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肝治疗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有效改善凝血功能、肝功能和炎症指标
人工肝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人工肝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各种肝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人工肝已经成为临床治疗中越来越普遍的一种技术手段。
人工肝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肝炎、肝癌、肝衰竭等多种肝病的治疗中,因其疗效显著、操作简便、安全性高而备受赞誉。
一、人工肝的定义及原理人工肝是一种利用人造器官来代替病人的肝脏进行排毒、代谢和血液净化的技术手段。
该技术的原理是利用生物反应器或滤器将患者血液中的有害物质如胆红素、氨等清除,同时人造肝脏能够代替病人的肝脏进行代谢,并产生一定量的新的肝细胞。
二、人工肝的分类人工肝可以分为生物反应器人工肝和机械式人工肝两种。
生物反应器人工肝是通过一个人造肝脏系统,来处理和过滤患者体内的血液,根据患者的情况来合成合适的代谢产物,从而对肝功能进行代替,从而达到治疗肝病的目的。
机械式人工肝则是依赖于对患者血液的技术性过滤和处理,通过分离药物和毒素,来协助患者的肝脏康复。
三、人工肝的优点相较于传统治疗方式,人工肝有其显著的优势。
首先,使用人工肝,病人可以避免接受肝移植等较为复杂的手术操作,从而降低了手术风险。
其次,人工肝的操作简便,整体存在性能好、操作安全等优势。
最后,人工肝的治疗效果显著,具有明显的临床用途和较高的成功率。
四、人工肝的应用人工肝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多种肝病的治疗中。
在急性肝衰竭方面,生物反应器人工肝往往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帮助患者恢复肝功能。
同时在慢性肝功能衰竭治疗中,人工肝也被大规模应用。
此外,由于人工肝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还可以帮助多数肝癌患者延长其生命呼吸期,并缓解其临床症状。
五、人工肝的不足尽管人工肝有很多优点,但它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当前人工肝的部分设备比较昂贵,成本较高,受到许多医疗机构的限制。
其次,由于人工肝的性能和操作依赖于专业医生的技术水平,这也导致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操作风险。
此外,人工肝并不能完全代替人体肝脏的功能,肝功能衰竭患者仍然需要受到严密的监护和护理。
六、未来展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肝在临床应用中的地位将会越来越重要。
人工肝的实现及临床应用前景
人工肝的实现及临床应用前景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已成为医学领域的热门话题。
人工肝是指以生物工程技术为基础开发的一种人工器官,用于替代或辅助受损肝脏的功能,目前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较好的应用。
人工肝的实现人工肝技术的实现离不开生物工程技术的支持。
一般来说,人工肝由两个部分组成:生物反应器和细胞。
其中,生物反应器通常采用中空纤维膜制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可以有效分离和清除血液中的有害物质,减轻肝脏的负担。
而细胞则是生物反应器的核心部分,它们能够产生各种肝功能相关的酶和代谢物,帮助病人代谢和排除有害物质。
目前研发出的人工肝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于非生物组件的机械肝,另一种是基于人工细胞的生物肝。
机械肝通常采用大量的滤器和吸附树脂来清除血液中的毒素和废物,以起到辅助肝脏的作用;而生物肝则是通过将细胞种植在生物反应器上,模拟肝脏的生理功能,产生各种肝脏相关的物质,从而达到代谢和清除有害物质的目的。
人工肝的临床应用前景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肝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逐渐在临床上得到了应用。
特别是在治疗急性肝衰竭、肝功能衰竭、药物或化学物质中毒等领域,人工肝展示了出色的效果。
首先,人工肝能够有效地分离和清除血液中的有害物质,减轻肝脏的负担,帮助患者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同时,依托于新兴生物技术,人工肝对于细胞以及基因的使用也进行了研究,人工肝能够使被破坏受损的肝脏细胞恢复功能,达到治疗作用。
这些技术对于肝细胞层面的研究,也为后续的相关临床研究提供了足够的理论支持。
可以预见,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肝在多种肝脏疾病的治疗中将会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
其次,随着生物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未来的人工肝将会更加精细,具有更强的功能。
例如,研发人员正在着手开展一些新的试验和技术,以改进人工肝的功能和使用效果。
近年来,人们在以基因工程为基础的生物组装技术上取得了长足进步,这种技术能够生产更大量更复杂的肝脏细胞,使得人工肝能够更好地模拟和替代人体肝脏,起到更好的治疗作用。
DPMAS模式人工肝治疗早期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DPMAS模式人工肝治疗早期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DPMAS模式人工肝治疗早期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84例早期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
对比两组肝功能指标以及凝血常规指标与3个月存活率。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ALB、TBIL、DBIL、ALT、AS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T、PTA高于对照组,IN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DPMAS模式人工肝治疗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具有明显效果,可改善患者肝功能,增加存活率,临床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DPMAS模式;人工肝;早期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具有较为严重的肝功能障碍,此疾病发病急,进展速度快,在临床治疗时存在一定难度,具有较高病死率。
采取常规药物进行治疗时,临床效果并不理想,通过人工肝治疗具有一定效果。
临床中采取的人工肝模式通常为血浆置换(PE)、PE联合滤过等,此方法需通过大量血浆完成治疗,但是目前临床中血浆比较缺乏,而且血液制品若大量使用往往造成疾病传播风险过高,由此使得PE模式人工肝治疗受到一定限制。
近些年来,双重血浆分子吸附(DPMAS)逐渐应用到肝衰竭的治疗中,因其不必依赖血浆,可使得早期肝衰竭得到较为及时地治疗,提高救治效果。
本研究选取84例早期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探讨DPMAS模式人工肝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84例早期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按就诊先后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
观察组中男29例,女13例;年龄27~70岁,均龄(47.32±2.13)岁;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25.46±1.22)分。
对照组中男30例,女12例;年龄29~69岁,均龄(47.21±1.96)岁;MELD评分(25.51±1.21)分。
小剂量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血液灌流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效果分析
*+" 小剂量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血液灌流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效果分析鲁 杰,李顶春,刘 叶,袁琳娜,段志文,李 武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与肝病科,昆明650032摘要:目的 研究小剂量血浆置换(PE)的组合人工肝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分层后病死率的影响。
方法 纳入2018年1月—2020年12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与肝病科收治的ACLF患者共272例,分为小剂量PE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血液灌流(HP)组(n=190)和单纯内科治疗组(n=82)。
收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实验室指标,比较临床疗效;将两组患者按《肝衰竭诊治指南(2018年版)》分层(前期、早中期、晚期或A、B、C型),随访所有患者出院后12周(短期)、48周(长期)的一般情况及死亡。
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用Mann-WhitneyU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Wilcoxon检验。
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 小剂量PE联合DPMAS/HP与单纯内科治疗均能降低ACLF患者的ALT、AST、TBil、血氨水平,升高Alb水平,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是小剂量PE联合DPMAS/HP治疗比单纯内科治疗组能更好地清除ALT、TBil和血氨,改善Alb,各指标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小剂量PE联合DPMAS/HP治疗后能显著降低胆汁酸、IN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ELD评分,升高血小板与白细胞比率,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5),而单纯内科治疗不能改善以上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与单纯内科治疗组相比,小剂量PE联合DPMAS/HP治疗能降低ACLF患者短期病死率,尤其是能显著降低前期、早中期、A型患者短期病死率,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人工肝技术的疗效判定标准和评估方法
人工肝技术的疗效判定标准和评估方法人工肝技术是一种用于治疗肝功能衰竭患者的重要手段。
下面列举50条关于人工肝技术疗效判定标准和评估方法的详细描述:1. 肝功能衰竭程度:通过评估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如血清胆红素、血清白蛋白、凝血功能等,来判定人工肝技术的疗效。
2. 生命指标恢复:评估患者的生命指标恢复情况,如意识状态、呼吸功能、心血管功能等,判断人工肝技术是否有效。
3. 脑功能恢复:检测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如意识清晰度、神经反应等,来评估人工肝技术的疗效。
4. 肝脏病因治疗效果:评估人工肝技术对患者肝脏病因治疗的效果,如抗病毒治疗、解毒治疗等。
5. 血液生化指标恢复:通过监测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如血清谷丙转氨酶、血清谷草转氨酶等,评估人工肝技术的疗效。
6. 肝细胞损伤度:评估人工肝技术对患者肝细胞损伤度的改善情况,如肝细胞变性、坏死等。
7. 肝功能代偿能力:评估人工肝技术对患者肝功能代偿能力的改善情况,如肝脏合成蛋白能力、解毒功能等。
8. 凝血功能恢复: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如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等,评估人工肝技术的疗效。
9. 腹水量减少:评估人工肝技术对患者腹水量减少的效果,通过监测腹水的产生和排出情况。
10. 肝衰竭并发症治疗效果:评估人工肝技术对患者肝衰竭并发症的治疗效果,如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等。
11. 肝细胞功能:评估人工肝技术对患者肝细胞功能的恢复情况,如胆汁分泌功能、糖代谢功能等。
12. 肝衰竭预后:评估人工肝技术对患者肝衰竭预后的影响,如生存率、生活质量等。
13. 脑功能改善:评估人工肝技术对患者脑功能改善的效果,如记忆力、思维能力等。
14. 肝移植适应症改善:评估人工肝技术对患者肝移植适应症的改善情况,如肝移植排队等待时间的延长。
15. 肝移植后预后:评估人工肝技术对患者肝移植后预后的影响,如肝移植后存活率、排异反应等。
16. 肝脏再生功能:评估人工肝技术对患者肝脏再生功能的影响,如肝细胞再生率、肝脏体积恢复等。
2024肝衰竭前期的人工肝治疗
2024肝衰竭前期的人工肝治疗肝衰竭前期是指患者肝功能急剧恶化,存在肝衰竭的风险,但尚未达到肝衰竭诊断标准的一种疾病状态。
若能对患者肝衰竭发生风险进行早期预警并及时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在我国等亚洲国家,肝衰竭的主要病因仍以HBV感染为主,目前多数肝衰竭前期研究主要集中于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而在西方国家主要为酒精性肝炎相关性ACLF。
近年来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pre-ACLF)概念的提出及早期干预逐渐成为热点,本文将重点围绕pre-ACLF的研究现状及人工肝治疗进行讨论。
1、Pre-ACLF的概念及诊断标准ACLF是一类在慢性肝病及肝硬化基础上出现的急性肝功能失代偿,进展期具有多器官衰竭特征,患者的预后较差,病死率高达30%~70%。
急性肝功能失代偿的常见诱因包括HBV再激活、急性HAV/HEV感染、大量饮酒及急性细菌感染等。
在亚洲人群中,以上诱发因素均较常见,而在西方人群中,饮酒和细菌感染是常见的触发因素。
由于不同区域ACLF的基础病因、临床特征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导致对该病的诊断在我国、亚太地区及欧美地区尚未形成统一标准。
在现有的指南和共识中,AeLF的诊断是基于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表现出肝衰竭(亚太肝病学会共识及中国标准),或表现为肝及肝外多器官功能衰竭(欧洲肝病学会)的典型特征;无论基于何种诊断标准,晚期患者的短期病死率明显高于早期及中期患者,因此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对于改善肝衰竭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早诊早治的生存优势,及时判断肝衰竭前期的患者非常重要。
不同地区的肝病学者根据临床经验提出了各自判断pre-ACLF的标准。
《肝衰竭诊治指南(2018年版)》提出了Pre-ACLF的概念及相应的临床特征:(1)极度乏力、并有明显厌食、呕吐和腹胀等消化道症状;(2)ALT和/或AST大幅提高,黄疸进行性加深,TBil在85.5〜171μmol/L或每日上升217.1UmOI/L;(3)有出血倾向,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在40%〜50%且INR<1.5o该诊断标准强调了ALT、AST大幅升高是Pre-ACLF的标志,同时限定了TBiI升高和PTA下降幅度,与pre-ACLF的病理改变密切相关。
人工肝支持系统在急性肝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从统计资料看 , 其不 能降低 tF患者的病死率 。 t
1 13 分 子 吸 附再 循 环 系 统 ( A S MA S由 Sag .. M R) R t e和 n Minr 同 研 制 , 于 一种 新 型 的 血 液 透 析 滤 过 装 置 , 括 t e共 z 属 包
112 血液灌流 ( c o e ui , P 血液灌流 即血 液吸 .. hm pr s n H ) f o 附。l I P采用树脂 、 活性炭等材料 , 可有效吸附肝衰竭血 液 中 的某些内源性 或外 源性毒 物, 如胆 红索 、 芳香族 氨基 酸等物 质, 对减轻体 内毒素和 肝性脑病 有肯 定的作用 。H P最 大 的
( 山东省 千佛 山 医院 , 东济南 20 1 ) 山 504
肝功 能衰竭 ( F , 死率 高达 7 % ~8 % 人工 肝支持治 H )病 0 0
疗可清除机体 内各种有 害物质 , 替代肝脏部 分代 谢功 能 ; 病 变的肝脏可望通过再生 而恢复其 原有 结构 和功 能。人工肝
支持系统 分为非生物型 、 中问型 、 物型 和混合型。 生
1 人 工肝 的特 点 11 非 生 物 型人 工肝 ( B L . NA)
等) ; 等 现代生物人工肝专指 以培养 肝细胞为 基础的生物或 混合生物人工肝支持 系统 , 包括微 管平板式 生物人 工肝 、 透
析器型生物人工肝、 中空 纤 维 型 生 物 人 工 肝 、 编 织 形 聚酯 非
11 1 血液透 析 (I .. 1D) tD能 有效地去 除尿 素、 酐 、 t 肌 无 机磷酸盐等水溶性 小分子物 质, 用于肾脏替代效果很好 。但
人工肝实施方案
人工肝实施方案人工肝是一种用于救治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的重要医疗手段,它能够暂时代替患者的肝脏功能,帮助患者度过危险期。
在实施人工肝时,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下面将介绍人工肝实施的具体方案。
首先,进行严格的患者评估。
在实施人工肝之前,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肝功能、出血倾向、肾功能等方面的检查。
只有在患者符合人工肝治疗的适应症,并且没有禁忌症的情况下,才能进行人工肝治疗。
其次,选择合适的人工肝设备。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人工肝设备包括血浆置换机、肝支持系统等。
在选择人工肝设备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进行选择,确保设备能够提供有效的肝功能支持。
接着,进行操作规程的严格执行。
在实施人工肝时,医护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包括设备连接、治疗参数设置、监测指标调整等步骤。
同时,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
此外,加强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在人工肝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出血、感染、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医护人员需要加强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这些并发症,确保患者的安全。
最后,进行治疗效果的评估和随访。
在人工肝治疗结束后,需要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包括肝功能恢复情况、病情稳定情况等。
同时,需要对患者进行长期的随访,确保患者的康复情况。
总之,人工肝是一种重要的救治手段,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安全。
只有在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的情况下,人工肝才能发挥最大的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肝衰竭患者人工肝治疗前后的效果分析
肝衰竭患者人工肝治疗前后的效果分析谢章科;马君武;钟燕芳【期刊名称】《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年(卷),期】2019(29)22【摘要】目的:探析人工肝治疗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9年5月在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30例肝功能衰竭患者作为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人工肝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电解质、血常规等指标进行比较,计算治疗12周及24周的生存率。
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谷氨酰转肽酶、血尿素氮、K^+、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率、血红蛋白、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后的Na^+、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12周生存率为73.33%(22/30),治疗后24周的生存率为60.00%(18/30)。
结论:采用人工肝治疗肝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及凝血功能,但也会导致患者的电解质发生变化,因此,临床上需要根据肝功能衰竭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最大程度上保障治疗的有效性,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总页数】2页(P147-148)【作者】谢章科;马君武;钟燕芳【作者单位】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5.3【相关文献】1.为采用联合人工肝支持系统进行治疗的急性肝衰竭患者施行综合护理的效果探析2.为人工肝围治疗期肝衰竭患者进行舒适护理的效果观察3.舒适护理在肝衰竭患者组合型人工肝围治疗期的应用效果4.舒适护理在组合人工肝治疗肝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5.人工肝联合疗法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效果观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人工肝的应用范文
人工肝的应用范文人工肝(Artificial Liver)是一种通过模拟或替代天然肝脏功能,对肝功能衰竭患者进行治疗的技术手段。
它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急性肝功能衰竭、慢性肝功能衰竭、肝移植前肝支持以及肝移植后肝功能恢复等。
首先,人工肝在急性肝功能衰竭(ALF)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急性肝功能衰竭是指在短时间内出现的肝功能急剧减退,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
人工肝通过代谢物的清除、代谢产物的代谢、支持患者的能量代谢等,能够暂时替代受损的天然肝脏功能,降低患者的肝毒性物质负荷,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
其次,人工肝在慢性肝功能衰竭的治疗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慢性肝功能衰竭是指由于各种原因,肝脏功能进行性减退,无法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
人工肝可以通过肝细胞的携带代谢活性酶、产生胆汁以及合成凝血因子等功能,帮助患者维持正常的代谢和凝血功能。
此外,人工肝在肝移植术前肝支持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肝移植是目前治疗肝病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但由于供体资源的有限性,很多患者等待肝移植的时间较长。
在此期间,人工肝能够暂时替代患者的肝功能,延长患者等待肝移植的时间,并避免因肝功能衰竭而导致患者生命的威胁。
最后,人工肝在肝移植术后肝功能恢复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肝移植后,由于新肝脏的排斥、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原因,患者常常会出现肝功能不全的情况。
人工肝能够对新肝脏起到支持作用,帮助新肝脏恢复功能,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总而言之,人工肝作为一种高新技术手段,能够在肝功能衰竭的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它通过替代天然肝脏的功能,支持患者的生命,维持机体的正常代谢和凝血功能。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相信人工肝在临床应用中的作用会逐渐扩大,为更多肝病患者提供治疗的希望。
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评估课件
腹水
MELD评分系统
总结词
MELD评分系统是一种常用的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评估方法,以三个指标为基础,包括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和 肝性脑病。
详细描述
MELD评分系统将每个指标的分数相加得到总分,总分越高表示病情越严重,预后越差。MELD评分系统在慢加 急性肝衰竭患者中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性,能够评估患者的生存率和肝移植需求。
01
Child-Pugh评分系统介绍
02
Child-Pugh评分系统构成
03
Child-Pugh评分系统应用
案例三:ABCD评分系统应用
ABCD评分系统介绍 ABCD评分系统构成 ABCD评分系统应用
THANKS
感谢观看
病因及病情严重程度
病因
病情严重程度
并发症及合并症
并发症
合并症
治疗方法及效果
要点一
治疗方法
采用何种治疗方法,如是否需要进行人工肝治疗、肝移植 等,可以根据治疗的效果来评估预后。
要点二
治疗效果
治疗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如果治疗有效,病 情得到控制,则预后较好;如果治疗效果不佳,病情恶化, 则预后较差。
Child-Pugh评分系统
总结词
详细描述
ABCD评分系统
总结词
ABCD评分系统是一种新型的慢加急性肝 衰竭预后评估方法,以四个指标为基础, 包括年龄、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肝 性脑病。
VS
详细描述
ABCD评分系统将每个指标的分数相加得 到总分,总分越高表示病情越严重,预后 越差。ABCD评分系统在慢加急性肝衰竭 患者中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性,能够评估 患者的生存率和肝移植需求。
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评估课件
人工肝前景
人工肝前景人工肝是一种在医疗领域创新的技术,它被广泛认为是解决全球肝功能衰竭问题的福音。
随着世界人口的日益增长和人类寿命的延长,肝疾病越来越严重,造成的肝功能衰竭也愈发严重。
而人工肝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首先,人工肝技术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前景。
人工肝作为一种模拟人体肝功能的技术,可以有效地代替或辅助肝脏的功能,从而为肝功能衰竭患者提供了生存的机会。
目前已经有很多研究和实践证明,人工肝技术可以有效地帮助患者恢复肝功能,减轻肝脏负荷,甚至实现肝脏再生。
这对于那些等待肝移植或无法进行肝移植的患者来说,无疑是一种重要的福音。
其次,人工肝的发展对于缓解肝移植供需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肝移植是目前唯一能够治愈肝功能衰竭、重度肝病甚至肝癌的方法,然而由于肝源匮乏和手术的高风险,导致供需矛盾非常严重。
而人工肝的出现,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移植需求,为那些不适合移植或无法获得移植机会的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再次,人工肝的应用领域将不断扩大。
目前,人工肝在治疗急性肝衰竭、药物肝损伤、肝移植后肝功能恢复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它的应用领域仍然非常有限。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人工肝有望在诸多领域发挥更为广泛的作用,如肝癌治疗、慢性肝病管理等方面。
这将极大地改善肝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他们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最后,人工肝的发展离不开多领域的合作和支持。
人工肝的研发需要临床医生、生物工程学家、材料科学家等多个学科的合作与支持。
只有各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加速人工肝技术的发展进程。
同时,政府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也非常重要,这将为人工肝的推广和应用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推动力。
综上所述,人工肝技术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前景。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相信人工肝将成为肝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并为肝功能衰竭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然而,人工肝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如技术的进一步完善、成本的降低等。
人工肝技术原理(一)
人工肝技术原理- 什么是人工肝技术- 人工肝技术是一种可以暂时代替自然肝功能的技术,主要用于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和急性肝损伤的患者。
- 通过模拟自然肝的生理功能,人工肝技术可以帮助患者排除体内的毒素和废物,维持正常的代谢和生理功能。
- 人工肝技术的原理- 血液外循环- 人工肝技术的关键是建立一个人工的循环系统,通过外界设备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经过处理后再输回体内。
- 这个循环系统包括血管插管、滤器、透析器和输液泵等设备,能够将患者的血液进行循环处理。
- 血液净化- 在人工肝技术中,血液净化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它能够去除血液中的毒素和废物,保持血液的清洁和正常成分。
- 通过滤器和透析器等设备,可以去除血液中的有害物质,包括代谢产物、药物残留和细菌毒素等。
- 代谢功能模拟- 人工肝技术还包括模拟自然肝的代谢功能,这包括血浆的蛋白质合成、葡萄糖代谢和氨基酸转运等生理过程。
- 通过添加特定的营养物质和药物,人工肝技术可以模拟自然肝的生理功能,维持患者的生理代谢需求。
- 人工肝技术的实现方式- 体外肝支持系统- 这是一种通过外界设备对血液进行处理的方式,包括血液透析、血滤和血浆置换等技术。
- 体外肝支持系统可以有效清除血液中的毒素和废物,维持患者的血液清洁和代谢平衡。
- 细胞移植疗法- 这是一种通过植入外源性肝细胞来恢复患者肝功能的方式,包括肝细胞移植和干细胞移植等技术。
- 细胞移植疗法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自身肝脏的功能,对于严重肝功能损伤的患者具有重要的治疗意义。
- 人工肝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技术进展- 随着生物工程和医学技术的发展,人工肝技术正在不断完善,包括材料的改进、设备的精密化和治疗方案的个性化等方面。
- 新型的人工肝技术可以更有效地清除血液中的有害物质,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 临床应用- 人工肝技术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对于急性肝功能衰竭和急性肝损伤的患者具有重要的治疗价值。
- 通过人工肝技术,可以帮助患者渡过肝功能危机,为后续治疗和康复创造条件。
人工肝治疗的临床实践与研究进展2024
人工肝治疗的临床实践与研究进展2024肝衰竭是临床常见的因肝功能严重损伤引起的危重症,尤其是急性(亚急性)肝衰竭和慢加急性肝衰竭,病情进展决,病死率高。
人工肝支持系统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体外机械、理化和生物装置暂时替代肝脏的部分功能,有效清除肝衰竭患者体内有害毒素及炎症介质,补充白蛋白、凝血因子等必需物质,改善紊乱的内环境,从而为肝细胞再生、肝功能恢复或肝移植创造条件。
人工肝的类型可分为非生物型、生物型及混合型。
其中非生物型人工肝(NBAL)近年来无论是设备、治疗模式,还是临床研究等诸多方面均有较多进展,是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人工肝类型。
此外,近年来有关生物型人工肝(BAL)涉及的种子细胞、生物反应器等关键技术已取得长足进步,初步呈现出令人期待的前景。
1、NBAL的研究进展随着人工肝技术的不断进步、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增加,NBAL在肝衰竭救治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认可。
我国制定的《人工肝血液净化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2年版)》,对千规范、普及该技术,进一步提升肝衰竭的救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外学者也逐渐认可人工肝技术的作用,发布了相关专家共识。
我国《肝衰竭诊治指南(2018年版)》对千NBAL尤其是治疗早中期肝衰竭的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
近年来国外相关肝衰竭临床指南尽管对于人工肝能否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尚存在争议,推荐意见不尽相同,但多数认为对于患者的生化及炎症指标、肝性脑病严重程度等具有—定的改善作用。
2019年亚太肝病学会更新的慢加急性肝衰竭共识推荐应用血浆置换为主的NBAL。
2023年欧洲肝病学会慢加急性肝衰竭临床指南提出,除临床试验外,不推荐常规使用NBAL或BAL,但也指出白蛋白透析可以改善肝性脑病的严重程度,治疗性血浆置换在急性肝衰竭和慢加急阳干衰竭中具有潜在益处。
上述推荐意见之间的差异,一方面反映出肝衰竭的复杂性以及此类危重症患者要进行高质量临床试验的难度与挑战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东西方有关肝衰竭的诊断标准及人工肝技术的应用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
人工肝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血小板计数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789:;!人工肝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血小板计数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王 璐,许文雄,朱 姝,李学俊,陈苑莉,谢 婵,彭 亮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广州510635摘要:目的 探究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接受人工肝治疗后PLT计数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住院接受血浆置换治疗(n=102)和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联合低剂量血浆置换(n=50)的152例HBV-ACLF患者,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
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itic多因素分析影响人工肝治疗后PLT>50×109/L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基线PLT计数对人工肝治疗后PLT>50×109/L的预测价值。
结果 纳入患者以中年男性为主,70例(46.1%)患者在入院时合并肝硬化,114例(75.0%)患者接受3次人工肝治疗,基线PLT>50×109/L患者占比为88%。
总体患者人工肝治疗后PLT计数较基线水平显著下降(79.5±47.7vs112.5±64.1,t=4.965,P<0.001),治疗后1周PLT计数升高至基线水平(97.2±50.7vs112.5±64.1,t=1.787,P=0.075)。
进一步比较人工肝治疗后1周PLT计数较基线的变化量,发现肝硬化组PLT下降幅度显著高于非肝硬化组(U=1986.5,P=0.026),而在不同人工肝术式、治疗次数(3~5次)之间无显著差异(P值均>0.05)。
通过logisitic多因素分析发现,合并肝硬化(OR=3.097,95%CI:1.255~7.645,P=0.014)和基线PLT>50×109/L(OR=0.019,95%CI:0.002~0.154,P<0.001)是影响人工肝治疗后PLT>50×109/L的独立危险因素。
人工肝联合疗法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效果观察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年1月第21卷第2期・65・人工肝联合疗法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效果观察王本贤1李东生2李伟2(1河南省周口市中医院消化内科周口466000;2河南省周口市中医院肝病科周口466000)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采用人工肝联合疗法洽疗的效果。
方法:将2015年5月~2019年5月收洽的80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
对照组接受人工肝血浆灌流洽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灌肠穴位注射洽疗。
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指标。
结果:观察组洽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V0.05);洽疗后观察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水平低于对照组,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水平高于对照组(P V0.05)。
结论:人工肝联合疗法能改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肝功能及凝血功能,减少内毒素蓄积,减轻肝脏负担,利于肝功能恢复。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人工肝;中药灌肠;穴位注射;肝功能中图分类号:R575.3文献标识码:B doi:10.13638/j.issn.1671-4040.2021.02.030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在慢性肝病特别是肝硬化的基础上发生的以系统性炎症、多器官衰竭及短期死亡率高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症候群叫人工肝是一种治疗ACLF的重要方法,主要通过利用血液净化技术对患者血浆进行置换,清除患者体内毒素堆积,同时补充各种免疫球蛋白及凝血因子,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延缓肝功能衰竭的进展,为肝细胞再生赢得时间,是ACLF患者走向肝脏恢复的桥梁現为进一步提高人工肝清除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ACLF患者体内毒素,本研究在人工肝治疗基础上加以中药灌肠穴位注射治疗,旨在分析其效果及对肝功能、凝血功能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5年5月〜2019年5月我院 收治的80例HBV相关ACLF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
炎症反应在慢加急性肝衰竭中的作用及治疗策略
!L"!炎症反应在慢加急性肝衰竭中的作用及治疗策略徐华谦1,2,李 雪1,2,汤善宏1,21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成都610072;2西部战区总医院消化内科,成都610083摘要: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在慢性肝病基础上,由一系列诱因导致肝功能迅速恶化的临床综合征,以多器官衰竭和短期高病死率为突出特征。
系统性炎症的发生是ACLF疾病进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是机体对感染的自然防御,但当炎症介质过度释放打破原有的“促炎和抗炎”动态平衡,反而会加重肝损伤甚至发生失代偿。
因此,炎症反应的强度与ACLF患者预后密切相关,但目前对于炎症反应对ACLF患者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炎症风暴的关注度还不够,故本文归纳了目前炎症反应对ACLF的影响及其治疗进展,为临床中ACLF的诊疗提供思路。
关键词: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炎症;治疗学;预后基金项目: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科研课题(20PJ180)Researchadvancesintheroleofinflammatoryresponseandrelatedtreatmentstrategiesinacute-on-chronicliverfailureXUHuaqian1,2,LIXue1,2,TANGShanhong1,2.(1.SchoolofMedicalandLifeSciences,Chengdu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Chengdu610072,China;2.DepartmentofGastroenterology,TheGeneralHospitalofWesternTheaterCommand,Chengdu610083,China)Correspondingauthor:TANGShanhong,159****6390@163.com(ORCID:0000-0001-6652-2942)Abstract:Acute-on-chronicliverfailure(ACLF)isaclinicalsyndromewithrapiddeteriorationofliverfunctioncausedbyaseriesofpredisposingfactorsonthebasisofchronicliverdiseases,anditischaracterizedbymultipleorganfailureandhighshort-termmortality.TheonsetofsystemicinflammationisoneoftheimportantinfluencingfactorsfortheprogressionofACLFandisthebody’snaturaldefenseagainstinfection;however,theexcessivereleaseofinflammatorymediatorsbreakstheoriginaldynamicbalancebetween“pro-inflamma tion”and“anti-inflammation”,whichmayaggravateliverfunctionimpairmentandevenleadtodecompensation.Therefore,theintensityofinflammatoryresponseiscloselyassociatedwiththeprognosisofpatientswithACLF,whileatpresent,notenoughattentionhasbeenpaidtotheimpactofinflammatoryresponseonpatientswithACLFandthemeasurestodealwithcytokinestorm.Therefore,thisarticlesummari zestheimpactofinflammatoryresponseonACLFandrelatedadvancesintreatment,soastoprovideideasforthediagnosisandtreatmentofACLFinclinicalpractice.Keywords:Acute-On-ChronicLiverFailure;Inflammation;Therapeutics;PrognosisResearchfunding:ScientificResearchProjectofSichuanProvincialHealthCommission(20PJ180)DOI:10.3969/j.issn.1001-5256.2022.08.041收稿日期:2021-12-29;录用日期:2022-02-17通信作者:汤善宏,159****6390@163.com 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liverfailure,ACLF)是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出现的急性肝损伤,表现为黄疸、凝血功能障碍,并与28d高病死率相关[1]。
人工肝治疗激素部分应答的肝衰竭前期患者的临床研究
人工肝治疗激素部分应答的肝衰竭前期患者的临床研究肝衰竭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广泛坏死或肝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导致肝功能明显受损的临床综合征。
肝衰竭前期患者是指未进入完全肝衰竭阶段,但肝功能已出现异常的患者。
激素在肝衰竭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对于肝衰竭前期患者是否适用尚不明确。
本研究旨在探讨应用人工肝治疗激素部分应答的肝衰竭前期患者的可行性和疗效。
本研究选取了100例肝衰竭前期患者,根据激素部分应答情况将其分为激素应答组和非应答组,每组50例。
所有患者均接受人工肝治疗,并记录各组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
结果显示,在激素应答组中,肝功能指标和炎症指标均明显改善,与非应答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激素应答组的生存率高于非应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进一步分析发现,在激素应答组中,应答越明显的患者,治疗效果越好,生存率也越高。
在激素应答组中,高龄、病程长、合并症多的患者治疗效果较差,但仍然相对于非应答组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还发现,在人工肝治疗过程中,激素部分应答的肝衰竭前期患者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
人工肝治疗激素部分应答的肝衰竭前期患者具有可行性和疗效。
激素部分应答在肝衰竭前期患者中可作为治疗效果的预测指标,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患者的应答情况可能存在差异,临床医生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人工肝治疗过程中也需要严密监测并发症的发生,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
该研究的局限性在于样本量相对较小,仅在一个医疗机构进行,为了得到更加准确的结果,需要进一步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X-10】人工肝治疗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有效改善凝血功能、肝功能和炎症指标导读肝衰竭(Liverfailure)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功能障碍、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
我国目前临床上以慢加急性肝衰竭为主,疾病进展快,病死率较高。
非生物型人工肝(Non-bioartificialliver,NBAL)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并被证明确有一定疗效。
本研究对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联合人工肝治疗的住院患者进行分析,评价不同人工肝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疗效,结论如下。
资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云南省保山市人民医院住院的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非人工肝组(对照组)和人工肝组(治疗组)。
根据选择不同的人工肝模式,人工肝组分为PE组、DPMAS组及PE+DPMAS组。
其中非人工肝组32例,男27例,女5例,年龄18-72岁,平均(44.32士12.58)岁;PE 组31例,男25例,女6例,年龄22-81岁,平均(42.62土14.53)岁;DPMAS 组30例,男28例,女2例,年龄25-69岁,平均(43.82土11.54)岁;PE+DPMAS组33例,男29例,女4例,年龄17-80岁,平均(41.63土12.36)岁.四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非人工肝组和人工肝组入院后均予以常规检查、护理,行内科综合治疗,并积极预防并发症。
人工肝组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人工肝治疗。
2.1 PE组:设备使用健帆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前后均抽取静脉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血氨及CRP、PCT等。
血液流速为100-120ml/min,血浆分离速度20-30ml/min,每次血浆置换为2500-3500ml新鲜冰冻血浆+人血白蛋白10g,治疗时间约3h,治疗间隔时间2-4d,31例患者共行PE治疗73次,平均2.3次/例。
2.2 DPMAS组:所用设备同PE 组,血浆分离器串联BS330胆红素吸附器和HA330-II血液灌流器(健帆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治疗时间约3h,治疗间隔时间2-4d,30例患者共行DPMAS治疗76次,平均2.5次/例.2.3 PE+DPMAS组:血浆置换同PE 组,但所用新鲜冰冻血浆量为1000-1500ml,PE 结束后序贯DPMAS治疗,治疗时间约4-4.5h,治疗间隔时间2.4d,33例患者共行PE+DPMAS治疗6次,平均2.0次/例。
3、观察指标:观察对比各组患者治疗前后黄疸、乏力、纳差、腹胀、及肝性脑病等临床症状以及体征的改善情况。
分别记录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常规、凝血功能及主要生化、炎症指标,包括:WBC、Hb、PLT、PT、PTA 及TBIL、ALT、AST、GGT、ALP、AM、PCT、CRP等,进而评价疗效。
同时记录治疗过程中相关的不良反应及治疗转归。
4、疗效判断标准:在人工肝治疗结束时评价近期疗效:有效:乏力、纳差、腹胀等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肝性脑病消失;黄疸、腹水等体征明显改善;肝功能指标明显好转,血清总胆红素下降大于40.0%,PTA>40.0%或者INR<1.5)。
无效:乏力、纳差、腹胀等临床症状及体征加重;肝功能指标加重;新发并发症和/或肝外器官功能衰竭,或原有并发症加重。
5、统计学方法:所有的数据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处理分析。
计量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所有数据均进行数据的正态性及方差齐性检验。
治疗前后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量资料的多组数据比较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组间的两两多重比较采用最小显著差法(LSD法);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1、治疗效果对比:本组资料显示,应用不同人工肝模式治疗,临床症状体征均有明显改善,表现为纳差、乏力、恶心、呕吐、腹胀等较前明显改善,黄疸、瘙痒症状较前缓解,尿量增多,人工肝组总有效率为58.5%。
与对照组相比,PDPMAS组<0.05,PPE 组<0.05,PPE+DPMAS组<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人工肝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2、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的比较:本组资料显示,人工肝组凝血功能明显改善,即治疗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PT下降,PTA 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人工肝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的比较:治疗前,人工肝组TBIL、AM、ALT、AST、ALP、GGT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肝功能均有改善,但人工肝组TBIL、AM、ALT、AST、ALP、GGT下降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治疗前后血常规及炎症指标的比较: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WBC、PLT 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人工肝组患者治疗前后WBC、PLT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人工肝组治疗后白细胞(WBC)较治疗前增高、血小板(PLT) 较治疗前降低。
人工肝组治疗后CRP、PCT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P <0.05),其中PE+DPMAS组下降幅度最大,而对照组CRP、PCT下降幅度最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是在乙型肝炎或肝硬化基础上短期内发生急性肝功能失代偿的临床综合征,常伴有肝外器官受累。
其特点是病情急骤且预后较差,病死率高达60%-80%。
目前除了肝移植术,尚缺乏特效的干预手段。
因为肝源短缺、费用昂贵等因素,大部分患者不能接受肝移植术。
但是随着乙肝抗病毒治疗的逐步成功、人工肝技术的发展及其模式增多,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抢救成功率得到了明显提高。
PE 组能明显改善凝血机制,治疗有效率51.6%,其缺点是不良反应多,毒物清除缺少选择性,血浆需要量大,每次需要消耗大量的同型血浆2500-3500ml,限制了血浆置换的广泛应用;DPMAS组有效率46.7%,该模式在降低胆红素、选择性清除细胞因子、内毒素、芳香族氨基酸、血氨等有毒代谢产物方面尤为显著,治疗后总胆红素下降超过40%,但对凝血功能的改善不如血浆置换,因此临床上主要用于早期肝衰竭、肝性脑病和高胆红素血症;PE+DPMAS 组有效率达75.8%,疗效最佳,两者组合优势互补,不仅有效改善凝血功能,治疗后总胆红素下降可达60%,最大化提高肝衰竭救治成功率。
肝衰竭患者体内产生大量内毒素,同时免疫功能低下,易合并感染,又产生各种炎症因子,导致PCT、CRP明显上升.在各组人工肝治疗后PCT、CRP 均有下降,而DPMAS、PE+DPMAS 两组下降尤为突出,其原因为HA330-II灌流器是一个可以吸附中大小分子毒素的广谱吸附剂,能清除炎症介质、细胞因子等有毒代谢产物。
PE+DPMAS是一种新开展的组合型模式,通过置换和吸附两种模式,相互弥补了PE、DPMAS单独使用的缺陷,因此疗效增加,治疗次数减少,缩短病程,降低医疗成本,提高了社会效益。
同时大大减少了血浆用量,缓解了血浆来源匮乏这一难题,避免了使用大量血浆造成的枸橼酸中毒及诱发肝性脑病,也降低了输血感染风险及血浆过敏等不良反应,为更多肝衰竭患者及时提供人工肝治疗创造了条件。
因此,在血浆紧缺、肝移植难以普及的情况下,为了挽救患者生命,降低病死率,PE +DPMAS可认为是最佳的治疗方案之一。
参考文献[1]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等.实用内科学[M].15版.上海: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1632.[2]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肝衰竭诊治指南(2012年版)[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2,5(6):321-327.[3]熊墨龙,熊云逢,欧阳兵,等.胆红素吸附联合低容量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J].重庆医学,2018,47(7):923-925.[4]何小凤,罗玲,袁春兰,等.两种人工肝方法治疗重型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对比分析[J].重庆医学,2017,46(18):2475-2480.[5]陈月桥,农桂东,梁潇月,等.两种人工肝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疗效和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15,7(4):73-77.[6]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肝衰竭诊治指南(2018年版)[J].现代医药卫生,2018,34(24):3897-3904.[7] Bernal W, Jalan R, Quaglia A.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J].Lancet,2015,386(10003):1576-1587.[8] Chen JJ, Huang JR, Yang Q,etal. Plasma exchange-centered 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 in 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 nationwide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study in china[J]. Hepatobiliary PancreatDisInt,2016,15(3):275-281.[9]Gustot T, Fernandez J ,Garcia E,etal. Clinical Course of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syndrome and effects on prognosis[J]. Hepatology,2015,62(1):243-252.[10]陆长春,蔺咏梅,韩洁,等.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肝衰竭对近期预后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14,43(3):318-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