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 再见了,亲人 【精品教案】

合集下载

五年级语文下册《14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下册《14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下册《14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及反思授课教师:肖灵娟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战役、封锁、暂时、硝烟、噩耗、刚强、大嫂、篮子、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词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志愿军与大娘之间的深情厚谊,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词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志愿军与大娘之间的深情厚谊,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

【教学准备】1、按教学重点制作多媒体课件。

2、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一、背景资料导入。

1、播放视频资料——《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同学们,在今天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曲。

大家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吗?(生:不知道)那有谁知道片子里面记录的场景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哪次战争中呢?(生:抗美援朝战争,从歌词中听到的。

)你听得真认真。

是的,这首歌的名字就叫——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板书:中国人民志愿军)2、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相关背景资料。

看样子,大家资料搜集的不太理想。

老师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老师搜集到的资料。

3、介绍作者魏巍,导入新课。

过渡:我们今天就要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14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选自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记叙的是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战士离开朝鲜时的情景。

4、板书课题。

强调“再”字的笔顺。

5、质疑课题。

同学们,当你们看到“亲人”这个词的时候,你会想起谁?(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是的,我们通常把这些和我们有血缘关系的人称作“亲人”。

那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里的“亲人”指的又是哪些人?这些亲人之间也有血缘关系吗?从哪些事情中我们能看出他们是亲人?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理清课文脉络。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故事情节,感受故事主题。

2.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对家庭、亲人的情感。

3.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练习相关的语言运用。

4.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在课文中感悟人生道理。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的主线和主题,引发对亲情的思考和感悟。

2.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理解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三、教学内容1. 课文背景介绍《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是一篇感人的家庭故事,讲述了一位小女孩与她的外婆在一起相互依偎的温馨场景。

故事情节生动、真实,引人深思,让我们在感受亲情的温暖的同时,也思考家庭的重要性。

2. 课文学习1.小组阅读,了解故事情节。

2.分角色朗读,体验人物情感。

3.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理解词语的含义。

4.快速朗读全文,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方法1.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阅读、讨论,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人物情感,增加情感投入。

3.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亲情主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课前准备:布置课前阅读任务,让学生提前了解课文内容。

2.导入:通过引入一幅插画或一个小故事,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对亲情的思考。

3.学习课文:学生小组阅读《再见了亲人》,理解故事主线和情节。

4.分角色朗读: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人物情感,体验故事情节。

5.讨论分享:学生围绕课文主题展开讨论,分享自己对亲情的感悟和理解。

第二课时1.复习课文:快速朗读全文,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认识。

2.分析课文: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理解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3.反思:引导学生反思课文中的主题,思考家庭在自己生活中的作用。

4.作业布置:布置课后阅读任务或写作任务,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六、课堂评价1.课堂表现:参与讨论、角色扮演的积极性。

2.语言运用:对生字词的掌握和语言运用能力。

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教案教材分析本教案所适用教材为五年级语文下册,其中本节课所选取的课文是《再见了,亲人》。

此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哈爷爷在即将离世之际,和他的家人告别、分别的故事。

人物形象生动,情感渲染深刻,语言优美流畅。

这篇故事以一种深刻又温暖的方式反映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纽带。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词语“终点、接力、时光、光阴、流逝”等新词汇的含义。

2.学生能够了解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表达和亲情、友情等感情内涵。

3.学生会分析人物形象、情节情感互动等,增强对文本的深度理解能力。

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和情感互动等,深入理解文章。

2.学生能够用简单的语言、句式描述文章背景、情节和人物。

3.学生能够从反思故事中的情感体验培养自己的情感表达和自我管理能力。

4.学生能够通过展示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提高交际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文字内容,描写人物的性格和互动关系;2、展示情感表达能力,体验情感感受。

难点:1、从文字中表现和分析情感的内容,培养细致的感受力。

2、掌握新词汇,强化理解语境的能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教师可通过和学生的亲情、友情、师生情等谈话,导入本节课程。

也可通过图书馆、追求知识、读书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对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的体验和认知。

第二步:预学活动1.学生先自行阅读文章,回答以下问题:•课文讲了什么故事?•文章的主题是什么?•文章中有哪些人物?•哈爷爷为什么要在离世之际给孙子断片马蹄铁?2.学生开始预习生词并编好语文笔记。

第三步:讲解文章1.教师让学生朗读课文,多次放映单句文字,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语感、字音、情感等),并理解生词所在的语境。

2.教师带领学生就课文中的人物、情节、评价等方面进行逐一分析。

3.教师引导学生多方面感受文章,体会情感体验和理解的内涵。

第四步:情感表达和练习1.教师布置情感表达作业,学生按照自己的情感感受,自选一首诗或写一篇小故事,以此培养情感表达的能力。

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教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教案、教学设计
b.家庭作业:布置与亲情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亲情,培养感恩意识。
6.教学评价:
a.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面的表现,给予及时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b.终结性评价:通过写作练习、课后作业等,评估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和表达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真正实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5.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预习课文,查找生字词,了解课文背景。
2.课堂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3.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写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所学知识,如生字词、课文内容、人物描写等。
2.教师强调课文主题“告别亲人”,让学生明白亲情的重要性,懂得珍惜和表达对亲人的爱。
3.教师对本节课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肯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c.你在现实生活中是如何表达对亲人的爱的?
2.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过程,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500字
1.写作练习:教师布置以下写作任务:
a.描述一次与亲人告别的场景,注意运用本课学到的描写方法。
b.写一篇关于亲情的作文,表达自己对亲人的感情。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再见了亲人》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以第一人称讲述了作者离别亲人,到外地求学的故事。

本文通过讲述作者与亲人的相处,展现了亲情的伟大和珍贵,教育学生要懂得感恩、珍惜亲情。

课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但对于一些较为深刻的亲情体验,可能还需借助生活实际来进行感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出发,理解课文中的亲情主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课文所表达的亲情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懂得感恩、珍惜亲情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课文所表达的亲情情感。

2.难点:理解课文中作者对亲情的感悟,以及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的亲情情感。

2.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亲情的理解和感悟。

3.写作法:让学生通过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亲情的认识和感激之情。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音频2.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图片或视频3.课堂讨论问题及写作素材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随后,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亲情的理解和感悟。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所描述的亲情场景。

接着,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作者与亲人的相处时光。

3.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段落进行朗读练习。

要求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注重情感的把握,体会课文中亲情的美好。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教案教案: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学习目标】1. 了解并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

2. 学习认识和运用一些带有感情色彩的词汇。

3. 阅读并理解文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培养学生正确处理情感问题的能力。

5.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并记住文章的关键词和句子。

2. 能够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1. 掌握文章中一些带有感情色彩的词汇。

2. 培养学生处理情感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电视、VCR或PPT等教学工具。

2. PPT或黑板。

3. 练习册或作业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观看一段视频,让学生了解亲人之间的重要性和感情的深厚。

二、新课讲解(10分钟)1. 教师先请学生跟读课文,然后解读课文中的关键词和句子,并使用图片或实物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

三、阅读理解(15分钟)1. 让学生阅读《再见了,亲人》这篇文章,并回答一些相关问题,如:文章写了什么?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家庭故事?文章中提到的亲人有哪些?2. 教师鼓励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词汇学习(10分钟)1. 教师通过游戏或练习的形式,帮助学生学习并掌握文章中的一些带有感情色彩的词汇。

如:亲人、告别、泪水、不舍等。

五、情感教育(15分钟)1. 通过教师讲述一个亲人离世的真实故事,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无常和珍惜亲人的重要性。

2.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他们的家人,并表达对家人的感谢和思念之情。

六、写作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以《再见了,亲人》为题目,写一篇有关家人的文章,可以包括自己的家人、亲戚和朋友等。

2. 提供一些写作中常用的词汇供学生参考,并在写作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七、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布置下节课预习内容。

【板书设计】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教案(二)【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并学会运用一些带有感情色彩的词汇。

五年级语文《再见了,亲人》教案

五年级语文《再见了,亲人》教案

五年级语文《再见了,亲人》教案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学生能够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背景。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的深厚情谊,培养国际友谊的情感。

-学生能够感悟到“亲人”这一概念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深层含义。

2. 教学内容具体内容:-课文《再见了,亲人》的全文讲解。

-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背景介绍。

-重点词汇和句型的讲解与练习。

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型。

-难点:体会文中表达的中朝两国人民的深厚情谊,理解“亲人”的深层含义。

3. 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课文内容的讲解和历史背景的介绍。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和“亲人”概念进行讨论。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展示历史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背景。

4. 教学资源-教材:《语文》五年级下册。

-多媒体资源:抗美援朝战争相关图片、视频。

-教具:投影仪、电脑。

5. 教学过程6. 课堂管理-组织小组讨论时,确保每个小组都有明确的任务和分工。

-维持课堂纪律,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进行及时提醒和引导。

-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反馈。

7. 评价与反馈-课堂小测验:用于检验学生对重点词汇和句型的掌握情况。

-课后作业:布置与课文相关的写作任务,检验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期末考试:在期末考试中设置与本课相关的题目,检验学生的长期记忆和理解。

-反馈策略:及时批改作业和测验,给予学生具体反馈,指导其改进。

8. 教学反思-课后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记录学生的反应和学习效果。

-分析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如学生理解难点、课堂参与度等。

-根据反思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五下语文再见了,亲人教案

五下语文再见了,亲人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再见了,亲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亲人离别的情景,感受作者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细节描述,推测作者的心情和感受。

(3)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学会用恰当的语言描绘自己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关爱家人的意识。

(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离别,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2. 教学难点:(1)通过课文细节描述,推测作者的心情和感受。

(2)用恰当的语言描绘自己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激发学生对亲情的思考,引出本课课题《再见了,亲人》。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意境。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所描绘的亲人离别的情景。

(2)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细节,推测作者的情感。

4.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亲情的短文。

3. 思考生活中如何珍惜亲情,关爱家人,并在家庭中付诸实践。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理解课文大意的能力。

2. 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情况,运用到实际情景中的能力。

3. 学生对课文细节的理解,推测作者情感的能力。

4.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对亲情的认识和实践。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播放音乐、图片展示等手段,营造温馨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更容易进入课文情境。

2. 情感互动:教师以真诚、关爱的态度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亲情故事,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

五年级下册语文《再见了,亲人》教案三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再见了,亲人》教案三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再见了,亲人》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4.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1.从课文内容中领会中朝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

2.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预习探究(一)引入课习题1.我们每个同学都是在爱的海洋里成长,谁能说说最关怀你、与你最亲的人是谁?他们是怎样关怀爱护你的?2.出示图片,志愿军赴朝鲜图同学们,嘹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在响起。

1950年10月25日,我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者,在战斗中结下了深沉的友谊。

出示图片,火车站分别图1958年3月15日那天,在最后一批志愿军胜利返回祖国的前一刻,千万朝鲜人民噙着泪花前来送行,志愿军们也含泪告别,大家都深情地说着这样一句话──出示课习题图片,板书课习题:再见了亲人(不打标点)3.读课习题① 指名读课习题:再见了亲人② 加标点(板书:,)再读:再见了,亲人③ 领会:哪一句的感情更强烈些?(齐读)4.发问:①”亲人”一般指哪些人?②”再见了,亲人”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板书:志愿军③ 课文中的“亲人”指的是哪些人?板书:朝鲜人民④ 他们是亲人吗?不是。

板书:不是亲人T:可是…… (出示课习题:再见了,亲人)(二)、介绍背景,导入新课1.诗配乐朗读,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

那是一个现在看来非常长远的年代……有一天,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年轻的人们拿起了枪奔赴战场,只为能有安详的生活,无情的战争让人们倒下,但没有人退缩,哪怕是伟人的儿子… …平静的生活又回到了我们身边,但14万年轻的生命消失在滔滔江水边… …2.同学们课前也查找了相关的资料,对这段历史,你们还了解到些什么?(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二、合作交流1.是什么让不是亲人的人却比亲人还亲呢?带着这个问习题学习最使你感动的小故事,选择你喜爱的读书的方式,想一想,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动?为什么?能用朗诵来表达你的情感吗?可以和同桌或学习小组的同学交流讨论一下,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正确朗读课文《再见了亲人》。

2.能够运用正确的声调、语速和情感表达朗读。

3.能够理解课文所传达的情感和主题。

4.能够用自己的话总结课文的含义,并表达个人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的基本意思。

•朗读并理解诗歌的语言特点。

2. 教学难点•理解全诗蕴含的情感。

•在表达时真实表达情感。

三、教学准备1.课文《再见了亲人》的复印件。

2.音频稿件。

3.制作黑板报。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讲解关于离别的情感。

•引导学生回忆曾经离别时的感受。

2. 学习课文(20分钟)•播放音频,让学生跟读。

•教师解释生词和句子。

•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诗歌赏析(15分钟)•分段讲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的情感。

•学生展示个人对诗歌的理解。

4. 朗读训练(15分钟)•分组进行朗读训练。

•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语调和表达情感。

5. 情感表达(15分钟)•学生以文学形式表达诗歌带给自己的情感。

•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展示对诗歌的理解。

五、课堂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引导学生展示对诗歌的情感和理解。

六、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再见了亲人》。

2.写一篇自己关于离别的感受的文章。

以上是对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表达个人情感。

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教案设计

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教案设计

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亲人离别时的心情。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亲人的感激之情,学会珍惜亲情。

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亲人离别时的心情。

2.教学难点:深入分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产生共鸣。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亲人离别的场景,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与亲人告别的经历。

(二)朗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表情和节奏。

2.教师选取重点句子进行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模仿。

(三)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分享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和段落。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体会亲人离别时的心情。

(四)讨论课文主题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主题,思考亲人离别对个人的影响。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亲人离别的心情。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二)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本课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

2.学生用生字词造句,巩固记忆。

(三)深入分析课文1.学生分组分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讨论亲人离别的原因和影响。

(四)课堂活动1.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亲人离别的场景。

2.教师点评学生的表演,引导大家深入体会课文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3.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亲情的作文。

四、作业设计1.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亲情的作文,题目自拟。

五、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补充:教师:“同学们,你们在朗读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课文中情感的细微变化?比如‘再见了,亲人’这句话,你们能试着用不同的语气来朗读,感受一下离别时的不同情绪吗?”对于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可以这样引导:教师:“小华,你觉得文中的‘亲人’指的是谁?为什么他们要离别呢?你能从文中找到线索吗?”教学难点补充:教师:“小明,你觉得‘亲人’在这里仅仅是指家人吗?除了家人,还有谁可以被称为‘亲人’?你能举个例子吗?”教师:“小美,当你读到‘再见了,亲人’时,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表达你对亲人的不舍?”教学过程补充:第一课时(二)朗读课文教师:“小李,你选择的是默读,能分享一下你的感受吗?你注意到了哪些情感的表达?”(四)讨论课文主题在讨论环节,教师可以这样引导:教师:“小王,你觉得课文中的离别是永久的吗?为什么?这给你什么样的启示?”第二课时(二)学习生字词教师:“小张,你能不能用‘惜别’这个词造一个句子?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这个词在这个句子中的含义。

五下《14.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五下《14.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1、我们每个同学都是在爱的海洋里成长,谁能说说最关心你、与你最亲的人是谁?他们是怎样关心爱护你的?这些有血缘关系、关系亲密、给了你无限关怀帮助的人,我们都称之为“亲人”。

(板书)说起亲人,大家被亲情所感动着。

然而在人们遇到危难的时候,凡是能伸出援助之手的,都会被视为亲人,例如非典时候的白衣天使,5.12地震中的武警官兵。

无论是在战争时期,还是在和平年代,都有让人感动的故事。

现在,让我们的思绪回到五十多年前的抗美援朝战争中。

2、介绍背景那是一个现在看来非常久远的年代,1950年,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毅然出兵支援朝鲜.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者,在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出示图片,火车站分别图1958年3月15日,是最后一批志愿军胜利返回祖国的时间。

这一天,千万朝鲜人民噙着泪花前来送行。

此时,朝鲜人民把自己的千般不舍化作了一声声深情的-----(学生读课题“再见了,亲人”),此刻,中国人民志愿军把自己的万般留恋也化作了一声声深情的-----(学生再读课题)。

亲爱的同学们,就让我们在这一声声深情的呼唤中走进历史,走进那依依惜别的深情(再读课题)。

3、提问:①”亲人”一般指哪些人?②”再见了,亲人”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课文中的“亲人”指的是哪些人?板书:志愿军朝鲜人民③他们是亲人吗?不是。

板书:不是亲人二、初步感知,走进文本1、是什么让不是亲人的朝鲜人却比亲人还亲呢?带着这个问题自主学课文,选择你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

想一想,哪些事让你感受到朝鲜人民是志愿军的亲人?读的过程中,解决生字词的读音。

2、预习汇报寻找主要人物同学们,我们已经读过课文了,那你能不能说一说,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心里,“亲人”具体指谁?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3、快速浏览概括主要事迹同学们,我们通过课前交流,知道只有具有血缘关系的人才能称为亲人,那么,中朝两国人民有没有血缘关系?(生:没有)既然如此,志愿军为什么要称朝鲜人民为亲人?让我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朝鲜人民在炮火连天的日子里,究竟为志愿军做了什么?4、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大娘:送打糕昏倒路旁救伤员失去孙孙小金花:救老王妈妈牺牲大嫂:挖野菜双腿伤残5、教师小结激情引领同学们,白发苍苍的大娘为了给战士们送打糕累得昏倒路旁,更为了救志愿军伤员失去了自己唯一的亲人——她至爱的小孙孙;小金花与妈妈一起去救老王,老王得救了,妈妈却与敌人同归于尽,永远地离开了她;为了能让战士们吃上野菜,大嫂毅然来到硝烟弥漫的前沿阵地,以致被炸残了双腿,在风华正茂的年纪永远地架起了双拐……同学们,这就是朝鲜人民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所作的,正因为这一切,我们亲切地称他们为亲人(生读课题中的”亲人”)同学们,本文作者魏巍作为一名战地记者,曾经在朝鲜战场与战士们一同出生入死,他曾经这样深情地说:“在朝鲜的每一个日子,我的心常常被一些东西感动着。

五下语文再见了,亲人教案

五下语文再见了,亲人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再见了,亲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发挥想象,理解作者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亲人、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2)引导学生懂得珍惜亲情,感恩身边的亲人。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3. 朗读技巧的指导与训练。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掌握与应用。

2. 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感悟作者情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3.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1. 课文文本《再见了,亲人》。

2. 生字词卡片。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以一个关于亲人的小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读课文: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3. 讲解生字词: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理解并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分析课文: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和情感。

5. 情感体验: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与亲人的感人故事,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

七、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写一段关于亲人的短文。

八、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掌握。

2. 强调学生要懂得珍惜亲情,关爱身边的亲人。

九、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亲人的日记。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和生字词,以及学生的情感是否得到熏陶。

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教案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教案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教案教案一. 教材分析《再见了亲人》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讲述作者离别亲人时的感受,表达了亲人之间的深厚感情和对家乡的眷恋。

课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在学习这篇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亲情的伟大,学会珍惜家人,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但是,对于一些较为深刻的感情,学生可能还难以完全理解和体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作者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亲情的伟大,学会珍惜家人,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感受作者离别亲人时的情感,深入理解亲情的伟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2.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写作法:通过写作,让学生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

2.生字词卡片。

3.学生写作纸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报,展示课文标题《再见了亲人》,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然后,请学生谈谈他们对亲人的理解和感受。

2.呈现(10分钟)老师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朗读结束后,请学生简要概括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表情,体会作者的情感。

朗读结束后,进行生字词认读,巩固学生对生字词的记忆。

4.巩固(10分钟)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14.再见了,亲人(优质优秀教案 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14.再见了,亲人(优质优秀教案 教学设计)

14.《再见了,亲人》教案学习目标:1.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学习文章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理解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那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感情。

3.会认8个字,会写12个字。

联系上下文理解“噩耗、战役、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的意思及课文重点句子的含义。

学习重点、难点: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出示课文两幅插图):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两幅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图片,请大家认真观察,注意人物的衣着、神态、动作,用一两句话描述图意。

2.指名学生描述。

3.师小结:这两幅图描绘的就是1958年最后一批志原军离开朝鲜回国,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告别的情景。

人们挥着手,含着泪,深情地呼唤着──再见了,亲人!(师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展示学生收集到的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指名学生用一两句话介绍。

2.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战士浴血奋战。

八年来,与朝鲜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在分别之际,他们无限深情地喊着(师指课题,生齐读)──再见了,亲人!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提出初读要求。

(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词多读两遍。

(2)思考:课文中“亲人”指谁,想想作者写了他们什么事?2.学生初读课文,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3.反馈、交流。

(1)教师抽读生词,强调“妮”(ní)、“耗”(hào)等生字读音。

(2)学生汇报本课写到的亲人有:大娘、小金花、大嫂(师板书),并用课文的语句说出她们为志愿军战士做了什么事。

4.速读课文。

(1)找出直接体现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段落,放声读读。

(2)指名学生读直接体现依依惜别情的段落(4~6)。

四、激情朗读,引发悬念1.是啊,分别的时刻令人肝肠寸断,你从这段文字又明白了什么?2.江报、交流(师相机出示送别图、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再见了亲人教案 五年级下册再见了亲人1500字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再见了亲人教案 五年级下册再见了亲人1500字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再见了亲人教案五年级下册再见了亲人1500字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2.能够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教具:教科书、黑板、钢琴。

素材:课文《再见了,亲人》。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师生问好,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2.回顾上节课学到的知识,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二、展示(5分钟)1.自由讨论:请学生就课文标题《再见了,亲人》进行猜测,猜测故事的内容。

2.展示课文:请学生先默读课文,然后请几名学生轮流朗读课文。

三、理解(15分钟)1.阅读理解:请学生回答一些课文的理解问题,如“故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小雄为什么离开家去城市?”、“小雄最终在城市见到了谁?”等等。

2.情感表达: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小雄离开家人的感受,让学生理解小雄离开家人是一种怎样的情感。

四、讨论(10分钟)1.词语理解:请学生对课文中的生字词进行理解,如“倾城之宝”、“瞥见”、“小心翼翼”等等。

引导学生运用词语进行句子编写。

2.课文分析:请学生对课文进行分析,讨论课文的结构、人物性格描写等。

师生共同分析课文中的特色表达方式。

五、运用(10分钟)1.课文改编:请学生将课文改编成一段短小的故事,可以改变故事背景和人物情节,但要保留原文中的情感表达。

2.站在小雄的角度:请学生体验小雄的感受,用书写的方式表达小雄内心的想法。

六、巩固(15分钟)1.朗读赏析:请学生轮流朗读他们改编的故事,并分享他们写下的小雄的心声。

2.激发情感:请学生回答一些与自己亲人分别的情感问题,引导他们表达内心真实的情感。

七、结束(5分钟)1.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2.布置作业:请学生复习课文,并完成相关的题目。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比较清晰明确,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并且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4再见了,亲人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4再见了,亲人

课题14、再会了,亲人教课内容教材 68 页—— 71 页1.会认 8 个生字,会写 12 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战斗、封闭、临时、硝烟”联系上下文理解“凶讯、刚强、大嫂、篮子、雪中送炭、玉石俱焚、深情厚谊”等词语。

联合句子能用“雪中送炭”造句。

教课目的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

摘抄使自己感人的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情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遇到国际主义的教育。

4.意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色,领会课文要点语句对表达感情的作用。

教课要点学习课文用详细案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领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沉友谊。

教课难点领会课文在表达方法上有哪些突出的特色,理解这样写的利处。

预习要求学习字、词,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想想:课文写到了哪些“亲人”?从哪些事情中能够感觉到他们是“亲人”?学法指导察看法、迁徙法、读悟法。

教课方法启迪引诱法、迁徙法、以读代讲法。

问导法、示意法、创建情形法。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采集相关朝鲜战争的图片。

教课课时 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课行为学习行为备注一、创建情境,引入课题1.(出示课文两幅插图):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带来1、生仔细察看,注意人物的衣两幅拥有历史性意义的图片,请大家仔细察看,注意着、神情、动作,用一两句话人物的穿着、神情、动作,用一两句话描述图意。

描述图意。

2.指名描述。

3.师小结:这两幅图描述的就是1958 年最后一批志原 2.甲、乙、丙等学生描述。

军走开朝鲜归国,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告其他情形。

3.师小结,生读课题。

思虑:谁人们挥着手,含着泪,深情地呼喊着──再会了,亲跟谁再会?人!(师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展现学生采集到的相关抗美援朝的资料,指名学生 1.展现学生采集的相关的资料,用一两句话介绍。

指名学生用一两句话介绍。

2.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战士浴血奋战。

八年来,与 2.师指课题,生齐读)──再会朝鲜人民结下了深沉的感情,在分别之际,他们无穷了,亲人!深情地喊着(师指课题,生齐读)──再会了,亲人!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提出初读要求。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再见了亲人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再见了亲人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再见了,亲人》教案1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3、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1、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2、理解内容,了解作者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欣赏音乐导入1、出示课件,听音乐《志愿军战歌》。

2、边听音乐边看画面。

同学们,从这画面中,从这音乐里,你知道了些什么?(抽学生说一说)师:刚才你们听到的就是《志愿军战歌》,1950年10月25日,中国志愿军战士们就是高唱着这首歌,踏着这首歌的旋律,浩浩荡荡地奔赴战火连天的朝鲜战场,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

可这一去就是八年,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即将离开朝鲜回到自己的祖国,面对着许许多多送别的人们,每位志愿军战士都从心里默默地说着一句话,那就是“再见了,亲人!”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师:上节课我们交流了本课的背景,了解了课文的大致内容,谁能说一说。

1、学生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请同学们快速默读一遍课文,思考:“再见了,亲人!”这句话在文中是谁对谁说的?这里的“亲人”指的是谁?(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3、从一般意义上讲什么样关系的人才称为亲人?(血缘关系)志愿军战士为什么称朝鲜人民为亲人呢?他们又是怎样成为亲人的呢?4、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志愿军战士回忆大娘为他们做了哪些事?①抽学生回答:大娘做了哪些事?(送打糕救伤员)②,从这些事情中你体会到什么?(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③请从这段话中找出最让你感动或你含义深刻的语句,把这句话画下来读一读,想一想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做好批注。

请你用朗读的形式,读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④学生交流展示。

出示课件: 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这真是雪中送炭啊!理解“雪中送炭”师:大娘冒着生命危险给战士们送来的仅仅是打糕吗?是他们的精神感动了志愿军,鼓舞了志愿军使他们的斗志倍增,顽强拚搏取得了阻击战的胜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再见了,亲人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认识“役、妮”等八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噩耗、战役、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的意思及课文重点句子的含义。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进行表达的方法。

3、理解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那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感情,体会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

课前准备
了解抗美援朝战争,搜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发生的故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入,激发探究兴趣
1、出示题目:“亲人”是什么意思?(有血缘关系的,关系亲密的人)谁是我们的亲人?
2、课文中的“亲人”指谁?(指大娘、小金花、大嫂,指朝鲜人民)这句话离别的话是谁说的?
3、介绍时代背景: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浩浩荡荡地踏过鸭绿江,开赴朝鲜,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抵抗美帝国主义者的侵略。

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中朝两国人民终于打败了美国侵略军。

1958年10月撤离朝鲜。

在漫长的八年中,在血与火的战场上,我们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生死与共。

当我们打败了侵略者,当我们完成了历史使命,当离别的日子终于不顾人们深重的感情而来临时,志愿军战士深情地说——引读课题:再见了,亲人
4、课文中的大娘、小金花、大嫂,与志愿军战士并没有真正的血缘关系,那为什么把他们也称为“亲人”呢?——激发学生读课文的兴趣。

二、深入研读,展示探究过程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哪些事例说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1)大娘为志愿军战士洗衣服,几夜无眠;
(2)大娘送打糕,昏倒路旁;救伤员,失去小孙孙;
(3)小金花,为救老王,妈妈与敌人同归于尽;
(4)大嫂,为挖野菜,炸伤了腿。

2、走进情境,感受体验。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哪里看出大娘像亲人一样对待志愿军战士?划出相关句子,抓住重点词句体会。

①交流。

学生说句子,自由谈体会。

②重点出示:
◇“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

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哪里写出了“雪中送炭”的困难和危险?大娘她们仅仅是为我们送来打糕吗?还为我们送来了什么?(鼓励、希望、信心……)抓住动词,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
想象一下,说说大娘还会为我们做哪些事?
也许大娘做的事还有更多更多,这一切,怎么不使我们感动和敬佩呢?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

③引读:是啊,素不相识的大娘虽然不是我们的母亲,但却像母亲一样,甚至胜似母亲。

因此,在离别的一刻,我们志愿军战士动情地说——(生读)“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师引,大娘,您就是我们的“亲人”,就是我们的母亲!
(2)小组合作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最感动人的句子,抓住重点词句体会。

随机理解词语:同归于尽、噩耗
②重点指导:小金花的妈妈与敌人同归于尽,她的死重于泰山。

但小金花为什么没有哭呢?
出示句子:“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
失去妈妈的痛,对敌人的恨,这两种情感是多么真切,对比又如此强烈。

有感情地朗读。

③引读:刚强的小金花,在失去妈妈的一刻,她没有哭,但当与志愿军叔叔离别时,她却哭了,她与志愿军战士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啊!所以,当志愿军叔叔与小金花离别时,关心地说——(生读)“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3)小组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抓住重点词句小组交流体会。

②重点交流,出示句子:
“您知道我们缺少蔬菜,就挎着篮子上山挖野菜。

后面山上的野菜挖光了,您又跑到前沿阵地去挖。


到前沿阵地上挖野菜,会有哪些危险?那大嫂为什么还要去挖呢?这说明了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③引读:为了给战士们挖蔬菜,大嫂却为此付出了双腿残疾的代价,所以在志愿军心目中,这位大嫂虽然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所以,在离别的一刻,战士们满怀真情地说——(生读)“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三、再读课文,加深体验:
1、在这些感人的故事中,最打动你的是哪个人的事迹呢?有感情地读一读。

2、交流展示朗读。

3、读了这些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说。

4、是的,八年的血雨腥风一起渡过,八年的峥嵘岁月共同走过,血与肉凝成的深情厚谊怎能不感天动地?怎能不牵肠挂肚啊!让我们齐声读——再见了,亲人!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领悟写法
1、选择你最感动的一个人物的事迹,有感情地朗读。

2、学生分别读不同的故事。

3、这三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这三个自然段虽内容有别,但写法相似,这三个朝鲜人民的代表人物都为志愿军付出了数不清的日日夜夜、说不尽的关心帮助,付出了鲜血甚至生命“这样高的代价”,他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每一段最后的一个反问句,都强烈地表达了我们对朝鲜亲人的感激和不舍之情。

三、刨根究底,再读再悟
1、可亲可敬的朝鲜人民,为什么要像亲人一样对待我们志愿军战士呢?再读课文,找出句子体会。

2、交流:
◇“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

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


◇“侦察员老王到敌占区去侦察,被敌人抓住了,关在一所小房子里,有一个班的鬼子看守着。


◇“1952年的春天,金达莱花开满山野的时候,我们缺少野菜……”
这些描写说明了什么?
3、志愿军战士踏上异国他乡,与朝鲜人民共同浴血奋战;朝鲜人民关心志愿军战士,军民一家人,同甘共苦,都是为了什么?(为了共同的敌人,为了共同的心愿——和平,这就是爱国主义,这就是国际主义精神。


四、创设情境,体验朗读
1、当离别的抽泣声与长鸣的汽笛交织在一起时,当我们从车窗伸出手、探出头跟朝鲜亲人再见时,当列车的轰鸣一声紧似一声时,你的心情是怎样呢?请通过第四、五、六自然段的朗读来表现出你的心情。

2、指名读——互评——齐读。

3、读了这几自然段,你觉得当时的场景可以用哪几个词来形容?(难舍难分、依依不舍……)
4、正是因为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两国人民生死相依,患难与共。

所以说这种友谊是伟大的友谊,这种感情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

五、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1、齐声朗读课文。

2、这篇课文是以志愿军的口吻来说的,但是在依依惜别的时候,朝鲜人民肯定也有千言万语要表达。

想一想,朝鲜人民会说些什么?请选择小金花、大娘、大嫂三者之中的人以角色,以他们的口气,写一个片断题目,也是《再见了亲人》。

六、作业
1、背诵喜欢的段落。

2、摘录使自己感动的句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