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课件(PPT 57页)
合集下载
高血脂患者健康宣教ppt课件【67页】
![高血脂患者健康宣教ppt课件【67页】](https://img.taocdn.com/s3/m/ffc25471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4f.png)
62
控制体重
肥胖是引起高脂血症、冠心病等疾 病的诱发原因,对体重超过正常标准 的人,应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减轻体重, 最好以每月减轻1~2kg为宜;同时坚 持降体重的饮食原则,即低脂肪、低 糖、足够的蛋白质。
63
适量运动
•
经常进行体力活动或体育锻炼。体力活
动和体育锻炼不仅能增加热能的消耗、控制
体重,而且可以增强机体代谢,提高体内某
10%
xx
27
降胆固醇治疗可以清除“坏” 胆固醇
• 降胆固醇治疗使血液中“坏”胆固醇减 少,减缓斑块的形成和进展
xx
28
减少稳定斑块诱发的疾病
• 降胆固醇治疗可以减少稳定斑块诱发的 疾病
– 心绞痛 – 心肌梗死 – 脑缺血 – 脑梗塞等
xx
29
降胆固醇治疗使不稳定斑块变得 稳定
• 降胆固醇治疗可以使“薄皮大馅”的不 稳定斑块中的“油汤馅”减少,“饺子 皮”变厚,从而使血管内的“不定时炸 弹”不再爆炸
LDL-C (mg/dL)
<160
<130 <100
<80
2006中华心血管病年会,厦门xx
39
选择理想的降胆固醇药物
• 常用的降脂药有4类
– 胆酸螯合剂
–他汀类
– 烟酸及其衍生物
–贝特类
• 其中,他汀类是降胆固醇治疗的理想药物
赵水平《临床血脂100问》第43,44页
xx
40
选择他汀类药物的理由
黏附分子 巨噬细胞
CRP
氧化的 泡沫细胞 LDL-C
内皮功能受损
炎症/氧化
斑块形成
平滑肌细胞
斑块不稳定 和血栓形成
CRP=C反应蛋白;; 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6醇.
控制体重
肥胖是引起高脂血症、冠心病等疾 病的诱发原因,对体重超过正常标准 的人,应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减轻体重, 最好以每月减轻1~2kg为宜;同时坚 持降体重的饮食原则,即低脂肪、低 糖、足够的蛋白质。
63
适量运动
•
经常进行体力活动或体育锻炼。体力活
动和体育锻炼不仅能增加热能的消耗、控制
体重,而且可以增强机体代谢,提高体内某
10%
xx
27
降胆固醇治疗可以清除“坏” 胆固醇
• 降胆固醇治疗使血液中“坏”胆固醇减 少,减缓斑块的形成和进展
xx
28
减少稳定斑块诱发的疾病
• 降胆固醇治疗可以减少稳定斑块诱发的 疾病
– 心绞痛 – 心肌梗死 – 脑缺血 – 脑梗塞等
xx
29
降胆固醇治疗使不稳定斑块变得 稳定
• 降胆固醇治疗可以使“薄皮大馅”的不 稳定斑块中的“油汤馅”减少,“饺子 皮”变厚,从而使血管内的“不定时炸 弹”不再爆炸
LDL-C (mg/dL)
<160
<130 <100
<80
2006中华心血管病年会,厦门xx
39
选择理想的降胆固醇药物
• 常用的降脂药有4类
– 胆酸螯合剂
–他汀类
– 烟酸及其衍生物
–贝特类
• 其中,他汀类是降胆固醇治疗的理想药物
赵水平《临床血脂100问》第43,44页
xx
40
选择他汀类药物的理由
黏附分子 巨噬细胞
CRP
氧化的 泡沫细胞 LDL-C
内皮功能受损
炎症/氧化
斑块形成
平滑肌细胞
斑块不稳定 和血栓形成
CRP=C反应蛋白;; 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6醇.
心脏常用检查结果解读PPT参考幻灯片课件PPT60页
![心脏常用检查结果解读PPT参考幻灯片课件PPT60页](https://img.taocdn.com/s3/m/8f641b52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a0.png)
PASP(mmHg) 30-50 50-70 >70
超声心动图测的肺动脉压来自于三尖瓣返流量的估算
超声心动图测的肺动脉压高于实际肺动脉压
10
第11页,共60页。
猝死风险
项目 LVEF% LVEDd PASP 主动脉瓣
指标 <30% >70mm >70mmHg(重度高压) 重度狭窄
11
第12页,共60页。
45
第46页,共60页。
冠脉血流分级
• TIMI分级(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Trail, TIMI)
• TIMI 0级:闭塞远端血管无血流
• TIMI 1级:病变远端血管有前向血流, 但不能充盈
远端血管床
• TIMI 2级:造影剂能缓慢充盈远端血管床(>3个 心动周期)
• 表示由哪一侧冠状动脉供应室间隔的膈面 和左室的膈面部分
• 85%右优势, 8%左优势, 7%均衡型
33
第34页,共60页。
左优势冠脉
34 第35页,共60页。
左优势冠脉 AP Caudal
35
第36页,共60页。
旁路移植血管 Bypass Graft
• 1. 动脉桥血管: 内乳动脉 IMA (Internal Mammal Artery) 桡动脉(radial artery)
心梗?心肌病?应激?
高血压/缺血/肥厚型心 肌病/扩张型心肌病/淀
粉样变性等
缩小/正常/扩大 心肌病/非心肌病/心率
房室缺、室间隔穿孔、 室壁破裂、室壁瘤
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 瓣
结构性心脏病
结构性心脏病/ 心衰继发表现
心包积液、心包缩窄 快/正常/慢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诊断和治疗.pptx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诊断和治疗.pptx](https://img.taocdn.com/s3/m/71b79bba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dd.png)
第20页/共103页
继发脑干出血的临床表现
出现昏迷早且重,(97%)在发病24小 时内昏迷;血压相对较高,(79.5%)的最 高收缩压达200mmHg以上,眼位改变多, 占53.85%,表现为分离斜视、歪扭斜视、 眼球浮动、中央固定等,存活期短, (74.4%)在48小时内死亡,说明脑干出血 是促进脑出血死亡的原因之一。
第15页/共103页
出血后脑的组织学变化
出血2天后,出血灶周围可见多核白细胞。 因脑出血的血肿一般均较大,对周围组织 挤压,故周围组织常有缺血软化。 2.血肿吸收期:持续5-15天。 大约在出血4-10天后,红细胞破裂,血红 蛋白逐渐被吞噬细胞吞噬。 3.后期: 血肿吸收后,形成胶质纤维瘢痕或中风囊。
根据出血部位,出血的量及发展速 度而分型。
(一)基底节区出血 这是脑出血的好发部位,占脑出
血的60%~70% (壳核、丘脑、尾 状核、带状核)。
第30页/共103页
轻型—出血量<30ml ①突然头痛、头晕、恶心呕吐。 ②意识清楚或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障碍。 ③ 出血灶对侧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三偏)。 ④失语(优势半球)。 ⑤凝视(两眼可向病灶侧凝视)。
主要病因
• 高血压 • 脑淀粉
样血管 病 • 口服抗 凝药物
发病率增加原因
老龄化 血压控制不良
控制血压可能有助于 降低人群的发病率
使用抗凝药
溶栓治疗
抗血小板药物应用
Feigin VL, Lawes CMM, Bennett DA, Anderson CS. Stroke epidemiology: a review of population-based studies of incidence, prevalence, and casefatality in the late 20th century. Lancet Neurol 2003; 2: 43–53.
继发脑干出血的临床表现
出现昏迷早且重,(97%)在发病24小 时内昏迷;血压相对较高,(79.5%)的最 高收缩压达200mmHg以上,眼位改变多, 占53.85%,表现为分离斜视、歪扭斜视、 眼球浮动、中央固定等,存活期短, (74.4%)在48小时内死亡,说明脑干出血 是促进脑出血死亡的原因之一。
第15页/共103页
出血后脑的组织学变化
出血2天后,出血灶周围可见多核白细胞。 因脑出血的血肿一般均较大,对周围组织 挤压,故周围组织常有缺血软化。 2.血肿吸收期:持续5-15天。 大约在出血4-10天后,红细胞破裂,血红 蛋白逐渐被吞噬细胞吞噬。 3.后期: 血肿吸收后,形成胶质纤维瘢痕或中风囊。
根据出血部位,出血的量及发展速 度而分型。
(一)基底节区出血 这是脑出血的好发部位,占脑出
血的60%~70% (壳核、丘脑、尾 状核、带状核)。
第30页/共103页
轻型—出血量<30ml ①突然头痛、头晕、恶心呕吐。 ②意识清楚或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障碍。 ③ 出血灶对侧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三偏)。 ④失语(优势半球)。 ⑤凝视(两眼可向病灶侧凝视)。
主要病因
• 高血压 • 脑淀粉
样血管 病 • 口服抗 凝药物
发病率增加原因
老龄化 血压控制不良
控制血压可能有助于 降低人群的发病率
使用抗凝药
溶栓治疗
抗血小板药物应用
Feigin VL, Lawes CMM, Bennett DA, Anderson CS. Stroke epidemiology: a review of population-based studies of incidence, prevalence, and casefatality in the late 20th century. Lancet Neurol 2003; 2: 43–53.
老人高血压特点及临床诊治演示文稿
![老人高血压特点及临床诊治演示文稿](https://img.taocdn.com/s3/m/5b4f471f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38.png)
现在是46页\一共有57页\编辑于星期四
(2)诊断步骤: 首先确定是否合并餐后低血压:
测定餐前血压和餐后 2h 内血压(每 15min 测定
1 次);
24h 动态血压监测(注意调整餐后血压测量时间 间隔)。
现在是47页\一共有57页\编辑于星期四
其次要明确病因与诱因,基础病因包括糖尿病 、帕金森病、高血压、肾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诱因包括血容量不足、药物因素(新增利尿剂、血管 扩张剂、降压药物过量等)及与进餐有关的危险因素 (高碳水化合物餐、一次进餐量过多和温度过热、长 期卧床患者坐位进餐时间过久等)。
现在是36页\一共有57页\编辑于星期四
未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或改变失败(体质量增加或肥胖 、吸烟、过度饮酒);容量负荷过重(利尿剂治疗不充分 、高盐摄入、进展性肾功能不全);失眠、前列腺肥大( 夜尿次数多而影响睡眠)、慢性疼痛和长期焦虑等。
(3)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夜间呼吸睡眠暂停综合 征、肾动脉狭窄等在老年患者中相对更常见)。
2.诊断标准与方法:目前尚无公认的难治性高血压的 诊断标准,如多药联合治疗不能控制血压的时间是多久,
有学者认为 3 个月,也有认为 4-6 个月。
现在是34页\一共有57页\编辑于星期四
3.处理
首先对难治性高血压原因进行筛查:
(1)判断是否为假性难治性高血压:常见有 测压方法不当(如测量时姿势不正确、袖带对 于受试者过大或过小);
2. 诊断标准和方法:从卧位转为立位后 3min 内 出现收缩压下降≥20mmHg 和(或)舒张压下降 ≥10mmHg,可伴有或不伴有低灌注症状。
现在是40页\一共有57页\编辑于星期四
低灌注临床症状:在体位改变如由卧位、 蹲位或久坐位突然立起时出现头晕、黑蒙、乏 力、恶心、视物模糊、苍白、冷汗等,持续时 间多在 5-10min,也有的长达 20min,严重者可 发生晕厥、癫痫样发作、跌伤骨折、短暂性脑 缺血及心绞痛发作。
(2)诊断步骤: 首先确定是否合并餐后低血压:
测定餐前血压和餐后 2h 内血压(每 15min 测定
1 次);
24h 动态血压监测(注意调整餐后血压测量时间 间隔)。
现在是47页\一共有57页\编辑于星期四
其次要明确病因与诱因,基础病因包括糖尿病 、帕金森病、高血压、肾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诱因包括血容量不足、药物因素(新增利尿剂、血管 扩张剂、降压药物过量等)及与进餐有关的危险因素 (高碳水化合物餐、一次进餐量过多和温度过热、长 期卧床患者坐位进餐时间过久等)。
现在是36页\一共有57页\编辑于星期四
未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或改变失败(体质量增加或肥胖 、吸烟、过度饮酒);容量负荷过重(利尿剂治疗不充分 、高盐摄入、进展性肾功能不全);失眠、前列腺肥大( 夜尿次数多而影响睡眠)、慢性疼痛和长期焦虑等。
(3)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夜间呼吸睡眠暂停综合 征、肾动脉狭窄等在老年患者中相对更常见)。
2.诊断标准与方法:目前尚无公认的难治性高血压的 诊断标准,如多药联合治疗不能控制血压的时间是多久,
有学者认为 3 个月,也有认为 4-6 个月。
现在是34页\一共有57页\编辑于星期四
3.处理
首先对难治性高血压原因进行筛查:
(1)判断是否为假性难治性高血压:常见有 测压方法不当(如测量时姿势不正确、袖带对 于受试者过大或过小);
2. 诊断标准和方法:从卧位转为立位后 3min 内 出现收缩压下降≥20mmHg 和(或)舒张压下降 ≥10mmHg,可伴有或不伴有低灌注症状。
现在是40页\一共有57页\编辑于星期四
低灌注临床症状:在体位改变如由卧位、 蹲位或久坐位突然立起时出现头晕、黑蒙、乏 力、恶心、视物模糊、苍白、冷汗等,持续时 间多在 5-10min,也有的长达 20min,严重者可 发生晕厥、癫痫样发作、跌伤骨折、短暂性脑 缺血及心绞痛发作。
高血压
![高血压](https://img.taocdn.com/s3/m/ed214305a216147917112833.png)
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尿蛋白
尤其适用于:合并心力衰竭,心肌梗死,房颤,蛋白尿
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肾病
第二节 原发性高血压
2.7 治疗 ② 药物治疗
第 36 页
ACEI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RB
血管紧张素受体Ⅱ拮抗剂
绝对禁忌证
• 无尿性肾衰竭 • 血管神经性水肿 • 妊娠期妇女
相对禁忌证
• 低血压 • 双肾动脉狭窄
2.7 治疗 ② 药物治疗
第 45 页
Diuretics 利尿剂
3
袢利尿剂
呋塞米,托拉塞米
作用特点:
强效利尿剂
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第二节 原发性高血压
2.7 治疗 ② 药物治疗
第 46 页
Diuretics 利尿剂
4
保钾利尿剂
螺内酯
作用特点:
中效利尿剂 与其他利尿剂合用避免低钾血症 心力衰竭患者重要用药
第五章
何非
高血压
安医大二附院 心血管内科 coffeelove3344@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1 2 3
单击此处添加文字内容 血压的生理学 单击此处添加文字内容 原发性高血压
单击此处添加文字内容 继发性高血压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01
血压的生理学
• 血压是什么?
第一节 血压的生理学
1.3 影响血压的因素
第 10 页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02
原发性高血压
• 定义、分类和流行病学 • 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
• 病理生理和病理
• 临床表现和体征 • 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 • 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 • 特殊类型高血压的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血压突然上升以收缩压升高为主,也可伴舒张压升 高 • 2、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心闷、气短、视力模糊 等症状,有靶器官病变者可出现心绞痛、肺水肿、高 血压脑病等 • 3、发作一般短暂、控制血压后可迅速好转,易复发。
高血压脑病
高血压病程中出现急性 脑血液循环障碍引 起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 表现 严重头痛、呕吐、神志改变,较轻者 仅烦燥、意识模糊、严重者抽搐昏迷
影响预后的因素(靶器官的损害)
左心室肥厚(心电图、超声心动图LVMI、X线) 动脉壁增厚(颈动脉超声IMT≥0.9mm或动脉粥 样硬化性斑块的超声表现) 血清肌酐轻度升高(男性115~133µmol/L;女 性107~124µmol/L) 微量蛋白尿(30~300mg/24h或白蛋白/肌酐比: 男性≥2.5mg/mmol、女性≥3.5mg/mmol )
病理 包括小动脉血管病变和靶器官损害
•小动脉损害 •张 力 增 强 → 管 壁 重 构 (remodeling) 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冠心 病、脑血栓
心 高血压心脏病 心力衰竭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左心室肥厚扩张
脑 脑出血
形成微动脉瘤 裂 高血压脑病 脑小动脉疼挛 颅内压↑ 脑血栓 脑腔隙性梗死
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
类别 收缩压(mmHg) 理想血压 <120 正常血压 <130 正常高值 130~139 1级高血压(“轻度”) 140~159 亚组: 临界高血压 140~149 2级高血压(“中度”) 160~179 100~109 3级高血压(“重度”) ≥180 单纯收缩性高血压 ≥140 亚组: 临界收缩性高血压 140-149
影响预后的因素
见P234 表3-5-2 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用于危险性分层的危险因素 加重预后的其他危险因素 靶器官损害 合并的临床状况
用于危险分层的危险因素 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1、2、3级) 年龄(男>55岁,女>65) 男性或绝经后女性 吸烟 总胆固醇>5.72mmol/L(220mg/dl) 糖尿病 早发家族史(发病年龄 女<65岁 男<55岁)
(1999)
舒张压(mmHg) <80 <85 85~89 90~99 90~94 ≥110 <90 <90
说明 1、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分级时,以两者中较 高的级别分类。 2、诊断标准适用男女两性任何年龄成年人。 3、收缩压增高意义不小于舒张压增高。 4、分级不分期。 5、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服抗高血压药, 血压虽<140/90mmHg,也诊断高血压。
眼底改变分级标准 I级 视网膜动脉变细、反光增强 II级 视网膜动脉狭窄、动静脉交叉压迫 III级 眼底出血、渗出 IV级 视乳头水肿
高血压病的危险分层(1999、2004)
血压(mmHg) 危险因素和病史
或 SBP 140~159
1级
160~179
2级
≥180
3级
DBP
90~99
流行病学
发病率高 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1.1997年JNC Ⅵ(Joint National commission on the Prevention, Detection,Assessment and Treatment of Hypertention) 2.1998年WHO/ISH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ention 3.1999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4.2003年JNC 7、欧洲高血压协会(ESH)和欧洲心脏 (ESC)高血压治疗指南、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α受体阻滞剂
哌唑嗪 多沙唑嗪(Doxazosin) 主要 α1 受体阻滞剂,降压作用明 确,对糖脂代谢无副作用(多具降 脂作用)
降压药选择
1、合并心力衰竭:ACEI、利尿剂 2、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首选利尿剂、长 效二氢吡啶CCB 3、合并糖尿病、蛋白尿、轻中度肾功不全 (非肾血管性)可选用ACEI 4 、 心 肌 梗 死 后 患 者 选 β 阻 滞 剂 、 ACEI (尤心功不全者),有稳定心绞痛选钙拮 抗剂
高危
高危 很高危
很高危 很高危
很高危
10年心血管发病的绝对危险 低危 <15% 中危 15%~20% 高危 20%~30% 极高危 >30%
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一)
正常血压 <120/80 mmHg mmHg 正常高值 120~139/80~89 mmHg 不再列亚型 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中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新添腹型肥胖(WC 男性≥85cm、女性 ≥80cm )或肥胖BMI≥28kg/m2;新添C 反应蛋白≥1mg/dl
5、脂代谢异常选α1阻滞剂,不宜β阻滞剂、 利尿剂 6、妊娠者不宜ACEI、血管紧张素II、受 体抑制剂,可选甲基多巴 7、有支气管哮喘、抑郁症、糖尿病不宜β 阻滞剂,痛风不宜利尿剂,合并心脏起搏 传导障碍者不宜β阻滞剂及非二氢吡啶类钙 拮抗剂
压力↑
破
缺血
渗出
肾 肾功衰竭 入球小动脉硬化 缺血 持续高血压 球囊内压升高 球纤维化萎缩 恶性高血压 小叶间动脉增殖性内膜炎 纤维素样坏死
视网膜 痉挛、硬化、出血、渗出
临床表现及临床类型
临床表现 类神经官能症症状 靶器官受损症状、体征
(白大衣高血压、单纯性诊所高血压)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
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赖诺普利、雷米普 利、贝那普利、培哚普利 对各种程度高血压均有降压作用,对伴有 心力衰竭、左室肥大、心肌梗死、糖耐量 降低、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尤为适宜。 副作用咳嗽
血管紧张素II受体抑制剂
洛沙坦、缬沙坦 适应证与 ACEI 相同,但不引起咳 嗽
恶性高血压
病理:肾小动脉纤维样杯死为突出特征 临床特点:
• • • • 1、发病急,多见中、青年 2、血压显著升高、舒张压持续≥130mmHg 3、头痛、视力模糊、眼底出血、渗出、视乳头水肿 4、肾脏损害突出、持续蛋白尿、血尿、管型尿、可伴 肾功不全 • 5、进展迅速,预后不佳、可死于肾衰竭、脑卒中或心 力衰竭
靶器官损害 左室肥厚(心电图、超声和放射线证据) 蛋 白 尿 ( 或 ) 血 浆 肌 肝 轻 度 升 高 (1.2~2.0mg/dl,即106~177mmol/L) 超声或X线证实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髂、 股、或主动脉) 普遍性或局限(灶)性视网膜动脉狭窄
与高血压有关的临床疾病 脑血管病(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一过性脑缺血发作 TIA) 心脏疾病(心肌梗死、心绞痛、冠状动脉血管重建术、充 血性心力衰竭) 肾脏疾病(糖尿病肾病、肾功衰竭、血肌酐 >177mmol/L或2.0mg/dl) 血管疾病(夹层动脉瘤、周围动脉疾病) 严重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出血或渗出、视乳头水肿)
100~109
≥110
I、 无其他危险因素 II、1~2个危险因素
低危 中危
中危 中危
高危 很高危
高血压病的危险分层(1999、2004)
血压(mmHg) 危险因素和病史
或 SBP 140~159
1级
160~179
2级
≥180
3级
DBP
90~99
100~109
≥110
III ≥3个危险因素或靶 器官损害或糖尿病 IV 并存临床情况
治
疗
抗高血压治疗目标
将血压恢复至正常或理想水平 糖尿病患者早期轻度肾功能减退者降 至<130/80mmHg 老年人( >60岁)至少降至正常高值 ( <140/90mmHg) 2004年中国指南调整老年人降压目 标值为150/90mmHg,
治疗策略
低危:改善生活方式6~12个月, SBP≥150或DBP ≥95开始药物治疗 中危:改善生活方式3~6个月, SBP≥140或DBP ≥90开始药物治疗 高危:开始药物治疗 极高危:开始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
(改变生活方式) 适用于各级高血压患者 第1级高血压如无糖尿病、靶器官损害以此 为主要治疗 包括合理膳食(限钠、减少脂肪摄入、限 制饮酒) 、减轻体重、运动、保持健康心 理状态、戒烟
降压药治疗原则
最小有效剂量、逐步递增 24小时稳定降压,降压谷峰比> 50% 联合治疗
高血压危象 Hypertention Crisis
血压高急症 Hypertention Urgencies 高血压危症 Hypertention emergencies
高血压危症
(有急性靶器官损害)
高血压脑病 脑出血 急性脑梗塞+严重高 血压 急性主动脉夹层 急性左心衰、肺水肿 ACS+严重高血压 急性肾衰+严重高血压 其它
HYPERTENTIO N
LUERBIN
高血压(hypertension)系体循环动脉压增 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原发性高血压 primary hypertension 继发性高血压 secondar a major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 that directly contributes to myocardial infarction,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s,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peripheral arterial insufficiency, and premature mortality.
高血压脑病
高血压病程中出现急性 脑血液循环障碍引 起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 表现 严重头痛、呕吐、神志改变,较轻者 仅烦燥、意识模糊、严重者抽搐昏迷
影响预后的因素(靶器官的损害)
左心室肥厚(心电图、超声心动图LVMI、X线) 动脉壁增厚(颈动脉超声IMT≥0.9mm或动脉粥 样硬化性斑块的超声表现) 血清肌酐轻度升高(男性115~133µmol/L;女 性107~124µmol/L) 微量蛋白尿(30~300mg/24h或白蛋白/肌酐比: 男性≥2.5mg/mmol、女性≥3.5mg/mmol )
病理 包括小动脉血管病变和靶器官损害
•小动脉损害 •张 力 增 强 → 管 壁 重 构 (remodeling) 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冠心 病、脑血栓
心 高血压心脏病 心力衰竭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左心室肥厚扩张
脑 脑出血
形成微动脉瘤 裂 高血压脑病 脑小动脉疼挛 颅内压↑ 脑血栓 脑腔隙性梗死
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
类别 收缩压(mmHg) 理想血压 <120 正常血压 <130 正常高值 130~139 1级高血压(“轻度”) 140~159 亚组: 临界高血压 140~149 2级高血压(“中度”) 160~179 100~109 3级高血压(“重度”) ≥180 单纯收缩性高血压 ≥140 亚组: 临界收缩性高血压 140-149
影响预后的因素
见P234 表3-5-2 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用于危险性分层的危险因素 加重预后的其他危险因素 靶器官损害 合并的临床状况
用于危险分层的危险因素 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1、2、3级) 年龄(男>55岁,女>65) 男性或绝经后女性 吸烟 总胆固醇>5.72mmol/L(220mg/dl) 糖尿病 早发家族史(发病年龄 女<65岁 男<55岁)
(1999)
舒张压(mmHg) <80 <85 85~89 90~99 90~94 ≥110 <90 <90
说明 1、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分级时,以两者中较 高的级别分类。 2、诊断标准适用男女两性任何年龄成年人。 3、收缩压增高意义不小于舒张压增高。 4、分级不分期。 5、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服抗高血压药, 血压虽<140/90mmHg,也诊断高血压。
眼底改变分级标准 I级 视网膜动脉变细、反光增强 II级 视网膜动脉狭窄、动静脉交叉压迫 III级 眼底出血、渗出 IV级 视乳头水肿
高血压病的危险分层(1999、2004)
血压(mmHg) 危险因素和病史
或 SBP 140~159
1级
160~179
2级
≥180
3级
DBP
90~99
流行病学
发病率高 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1.1997年JNC Ⅵ(Joint National commission on the Prevention, Detection,Assessment and Treatment of Hypertention) 2.1998年WHO/ISH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ention 3.1999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4.2003年JNC 7、欧洲高血压协会(ESH)和欧洲心脏 (ESC)高血压治疗指南、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α受体阻滞剂
哌唑嗪 多沙唑嗪(Doxazosin) 主要 α1 受体阻滞剂,降压作用明 确,对糖脂代谢无副作用(多具降 脂作用)
降压药选择
1、合并心力衰竭:ACEI、利尿剂 2、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首选利尿剂、长 效二氢吡啶CCB 3、合并糖尿病、蛋白尿、轻中度肾功不全 (非肾血管性)可选用ACEI 4 、 心 肌 梗 死 后 患 者 选 β 阻 滞 剂 、 ACEI (尤心功不全者),有稳定心绞痛选钙拮 抗剂
高危
高危 很高危
很高危 很高危
很高危
10年心血管发病的绝对危险 低危 <15% 中危 15%~20% 高危 20%~30% 极高危 >30%
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一)
正常血压 <120/80 mmHg mmHg 正常高值 120~139/80~89 mmHg 不再列亚型 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中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新添腹型肥胖(WC 男性≥85cm、女性 ≥80cm )或肥胖BMI≥28kg/m2;新添C 反应蛋白≥1mg/dl
5、脂代谢异常选α1阻滞剂,不宜β阻滞剂、 利尿剂 6、妊娠者不宜ACEI、血管紧张素II、受 体抑制剂,可选甲基多巴 7、有支气管哮喘、抑郁症、糖尿病不宜β 阻滞剂,痛风不宜利尿剂,合并心脏起搏 传导障碍者不宜β阻滞剂及非二氢吡啶类钙 拮抗剂
压力↑
破
缺血
渗出
肾 肾功衰竭 入球小动脉硬化 缺血 持续高血压 球囊内压升高 球纤维化萎缩 恶性高血压 小叶间动脉增殖性内膜炎 纤维素样坏死
视网膜 痉挛、硬化、出血、渗出
临床表现及临床类型
临床表现 类神经官能症症状 靶器官受损症状、体征
(白大衣高血压、单纯性诊所高血压)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
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赖诺普利、雷米普 利、贝那普利、培哚普利 对各种程度高血压均有降压作用,对伴有 心力衰竭、左室肥大、心肌梗死、糖耐量 降低、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尤为适宜。 副作用咳嗽
血管紧张素II受体抑制剂
洛沙坦、缬沙坦 适应证与 ACEI 相同,但不引起咳 嗽
恶性高血压
病理:肾小动脉纤维样杯死为突出特征 临床特点:
• • • • 1、发病急,多见中、青年 2、血压显著升高、舒张压持续≥130mmHg 3、头痛、视力模糊、眼底出血、渗出、视乳头水肿 4、肾脏损害突出、持续蛋白尿、血尿、管型尿、可伴 肾功不全 • 5、进展迅速,预后不佳、可死于肾衰竭、脑卒中或心 力衰竭
靶器官损害 左室肥厚(心电图、超声和放射线证据) 蛋 白 尿 ( 或 ) 血 浆 肌 肝 轻 度 升 高 (1.2~2.0mg/dl,即106~177mmol/L) 超声或X线证实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髂、 股、或主动脉) 普遍性或局限(灶)性视网膜动脉狭窄
与高血压有关的临床疾病 脑血管病(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一过性脑缺血发作 TIA) 心脏疾病(心肌梗死、心绞痛、冠状动脉血管重建术、充 血性心力衰竭) 肾脏疾病(糖尿病肾病、肾功衰竭、血肌酐 >177mmol/L或2.0mg/dl) 血管疾病(夹层动脉瘤、周围动脉疾病) 严重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出血或渗出、视乳头水肿)
100~109
≥110
I、 无其他危险因素 II、1~2个危险因素
低危 中危
中危 中危
高危 很高危
高血压病的危险分层(1999、2004)
血压(mmHg) 危险因素和病史
或 SBP 140~159
1级
160~179
2级
≥180
3级
DBP
90~99
100~109
≥110
III ≥3个危险因素或靶 器官损害或糖尿病 IV 并存临床情况
治
疗
抗高血压治疗目标
将血压恢复至正常或理想水平 糖尿病患者早期轻度肾功能减退者降 至<130/80mmHg 老年人( >60岁)至少降至正常高值 ( <140/90mmHg) 2004年中国指南调整老年人降压目 标值为150/90mmHg,
治疗策略
低危:改善生活方式6~12个月, SBP≥150或DBP ≥95开始药物治疗 中危:改善生活方式3~6个月, SBP≥140或DBP ≥90开始药物治疗 高危:开始药物治疗 极高危:开始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
(改变生活方式) 适用于各级高血压患者 第1级高血压如无糖尿病、靶器官损害以此 为主要治疗 包括合理膳食(限钠、减少脂肪摄入、限 制饮酒) 、减轻体重、运动、保持健康心 理状态、戒烟
降压药治疗原则
最小有效剂量、逐步递增 24小时稳定降压,降压谷峰比> 50% 联合治疗
高血压危象 Hypertention Crisis
血压高急症 Hypertention Urgencies 高血压危症 Hypertention emergencies
高血压危症
(有急性靶器官损害)
高血压脑病 脑出血 急性脑梗塞+严重高 血压 急性主动脉夹层 急性左心衰、肺水肿 ACS+严重高血压 急性肾衰+严重高血压 其它
HYPERTENTIO N
LUERBIN
高血压(hypertension)系体循环动脉压增 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原发性高血压 primary hypertension 继发性高血压 secondar a major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 that directly contributes to myocardial infarction,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s,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peripheral arterial insufficiency, and premature mortality.