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精品】周邦彦的歌妓恋情词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邦彦的歌妓恋情词

摘要:

在宋词的发展史上,周邦彦是宋词发展史上重要的人物,他的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崇高的地位,这是不容置喙的。周邦彦的词作,内容不外乎男女恋情、别愁离恨、人生哀怨题材。周邦彦的歌妓恋情词是他创作时的一个重点,以追忆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他的别离伤感、爱慕深情、追寻回忆、眷恋哀怨,开拓了北宋词坛的词风。我们在结合前人的评价和后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周邦彦的时代背景、生平经历、作品研读以及文学艺术成就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从而体会周邦彦的歌妓恋情词的美好与感动。

关键词:周邦彦;歌妓恋情词;思想价值

引言:

歌妓词是指那些以歌妓的日常生活形象、心理以及词人同歌妓之间的关系为中心抒写他们日常相处事件为内容的那一类词,从词诞生之初,歌妓就是各家吟唱的一大对象,故歌妓词在文学史上也占有一定的分量而恋情词则多是抒发作者情感,情真意切,含蕴丰厚,给人以轻柔迷离之感。但现在大家在研究周词时多研究其艺术成就,究其词的内容却很少有人关注。周邦彦的歌妓恋情词内容也是非常丰富的,我们在研究歌妓恋情词时应更多关注周邦彦生平和他的情感世界,发掘歌妓恋情词的艺术价值。品读歌妓恋情词让我们重回北宋,走进周邦彦的词作世界,尽情领略其中的深沉的感情。

歌妓恋情词以及唐宋歌妓恋情词的发展

(一)歌妓恋情词的定义

先秦时代就已经出现歌妓,据史书左传记载,春秋时代就已经有了乐女,就单纯的为最高统治者跳舞的歌舞妓。最初的歌妓简单只是为了娱乐消遣,但到了南北

朝时期才逐渐与文学有了一定的联系,将歌舞内容写进文学创作中。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城市经济的稳定繁荣发展,人们日渐增长的文化需求,歌妓这歌新兴的行业也开始出现。

宋代歌妓较多,带动了歌妓事业的发展,且歌妓多与文人雅士交往密切,唱的也多是文人谱写的曲子,各种歌妓的形象便也成为了文人创作的对象,在当时共有三种歌妓类型宫妓、市妓和私妓,是按照身份等级来区分,宫妓多为在皇宫中为皇帝和大臣表演的在民间和教坊或官宦家有罪女子中选拔出来的优秀女子。歌妓指的是私妓指的的是很多有钱的人家从贫穷老百姓那里买来的养在自己府中,经过歌舞培训,用以平时消遣活动,也可以互相转赠的一种歌妓类型。而市妓,顾名思义,就是在市井中卖唱的妓女,相较于前两种来说,也比较自由,多被文人雅士寻找,互诉衷肠,倾诉失意之志,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文化娱乐需要。所以歌妓恋情词就是以歌妓为描写对象,描述她们生活情景,心理状态,并将一定的感情融入进去的一种词作类型。

(二)唐宋歌妓词的发展

兴盛于宋代的词正如我们所熟知的那样,盛于宋代,所以才会在后人的口中被称为宋词。宋词起始于五代十国,或许更早,但却成于唐代,最早被考证来的词应该就是燕乐的流传,人们为了需要而创作的“敦煌曲子词”,但宋词在产生之初,还被称为“诗余”“长短句”等别称。

虽然唐诗是唐代的代表,但中晚唐时期的词还是有了一定的进步,就比如温庭筠就是当时的代表人物,其文采华丽,精致工练,其词多写花前月下、闺情之事,抒发眷恋哀怨,形成了以情为主,绮软的花间风格,为“花间派”的重要词人,对五代以后词的大发展起了很强的推动作用。虽然这种抒情的文学形式到了晚唐末期

才被人们重新重视起来,其作品虽数量不占优势,但大多都被人们熟知,可以说温庭筠对宋代的歌妓恋情词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开启了歌妓恋情词创作的先河。如果说中晚唐时期的歌妓恋情词只是词人们的小试牛刀,那么在宋代便以它的魅力,征服了一个时代,成为了宋代的词的内容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宋代之初,政治稳定,经济高速发展,尤其是城市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市民阶级的壮大,这样,人们的精神需要也随之增多,作为形式短小,且易朗朗上口,可以谱曲的宋词就这样走进宋代人的生活中。而且为了迎合当时统治者和贵族豪绅的需要,大量的教坊与歌楼便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歌妓恋情词便在这时应运而生,形成了一种社会风气,这样以曲为调的歌妓恋情词便更能受到大家的喜爱,获得了到长足的发展。最重要的是,在这时人们难以突破唐诗的藩篱,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唐诗都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词却还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可以任凭文学家运用更完善的词的体制,更多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方式来抒发自己的满腹才情。所以在北宋时期,宋词开始进入自己的黄金时期。在两宋时期出现了大量的文人,例如柳永、周邦彦、秦观等著名词人,均创作了大量的歌妓恋情词,使其无论是在形式还是立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虽然在两三百年的繁荣发展之后的宋词开始走向衰落,歌妓恋情词的地位也已岌岌可危。大多数人都认为是元曲的兴起导致了宋词的衰落,但其实在南宋末年,词就已经显示出疲软之态,大多数的文人都已经创作不了好的词作,可以这样讲,在宋词这支柔丽的长曲中,可能张炎的词也就是南宋末期的时代之声。张炎词的特点就是空灵却不失雅致,他在词作风格上多靠近周邦彦、姜夔,他们都是歌妓恋情词创作的代表人物,他个人虽也擅长写个人恩怨并长于咏物抒情,但无奈其在歌妓恋情的发展过程中,已是最后的阶段。虽无奈于宋词的衰落,但总体来说就是它内

在的特征的缺失,它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异化,豪放词派的出现,动摇了歌妓恋情的地位,使其发展脱离了原先的轨道,再加上文化消费市场的不断更新,就让元曲取代了宋词的发展。由此,宋词在历史的长河中缓缓逝去,歌妓恋情词也就成了后人们口中的惊叹于赞赏。

二、周邦彦的生平经历以及创作原因

(一)生平经历

周邦彦(1056—1121),钱塘(今杭州)人。字美成,自号清真居士,北宋末词坛著名人物。从小生活在一个父慈母仁的家庭里,性格放荡不羁,但是他自身还是非常求学上进,涉猎广泛。他自命不凡,好幻想,却又有着一颗敏感的心灵。从当时儒家的传统观念来看,他不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心仪变法,不愿随波逐流,当他成为太学生时,献《汴都赋》,大力推崇新法,得神宗赏识,就成为了试太学正,当时才二十九岁的他,就凭自己“壮采飞腾,奇文绮错”的文字,成为学官。但之后五年却未见升迁,可能只有辞素之意,却被未有应物之才。神宗死后,高太后执政,就谓“元祐更化”,在这时一直推崇变法革新的周邦彦就没有什么好的下场,又因他的个性使然,在这一时期就被外放。从元祐三年到绍圣四年,这十年间,浮沉于州县,漂流于道路,所谓“风灯零乱,少年羁旅”,绍圣四年召还,跳出选海,在这时便上重进汴都赋表,在京中过了十四年。在这时虽然他归于班朝,尝试捷径,拉拢他人,但还是不免被流放的命运。在京在政和六年,周邦彦做大晟府乐正,这个职务就是整理古乐,创制新调。大概是因为周邦彦对于作词度曲方面的天赋,于是便任命他为该音乐机构的领导人,在此职务做了两年的时间,他整理了许多旧曲,对乐词的发展贡献颇多。在此之后又被流放,这时已是六十多岁高龄的周邦彦已经没有太多精力去应付官场之事,这时的一首西平乐,“感叹事逐孤鸿渐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