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外渗的原因及对策 ppt课件
合集下载
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幻灯片PPT课件
3
常见的渗漏原因 1.药物因素 主要是药物本身的理化因素和浓度过高, 包括药物酸碱度、浓度、渗透压;药物对细胞代谢功 能的影响。
2.机械因素 主要涉及液体、注量、速度、时间、压 力及静静脉输液是治疗疾病的主要途径之一,静脉输 液外渗也是临床上常见的护理问题。当药物外渗时轻 者导致局部组织疼痛、红、肿胀,重者导致组织溃疡、 坏死,甚至造成残疾,引发医疗护理纠纷。脉液体针、 血管的选择和针头的固定方法及穿刺技术
概念 药物外渗:是指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腐蚀性的药
物或刺激性药物进入了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 血管通路。
据报道:经外周静脉给药造成药物外渗的发生率为 0.1%~6%。
渗出是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非腐蚀性的药物 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
1
渗出的分级 0级 没有症状
1级 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小于1英寸, 皮 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11
药物的外渗的处理原则 一、常规处理 1.热敷:主要用于血管收缩剂渗漏造成的缺血性改 变。如:肾上腺、氯化钙、氯化钾等外渗治疗。 2.冷敷:主要用于充血性水肿为主的急性渗漏性损 伤,使局部血管收缩,减轻局部水肿和药物的扩散。 如:20%甘露醇、4%碳酸氢钠等渗漏早期。
12
3.药物湿敷 临床上常用硫酸镁作为静脉外渗湿敷药 物,主要用于长期静脉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如氯 化钾、氯化钠等药物所致注射部位的静脉壁炎性渗出 引起的炎性反应。 4.理疗 采用上述方法处理药物外渗的同时,还可配 合采用红外线局部照射及超声波等理疗治疗。
6
2.避免机械损伤 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减少皮下探测 血管的次数,尽可能一针见血,减少对血管的机械刺 激和损伤,穿刺成功后要妥善固定针头,避免针头滑 脱或刺破血管壁。拔针后要用指腹同时按压皮肤和血 管两个穿刺点3分钟,防止血液渗出血管,造成皮下 淤血。
常见的渗漏原因 1.药物因素 主要是药物本身的理化因素和浓度过高, 包括药物酸碱度、浓度、渗透压;药物对细胞代谢功 能的影响。
2.机械因素 主要涉及液体、注量、速度、时间、压 力及静静脉输液是治疗疾病的主要途径之一,静脉输 液外渗也是临床上常见的护理问题。当药物外渗时轻 者导致局部组织疼痛、红、肿胀,重者导致组织溃疡、 坏死,甚至造成残疾,引发医疗护理纠纷。脉液体针、 血管的选择和针头的固定方法及穿刺技术
概念 药物外渗:是指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腐蚀性的药
物或刺激性药物进入了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 血管通路。
据报道:经外周静脉给药造成药物外渗的发生率为 0.1%~6%。
渗出是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非腐蚀性的药物 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
1
渗出的分级 0级 没有症状
1级 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小于1英寸, 皮 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11
药物的外渗的处理原则 一、常规处理 1.热敷:主要用于血管收缩剂渗漏造成的缺血性改 变。如:肾上腺、氯化钙、氯化钾等外渗治疗。 2.冷敷:主要用于充血性水肿为主的急性渗漏性损 伤,使局部血管收缩,减轻局部水肿和药物的扩散。 如:20%甘露醇、4%碳酸氢钠等渗漏早期。
12
3.药物湿敷 临床上常用硫酸镁作为静脉外渗湿敷药 物,主要用于长期静脉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如氯 化钾、氯化钠等药物所致注射部位的静脉壁炎性渗出 引起的炎性反应。 4.理疗 采用上述方法处理药物外渗的同时,还可配 合采用红外线局部照射及超声波等理疗治疗。
6
2.避免机械损伤 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减少皮下探测 血管的次数,尽可能一针见血,减少对血管的机械刺 激和损伤,穿刺成功后要妥善固定针头,避免针头滑 脱或刺破血管壁。拔针后要用指腹同时按压皮肤和血 管两个穿刺点3分钟,防止血液渗出血管,造成皮下 淤血。
药物外渗预防与处理PPT
诊断依据
药物外渗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药物输注史。对于疑似药物外渗的患者,应详细询问输液史、观察注射部位 症状,并进行必要的检查以明确诊断。同时,应注意与静脉炎、静脉血栓等其他静脉输液并发症进行鉴别诊断。
02
药物外渗预防措施
合理选择血管通路器材
01
根据药物性质、治疗时间、患者 血管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合的血 管通路器材,如留置针、中心静 脉导管等。
提供心理支持和情绪疏导服务
对于紧张、焦虑的患者,进行情绪疏导,缓解其心理 压力。
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和情绪变化,给予针对性的心理 支持。
鼓励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 和护理工作。
鼓励家属参与护理工作
向家属讲解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提高其认知水平。
指导家属在患者输液过程中给予关爱和 鼓励家属与医护人员保持沟通,共同关
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确保团队 成员能够及时了解药物外渗事件的发 生和处理情况。
强调团队成员在药物输注过程中的相 互监督和提醒责任。
鼓励团队成员积极提出改进建议,共 同完善药物输注流程和管理制度。
定期开展质量检查评估活动
定期开展药物输注质量检查评估活动,对药物输注流程 和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检查。
检查医疗设备的维护和检查制度执行情况,确保设备的 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02
避免使用钢针进行刺激性药物、 高渗性或高营养液的输注。
规范操作流程及技巧培训
对医护人员进行专业的静脉治疗知识 和技能培训,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固 定方法、封管液选择等。
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穿刺和置 管,避免污染和感染。
定期评估患者情况并调整方案
定期评估患者的血管条件、治疗需求、心理状态等,及时调 整血管通路方案。
药物外渗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药物输注史。对于疑似药物外渗的患者,应详细询问输液史、观察注射部位 症状,并进行必要的检查以明确诊断。同时,应注意与静脉炎、静脉血栓等其他静脉输液并发症进行鉴别诊断。
02
药物外渗预防措施
合理选择血管通路器材
01
根据药物性质、治疗时间、患者 血管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合的血 管通路器材,如留置针、中心静 脉导管等。
提供心理支持和情绪疏导服务
对于紧张、焦虑的患者,进行情绪疏导,缓解其心理 压力。
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和情绪变化,给予针对性的心理 支持。
鼓励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 和护理工作。
鼓励家属参与护理工作
向家属讲解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提高其认知水平。
指导家属在患者输液过程中给予关爱和 鼓励家属与医护人员保持沟通,共同关
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确保团队 成员能够及时了解药物外渗事件的发 生和处理情况。
强调团队成员在药物输注过程中的相 互监督和提醒责任。
鼓励团队成员积极提出改进建议,共 同完善药物输注流程和管理制度。
定期开展质量检查评估活动
定期开展药物输注质量检查评估活动,对药物输注流程 和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检查。
检查医疗设备的维护和检查制度执行情况,确保设备的 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02
避免使用钢针进行刺激性药物、 高渗性或高营养液的输注。
规范操作流程及技巧培训
对医护人员进行专业的静脉治疗知识 和技能培训,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固 定方法、封管液选择等。
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穿刺和置 管,避免污染和感染。
定期评估患者情况并调整方案
定期评估患者的血管条件、治疗需求、心理状态等,及时调 整血管通路方案。
药物外渗的预防与处理ppt
药物外渗的预防与处理
目录
• 药物外渗概述 • 药物外渗的预防措施 • 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 • 药物外渗的案例分析 • 药物外渗的护理建议
01
药物外渗概述
定义和分类
定义
药物外渗是指静脉注射时,药物从血管内漏出到血管周围组 织,引起局部疼痛、肿胀、坏死等不良反应。
分类
根据外渗药物的性质和渗透时间,可分为急性外渗和慢性外 渗。
对于高渗性、刺激性强的药物,应选择中心静脉导管输注,以减少药物对外周血 管的刺激;对于一般性药物,可选择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注。
考虑患者的特殊情况
对于有特殊情况的患者,如糖尿病、பைடு நூலகம்管疾病等,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 当的输注方式,并注意调整药物的输注速度和浓度。
提高护士的操作技能
加强培训
定期对护士进行药物外渗预防及处理方面的培训,提高护士 对药物外渗的认知和操作技能。
03
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
常规处理方法
停止输液
保留针头
一旦发现药物外渗,应立即停止输液。
拔出针头前,尽量不移动针头,以免增加外 渗范围。
抬高肢体
局部冰敷
将发生外渗的肢体抬高,以促进血液回流, 减轻肿胀。
使用冰袋或冰毛巾敷在外渗部位,以减轻疼 痛和肿胀。
局部封闭和湿敷治疗
局部封闭
对外渗部位进行封闭注射,以抑制药液的扩散和促进药液的吸收。
湿敷治疗
使用药物外渗湿敷剂或硫酸镁湿敷,以减轻疼痛和肿胀。
抬高肢体和早期活动
01
抬高肢体:抬高发生外渗的肢体,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
02
早期活动:外渗处理后,可适当进行早期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外渗药 物的吸收和代谢。
03
目录
• 药物外渗概述 • 药物外渗的预防措施 • 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 • 药物外渗的案例分析 • 药物外渗的护理建议
01
药物外渗概述
定义和分类
定义
药物外渗是指静脉注射时,药物从血管内漏出到血管周围组 织,引起局部疼痛、肿胀、坏死等不良反应。
分类
根据外渗药物的性质和渗透时间,可分为急性外渗和慢性外 渗。
对于高渗性、刺激性强的药物,应选择中心静脉导管输注,以减少药物对外周血 管的刺激;对于一般性药物,可选择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注。
考虑患者的特殊情况
对于有特殊情况的患者,如糖尿病、பைடு நூலகம்管疾病等,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 当的输注方式,并注意调整药物的输注速度和浓度。
提高护士的操作技能
加强培训
定期对护士进行药物外渗预防及处理方面的培训,提高护士 对药物外渗的认知和操作技能。
03
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
常规处理方法
停止输液
保留针头
一旦发现药物外渗,应立即停止输液。
拔出针头前,尽量不移动针头,以免增加外 渗范围。
抬高肢体
局部冰敷
将发生外渗的肢体抬高,以促进血液回流, 减轻肿胀。
使用冰袋或冰毛巾敷在外渗部位,以减轻疼 痛和肿胀。
局部封闭和湿敷治疗
局部封闭
对外渗部位进行封闭注射,以抑制药液的扩散和促进药液的吸收。
湿敷治疗
使用药物外渗湿敷剂或硫酸镁湿敷,以减轻疼痛和肿胀。
抬高肢体和早期活动
01
抬高肢体:抬高发生外渗的肢体,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
02
早期活动:外渗处理后,可适当进行早期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外渗药 物的吸收和代谢。
03
化疗药物外渗预防及处理PPT
冷敷或热敷应用
冷敷适用于化疗药物外渗初期,可收缩 局部血管,减轻疼痛和肿胀。
热敷适用于化疗药物外渗后期,可促进 需注意冷敷和热敷的温度和时间,避免
局部血液循环,加快药液吸收和消散。
烫伤或冻伤。
抬高肢体促进回流
化疗药物外渗后,应抬高受累肢体,促进局部血液和淋巴回流,减轻肿 胀和疼痛。
抬高肢体时需注意保持舒适体位,避免过度牵拉和受压。
选择不当的血管通路或器具,如使用 较细的针头、脆弱的血管等,也会增 加化疗药物外渗的风险。
药物因素
某些化疗药物具有强刺激性、高渗透 压等特点,如长春新碱、阿霉素等, 这些药物外渗的风险相对较高。
临床表现及危害
临床表现
化疗药物外渗后,患者注射部位可出现疼痛、肿胀、红斑等症状。严重时可出 现水疱、皮肤坏死、溃疡等。
05
总结反思与持续改进
本次事件经验教训
1 2 3
化疗药物性质了解不足
对化疗药物的毒性、刺激性、渗透压等特性了解 不够,导致在操作过程中未能充分重视其潜在风 险。
操作不规范
在化疗药物输注过程中,未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 行,如未选择合适的静脉、未进行充分的冲管等 ,导致药物外渗。
患者教育不足
未向患者及其家属充分告知化疗药物的相关知识 ,如药物外渗的危害、预防措施等,导致患者配 合度不高。
明确外渗药液的性质,以便采取相应的解毒剂和治疗措施。
拔针后,需用无菌棉球或纱布压迫针眼,避免出血和药液外渗加重。
局部封闭治疗
根据化疗药物的性质,选择合适 的封闭剂进行局部封闭治疗。
常用封闭剂包括普鲁卡因、地塞 米松等,可阻止化疗药物与组织 细胞相结合,减轻局部组织反应
。
封闭治疗时需注意无菌操作,避 免感染。
化疗药物外渗预防及处理PPT
抬高肢体并制动
01
将发生化疗药物外渗的肢体抬高 ,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和疼 痛。
02
制动肢体,避免活动导致药液扩 散和损伤加重。
观察记录与报告
密切观察外渗部位的皮肤颜色 、温度、感觉等变化,并做好 记录。
如发现局部组织坏死或溃疡等 严重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处 理。
对于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过程 及效果,应进行详细的记录和 评估,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发生原因
药物因素(如药物浓度、渗透压、酸碱度等)、血管因素(如血管脆性增加、 血管栓塞等)、操作因素(如穿刺技术不熟练、针头固定不牢等)等。
临床表现及危害
临床表现
注射部位疼痛、肿胀、红斑、水疱、溃疡等,严重者可导致组织坏死和神经肌肉 关节受损。
危害
化疗药物外渗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会影响化疗计划的顺利进行,甚 至导致化疗失败。此外,外渗引起的局部组织坏死和神经肌肉关节受损还可能对 患者的远期生存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化疗药物外渗预防及处理PPT
汇报人:XXX XX-XX-XX
contents
目录
• 化疗药物外渗概述 • 预防措施 • 处理流程 • 并发症处理 •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01
化疗药物外渗概述
定义与发生原因
定义
化疗药物外、肿胀、红斑等症状。
原因分析
对上报的不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找出问题根源,制定改进措施 。
反馈机制
将不良事件处理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科室和人员,避免类似事件 再次发生。
护理质量监测与反馈
监测指标
制定化疗药物外渗护理质量监测指标,定期对护 理质量进行评估。
数据收集
通过日常检查、患者满意度调查等方式收集相关 数据。
药物外渗预防处理PPT课件
药物外渗的危害
01
02
03
局部组织损伤
药物外渗可引起局部组织 红肿、疼痛、炎症等反应, 严重时可导致组织坏死。
全身影响
某些药物外渗后,可引起 全身性不良反应,如过敏 反应、中毒症状等。
治疗延误
药物外渗可能导致治疗延 误,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 和康复。
药物外渗的常见原因
血管因素
血管弹性差、血管硬化、血管 痉挛等血管病变,可增加药物
案例三:静脉留置针外渗的预防与处理
总结词
静脉留置针外渗是静脉输液中常见的问 题,需要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VS
详细描述
静脉留置针外渗的原因主要包括固定不牢 、患者活动过度、血管条件差等。预防措 施包括加强固定、合理选择血管和穿刺技 术、告知患者注意事项等。处理方法包括 拔除留置针、抬高患肢、冷敷或热敷等, 若出现皮肤坏死等严重后果,应及时就医 。
外渗的风险。
药物因素
药物的渗透压、酸碱度、浓度 等理化性质,以及药物的输注 速度和温度,都可能影响药物 外渗的发生。
技术因素
输液操作技术不熟练、穿刺技 术不佳、固定不牢固等,也可 能导致药物外渗。
患者因素
患者的年龄、意识状态、活动 程度以及配合度等个体差异, 也可能影响药物外渗的发生。
药物外渗的预防措施
药物外渗的处理流程
03
立即停止注射
01
立即停止给药,并保留针头,避 免拔出,以防止药物进一步外渗 。
02
通知医生,评估外渗程度,确定 后续处理措施。
评估外渗程度
轻度外渗
外渗面积小,皮肤颜色正 常或略红,温度正常,疼 痛轻微。
中度外渗
外渗面积较大,皮肤红肿 明显,温度略高,疼痛较 重。
药液外渗的预防及处理--ppt课件优选全文
ppt课件
16
2.疾病因素
①昏迷、休克、肺心病、病危患者,由于微循环障碍,血管 通透性增加
②癌症患者长期输液及反复使用化疗药物,静脉脆弱 ③糖尿病患者由于糖、脂肪代谢障碍,致外周血管病变 ④静脉压增高的患者等
ppt课件
17
3. 药理学因素
用于治疗的药物刺激强、浓度高、局部与 药物、接触时间长。
ppt课件
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
常见的药物如下: TPN、20%甘露醇、10%葡萄糖酸钙、5%碳酸氢钠、氨基 酸、脂肪乳、50%葡萄糖、KCL、VC、多巴胺、间羟胺、 去甲肾上腺素等,主要与药物的酸碱度、浓度、渗透压、 刺激性及化学毒性有关。
ppt课件
13
ppt课件
14
(3) 普通药物 外渗后仅有肿胀且很快吸收或经热敷吸 收,无明显局部刺激作用。但个体有差异。
35
4.防感染
小水疱未破溃的应减少摩擦,防破裂感染,可用碘 伏涂抹,大水疱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出疱内液体,不剪去表 皮,再用碘伏外敷。凡感染、溃疡或坏死创面应按外科换 药处理
ppt课件
36
5.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
(1)设法吸出或去除渗出液,如果保守治 疗仍持续疼痛或发生溃疡,可考虑早 期手术切除以加快愈合,避免长期疼 痛。
ppt课件
33
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外渗的患者用酚妥拉 明10mg、利多卡因+地塞米松5mg局部封闭,同时用山茛菪 碱针剂外敷效果良好
ppt课件
34
3.化疗药物、TPN、20%甘露醇及5%碳酸氢钠渗漏 ①立即停止输液, ②早期局部一般冷敷使血管收缩,减少药物吸收 ③应用拮抗剂 ④局部封闭
ppt课件
ppt课件
15
静脉药物外渗的原因分析及处理ppt课件
患者对护士不信任,提出过高要求,给护
士的心理造成压力,可能导致穿刺失败。
13
二、临床表现
一般表现为肿胀、胀痛 中度或重度疼痛通常为烧灼、刺痛,局
部红肿,回抽无回血,或局部水疱,皮肤发 黑变硬,形成溃疡。
14
三 、 预防
1、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力求“一针见血” 穿刺时避开关节、血管交叉处, 选粗直的大血管 避免下肢静脉(循环差) 同一静脉尽量避免多次穿刺 反复穿刺
致力于数据挖掘,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 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方面面,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30
31
或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此类患者由于烦躁、 感觉和知觉障碍,容易发生外渗。
5
一. 静脉药物外渗的原因分析
1. 患者因素
重症患者休克、严重脱水、病危的患者,
此类患者由于微循环受损,血管通透性增 加,容易发生外渗。
肥胖的患者肥胖患者的血管看不清、触
不到,穿刺难度大。
6
一. 静脉药物外渗的原因分析
2、药物因素
婴幼儿: 爱哭闹、不配合,其血管短、不直,且 家长都很紧张;在输液过程中小儿天性好动,难于 固定,易发生外渗,
4
一. 静脉药物外渗的原因分析
1. 患者因素
老年人老年人由于生理、心理、行为功能减退,
导致疼痛感减低,反应迟钝,皮肤松弛,静脉脆弱, 这些都容易引起注射针头移位,造成静脉输液外渗。
无法沟通的患者麻醉后的患者,使用镇静剂
注意用语言与患者沟通,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17
三 、 预防
4、掌握药物的性能、特点及使用的注意事项
据统计,发生渗漏高渗溶液(20%甘露醇)占35%,
士的心理造成压力,可能导致穿刺失败。
13
二、临床表现
一般表现为肿胀、胀痛 中度或重度疼痛通常为烧灼、刺痛,局
部红肿,回抽无回血,或局部水疱,皮肤发 黑变硬,形成溃疡。
14
三 、 预防
1、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力求“一针见血” 穿刺时避开关节、血管交叉处, 选粗直的大血管 避免下肢静脉(循环差) 同一静脉尽量避免多次穿刺 反复穿刺
致力于数据挖掘,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 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方面面,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30
31
或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此类患者由于烦躁、 感觉和知觉障碍,容易发生外渗。
5
一. 静脉药物外渗的原因分析
1. 患者因素
重症患者休克、严重脱水、病危的患者,
此类患者由于微循环受损,血管通透性增 加,容易发生外渗。
肥胖的患者肥胖患者的血管看不清、触
不到,穿刺难度大。
6
一. 静脉药物外渗的原因分析
2、药物因素
婴幼儿: 爱哭闹、不配合,其血管短、不直,且 家长都很紧张;在输液过程中小儿天性好动,难于 固定,易发生外渗,
4
一. 静脉药物外渗的原因分析
1. 患者因素
老年人老年人由于生理、心理、行为功能减退,
导致疼痛感减低,反应迟钝,皮肤松弛,静脉脆弱, 这些都容易引起注射针头移位,造成静脉输液外渗。
无法沟通的患者麻醉后的患者,使用镇静剂
注意用语言与患者沟通,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17
三 、 预防
4、掌握药物的性能、特点及使用的注意事项
据统计,发生渗漏高渗溶液(20%甘露醇)占35%,
液体外渗的预防与处理PPT课件
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恢复情 况,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感染风险及应对措施
感染风险
液体外渗可能导致局部组织炎症反应 ,增加感染机会。
应对措施
严格无菌操作,定期消毒穿刺部位, 避免局部污染;使用无菌敷料覆盖穿 刺点,定期更换;密切观察穿刺部位 有无红肿、疼痛等感染征象,及时处 理。
液体外渗的预防与处理
汇报人:xxx
2024-03-08
目录
Contents
• 液体外渗概述 • 预防措施与建议 • 处理方法与技巧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 总结反思与持续改进
01 液体外渗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液体外渗是指输液过程中,药液从血 管内渗漏到血管周围组织的现象。
加强针头固定
使用合适的固定方法,防止针头移位或脱落。
3
提高患者教育水平
告知患者输液期间的活动限制和注意事项,减少 因患者活动过度导致的液体外渗风险。
加强团队沟通协作能力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医护人员之间应保持及时、准确的沟通,共 同关注患者的输液情况。
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加强团队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液体外渗的 预防和处理能力,确保患者安全。
提供心理安慰和鼓励
缓解紧张情绪
针对患者因液体外渗而产生的紧张、焦虑情绪,给予及时的 安慰和疏导,帮助患者保持平静、积极配合治疗。
增强信心
鼓励患者相信医护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治疗措施,树立战胜疾 病的信心。
指导患者自我观察和保护
观察局部症状
指导患者学会观察输液部位有无肿胀、疼痛、皮肤变色等异常症状,及时发现液体外渗的迹象。
液体外渗的定义和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药物外渗的临床分期
药物外渗后临床分期分为三期:
1期:局部组织炎性反应期,局部肿胀、红斑、持续刺痛; 2期:静脉炎性反应期,见于渗漏后2~3天,沿静脉走向条索状肿胀、发
红,引流淋巴结肿大、疼痛,可出现发热;
3期:组织坏死期,浅层组织坏死,溃疡形成累及皮下肌层,甚至深部组
织受累。
四、药物外渗的预防
1.解剖因素
高龄、恶病质、反复多次使用外周静脉化疗或输入其他刺激性强的液 体(如甘露醇等)导致血管脆性增大、管腔变小或血流减慢,如果将药物 注入这些静脉,则引局部药物浓度升高,诱发外渗。 2.病理因素
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各种原因引起的淋巴回流障碍(如乳腺癌手术 后患肢),采用患肢给药,容易发生药物外渗。 3.环境因素
四、药物外渗的预防
(4)乳癌病人禁止在患侧上肢输入化疗药物,因乳癌病人腋窝淋巴结清扫,静脉 回流受阻,静脉压升高,血液淤滞易造成渗漏。
(5)避免有动静脉瘘的肢体。 (6)有上腔静脉阻塞的病人,避免使用上肢静脉输入。 (7)对于血管条件差或输入高危药物的病人,可采取中心静脉置管,可有效防止
药物外渗。
4.病人宣教
1、叮嘱病人在输注高危药物时,尽量减少活动,以免针头移位,造成外渗。 2、询问输注药物时病人的感觉,输注过程中有无注射部位疼痛、肿胀感,如 有上述感觉立即向护士汇报,以便尽早发现药物外渗的情况。 3、护士操作时应让病人身着宽松外衣,告诉病人在输注药物时,输液的肢体勿 被压迫,以免影响血液回流,造成药液外渗。
3、654-2 20mg加生理盐水10ml加5%利多卡因10ml湿敷至肿胀消退。
有局部麻醉止痛作用
(三)葡萄糖酸钙外渗的处理: 1、立即拔针,更换注射部位,肿胀部位抬高超过心脏位置; 2、1%的利多卡因局部封闭; 3、香丹注射液湿敷至肿胀消退。
(四)多巴胺、阿拉明外渗的处理: 1、立即拔针,更换注射部位,肿胀部位抬高超过心脏位置; 2、立其丁10mg加生理盐水10ml局部封闭,注意观察血压变化; 3、50%的硫酸镁湿敷至肿胀消退。
5.护士因素
护士对外渗性损伤药物知识掌握不牢固、对药物不典型性外渗未及时 发现。对预防措施没有足够的重视。
二、药物外渗的相关因素
6.注射部位与方法 部位:下肢、关节处,尤其是肘窝处静脉,因上述部位发生药物外渗不易 早期发现。
方法:静脉穿刺技术差是导致药物外渗的原因。如在同一个部位反复穿刺、 针头斜面未完全在静脉内、同一静脉一次穿刺不成功第二次穿刺点在第一 次的下方等 。
化疗药物、血管 活性药物、苏打、 脂肪乳、甘露醇、
钙剂等
一 、概 述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局部注射造成组织坏死,成人大于体表面 积2%,定为四级医疗事故,更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压力和责任。因此, 为预防医患纠纷、减轻患者痛苦,预防药物外渗的发生非常重要, 一旦发生及时正确处理尤为重要。
二、药物外渗的相关因素
时间:2014-8-22 主查人:黄叶柳 主讲人:倪文娟 参加人员:
业务学习
药物外渗的原因及处理
主要内容
一、概述 二、药物外渗的相关因素 三、药物外渗的临床分期 四、药物外渗的预防 五、药物外渗的处理
一、概 述
静脉给药是临床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手段之一,大多数药物是通过静脉 滴注或推注给药的。它在挽救和延长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带来了令医护工 作者担忧、患者痛苦的问题:药物外渗。有一小部分药物外渗后,轻者出 现渗出区域的皮肤出现红斑、肿胀、皮下硬结及轻中度疼痛,严重者出现 组织坏死、形成经久难愈的溃疡。
二、常见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
(一)碳酸氢钠、造,更换注射部位,肿胀部位抬高超过心脏位置; 2、1%的利多卡因局部封闭; 3、50%的硫酸镁湿敷至肿胀消退。
(二)脂肪乳剂外渗的处理: 1、立即拔针,更换注射部位,肿胀部位抬高超过心脏位置; 2、1%的利多卡因局部封闭;
1. 血管的选择
(1)护士应了解药物的副作用 (2)提高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避免在一根血管上反复穿刺。 (3)使用高危药物时, 尽量选择前臂及较粗大的静脉穿刺,避免选用腕部掌 侧、手(足)背等处,这些部位有细小的肌腱韧带,一旦发生药物外渗造成损伤, 将难以处理。尽量不使用下肢静脉,因下肢静脉瓣较多,血流缓慢,易造成药物 滞留,损伤血管内皮。
(五)CTX、VP-16、5-FU外渗的处理:
1、立即拔针,更换注射部位,肿胀部位抬高超过心脏位置; 2、50%的硫酸镁湿敷加冰敷24小时; 3、可用芦荟湿敷。
(六)ADM、VCR、氮芥、盖诺外渗的处理:
1、立即拔针,更换注射部位,肿胀部位抬高超过心脏位置; 2 、1%的利多卡因10ml加vitc0.5g加地塞米松5mg局部封闭,6小时后重复
四、药物外渗的预防
2.输入化疗药物,建立静脉通道时,应先用生理盐水加压快速冲入,
针尖处无软硬度变化、静脉回血通畅无外渗表现后再接含有化疗药物 的输液袋或注射器,妥善固定。
3.使用高危药物时,注药过程中随时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肿胀,静脉推
注给药时,每注射3 ~ 4 mL应回抽一次,以检查有无回血。
四、药物外渗的预防
5.护士每班须对输注高危药物病人的治疗情况作详细记录,并床边交班。 护士长必须加强检查。
五、药物外渗的处理
一、药物外渗的处理
1、立即拔针,更换注射部位,肿胀部位抬高超过心脏位置 2、发现药物外渗立即报告护士长,必要时报告护理部; 3、化疗药物外渗较多时,应保留针头,回抽外渗药物; 4、肿胀消退前不能在外渗部位远端输液。
寒冷气候会导致静脉收缩,因此在注入药物前应将室温控制在22℃~ 24℃并注意局部保暖,使血管扩张后再使用细胞毒性药物,在注药过程 中也应注意保暖。
二、药物外渗的相关因素
4.药物因素
细胞毒素药物大多pH值低,刺激性强,可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也是 造成渗漏的一个重要原因,尤其输注时间较长时更易发生这种情况。注射 高浓度化疗药物,或部分药物发生过敏反应也可以导致渗漏的发生。
一次; 3、50%的硫酸镁湿敷加冰敷24小时; 4、可用芦荟湿敷。
冷敷 不仅可以减少局部余热对活力组织的 继续损伤,而且可以降低局部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