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环境导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人居环境科学的美好乡村建设思考
摘要:近年来,人居环境的相关研究明显倾向于城市,而忽视了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乡村人居环境作为人居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随着安徽省“美好乡村”的提出,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也在逐步开展。本文分析了人居环境科学与美好乡村建设的关系及美好乡村建设目前存在的实际问题,希望能够为以后的建设提供参考,有所侧重的解决问题。关键词:人居环境,美好乡村,建设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在借鉴道萨迪亚斯的“人类聚居学”的基础上,中国人居环境科学体系初步形成,为建筑学和城市规划学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1]。人类聚集居住的目的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和更高的生产效率,乡村人居环境作为人类聚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充分引起我们的重视,不能只是一味的关注城市的发展而忽视乡村人居环境的健康发展。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来“美丽中国”,安徽省紧紧围绕这一新理念,致力推进“美好乡村建设”,提高乡村的人居环境质量。中国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高低,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全局性的大问题。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重视乡村人居环境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人居环境科学理论
中国著名建筑教育家、两院院士吴良镛教授,针对人类聚居存在的问题,在道萨迪亚斯的“人类聚居学”的基础上,提出了“广义建筑学”的概念,并由其发展构成了“人居环境科学”的理论框架[2]。
吴良镛教授认为,人居环境的核心是“人”,人居环境研究以满足“人类居住”需要为目的;大自然是人居环境的基础,人的生产生活以及具体的人居环境建设活动都离不开更为广阔的自然背景;人居环境是人类与自然之间发生联系和作用的中介,人居环境建设本身就是人与自然相联系和作用的一种形式,理想的人居环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遵循生态、经济、技术、社会和文化艺术这五大原则。吴良镛院士将人居环境从内容上划分为自然、人类、社会、居住和支撑网络等五大系统,从范围上界定为全球、区域、城市、社区和文化艺术等五大层次,形成了人居环境科学研究基本框架(图1)。
可以说,“人居环境科学”在总结过去城市问题的基础上,把建筑学、城市规划与景观学的思想系统化,因为景观学、建筑学、城市规划三位一体,三者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
图1 人居环境科学研究基本框架
2 美好乡村建设的提出
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新思想,而“美丽中国”的实现离不开美好乡村的建设。建设美好乡村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城乡人民的共同福祉[3]。
美好乡村建设,顾名思义就是建设又美又好的乡村。“美”主要体现在乡村的外在表现形式上,具体表现为乡村的生活美、自然美、环境美、特色美;而“好”则是内在的,是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前提下,通过采取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相关配套设施、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等措施,来最终实现乡村的宜居、宜业、富裕、文明与和谐[4]。
3 美好乡村建设与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关系
人居环境的关键在于“人”,农村人居环境是以满足农村居民生产生活需要为目的而进行物质生产生活等相关活动的空间场所,包括农村环境、文化交流、生态保护、社区交往等。它是以农村为特定区域,以农村居住人群为主体,以农业为对象的半人工化的人类栖息活动的地理空间;是城市向自然过渡的半人工化生态环境。
美好乡村的总体目标是建设“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美好乡村。通过美好乡村建设,可以保护农村原始山水田园生态资源,构建绿色乡村体系,形成生态宜居农村新亮点;美好乡村建设可以推进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致富创收,改善落后的生活环境,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美好乡村建设有助于挖掘农村文化资源,传承各地民俗文化,拓展农村文化展示和传承的新空间。总之美好乡村建设为今后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是优化农村人居环境的战略背景。
农村人居环境是农民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建设美好乡村,首先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是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关系到美好乡村建设的好坏。
4 美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现在美好乡村建设的工作正在逐步展开,学校的建筑、规划和景观设计院都在做相关的设计,从专业的角度提升农村的人居环境。但是在实施建设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由于规划设计人员农村生活背景较少,使得部分规划脱离了农村实际情况,或者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起不到多少实质性作用。
资金来源资金投入太有限
长期以来,政府财政投入主要是面对城市建设,农村很多时候只能依靠基层
政策微薄的资金投入和农民自己集资。由于基层政府筹集的资金有限,农民收入较低,严重制约了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
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很不足
由于农村财政投入有限,基层干部和农民普遍存在“重经济、轻环保”的意识,对农村的财政投入基本都放在发展经济上,对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投入很少。有些农村甚至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发展,比如为了吸引一些小企业、加工厂的加入,当地政府对企业可能产生的有害气体、噪音、病菌、烟尘、垃圾等的要求很低,这些小成本企业基本上没有防护和治理措施,导致农村人居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太落后
目前,在广大农村地区,垃圾随意堆放、污水随处倾倒等现象十分普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仍是农村生活的真实写照。农村仍然存在着基础性设施不完善、配套设施严重不足、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等问题。
农民参与建设热情不高
现如今农村中的大部分年轻劳动力都选择外出务工挣钱,常年在外使他们对建设农村人居环境和美好乡村缺乏认识与了解,而农村中剩下的一些老人、妇女、小孩文化层次较低,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弱,对美好乡村建设没有积极性、主动性,农民作为美好乡村建设的主体,他们的消极态度使得美好乡村建设缺乏人员支持而举步维艰。
结语
我自己就是在农村长大的,对这些切实存在的问题,深有体会,家里的一些亲戚朋友对美好乡村建设的参与度不高,觉得跟自己没有太大的关系,没有意识到自己所生活的环境的不足,更多的在关注如何增加经济收入。这些问题不仅是未来乡村发展的制约因素,也是我们开展美好乡村建设的难点。因此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加快美好乡村建设、构建和谐文明乡村是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农村发展的实际状况。
参考文献
[1] 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2001.
[2] 姜长征,赵茸,范榕.基于人居环境科学的景观学专业建设思考[J].高等建筑教
育,2009,18(3):26-29.
[3] 彭建涛.对美好乡村建设的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456):4-6.
[4]贾丽,韩志才,叶佳佳.优化农村人居环境的策略研究——基于美好乡村建设背景[J].当代经
济,2015(36):25-27.
[5]李伯华,刘沛林.乡村人居环境:人居环境科学研究的新领域[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26(6):524-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