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点部门岗位
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点部门岗位标准与措施
(7)急救药品物品齐全,设备处于正常状态。
(8)消毒隔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感染相关规定执行。
㈡、措施:
(1)认真执行岗位责任制、首诊负责制,严格交接班。
(2)为急危重病员的检查、入院、手术等开辟“绿色通道”,简化手续和流程,保证各种措施和方案的有效落实。
(3)急危重病员的检查、转科、转院各部门要通力配合,提前做好准备,必须有医护人员陪同和护送,并准备必要的抢救药品和设备。
6、甲级病历≥95%,无丙级病历。
7、消毒灭菌按照“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二)措施
1、严格执行“临床技术诊疗操作规范和流程”。
2、积极行术前检查,选择最佳、最快,最适宜的手员及时会诊讨论,报告相关部门和院领导。
4、加强医患沟通,充分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尊重患者人格权,知情同意权,隐私权等。将病情诊断、特殊贵重仪器检查、特殊治疗、手术方式及并发症等详细情况告知患者或家属,并让其同意、签字;
5、病历书写及时,表述准确,内容齐全,书写工整,不断提高甲级病历率;
6、加强质量控制、检查和考核,纳入每月综合质量考核,并与绩效工资挂钩。出现医疗纠纷,经调查确有过错按照医院相关规定执行,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
(三)医技系统:
(一)、标准:
1、技术操作和诊断治疗符合“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和流程”。
2、相关辅助科室所出的报告真实可靠、无误,对临床具有较为确切的参考价值;
3、杜绝无资质人员出报告单;;
4、认真查对受检者,要求部位、标本等,做到按临床送检要求无误后进行检查;
5、杜绝进行非医学性别检查。
6、服务热情,解释耐心,协助搬动、挽扶病人,动作轻柔,尽可能提供便民服务措施,不断提高患者对医技科室辅助检查的满意度;
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点部门和重要岗位管理办法
鞍山市双山医院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点部门和重要岗位管理办法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医疗质量管理,减少医患纠纷,缓解医患矛盾,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病历书写、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和隐私权、医疗质量培训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关键环节。
1、必须加强对病历书写的管理。
医疗质量和安全核心制度在病历中应得到得到具体体现。
(1)、医院每年由医务科组织病历书写培训至少两次,接受培训人员在培训记录上签字,每年缺席两次以上培训的人员,年终考核不得评为优秀.(2)、病员入院后经治医师或值班医师必须于6小时内书写首次病程记录,其内容包括病例特点、拟诊讨论(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诊疗计划等.(3)、入院记录力求详尽、整齐、准确,要求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
(4)、施行有创诊疗操作应在操作完成后即刻书写记录,其内容应包括操作名称、时间、步骤、结果及患者一般情况、记录过程是否顺利、有无不良反应,术后注意事项、操作医师签名等。
(5)、科内或全院性会诊记录应另页书写,申请会诊医师和会诊医师均应认真填写记录并签字。
(6)、疑难病症的讨论、手术病人的术前准备、术前讨论、术后记录等均应在病程记录和相应的记录本内完整记录。
(7)、因抢救急危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8)、病历质量检查组对出院病历进行抽查.每位医师书写的病历每月抽查3-5份,并将抽查情况通报各科室.病历质量抽查结果将纳入科室绩效工资核算体系,具体如下:A、每份乙级病历,扣经治医师绩效100元。
B、每份丙级病历,扣经治医师绩效200元,杜绝丙级病历的产生,严格要求经治医师及科室进行整改。
2、尊重病人的知情同意权和隐私:(1)、特殊及大型检查应先征得病人及家属签字同意。
(2)、使用昂贵药品,特别是自费药品应征得病人及家属签字同意.(3)、使用特殊治疗方法前应先征得病人和(或)家属签字同意。
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点部门岗位
关键环节、重点部门和重要岗位一、急危重病员质量平安管理标准及措施㈠、标准:(1)急危重病员诊断抢救治疗措施和方案符合诊断抢救治疗原则,快速、高效。
(2)病历书写及时、准确、标准,按照"病历书写标准"及"**省住院、门诊、急诊病历质量评分标准"执行。
(3)会诊讨论按照相关制度执行,急诊急危重病人会诊应在≤10分钟到达现场。
(4)门诊、急诊留观不得超过72小时,住院病人7日未明确诊断或病情恶化者必须组织相关专业会诊讨论,尽快明确诊断,制定相应诊治方案和方案。
疑难危重死亡病例要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进展讨论分析。
(5)紧急手术应在5分钟内开出术前医嘱,20分钟内做好必要的术前检查及相关准备,麻醉科在接到通知后应立即前往病人所在地点(病房、急诊科、放射科、B超室等地)检查病人并随病人进入手术室,麻醉手术科必须在30分钟内完成各项准备。
急症抢救手术由有关专科按医院手术分类与审批权限规定指派相应职称的外科医师主刀。
(6)急危重病员抢救成功率≥80%。
(7)急救药品物品齐全,设备处于正常状态。
(8)消毒隔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感染相关规定执行。
㈡、措施:(1)认真执行岗位责任制、首诊负责制,严格交接班。
(2)为急危重病员的检查、入院、手术等开辟"绿色通道〞,简化手续和流程,保证各种措施和方案的有效落实。
(3)急危重病员的检查、转科、转院各部门要通力配合,提前做好准备,必须有医护人员陪同和护送,并准备必要的抢救药品和设备。
(4)参加医务人员的培训,人人熟练掌握急危重病员的抢救治疗程序和技术操作标准。
(5)在抢救的同时,逐级报告,必要时组织科间和全院会诊及抢救。
(6)严密观察病情,记录要及时详细,用药处置要准确,对危急病人应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前方可移动。
(7)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口头医嘱执行时,应加以复核。
(8)及时与病人家属及单位联系,随时将病情进展通报,重要诊治措施、监护方案、有创检查应征得本人、家属或委托人同意,并签署医疗同意书。
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点部门管理办法
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点部门管理办法医疗质量是一个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要问题,保障医疗质量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
而医疗质量关键环节的管理,重点部门的职责明确,是保障医疗质量的基础和保障。
医疗质量关键环节主要包括医务人员培养、医疗设备管理、医疗服务质量监控、药品和医疗器械质量控制、医疗工作流程管理及医疗纠纷处理等方面。
关键环节的缺失或不完善都可能会对医疗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必须依法采取管理办法,推动各个环节的优化和提升。
首先,医务人员培养是医疗质量保障的基础。
根据《医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国家应制定完善的医学教育、培训评估体系,提高医生、护士等医务人员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同时,对医务人员进行终身学习和培训的工作机制也应当健全,确保医务人员能够及时掌握新的医疗知识和技术,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其次,医疗设备管理也是医疗质量关键环节之一、医疗设备是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有很大影响。
因此,应当建立健全医疗设备采购、使用和维护管理制度,加强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监管,确保医疗设备的规范使用和有效保养,以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和提升医疗质量。
此外,医疗服务质量监控也是保障医疗质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医疗服务质量监控体系,可以实时收集和分析医疗服务数据,评估医疗服务的质量水平,发现和解决医疗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和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
同时,加强对医院和医务人员的绩效评估和考核,激励医务人员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有效促进医疗质量的改善。
另外,药品和医疗器械质量控制也是医疗质量关键环节之一、国家应当加强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质量监管,加强对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环节的监管,保证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质量安全。
同时,加强对药品和医疗器械的审批管理和追溯制度建设,确保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质量可控和可追溯,从根本上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此外,医疗工作流程管理和医疗纠纷处理也是关键环节。
医疗质量关键环节
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点部门管理标准与措施(一)关键环节1.急危重患者质量安全管理标准及措施1)标准:(1)急危重患者诊断抢救治疗措施和方案符合诊断抢救治疗原则,快速、高效。
(2)病历书写及时、准确、规范,按照《病历书写规范》执行。
(3)会诊讨论按照相关制度执行,急诊急危重患者会诊应在WlO分钟到达现场。
(4)急诊留观不得超过72小时,住院患者3日未明确诊断或病情恶化者必须组织相关专业会诊讨论,尽快明确诊断,制定相应诊治计划和方案。
疑难危重死亡病例要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讨论分析。
(5)紧急手术确定后,应立即开出术前医嘱,1小时内做好必要的术前检查及相关准备,麻醉科必须及时完成各项准备。
急症抢救手术由有关专科按医院手术分类与审批权限规定指派相应职称的外科医师主刀。
(6)急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80%。
(7)急救药品物品齐全,设备处于正常状态。
(8)消毒隔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感染相关规定执行。
2)措施:(1)认真执行岗位责任制、首诊负责制,严格交接班。
(2)为急危重患者的检查、入院、手术等开辟“绿色通道”,简化手续和流程,保证各种措施和方案的有效落实O(3)急危重患者的检查、转科、转院各部门要通力配合,提前做好准备,必须有医护人员陪同和护送,并准备必要的抢救药品和设备。
(4)医护人员参加培训,熟练掌握急危重患者的抢救治疗程序和技术操作标准。
(5)在抢救的同时,逐级报告,必要时组织科间和全院会诊及抢救。
(6)严密观察病情,记录要及时详细,用药处置要准确,对危急患者应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方可移动。
(7)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口头医嘱执行时,应加以复核。
(8)及时与患者家属及单位联系,随时将病情进行通报,重要诊治措施、监护计划、有创检查应征得本人、家属或委托人同意,并签署医疗同意书。
(9)及时完成病历书写和记录。
(10)加强质量控制、检查和考核,纳入每月综合质量考核。
出现医疗纠纷,经调查确有过错按照医院相关规定执行。
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点部门管理办法
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点部门管理办法开县人民医院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点部门和重要岗位管理办法为进一步提高我院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加强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点部门和重要岗位的监督管理,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根据卫生部、重庆市卫生局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点部门和重要岗位范围(一)医疗质量关键环节1.危重患者管理2.围手术期管理3.输血与药物管理4.有创诊疗操作(二)医疗质量重点部门急诊科、麻醉科(含手术室)、血液透析室、内窥镜室、导管室、重症医学科、产房、新生儿病房、消毒供应室(三)医疗质量重要岗位1.检验科艾滋病检测2.输血科交叉配血3.输血科血液储存保管4.药剂科特殊药品的发放5.手术中麻醉监测二、监控指标(一)内科系统监控指标1、首诊负责制度执行情况;2、三级医师查房执行情况;3、住院病历书写情况; 4、诊疗合理性;5、告知制度执行情况; 6、病例讨论制度执行情况(疑难、死亡); 7、对辅助检查结果的分析处理; 8、输血管理;9、会诊制度执行情况10、申请单填写质量; 11、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执行情况; 12、有无跨科收治病人; 13、传染病人一经确诊立即转科; 14、新业务新技术管理情况; 15、交接班制度执行情况; 16、医嘱(处方)质量。
(二)外科系统监控指标1、首诊负责制度执行情况;2、三级医师查房执行情况;3、住院病历书写情况; 4、诊疗合理性;5、告知制度执行情况; 6、(五)6、临床用全血、平诊一次用血或备血超过2000毫升、紧急用血应履行报批手续;7、完善输血反应及输血感染疾病的登记、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8、输血申请单管理规范;9、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成份输血率达90%以上。
(六)药剂科质量监控指标1、岗位操作规程的制订及执行情况;2、新药临床使用审批制度及执行情况;3、药品目录及相应的许可证;4、药学人员掌握相关法律法规情况;5、药房夜间服务情况,提供24小时服务情况;6、查对制度执行情况(审核、调配、核对、发药人签字情况);7、划价准确率≥90%;8、药品进货、验收、入库、储存制度的落实情况;9、贯彻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指导医师合理用药,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检测,协助临床做好细菌耐药检测;10、制订并落实药事质量管理规范,和考核办法,开展临床药学工作情况;11、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管理办法及执行情况;12、每年4期药讯介绍新药及药物不良反应等;13、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建立临床药师制;14、特殊药品管理。
医疗机构重要环节关键部门岗位和关键人员管理规范
医疗机构重要环节关键部门岗位和关键人员管理规范医疗机构的重要环节关键部门及其岗位和关键人员的管理规范是确保医疗机构正常运行和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
本文档旨在规范医疗机构关键部门的职责、要求以及关键人员的选拔、培训和管理。
2.1 医务部门。
2.1 医务部门。
2.1 医务部门。
职责:负责医疗机构的临床工作、疾病诊疗方案制定等。
职责:负责医疗机构的临床工作、疾病诊疗方案制定等。
职责:负责医疗机构的临床工作、疾病诊疗方案制定等。
要求:具备相应的医疗资质和执业证书,且熟悉相关法律法规。
管理措施: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确保专业知识的更新和提升。
职责:负责护理工作、患者健康管理等。
职责:负责护理工作、患者健康管理等。
职责:负责护理工作、患者健康管理等。
要求:具备相应的护理资质和执业证书,且熟悉相关护理规范。
管理措施:定期开展护士培训和技能竞赛,提升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
职责:负责医疗机构的财务管理、预算编制等。
职责:负责医疗机构的财务管理、预算编制等。
职责:负责医疗机构的财务管理、预算编制等。
要求:具备财务专业背景和相关工作经验。
管理措施:建立健全的财务制度和审计制度,确保财务管理的规范和透明。
3.1 院长/医务主管。
3.1 院长/医务主管。
3.1 院长/医务主管。
职责:对整个医疗机构的管理和决策负责。
职责:对整个医疗机构的管理和决策负责。
职责:对整个医疗机构的管理和决策负责。
要求:具备医疗管理专业背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管理措施:制定并推行科学的管理制度,确保医疗机构各部门协调运作。
职责:对护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和人员管理负责。
职责:对护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和人员管理负责。
职责:对护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和人员管理负责。
要求:具备护理管理专业背景和相关工作经验。
管理措施:制定并执行护理质量和安全管理规范,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职责:对财务部门的财务管理和预算执行负责。
职责:对财务部门的财务管理和预算执行负责。
职责:对财务部门的财务管理和预算执行负责。
医疗质量重点部门关键环节管理办法
医疗质量重点部门关键环节管理办法医疗质量是指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为患者提供的医疗服务的安全性、有效性和满意度。
在医疗质量管理中,有一些重点部门和关键环节需要特别关注和管理。
下面将对医疗质量、重点部门和关键环节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首先,医疗质量管理的核心目标是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医疗质量涉及到医疗机构的管理、医务人员的素质、医疗设备的安全性等多个方面。
只有通过全面有效的管理,才能提高医疗质量,满足患者的需求。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医疗机构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组织结构、工作流程、岗位职责等,明确医务人员的职责和义务,确保医疗质量管理的有效进行。
2.加强质量监督和评价。
医疗机构应建立质量监督和评价的制度,定期开展质量评估、质量检查和质量反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对医务人员进行绩效考核,激励良好表现。
3.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和素质提升。
医疗机构应注重医务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强化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提升医疗质量管理水平。
4.加强患者参与和满意度调查。
医疗机构应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决策和治疗过程,重视患者的意见和需求,定期开展满意度调查,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5.加强信息化建设。
医疗机构应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电子病历和医疗信息管理系统,提高信息共享和沟通效率,减少信息传递误差,提高医疗质量管理的准确性和效率。
总之,医疗质量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患者共同努力。
通过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质量监督和评价,加强人员培训和素质提升,加强患者参与和满意度调查,加强信息化建设等措施,可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水平,提升患者满意度,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和满意的医疗服务。
重点部门关键薄弱环节精修订
重点部门关键薄弱环节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医疗质量重点部门和关键、薄弱环节管理方案一、医疗质量关键环节1、危重、抢救病人的急会诊和插管;2、特殊治疗、特殊检查、特殊用血的知情同意;3、麻醉医师接病人前的访视与知情谈话;4、手术完毕后病人送回病区麻醉师与护士的交接;5、临床输血过程中的各个血液交接环节;6、检验、输血病人标本传递过程中的交接环节。
二、医疗质量重点部门:产房、新生儿病房、麻醉科、重症医学科、手术室、血透室、急诊科。
三、重要岗位1、新生儿病区2、产房3、艾滋病检测实验室4、手术中麻醉监测5、交叉配血实验室6、输血科血液储存保管7、药剂科特殊药品的发放。
四、管理方法1、关键环节、重点部门及重要岗位所属科室质控小组加强重点管理;2、职能部门定期进行跟踪督查;3、考核结果与管理部门负责人工作绩效挂钩,与科室绩效挂钩;4、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每季度对关键环节、重要部门和重要岗位进行一次综合考核,并做记录与通报。
五、监控指标(一)、内科系统监控指标:1、住院病历书写情况;2、诊疗合理性;3、告知制度执行情况;4、上级医师查房执行情况;5、病例讨论制度执行情况;6、对辅助检查结果的分析处理;7、输血管理;8、会诊制度执行情况9、申请单填写质量;10、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执行情况;11、有无跨科收治病人;12、传染病人一经确诊立即转科;13、新业务新技术管理情况;14、交接班制度执行情况;15、处方书写质量;16、每月科室质控小组自查情况。
(二)、外科系统监控指标:1、住院病历书写情况;2、诊疗合理性;3、告知制度执行情况;4、上级医师查房执行情况;5、病例讨论制度执行情况(术前.疑难.死亡);6、对辅助检查结果的分析处理;7、无合并症的择期手术术前住院日≤3天;8、围手术期管理措施到位;9、术后切除组织是否按要求送病检;10、输血管理;11、会诊制度执行情况;12、申请单填写质量;13、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执行情况;14、手术报批制度执行情况;15、新业务新技术管理情况;16、交接班制度执行情况;17、处方书写质量;18、每月科室质控小组自查情况。
关键环节重点部门薄弱环节管理方案
泗阳县人民医院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点部门和薄弱环节管理方案一、医疗质量关键环节1、危重、抢救病人的急会诊和插管2、特殊治疗、特殊检查、特殊用血的知情谈话3、麻醉医师接病人前的访视与知情谈话,4、手术完毕后病人送回病区麻醉师与护士的交接5、临床输血过程中的各个血液交接环节6、检验、输血病人标本传递过程中的交接环节二、医疗质量重点部门:产房、新生儿病房、麻醉科、重症医学科、手术室、血透室、急诊科三、重要岗位1、新生儿病区:2、产房:3、艾滋病检测实验室:4、手术中麻醉监测:5、交叉配血实验室:6、输血科血液储存保管:7、药剂科特殊药品的发放。
四、管理方法1、关键环节、重点部门及重要岗位所属科室质控小组加强重点管理;2、职能部门定期进行跟踪督查;3、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每季度进行综合考核。
4、考核结果与管理部门负责人工作绩效挂钩,与科室奖金挂钩。
5、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每月对关键环节、重要部门和重要岗位进行一次检查监控,并做记录。
五、监控指标(一)、内科系统监控指标:1、住院病历书写情况;2、诊疗合理性;3、告知制度执行情况;4、上级医师查房执行情况;5、病例讨论制度执行情况;6、对辅助检查结果的分析处理;7、输血管理;8、会诊制度执行情况9、申请单填写质量; 10、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执行情况; 11、有无跨科收治病人; 12、传染病人一经确诊立即转科; 13、新业务新技术管理情况; 14、交接班制度执行情况; 15、处方书写质量;16、每月自查.(二)、外科系统监控指标:1、住院病历书写情况;2、诊疗合理性;3、告知制度执行情况;4、上级医师查房执行情况;5、病例讨论制度执行情况(术前.疑难.死亡);6、对辅助检查结果的分析处理;7、无合并症的择期手术术前住院日≤3天;8、围手术期管理措施到位;9、术后切除组织是否按要求送病检;10、输血管理;11、会诊制度执行情况;12、申请单填写质量;13、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执行情况;14、手术报批制度执行情况;15、新业务新技术管理情况;16、交接班制度执行情况;17、处方书写质量;18、每月自查。
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点部门管理
鞍山市精神康复医院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点部门和重要岗位管理办法为进一步提高我院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加强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点部门和重要岗位的监督管理,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根据卫生部、市卫生局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医疗质虽关键环节、重点部门和重要岗位范围(一)医疗质量关键环节1. 危重患者管理2. 药物管理3. 有创诊疗操作(二)医疗质量重点部门药剂科、检验科、消毒供应室(三)医疗质量重要岗位1. 检验科艾滋病检测2. 药剂科特殊药品的发放二、监控指标(一)临床科室系统监控指标1、首诊负责制度执行情况;2、三级医师查房执行情况;3、住院病历书写情况;4、诊疗合理性;5、告知制度执行情况6、病例讨论制度执行情况(疑难、死亡);7、对辅助检查结果的分析处理;8、会诊制度执行情况9、申请单填写质量;10、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执行情况;11、有无跨科收治病人;12、传染病人一经确诊立即转科;13、新业务新技术管理情况;14、交接班制度执行情况;15、医嘱(处方)质量。
(二)药剂科质量监控指标1、岗位操作规程的制订及执行情况;2、新药临床使用审批制度及执行情况;3、药品目录及相应的许可证;4、药学人员掌握相关法律法规情况;5、药房夜间服务情况,提供24小时服务情况;6、查对制度执行情况(审核、调配、核对、发药人签字情况);7、划价准确率>90%;8、药品进货、验收、入库、储存制度的落实情况;9、贯彻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指导医师合理用药,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检测,协助临床做好细菌耐药检测;10、制订并落实药事质量管理规范,和考核办法,开展临床药学工作情况;11、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管理办法及执行情况;12、每年4期药讯介绍新药及药物不良反应等;13、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建立临床药师制;14、特殊药品管理。
三、管理措施1、各科室主任为医疗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科室主任督促科室质控小组加强关键环节、重点岗位的质量管理。
医疗质量关键环节与重点部门的管理标准与措施
五、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点部门管理标准与措施(部分试行)(一)急危重患者质量安全管理标准及措施1.标准:(1)急危重病员诊断抢救治疗措施和方案符合诊断抢救治疗原则,快速、高效。
(2)病历书写及时、准确、规范,按照《山东省病历书写基本规范(2010版)》执行。
(3)会诊讨论按照相关制度执行,急诊急危重病人会诊应在≤10分钟到达现场。
(4)门诊、急诊留观不得超过72小时,住院病人3日未明确诊断或病情恶化者必须组织相关专业会诊讨论,尽快明确诊断,制定相应诊治计划和方案。
疑难危重死亡病例要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讨论分析。
(5)紧急手术应在5分钟内开出术前医嘱,20分钟内做好必要的术前检查及相关准备,麻醉科在接到通知后应立即前往病人所在地点(病房、急诊科、放射科、B超室等地)检查病人并随病人进入手术室,麻醉手术科必须在30分钟内完成各项准备。
急症抢救手术由有关专科按医院手术分类与审批权限规定指派相应职称的外科医师主刀。
(6)急危重病员抢救成功率≥80%。
(7)急救药品物品齐全,设备处于正常状态。
(8)消毒隔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感染相关规定执行。
2.措施:(1)认真执行岗位责任制、首诊负责制,严格交接班。
(2)为急危重病员的检查、入院、手术等开辟“绿色通道”,简化手续和流程,保证各种措施和方案的有效落实。
(3)急危重病员的检查、转科、转院各部门要通力配合,提前做好准备,必须有医护人员陪同和护送,并准备必要的抢救药品和设备。
(4)参加医务人员的培训,人人熟练掌握急危重病员的抢救治疗程序和技术操作标准。
(5)在抢救的同时,逐级报告,必要时组织科间和全院会诊及抢救。
(6)严密观察病情,记录要及时详细,用药处置要准确,对危急病人应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方可移动。
(7)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口头医嘱执行时,应加以复核。
(8)及时与病人家属及单位联系,随时将病情进行通报,重要诊治措施、监护计划、有创检查应征得本人、家属或委托人同意,并签署医疗同意书。
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点部门管理标准与措施
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点部门管理标准与措施1.目的:管好诊疗过程重点环节、重点部门的医疗质量与安全,是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院科两级负责人务必引起高度重视,要强化监管,有效管控医疗风险,减少医疗纠纷与事故的发生,特制订本制度。
2.使用范围:医院各临床科室3.定义:无4.内容:4.1 关键环节4.1.1 急危重患者质量安全管理标准及措施4.1.1.1 标准:4.1.1.1.1 急危重患者诊断抢救治疗措施和方案符合诊断抢救治疗原则,快速、高效。
4.1.1.1.2 病历书写及时、准确、规范,按照《病历书写规范》执行。
4.1.1.1.3 会诊讨论按照相关制度执行,急诊急危重患者会诊应在≤10 分钟到达现场。
4.1.1.1.4 急诊留观不得超过 72 小时,住院患者 3 日未明确诊断或病情恶化者必须组织相关专业会诊讨论,尽快明确诊断,制定相应诊治计划和方案。
疑难危重死亡病例要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讨论分析。
4.1.1.1.5 紧急手术确定后,应立即开出术前医嘱,1 小时内做好必要的术前检查及相关准备,麻醉科必须及时完成各项准备。
急症抢救手术由有关专科按医院手术分类与审批权限规定指派相应职称的外科医师主刀。
4.1.1.1.6 急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80%。
4.1.1.1.7 急救药品物品齐全,设备处于正常状态。
4.1.1.1.8 消毒隔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感染相关规定执行。
4.1.1.2 措施:4.1.1.2.1 认真执行岗位责任制、首诊负责制,严格交接班。
4.1.1.2.2 为急危重患者的检查、入院、手术等开辟“绿色通道”,简化手续和流程,保证各种措施和方案的有效落实。
4.1.1.2.3 急危重患者的检查、转科、转院各部门要通力配合,提前做好准备,必须有医护人员陪同和护送,并准备必要的抢救药品和设备。
4.1.1.2.4 医护人员参加培训,熟练掌握急危重患者的抢救治疗程序和技术操作标准。
4.1.1.2.5 在抢救的同时,逐级报告,必要时组织科间和全院会诊及抢救。
医疗质量、重点部门、关键环节管理办法
医疗质量、重点部门、关键环节管理办法为加强医院质量管理,确保医院医疗安全。
特对院内重点环节(急诊绿色通道的管理;急危重症的管理;毒、麻、精药品管理;检验标本的采集及临床危急值报告登记管理;影像检查中患者防护管理和隐私管理;医疗、护理核心制度落实;患者安全目标的管理;围术期管理;入、出院(转科)管理;健康教育管理;各种管道的管理,如呼吸机管道、泌尿道插管、动静脉插管、引流管等;手卫生管理;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多重耐药菌管理;输血管理;有创诊疗操作管理;新开展的业务技术管理)、重点部门(麻醉科、手术室、重症医学科、急诊科、影像介入科、内镜室、血液净化、产房、新生儿监护室、消毒供应中心、发热门诊)、重点人员(新上岗和新调入人员、实习进修人员以及平时责任心差、技术水平低、医疗缺陷多的人员)进行重点监督管理。
一、管理措施(-)加强重点环节管理L急诊绿色通道的管理:严格按照《急诊患者入院制度及流程》《急诊绿色通道管理规范》,保证伤病员能接受快速、有序、安全、有效的诊疗服务。
2.急危重症的管理:对急危重症患者施行《急危重患者救治工作管理规定》《急危重患者协调管理制度》《急危急重病员质量安全管理标准及措施》,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各科室成立抢救小组,科室内合理配备抢救药械,保证抢救器械运转正常;加强对危急重症患者的巡视,保证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3.毒、麻、精药品管理:严格按照《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特殊药品管理办法》,加强医疗用毒性药品、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管理,防止中毒或死亡事故的发生,保证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合法、安全、合理使用,防止流入非法渠道。
4.检验标本的采集及临床危急值报告登记管理:按照我院《标本采集运送手册》执行标本采集,严格落实18项核心制度中的危急值报告制度。
5.影像检查中患者防护管理和隐私管理:准备足够充分的防护器材及设施以便保护患者。
落实〃一人一检查〃,检查室设有屏风,保护患者隐私。
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点部门和重要岗位的管理
XX医院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点部门和重要岗位管理办法为了加强对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点部门和重要岗位的管理,根据《厦门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医院医疗质量关键环节外部监控方案(质控点的设置)》的通知》,结合我院各项医疗质量控制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1、做好关键环节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首诊负责、三级查房、疑难危重会诊与讨论、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三查七对等)的落实,加强危重患者管理、围手术期管理、输血与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有创诊疗操作规程等管理,预测、防范医疗风险,及时发现和处理医疗质量和安全隐患。
2、强化关键环节、重点部门和重要岗位监控力度:(1)在院总支领导下,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强化职业道德修养,以白求恩、林巧稚精神激励医生,强化质量意识、安全意识、服务意识。
(2)、急诊、抢救工作质量:“120”救护车出车接诊病员返回时,应及时通知急诊科相关医护人员在急诊抢救室等待接诊病员。
对急需诊收住入院的病员在办理住院手续的同时,应及时通知相关科室,科室接到急诊科通知后,应做好急诊抢救准备,医护人员应共同接诊送入病区的病员,按医、护分工及医疗护理程序开展诊治、抢救工作。
急诊及病房的急救设施、急救物品应确保处于完好状态,定期维护校验,保证抢救之需。
急诊留观时间不超过72小时,留观及抢救病人应有完整规范的病历记录。
各级医师应掌握本专科急危重症的抢救规范。
(3)强化病历质控:医院成立病案管理委员会和科室病案管理小组,由科主任对每份病历把关评分,做到不符合规定病历不出科。
院长定期主持全院质量讲评会。
医务科负责对全院病历进行抽查、评分,并反馈到科室、个人,按《医院病历质量管理规定》进行奖惩。
医院质控委员会、分管副院长、医务科每月进行一次以上的环节医疗质量的质控,随机抽查架上病历、门诊处方、门诊病历,检查科室各项规章制度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反馈、通报到科主任及个人,并按《医院病历质量管理规定》进行奖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环节、重点部门和重要岗位一、急危重病员质量安全管理标准及措施㈠、标准:(1)急危重病员诊断抢救治疗措施和方案符合诊断抢救治疗原则,快速、高效。
(2)病历书写及时、准确、规,按照《病历书写规》及《省住院、门诊、急诊病历质量评分标准》执行。
(3)会诊讨论按照相关制度执行,急诊急危重病人会诊应在≤10分钟到达现场。
(4)门诊、急诊留观不得超过72小时,住院病人7日未明确诊断或病情恶化者必须组织相关专业会诊讨论,尽快明确诊断,制定相应诊治计划和方案。
疑难危重死亡病例要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讨论分析。
(5)紧急手术应在5分钟开出术前医嘱,20分钟做好必要的术前检查及相关准备,麻醉科在接到通知后应立即前往病人所在地点(病房、急诊科、放射科、B超室等地)检查病人并随病人进入手术室,麻醉手术科必须在30分钟完成各项准备。
急症抢救手术由有关专科按医院手术分类与审批权限规定指派相应职称的外科医师主刀。
(6)急危重病员抢救成功率≥80%。
(7)急救药品物品齐全,设备处于正常状态。
(8)消毒隔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感染相关规定执行。
㈡、措施:(1)认真执行岗位责任制、首诊负责制,严格交接班。
(2)为急危重病员的检查、入院、手术等开辟“绿色通道”,简化手续和流程,保证各种措施和方案的有效落实。
(3)急危重病员的检查、转科、转院各部门要通力配合,提前做好准备,必须有医护人员陪同和护送,并准备必要的抢救药品和设备。
(4)参加医务人员的培训,人人熟练掌握急危重病员的抢救治疗程序和技术操作标准。
(5)在抢救的同时,逐级报告,必要时组织科间和全院会诊及抢救。
(6)严密观察病情,记录要及时详细,用药处置要准确,对危急病人应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方可移动。
(7)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口头医嘱执行时,应加以复核。
(8)及时与病人家属及单位联系,随时将病情进行通报,重要诊治措施、监护计划、有创检查应征得本人、家属或委托人同意,并签署医疗同意书。
(9)及时完成病历书写和记录。
(10)加强质量控制、检查和考核,纳入每月综合质量考核,并与绩效工资挂钩。
出现医疗纠纷,经调查确有过错按照医院相关规定执行,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
二、手术、围手术期安全管理标准和措施(一)标准:(1)术前检查齐全,准备完善。
(2)术前小结,大型手术、复杂手术、危重病员、新开展手术有术前讨论,制定有较详细的手术方案。
(3)择期手术应予手术前一日,急诊手术提前30分钟通知麻醉手术科,参加手术的医护人员必须按时做好准备和参加手术,急诊手术随叫随到。
(4)麻醉师术前必须查看病员,制定麻醉方案。
(5)病历书写按照《病历书写规》标准执行。
(6)术前履行告知义务,并签署手术同意书及相关医疗文书。
(7)手术人员安排按照《手术分级管理》标准执行。
(8)消毒灭菌消毒隔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感染相关规定执行。
(9)手术室布局合理、流程规,手术室器械、药品和设备必须满足手术麻醉需要。
(10)医疗废物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实施。
(二)措施:(1)严格执行手术和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2)择期手术前,必须完成必要的辅助检查,尽可能明确诊断,按规定进行术前讨论。
(3)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工作,纠正手术禁忌症、相对禁忌症。
(4)术前履行告知义务,并签署好规定的手术同意书及相关医疗文书。
(5)严格执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6)提前通知手术相关部门做好手术准备。
(7)严格执行手术操作规,仔细解剖,准确操作,爱护组织。
(8)麻醉师必须进行麻醉探视、术前讨论案。
做好麻醉准备、术中管理、术后管理和随访。
严格掌握拔管指征,不得随意带管回病房。
(9)严格遵守手术室工作制度,遵守无菌原则。
(10)严格手术器械管理,术前术后清点无误。
(11)严格查对制度。
(12)严格请示汇报制定手术安排的变动、术中发现异常、“意外”等均应及时请示上级医师、科主任,必要时应立即向医务处、业务副院长或院长汇报。
(13)及时书写认真填写各种录单,粘贴各种标签存放病历中。
(14)标本必须病检,必要时展示给病员及家属。
(15)麻师、术者、护士共同护送病员到病房,并做好交接工作。
麻醉医师在24小时作好随访记录,特殊情况时及时、多次随访。
(16)主管(刀)医生及时下达术后医嘱,及时完成手术相关记录,向值班医生做好床旁交班。
(17)病区护理根据医嘱和病情认真做好护理、治疗和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工作。
(18)急诊科、门诊换药室、科室治疗室除开展简单的清创缝合、紧急止血和外科换药手术外,不允许开展其他手术(19)加强质量控制、检查和考核,、纳入每月综合质量考核,并与绩效工资挂钩。
出现医疗纠纷,经调查确有过错按照医院相关规定执行,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
三、有创诊疗操作安全管理标准和措施(一)标准:(1)操作人员必须具有相应资格。
(2)有创诊疗操作项目必须是必要的、可行的。
(3)病员及家属同意。
(4)配备必要的抢救药品和设备。
(5)消毒灭菌消毒隔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感染相关规定执行。
(6)医疗废物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实施。
(二)措施:(1)严禁无资质人员操作。
(2)充分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履行告知义务,签署同意书和其他相关医疗文书。
(3)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诊疗操作规和常规。
(4)认真做好操作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如:病员心理准备、物质器械、药品、人员等等。
(5)及时完成相关操作记录。
(6)操作完成后及时告知操作结果交代注意事项并认真做好护理、观察和随访工作。
四、急救急诊安全管理标准(一)标准:⑴、急诊急救人员相对固定(75%),具有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具有一定临床经验及技术水平的医师、护士,必须具有较高的急救意识和急救综合能力。
⑵、院前急救人员24小时待命,接到指令后5分出车,迅速到达现场开展急救,待病情允许及时转送到指定或病员要求的医院治疗,做好与转诊医院交接工作。
⑶、急诊抢救药品准备器材齐全,设备(包括车辆)保证正常状态,能满足院院前急救需要。
⑷、病历质量按照《病历书写规》及《省住院、门诊、急诊病历质量评分标准》执行。
⑸、各种突发事件发生后立即启动医院相应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二)措施:⑴、加强爱岗教育和医德医风教育,培养爱岗敬业、勇于奉献、“救死扶伤”高尚的职业情操。
加强首诊负责制、岗位责任制、交接班重点等医疗核心制度的学习和落实。
⑵、医护人员包括救护车驾驶员定期举行急救演练和培训。
⑶、严密观察急诊病人的病情变化,做好各项记录。
认真执行急诊技术操作规程。
⑷、遇重大抢救,应立即上报,主管领导应亲临现场指挥抢救。
⑸、加强与病员及家属的沟通,知晓急救的各种风险,及时签署转送、转诊同意书和其他相关医疗文书。
⑹、进入我院的急救病员按照医院急救病员“绿色通道”组织急救⑺、加强质量控制、检查和考核,、纳入每月综合质量考核,并与绩效工资挂钩。
出现医疗纠纷,经调查确有过错按照医院相关规定执行,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
五、新生儿室安全管理标准(一)标准:⑴、新生儿室应保持清洁整齐和适宜的温度、湿度,通风良好。
⑵、新生儿室应备有必要的抢救药品和器械,随时保持效期和完好。
⑶、工作人员无传染病者。
非新生儿室工作人员不得入。
新生儿室绝参观、探视。
⑷、病历质量按照《病历书写规》及《省住院、门诊、急诊病历质量评分标准》执行。
⑸、医疗废物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实施。
(二)措施:⑴、室每日通风换气、进行空气消毒。
⑵、新生儿室有医护人员24小时守护。
严格交接班制度,必须床旁交接。
严密观察,及时发现处理异常情况。
保暖热水袋温度不超过摄氏49度。
热水袋应加布套,勿贴近新生儿身体。
新生儿每天沐浴,沐浴盆每日消毒一次。
在面盆专用。
⑶、工作人员进入新生儿室应戴帽子、口罩,穿好隔离衣,更换专用鞋。
接触新生儿前后,应洗净手。
⑷、新生儿室的器械、物品均应固定专用。
⑸、新生儿室的面巾,产妇清洗乳头的棉棒,奶瓶、奶头、奶罩,新生儿的衣服、尿布必须经过消毒才可应用。
新生儿出院后床位要进行消毒。
新生儿患传染病或有感染可疑时,应当予以隔离。
⑹、新生儿的手圈、床及包被外面,均需标明母亲、新生儿性别以便识别。
⑺、新生儿应逐日称量体重,按要求接种预防疫苗。
⑻、及时与家长交流沟通,通报新生儿现状和观察治疗方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和相关医疗文书。
⑼、加强质量控制、检查和考核,、纳入每月综合质量考核,并与绩效工资挂钩。
出现医疗纠纷,经调查确有过错按照医院相关规定执行,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
六、婴儿(小儿)病房安全管理标准(一)、标准:⑴、婴儿(小儿)病房应保持清洁、整齐、温馨、安全和适宜的温度、湿度环境,通风良好。
⑵、婴儿(小儿)病房工作人员无传染病和流行病。
⑶、婴儿(小儿)住院应有亲人陪伴,嘱咐家长守护好孩子。
⑷、病历质量按照《病历书写规》及《省住院、门诊、急诊病历质量评分标准》执行。
⑸、医疗废物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实施。
(二)、措施:⑴、室每日通风换气或空气消毒。
⑵、医务人员接触婴儿(小儿)前后洗净手。
⑶、患儿用品由家长自带专用,加强健康宣传和喂养指导。
⑷、患儿为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应当予以隔离。
⑸、严格执行查房制度、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病房巡视制度和病案书写制度。
⑹、无陪病房或无陪伴患儿,必须有医护人员专人守护,登记家长的可靠快速的联系方式,对陌生人要提高警惕,加以询问和登记。
⑺、加强质量控制、检查和考核,、纳入每月综合质量考核,并与绩效工资挂钩。
出现医疗纠纷,经调查确有过错按照医院相关规定执行,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
七、窥镜安全管理标准(一)、标准:⑴、诊疗操作按照相关窥镜技术操作规和流程执行。
⑵、检查室必须配备必要的抢救药品和设备。
⑶、消毒灭菌按照《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和《传染病防治法》等执行。
⑷、检查报告及时、描述准确、结论科学,有活体组织病理检查者以病理报告为准。
⑸、医疗废物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实施。
(二)、措施:⑴、操作医师必须了解相关病史,把握检查的适应症、(相对)禁忌症,检查前必须进行必要的准备(如心理、胃肠道等等),应争取先做肝功能、HBV、HCV标记物检查,异常者,应严格消毒隔离。
特殊情况下未作以上检查的,应视作异常者处理。
⑵、H bsAg、HCV阳性病人和其他特殊感染病人用过窥镜应先消毒—再清洗—灭菌。
每天工作结束后,必须对吸引瓶、吸引管、清洗、酶洗、冲洗槽、台面及地面等应进行擦洗消毒。
弯盘、咬口等器具一人一用一消毒。
每周监测使用消毒剂的有效浓度,每月进行卫生学监测,并记录。
⑶、对发现异常组织必须进行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
⑷、对个别高危病员必须进行此检查,应在临床科室做好充分的现场抢救准备,征得病员及家属同意并报有关部门和领导后进行。
⑸、检查前必须履行告知义务,签署检查知情同意书和相关医疗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