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课件问题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清代诗人张维屏曾作过这样一首诗:“枫叶荻花何处寻,江州城外柳阴阴;

开元法曲无人记,一曲琵琶说到今。”这曲琵琶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以至让诗人发出如此感慨呢?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琵琶行》(板书:题目,作者)。

二、识其文

品鉴音乐魅力、领悟深沉感情都需要我们细细体味,让我们这节课通过“识其文、品其声、悟其情”这三步,一起去体味这首诗的韵味。下面请同学们先自由地朗读一遍全诗,注意三个要求:1、读准字音2、把不理解的词义画出来3、把握文章内容。

(学生读、划)

(一)读完文章,同学们有不理解的字音和词义吗?下面请小组成员互相解决不明白的字音、词义,互相解答。再有不明白的提出来,共同解答。同学们如果没有疑问,老师就得考考大家了。

【字音】(单读、纠正、齐读)

湓浦口贾人霓裳虾蟆转徙钿头呕哑嘲哳

【释义】(两位学生解释)

左迁:

使快弹数曲:

梦啼妆泪红阑干:

秋月春风等闲度:

(二)通完文意之后,我想问问大家,这首诗歌讲了个怎样的故事?

明确:在清冷的浔阳秋夜,诗人江头送客,忽然听见琵琶声,继而移船相近,摆下酒宴,邀请琵琶女弹奏琵琶曲,曲声起伏变化似乎诉说出琵琶女的悲伤,曲罢琵琶女于是向诗人倾诉身世之苦,诗人联想起自己惨遭贬谪,感到同病相怜,为其重新填词再作《琵琶行》,琵琶女再次弹奏,诗人重闻琵琶青衫湿。

(三)你对这个故事最初的感受是怎样的?(凄凉的、悲凉的)

那你觉得是什么触动了诗人心中的悲伤呢?(琵琶声)

那么诗人是怎样通过琵琶声传达心中悲伤的呢?让我们再读诗歌,品鉴音乐魅力。

三、品其声

正所谓声音无形、摹声最难,而本诗的音乐描写历来被无数文人墨客赞叹,清人方扶南更把它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这一曲琵琶为何如此动人?诗人是怎样“摹写声音”的呢?请同学们找出最有特色的音乐描写来鉴赏,小组成员互相交流,注意鉴赏的一般环节:内容+手法+效果。(小组讨论)

展示:(请同学们勇敢地站起来,表达你的看法。最先起来说的你的见解肯定是最独到的。)(诵读评价:语速、语调、感情)

1、比喻

A、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促),小弦切切如私语(亲切细柔)

B、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错落有致、清脆圆润)

C、间关莺语花底滑(婉转优美),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凝涩)

D、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激越雄壮、高亢激昂)

E、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正当乐曲激昂高亢之时,四弦齐鸣,收

拨一画,干脆有利,戛然而止,给人一种回肠荡气、余音绕梁之感)

2、叠词: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增强韵律感和音乐美)

3、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

1)正面描摹:

转轴拨弦三两声,……四弦一声如裂帛。(如前分析)

2)侧面烘托:

A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景物描写,听者听得入迷了,琵琶曲已结束,而听众仍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周围鸦雀无声,只有水中倒影着的一轮明月和袅袅的琵琶声)

B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写听众的反映,突出了琵琶曲感人的艺术效果。)

4、曲中带情

A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古人云:奏乐以生悲为善音。千变万化的琵琶声让我们仿佛感受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悲伤,原来琵琶声是如此的动人!)

B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声音的停止不是情感的静止,正因为如此,“此时无声胜有声”才成为千古佳句。在千百年流传中,此句成为名言,不但是诗,而且是哲理的胜利。停顿之所以有力,是因为它和前面音响形成了强烈反差。)

(边分析边进行个别句子的诵读,注意语音、语调、语速、感情,最后请一位同学读第二段,读出音乐旋律的起伏变化,琵琶女的悲怆)

通过分析本诗的音乐描写,我们看看学会了哪些鉴赏音乐诗歌的方法:

学法建模——如何鉴赏诗歌音乐魅力:

(1)运用比喻,化无形为有形;

((2)巧用拟声词和叠词,增强韵律感和音乐美;

(3)正面描摹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化抽象为具体;

(4)以声传情,音文相融。

四、四、悟其情

弹者投入,听者入情,同学们从琵琶声中听出了琵琶女的哀愁,满座亦皆掩泣,为何偏偏江州司马青衫湿呢?下面让我们三读诗歌,领悟诗人深沉感情,

体味司马青衫之泪为谁而流?

(同桌或三个人作短暂交流后,表达看法)

明确:(引导学生用文中原句回答)

1、为琵琶女而流:为其苦楚的身世。

当年: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而今: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个别读)

总结:当年: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

而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

2、为诗人自己而流:为其惨遭贬谪的不幸遭遇。

当年:身居京官,诗酒流连,丝竹不绝,其乐融融;

而今: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个别读)

(下面我们有请全班女同学齐读第三段,读出琵琶女的沦落之怨;有请全班男同学齐读第四、五、段,读出诗人的迁谪之恨)

正如学者林非在《话说知音》中所说:“大凡能用声音、图画或文字去打动人们的艺术家,往往会历尽沧桑,甚至要闯过多少生死的关隘,还得在日后反复地揣摩,昼夜都不停歇。”司马青衫之泪,流出了琵琶女的沦落之怨,洒下了诗人的迁谪之恨,更倾泻出对不公命运的控诉。于是,诗人集万千悲怨于一身,发出了千古一叹:“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齐读、板书)。

下面让我们再次诵读全诗,体味诗人的深沉感情,闻其声,悟其情。(教师读第一段、分别请三位同学读二、三、四段,最后全班齐读最后一段)

五、总结全文

正如白居易自己所讲:“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切乎声。”意思是能感动人心的事物,没有比情更早的,没有比声音更近的。在枫叶荻花秋瑟瑟的夜晚,是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琵琶声将诗人与琵琶女的飘零苦、沦落怨化作相知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千古一叹道出了天下人对苦难生活中渴望共鸣的情感体验。琵琶女是不幸的,她饱受生活的磨难,然而她又是幸运的,因为一曲琵琶邂逅了诗人,我想作者也是如此吧,重闻无语皆掩泣,更有青衫泪千行。诗人那滚烫的泪水淋湿了一袭青衫,也沾湿了历史的脸庞。

最后让我们齐读刚上课时老师引用的这首诗,体味这曲琵琶留给我们的袅袅余音。

枫叶荻花何处寻,

江州城外柳阴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