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旅游 教学设计 教案

现代旅游 教学设计 教案
现代旅游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了解旅游活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现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了解现代旅游发展的特点,认识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现代旅游的主要特点和基本要素

教学难点

现代旅游的主要特点。

3. 教学用具

有关挂图、自制图表等

4. 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一、旅游的发展及现代旅游的特点

1.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

旅游活动自古就有。根据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古代旅游、近代旅游和现代旅游。

(1)古代旅游:

时间:1840年以前

特点:只局限于一定社会阶层的少数人,事务性出游占绝大多数,出游的距离较短,没有出现提供旅游专业化服务的企业。

(2)近代旅游:

时间:1840年~1950年

标志:1841年,英国首次出现以盈利为目的、面向普通人的专门化旅游服务,

随后诞生了旅行社

特点:仍是高消费活动,普及程度、活动范围和规模仍然有限,没有形成完整

的旅游产业结构。

(3)现代旅游:

时间:1950年以后

发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

原因:①新的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迅速发展,世界局势也日趋稳定,经济的

繁荣和社会的安定,使人们外出旅游的欲望日益增强。②交通条件的改善,尤

其是超音速大型客机的出现,使世界各地的距离日益“缩短”。

2.现代旅游的特点

(1)旅游主体的大众化

图1.1国际旅游人数及收入的增长通过读图,了解到:

国际旅游人数及收入呈快速增长的趋势,反映了旅游逐渐成为大众化的消费活动。据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全球旅游人数每年多达30亿人次。

思考

1.作为一名旅游者,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点拨:旅游者的基本条件:闲暇时间、经济条件(即金钱)、动机(即旅游欲望)。

2.旅游主体的大众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点拨:旅游主体的大众化说明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广大人民的经济收入

提高,劳动时间缩短使闲暇时间延长,为外出旅游提供了金钱和时间的保证。

此外,随着竞争的激烈化,人们逐渐进入了节奏快、强度高、风险大的工作状态。在这种背景下,大众对旅游休闲的需要也随之提高。

(2)旅游形式的多样化

常见形式:观光旅游、度假旅游、商务旅游和文化旅游等。

新出现的特种旅游形式:农业旅游、红色旅游、寻根旅游等。

图1.2 农村果园采摘

图1.2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农业旅游的真实写照。农业旅游又称观光农业,是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新型的交叉行业。

图1.3 革命圣地——延安

图1 . 3是革命圣地——延安的远景。

阅读形形色色的现代旅游

通过阅读材料,了解了其他国家的一些特色旅游形式,进一步理解旅游形式的

多样化。

思考

1.你还知道哪些旅游项目?选择其中之一向全班介绍。

点拨: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列举出不同的旅游项目。有人把现代旅游细化为观

光旅游、休闲旅游、度假旅游、购物旅游、商务旅游、美食旅游、文化旅游、

生态旅游、宗教旅游、民俗旅游、体育旅游、健身旅游、公务旅游、修学旅游、科研旅游等。

2.发挥你的想象力,策划设计一些新的旅游项目。

点拨:建议把学生设计的旅游项目在全班范围内进行展示和交流,以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3)旅游空间的扩大化

旅游空间的扩大化既包括范围的扩大(如极地地区),也包括覆盖面的扩大(如乡村地区)。每个地方都可能成为旅游地。

(4)旅游目的的娱乐化

旅游目的的娱乐、消遣,既是现代旅游的一大特点,又是旅游发展的一大原动力。

思考为什么娱乐、消遣成为现代旅游发展的一大原动力?

点拨: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使娱乐性、消遣性的旅游占绝对优势,据统计,在

全部的现代旅游中,以娱乐、消遣为目的的旅游占75%。

二、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食、宿、行、游、购、娱

图1.4现代旅游六要素通过读图,了解到:

现代旅游由食、住、行、游、购、娱六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次完整的旅游活动,一般包括品尝旅游目的地的餐饮、住宿当地的宾馆饭店、乘坐交通工具、游览景区、购买旅游商品、进行娱乐活动。

自主学习问题设计:

1.旅游六要素中,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是什么?为什么?

点拨:在旅游六要素中,旅游交通是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人们外出旅行,首先必须实现从常住地向旅游目的地的空间转移,这就是旅行。除近距离的游览或少数具有特殊意义的徒步旅行外,绝大多数的旅游者都必须借助交通工具,才能实现旅游的愿望。

2.旅游六要素的“核心”是什么?

点拨:“游”是旅游六要素的核心,游览活动主要依托旅游景区开展。

3.旅游六要素之间有何关系?

点拨:旅游六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通过案例①的学习,进一步了解旅游六要素之间的关系。

香港的旅游特色在“购”,而购物旅游又进一步促进了其他要素的发展。据统计,每年进入香港的国际旅游者中有60%左右的人是为了购物,其购物费用也占全部旅游费用支出的60%左右,使香港这个弹丸之地成为世界的“购物天堂”。

思考:

1. 从旅游六要素的角度看,香港的“购”是如何促进旅游业发展的?

点拨:到香港购物是许多游客来港旅游的主要动机。“购”是香港旅游六要素的核心,促进了整个旅游业的发展。

2.香港的地理位置和自由港的地位,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点拨:香港是自由港,商品来自世界各地,由于大部分商品不收关税,香港的商品价格就相应较低。此外,这里每年都有许多换季大减价的促销活动,能为游客提供真正的实惠。香港店铺中销售着世界各地不同特色的货品,而且大部分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都受过专业训练,态度殷勤友善,以客为先。购物成为香港吸引游客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课堂小结

总结: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板书

§1 现代旅游

一、旅游的发展及现代旅游的特点1.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

(1)古代旅游

(2)近代旅游

(3)现代旅游

2.现代旅游的特点

(1)旅游主体的大众化

(2)旅游形式的多样化

(3)旅游空间的扩大化

(4)旅游目的的娱乐化

二、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

行:旅游交通是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住:

食:

游:核心

购:

娱:

总结: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现代旅游-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了解旅游活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现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了解现代旅游发展的特点,认识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现代旅游的主要特点和基本要素 教学难点 现代旅游的主要特点。 3. 教学用具 有关挂图、自制图表等 4. 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一、旅游的发展及现代旅游的特点 1.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 旅游活动自古就有。根据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古代旅游、近代旅游和现代旅游。 (1)古代旅游: 时间:1840年以前 特点:只局限于一定社会阶层的少数人,事务性出游占绝大多数,出游的距离较短,没有出现提供旅游专业化服务的企业。

(2)近代旅游: 时间:1840年~1950年 标志:1841年,英国首次出现以盈利为目的、面向普通人的专门化旅游服务, 随后诞生了旅行社 特点:仍是高消费活动,普及程度、活动范围和规模仍然有限,没有形成完整 的旅游产业结构。 (3)现代旅游: 时间:1950年以后 发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 原因:①新的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迅速发展,世界局势也日趋稳定,经济的 繁荣和社会的安定,使人们外出旅游的欲望日益增强。②交通条件的改善,尤 其是超音速大型客机的出现,使世界各地的距离日益“缩短”。 2.现代旅游的特点 (1)旅游主体的大众化 图1.1国际旅游人数及收入的增长通过读图,了解到: 国际旅游人数及收入呈快速增长的趋势,反映了旅游逐渐成为大众化的消费活动。据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全球旅游人数每年多达30亿人次。 思考 1.作为一名旅游者,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点拨:旅游者的基本条件:闲暇时间、经济条件(即金钱)、动机(即旅游欲望)。 2.旅游主体的大众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点拨:旅游主体的大众化说明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广大人民的经济收入 提高,劳动时间缩短使闲暇时间延长,为外出旅游提供了金钱和时间的保证。 此外,随着竞争的激烈化,人们逐渐进入了节奏快、强度高、风险大的工作状态。在这种背景下,大众对旅游休闲的需要也随之提高。 (2)旅游形式的多样化 常见形式:观光旅游、度假旅游、商务旅游和文化旅游等。

制定旅游计划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设计 《制订旅游计划》 教 学 设 计 定远实验小学张露 2015年 4月 8日 制订旅游计划 实验小学张露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07-109页综合与实践制订旅游计划。 教材分析:本次活动是"数与代数""统计与概率"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主要引导学生在为小芳一家规划旅游行程、进行旅游费用预算,以及为自己家制定一个外出旅游计划的过程中,体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

的应用价值,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数学素养。教材安排了提出问题、费用预算、尝试实践、回顾反思四个环节的活动。 学情分析:本节活动课安排在小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后面,是对小学六年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学生已经学完了小学六年的数学知识,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方法和统计知识,学生们在六年中也或多或少的随父母去旅游过,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分析教材提供的信息,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合理思考、计算、比较,解决有关旅游费用的实际问题,能独立收集、分析与整理一处旅游地点旅游的各类信息,结合自身实际,制订比较可行的家庭旅游计划,并进行旅游费用的预算。 使学生能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初步积累社会活动的简单经验,发展应用和创新意识。 使学生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学会评价与反思,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合理分析、处理信息并完成旅游制订和费用预算。 教学难点:合理提取信息,制订旅游计划。 研究目标: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也利用同学们最感兴趣的旅游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

旅游客源国概况课程教学大纲

《旅游客源国概况》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号91425039 二、编写说明 《客源国概况》课程是为旅游管理专业三年级学生第一学期开设的一门学科选修课,是为学生大二后进一步学习其他学科(诸如旅游文化学,英美文化概况,世界遗产概论等课程开设的课程,共开一学期,36学时。本课程也是教学改革的主干课程之一,采用双语教学。考核方式采用考试。 三、课程性质学科选修课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中国主要客源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民俗、旅游业以及地理、人文概况等有一个全面的、准确的认识和了解,并进而对世界旅游客源市场和中国海外旅游客源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并能够基本掌握中国海外客源国的基本情况,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2、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理论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学习旅游文化学,英美概况,旅游市场营销以及其他旅游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3、为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在专业英语方面进一步深造和学习用英语开设的文化类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章世界旅游客源市场(1学时) 第一节世界旅游业概况(了解世界旅游业的发展情况) 第二节世界旅游区概况(了解世界六大旅游区旅游业的发展情况) 第三节世界旅游客源市场格局及发展前景(世界旅游业发展的特征)第二章中国旅游业和海外旅游市场(2 学时) 第一节中国旅游业概况(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概况及2020年中国将 成为世界旅游强国的原因) 第二节中国海外客源市场现状(了解中国海外客源市场的发展状况 及发展前景) 第三章(共19 学时)亚太地区(1课时) 第一节日本(地理位置、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业及与中国的关 系)……4课时 第二节韩国(地理位置、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业及与中 国的关系)4课时

旅游学概论培训教案

郑州交通职业学院 课程教学进度计划表 2011 ~2012学年第二学期 专业名称酒店管理 课程名称旅游学概论 总课时数72 理论时数44实践时数20 复习考试8其其它0 授课周数18 周学时4 教材名称旅游学概论出版社郑州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6月 授课教师朱云娜实践教师辅导教师朱云娜授课班级11大专酒店1、2班 教研室主任签字系部教学主任签字

教务处编印 二O一一年元月 授课计划管理制度 授课计划是完成教学计划、落实教学大纲要求、安排学期授课内容、教学进度以及采用主要教学方式的主体计划,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文件。因此对制定授课计划做出如下规定: 第一条任课教师在承担某一课程授课任务后,必须做好调查研究,了解学生已有基础及相关课程的学习情况,同时要充分了解本课程在该专业中的地位、作用与要求。作为课程的教学组织者、实施者,应对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全面负责,认真编写授课计划。 第二条任课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等有关文件,在新学期初第二周完成学期授课计划的编写工作。 第三条授课计划内容包括: (一)按讲授一次课(2学时)编写授课内容提要; (二)授课类别应分别注明理论讲授(包括理论讲解、讨论、练习答疑等)或实验(训); 第四条授课计划经教研室、系(部)审批后方可执行。 第五条授课计划一经批准,原则上不得随意变更。任课教师如要对学期授课计划作部分改动时,需经教研室主任、系(部)主任批准。如作重大变动,需经系部、教务处及教学院长批准,并报教务处、督导室备案。 第六条教研室主任应经常检查教师授课计划的执行情况,督促教师按计划完成各项教学任务;教学督导小组,可将授课计划作为检查教学情况的主要依据。教务处、督导室在系(部)、督导小组检查的基础上进行抽查。原则上,实际进度与计划相差小于±4课时。否则,按教学事故处理,主讲教师写出书面理由。 第七条学期授课计划填写部分统一用小四、楷书打印一式四份,系部、教务处、督导室各一份,任课教师留一份。

第一节_现代旅游_教案(最新整理)

课时安排:1 课时第一节现代旅游兴文二中地理组罗登成 教学目标: 1.了解旅游活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现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了解现代旅游发展的特点,认识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 教学重难点:重点:现代旅游的主要特点和基本要素 难点:现代旅游的主要特点。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导思——点拨、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旅游的发展及现代旅游的特点 1.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 旅游活动自古就有。根据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古代旅游、近代旅游和现代旅游。 2.现代旅游的特点 (1)旅游主体的大众化 图 1.1 国际旅游人数及收入的增长: 通过读图,了解到:国际旅游人数及收入呈快速增长的趋势,反映了旅游逐渐成为大众化的消费活动。据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全球旅游人数每年多达 30 亿人次。 思考: ①作为一名旅游者,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旅游者的基本条件:闲暇时间、经济条件(即金钱)、动机(即旅游欲望)。 ②旅游主体的大众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旅游主体的大众化说明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广大人民的经济收入提高,劳动时间缩短使

闲暇时间延长,为外出旅游提供了金钱和时间的保证。此外,随着竞争的激烈化,人们逐渐进入了节奏快、强度高、风险大的工作状态。在这种背景下,大众对旅游休闲的需要也随之提高。 (2)旅游形式的多样化 常见形式:观光旅游、度假旅游、商务旅游和文化旅游等。 新出现的特种旅游形式:农业旅游、红色旅游、寻根旅游等。 图1.2 农村果园采摘: 图1.2 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农业旅游的真实写照。农业旅游又称观光农业,是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新型的交叉行业。 图1.3 革命圣地——延安、图1.3 是革命圣地——延安的远景: 阅读形形色色的现代旅游,通过阅读材料,了解了其他国家的一些特色旅游形式,进一步理解旅游形式的多样化。 思考: ①你还知道哪些旅游项目?选择其中之一向全班介绍。 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列举出不同的旅游项目。有人把现代旅游细化为观光旅游、休闲旅游、度假旅游、购物旅游、商务旅游、美食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宗教旅游、民俗旅游、体育旅游、健身旅游、公务旅游、修学旅游、科研旅游等。 ②发挥你的想象力,策划设计一些新的旅游项目。 建议把学生设计的旅游项目在全班范围内进行展示和交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旅游空间的扩大化 旅游空间的扩大化既包括范围的扩大(如极地地区),也包括覆盖面的扩大(如乡村地区)。每个地方都可能成为旅游地。 (4)旅游目的的娱乐化 旅游目的的娱乐、消遣,既是现代旅游的一大特点,又是旅游发展的一大原动力。 思考: 为什么娱乐、消遣成为现代旅游发展的一大原动力?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使娱乐性、消遣性的旅游占绝对优势,据统计,在全部的现代旅游中,以娱乐、消遣为目的的旅游占75%。 二、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食、宿、行、游、购、娱 图1.4 现代旅游六要素 通过读图,了解到:现代旅游由食、住、行、游、购、娱六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次完整的旅游活动,一般包括品尝旅游目的地的餐饮、住宿当地的宾馆饭店、乘坐交通工具、游览景区、购买

旅游文化学教案

第5章旅游体验文化的微观分析 第1节旅游审美体验 一、旅游审美与旅游审美体验 (一)旅游审美旅游审美主体旅游审美客体旅游审美关系 (二)旅游审美体验 旅游审美体验包括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理解、审美情感四大基本要素,既包括体验心理,也包括体验行为。旅游审美体验与旅游审美的区别:首先,旅游审美主、客、关系三者并重,是对三者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种审美形态的概括;而旅游审美体验重在旅游审美主体,是对主体审美过程的概括。 其次,旅游审美并未刻意突出体验心理,而旅游审美体验则以体验心理为重心。 二、旅游审美体验的过程(一)旅游审美体验的心理要素1、感知因素审美感知过程:对审美对象产生感觉、知觉、形成记忆表象的过程。 审美感觉,是审美对象的个别的现象、特征或属性在审美主体头脑中的零散反映。 审美知觉,对不同类的审美感觉加以联系、综合、补充,从而对审美对象形成的比较复杂比较完整的反映。审美感知过程,属于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感性认识阶段。 2、想象因素想象包括知觉性想象、再现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 知觉性想象,指伴随审美知觉的审美想象,特点是牵动主体情感的外移。再现性想象常常借助语言描述和非语言描绘(图样、图解、符号等),最大限度地恢复、复现原来的记忆表象。创造性想象常常借助粘合、夸张、变形、抽象等手段或方法,将原有记忆表象重新加工组合,创造出新的形象。审美想象属于对美的感性认识向美的理性认识上升的中间环节。 3、理解因素审美理解,把握审美对象内部联系或本质的思维过程。 第一层次是能够理解现实与虚幻,把现实生活中的事件、情节和感情与审美或艺术中的区别开来。 第二层次是能够理解审美形象的内容,对题材、人物、典故、背景、情节、符号、意义、技巧、程式等理解。第三层次是对融合在形式中的意味的直观性把握,积理性于感性之中,融思索于想象和情感之中。审美理解是审美心理活动最复杂、最高级的过程,只有达到理解,才能产生最丰富、最深刻、最强烈的美感。 4、情感因素 审美情感是对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之间的某种关系的反映,而不是对客观事物本身的一种反映、认识活动。旅游审美中的情感因素主要体现在壮美感和优美感两种美感形态之中。壮美感:优美感:审美情感不同于日常生活情感,它是日常生活情感的形式化、秩序化、组织化,经过多种心理功能的处理,渗透着理解和想象的情感。 (二)旅游审美体验的行为方式 1、动态观赏 2、静态观赏 3、登高观赏

《我们去旅游》教案

《我们去旅游》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积极参与交际,轮流当导游,给大家清楚介绍自己知道风 景名胜。 2、在交流中,学会倾听、提问,感受乐趣。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画片、师生演示赏析,学生小组练习、演示、评价,掌握交际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与愿望,能积极参与交际,感受交际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把自己见到的风景名胜讲清楚。 三、教学准备: 动画课件、PPT课件、8面小旗、有风景名胜图片及文字资料的卡座、旅游帽一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祖国有许多的美丽的风景名胜,很多游客都喜欢去那里旅游,把 美丽的景色拍下来,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幻灯片出示祖国名胜的图片(配上音乐) 2、提问:同学们,刚才你都看到了些什么呀?

3、师过渡:看来同学们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那你去过什么地方旅游,也 会看见一些美丽的景色呢,告诉我们吧?(小组自由发言,再提问)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祖国的风景名胜和平等交谈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景点名称。】 二、动画演示,明确要点 1、师:原来我们班有这么多的孩子爱去旅游,旅游的时候,一般都会有一个 哥哥或姐姐带着我们去参观的,那个人是一一贴画:导游!那跟着导游去参观的人就是一一贴画:游客!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玩游戏,就叫做:我们去旅游(齐读题目)。想玩吗?自由读读口语交际我们去旅游的要求,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提问:你读懂了什么? 3、读懂了要求,想玩这个游戏,还要清楚地知道:导游和游客是怎么做的? 你想当导游还是游客呢? 想当导游的同学请举手,老师准备了一个动画片,请你们认真看,听清楚导游是怎么说的? 想当游客的同学请举手,也请你们认真看,听清楚游客是怎么说的? 【设计意图:学生带着目的去看动画片,能更加集中注意力观察他所要扮演的角色。】 4、看动画片 5、明确要求 1)、同学们看得可认真了,那动画片里的导游是怎么说的? 模拟情景一一(生:导游先说欢迎各位游客 ............. 师接:你能像导游一样说说这句话吗? 师:你脸上带着微笑,声音响亮,腰挺得直直的向游客打招呼,老师觉得你很热情大方,要是举手

旅游学概论教案

教案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 ___________ 旅游学概论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 1432 (酒店) _______ 教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省航空技校

2015 年9 月

江苏省技工院校教案首页 课题: 1.1旅游的定义1.2旅游活动的构成与特点 1.1旅游的定义 1.2 1.艾斯特定义 1. 2.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 2. 3.我国对旅游的定义 旅游活动的构成与特点 旅游活动的构成 旅游活动的特点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旅游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掌握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 教学重点、难点:旅游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授课方法:课堂讲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参考及教具(含电教设备)____________ 黑板____________________ 布置作业: 1.简述“艾斯特“定义的容 2.简述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 3.简述旅游活动的异地性 授课执行情况及分析: 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

提出问题 作为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为何要学习旅游学概论? 二、导入新课 判断下列活动哪些是旅游? 1?学生异地读书 2?农民异地打工 3?学者外地参加学术会议 4?三峡大移民 5?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回大陆定居 6.外籍教师来我校任教 7?留学生到外国留学 8.来到某担任外交人员 9.外国高层政府代表团来华访问 三、讲授新课 第一节旅游的定义一、“旅游”一词的来源

第一章-现代旅游及其作用-教案

第一章现代旅游及其作用 教学目标: 1.了解旅游活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现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了解现代旅游发展的特点,认识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 教学重难点: 重点:现代旅游的主要特点和基本要素 难点:现代旅游的主要特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旅游的发展及现代旅游的特点 1.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 旅游活动自古就有。根据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古代旅游、近代旅游和现代旅游。 (1)古代旅游: 时间:1840年以前 特点:只局限于一定社会阶层的少数人,事务性出游占绝大多数,出游的距离较短,没有出现提供旅游专业化服务的企业。 (2)近代旅游: 时间:1840年~1950年 标志:1841年,英国首次出现以盈利为目的、面向普通人的专门化旅游服务,随后诞生了旅行社 特点:仍是高消费活动,普及程度、活动范围和规模仍然有限,没有形成完整的旅游产业结构。 (3)现代旅游: 时间:1950年以后 发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 原因:①新的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迅速发展,世界局势也日趋稳定,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安定,使人们外出旅游的欲望日益增强。②交通条件的改善,尤其是超音速大型客机的出现,使世界各地的距离日益“缩短”。 2.现代旅游的特点 (1)旅游主体的大众化 图1.1国际旅游人数及收入的增长通过读图,了解到: 国际旅游人数及收入呈快速增长的趋势,反映了旅游逐渐成为大众化的消费活动。据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全球旅游人数每年多达30亿人次。 思考 1.作为一名旅游者,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点拨:旅游者的基本条件:闲暇时间、经济条件(即金钱)、动机(即旅游欲望)。 2.旅游主体的大众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点拨:旅游主体的大众化说明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广大人民的经济收入提高,劳动时间缩短使闲暇时间延长,为外出旅游提供了金钱和时间的保证。此外,随着竞争的激烈化,人们逐渐进入了节奏快、强度高、风险大的工作状态。在这种背景下,大众对旅游休闲的需要也随之提高。 (2)旅游形式的多样化

五年级信息技术下册 第八课 旅游计划1教案 龙教版

第八课旅游计划 一、教学目标 1.复习Word里插入表格,并能熟练的运用。 2.通过合作学习,提高网上查找相关旅游资料的能力。 3.培养同学们热爱祖国的情感,陶冶同学们的情操。 二、教学任务 选择旅游目的地,成立旅游小组,制订旅游计划 三、教学重点、难点 搜集资料,学生学会在网上查询需要的资料。 四、教学方法:交流协作、任务驱动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同学们,五一小长假是我们外出旅游的大好日子,旅游可以锻炼你们的独立生活的能力,开拓你们的视野。你们打算到哪里去旅游?在出发之前,我们不妨利用网络资源,安排一次奇妙的网上之旅。大家请跟我来!选择目的地: 任务一:选择旅游目的地 1.呈现我国各大名胜古迹,旅游胜地的图片。(图片自选) 2. 同学讨论“你最向往祖国的哪些地方?” 3.兴趣相同或目的地相同的同学组成一个旅游小组。(同时也是一个学习小组) 任务二:制订小组旅游计划 1.旅游小组利用网上资源,讨论外出旅游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1)以下步骤也许对学生们有帮助:

a) 找到我国十大旅游胜地的名称以及它们在我国的位置; b) 了解这些旅游胜地的旅游景点并做出选择; c) 选择旅游线路及交通工具,做出日程安排; d) 估算行程花费并讨论旅行计划; e) 制定旅行计划书并画出行程路线; f) 选出你们最想去的两个旅游胜地,并说明原因。 二、查找资料 可到以下网站查阅相关资料: https://www.360docs.net/doc/6418121188.html,/china/ https://www.360docs.net/doc/6418121188.html,/lrlgh/615121.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6418121188.html,/zou38.htm 小学资源网:https://www.360docs.net/doc/6418121188.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6418121188.html,/publicforum/Content/tianyaphoto/1/13823.shtml 三、小结 1.以提问的形式,学生讲出小组讨论结果。 2.全班同学互相浏览各小组的旅游计划,可相互对比,提出个人意见。看哪一组的计划做得最好。

旅游文化课程教学大纲.doc

《旅游文化》教学大纲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旅游专业、酒店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为了让学生拓宽知识面、提高文化素养、掌握相关实践操作技能而开设的一门综合性素质课程。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旅游与文化的概念、文化的结构、类型、基本特征和功能;了解旅游文化的概念、特点和结构;充分认识旅游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旅游文化发展的历程和各阶段的特点;了解中国旅游文化传统及其价值;认识和掌握旅游主体文化、客体文化及中介体文化的概念内涵、主要特点等;认识和掌握宗教文化、建筑文化、园林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的概念、类型、特点、发展历史等有关内容;了解旅游文化与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之间的关系;加深对中国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认识和理解;了解和掌握河南旅游文化资源的特点及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思路等。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案例教学、影象资料欣赏等形式,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旅游文化现象、解决旅游文化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实地考察、项目竞赛和课程小论文写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科研能力,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和旅游企业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思路 以中国旅游文化为讲授主线,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揭示中国旅游资

源的民族性特点和文化传统优势;以旅游客体文化为讲授重点,同时也兼及旅游主体文化、中介体文化的重要内容;在系统介绍旅游文化基本理论知识以后,分别介绍宗教文化、建筑文化、园林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等几种比较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客体文化。在课程后续建设中,将结合河南旅游文化实际,研究探讨发挥河南旅游文化资源大省的优势,逐步向旅游文化产业大省迈进的发展思路。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理论课教学内容与要点 第一章旅游文化概述 要点:了解旅游和文化的基本概念及二者关系,了解旅游文化的特征和结构。回顾旅游文化发展历程,了解中国旅游文化发展各时期的主要特点。通过对旅游活动实质、旅游发展历程以及与其他文化的关系的探讨,充分认识旅游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章旅游主体文化 要点:了解旅游主体、旅游主体文化的基本概念及二者关系,了解旅游主体文化在旅游文化体系中的核心地位。重点了解不同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所表现出的不同的文化角色、个性心理及审美倾向等。 第三章旅游客体文化 要点:认识旅游客体及旅游客体文化的研究对象,把握旅游客体的类别与旅游客体文化所包含的内容。认识和掌握自然美、人工美的构成及审美观照,掌握旅游客体的文化功能。重点了解和掌握中国旅游

我们去旅游教案修订稿

我们去旅游教案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我们去旅游》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积极参与交际,轮流当导游,给大家清楚介绍自己知道风 景名胜。 2、在交流中,学会倾听、提问,感受乐趣。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画片、师生演示赏析,学生小组练习、演示、评价,掌握交际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与愿望,能积极参与交际,感受交际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把自己见到的风景名胜讲清楚。 三、教学准备: 动画课件、PPT课件、8面小旗、有风景名胜图片及文字资料的卡座、旅游帽一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祖国有许多的美丽的风景名胜,很多游客都喜欢去那里旅游,把美丽的景色拍下来,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幻灯片出示祖国名胜的图片(配上音乐) 2、提问:同学们,刚才你都看到了些什么呀?

3、师过渡:看来同学们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那你去过什么地方旅游,也会看见一些美丽的景色呢,告诉我们吧(小组自由发言,再提问)【设计意图:通过欣赏祖国的风景名胜和平等交谈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景点名称。】 二、动画演示,明确要点 1、师:原来我们班有这么多的孩子爱去旅游,旅游的时候,一般都会有一个哥哥或姐姐带着我们去参观的,那个人是——贴画:导游!那跟着导游去参观的人就是——贴画:游客!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玩游戏,就叫做:我们去旅游(齐读题目)。想玩吗自由读读口语交际我们去旅游的要求,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提问:你读懂了什么? 3、读懂了要求,想玩这个游戏,还要清楚地知道:导游和游客是怎么做的你想当导游还是游客呢 想当导游的同学请举手,老师准备了一个动画片,请你们认真看,听清楚导游是怎么说的? 想当游客的同学请举手,也请你们认真看,听清楚游客是怎么说的? 【设计意图:学生带着目的去看动画片,能更加集中注意力观察他所要扮演的角色。】 4、看动画片 5、明确要求 1)、同学们看得可认真了,那动画片里的导游是怎么说的?

第一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教案)

第一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本章的讲解,使学生能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观察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的发展,认识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这一基本的旅游活动发展规律。 教学重点:1.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2.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教学难点:旅游活动的产生。 教学内容: 第一节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与发展 一、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移活动 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这一时期人类客观上既无开展旅行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亦无外出旅行的愿望。 二、人类旅行需要产生的背景 三次社会大分工与旅行的产生: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畜牧业与农业分离;第二次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第三次大分工商业、商人与农业、手工业分离。易货贸易的发展使得不同产品之间的交换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大,人们需要了解其他地区的生产和需求情况,需要到其他地区去交换自己的产品或货品,因此也产生了旅行经商或外出交换产品的需要。 人类最初的旅行活动远远不是什么消遣或度假活动,而是人们出于现实主义目的,特别是出于经商贸易、扩大对其他地区的了解和接触的需要,所促发的一种经济活动。 三、奴隶制社会的旅行发展 西方奴隶制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客观上为当时的旅行发展提供了便利的物质条件。一方面是道路的建设;另一方面是驿站(既有官方的,也有私人旅店)的发展。 奴隶制社会的旅行活动基本上都是在本国境内进行的,特别是以较近距离的旅行为主。但也有国际性的长途贩运,大多是贩运粮食、酒、铅、锡和陶器等基本商品,另外还有奢侈品。 就整个世界而言,人类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活动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并在奴隶制社会时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绝大多数旅行活动是人们出于易货经商的需要自发开展的一种经济活动,是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产品交换,从而推动了人们对外出旅行的需要。 四、封建社会时期旅行的发展 (一)中国 道路:驰道、直道、五尺道、新道等四通八达的道路网 驿站:置、邮、驿、亭、站、军台、赤台、水驿、递运所 类型: 帝王巡游:乾隆下江南、隋炀帝下江南、秦始皇东巡 士人漫游:李白、杜甫、苏轼等 公务旅行: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下西洋 宗教旅行:鉴真东渡、玄奘取经

制定旅游计划教学设计及反思

制定旅游计划教学设计 及反思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教学设计 《制订旅游计划》 教 学 设 计 定远实验小学张露 2015年 4月 8日 制订旅游计划 实验小学张露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07-109页综合与实践制订旅游计划。 教材分析:本次活动是"数与代数""统计与概率"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主要引导学生在为小芳一家规划旅游行程、进行旅游费用预算,以及为自己家制定一个外出旅游计划的过程中,体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数学素养。教材安排了提出问题、费用预算、尝试实践、回顾反思四个环节的活动。

学情分析:本节活动课安排在小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后面,是对小学六年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学生已经学完了小学六年的数学知识,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方法和统计知识,学生们在六年中也或多或少的随父母去旅游过,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分析教材提供的信息,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合理思考、计算、比较,解决有关旅游费用的实际问题,能独立收集、分析与整理一处旅游地点旅游的各类信息,结合自身实际,制订比较可行的家庭旅游计划,并进行旅游费用的预算。 使学生能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初步积累社会活动的简单经验,发展应用和创新意识。 使学生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学会评价与反思,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合理分析、处理信息并完成旅游制订和费用预算。 教学难点:合理提取信息,制订旅游计划。 研究目标: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也利用同学们最感兴趣的旅游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 2、使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和回顾反思等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我们去旅游教案

第 3课时备课

【教学内容】 《我们去旅行》是山东人民出版社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交通连着你我他》中第二课的第一课时。 【课标要求】 1、能够识度本地区,旅游景点等平面示意图,能够正确辨认地图上简单的图例。 2、了解我国的交通发展状况,感受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材分析】 当前我国的铁路、公路、航空、航海、和内河航运等交通线,就像人体的血管一样,连接着祖国的每一个角落,也是一个地区和国家的经济命脉。交通工具和运输网络的现代化,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外出旅行成为人们生活中经常的活动。 本课时是在前一节课时,了解了我国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的基础上,通过学看《中国交通图》,了解我国交通运输网,了解运输方式的多样化发展趋势,感受交通便利带来的人们生活的多样化趋势。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交通的发展,并运用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好品质。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1、感受交通运输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价值,体会交通发展给人们带来的便利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良好品质。

知识目标: 1、学看中国交通图,认识主要图例,了解我国的交通运输网。 2、了解我国运输方式正在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 3、了解交通便利带来了人们生活的多样化。 能力目标: 1、培养尝试合理的探究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看《中国交通图》,了解交通运输方式正朝向多样化方向发展。 培养学生自主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学生外出旅游的照片课件搜集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五个小宝贝跟着爸爸去了很多地方,完成了很多有挑战性的任务,这一次 栏目组向我们发出了邀请,邀请我们和五个宝贝一块完成任务。敢接受挑战吗 这一次接到的任务又是什么呢一起来看。(是从北京出发乘火车—上海) 师:同学们,你知道我们要走的铁路线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相关的知识,为这次也为以后的出行做好准备。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伊始借助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档栏目《爸爸去哪儿》,来激发学生的想去旅行的兴趣和愿望,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为整堂课的高效运行打下基础。

综合与实践——制定乡村旅游计划教案

综合与实践——制定乡村旅游计划 ◆教材分析 综合应用的设计源于贴近学生的生活,探索起来能小中见大,有较强的挑战性和综合性。这一综合应用的内容涉及计算、统计等知识,通过调查、访谈、比较等多种方法进行探索。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要注意小组内成员之间的交流、小组之间的交流,以拓宽信息来源渠道和信息量,把学生开展的活动、搜集的信息资料进行全班的集中展示,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用数学知识科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应用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情感与态度: 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激发学习知识的热情。 ◆重点、难点 重点 学会科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难点 根据分析结果,合理安排方案。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练习本;草稿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马上快到国庆了,你们打算和家长一起外出旅游吗?你们都去过那些地方?有什么好风景?给同学们介绍一下,让我们共同分享。 师: 看来同学们都很喜欢旅游,说起旅游大家兴趣这么浓,老师也很喜欢旅游,祖国的山山水水神奇秀美,蕴藏着好多知识,在旅游中,老师还发现会遇到好多数学问题呢!旅游中到底有哪些数学问题,这节课老师就带大家一起来探讨旅游中的数学知识。(板书:制定乡村旅游计划) (二)探究新知: 1.师:现在在我们城市周边兴起了很多农家乐的旅游活动,可是我们不能说去就去,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考虑,请大家仔细想一想如果我们班级秋游的时候到这里游玩,我们都需要考虑哪些问题? 2.师:是啊,下面就请同学们来看怎么样租车去最省钱? 多媒体播放旅游情境图信息,并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 (1)探究如何坐车 A.租车方案 方案一:从学校乘公交车到景区大门口,每人单程3元。 方案二:如果包车,45座的客车,往返300元。 B.汇报租车方案 方案一:来回需要:44×3×2=264(元) 方案二:来回需要:300元。

探索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模式创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418121188.html, 探索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模式创新 作者:袁琳 来源:《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3年第48期 摘要:旅游文化课程必须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才能确保课程的先进 性和实用性。如近几年持续的生态旅游热,支撑其发展的文化基础(生态文化),仍处于零散状态,急待研究、整理并充实到课程内容中。旅游文化课程内容没有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及时吸收新的内容,课程内容仍以传统的、历史的文化为主体,对现代旅游有关的其他文化没有或很少涉及。可以说,目前的旅游文化课程内容,仅是中国旅游文化的一部分,课程内容严重缺失,很不健全。 关键词:旅游文化;旅游文化课程;创新 一、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结构框架和程序。在进行《文化旅游学》课程教学改革时,主要尝试以下几种教学方式创新: 1.问题启发式 讨论式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有计划、有准备地组织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结合教学材料通过思考、探讨、交流(分析与争辩)来解决问题,从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讨论式常见的方式有同桌讨论、前后(4人)讨论、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或派代表发言)等多种方式,既可以单一使用,也可以多种方式并用。更可以和其他教学方式交叉使用,例如讨论式可以是探究式教学或问题(课题)式教学中的一个环节。 2.案例讨论式 管理案例教学于20世纪20年代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和摸索,哈佛商学院已经建立了相当规模的完整案例教学和管理系统。到上世纪20年代世界旅游发达的国家已将案例教学引入了旅游教育与培训中,并且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我国的旅游教育培训中,有的院校在一些实践性较强的饭店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等课程的教学中已经引用了案例教学方法,但是,在《旅游文化学》课程中尚未得到普及推广,学生在校期间接触到的案例数量也远远不够。 许多旅游院校的《旅游文化学》教学模式,基本上还是课堂授课的灌输方式,教材的编写仍然未能很好的利用系统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的编写方法,对于《旅游文化学》这一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无疑有较大的局限性,使得我们的学生适应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较差。《旅游文化学》是一门新兴的应用型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要求教学能够与实践相结合。但由于受条件的限制,许多专业院校都没有现场模拟教学基

2014湘新版六上美术《我们去旅行》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一课:我们去旅行 教学目标: 1.善于收集整理资料,能用手绘的方式描绘旅行线路示意图。 2.能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自己旅行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并用文字补充说明。 3.能运用简单的平面设计的形式原理,集体合作制作一个集锦本。 4.在有趣的美术活动中,寻访自然美景,了解社会历史、文化渊源,探究世界奥秘,激发热爱生活、艺术的情感。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准备: 1.相关图标的知识性资料 2.相关示范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 一、情境导入: 1.结合学校的出游地点或城市的著名风光播放录像,配以音乐,或展示收集的相关地图、门票、明信片、照片等资料。 2.提问:请根据录像内容,说明一下是哪里的风光,其特点如何?说说你最希望到哪里旅游?为什么? 二、学习新知: 1.旅途中看到的公共图标是一种醒目的无声语言,既形象又简明。 2.思考训练: (1)这些小图标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出示公共图标图片) (2)出示照片,指出相应的图标。 3.出示一张中国地图或本省地图,学生结合地图认识图标。 三、学习探究 以森林公园及周边为例,讨论旅行线路示意图绘制的方法和步骤 1.提问:森林公园及周边有哪些景点? 2.师拿出6张彩色小纸片:写上相关景点的名称,再加上入口和出口,按小致方位依次将景点的彩色纸放置在作业上。(解决构图问题) 3.用线依次将各景点连接。 4.将彩纸拿走,请六名同学上台画出各个景点。 5.加上图标或趣味性的图文,用醒目的箭头标明行动路线。 四、作品拓展 1.第一幅画是用动物的形象来突出主要景点的特征(是用水粉上色的方法),例如动物园等等。 2.第二幅车是用蓝色带、红箭头来标明各景点的旅游顺序。(用彩色铅笔着色) 3.第三幅画是用黑白线描的方法表达。 4.第四幅画是根据整个风景区地形范围来设计旅游线路。 五、自主表现 1.提出作业要求。

旅行计划教案

旅行计划教案 【篇一:旅行计划教案】 课:制订旅游计划(一)教学内容分析1.本课主要内容本课是第 5课《制订旅游计划》的整个单元里最后一节课。与其说是一节课,倒不如说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一个综合应用。本课安排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管理工作表,学习在Excel中对工作表插入、重命 名等操作;第二部分是学习Excel的自动套用格式;第三部分 是制订旅游计划;第四部分是展示和评价作品。在前面几课学生已 经学习了利用Excel制作统计图表、对数据进行统计及排序, 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综合前面几课知识,通过搜集资料、汇总数据、分析数据制作含有天气预报、空气质量和交通住宿等多项内容 的旅游计划。 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订旅游计划。 难点:能灵活应用Word和Excel,制订计划。 (二)教学对象分析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利用Exc el制作统计图表、对数据进行统计及排序。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有 着强烈的求知欲,独立能力增强,本节课“制订旅游计划”的学习主 题对学生富有吸引力,但他们考虑问题还不够全面,容易脱离实际,所以对他们的学习指导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培养学生综合考虑问 题和融会贯通各种知识的能力,使制订的计划合理、可行。经过一 年多计算机应用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基础,对于已经学习过技 术和操作方法可让他们互相帮助,自行解决。同时,小学五年级的 学生竞争意识增强,实施分小组学习,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多个工作表的管理方法,学会分析数据清单中的数据。 (2)学会应用表格自动套用格式。 (3)综合运用Word和Excel制作旅游计划。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整理前面几节课制作的工作表,掌握管 理工作表的方法。 (2)通过制作风格各异的表格,掌握自动套用格式,了解自动套 用格式的作(3)通过制作旅游计划,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小组合作探 究和尝试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积极、合作、进取的精神。

旅游文化学教案.docx

第 5 章旅游体验文化的微观分析 第 1 节旅游审美体验 一、旅游审美与旅游审美体验 (一)旅游审美旅游审美主体旅游审美客体旅游审美关系 (二)旅游审美体验 旅游审美体验包括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理解、审美情感四大基本要素,既包括体验 心理,也包括体验行为。旅游审美体验与旅游审美的区别:首先,旅游审美主、客、关系 三者并重,是对三者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种审美形态的概括;而旅游审美体验重在旅游审美主体,是对主体审美过程的概括。 其次,旅游审美并未刻意突出体验心理,而旅游审美体验则以体验心理为重心。 二、旅游审美体验的过程(一)旅游审美体验的心理要素1、感知因素审美感知过程:对 审美对象产生感觉、知觉、形成记忆表象的过程。 审美感觉,是审美对象的个别的现象、特征或属性在审美主体头脑中的零散反映。 审美知觉,对不同类的审美感觉加以联系、综合、补充,从而对审美对象形成的比较复杂 比较完整的反映。审美感知过程,属于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感性认识阶段。 2、想象因素想象包括知觉性想象、再现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 知觉性想象,指伴随审美知觉的审美想象,特点是牵动主体情感的外移。再现性想象常常 借助语言描述和非语言描绘(图样、图解、符号等 ),最大限度地恢复、复现原来的记忆表 象。创造性想象常常借助粘合、夸张、变形、抽象等手段或方法,将原有记忆表象重新加 工组合,创造出新的形象。审美想象属于对美的感性认识向美的理性认识上升的中间环节。 3、理解因素审美理解,把握审美对象内部联系或本质的思维过程。 第一层次是能够理解现实与虚幻,把现实生活中的事件、情节和感情与审美或艺术中的区 别开来。 第二层次是能够理解审美形象的内容,对题材、人物、典故、背景、情节、符号、意义、 技巧、程式等理解。第三层次是对融合在形式中的意味的直观性把握,积理性于感性之中,融思索于想象和情感之中。审美理解是审美心理活动最复杂、最高级的过程,只有达到理解,才能产生最丰富、最深刻、最强烈的美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