的重要性有深刻的、充分的认 识。 例如,把海南岛的“天涯海角”翻译成了“世 界末日”: the End of the World (应为Land‘s End / End of the Earth) 。 再如某航空公司的广告中承诺的“一小时内免 费送机票上门”变成了“一小时内送免费机票 上门”: We give you tickets free of charge within one hour. (应为We offer free delivery of your air tickets within one hour after your booking exit 最新消息 latest news 减肥片 slimming pills
2)有时虽不截然相反,但两者词义相差很大。 如:红眼病、红茶、红糖 (green-eyed)(black tea)(brown sugar) (电视、广播的)黄金时间 (prime time? golden time?) 大雪 (heavy snow? big snow?) 3)与宾语的搭配方面: 看出他的心思(read his mind); 听电话 answer the phone Now you try: 打开电视、打开箱子、打开信件
从中式英语谈英汉语言对比
![从中式英语谈英汉语言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1ebd9b98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b4.png)
从中式英语谈英汉语言对比中式英语是指中国人在使用英语时所产生的一种特殊风格,它主要是由于中国人在掌握英语时受到母语的影响而产生的。
中式英语在语法、词汇、语音、语用等方面都与标准英语有所不同,因此在与英语国家的人交流时,可能会造成误解。
而英汉语言对比主要体现在语法结构、词汇差异、发音差异和语用差异等方面,下面就中式英语和标准英语、英汉语言对比这几个方面展开阐述。
中式英语和标准英语在语法、词汇、语音和语用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在语法上,中国人在使用英语时往往会受到汉语语法结构的影响,导致句子结构不够准确或者不符合英语的语法规则。
中式英语中很容易出现的“我想知道你要去哪?”与标准英语中的“I wonder where you are going”相比,语法结构上的不同就十分明显。
在词汇上,中式英语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由于中文和英文的词汇资源差异很大,中国人在使用英语时往往会倾向于使用中文的词汇表达习惯,导致表达不够准确或者易产生歧义。
中式英语中常见的“开会”与标准英语中的“have a meeting”相比,在英语国家的语境中可能产生一些不必要的误解。
在语音上,中式英语与标准英语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由于中文和英文的语音体系不同,中国人在说英语时很容易受到母语语音的干扰,产生口音或者发音不准确的现象。
“很好”在中式英语中可能会发音为“hen hao”,而在标准英语中应该是“very good”。
在语用上,中式英语与标准英语也存在着差异。
中国人在使用英语时,往往会受到母语语用的影响,导致在语境、礼貌用语等方面与标准英语有所不同。
在用语上中国人可能更倾向于使用直接表达的方式,而在英语国家的语境中则更注重礼貌、委婉的表达方式。
中式英语和标准英语在语法、词汇、语音和语用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也是中国学生在学习和使用英语时常会面临的困难。
为了更好地与英语国家的人交流,中国学生需要认真学习英语的语法规则、丰富词汇、改善语音发音,同时也需要注重学习英语的语用和交际技巧,这样才能更加准确、自然地使用英语。
汉英词汇对比
![汉英词汇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b5231019866fb84ae45c8d60.png)
3.词义不对应 heel of Achilles lady bird book bank French chalk French Fry old girl dog days a castle in Spain
要害 瓢虫 旧书店 滑石粉 炸薯条 女校友 三伏天 空中楼阁
(二)词义并行 指英汉语中认同某一事物或概念,但表达方式不一 样。 犹如雨后春笋——just like mushrooms(蘑菇) 他瘦得像猴子——he is as thin as a shadow. 水底捞月——fishing in the air(空中钓鱼) 乱七八糟——at sixes and sevens(六六七七)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 吃。——one boy is a boy,two boys half boy,three boys no boy.
9.Ogle:向· · · 抛媚眼,做媚眼,色迷迷地看 10.Peer:凝视,盯着看,细看,观察、谛视或费力 地看 11.Peep:窥视,偷看, 12.Stare:盯,凝视,注视,目不转睛把· · · 看得 13.Squint:迷眼看,侧眼而看,成斜视眼,乜斜 14.Wink:眨眼,眨眼示意,使眼色,
汉英词汇对比
一、汉英词汇总体对比 二、汉英语词语理据、词化程度对比 三、汉英词汇内部各种关系的对比 四、汉英词汇意义对比 五、汉英借词对比 六、汉英对应语义类别(如颜色词、拟声词、动物词等)比 较 七、汉英习语对比
一、汉英词汇总体对比
张启昌、张而立《一份英汉词汇对比调查报告》(1994) 进行词汇对比:
瞋视 glare, stare angrily 凭眺 look delightedly from above into the distance 俯瞰 look down delightedly at 瞻仰 look up reverently at 窥视 peep, peek, pry, spy on 瞪眼 glare, glower, goggle, stare with sullen annoyance or anger or threatening, 呆视 gawk 瞥视 shoot a quick look at
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之比较-精品文档
![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之比较-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e8d2343559eef8c75fbfb3df.png)
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之比较第一章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的界定1.1中国英语中国英语把中国独有的文化、事物、意念等通过音译、译借以及语义再生等方法传入国际英语世界。
具有可理解性、可接受性、合理性和规范性。
谢之君[1]认为“中国英语以规范英语为基础,能够进入英语交际,其使用频度和交际效果与使用者的水平有关”。
中国英语是汉语与英语文化交流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有益于传播中国文化。
1.2中式英语中式英语是指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因不了解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易产生语言失误和信息差,引起英语国家人的尴尬或者令人贻笑大方。
例如中国人习惯说“去哪?”。
翻译过来就是:“Where are you going?”但在西方,“Where are you going?”侵犯了他们的个人隐私;这种句式虽没有语法错误,却不合英语文化习惯,也可纳入中式英语之列,统称为Chinglish。
1.3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的区别中式英语一般是对个体的语言特征而言;中国英语是对群体语言特征而言。
前者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处于不断自我修正之中,以便习得规范的英语;后者至少在句法文本上是相对稳定的;其发展变化是与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演变相适应的[3]。
中式英语是因学习者本身英语水平不足,为了弥补这一点,出于无奈而瞎编的汉语式英语,是典型的负迁移。
而中国英语是为了表达中国人对世界事务的不同看法或是独到看法,有意识、有目的地、规范地“借用各种”汉式说法。
二者都是表达中国特有的事物,具有中国特点,但中国英语属于规范英语,其构成和适用范围远比中式英语丰富和广泛,对英语的影响将随着我国对外宣传的进一步扩大而增强;中式英语是一种畸形语言现象,其构成和适用范围不稳定也不广泛,在对外交际和文化交流中起阻碍作用,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深化,这种畸形语言会日趋减少直至消亡。
第二章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的形成及表现2.1中国英语的形成中国英语的特点主要由中国人所固有的思维模式和中国特有的社会文化所决定的。
大学英语英汉语言对比
![大学英语英汉语言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32ee9fc62cc58bd63186bd8e.png)
Bridal Shower 新娘结婚前的派对/准新娘送礼会 Bachelor Party (婚礼前夕为新郎举行的)单身汉舞会 Baby Shower 婴儿送礼会/婴儿洗礼(在孩子出生前举办一 bridal shower is a gift-giving party held for a brideto-be in anticipation of her wedding. It gives the brideto-be a much-needed break from the stress of planning a wedding. Bridal showers can be a surprise for the bride or a planned party, a formal brunch or a casual party. As showers are explicitly a gift-giving occasion, everyone who attends the shower is expected to bring a small gift. People who decline the invitation for any reason are not expected to send a gift or otherwise participate in the party.
(4)英语中有许多词一词多义,其所表示的各个意义,分别 与汉语中几个不同的词或词组对应。多义词的具体意义, 只有联系上下文才能确定。如果脱离上下文,孤立地译一 个词就很难确切地表达该词的真正含义。如: A soft above-gound launching site 无坚固掩体的地面发射基地 The record has been considered soft ever since it was set last May
从中式英语谈英汉语言对比
![从中式英语谈英汉语言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59bac2e1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34.png)
从中式英语谈英汉语言对比一、中式英语的概念和特点中式英语,亦称为中国英语或者汉式英语,是指中国人在使用英语时,受母语汉语习惯影响,经常出现语法错误,语言表达不够准确和完美的现象。
这些错误通常被称为“中式英语”或者“Chinglish”(中式英语的英文名称)。
中式英语的典型特征包括:1、语法错误。
中式英语中,由于英语语法与汉语语法不同,经常出现主谓不一致、动词时态混淆等错误。
例如,一些中文使用者常常说:“It doesn't depends on you”或者“Yesterday I has seen him”,这些语法错误是中式英语的典型表现。
2、词汇使用不当。
中式英语中,由于中文对于单词的用法与英文存在差异,经常出现词汇使用不当的情况,导致表达意思不够准确。
例如,一些中文使用者常常说:“I will put your name in the black list”或者“Can you borrow me your pen?”,这些错误使用了“black list”和“borrow”这两个词汇。
3、语言表达欠缺。
中式英语中,由于中国学生在英语教育中侧重于语法知识的学习,而没有注重口语表达和听说训练,导致了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缺陷。
例如,一些中文使用者在说英语时,经常不清晰、语调单一、口音重。
二、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和影响中式英语之所以会产生,是因为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非常复杂,这些差异涉及到语法、词汇、语音、文化等多个方面。
由于母语对语言学习的影响非常重要,因此,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往往受到了母语的干扰,导致了中式英语的产生。
中式英语的出现,不仅影响了人们的语言交流,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与外国的商务和文化交流。
在商务交流中,一些中式英语的表述方式可能使外国客户感到难以理解,甚至影响到了交流的效果。
此外,中式英语也容易引起误解和笑话,对中国人的形象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英汉语言对比的其他方面除了中式英语之外,英汉两种语言存在着许多其他方面的对比。
英汉词汇差异对比举例
![英汉词汇差异对比举例](https://img.taocdn.com/s3/m/0e03e0ac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da.png)
英汉词汇差异对比举例英汉词汇差异是显而易见的。
由于英语和汉语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发展,因此它们在词汇表达上存在一些显而易见的差异。
以下是一些例子:1.饮食文化英汉饮食文化的差异表现在食物和饮料的词汇上。
英语中,人们经常使用“三明治”(三明治)来表示一个餐点,而汉语中则有“炒菜”的说法。
另外,英式早餐中经常会出现“cereal”(麦片)和“toast”(吐司)等词汇,而中式早餐则更注重“包子”、“油条”等食物的搭配。
2.交通出行英汉交通出行方面的词汇差异也很明显。
英语中,人们经常使用“汽车”(car)和“交通”(traffic)来表示汽车和交通工具,而汉语中则更多地使用“打车”(dial a taxi)和“地铁”(subway)等词汇。
此外,英式出行更注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而汉语中则更多地使用私家车辆。
3.节日庆典英汉节日庆典方面的词汇差异也表现在词汇上。
英语中,人们经常使用“感恩节”(Thanksgiving)和“圣诞节”(Christmas)等节日名称,而汉语中则更多地使用“春节”(Chinese New Year)和“中秋节”(Mid-Autumn Festival)等节日名称。
4.商务交流英汉商务交流方面的词汇差异也很明显。
英语中,人们经常使用“商业活动”(business activity)和“公司”(company)等词汇,而汉语中则更多地使用“贸易”(trade)和“企业”(enterprise)等词汇。
通过以上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英汉词汇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些差异表现在词汇的词义、用法和语调等方面,影响着英汉两国人在日常交流中的理解与沟通。
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的几点区别-精选文档
![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的几点区别-精选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5e5fc7ee5fbfc77da269b1df.png)
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的几点区别英语在过去的50年里已经逐渐成为了一种全球性的语言,据1995年3月23日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统计,大约有14亿人居住在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里,把英语作为母语或接近母语的人数至少在12亿和15亿人之间。
英语在快速全球化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广泛的本土化。
长期以来,具有地域色彩的英语成为了语言学家讨论的重点话题,而具有地域色彩的英语在各自国家的外交活动中也逐渐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政治经济的发展,使得学习和使用英语的人日益增加,国际交流也日益频繁。
因此,具有中国地域色彩的英语——“中国英语”的研究也就日显重要。
一、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的不同定义国内很多学者对中国英语这一概念有不同的见解,李文中提出“中国英语” 是以规范英语为核心,可以用来表达中国社会文化各个方面的特有事物,不受母语的干扰和影响,通过音译、译借及语义再生等多种手段进行英语交际,具有中国特点的词汇、句式和篇章。
汪榕培教授于1991年提出“中国英语” 是中国人在中国使用的,以标准英语为核心,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
1999 年贾冠杰和项明友对汪榕培的“中国英语” 的定义给予了修正和补充,他们认为“中国英语”是中文使用者所使用的一种英语变体,以标准英语为基础,具有中国特色,并且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
中式英语是指中国英语学习者与使用者因为受到母语的干扰和影响,生搬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在英语交际中出现的不符合规范或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
它是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在英语习得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一种中介语现象。
根据这二者的定义,中国英语可同澳大利亚英语、印度英语和巴基斯坦英语等一样跻身世界英语之列,应该适当进行鼓励、合理提倡;而中式英语与人们通常的评价相对一致,是文法不通的英语,必须加以修正、改善提高。
二、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从总体上看,都是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当母语的特征同目的语相类似时,常会出现正迁移;而当母语与目的语的某些特点差异巨大时,学习者若借助于母语的一些规则为依仗,则会出现负迁移现象。
[汉英,词汇,语言]汉英语言词汇的文化对比分析
![[汉英,词汇,语言]汉英语言词汇的文化对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3b4eea6f242336c1fb95e74.png)
汉英语言词汇的文化对比分析语言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是交流的工具。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不能脱离对方独立存在。
汉语和英语都有丰富的词汇,汉英大量的对应词语是汉英翻译的语言基础。
从词性上来讲,两种语言都有实词和虚词之分,都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感叹词等。
文化差异使得汉英两种语言反映客观事物的角度方法有很大差异,如black tea(红茶),black coffee(浓咖啡)。
英语描述亲属关系的称谓词语较汉语少,处理起来也较困难,可以采用释义的方法,如他的舅舅(his mothers brother )。
下面从文化的角度分析汉英语言在词汇上的不同。
一、文化与词语选择汉英两种文化传统在选词上的不同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从传统意义上来讲,中国自古以农业文化立国,农业人口众多,所以出现许多与农业有关的谚语等词汇,如瑞雪兆丰年;春打六九头等。
而英国靠近大海,这种地理位置决定英国人喜欢与大海有关的事,因此英语中不少俗语都和海洋有关,如Swim against the waters run deep. 2.由于各自风俗上的差异,使得一些汉英语言中的词语也有所不同。
如猫头鹰在汉语中为不祥之物,在英语中却说成as wise as an owl.龙在汉语文化中代表神圣尊贵,如龙腾虎跃、龙凤呈祥等;而在英语文化里,龙则是罪恶的根源,是引人犯罪的恶魔。
因为在基督教中,dragon是evil,是魔鬼Satan(撒但)的化身。
3.汉英两种语言在联想意义上也各有不同,这就导致一些成语的选词的不同,如:体壮如牛(as strong as a horse);豪饮如牛(drink like a fish)。
4.由于宗教信仰等的不同,从而使得语言的选词不同。
汉语受佛教进入中国的影响,引申出借花献佛、不看僧面看佛面等表达;英国等西方国家信仰基督,基督教文化是其传统文化的体现,如a kiss of death(死亡之吻),Holy Spirit(圣灵)等。
“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之对比及学习策略探究
![“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之对比及学习策略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b0519094783e0912a3162a6d.png)
论文导读::“中国英语”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变体。
本文在总结(summary)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从概念、特点、关系等方面作出对比和分析,旨在理清“中国英语”这一概念,帮助学生灵活地学习和运用中国特色的英语,为传播中国文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论文关键词:“中国英语”,“中式英语”,中国特色,母语文化一、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一)定义“中国英语”这一概念1980年由葛传榘先生提出,之后语言学家们又提出补充和修正,各抒己见。
在这里笔者引用李文中(1993)的定义:中国英语是指以规范英语为核心,表达中国社会文化诸领域特有事物,不受母语干扰和影响,通过音译、借译及语义再生诸手段进入英语交际,具有中国特点的词汇、句式和语篇。
但其中“不受母语干扰”一项应该排除,因为不受母语(汉语)的影响英语就没有中国特色了。
因此,这种英语是受母语影响,用英语形式表达,并且表达了外国人能看懂。
语言学界把按照字面意思硬搬英语词汇的错误表达叫中式英语。
这种英语是学生在用英语进行交流时,受母语在语音、结构、语义或文化的干扰和影响而出现的失误。
中国式的英语不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而是一种病态的语言现象,是跟使用者个体相连的,不具有代表性。
而且多出现在口语中,落实到书面上会避免很多。
比如,在打电话是中国人问:你是刘丽么?被学生说成:Are you Liu Li? 回答:对,是我。
被说成是:Yes, I am.(正确的表达是:Is that Liu Li? Yes, this is Liu Li speaking.)2这是由于学生受汉语语言习惯的影响直接翻译成英语造成的错误,是可以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克服的。
(二)特点:1、语音方面:中式英语的语音失误主要表现为讲英语时对重音、升降调、节奏感把握不好。
有些学者提出一些音位是汉语里没有的,中国人发不好很正常,所以把语音上的群体错误归为“中国特色”,但是笔者认为这些语音失误都是中式的,经过模仿和锻炼,中国人也可以把英语的语音发得很标准教育论文,这是与个体因素分不开的,不能归为中国英语行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薛琴,林竹.胜任力研究溯源和概念变迁[J].商业时代,2007.4.
[3]林日团.管理人员胜任力研究评述[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7.2.
(上接第 45 页)雅,而且流露出才健气雄的“期男意识”。第五十五
1.3 措辞问题。中式英语在措辞问题上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将汉语生硬的翻译为说话者认为对等的英语。最典型的有“Pe-
ople mountain people sea”(人山人海)、“no three no four”(不三不四)
等等。如今在中国的大街小巷出现很多中英文对照的广告或是标
语,体现出的此类问题层出不穷,让人啼笑皆非。还有在日常对话
如:(1)加快经济改革的步伐A:to accelerate thepace ofeconomicre-
formB:to accelerate economic reform 事实上,动词“accelerate”本身
具有“increase thepace of”的含义,所以 A 句中“the pace of”的出现
回她径直说出:“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
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3)千方百计利用他人为自己带来
好处;彬彬有礼的外表藏着计谋。第五十五回写她在处理舅舅赵
碑,进而有利于他们在人才市场上抢夺优秀的毕业生资源。
总之,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发展变化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
革的深入,社会对就业指导的要求将逐步提高,这就迫切要求建设
实际指导意义的、科学编制的课程体系。不仅仅是高校的教师,社
会各界也应重视大学生就业指导这门课程,并深入到这门课程的
研究当中。
【参考文献】
国英语在词汇层面的特征最为明显,具体表现为数量大、淘汰率低、
翻译方式灵活多样、表意准确等。现阶段人们多是通过音译,译借、
语义再生等手段,使汉语进入英语交际。
2.1 音译。中国英语中有一部分词汇或短语是根据中国普通
话发音直接转化生成的。由于汉英文化的差异,在使用英语表示
中国社会文化中某些特有的事物与现象时,经常发现空词项,即英
3、对比分析中式英语与中国英语的词汇特点
通过比较分析中式英语与中国英语的定义特点和出现的背景,
我们发现,它们在产生的原因上有很大的相似性,只不过中式英语
产生的原因重在母语负迁移的影响;而中国英语主要是特有文化
的驱使而成。在其词汇表现上(1)中式英语体现了(下转第 49 页)
彭 慧
(中南民族大学 外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化,汉语思维方式的影响和自身生理条件的限制而说出的一种不
同于标准英语且带有明显汉语特色的英语。它是一种能完成语言
使用目的,并被其他语言和文化背景的英语使用者接受的英语变
体。在词汇层面,尽管中国英语是以规范英语为核心的,然而,英
语在跟汉语与中国文化的漫长接触中、在中国人的长期使用中,不
断扩散与发展,在词汇层面产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变异分化。中
从词汇层面对比分析中式英语与中国英语的特点
[摘一要]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中式英语与中国英语在词汇层面的语言特征来分析其成因以及影响因素。在了解两
种不同英语表现现象的基础上对英语使用者做出减少或是根除中式英语的使用和推广中国英语的使用的建议。本文力
求从直观上体现两者的差别以达到使广大英语使用者轻松辨识二者不同性最终推广正确的英语使用,以期达到中西文化
性连用现象。建立在母语负迁移上的词语搭配不当也是中式英语
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表现在动词与宾语搭配不当,形容词和副词
搭配不当,介词和宾语搭配不当等等。中式英语的词语搭配不当
在语法上往往是没有错误的,可是对于英语本土使用者而言是无
法理解的和不合英语表达习惯的。例如常用“deep sleep”、“big
所示,“return”等同于“come back”,因此“returnback”的表达为中式
英语的冗余表达。此外,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可能会听到或是用
到以下句子:(5)Please repeatagain(.“repeat”相当于“say again”)。
(6)This country was completely conquered.(“conquer”没有程度上
1、中式英语词汇特点
1.1 冗余和重复。冗余是指使用超过需要的词语或是重复不
必要的句子和短语来完成意思的表达。受汉语思维的影响,以汉
语为母语的英语使用者在想要表达与其理想中对等的汉语句子时
常常会使用多余的词来完成英语句子的表达。以下例证中汉语为
中文思维的表达,以 A 来表达中式英语,以 B 来表达标准英语,例
更好地定位自己的职业方向,更好地在未来职业上取得成功提供
必要的参考。
最后,课程还应组织同学参观接触用人单位,培养现实感受,
从而帮助其理性做好生涯决策。目前来看,许多毕业生对其所选
择的行业和职位知之甚少,到了毕业才发现自己尚未准备好,匆忙
应战,很容易给用人单位留下“海投简历”、“随意应聘”的印象,这
wishes to be a big one .应改写为:Mr. Wang always considers himself
nobody,and how he wishes to be somebody.
2、中国英语的词汇特点
中国英语是英语与中国特殊社会文化结合的产物,是在中国
本土成长的中国人在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时,由于受汉文
大学生在校生活学习规划提供参照,这样学生会收获更多。
最后,在就业指导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到管理学、
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广
泛引入相关学科的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更好地理解。
4.2 关于实践部分,应分三个环节进行。首先,本课程是一门
应用型课程,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地进
活中我们还可以听到下列词语的搭配使用:The price of the veg-
etables in our dining hall is very expensive.正确的表达应为:The price
of the vegetables in our dining hall is very high.
open-door policy(对外开放)、non-state industrie(s非国有企业)以及
iron rice bowl(铁饭碗)等。仅此一项汉语借词就已超过一千词。
2.3 语义再生。有些英语词汇在中国这个文化环境中,其语义
会经历一个再生过程,从而产生新的含义。中国英语中有一部分
rain”、“receive the telephone”、“heart sick”和“crowded traffic”的表
达来取代规范的“sound sleep”、“heavy rain”、“answer the tele-
phone”、“heart attack”以及“busy or heavy traffic”的表达。在日常生
于篇幅有限,现不一一列举。
2.2 译借。译借是将汉语的词汇通过翻译手段逐词地借用英
语来表述。译借法主要用于引进中国文化所特有的新事物、新现
象的词语,如 Cultural Revolution(文化大革命)、four modernization
(四个现代化)、laid-off workers(下岗工人)、Spring Festival(春节)、
的概念仅仅是针对于人而不是其他,所以“for the people”没有存在
的必要,应该将其去掉。(3)我们未来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
决于……A:The development to economy in the future will to a large
content depend on…B:The development to economy will to a large
就是词语意义的重复,是将母语思维生搬硬套到英语表达中的后
果。(2)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持续上升 A:living standards for the
people in both urban and rural areas continued to riseB:living stan-
dards in both urban and rural areas continued to rise“living standards”
content depend on…词语“will”内含“in the future”的意思,所以“in
the future”的添加为意义的冗余表达。(4)他已经回来了。A:He
has returned back.B:He has returned. / He has come back.如 B 句中
的顺利交流。
[关键词] 对比分析;中式英语;中国英语;词汇层面
[中图分类号] H3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489(2009)16-0039-0149
挥各自擅长领域的优势,把最精华的内容带给学生。
另外,在教学中要引入典型的、与同学联系紧密的案例,辅证
理论,从而加深同学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显然,理论若脱离了实际,
不利于求职成功。其实就个问题,可以通过在校学习来解决,利用
就业指导课的机会,深入接触用人单位,加深自己对未来目标单位
实际运营的了解,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有助于同学将自己的优势能力与用人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