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版:步步高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重要句子的含意
【步步高】2017版高考语文人教版(全国)一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 教材文言文 必修1
答案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意图 (7)意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料想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神情
答案
5.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烛之武退秦师》 (1)夜缒而出: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____________________ „„灭亡。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词作动词,把 „„当作边邑。 (3)越国以鄙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侵损。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 (5)邻之厚,君之薄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泛指主人。
答案
《荆轲刺秦王》
(4)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走投无路。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贫穷。
(5)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
眼泪。 古义:______
今义:鼻涕。
(6)持千金之资币物
古义:礼品。 ______
今义:货币。
答案
(7)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袒露一只臂膀。 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偏袒双方中的一方。
答案
介词,被 (7)吾属今为之虏矣:__________
句末语气词,常用在疑问句里 (8)何辞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介词,因为 (9)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____________
答案
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8.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烛之武退秦师》 判断句 (1)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________ 状语后置句 (2)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___________ 宾语前置句 (3)夫晋,何厌之有:____________ 《荆轲刺秦王》 状语后置句 (4)常痛于骨髓:___________ 定语后置句 (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___________ 定语后置句 (6)群臣侍殿上者:____________ 被动句 (7)父母宗族,皆为戮没:_______
2025高考语文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板块一 信息类阅
2025高考语文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板块一信息类阅学案3理解推断信息——精准理解,仔细比对复习任务 1.掌握理解重要概念和句子的方法。
2.用好比对法,重点突破第1、2题的设题陷阱。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提问方式考查角度命题特点2020~2023年新高考Ⅰ卷1.下列对原文/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理解分析内容信息新高考Ⅰ、Ⅱ卷第1、2题均为选择题,命题有同有异。
同:①设项顺序均与原材料段落顺序大体一致;②大多是信息转述或整合,内容综合性不强;③设误点细小。
异:第1题:①主要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重点是重要概念或句子的理解。
②选项多采用对原文重点词句“变形”的表述方式,也有不少跨段落的转述。
③选项设误点多为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时态等。
整体难度不大。
第2题:①主要考查根据内容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兼及多文本间的内容观点概括或比较。
②选项的表述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内容+推断结论”的形式;另一种是一个判断句,直接呈现结论。
③选项涉及的文本区域很大,有时是跨材料的概括。
④选项设误点多为无中生有、混淆关系等。
2020~2021、2023年新高考Ⅱ卷2022年新高考Ⅱ卷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3分)2020~2023年新高考Ⅰ卷2.根据材料(材料一/二)内容/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其中2020年新高考Ⅱ卷为第3题)根据内容信息合理推断2020~2021、2023年新高考Ⅱ卷活动一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句子所谓文中重要概念和句子,就是对理解文章起重要作用的概念(词语)和句子。
如果不能准确理解它们,就无法读懂文章。
因此,它们是读懂、理解文章的基础,也是答好信息类阅读第1、2选择题的关键。
(2020·新高考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任务。
材料一: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
这篇托名大禹的著作实际产生在战国后期。
【步步高】2017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 专题三 考点突破三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课件
有判他罪,把他带到州学,责令他在孔子庙观看效法。
参考译文
答案
精要点拨 判断被动句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 1.从标志词入手,看是否符合被动句的要求。被动句的标志词主要有 以下几类: ①“为”“为„„所„„”或“„„为所„„”。 ②“于”或“受„„于„„”。 ③“见”或“见„„于„„”。 ④“被”字。
2.从语法入手,看主语是不是受动者。因为有些被动句没有标志词,但 在意义上含有被动的意思,所以单凭标志词是不行的,还需要考虑一下 主语是不是谓语的受动者。
①为一般句式,②为判断句。 D
解析答案
2.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C ) A.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B.且相如素贱人 C.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解析 C项为宾语前臵句,其他三句为判断句。
解析答案
3.(2014· 广东)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介宾短语后臵句 (1)下列各句中,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介宾短语不能提前的一项是( C ) A.以其无礼于晋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D.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解析 “于”应译为“到”。
解析答案
(2)(2015· 安徽)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梁熙)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 不以一钱自污。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 御史。 解析 即“污自”,宾语前臵。 答案 自己。 (梁熙 ) 出任西安府咸宁知县,向神灵发誓,不会因一文钱而玷污 (选自钱仲联主编《广清碑传集》,有删节) “于”,向;“誓于神”即“于神誓”;“污”,玷污;“自污”
参考译文
解析答案
精要点拨
【步步高】(江苏专用)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二 考点三 理解文中重要概
其次,要注意找准找全有关信息。词语的定义只有一个,信息
一般集中在文中某个段落或层次,有比较具体的说明。而考查
的外延则是事物的外部特征,表现在各个方面,信息也分散在 原文不同的段落或层次,这时必须找准找全有关信息,这样才 能把握其外部特征,进而把握该词语的多层内涵。 最后,词语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借代义,有表层义、深 层义,有具体义、抽象义。这些都可能存在于同一文本中,尤 其像江苏卷所选的说理性散文中。对于影响全文内容、主旨的 词语,其内涵更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上述所说,都要在具体 理解时予以关注。
【精要点拨】
1.审题
(1)常见提问方式:①作者所说的“×××”的含义是什么?
②请解释“×××”的含义。
③指出文中两个“×××”“×××”的不同意思(或相同 之处)。
(2)审题要点:
①要审该词语(概念)出现的地方,尤其是最先出现的地方,
它们往往是答题要点出现的地方。如果考查的是该概念的外 部特征,则其特征表现在多方面,信息也分散在原文不同的 段落或层次,要注意找全找准有关信息。 ②要审该词语 ( 概念 ) 的词性,看它是名词 ( 名词短语 ) 、动词
对于关乎主旨、作者主张的重要概念 ( 词语 ) 的理解,首先 要掌握基本要求:①从词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借
代义来思考,选准准确的词义,理解临时意义;②必须结
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隐含意义,同时兼顾词语的
本义;③从词语的词性、语法结构分析、斟酌词义。
二、掌握理解重要概念(词语)含义题的规范要求
【步步高】2015高三语文总复习(浙江专用)【配套文档】现代文阅读 第二章 第一节 专题三 题型一
题型一词句含义理解题——穿越文字的挖掘抓住规律,理解重要词句的丰富含意每篇文章,总有几个关键词,理解了这几个关键词的含义,也就掌握了解读文章思想内容的钥匙。
每篇文章,总有几个支撑文章结构的骨架性主要文句和含意丰富的句子,理解了这几个句子,也就把握了文章的结构框架和作者蕴涵其中的思想与情感。
现代文阅读,必须高度重视对关键词语、主要语句的理解。
一、掌握理解重要词语含义的基本方法理解某个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指根据文章所提供的上下文分析把握文章作者的意图和用心,整体感知文中词语的含义。
对于散文而言,高考一般会考那些使用准确、精练、形象、生动的词语。
“准确”,不仅指对外部特征概括得准确,还指对作者感情、体验、思想表达得准确;“精练”,指的是高度概括性和内涵的丰富性,即通常所说的“词语”;“形象、生动”是指使用修辞方法的作用。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基本方法有:1.词典义由本义到语境义。
高考所考词语之义均是在文中的含义,但语境义离不开其本义。
所谓本义,即词语在词典中的本来意思。
理解其本义,才有可能进一步理解其临时含义。
2.把握语境,细读文本,咬文嚼字。
理解词语含义,千万不可把视线局限在词语本身,一定要坚持“词不离句(段甚至篇)”的原则,着眼全文,在具体的大小语境中去深入理解。
词语的理解,很大程度上考的是语感。
词语的丰富性,需要在特定的语境中仔细阅读,反复咀嚼品味出来。
如2010年浙江卷《静流》考查父亲“喝令”弟弟收下退休工资卡,“喝令”一词表面上是父亲的强硬,但结合孙儿自闭症,他拿出退休工资卡弟弟不要,则其中又含有父亲疼爱弟弟的心理。
边练边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有一种人把自己的文字润格定得极高,颇有一字千金之概,轻易是不肯写信的。
你写信给他,永远是石沉大海,假如忽然间朵云遥颁,而且多半是又挂又快,隔着信封摸上去,沉甸甸的,又厚又重——放心,里面第一页必是抄自尺牍大全,“自违雅教,时切遐思,比维起居清泰为颂为祷”这么一套,正文自第二页开始,末尾于顿首之后,必定还要标明“鹄候回音”四个大字,外加三个密圈,此外必不可少的是另附恭楷履历硬卡片一张。
【步步高】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 第一章 第1节 理解
第1节理解一、(2011·新课标全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做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做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瞽献曲”或者“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捉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
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或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
高考语文自由复习步步高系列 专题07 论述类文本阅读(含解析)
2015年高考语文自由复习步步高系列专题07 论述类文本阅读(含解析)☞核心考点再回顾——查缺补漏考点考查方向论述类文本阅读是各省市必考的内容,近年来以社科文为主,题型主要是选择题,个别省市出主观题,但也是文章的内容概括,主要考核下列内容: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表述为“对……的理解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
“重要词语”是就这个词语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如果考生没有能够正确理解这些词语,就无法准确地把握文意。
因为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建筑材料,理解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是阅读的基础。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常表述为“对文中划线处理解准确(不准确的一项是)”或“对……这句话理解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重要的句子”是指这些句子对于理解文章具有重要的作用。
考查的重点从内容看是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从结构看是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从作用看,是提示中心或起过渡作用的中心句、首括句、总结句等。
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此考点常表述为“下列说法符合(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往往要对原文信息进行综合梳理。
从文章中辨别、筛选并整合重要的信息,必须在阅读时把注意力放在文章重要内容上。
一段或一篇文章的重要内容包括:文章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知识,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和阐述,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即文章主旨的语句等。
4.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此考点表述一般为“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正确)的一项是”。
考查推断力和想象力,是对人的潜在能力的测试。
读文章不仅要会读而且要思考,探究文章以外的知识,为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所谓推断,是命题人要求考生根据文中的信息从已知到未知,由条件到结论,由原因到结果地得出结论,它侧重于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而想象虽也是由已知到未知的过程,但去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后者一般不适于论述类文本阅读,常在文学作品阅读中考查。
热点关注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都以选择题的方式出现,选择题的题干组成基本是四种方式:组合式、改变词语或句子的含义式、改变句子之间的关系式和改变式。
【步步高】2014版高考语文大二轮总复习 微专题二十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句子的含义考前回顾案
第八章论述类文本阅读核心题点训练微专题二十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句子的含义(含意)一、读一读1.重要概念的含义所谓“重要概念”是就词语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相比较而言的。
“概念”的表现形式是词或短语。
一般来说,以下几种词语是文中的重要概念。
(1)与文章的核心内容密切相关的词语在文中有的词语与全文的核心内容或局部的主要内容密切相关。
若不能正确理解,就会影响对全文或某个局部的正确把握,对于这样的概念,我们要给以足够的关注。
(2)表达功能特别强烈的词语有些词语在文中有高度的概括力,或者显示事物之间的差异,或者感情倾向特别强烈,这样的词语往往也需要准确理解。
2.重要句子的含意一般论述类文本中的“重要句子”,多数是能够表达作者所持观点或者是概括文章某一局二、练一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什么是“讽刺”?——答文学社问鲁迅我想:一个作者,用了精炼的,或者简直有些夸张的笔墨——但自然也必须是艺术的——写出或一群人的或一面的真实来,这被写的一群人,就称这作品为“讽刺”。
“讽刺”的生命是真实;不必是曾有的实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
所以它不是“捏造”,也不是“诬蔑”;既不是“揭发阴私”,又不是专记骇人听闻的所谓“奇闻”或“怪现状”。
它所写的事情是公然的,也是常见的,平时是谁都不以为奇的,而且自然是谁都毫不注意的。
不过这事情在那时却已经是不合理,可笑,可鄙,甚至于可恶。
但这么行下来了,习惯了,虽在大庭广众之间,谁也不觉得奇怪;现在给它特别一提,就动人。
譬如罢,洋服青年拜佛,现在是平常事,道学先生发怒,更是平常事,只消几分钟,这事迹就过去,消灭了。
但“讽刺”却是在这时候照下来的一张相,一个撅着屁股,一个皱着眉心,不但别人看起来有些不很雅观,连自己看见也觉得不很雅观;而且流传开去,对于后日的大讲科学和高谈养性,也不免有些妨害。
倘说,所照的并非真实,是不行的,因为这时有目共睹,谁也会觉得确有这等事;但又不好意思承认这是事实,失了自己的尊严。
【步步高】高考语文总复习讲义课件:第7章-名句名篇的识记与默写(含答案)第七章
2.突出关键字的正确书写和理解训练 (1)注意难写字、生僻字 从某种意义上说,背诵容易书写难,难就难在一些难写字和生僻字
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4)辨析记
忆法。如“常”与“长”之辨。“万里悲秋常作客”中“常”是经常之
“常”,“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中的“长”是长久之“长”。 4.边诵边写,手口心并用 记忆时,可边背诵边默写,做到“口念其音,心想其意,手写其 形”,防止“口是手非”。对于那些易错字、难写字要圈点出来,反复 书写。
答案
掌握关键能力
准确识记、理解,正确书写关键字句
一、对于《考试说明》指定篇目,识记与理解并重 1.明确识记原则 把重点放在那些有较深的文化积淀、较强的积极意义的名句名篇上, 特别注意: (1) 为历代名家、选家、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所激赏所称 引的,如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等。 (2) 概括 力极强,已演化为成语的,如“满城风雨近重阳”,后演化为成语“满 城风雨 ” 。 (3) 意义丰富,生命力特强,已成为人们口头熟语的,如 “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等。 (4) 被广泛地歌咏传唱,脍炙人口的, 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 无芳草”等。
下饮黄泉 ________________ ”,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解析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埃”字易错。 (2) 在 《 出 师 表 》 开 头 , 诸 葛 亮 向 后 主 指 出 , 先 帝 刘 备 过 早 去 世 , 今天下三分 益州疲弊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正是危急存亡之时。 解析 “弊”字易错。
亦余心之所善兮 , 采 摘 白 芷 的 罪 名 , 但 他 坚 定 地 表 示 : “__________________ 虽九死其犹未悔 。” ________________ 大漠孤烟直 ,______________ 长河落日圆 ”一联,写了 (2)王维《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 到达边塞后看到的奇特壮丽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解析 本题无生僻难写字,关键是要理解题意,确定要默写的句子。同
《步步高》成语分类整理使用
7.一文不名:一个钱都没有,形容非常贫困。 8.哀而不伤:意为悲哀而不过分。多形容诗歌、音乐等 具有中和之美。也比喻处事适中,没有过分与不及之处。 9.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 不负众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10.犯而不校:受到别人的触犯或无礼也不计较。 11.一傅众咻:傅:教导;咻:喧闹。一个人教导,众人 吵闹干扰。比喻不能有什么成就。 12.差强人意:勉强使人满意。 13.安土重迁: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14.细大不捐: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容包罗一切,没有 选择。 15.春意阑珊:阑珊:将尽,将衰。指春天就要过去了。 16.文不加点: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 写作技巧纯熟。
趋之若鹜(多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 过江之鲫(形容赶时髦的人很多) 弹冠相庆(一人即将做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 有官做。贬义) 城下之盟(被迫签定的丧权辱国的条约) 守株待兔(存有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贬义) 粉墨登场(多比喻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义)
(四)成对词语,很容易在同一语境中误用。 望其项背: 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 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 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 1. 身临其境:指自己处在某一种环境或氛围中 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 2. 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 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 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后。 3. 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 到影响。 耳闻目睹:亲耳听见,亲眼看见。 4. 舍本逐末:形容轻重倒置。 本末倒置:比喻把主要的和次要的、本质的和非本 质的关系弄颠倒了。
5. 无与伦比:没有能比得上的。(褒义) 不可同日而语:形容不能相比,不能相提并论。 6. 形影相吊:形容孤独。 形影不离:形容彼此关系密切。 7. 一见如故:初次见面就很相投,像老朋友一样。 一见钟情:一见面就产生了爱情。 8. 不拘一格: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 无拘无束:不受任何约束,形容自由自在。 9. 乐不思蜀:泛指乐而忘返。 乐不可支:形容快乐到了极点。 10.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11.不孚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 不负众望:不辜负群众的希望。 12.间不容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 亲密无间:形容非常亲密,没有任何隔阂。
步步高题型攻略第三章散文阅读:理解词句含义
复习要点强化理解词句含意的原则及方法训练。
一、请认真研读浙江卷近几年理解词句含意类试题,回答下列问题。
年份篇目试题参考答案考生现场答案2012年《母亲的中药铺》作者在文末说“母亲就是我人生一味无价的中药”,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母亲这味“中药”,为“我”抵御世间的伤害。
(2)如同中药的药理,母亲的爱与美德,慰藉“我”的心灵,成为“我”无价的精神财富。
(3)形象地表达“我”对母亲的真挚情感。
(4)呼应标题,深化题旨。
2013年《牛铃叮当》第四段中“铁牛”“拖拉”加上引号,有什么特别用意?(1)起强调的作用,旨在引起读者的注意。
(2)“铁牛”与水牛形成对照,突出拖拉机被“拖拉”的尴尬,有揶揄、幽默的意味。
1.认真研读题干,圈出关键词语,你有什么发现?请举例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所选的词语或句子均是文中有特点、很重要的词句,如2012年所选句子用了比喻手法,2013年所选词语加了引号。
(2)题干均有提示或特别要求。
如2012年题中的“联系全文”,2013年题中的“特别用意”。
2.比较高考题参考答案与考生现场答案,你发现参考答案有什么特点?考生现场答案与之相比存在什么问题?请举例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参考答案特点:答案内容深刻、全面,不止于含意理解,兼有“作用”“效果”方面的要点。
如2012年答案前三点是“含意”理解,后一点是“结构”上的作用。
(2)考生现场答案存在的问题:①不能准确审题。
如2012年题干中“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这里的“理解”没有明确指出是“含意”上的理解,故答案不能仅限于句子含意层面上。
2013年题干中的“特别用意”,既要围绕“引号”的特别用意,又要联系与主要描写对象水牛的写作用意。
【步步高】(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复习讲义第四章 专题二
专题二掌握关键的高考真题研究能力[考点要求]阅读和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
了解新闻、传记、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阅读实用类文本,应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理解 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3.鉴赏评价 D(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4.探究 F(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2016·全国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1942年夏,陈忠实出生在陕西农村。
上中学时,陈忠实读赵树理的《三里湾》和柳青的《创业史》,得到滋养,萌发了文学梦。
也许是好事多磨,1962年高中毕业后,他未能如愿上大学读中文系。
这个20岁的青年,常常一个人坐在家乡的灞河边,想着文学,想着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三年之后,陈忠实的散文《夜过流沙沟》在1965年3月8日的《西安晚报》文艺副刊上发表,他的文学生涯由此正式开始。
但直到1979年小说《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才确立了文学上的自信。
他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和业余作者了。
是年9月25日,他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又一个三年之后,陈忠实40岁,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乡村》出版,赢得“小柳青”的名声,工作单位也换成陕西省作家协会,他终于是一名专业作家了。
随着年岁的增长和时代的变化,陈忠实越来越觉得要从赵树理、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出来。
他将这个愿望写进了小说《蓝袍先生》中。
[步步高]高考语文(江苏专用)一轮学案65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句
[步步高]高考语文(江苏专用)一轮学案65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句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学案65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句子的含义学案目标 1.了解重要概念、句子含义理解题的特点。
2.掌握重要句子理解的方法,尤其要掌握实用类文本中两种重要句子的解题方法。
一、(2021・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梁宗岱先生温源宁①像宗岱那样禁不住高高兴兴的人,我从来没见过,他那种高兴劲儿有时候把你吓一大跳。
即使他确实知道灾祸临头,我敢说,他还是过那种无忧无虑的快活日子:他会特别重视仅有的那一丁点儿阳光,因而完全忘掉美景背后的一大堆影子和黑暗。
宗岱热爱人生,热爱得要命。
对于他,活着就是上了天堂。
他一息尚存,便心满意足。
他笑着过生活。
我们许多人,因为对生活有求而不得,也只好笑一笑,宗岱呢,因为对生活无所求,所以笑得最好。
②这种高高兴兴的性情,在他的脸上不是表现为一团笑纹的微笑,就是表现为欢快地扬眉张口,似乎急于把人生献给他的一切狼吞虎咽地吃下去,再用咂得乱响的双唇像回声一样说着全能的上帝所说的话:“看哪,这很好!”他那轮廓鲜明的相貌和锐利的眼睛,透露出来高超的智慧,它渴望着对心灵作深入的探险。
③宗岱有运动员的体格。
中等身材,稍有些瘦,哪一天他都可以当个马拉松健将。
实际上,他是个出色的善于跑路的人。
他洋洋得意地说他走路比汽车或者比飞机还快。
他也爱游泳,在这方面,他认为他的勇敢大大超过了实际的限度,我不大相信,不过,我敢说,必然②可以超过一点儿。
此外,为了保健,他操练孙唐的锻炼功法等等下了苦工夫。
④宗岱喜好辩论。
对于他,辩论简直是练武术,手、腿、头、眼、身一齐参加。
若一面走路一面辩论,他这种姿势尤为显著:跟上他的脚步,和跟上他的谈话速度一样不容易,辩论得越激烈,他走得越快。
他尖声喊叫,他打手势,他踢腿。
若在室内,也完全照样。
辩论的缘由呢,为字句,为文体,为象征主义……而最难对付的往往就是为某两位诗人的功过优劣。
要是不跟宗岱谈话,你就再也猜不着一个话题的爆炸性有多大。
17版:步步高探究文本意蕴和创作意图
Ⅰ掌握探究的原则和探究题的总体要求一、牢牢掌握探究的两个原则1.立足文本,尊重作者探究题不论要求从何种角度探究,归根结底是基于对文本的准确理解,万不可脱离文本凭空发表意见。
忽略文本材料,只是就题解题,往往断章取义。
探究题具有开放性,但这种开放并不是完全的开放。
其实无论题干如何开放,都必须扣紧文本的提示,领会作者的思想倾向,切不可天马行空,任意而为。
必须依据文本所提供的有关信息,有所发现。
必须尊重文本,尊重作者,尊重作者的观点。
2.观点鲜明,分析有理有据既是探究,就应明正误、优劣、支持或反对态度,切不可模棱两可、东拉西扯、词不达意,或者简单武断、空洞偏激。
既要阐明观点,又要作有理有据的分析。
“理”与“据”应从文本中来,应从自己的生活和阅读积累中来。
二、掌握探究题的总体要求(2015·四川)《太湖碎锦》(原文见本章专题二“考点三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重要句子的含意”)文中说:“近观不如远眺之美,大凡山水之胜,都有这个境界。
”你是否赞同这个说法?结合本文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思考。
答:精要点拨解答探究性题目要展示一个真实的探究过程,所答文字要显示出探究的意趣。
(1)紧扣文题要求,在文本中寻找依据。
探究性阅读讲求个性化认识,但认识不能超出文本这一基础,切不可对文本只做粗略肤浅的浏览后,就乱作分析,乱下判断,从而犯误解文意的错误。
作者的意图和艺术表现的效果应当得到尊重。
(2)依据原文思路,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
熟悉作者的情感态度,是进行探究的第一步。
这就要求我们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性和抒情性的语句,把握住这些,就能很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以对人物形象的把握来讲,作者对作品中人物倾注的情感的褒贬,是理解好人物形象和主题的基础,所以要弄清作者写了一件什么事,通过这件事体现了作品中人物的什么性格,表现了什么主题。
(3)选择探究切入角度,善于进行层面切割。
是从主题角度,还是从表达技巧角度;是深层探究,还是广度探究。
《新步步高》高考语文总复习大一轮(苏教版)现代文阅读 第三章 专题三 考点一(含答案解析)
考点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句子的含义(含意)Ⅰ如何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的含义一、关于考点的理解在实用类文本中,重要词语与概念有时并不是一回事,所谓重要词语,指的是对实用类文本中人物、观点理解起重要作用的词语。
所谓重要概念,指的是实用类文本中重要的科学术语。
但在考试中,实用类文本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往往考查的是句中的重要词语。
二、理解文中词语、概念的基本方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翱翔在蓝天的试飞英雄——记空军某试飞团副团长李中华2006年12月29日,我国自主研制生产的第三代战机——歼—10飞机终于亮相了。
同时,空军某试飞团副团长、特级飞行员李中华的情感也少有地波动了起来,兴奋和激动涌动全身,因为歼—10。
多年来,他为这架飞机在天空与地面之间已经无数次地起起落落。
在飞机从图纸变为实体的过程中,他从事的是那个最为艰苦也最为危险的环节——试飞。
德国科学家奥托·李林塔尔说:“发明一架飞机算不了什么,制造一架飞机也没有什么了不起,而试验它才艰难无比。
”李中华说自己会选择当试飞员是因为觉得挑战性很大,某个型号的飞机的完善过程,凝聚着试飞员的心血,他们的素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飞机的制造。
当然,试飞事业也选择了勇于接受挑战的李中华。
李中华,中国歼—10首批试飞员,中国第一个飞出“眼镜蛇”动作的飞行员,中国三名国际试飞员之一,失速尾旋专家,目前保持多项国内飞行纪录,并曾作为教官带飞过多个国家的试飞员。
当飞机进入一种漩涡状态,像树叶一样打着旋儿往下飘时,飞快的旋转和随之而来的巨大离心力令人头昏目眩,这种情况就是“失速尾旋”,又被航空界和飞行员们形象地称为“死亡螺旋”。
据统计,在各种训练和实战演习任务中,“失速尾旋”导致的战机失事的比率约为90%。
不服输的李中华挑中了这块“硬骨头”。
在俄罗斯学习的时候,他曾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苏—27的所有“失速尾旋”试飞科目,并与其中最危险的“眼镜蛇”动作过了招。
【步步高】(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复习讲义第二章 专题三 核心突破三
核心突破三理解词句内涵——紧扣语境,挖掘“情”“意”一、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一般地说,高考试题考查词语的含义,往往不是词典中所诠释的“规范”意思,而是在文章中的具体的含义。
所谓“重要词语”是就词语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相比较而言的。
散文阅读中要重点把握以下三类词语:(1)与文章的核心内容密切相关的词语。
在文章中,有的词语与全文的核心内容或与文章局部的主要内容密切相关。
不正确理解,就会影响对全文或某个局部的正确理解,对这样一些词语,要给以足够的关注。
(2)表达功能特别强烈的词语。
有些词语在文中有高度的概括力,或者显示事物之间的差异,或者感情倾向特别强烈,这样的词语也是重要词语。
(3)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
既与文章核心内容相关,有高度的概括力,又是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自然是重要词语,因为不理解它就可以说没有读懂文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这些桥冯文超昆仑险,唐古拉高,在两山之间的铁路线上,火车轰隆隆地驶过几百座铁路桥。
那些桥最长的达十几公里,绵延望不到边。
列车驶过的铿锵声仿佛是桥在歌唱。
那不是小夜曲,也不是咏叹调,而是英雄交响曲。
那种铿锵声调,无论是彻骨严寒的风雪天气,还是紫外线强烈的炎夏,只要有列车通过时,你都会听到。
应该说,列车通过时,是桥最激动的时刻,自然也是它体现自身价值的时刻。
桥是沟通的纽带,逢山修路,遇水架桥。
纵观天路上的这些桥,没有仪态万方的造型,没有浓艳色彩,当然也有拉萨河大桥那哈达般洁白优美造型的,但大多数是普普通通的混凝土结构桥。
远远望去,呈现的是水泥、钢铁、石子,是一种力的展示。
望着它,如望男子汉雄健的脊梁,敬畏感油然而生。
桥常常是和水连在一起的,可是青藏铁路上的桥不光是跨水而过,无水也有桥。
这里以桥代路,其原因是火车过冻土地带要架桥,给野生动物设置通道也要架桥,让它们从桥洞通过。
有水的桥自然都一样,说说没水的桥。
天路上给野生动物铺设通道的桥,最有代表性的是清水河大桥,长度为十几公里,桥墩有一千多个,是青藏铁路上最长的桥,远望如一架天梯直抵远处洁白的雪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Ⅰ掌握理解词语含义的基本要求与方法一、了解高考选考词语的类型对于散文而言,高考一般会选考那些使用准确、精练、形象、生动的词语。
“准确”,不仅指对外部特征概括得准确,还指对作者的感情、体验、思想表达得准确;“精练”,指的是词语的高度概括性和内涵的丰富性,即通常所说的“词语”;“形象、生动”是指使用修辞手法的作用。
具体说来,有下面几种类型:1.体现作者情感态度或主旨的词语,多指名词、形容词或相应的名词短语、形容词短语。
2.运用修辞和写作方法的关键词语。
这样的词语多出现在运用象征、借物喻人、双关等写作方法的文章中。
3.特殊指代的代词(远指、近指、不定指等)。
4.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
5.有特殊用法的词语,包括贬义褒用、褒义贬用、大词小用、小词大用、词性活用等。
二、掌握理解重要词语含义的基本要求和方法(2014·湖南)《粮食》(原文见本章专题二“考点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1.综观全文,简析文中加点词“篡改”的内涵。
答:(2015·江苏)《比邻而居》(原文见本章专题二“考点一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2.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第⑤段中“孱弱”的含意。
答:精要点拨1.理解词语含义的基本要求:①以该词语的本义为基础,推及文中含义。
②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③以文解文。
一个词语有了临时含义,作者都要在其前或后进行比较具体的阐释,换一种说法来揭示其内涵,以便使读者弄明白其意思。
词语含义必须用其前后的阐释文字来理解、说明。
2.理解词语含义的基本方法:①审视词语:一看其自身(内部),看其词性,看其自身意义,看其有无修辞,看其内部结构(针对短语而言);二看其外部环境,看其在句中的搭配成分,看其出现在段中、文中的位置和次数,看其上下文有无提示。
②理解语境义(情景义)。
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最重要的是理解其在文中的语境义,就是该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派生出来的临时义。
它有两类:一类是词语因运用比喻、反语、借代等修辞手法或改变词语的感情色彩而产生的新义。
如果有比喻义,就要搞清比喻的对象,寻找其本体;如果有象征,就要寻找其象征对象;如果有反语义,就要将褒贬互换;如果有双关义,就要注意它是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如果有指代义,就要在上下句中寻找释义。
一类是词语在语境中作远距离的引申而产生的新义。
如第1题中的“篡改”一词的内涵,这时,就要跨越远距离(指隔了几段文字)准确找到其含义所对应的文字。
记住:几乎所有的重要词语,其前后都有比较具体的阐释,换了一种说法来揭示其内涵,理解词义就要找到这样的阐释文字。
理解标题(题目)含义和作用要“一把握”“四注重”标题(题目)是文章中最特殊、最重要的词语。
古人云:“题者,额也;目者,眼也。
”意思是说文章的标题(题目)如同人的额头、眼睛那么显著,重要。
正因如此,标题(题目)自然成为现代文阅读命题最热的文章部位之一,对标题(题目)含义和作用的理解题屡屡出现在高考试卷及大市模拟卷中。
如何解答“标题(题目)含义和作用”这类试题呢?1.把握解答的总体原则(1)弄清标题(题目)自身的含义和特点。
①抓标题(题目)关键词,分析其结构,真正弄清题目意思。
②看命题方法及其效果,拟定标题(题目)的方法很多,如以人物(物象)命名、以环境命名、以主要事件命名等;看标题(题目)表达上有无特点,如有没有用一定的修辞手法等。
(2)弄清标题(题目)与文本在内容、主旨、结构、表现手法等方面的联系,这是做标题(题目)类试题的核心。
一定要抓住标题(题目)与文本在哪个(些)方面、角度有着什么样的联系,把这种联系找出来至关重要。
2.答题“四注重”从理解标题(题目)含义角度看:(1)注重分析标题(题目)的特定义、比喻义、双关义、象征义等。
特定义指标题(题目)在这篇文章中的特定意思,虽与组成标题(题目)的词语有关,但又超越标题(题目)本身的意思;比喻义、双关义指用了这两种修辞手法的标题(题目)的意义;象征义指使用了象征手法的标题(题目)的意义。
(2)注重分析标题(题目)“三义”:表层义、深层义、主旨情感义。
表层义指标题(题目)自身的含义,深层义指标题(题目)在文中的含义(主要指上面的特定义、比喻义等),主旨情感义指标题(题目)指向文本主题及作者的情感态度等。
从分析标题(题目)作用看:(1)注重结合标题(题目)特点分析其作用。
以人物为题,主要点明写作对象和特点;以时间、地点为题,主要有创设背景、渲染气氛的作用;以景、物为题,主要有线索、表情、暗示主旨的作用。
常见的作用术语有: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意丰、发人深省、激发兴趣等。
(2)注重结合与文章的关系分析其作用。
从标题(题目)与文章内容的关系看,许多标题(题目)概括或暗示了文章的内容重点;从标题(题目)与文章主旨的关系看,有的标题(题目)就是文眼,点明了文章主旨;从标题(题目)与文章情感的关系看,有的标题(题目)奠定了文章的情感基调;从标题(题目)与文章思路、线索的关系看,有的标题(题目)就是文章的线索,是行文思路的体现。
即时巩固(2015·四川)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太湖碎锦范烟桥①太湖,用文人的套语来形容,是“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
民间则说“八百里太湖跨三州”。
不经过实测,这样笼统地画出一个轮廓,只能给人们一种山明水秀、浩瀚无际的想象。
至于它有什么诗情画意,要费一点时间实地去观察、探索,才能领会。
②我从不同的角度,看太湖的部分画面,就感到有不同的胜概。
洞庭东山、西山是太湖里两个主峰。
东山周围五十余里,山势并不陡峭,土壤又滋润,经劳动人民世世代代辛苦经营,已成了丰产地区。
山下坡田,种植各种水稻,是秋熟的主要农作物。
夏熟是三麦和油菜,还有豆类和蔬菜瓜果。
他们更有园艺的丰富经验,梅、杏、桃、李……多得数说不尽。
枇杷、杨梅和洞庭红(橘名)名闻远近。
随着春夏秋冬,它们先后开花结果,春天果然是“姹紫嫣红开遍”,夏天、秋天、冬天,也是各有烂漫绚丽的景色。
说是“美尽东南”,并不夸张。
从观赏说,四时皆宜;从生产说,那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资源。
江南的许多淡水鱼,这里样样都有。
朝出暮归的千百艘大小渔船,点缀湖光水色中,渔民们勤劳、勇敢,征服自然,利用自然。
③西山和东山隔着东太湖,东山最高峰——莫釐,和西山最高峰——缥缈遥遥相对,同为七十二峰的领袖。
西山也是丰产地区,同是“花果山”,东山所有的名花嘉果,西山都繁生着。
从东山坐独具风格的小艇——龙飞快,驶入东太湖,莫釐峰头,云气滃然如蒸。
别的不知名的远近诸山,时隐时现,好似给烟波吞吐着,山色因明暗而浓淡不一。
船家果然有眼明手快的本领,坐在船里的我,到湖心时常为颠簸震荡而惊心动魄。
正因为如此,而愈觉山水奇丽得来不易的乐趣。
兀立在东山、西山之间的石公山,则是以玲珑秀逸的姿态吸引着人们。
小艇乘风破浪而去,到了山下,显然可见四围的山石,经过千万年的冲刷,有了“皱、瘦、透”的美姿,早给鉴赏者陆续凿去了,苏州园林里的太湖石,都是取于石公一带的石山。
因此,石公山像斧削过,没有了山脚,正如一块翡翠放在一个玻璃盘里。
④假使从苏州直接到西山,出蠡口,就展开了图画,山更多,湖更大,变幻就更多。
王鏊“山与人相见,天将水共浮”,冯善“震泽春浮涨碧漪,净涵天影漾玻璃”,能把湖山之胜,描绘得恰到好处。
道书上所说的第九洞天——林屋,就在西山。
到了里面,石壁嶙峋如雕塑,是洞庭一奇。
这里有许多神话,和山农们闲谈,妄言妄听,也增添了些兴趣。
而西边的消夏湾,更附会着西施的种种传说。
山湾柔顺的湖水,浅而澄清,可以游泳。
有着荷花、菱叶,清风徐来,颇有凉意,确是夏天避暑的好去处。
到了包山寺,才窥见缥缈峰突起在丛林杂树之上。
近观不如远眺之美,大凡山............水之胜,都有这个境界..........。
有了山,有了水,才见得山的灵秀,水的空明。
太湖就以此特饶奇胜。
⑤太湖还有四个画面,和洞庭东山、西山合起来,差不多得见其全貌。
一是从湖州到无锡的一段水程,在群山断续中经过,前后左右可以看到云峦起伏,似乎它们都有动态,与人游戏。
一是从无锡到宜兴,数十分钟的汽车行程,在湖边掠过,太湖平铺在车外,远山几抹,可望而不可即。
一是无锡的鼋头渚,割取了太湖的一角,经过人力的整理,有着怪石突兀、惊涛汹涌的奇趣。
不仅有色,而且有声。
夕阳将下,余晖照映湖面,金光璀璨,不可名状。
一是苏州光福的石壁,也是太湖的一角,更见得静止处,已不是空阔浩渺的光景。
而即小见大,可以使人有更多的推想。
⑥阴、晴、风、雨、云、雾,固然使山水多变,适逢其会,逸趣横生。
便是朝曦、夜月下特有的湖光山色,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古今诗人画师,尽管灵思妙想,摄取片断到诗画里,有着他们的杰作,还是概括提炼。
我更无能,凭我接触到的,写了些体味,或许有三言两语,能引起到过太湖者的同情,作会心的微笑。
毕竟是“尝鼎一脔”,太湖实在是描写不尽,描写难工的。
(有删改)结合全文,分析标题“太湖碎锦”的内涵和作用。
答:Ⅱ掌握理解句子含意的四方法三角度一、掌握高考常考的几类句子含意的理解方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丰富含意重在思想性,这是一个重要考点。
所谓重要语句,主要指结构较为复杂的句子、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使用了特殊手法的句子、能显示脉络层次或主旨的句子。
对这几类句子含意的理解、体会,是体会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基础。
(一)抓住位置,体会结构句(2010·上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①去天目山,是心里积存已久的一个念想,不是为观光,是为了那些大树。
几十年里,只要说到树,天目山就从父亲的眼神里巍然升起,他一遍遍说,假如你没去过天目山,根本不明白什么叫树。
其实不全是为了树,我知道,是为了一个人。
几十年来,若是提起他的名字,母亲的眼神就会倏然暗淡下去,她的双眼仿佛是海潮淹没的沙滩。
她喃喃说,我要和你一起去。
②去天目山,于是变成一种夙愿和仪式,无论是为了树,还是为了人。
③只是,我没有想到,登天目山那一日,会遇上那样一场弥天大雾。
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呼啸而过,远山近树忽而不见了。
山中古老的禅源寺,隐匿在苍白的雾气里。
下车寻路,林间的青石板小径如雨泼过似的,湿漉漉地腻滑,只几步便消失在浓烟样的水雾中。
……⑥那个无风无雨的春日,那些被父亲无数次赞颂和崇仰的天目山大树,就这样从漫山飘忽的浓雾中,和那个叫萧洪明的故人一起,若隐若现地走来。
我看不清他的面孔,只听见他脚上沉重的铁链,一声声从森林尽头传来。
我不知道他在匆匆离去前,是否还有心情观赏这些天目山的稀世大树。
57年前的树叶早已零落成泥,但我清晰地看见他灼热的目光仍在枝条上缠绕。
(节选自《天目山》) 1.第②段这句话的含意是:精要点拨所谓结构句,是指在文章的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照应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